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12900000006

第6章 我是谁(6)

林语堂先生在谈及《西游记》的时候,曾言及“人类历史的演进和那些半人类的动物到西天去参圣的行程,真是多么相似啊--孙悟空好似代表人类的智能,猪八戒代表较卑下的天性,沙和尚代表常识,玄奘法师则代表智慧和圣道。……在这个由人类到神佛的参拜旅程中,人性脆弱的本能、愤怒、复仇、暴躁、肉欲、不宽恕,尤其是自大和不谦逊的本能,不断地暴露出来。人类的技巧增高时,破坏力也增高”。孙悟空一个筋斗跳出了十万八千里,在五根肉红柱子的第三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却没有跳出佛祖的掌心;这里,我更愿意将佛祖视为大自然与宇宙,“齐天大圣”是做不成的,“人定胜天”的吹牛皮,也只不过是吹牛而已。

卢梭曾把人称为“堕落的、腐败的动物”。尼采则称人为“一种有病的动物”。托马斯·曼把疾病看作文化的酵母;而莱辛认为,尽管人有疾病,但理智正是使人保持活力的即兴诗;一种常见的理论甚至认为,疾病使人在智力上敏感和富有创造力。当然。人不再是野兽,但也还不是天使;即使疾病能带来创造力,但疾病也能使人类毁灭,带来破坏力。

过度的理性和精神化,经济学中人对物质占有欲望是无限的假设,极度地追寻舒适、贪婪,对大自然无所顾忌的索取,已使人忘记了自己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即人的生物本性,而生物生存的基础(空气、饮用水、无毒而肥沃的土地以及大量不同种类的生命)遭受到惨重破坏,人,则已到了毁灭自己的边缘。

在城市的街头漫步,人所感受的是一栋栋楼舍的围困。目光总被坚硬的钢骨水泥碰弯,视野无法开阔,心胸无法敞开;即使是天晴日朗,从楼隙泄漏的阳光也失去了明亮感,像一缕缕灰色调的烟尘。夜晚,霓虹灯光怪陆离。闪烁明灭,有如梦幻,可仰天一望,已难得看见几颗星星了,只感觉一片混沌,连路灯也晕眩着,带着昏昏然的睡意。在张灯结彩、雍容华贵、供奉着赵公元帅的厅堂里,人们品尝着从远海运来的鱼虾,喝着山野采集来的矿泉水,却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城市,已难得有一杯纯净的水了,又有谁知道,含农药的蔬菜,蕴含着杀虫毒剂的水果,正以舒适、典雅的进食方式,偷偷地侵蚀人的肌体呢?

层楼、广厦、酒店、商城,没有花园的花园,没有广场的广场;豪华的别墅占据着莫须有的空间,拥挤不堪的宿舍正用一面镜子制造虚假的空间,捉襟见肘的人正用错觉来欺骗自己……

而噪声,像铺天盖地的蝗虫一样压过来,轰轰烈烈,无孔不入。打桩机的啸叫,汽笛的轰鸣,锯齿切割木板尖厉的声音,车轮滚过钢板、水泥,那种硬碰硬的拒斥,撕心裂肺;甚至连音乐也得了狂热病,震耳欲聋,将宁静击得粉碎,或许,只有这样强劲的击打、嚎叫,才有宣泄,才能令躁动不安的灵魂得以抚慰,才能让“没劲”变得有劲吧。

虫鸣、鸟啼、淙淙的溪水,看一眼连心也跟着敞亮的清洌,大抵已留在古诗和童话里。鸟被关在笼子里练唱;狮、虎在动物园里舒适地睡眠;狼被编进童话故事;小白兔已不再拔萝卜,被豢养成一群肉食品;而狐狸、紫貂已剩下一张张毛皮,矫揉造作地挂在精品屋里,被卖着大价钱……而在城市的断裂处,桥下的水沟里,一切肮脏、腐败都在暗暗地散发着臭气……自然界的天籁,生命的呼吸所面临的施暴,在一具具近于麻木的躯体里似已不再觉察。

在林立的厂房、车间,充斥于城市之中的,是机器巨大的饥饿感,无休无止的贪婪的消耗、吞噬着自然资源;可资源是否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技术对自然的强权,是否能无所顾忌地继续?当林区无树可采,煤矿无煤可挖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当文明本身成为机器,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反过来会吞噬人类自己。

有时,寂静也是可怕的,极度的寂静该是死寂,带着恐怖。在异乎寻常的寂静中,人们发现鸟儿飞走了,蛇鼠迁徙,会深感不安;因为这似乎预示着大自然所面临的灾难。厄尔克称,“对于动、植物而言,人是地道的恶魔般的东西,他以占优势的可怕权势专横跋扈。”一位生物学家曾指出,在迄今存活于地球上,总数约为1000至1500万的生物中,有30至40种动植物被我们不加思索地选中而为我所用。其他物种一律被视为该与之搏斗的害虫、寄生虫或杂草,因为它们有碍于人类的利益--或充其量对我们无关痛痒。今日为我们利己主义效劳的手段是无可比拟的,它能按人类的愿望去“改造”地球上的自然界。日复一日,动植物在这个星球上逐渐消亡。到2000年左右,物种会以每日24种,即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灭。

北美印第安人曾有一首谣曲。浅显却令人动容,这首《只有当那时》的谣曲告诉我们--

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

最后一条河中毒,

最后一条鱼被捕,

你们才发觉,

钱财不能吃。

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理会悲哀、痛苦与眼泪。人类施暴于自然,大自然则会以铁的规律施暴于人类。

空气、水源的污染,土地的沙化、林木的凋蔽、水土流失;干旱、洪水、酸雨、臭氧层的空洞……人的生存遭到极大的威胁,人们不得不恐慌“身无立锥之地”,而杞人也不得不忧天了。于是,便有了植树种草的节日,有了治沙队、防护林,有了河流的治理和污水处理厂。可一株成长百年的大树几分钟便被油锯割倒,面对风沙的幼小树苗要想生存、成长,又何等艰难;治理一条被污染的河流,据称也需几十年才能奏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从生命生存的意义上理解这首唐诗,大抵是陈子昂也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尼采曾把“无限的境界”比作航行,可乘船者把身后的桥,连同身后的陆地切断了,那像丝绸、黄金和亲切梦幻般的海似乎是无限的。可对后路已被切断的人来讲,没有比自由、无限更可怕的东西了!

人们渴望接近自然,融入自然。想分割自己进入一切之中,在梅的枝头绽苞,在清新的空气和阳光中游移,在水声中流动,在声音中振荡,正如福楼拜所说的那样,“侵入每一颗原子,沉入物质的底部--成为物质!”自然,这只能是诗人与作家的想象,或称之为感觉的物化,若与物质彻底融合,只有人的死亡才能做到。

然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常常只是一种虚伪的感情。“认识环境,只用风景卡片”,对自然之爱,也主要是人们向衰弱者、受伤者和保护者所表达的多愁善感之情,用以修补自己被撕裂的伤口。人们在大厅里摆上一盆一盆假花;让树在盆景中扭曲;在阳台上栽几朵花,养几根草;用遮阳伞遮蔽阳光;用空调机置换空气;用自来水制造喷泉;用落满灰尘的树和草皮装饰人行道。而在一些旅游区,再偏僻的去处,也有舒适的豪华宾馆;再险峻的山峰,也有乘坐游人的空中索道,也有盘山而上的汽车路;再贫瘠的地区,也有山珍海味充斥的酒店与舞厅、歌厅……人,居住在四季不分的舒适、享乐季里,不知有汗,也无论冬夏与春秋了,这是幸运呢,还是不幸?

面对与自然的对立与疏离,人,是否应当返回自然?

我想起了惠特曼的诗《回头去和动物共同生活》:

我认为自己能回头,去与动物共同生活,它们是如此安静和自足。

它们不为它们的处境冒汗或诉苦,

它们不在黑暗中睁眼躺着并为自己的罪孽而哭泣,

它们不因讨论对神的义务而令我厌恶,

没有一头动物不满足,也没有一头动物因欲占有东西而发狂,

没有一头动物跪倒在一千年前活过的另一动物或同类前,

全世界没有一头动物是有名望的或不幸的。

诗人的激愤之词写的是动物。其实是对人的弱点的厌恶,对人的丑陋的拒斥,他既不会到猪窝里和猪一起睡觉,也不会爬上树与猴子为伍,更不会像兽类一样弱肉强食,茹毛饮血。这同时让我想到海德格尔等先哲,那种天地人神四重圆舞的诗意生存,大抵也是精神上的向往,不会重新爬上树去筑巢安居,哲人点燃一枝烟的时候,再有回归自然的哲思,也会用火柴和打火机,而不会去钻木取火。依我看,人活得舒适些并非坏事,如果人生来为的就是受苦受难,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但人需顺乎自然,不能与自然为敌。

还是马克思说得好:“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厚与薄

厚与薄这两个字,是尺度、毫厘与分寸,是事物的两端,是质,也是量,是外部的形态、也是内在的蕴含,是味之浓淡,也是情之冷暖,是性情、境遇,也是感觉、分量……

厚,常常和重连在一起,说的是体积和分量,是大、多、沉甸甸的感觉,多为褒意。面对厚重,像我这种浅薄的人顿时会肃然起敬,虽不至于先焚香沐浴、斋戒三天而后注目,但也须净手洗面,将脑子里的杂念掏空,带着纯净与尊崇来接近这种博大精深。而薄则不同了,这个字常常和轻连在一起,是小、少、浮飘的感觉,多为贬意。轻薄一词说的是言谈举止轻佻浅薄,带有玩弄意味,若将轻薄当动词用,比如谁轻薄了某某,那简直是在耍流氓了。在世人眼中,厚重与轻薄充满了道德感,也渗透着古老的价值观念。

国人大抵为崇尚厚的意识形态者。厚土养育了黄皮肤的民族,厚厚的器物文化层呈现了古老的东方文明的骄傲,至于三坟五典、百宋千元、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深奥。人诚实的品格称为厚道,酒味令人嘉许称为醇厚,深情蕴藏着厚意,需把极大的美好期待称之为厚望,而嘴唇厚实、臀部肥大的女人时下被称为性感,古老的观念中却是能生育儿子的母亲。自然,也并非遇厚皆佳,厚脸皮者遭人厌恶,待人处事厚此薄彼,若遇上和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事,则会吵闹纷争,鸡飞狗跳,带来极大的麻烦。

在汉语的词汇里,厚多受尊崇,薄却很难找到被称颂的组合。薄田是指不打粮食的土地,薄命说的是没有福分,命运不好,薄情寡意是心肠冷酷、不念情义的简称,而薄幸指负心,薄弱为不坚不强,易挫折、破坏和动摇。或许薄荷这个词还会给人以清凉感,薄雾迷离,薄光浅淡,与审美有关,不大理会道德伦理,而送薄礼请人笑纳,若果为薄礼,不遭白眼也会受人轻视,或引来尴尬,若是重礼自谦,有求于人,弄不好倒成了贿赂了。

其实,就厚与薄的本义来讲,只不过是物质两面之间的距离,可经历不同的观念与意识的蹂躏和奸淫,已面目全非。洞悉其物理意义,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其价值也非厚薄所能决定的。倘若认为厚厚的大部头着作都是巨着,而一本小册子便没有分量,那倒是真的浅薄了。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不过只有几十页,恰恰是这本小册子让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本小册子与一些砖头厚的所谓着作相较,有黄金与粪土之别。就物质本身的形态论及,墙宜厚,玻璃宜薄,被褥宜厚,帘幕宜薄,皮裘宜厚,纱绫宜薄,外衣宜厚,内衣宜薄,糕宜厚,饼宜薄,菜味宜厚,汤味宜薄,信封宜厚,信纸宜薄,斧片宜厚,刀片宜薄,而对于一柄刀来说,则是刀背宜厚,刀刃宜薄……

或许,厚重也可理解为负赘之累,欲速则不达,而轻薄,其本义该是轻灵而剔透吧?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事物。而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的真实的价值,即当人的钱袋厚重,情义淡薄之时,会让人忧虑;而在柜台前付出的钞票增厚,钱袋里的钞票变薄时,人也不能不随之忧虑……

我是笃信厚积薄发的益处的。这种重囤积的性格,用于物质的积累,人会变成守财奴。若是精神创造,则有如酒的酿造、窖存,积之越久,味越绵厚悠长。因为写作不是拧开水龙头就能哗哗地流。

聪明与呆傻

人聪明伶俐,眼珠子转数高,善解人意,眼尖手快,属精灵鬼一类,大都讨人喜欢。那种一搭眼便觉得愚笨木讷,眼空漏神,属括约肌失调,肛门松大把心丢失者,大抵是要遭白眼的,或许会被斥之为傻瓜。自然,世人谁也不愿意当傻子,将眼眶内滴几滴润滑的油脂,抹出一张甜舌蜜嘴,耳聪目明嘴巧,会既让人钦羡,又会得人青睐。

可有如仪器,灵敏度高则稳定性差,过于机灵的人会让人感觉不大可靠。一些头脑清晰、思维敏捷的人由于过于精细,常将才智施展于琐碎的小事上,或为取巧而得意,或为获小利而自喜,所谓耍小聪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人认为不够沉稳,干不成大事,只能鞍前马后,跑腿顶差,供人驱策。

当然,真正的傻子是连小事也办不成的。眼距宽,神情呆滞,缺心眼儿,没有认知和判断力,无思无想,自是可怜而又可悲。愚、拙、痴、傻、笨这几个字,含义有不同处,但说明人头脑糊涂、不明事理的程度,当以傻为最。愚是心昧不明,痴是病态,拙与笨相连,与手、脚、动作有关,傻则集愚、痴、拙、笨之大成,整个人一塌糊涂了。

其实傻也有老实憨厚之意。在我的意念里,总觉得小熊、小猪一类动物傻乎乎的笨得可爱,而狐狸、黄鼠狼之类由于过于精明而显得讨厌。喜欢沉稳、厚实的女人,常含着爱意半嗔半喜地说男人“瞧你那傻样儿!”那是因为一条路走到黑,一门心思不知道拐弯的傻男人整个心都系到了所爱女人的身上,那傻并非真傻,而是诚挚与痴情。一位教授告诫女孩子说,如果求爱的小伙子脸不红气不喘,话音娓娓动人,情感的表达淋漓尽致,那大概是个虚情假意者;而口舌笨拙,连句话都说不完整、颠三倒四的男孩子,大约是动了真情。因为人最为激动时不仅语言贫乏、语无伦次,语言对情感来说已经是一种障碍,那种接近痉挛的感觉,似乎舌头都已不会打弯儿。

有时,在世俗眼中的傻,实际上是正直、执着、坚定、宁折不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可尊敬的品格。对有些事,绝不圆滑、变通、随波逐流、有所为,亦有所不为,其不可为者,绝不跨越半步、尽管自己会承担某种伤害。这样的傻,不计个人的得失、安危,是真和善。而过于精明者,巧于算计,有心计,多为利己的精明,和自私连在一起。

面对伤害,或有性命之忧,抑或摆脱厌恶的纠缠时,聪明者会装疯卖傻。这样的傻有如动物的甲壳,将易受伤的柔软的部分隐藏起来,求得保护。神经脆弱者,将天性和真实的灵魂藏在琐碎的事物里,有如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由聪明而变成糊涂更难的假作真来真亦假,用傻的自我保护避免由于过激而使自己变成疯子。

同类推荐
  • 康震品李白

    康震品李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康震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客观的分析,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李白,一个伟大的李白,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李白。在这个诗歌文化逐渐没落的年代,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向这位永恒的“诗仙”致敬!
  •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Ⅲ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Ⅲ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III(精装)》是电影《小时代4:灵魂尽头》的唯一见证书,全方位地收录真实片场花絮与独一无二的幕后信息,还原影片拍摄日常中导演及演员们的真实面貌,与影片的详实制作过程,有朋友相聚的轻松欢乐的美好,也有处理工作的困难疲惫的艰辛。有编剧团队对《小时代4:灵魂尽头》以及整个《小时代》系列剧本创作的历程感言,更有导演郭敬明亲笔写下的拍摄日记与编剧创作回顾和导演总回顾。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尘劳

    尘劳

    对即将面对的生活,万芬满是愁闷。她准备努力去适应,去调整,要在心里腾一个地方,容纳小蒲。她一大早就起来练瑜伽。一向爱睡懒觉的老蒲,也早早起来,因为儿子要回来了,有点兴奋。他站在一旁,看万芬双膝跪地,身体后弯,两手放在脚后跟上,他笑嘻嘻地说:“哈哈,儿子回来了,我又活了。”万芬本来还能挺一会儿的,听到这话,提早收身,向前匍匐下去,两手在垫子上努力向前伸,可是,已经无法体会胸部、肩肘肌肉和筋脉的抻拉感了,因为心里又郁闷起来。结束骆驼式,她开始做起重机式,两膝跪在大臂上,两脚悬空收起,这需要专注、臂力还有平衡的能力。她可以坚持一分钟,却听老蒲又说,儿子回来,先在家住上半年再说。万芬终于无法保持平衡了,猛地,她双脚落地,嘴里喷出火来。
  • 西游新世相:三界人物大起底

    西游新世相:三界人物大起底

    本书是一部角度独特的经典名著《西游记》的解读作品。作者从原著的诸多细节入手,以各个人物为视角,通过其奇思妙想的解读,立体呈现了《西游记》所构建的神佛、凡人、精怪的世界。全书共四篇,分别为“精怪的奋斗”“神佛的世界”“凡人的命运”“主角的旅程”。作者重新审视每一个人物,在全新的视角下,妖怪或让人心酸、或让人赞叹,神仙也不再单薄,满是烟火气,凡人命运让人唏嘘、感同身受。
热门推荐
  • 重回无憾

    重回无憾

    工地干活一跤摔下回到初中,既然如此幸运那就补足我自己的遗憾吧!
  • 倾尽天下誓要飞升

    倾尽天下誓要飞升

    一个高傲的九尾狐仙,为进神阶,人间历劫。内心拒绝却中了衡阳帝君的美男计。“你给我等着”,九尾仙君握拳。蓝瑾此人,天道亲闺女,气运极佳,却怎么也改不了同情心、好奇心泛滥的毛病。萧宁此人,勤奋努力,三观正,打不死的小强是也。薛琪此人,美艳无双,外冷内热,毒舌,天赋异禀。这是关于爱与守护的故事。“小九啊,你能不能不墨迹,修个仙还要修多久,本帝君有些无聊了,速归速归!”
  • 伟大的哥布林冕下

    伟大的哥布林冕下

    方子墨穿越成为游戏中的哥布林。就是那个以贪婪、丑陋、弱小而闻名的哥布林?!玩家就要降临,他还是一个新手村的哥布林,不行,得快点自救,为了团结一切有生力量,他决定领导整个哥布林族群进行进化!
  • 大宅疑云

    大宅疑云

    《大宅疑云》讲述了:在校园的一角,蛰伏着一个不起眼的校园侦探俱乐部。几个性格迥异的男生女生凑到一起,开始一段寻找真相之旅。
  • 万仙独步

    万仙独步

    这是一个知耻而后勇的少年,得了一个诡异的炉子,挣扎着、蹒跚着、横冲直撞着也要复仇的故事。什么?有大能敢蔑视咱?打趴下关着!什么?有只凶兽浑身宝血?抓起来炼了!“请记住,师姐是我的!”“当然了,师妹也是我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师父、师娘、师大姑、师大姨,也都是我的!!”
  • 邪王独宠美人无双

    邪王独宠美人无双

    异世穿越成了废材?看我如何扭转乾坤,笑傲天下。
  • 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书稿以一个小名叫祸害的普通士兵为主线,反映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无数中国军人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在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峥嵘岁月,祸害虽然身处不同的历史环境,遭遇无数的生死磨难,但是,其追求战胜敌人、实现国家强大、渴望落叶归根的梦想,始终未曾泯灭,并且通过自身的执着和牺牲,最终迎来国家富强、人民安宁、亲人团聚的美好明天。
  • 郑良成长记

    郑良成长记

    郑良原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少年,十六岁那年养父母告知自己的身世并因事离开。无人依靠的郑良在养父母为自己安排的路和自己的想法与目标中摇摆不定。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努力。
  • 邪魅公主的复仇计划

    邪魅公主的复仇计划

    她们是在仇恨中生活的人。她们在一夜之间从天使堕落成恶魔。她们是为复仇而活,在复仇的中途中她们遇到了各自的真名天子,她们能否把握住爱情呢?详情请看书中
  • 摇身一变太子妃

    摇身一变太子妃

    当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当黎民百姓一夜之间变成当朝二公主?当二公主阴错阳差变成太子妃?他和她将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