登陆注册
2086500000045

第45章 血统怪圈(1)

全本总共90多页,辽亡之后的家族变迁占据剩下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这才是本书的重点所在。

按书中记述,辽国灭亡后,契丹民族大致散为三部,一部被金人捕杀或掳走,这里面主要是皇亲国戚和朝廷要员,他们的境遇相当悲惨,老弱妇幼经常遭受女真人的羞辱和奴役,年轻少壮者被金朝皇帝派遣到各处征战,多数丧命在对抗蒙古人的战场上,只有一少部分人流落到河西走廊中部的黑河流域,他们保留了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语言文字,自称拥有最为纯正的契丹血统,扬言称要秣兵历马杀回故地,但遭到蒙古人的多次弹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族在元朝末年忽然神秘消失。

另一部分在灭国前随耶律大石出走,于延庆元年(公元1132年)2月在叶密重建辽政权(史称西辽)。为报世仇,耶律大石和他的子孙先后发动数次大规模东征,虽未成功消灭宿敌,却也大大伤了对方的元气,使后者在短短数十年内也遭到亡国灭种的命运。西辽覆亡后,一部分西迁融合为中亚各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向北转移,逃亡到荒漠戈壁艰难求生,直到明朝后期才逐渐返回祖居之地。

还有一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其大多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扩散到了全国各地,与各民族融合渐渐失去本来的特性,唯独云南宝山地区的一支,至今还保留着原有的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他们在今日被历史研究者称作“本人”。另有一小部分留在蒙古,作为文官为当朝者服务,后来逐渐形成一个很大的部落,清时被编为镶黄、正黄和正白三旗,今称达斡尔族。

在这部分内容中,蒋廷锡特别介绍了家族姓氏的变迁始末:蒋氏祖先姓耶律氏,创建辽朝,后为金所灭,后裔散至全国各地。其中云南宝山一族和梓平、肃康一族以蒋为姓,其余则分化为杨、李、赵、何、茶等多个姓氏。其中,蒋姓又分为阿莽蒋和汉家蒋,前者演变过程为:耶律到阿姓再到莽姓最后到蒋姓,后者为:耶律姓到刘姓再到蒋姓,前者居住地为人烟稀少与世隔绝的山区,生活方式受外界影响不大,后者和汉人混居,生活方式逐趋汉化,今同汉人无异。

无论阿莽蒋还是汉家蒋,均认为自己是耶律皇族后裔,而对方则为冒牌货,为此数百年不相往来。蒋政在抄录这份手稿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双方或许都是耶律皇族后裔。他曾亲往云南考察,见“本人”的体貌特征与祠堂画像里的先祖更为相似,但又相信汉家蒋的血统更为纯正。说到汉家蒋,蒋政骄傲地提到了政坛上的一个风云人物——蒋介石。当时,蒋介石所领导的北伐战争刚刚取得胜利,正在踌躇满志地跟反对者搞中原大战,而且接近最后的胜利。

蒋政绝不会想到,不出二十年,这位豪气冲天的蒋总裁便在共产党手里败了个一塌糊涂,丢掉千百万里大好河山龟缩到沿海的一个小岛上去了。看到这里,蒋毅才刚刚知道,汉家蒋便源自当年耶律大石西迁的那一支,他们于明朝后期集体内迁,大部分定居在内蒙至京北一带,小部分迁到江苏、湖南和浙江。蒋政这一小支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从江苏北迁到梓平,并且一住就是数百年。最令蒋毅感到惊诧的是,自己历来痛恨的蒋委员长原来跟自己同宗同族,而且血缘非常接近!

除了本家,蒋廷锡还提到了契丹民族的死对头女真人。按文中记述,金朝灭亡后也遭受了空前的民族浩劫,完颜皇族被迫迁移到江西、安徽、福建甚至台湾,同时改姓为完、王、汪、苑、粘等,其中王和汪两姓最多。对于姓氏由来,蒋廷锡援引宇文懋昭在《大金国志》里的记载,说阿骨打在称帝建国的时候,采纳了杨朴的建议“以王为姓,以曼为名,国号大金”。而完颜的拼读之音与汉字“王”和“汪”相近,概是女真语对“王”的译音,而后代采用“王”和“汪”姓,同样取自女真语“完颜”的译音。

说到汪姓,蒋政又提到了一个与蒋介石同等级别的风云人物——汪精卫。此人系金亡后,南逃江西那一支的完颜氏后裔。众所周知,汪、蒋二人同属国民党高层却穿不进同一条裤子,二人彼此对立互不相容,多次制造出两个中央政府的闹剧。导致他们不共戴天的根本原因,到底跟历史上的国恨家仇有关,还是更多出自现实的政治利益,这个蒋政没倒说清楚,蒋毅和萧栎也就不得而知了。

再往下看,便又讲到了辽景宗和萧太后的乾陵,鉴于陵内藏有刻着兵法谋略和风水秘术的金简,墓门特由高人设计了机关,而打开机关的钥匙正是玉海东青和龙纹玉镯。也就是说,必须由君王(或君王继承人)和皇后(或准皇后)一起到场才能进入乾陵,这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妙计。一则,大大降低了外来盗窃的风险,毕竟海东青和龙纹玉镯属皇家祖传,外人想同取二宝难度可想而知。二则,有利于维护祖制,确保大辽江山的永固和血统的纯正。这就要求耶律氏和萧氏之间必须长期保持联姻,无论国祚怎样家势如何,都要相扶相依不离不弃。

接下来,文章很突兀地提到另一个高级别的风云人物——郭布罗—婉容。并由此开始讲述契丹和女真两个民族尤其是皇族所遭遇的血统怪圈。这个观点是蒋廷锡提出的,即:契丹起于女真亡于女真,女真起于契丹又亡于契丹。他经多方考证,发现契丹昭烈皇帝(契丹奠基人)耶律耨里思的妻子是女真人,而耶律大石的皇后塔不烟以及耶律直鲁古(契丹末帝)的皇后祖上都是女真人。正因为耶律大石违反祖制(尽管当时塔不烟尚未称后),才招致天祚帝猜忌,后来因拥立耶律淳为帝更被视为叛徒。在大多契丹后裔的眼里,辽自天祚帝而亡,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向来不被承认。

作为契丹的老冤家,女真的情况竟也如出一辙。后金首领努尔哈赤(清奠基者)的妻子(即后来的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的先祖便是契丹人。叶赫部属女真最古老的部落之一没错,但孟古只是叶赫部首领杨吉砮的养女,其身份是一名契丹人,这点杨吉砮很清楚,但他有自己的打算。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同属女真,但两个部落间素有矛盾,后来叶赫部被努尔哈赤消灭,其首领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或许出于此计,杨吉砮才把叶赫那拉—孟古送到了努尔哈赤的身边。

自努尔哈赤之后,爱新觉罗氏一直谨慎提防叶赫那拉氏,但不可思议的是,清朝最终确实亡于叶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由于她的保守和固执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最终签署清帝退位条约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太后,也姓叶赫那拉。而真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清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干脆娶了一个达斡尔女人做皇后,此人便是郭布罗—婉容。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800年前身为女真人的塔不烟走入了耶律大石的帐篷,从此把握了大辽的政治命运。800年后,身为契丹后裔的婉容迈着同样的步伐踏进了大清皇宫,不仅见证了这个政权的最终垮台,还最终使得末帝溥仪后继无人。

按书中的说法,婉容进宫后一直在寻找两样东西,一是被金人窃走的龙纹玉镯,二是藏于清宫秘档里的《契丹珍史》,她一边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到处查找,一边和所在的本族进行书信联络,直至有一天,她的行为被溥仪发现从此打入冷宫。

伪满洲国成立后,婉容被再次册封为皇后,但失宠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变。其间,婉容曾派人带书信给当时正在大连办事的外交部长顾维钧,请他协助逃出牢笼,并历陈诸多骇人听闻的内情。顾维钧考虑到中央政府、伪满洲国以及日本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认为兹事体大,何况婉容之说仅为一面之词,再三思虑下他表示委婉拒绝。婉容不甘心失败,后来又数次托人营救但均未成功,加之龙纹玉镯和《契丹珍史》在东陵失窃后无影无影,从此她开始自暴自弃。

当今史书对婉容在皇宫里搜寻龙纹玉镯和《契丹珍史》等行为没有任何记述,但婉容由备受宠幸到突然失宠确属众所周知的事实,虽然原因有很多版本。书中还说,婉容曾替溥仪生下一子,后者却以婉容和侍卫私通为名残忍地烧死了那个孩子。溥仪也不想无后,之所以这么做完全出自对婉容的怨恨和厌恶。婉容没有得到她苦苦追寻的两样东西,但意外获得另一样宝物,即乾陵地宫的具体位置和进入地宫的图纸,这是高燮曾和达斡尔部族联合研究出的结果。只可惜婉容始终没有脱身的机会,临死前她把那张图交给了伺候在身边一名侍女——吴喜梅。

这部分内容与前边所述存在明显脱节,好像缺失了不少东西。手抄本没有页码,于是蒋毅小心掰开两页间的夹缝,果然看到几张不甚规则的断茬。萧栎抬起头:“奇怪,这本书既然留给蒋家后人,为什么要把中间几页撕去呢?会是谁干的?”蒋毅道:“祠堂是祖父给封起来的,他不希望后代知道这个秘密。而父亲偶然发现了此处,想必已看过这本《宗庙藏稿》,可他为何没有取走或毁弃整书,只撕掉其中几页?这不像是他的一贯做派,进入祠堂的应该还另有其人。”“那会是谁呢?”萧栎思索片刻,忽然惊口道:“曾叔?”

蒋毅点点头,只有这个答案才能合理解释龙纹玉镯的突然遗失,和糖人手中捧着的那个诡秘图案,甚至于围绕自己产生的一系列阴谋。可曾叔为何要这么做呢?他跟案子幕后的凶手究竟有着什么关系?

萧栎从怀中取出孙健临死前翻看的那本契丹文古书。不出意料,封面四个字为《契丹珍史》,正是当年蒋廷锡为防机密外泄而伪造的另一个版本。这本书在咸丰年间被窃落入朝廷官员手中,经高燮曾等人整理编撰并根据最新考证做了进一步补充。相比眼下的《宗庙藏稿》,这本《契丹珍史》保存得相当完好,几乎没有什么卷页和破损,显然属抄录N次的副本。通过内文对比,蒋毅发现《契丹珍史》侧重于国史研究,而《宗庙藏稿》则更侧重于家史记载,后者讲到的诸如姓氏变迁、血统怪圈等信息,系前者所没有的。

不过,高燮曾版本也提到了乾陵金简,并讲述了后各部族为争夺玉海东青和龙纹玉镯所制造的血雨腥风。对于乾陵的具体方位和开启墓门的方法,文中也有提及,不过刚开个头,就被孙健吐出的一大口鲜血覆盖。血液黏性很高,加之书本受潮后未及时烘干,两页局部粘在一起。虽然萧栎小心翼翼将其分开,但粘血的一侧墨迹已经散开,文字彻底无法看清,另一侧也昏花一团。

这是孙健最后阅读到的地方,他一定看到了特别关键的信息,才会使心脏过于激动,从而导致猝死。那么,是什么信息能够激起他如此大的反应?又是什么信息赝本中存在而正本中没有呢?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即正本里原本也有记载,却恰恰包含在被撕去的几页里面。蒋毅抚摩着那一片暗红色的褶皱,可惜,巴掌大的一滩血,淹没了他最为期待的真相!

萧栎长长吐出一口气,似乎刚从一个幽深的湖底浮出水岸。外面的声音停止了,不知敌人已经悄悄下来,还是放弃了继续努力。她感到很不放心,遂持着手电走到室门外警惕地巡视。蒋毅则抱着《宗庙藏稿》继续往下看。

随着蒋介石政权在大陆的败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蒋政自感先祖“再造乾坤”的遗愿实现无望,而争夺海东青和龙纹玉镯的血雨腥风则仍可能继续,为给子孙后代卸下沉重的历史包袱,使他们免遭各种难以预测的祸患。他一把火烧了宅院,给外界以“蒋家失火诸物成灰”的假象,试图把有关家族的秘密永远埋葬于地下。

蒋政最后说,他已代表蒋氏家族和萧氏的族长会了面,双方约定蒋、萧联姻不再是铁定的规矩,今后应顺其自然。有关祖上的一些事情,尽量不主动跟后代讲,让他们远离阴谋和毒害,掠夺和算计,过平平凡凡、安安定定的正常人生活。

全书内容到此为止,祖父未再做新的补充。他应曾祖父的要求改造了井下机关,并留下这幅画和告蒋氏后人书。毕竟这是蒋家祖宅,不排除后代子孙偶然发现的可能,同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很难说麻烦不会主动找上门来。所以祖父在祠堂里修出一条密道通往安全之处,好给遭遇劫难的蒋氏子孙换取一线生机。

不过密道在哪儿书中未做说明。蒋毅猜测,祖父如此安排大概是防止进入祠堂的并非蒋家之人,那样的话,即便他拿到《宗庙藏稿》也是徒劳,石门设在井底的铁丝网下,能到这里来,前提是先破坏上方的机关,如果不能原路返回且找不着逃生密道,就只能困在这里受死。

蒋毅认为,祖父做过警察,寻找密道不能光靠先祖与后世之间的特殊感应,还得倚赖严密的逻辑思维。他先查看了画后的凹槽,未发现机关按钮,继而巡视祠堂四角,从结构上排除了沿四侧墙壁开设密道的可能,最后把目光投向安放灵牌的台架。

台架采用上中下三层递进格局,总高度达一米五以上,牌位沿中线向左右两侧均匀分布,规矩但略显刻意。蒋毅喊来萧栎,两人一起把安放有香炉的木桌搬开。只见台架基座与地面相接的位置水渍严重,个别地方出现沤烂的破洞。

蒋毅把木匣放到香案上,后退两步,冲牌位拱手作揖。“你这是干嘛?”萧栎不解道:“他们好像已经下来了,莫非你想求祖宗帮你杀敌?”蒋毅也不解释,拜完后近前几步抱住耶律阿保机的牌位,稍作犹豫用力旋转。萧栎只觉地面一阵震颤,中下两层台架即沿耶律阿保机的牌位(主牌位)分成左右两部分,中央开出一条宽约半米的通道。持手电照去,可见地面向下有一条旋回的石阶。

蒋毅匆匆收起木匣和画卷,拽着还在发愣的萧栎准备进入密道。“等一等。”萧栎返身取过遗留在香案边的《契丹珍史》,轻轻扑打着粘在书皮的灰尘,“这是孙剑他爷爷的东西,别给落下了。”

同类推荐
  • 年轻人,干销售去

    年轻人,干销售去

    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底层小人物20年创业传奇,是亿万销售人员必读的丛林社会销售实战教科书,是让更多人理解推销、认可推销、加入推销行业的人才招募书!小说以饱满的激情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从农村来深圳打工的穷小子被逼无奈从推销做起,磨炼意志、口才、胆量、应变力,七天成为Topsales,几经波折,终成大器,带出一大批精英人才,将公司开到世界,把美元赚回来的精彩人生。这是一个屌丝逆袭成为大老板的真实故事。对于那些在路上寻梦的年轻人,这是一本生存实战手册;对于那些企业管理者,这是一本激励员工和扩张团队的励志宝典!
  • 锁龙夺脉

    锁龙夺脉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来自日军舰队的第一发炮弹呼啸着落入海都市中心,掀开了这一场横跨百年的特殊战争。落日东出,宝塔断头,弥勒舍身·潜龙出角,十六字谶言一一对应。神秘的式神召唤,诡异的云梦湖,现代谍战奇诡惊险。海都市的东西高架立交桥柱上为何会有龙形浮雕?东海塔旁的君都大厦真的是插在龙脉上的利剑?为保家园龙脉。我们必将斗争到底!
  • 为爱疯狂为情困惑:情局

    为爱疯狂为情困惑:情局

    一个是家财丰厚的富家娇小姐苏小落,一个是曾经相恋四年的前女友汪晓歌,到底谁才是自己的真爱?在兄弟情、爱情和亲情之间犹豫不决的韩龙,内心充满迷茫,明明被朋友出卖伤害,但知道朋友遭遇骗局时,又义无反顾地出手相帮;明明为情所伤,却仍然不得不勇往直前。在一次次的选择与被选择之间,在一个个朋友和爱人设下的局里,韩龙左冲右突,时而深陷局里,时而置身局外……
  •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端木舍因为无聊征集房子的同居者,与第五任房客晓苏相处愉快。但他心底一直藏着年少时暗恋并负疚对象——荆沙的影子。10年后一个禹然,他与荆沙重遇。少年那段记忆重新掀起……端木舍与哥哥觉是孪生兄弟。荆沙最后选择了哥哥觉。舍虽然身体健康,但是备受父母冷落,也得不到心爱的女孩,心理有些失衡。荆沙在上海遭遇车祸,得郑简、晓苏相助,并与两者结为好友。四人的感情归宿,在晓苏与端木的关系正式破裂后,重新洗牌。无梦年代的爱隋大概就是这样,开始时无聊,当中是游戏,当知道爱情背过身去时,最后只有妥协,才突然觉醒,原来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包法利夫人,充满着对浪漫爱情的向往。面对平庸的丈夫,寡淡的婚姻,包法利夫人沦为绝望的主妇,只是心里还保留着爱情的火苗。当心动男人出现时,她不顾世俗道德的约束,纵身奔向心中的美好,然而假象并没维持多久,她所谓的爱情也仅仅停留在肉欲的纠缠、浮华的语言之上。爱情没能给她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反而掠取了她的性命。包法利夫人更像是女人世界里的堂吉诃德,她的生活因幻想而美丽,又因幻想而沉没。
热门推荐
  • 煌雀

    煌雀

    他是贵族,是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术国皇子;他是散人,是没有任何强大背景的山林散士;他是杀手,是敌国首屈一指的杀手之王;她是盲人,是深受他宠爱的逆鳞所在;命运的驱使,他们四人遇到一起,各自的生活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数……
  • 空吟笛赋

    空吟笛赋

    上古之际仙魔大战,有神唤空吟,灭去魔帝,众神瞩目,却隐居寒冰殿,因为她失去了一个人......
  • 戚先生有点温柔

    戚先生有点温柔

    有人:听闻夏家大小姐性格极为高傲,不爱搭理人。有人:同志,你哪听到,我怎么发现夏家那位极为贪恋美色,盯着戚少都挪不开眼,而且啊人挺自恋的。女追男隔成纱,男表白女麻溜的答应。不过是第一次见,她就看上了他的颜,忍不住追他,却没想到是一辈子,而他们会怎样走下去......戚少:你为什么今天不追……呸没有来公司。夏大小姐:最近老往你哪跑,想换换地点,想着旅游最好了。戚少:你是不喜欢我了吗?(委屈巴巴)夏大小姐:……(你咋知道的)
  • 秋吻落叶集

    秋吻落叶集

    “微小说”是“微博”的伴生物,它在微博上上传、阅读,可视为“微博小说”的简称。微小说和随之出现的“微童话”“微寓言”,初步构成了“微文学”的三副面孔,和“微信”“微电影”,共同把“大时代”“小时代”,推进到“微时代”。在DIY成为时尚,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微小说”和“自媒体”一样,也成为一种“自小说”“自文学”。这种文学形式一出现,就和它的传播载体网络微博、它的上传及阅读终端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一起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标志,成为青年人的新宠。
  • 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为什么中国房价这么贵?为什么30年前的“万元户”现在连“浮云”都不是?人民币升值对老百姓有影响吗?中国股市为何赚钱如此之难……
  • 宫曲荼蘼:桃之夭夭

    宫曲荼蘼:桃之夭夭

    一段宫闱旧事,一段寂寞空守。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曲《蒹葭》,一曲《九歌》。哀挽一世,衷情难诉。一折桃花潋滟,和田红玉挂坠。石破天惊,过往无声。北魏皇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终究是一世空谈,一生错肩。蓁蓁此生都不会再爱上另一人,只因元恪二字,便是一生。只是笃信了一句,却没来得及料到下半生的荼蘼花事了。这桃花,终归,也是会谢的吧。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近代变迁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近代变迁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欲修成仙

    欲修成仙

    生活在世俗的少年,有神秘身世,勾玉为媒,与龙结缘,踏上修真路
  • 柒贰叁

    柒贰叁

    723,一个刻入心间的代号,它永远是18至22岁的符号记忆,我们年少青春的尾巴,随着它的出现,越走越远。我想,我们在花城的相遇,是命运注定的一笔,也是旅途中一处难忘的风景,更是多年之后回忆中不褪色的时光。总说,时光永远,却是离别在即。想念、怀念,那些彼此陪伴的岁月。
  • 辰落惊弦

    辰落惊弦

    坠落神坛的仙灵少女,被世人视为天神的神秘少年,相爱相杀,携手成仙。却不知已然陷入一场阴谋,身份的间隔,前世的爱恨情仇,又如何当做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