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12900000011

第11章 花非花(1)

面容之美

脸,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世人斥骂无廉耻者为“不要脸”,俗语也有“打人别打脸”的告诫,还有红光满面、慈眉善目、贼眉鼠眼、胁肩谄笑、打肿脸充胖子之类。不必说这些词语所传达的语义,单就将视点集中于脸上,或取喻、或描述、或透析人之本色,也足见脸面常常是人所关注的焦点。

你不能设想女人的身边会没有一面镜子、一个化妆盒。女为悦己者容,浓妆淡抹、黑眉朱唇,似乎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看到女人用镊子一根一根地拔去过密的眉毛,面对满桌诱人的食物却饿得“人比黄花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残酷。当人们将柳叶和眉毛、樱桃和嘴唇、一张脸和桃花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种注重面部的形式感,追寻的,大抵是一种物化的宁静,呈现的则是冷态的美。即使有强烈的美之冲动,也只是“模仿冲动”,只不过是手持镜子观照自身,与一种美的模式在比较中相近而已。有面目姣好的女人被称为冷美人,冷若寒霜,可称之为漂亮,但并不可爱。

一张真正可称之为美的脸诚然应当漂亮,但同时该是生动的。瓷器精美,那光泽却是僵死的光亮,没有热力;过厚的脂粉可以遮掩萎黄和褶皱,但给人的,只是面具。从晶洁的肌肤中透出隐隐的红晕,是天然的生命本身焕发出来的光亮和色泽,透着生气,而“乌溜溜的黑眼珠”动荡着万种风情,会有一种纯粹、天然的吸引。这充满生气和魅惑之美,可称之为热态的美,有如点燃的蜡烛,让人既感觉到光亮与温热,也感觉到自己。

有资料称,日本男人从背后看女人,大部分人第一眼和最后一眼看的都是腿部。在中国,或许是几千年来对女性躯体遮掩太过的缘故,一个男人即使被女人袅娜的身材所吸引,忍不住也要到对面去看一看那张脸。古往今来,诸多的文学作品对美人面部的描述可谓丰富之极,有编辞典癖的人绝对可以编一部厚厚的《美人面辞典》。而前些天有幸参加潍坊的国际风筝会,想买本刊物垫在水泥台阶上隔凉,可书摊上所有的刊物的封面几乎都印着美人头像,让我手足无措,想来把那漂亮的脸放在屁股底下实在是不忍心。

一张脸是有很多内容的。新娘用盖头把脸遮住,大体为遮羞,平时形容女人娇羞,也有半掩面之说。女人出嫁前用细线将脸上的汗毛绞净称“开脸”,甚至粉黛干脆成了女人的代称。所谓“眉眼盈盈处,水是眼波横”,说女人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那已不仅是表象的描摹,而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了。人确实无法永葆青春,遮掩和对面部缺陷的装饰能给人以愉悦,恰到好处的美容手段能延缓皮肤的衰老,难怪美容术早在古埃及就被妇女看重,且越演越烈、久盛不衰了。

自然,并非只有光洁细润、贝齿朱唇是美的。男人棱角分明、有着刀刻一样纹理的脸也存在一种独特的美。岁月的风霜在脸上留下的痕迹,那种沧桑感,让人想到雕像和青铜,想到力量,无法摧毁的坚韧、智慧、阅历和成熟。而一个80岁的老人脸上没有皱纹是可怕的,那大抵是得了水肿病。我想,即使是需要美容和保养的脸,美也应当是与年龄不过于相殊的真实。老祖母的皱纹带给我们的是慈爱和亲近,而一头白发的风度与韵致会使一切刻意的遮掩和装饰黯然失色。

叔本华说过脸如象形文字一样可以解读,“脸貌是心理语言的摘要”。一个人面部所呈现的,不只是表象和外在的轮廓,也有着性格和内在气质的流露。沉稳、坚毅、儒雅、大义凛然、一脸正气、浅薄、轻浮、奸诈、委琐、孤傲、软弱、贪婪、鄙俗等等,都不难从脸上看出来。至于随着情感的波动呈现在面部的表情是想掩饰也无济于事的。人面部的八块肌肉,恐惧时笑肌会很自然地将嘴角往下拉;哀伤时三角肌和颏肌在下唇收缩;微笑时颧肌和颊肌会将嘴角往上往外提;提上唇肌偶尔会展示犬齿。而开怀大笑时,八块肌肉会全部舒松开并露出皓齿。看来,由心理和生理状态所决定,脸面也会注释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即使是具有欺骗性的道貌岸然者,一肚子男盗女娼,他的眼睛也大抵是不穿衣裳的,从其目光的蛛丝马迹中,敏感者也会窥见其内心的真实。

面对烦难,思虑者双眉间会形成一个“川”字;抑郁和悲哀者脸上则会出现苦相,这大抵是由于习惯而成了自然的缘故。我相信心术不正、狗窃鼠偷之人由于怕人发现,眼睛会随时左顾右盼,久而久之,贼眉鼠眼则成了掩饰不住的特征。心苦则面苦,心喜则脸上一团和气。这么说,美容养面诚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养心。明代《修龄要指》中称:“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一个看上去大大咧咧,在常人眼中犯傻的人,不注重对物的占有,而只是快乐地生存,看上去恐怕也会显得年轻。

对美的审视,依赖视觉和心灵。有时,一种模糊不清与想象的真实会形成张力,有着更大的魅惑。一个披着面纱的美人于隐约中蕴藏的神秘会更引人注目。一张逆光照片只有清晰的轮廓之黑影,却给人一种美的氛围和情境。而侧逆光的头像,只有半张清晰的脸,却让人感到立体的存在。清晰的平面,一览无余,即使是美的,看久了也会感到乏味。事物,在有神秘感的状态中会更有意味,正如一位伟大的画家指着其作品的阴影部分说:事情,正在这里发生……

谈谈时装

傍晚在街道散步,随便走走,发现满世界都成了万花筒。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成了时装模特,奇装异服这几个字早已失去了贬意,成为新鲜、独特、与众不同的情趣,成为服饰语言的陌生化追索。大胆的裸露,野性的疯狂,或拘谨、或宽松、或素朴,或放浪,雍容华贵、随心所欲、花团锦簇、真水无香,男男女女确使昔日的“六宫粉黛无颜色”。

说起来,穿衣服原本为了遮风挡雪,防晒保暖避外伤。想人类的远祖用树叶遮体,用兽皮裹身,既不是为了遮羞,也不会有审美的愉悦。艺术的缘起,美的发现,那大抵是可供消费的物质增多,吃饱了没事干才做的事情。有如粮食和采集的野果多了,才可能造酒,才有了创造、提纯和升华。把贝壳穿成链,将骨头磨成针,用赤铁矿在岩洞描画动物和人的形体,成为原初的美的探求,而用骨针和动物的筋络第一次将兽皮缝制成有领有袖,前襟后襟的人,尽管无法考证,却无疑是一位具有开创意义的大艺术家了。

从衣能遮体的实用到装扮修饰的挑肥拣瘦、察颜观色,大抵是美神占据了衣物的主导地位。可缭绫衣、千金裘和高品质呢绒绸缎的占有,成为财富、权力与地位的标志,充满了优越感和享乐的要素,似已和美的生存无关。古罗马一度崇尚的“推罗紫”,是因为这地中海的卷贝制成的染料,由于价格昂贵、用其染成的衣服只供皇帝、皇族、贵族穿用,由此,人们把紫衣人视为支配者已成为习惯。紫袍在中国、日本,都曾象征最高的官位。而黄色作为中国皇帝用色,常人不许染指。苏丹家族王室之色亦为黄色。在缅甸,深藏红花的黄色作为僧侣的罩袍之色。随着染色技术的发展,在古罗马,衣服的颜色也标明了职业:蓝衣为哲学家,黑衣是神学家,绿衣为医,占卜者着白色,而下层人的衣着都是朴素的色,或羊毛的本色。

今天,这些曾被王室、贵族所垄断的颜色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当代人在“乱穿衣”的状态里,对各种款式和颜色的选择已随心所欲。人们把皇帝的龙袍视为最早的“文化衫”,男人女人只对皮尔·卡丹感兴趣。这是个嫌贫爱富的年代,名牌服装成为某个阶层和身价的体现。当高品质的棉毛丝麻裹着欲望,呈现不同的遮覆和裸露,我不知道包藏、显现的是坚毅、高尚,还是腐败、卑微?是执着而生动的肉体还是一具能行走的衣架?

或许,美的不确定性没有什么比时装的喜新厌旧表现得更为鲜明。时装之所以称为时装,盖因其受时令的制约。一件影星的衣衫,一顶歌星的便帽,一夜之间便泛滥得铺天盖地,但也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天。于是乎,衣裙一时间长可拖地,一时间又短得出奇;蕾丝、雕绣、刺绣、拼贴、扎染、蜡染,乞丐装、牛仔装、蝙蝠衫、运动衫、砂洗衫、文化衫、喇叭裤、短裤、萝卜裤、裙裤、体形裤……不同的装束此起彼伏,潮起潮落。追潮逐浪者慢了半拍、晚了一步,便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似乎潮流感已大为减弱,越来越多的人对流行色、流行款式已生厌恶,过多的重复和近似产生了审美疲劳,人们开始尊重自己的形体和个性。大街上,女人的衣着已鲜见第二件,只有深巷里的老人和不加修饰的男人堆里尚存刻板和一律。

衣着是心灵的外化,对衣服的选择体现了人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也能体现出人的性格和气质。一个天性淡泊,以素朴为美的人不会装扮得大红大紫、珠光宝气;一个潇洒且充满自信的人也不会崇尚华丽,其选择可能惊险,但一定随意、清爽。举止优雅、质朴自然的女人,大抵喜欢通透轻盈的白色与麻色。白色看似单纯,却内蕴赤橙黄绿青蓝紫,是最复杂的颜色;而毛麻精致的粗糙,原初的本色和质感体现了一种高贵的贫穷。这种单纯、质朴与极吝啬的装饰,和那种把全部家当都摞叠、垂挂在身上的人相比,前者内蕴,后者张狂,内外有别,衣饰的品质与色调,是人的格调的表现。

说会穿衣服的人让你感觉不到衣服的存在,这大抵是对形体美妙的人所言,展现的是人的魅力。被高贵的气质所慑,被天生丽质所惊呆,或虽着衣凸现的却是优美的线条与弧度,或裸露的肌肤之美令人心旌摇摇,在这种状态下,或许只能见人而不见物了。达·芬奇说“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们的美”。是啊,把熟透的苹果再刷一层广告色,实在大煞风景。可话又说回来,人的形体并非都美妙绝伦,从遮掩的角度讲,或许也可以说会穿衣服的人让你感觉不到缺陷的存在。这就难怪身材清瘦者要选择宽松的、横线条的衣服;脖子粗短者喜欢V字领、和尚领;臀围大者讨厌牛仔裤;腰粗的女人不系腰带;而双腿粗短者要着曳地长裙了。

就衣服和身体的关系来讲,主要体现的恐怕是遮覆与裸露。譬如中国的旗袍,直领、紧腰、长衫,既体现了躯体流畅线条的曲线美,又显得端庄、矜持,是中国封闭式衣衫的特征。可时下星级饭店中的女郎所穿的改良旗袍,下端开叉极大,走起路来让腿的裸现程度几至极限、目的已不在遮,而在露了。面对这个裸露狂的时代,一位日本作家极其怀旧地写道:裸露在服装之外的肉体仅仅是极少的一部分,主要是脸、颈、手腕到指尖而已。称那粉团玉琢的颜色会惊心动魄。或许,这种对性感的追寻是以司空见惯中失去性感为代价的。可女性毕竟不是仅供欣赏的花瓶,那种一层层的缠裹与束缚,是从属于男子的物化状态。女人真该感谢剪刀,“咔嚓一刀把拖地长裙剪掉,把女性从紧身胸衣中解放出来”,获取的是身心的自由。

裸露的极致,该是西方的天体浴场了,在那里,衣服的使用价值和审美意味均已消失。但人是不能不穿衣服的,只要世界有阴晴冷暖,只要人还有精神与美的需求。

女人的形体

中国人对人体美的关注大约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当美的诱惑像一条蚕吃桑叶一样从两端啃噬着领口和裙摆,致使女士袒胸露背,裙子已经短到快要超出法律允许的边缘。不同的姿态、弧线与轮廓,亮丽、白皙柔嫩的质感,让我想到一位美国女诗人的诗句--生命的蜡烛在两头一起燃烧。

羞涩感的打破最初是从体育开始的。在游泳池,在海滨浴场,在健美比赛的舞台,最大限度的裸露,毫无顾忌地脱卸,以阻力的消除求取速度,以肌质本身的美动摇人的视知觉,以了无牵挂与纯粹与大自然亲和。而人体完全的裸露则源于艺术,从人体素描到艺术摄影,让美的欣赏达到极致,虽然由此也引发出种种与艺术无关的事情来。

从初始的大惊小怪、耳热心跳,到后来的有惊无险、习以为常,中国人不再以裸露肌肤为耻,着意遮掩的只是躯体的缺陷,突出的则是自身的优势。在城市女性中,“减肥”成了口头禅,隆胸、隆鼻、纹眉、纹眼线、纹唇、割双眼皮等整容手段成了经常的话题,“以身试刀”者亦大有人在。

爱美是人的天性。何以为美,却是个说不清楚的话题。从感觉、感知和感受状态着眼,人的形体之美,用最浅显的话说,是“好看”,最低标准恐怕也要看起来“顺眼”。我想,人对形体美的欣赏该是一种自恋,被限制在人的生理、心理框架之内,是一种自然状态的主观肯定。假如人的头都如河马一样大,脖颈都和长颈鹿一样长,腿都像兔子一样短,那么人如今的模样一定会被认为是极丑的了。人体美大抵是皮肤、肌肉和骨架之间的理想化存在,或许是某种固执和偏狭,自然,也有着不约而同的标准。

对美的欣赏,大多数美学家都肯定其重要特质是形式感,即“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即形状、形态,其美在“意味”。难怪女人对自身的形体及各部分的轮廓、质感那般看重。女人总希望自己的前额宽阔,眼睛大而明亮,鼻子挺直窄短,双唇丰满,下巴小巧,脸颊瘦削,脖颈稍长;至于窄肩蜂腰、隆胸丰臀、弱足长腿,肌肤白嫩且富于弹性,更是梦寐以求。女人希望躯体该胖的部位胖,该瘦的部位瘦,可欲肥皆肥,欲损皆损,体不从心,或痴肥蠢胖,或瘦骨嶙峋,虽猛药厚味、千方百计地自虐,经受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仍不奏效。《后汉书》中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之说,史蒂文逊则指出:“杀害美国妇女的凶手不是书籍而是容貌。”看起来女人最喜欢镜子,可女人最讨厌的也是镜子。

就形式而言,美有其限定性,更有聚合性。所谓形式,并非外在的空壳,而是形体各部分之关联组合。说美是和谐,即是对美的总体把握和适度的分寸感。就人体而言,“好看”,主要是因为各部分的有机关联,看起来比例适当。如达·芬奇所言,头部和胸的最厚处,为身长的八分之一,肩宽为身长的四分之一,双臂平伸其宽度与身长相等,耳朵与鼻子的长度相等,两眼间的距离应是一只眼的长度……这里,美学已和数学相通,让人想到声音的频率、节奏之于音乐,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之于建筑。人们发现,美的形体大都接近于古老的黄金分割率,人体以肚脐为界,脐下与脐上的比例为8∶5,全部身长同脐下的比例也是8∶5;而人的脸型、眼睛、鼻子、耳朵,上身的躯干、手掌、脚掌大体也都符合黄金分割,与此相悖,恐怕该视为畸形了。难怪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要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赞赏美人了。看来失去比例的高、矮、胖、瘦,给人的感觉都不会太好,只有适度方能称之为美。所谓“环肥燕瘦”,虽体现了唐代的“浓丽丰肥”与汉代“瘦骨清相”之不同的审美差异,但杨玉环如果胖得像只气球,赵飞燕瘦得似一根芦柴,便在汉唐,也不会得到青睐,视之为美了。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 范仲淹戍边

    范仲淹戍边

    《范仲淹戍边》一书,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终于完稿出版。写这本书,与以前写的《范仲淹知庆州》一书的环境已大不相同。那时是受西安文理学院董平教授的启发而待在庆城写就的,仅靠有关资料而写,与外界没有多少交往。
  • 来不及相爱

    来不及相爱

    小小说文体究竟能走多远?或许要取决于两个必要的生存条件:一是小小说能否不断有经典性作品问世,以此来锻造和保证它独具艺术魅力的品质;二是在从者甚众的写作者中,能否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代表性作家,来承担和引领队伍成长进步的责任。只有这样,小小说才会像一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李商隐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李商隐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丁玲是我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她一生坎坷,情路几经波折,是一位 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感情充沛,以诗意的语言 讲述了丁玲光辉而曲折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有间文库:醒世恒言

    有间文库: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全书四十卷,它和《明言》、《通言》一样,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唐、宋小说。编撰者创作成分较多。内容修饰润色较精,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
  • 华夏战士的使命

    华夏战士的使命

    一个守护着我们的战士,我们在无声无息的被保护着。
  • 女孩比较冷

    女孩比较冷

    我在哪?我为什么在这?我要怎么回去?算了,装冷漠吧!
  • 医凌天下:至尊妖娆妻

    医凌天下:至尊妖娆妻

    “御灵御灵,万物皆有灵,那是否可以说,终有一天,我可以掌控万物?”女子狂傲的面容净显风华,然而狂傲还未褪去,只听一声大喝:“小贼哪里跑!留下神兽!”她冤枉啊!不过是被追时不小心掉进了你家供奉的神兽坛里,想要活命自然是驯服呀!既然驯服了,老头你就别追究了,送她一头神兽又如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还之百倍千倍,前世一个医药天才穿越到御灵的世界,看一代神医穿越后的一路成长。
  • 狼魂之觅灵

    狼魂之觅灵

    灵魂真的存在吗?地狱到底是在哪里?有多少灵异事件是真实的?龙族的纷争又是到底因何而起?而狼魂,到底经历了什么。。。----------------------------------QQ群:35357194,欢迎加入。
  • 第一次有奖励

    第一次有奖励

    彗星爆炸?不存在的!得到第一次系统的秦轩,当时是懵逼的。“第一次呼吸,肺活量:+999”“第一次走路,健步如飞:+999”“第一次上厕所,…………”人生有太多第一次,每个第一次都有奖励!“走上人生巅峰难么?”秦轩嘴角上扬,“真的不难,我只要开公司,就能成为世界首富!”
  • 当幻想遭遇到现实

    当幻想遭遇到现实

    幻想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嗯,其实就是即兴写写,但是内容简介要20字。
  • 网游之全新国度

    网游之全新国度

    全新的国度任你来创造。我王霸将再临山巅,俯视尔等凡人。。。。。
  • 言之有忆

    言之有忆

    江言喜欢顾辞喜欢了六年顾辞把江言当成书书的替身当了四年江言跟顾辞表白了顾辞接受了,只因她像书书那个停电的下雨天夜晚,顾辞撇下江言去哄书书。江言生理期疼的死去活来,顾辞在为顾书书准备生理期的东西。顾辞十八岁成人礼的时候,江言准备很久,顾辞一个书书今年给我过生日,不回去了的电话,彻底让江言那颗心死了。“顾辞,你有喜欢过我吗?”“也许吧……”“只因我像极了书书姐吧”“……”“顾辞,我们分手吧”
  • 太古玄帝

    太古玄帝

    玄门九天骄中最年轻的玄尊,遭未婚妻算计被八大天骄围攻,生死之时幸得大能出手得以轮回。十五年后,边陲帝国普通世家子弟恢复记忆,发现未婚妻已经成为万人敬仰的古道大能,被尊为“玄天女帝”!心中恨意如同烈火燃烧,少年脚踏幽冥神虎,手持玄均神尺,自鸿越国走出,碾压一个个大宗门,大家族的天骄,声名如同彗星一般崛起,只为心中一缕执念。“踏碎凌霄,剑指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