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33200000018

第18章 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4)

在福柯看来,波德莱尔们的现代性是一种实践,在这种实践中,对于什么是真实的极度关切与一种自由的实践相冲突。福柯特别强调这种自由的实践对现实既尊重又违背。如果联系波德莱尔的例子,可以看出,福柯设想艺术与飞逝变化的现在可以区别开来。艺术当然也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凝固的客观之物,而是对变化的断裂的现在的一种把握和创造。在福柯矛盾而又晦涩的表述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设想有一种艺术的态度可以表达现代性的态度,就是面对变化的现在创造自身的一种态度。它既把自身从变化的现在中逃离出来,又不是一种固定的静止不变的自我。这个现代性没有在他自己的存在中解放人,它迫使他去面对生产自己的任务。在福柯一贯的反人道主义的思想中,他在这里也面临着一种关于艺术创造主体的自由这样的人文主义难题。福柯也出人意料地在这里如此明确地谈到各式各样的人道主义,与其说“人道主义”这种思想值得怀疑,不如说是与启蒙相连接的那些人道主义虚假软弱。福柯强调了一种对我们的历史时代的永恒性进行批判的精神气质,而他所暧昧地认可的波德莱尔的艺术气质,也属于这种精神气质。在福柯的思想深处,还是存有一种不与历史妥协的艺术的自主性,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艺术也就具有了一种不被历史化,而能不断重新创造反思现代性的主体自己。它就如同福柯的系谱学方法一样,它试图为自由的未经定义的工作寻找一种尽可能深远的新的原动力。

这些论述远不是为现代性体系中的文学艺术的性质和功能定义,只是提示了一种重新思考的可能性。处在现代性历史语境中的文学艺术,是如何建构现代性而又损毁现代性,并且恰恰是在那些严厉的批判和超越中建构了现代性最有力的根基的?正如罗兰·巴特所说的那样革命在它想要摧毁的东西内获得它想具有的东西的形象。文学的写作既具有历史的异化又具有历史的梦想。”在现代性的框架内来重新思考文学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以及文学的自主性的审美意义,它确实显露出相当复杂的相互缠绕的关系模式。

(四)文学现代性研究的趋向

文学的现代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理论含量异常丰富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过清理了一些前提,提示了一些理论的可能性。当代文学研究如何从过去的简单明了的意识形态框架中解放出来,从20世纪这种较为宏观的背景去展开探讨,这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代性提供的理论视角,无疑有助于从整体上来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重写文学史”的期盼就不是一种理论的奢望,而是一项具体实在的探索。从以上的提纲挈领式的梳理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20世纪文学的那种强劲发展的历史,那些截然的断裂,都在现代性的框架内表现出它们的分离、冲突、关联和互动。当然,我们并不想给人以这样的印象:文学的现代性具有一种坚硬的总体性,它具有历史的一致性,它是永久的和不可超越的。与这样一种观点相反,我们所理解的现代性是在不断分离和断裂的历史片断中重新组装的一种状态(精神、气质、态度、风格等等),它是我们思考的一个参照系,而不是我们要论证的一种历史实在。

在对现代性投人理论热情的同时,也不要指望现代性就提供了一个永久有效的理论方案,特别是不能将问题简单化和公式化,似乎只要挂上现代性的招牌,只要完成现代性的指认,对文学史的总体性把握,对文学现象的新奇时尚的解释就得以完成。如何使文学的现代性研究能最终回到文学,这就需要从文学自身的历史、从文本与历史环绕的那些环节,从具体要点和不同侧面去接近现代性与当代文学构成的关系,去触摸现代性的根茎。从文学出发,又回到文学,可能是避免把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简单化的一个必要思路,现代性的视点终究还是用于揭示文学本身的特质,一种更为深刻有力的审美品质。

当然,讨论现代性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后现代性”。众所周知,后现代理论形成于对现代性的反思,但这并不意味着后现代性只是简单地取代现代性。实际上,“现代性”是一个后现代的话题,正是后现代对现代性的反思,使现代性成为一个问题--被后现代反思的问题;或者说被反后现代性的理论家重新阐释的问题。后现代理论通过对现代性展开激烈批判而建立最初的理论起点,如利奥塔、福柯、德里达等人;后现代理论被普遍化之后,它趋向于阐释。对启蒙理性的颠覆性批判,更多为对现代性的历史过程和具体案例分析阐释所替代。后现代研究转向文化研究的同时,也转向了现代性研究。现代性理论与后现代性理论,除了立场和倾向的区别外,在理论概念、术语和论述方法方面,如出一辙。很a然,正如后现代性没有替代现代性一样,后现代理论越来越倾向于转向现代性研究。吉登斯注意到这二种话语之间的微妙关系。他反对用后现代性取代现代性的说法。他指出,这种取代论的观点所诉求的,正是(现在)被公认为不可能的事:确立历史的连续性并确定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吉登斯主张,把后现代性看成“现代性开始理解其自身”,也就是说后现代性提供了一种对内在于现代性本身的反思性的更为全面的理解,而不是对其本身的超越。吉登斯试图把现代性解析为脱离或超越现代性的各种制度的一系列内在转变。虽然我们还没有生活在后现代性的社会氛围之中,但是,“我们已经能够瞥见那不同于现代制度所孕育出来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缕缕微光”。考虑到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一书出版于1990年,他对后现代性的看法当然显得老成持重不偏不倚。在20世纪末期,不只是他,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历史进化论、历史目的论、关于现代性的一致性问题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等等,这些现代性最显著的特征正在消失,而我们生活的时代正在进入到一个全新而多元的情境中。所有这些现象:文化反思性的和社会组织制度方面的变化,在中国这样历史传统悠久而又饱经激进革命洗礼的社会也看到“缕缕微光”。

由此不难理解,现代性问题及其在现时代重新反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不是西方学术体制下的一个问题,同样是当代中国人文学科需要面对的重要而根本的问题。也许当代理论话语的运行轨迹颇具有反讽意味,我们不是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而是从后现代性回到了现代性。这源于当代理论阐释的后现代性是作为一种先锋派的理论变革单方面提出的,它并不是从我们的现代性历史困境中引申出来。

现在谈论现代性,既是补课,也是推进,更是回到我们的历史之中去思考。从这里,我们也许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我们经历过的历史,看到我们建构和解构的历史又是如何与我们生存的现实沟通在一起。

确实,在这里,我们困难的是如何处理中国的本土化经验,特别是当代的经验。我们始终想保持这样一种观点和立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既走到尽头,又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这就是说,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资本与高新技术输人,以及全球自由市场进一步形成,高速度的城市化等因素,已经使中国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步人后工业化社会;而学术界自90年代开始逐步接受后现代主义观点,反思中国的现代性,这些都使中国社会的现代性面临剧烈的冲击。但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又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前现代传统,并且现代社会的那些理念并未实现。这就使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以其巨大的历史跨度重叠几个时代的内涵。这是我们在理解中国的现代性--从过去到现在--时始终要把握的视角。也正因为如此,当前的现代性研究显然是一个更具历史感,也更具包容性的理论方案,它肯定会有更大的理论向心力。

现代性有什么错?

2001年7月,酷热的上海迎来了国际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中国学界的西马宗师--詹姆逊教授。(FredncJameson,又译詹明信)。就在远离繁华热闹市区的大学校园里,杰教授作f题为《现代性的幽灵》的讲演,直陈现代性的理论源流与当今全球化趋势中的现代性状况。不想此讲演在中国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一批年富力强的中国学者纷纷撰文进行论辩,对杰教授的现代性说辞责问有加有误解的,有澄清的;有偏激的,有平和的。有关的争论和探讨持续到现在,最近一期的《读书》登载了詹姆逊的中国籍大弟子张旭东教授(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的文章,再次全面而简明扼要地梳理了詹姆逊的思想。何以杰教授的一次演讲会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响?无风不起浪,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疑惑巳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中国与西方的问题,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传统与现代问题,文化与审美的问题……这些都因为“现代性”问题的突显,面临重新清理的困境。对詹姆逊的误解或者怀疑,并不是因为这些年富力强的实力派学者的理论修养和逻辑程序出了问题--他们的聪明才智足以应对这些复杂的理论问题,而是内心正在滋长的情绪,正在生成的思想在起作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全球化形势加剧,国际新秩序发生的某些变化,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后的全球性反恐战略,以及由此导致美国可能奉行的单边主义策略,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一代学人重新思考全球化和现代性问题。由于文化研究大规模地卷人文艺学、比较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学科,全球化和现代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现代性”论述推导出的一些命题,已经构成文学研究学科的思想基础或理论前提。而且从文学创作实践来看,现代性也以不同的形式(伦理的、价值判断的、美学趣味的)表现出来。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现代性这一问题进行更为深人切实的探讨。

同类推荐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汪剑钊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汪剑钊诗选

    《汪剑钊诗选》是《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的其中一册,语言冷峻。作者忧患意识强烈,针对现实问题勇于发出时代强音,不仅重建了诗歌的艺术秩序,还让读者从黑暗中看到美好人性的存在。
  • 传世名著百部(第39卷):诗经

    传世名著百部(第39卷):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书中所收之诗,语言优美,内容丰富,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最早的一部诗集,它在文学上的价值是开创性的,从表现形式、艺术手法到语言运用,均具有极高的成就。同时,它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为后世文学创作所效法和借鉴。
  • 趣味抓捕方案(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抓捕方案(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王汶石文集(第三卷)

    王汶石文集(第三卷)

    本书收有中篇小说《阿爸的愤怒》、《黑凤》;剧本《边境上》、《复仇》和诗词《毕业歌》、《太阳一出满山红》、《黄河恋》、《有我后来人》等。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浅喜深爱

    浅喜深爱

    你会怎样去爱一个人?生吞活剥,吸髓食肉?还是揉捏折磨,同归于尽?这是一本爱到撕心裂肺的小说,充满怀疑和伤害的调调,布满血液的颜色。男人和女人,开始和结局,你想象不到的诡谲,你无法揣度的意外。如果你不相信爱情会这么疼,不妨试着去爱一个人。如果你害怕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不妨来读这本小说。
  • 恩怨仨家人:前妻逆袭上位暖暖爱

    恩怨仨家人:前妻逆袭上位暖暖爱

    渣男刘发拒绝回乡子承父业,却借此与妻子林枫乔闹离婚。林枫乔从此番然觉悟,积极作为,成了组织培养的对象。就在林枫乔踏上政途之时,刘仁钦大女儿刘妍美爱上了他昔日的情敌之子刘晓鸿。仁钦自感蒙羞,发动全家,不遗余力地阻止妍美与晓鸿的婚恋,可他自己却在出差香港时堕入红尘,被双开出局。
  • 星河渐落

    星河渐落

    辛禾,机甲维修工,同时也是废铁城简甲飞行比赛的神秘驾驶员……向星燃,星联统一军指挥司令的儿子,被放逐至涅星,得过且过……一次引擎故障,让两人相识。他识破她的身份,开始相伴而行……
  • 奇幻大陆魔灵学院

    奇幻大陆魔灵学院

    这是一本以现代魔法为题材的一本奇幻小说,是一本关于男生的小说,各位腐妹子可以看看哦
  • 铁与血之歌

    铁与血之歌

    格莱尔原本是一个没有魔法感应力的青年,偶然中融合了被称为“死灵圣师”的前代死灵法师古斯塔的残破神魂。从此,逼格攀升,在神魂术和死灵术两大最神秘最强大的禁忌魔法领域探索前行。在希伯来人部落完成了初步知识体系,在联盟大战中成功晋身为强大的死灵法师,并在异界大战中,不断创造着热血传奇。“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书友交流QQ群:141549598。
  • 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心插柳柳成荫

    无心插柳柳成荫

    情对她来说,本就奢侈。为情所伤后,她莫名其妙地来到了一个她不知道的异世。平凡如她,却遇到了他、他、他、他。他,夏韩洛,生得一张祸国殃民的脸皮,拥有无数家产,但他的眼里,只有她;他,上官翌,俊逸儒雅,却凉薄自持,只有对着她,才会展现真实的自己;他,上官冷渊,以冷酷狠戾闻名的他,只愿对她展现出自己仅有的温柔;他,雷潇,在朝廷与权术之间总是游刃有余的他,偏偏只有对着她,便会屡屡感受到无可奈何。而她,单诗诗,不知情为何物,不知自己心系何人,只会逃、逃、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逐仙之界

    逐仙之界

    浮生秒法修尘轮,不知仙家几重门?遗世独立的战争孤儿,在仙凡互通的世界里,偶遇风灵子,得以寻门入道,从此开启了世人皆为向往的修仙大道!
  • 捡个王爷闯天下

    捡个王爷闯天下

    时而搞笑,时而正常,虽然正常的时候少...温馨,宠溺,1V1。北冥曜重生了,这一世,他欠了寂樊玥熙的,他都会还回来,上一世杀了他的人,他也不会放过,可是...怎么这一世的寂樊玥熙和上一世不一样了...韩玥熙穿越了,成了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这是怎么回事,自己的本体呢,爸爸呢?算了,既来之则安之,但是这个粘人的臭男人是怎么回事!
  • 网游之花开时节又逢君

    网游之花开时节又逢君

    他和她,本是玩伴,花落时节,他要随父母出国,她说“昊哥哥,我一定会等你回来的。”他们依依不舍的惜别。花开时节,他回国,却见他心爱的女孩因一场事故,而忘记了他。不过还好,他们游戏中再见,他步步为营,精心策划,设下一个又一个陷阱只为引她入局,令她步步深陷,最终抱得美人归。~\(≧▽≦)/~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