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82200000011

第11章

本世纪30年代,“疑古”学派崛起,中国史学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清算古史运动。据这一派别的考证,历史文献明确记载的夏王朝并不存在。所谓三皇五帝,纯属古人编造的神话,甚至连治水的大禹也只不过是一条蜥蜴之类的大爬虫。

敢于怀疑经典,勇于质问古人,疑古的精神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他们考证的结论却将大家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承认这些结论,在同时就必须承认我们的祖先是一些居心叵测的骗子。考古学家们躲开了无谓的争论,默默地扛起铁铲与镐头走向田野,开始了艰苦的发掘。既然史料严重短缺,传世文献又可能经过历代古人的“加工包装”,那就应该由地下文物这些“无意史料”来发言。随着考古铁铲不懈地翻动,湮没的故都现出古老的真容。沉睡的历史被惊醒了。由于代表夏文化的上百处遗址的发掘,夏王朝的存在终于得到了坚实的考古物证。古籍所载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不再是古人编造的神话,也不再仅仅是老百姓世代相传的故事。

山西临汾,古称平阳。这里有古老而高大的尧陵,还有一座至少建造于汉魏时代的尧庙。每年,尧庙要起庙会,会期一个月。到夏历四月二十八,隆重祭尧。三台唱戏热闹非凡。而尧陵每年春秋两次传统祭日,四乡八里的村民,包括附近各县、周边各省人众,以及海外侨胞,都要来虔诚地祭祀我们华夏民族的这位人文初祖。

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许配给舜,还在晚年传位舜帝禅让的美德万古颂扬。在尧和舜的故乡,千百年来还有一个“接姑姑”的着名风俗。尧王家乡的百姓,每年都要到舜王的故都去接娥皇、女英“回娘家”这时,成千上万的娘家人蜂拥而来;舜王家乡的百姓,家家户户都开门纳客,准备丰盛的酒宴款待贵宾。无论大家相识还是陌生,天下最古老的姻戚,亲如一家。

自古以来形成的民情风俗,简直就是一种人间的“活化石”。人民的纪念,大众的认同,是无论什么流派什么学术都无可动摇的“人证”。

中国盐文化的专家学者异军突起,他们的研究从另外的角度支持了在田野奋战的考古工作者。尧、舜、禹三王何以都在山西晋南建都?原来,这里不仅农业发达,盛产谷物,最关键的是这里有一座得天独厚的河东盐池。在上古众多部落激烈纷争的态势下,谁控制了谷物,特别是控制了对人类生命有特殊意义的食盐资源,可以说谁就掌握了征服号令其它部落的主动权。

古籍记载与民俗传说,历来将尧、舜、禹三王作为一个传承的系统。而考古发现证明,从“陶寺文化”到“东下冯文化”,晋南在夏文化之前已经有长达数百年的文化繁荣期。这些文化与夏文化一脉传承,绝对看不出有另一种文化突然出现的因素。当然,三王的故都,在原始部落时代,并不具有典型的“都会、都市、都城”的意义。也许,它们只是尧舜禹部落集团或部落联盟的大本营。即便在田野考古的意义上,它们也已彻底湮没了。

自夏王朝之后,山西地面再没有出现过一统中华的帝国之都。不过,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地之一;作为华夏文明史上着名的“河东”、“山右”,这里曾经有过三个中国历史无法忽略的重要都城,它们分别是:晋国之都新田,北魏之都平城,大唐北都晋阳。

历史上的晋国,说来有趣,竟来源于一场少年儿童之间的游戏。少年周成王,拿桐树叶子剪了个玉圭形状,和他的小弟弟叔虞开玩笑说:我封你一个诸侯国王来当。史官把这次封赏记录下来,辅佐成王治理天下的周公当即郑重道贺。成王慌忙解释,说只是和弟弟开玩笑。周公教导这个年轻国王说:天子无戏言。成王因而不得不册封弟弟姬虞建立唐国。这就是所谓“桐叶封弟”。严肃的庙堂政治破坏了游戏的乐趣,却注定了晋国的诞生。太原近郊悬瓮山下晋祠一带,传说是唐叔虞最早立国的地方。后来,叔虞的儿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晋国曾在富庶的河东建都于翼和绛。最后,于公元前585年,迁都新田。新田,在如今的侯马市境内。历史车轮滚动到春秋后期,奴隶制社会已经开始向封建制社会艰难转化。这里即将发生着名的“三家分晋”,士卿斗争分疆裂土,瓦解着周天子的一统天下。然而,历史学家和考据学家自清朝初年开始的争讼还没有结论:新田究竟在什么地方?

考古的铁铲终于挖去了历史的尘封,廓清了困扰我们千载的迷雾。后期晋国的都城,那个王朝的心脏,就在这里。故都遗址,南北纵深7公里,东西横跨9公里。63平方公里的面积,向我们无言地夸耀着当年霸强。古都南城,发掘出了两座特大铸铜作坊,出土破碎了的铸范3万余块,完全复原的铸铜模具100多件。“一范多铸”、“复范合铸”,显示着晋人早已掌握的高超铸造工艺;史家记载晋平公曾想建造一座铜质宫殿,看来并非杜撰。还有精美的编钟,今天击打,仍是“不同凡响”。特别是数量众多的铁器,堪称“铁证如山”。冶铁工艺的诞生,铁器的大量生产,必将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发展。铸造出铁器的王朝,也在同时铸造了自身的灭亡。

挥动的铁伊突然停了下来。考古学家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一桩史无前例的发现轰动了考古学界,意外的收获极大地报偿了餐风宿露的田野工作者。

“侯马盟书”在1965年出土。盟书,是古代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国内部士卿之间结盟起誓的文书。神圣的盟书一式两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人地下或投入江河,由天地鬼神作证,不得反悔。盟誓活动,在史书上多有记载,却从来没有过考古实物出土见证。侯马盟书用玉片做成,毛笔书写,共出土带有朱书文字者5000余件。参加盟誓人员多达150人。执掌晋国朝政的正卿赵鞅通过这次盛大的结盟,在六卿之中团结了韩、魏、智三卿,形成了诛灭范氏、中行氏两族的压倒优势。从此,晋国开始了“四卿执政”,最终导向了“三家分晋”。

强大的晋国灭亡在即,新田将退出历史舞台。通过侯马盟书,我们与考古学家一起目睹到了那历史的一瞬。

名满天下的大同云冈石窟,这是北魏王朝皇家出资建造的宏伟工程。当天才的锤凿开始雕刻这座幸运的冈峦,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铁骑驰骋,以当时人类最快的速度,从野蛮奔向了文明。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氏在山西北部建立北魏王朝。公元398年在平城,即今天的大同建都。一场新一轮的民族大融合从山西开始,逐渐推向整个北中国。

山西,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文明抵御北方游牧部族南侵的前沿阵地。两种文明的冲突与交融在这里显得格外典型。而历来在中国北方生存发展的游牧民族,凡是进入汉族农耕地区的,即使是作为征服者,最终都难免在文化上反而被征服的命运。许多民族在这个征服与反征服的过程中融合于汉族之中。从先秦的猡狁、犬戎、白狄、赤狄,直到汉代以后的匈奴、乌桓、丁零、铁勒,几乎无一例外。

这些民族融合到汉民族之间的过程,基本上都是被动的。我们今天可以平静地叙说的“民族融合”,当年都付出过无比惨烈的代价。包括征服之初的血腥镇压与被推翻之后的野蛮报复。只有北魏拓跋氏主动选择了一条也许不是“绝后”,却无疑是“空前”的、堪称英明绝代的民族融合之路”

面对当时最先进、最文明的汉族,其它民族如果向往“现代化”,就必须向汉文化学习。这一现代化的最终指向,则必定是“汉化”。

公元471年,5岁的北魏孝文帝即位,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冯氏临朝执政。太和八年,在这位伟大汉族女性的主持下,北魏开始改革。改班赐制为俸禄制,变计口授田制为均田制,易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带有游牧部落性质的王朝体制迅速向封建体制过渡。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后,秉承他的汉族祖母的遗志,继续大力改革。

太和十八年,大无畏的天才皇帝以出征南朝的名义,实施了伟大改革,BP完成汉化的第一步--迁都洛阳。聪明的孝文帝懂得平城不过是用武之地,真正要移风易俗,必须挺进中原。这位伟大的皇帝改革家在祖母陵前举行了告别仪式,率领30万大军挥师南下,踏上了锐意改革的不归路。

迁都之后,孝文帝首先下令,禁止所有人等穿胡服。接着,正式颁布法令,要求官员民众停止说鲜卑话,一律讲“中原正音”。有在朝廷上说鲜卑话的,一概免职。到太和二十年,孝文帝走出改革中最彻底的一步:皇族拓跋氏,带头改为元氏。所有功臣旧族,一律改姓。如丘穆陵改为穆,步六孤改为陆,贺楼改为楼,独孤改为刘。孝文帝的改革,是完全自觉的。北魏当时对北中国的统治已经稳定,国势如日中天,并没有到不改革民族就覆灭的地步。而他主动改革迁都汉化的直接结果,是100多万鲜卑族与其它北方各族,和平迁入中原,汇合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北中国文化再现辉煌,为后来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唐朝初年开始,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王朝,被正式承认为中国正统。与承接晋朝法统的南朝,享有同等的历史地位。一个北方部落族建立的王朝,被视作正统,这在中国历史上属于空前。彻底的汉化,使拓跋氏消失了。而他们改姓的元氏,子孙不绝,名人辈出。随便列举,就有唐朝大诗人元结、元稹金代大词家元好问,等等。

战国时的赵武陵王,曾经倡导“胡服骑射”,主动向北方游牧部族学习。那场重大的改革,在中国文明史上功高千古。其时在公元前300年。

北魏孝文帝元宏,又是主动改革,使鲜卑族彻底汉化。其时在公元后500年。

历经800年的民族大融合,汉民族注人了许多新鲜血液,吸纳了众多兄弟民族的文化。唐太宗的祖母,是鲜卑族独孤氏。便是唐朝李氏,也已经不是纯粹的汉人血统。鲜卑族,作为单一民族在形式上是消失了,但这一民族的基因在汉民族的血脉中赢得了永生。

山西北部边界上的大同,古代的平城,这里最先迎接了那个马背上的民族,托起了孝文帝向往文明的改革之梦。战火烽烟,沙尘风暴,早已湮没了昔日古都。

也许惟有云冈石刻,才留驻了时间。

雄伟的造像,高大、雄强、气度恢弘、自信满满。由北魏皇家投资开凿的云冈石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同时,也成为这一王朝胸怀博大的见证,成为一部石刻的《魏书》。

古城晋阳,历来称作“龙兴之地”从三家分晋之后的赵国,到大唐王朝,乃至“五代”时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兴起于晋阳。也许就是出于这种恐惧,宋太宗赵光义先是火焚了这座历史名城,尔后又决汾河漫灌废墟。如此的残忍愚昧,“自毁长城”,或者已经注定了赵宋天下的可悲下场。

晋阳,自古作为中原屏藩,始终是我国北方的雄关重镇唐太宗十八起兵,人称“太原公子”。他登极称帝后,十分重视晋阳的战略地位,委派图画凌烟阁上的开国元勋之一徐茂公(李积)镇守晋阳,长达十六年。唐朝北疆因而稳固安宁。

武则天即位后,认为晋阳不仅是唐朝开创之地,特别因为山西是她的故乡,下诏置晋阳为大唐北都。并诏令在晋阳东西二城之间的汾水之上“架桥联堞”,建造中城。晋阳成为大唐国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都会。由于晋阳的重要战略位置,赵光义将龙城夷为平地之后,又不得不在古城东北15公里的唐明镇筑起了一座小土城。而且着意回避“晋阳”、“太原”的称谓,只设立一个“紧州军事”。那座小土城,由大臣潘美所建。潘美在演义小说中已经被设定为一个奸臣,当今太原城的雏型由一个“奸贼”创建,恐怕许多人难以想像。而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和严酷。

更严酷的是,新建的晋阳土城,周长只有5公里左右,比起当年故都,只是一个弹丸小城。金兵南下,铁骑潮涌,晋阳军民不得不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付出惨痛的代价。北宋宣和七年(1119),金国灭辽。接着乘胜出动东西两路大军攻宋,意欲会师宋都开封。由元帅粘罕率领的西路大军,在晋阳遭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宣抚使童贯仓皇逃离了晋阳。当时的太原知府张孝纯与副总管王禀,将城中市民“十五以上、六十以下”都编入军队,对压境大兵进行了殊死抵抗。由于长期被围困,城中严重缺粮,居民十之八九都被饿死。军士们先以牛马驴充饥,后来竟然吃尽弓弦、皮甲。在后方已被敌人占领的情况下,晋阳孤城仍然坚持敌后抗战250多天。最可悲的是,晋阳军民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时候,无耻的宋朝廷已经签了城下之盟,将晋阳割让给金国侵略者!绕道攻占了山西南部的粘罕得到宋钦宗诏书,轻松愉快地返身来收取晋阳;被自己的皇上出卖了的晋阳军民仍然拒不投敌,死战到底。

靖康元年九月初三,粮尽援绝的晋阳终于失陷。知府张孝纯被俘,不屈而死;副总管王禀奋勇巷战重伤十几处,最后身背檀香木制的宋太宗御像,投汾河自尽。汾河万古悠悠,曾经目睹了晋阳古城史上一幕幕的壮烈与辉煌。

公元648年,唐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东征高丽归来,首先回晋阳沐洗征尘。故地重游,称雄海内的大帝感慨万端,写下了着名的《晋祠之铭并序》,是为耸立在悬瓮山下的“贞观御碑”。毁灭故都晋阳的赵光义东施效颦,竟然也在这儿竖碑立传,号称“太平兴国碑”。

没过多久,碑上的文字就被老百姓凿除干净;之后,连那块石头也不翼而飞。

早在三家分晋之初,公元前500年,赵简子基于士卿斗争的需要和屏障国土的远见,最早建造了古城晋阳。当智伯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氏时,是强固的晋阳支撑了赵氏最后的抵抗。智伯也曾“水灌晋阳”,但终究未能攻陷这座城池。

愚蠢的赵光义,作为赵氏后人,恰恰是他在攻克晋阳之后,残酷地火焚、水灌,毁灭了这座古都。即便晋阳真个是龙城,它也是赵氏的龙兴之地。数典忘祖,何其愚也夫哉!

在本世纪中叶,战争与人为的因素,毁坏拆除了中华大地上几乎所有的古城。放置于更广远的历史舞台上来评说,这一次大批古城的彻底拆毁,也许倒是一种顺应潮流的历史必然。

是要文化古迹,保留墙高池深的古!都?还是要现代文明、建造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这是历史的两难命题。而历史,从来都是在毁坏与重建中向前发展。

所有的故都,最终都将湮没。只有人类文明在创建与湮没的循环中层层积淀。

(原载《中国方域》2000年第3期)

我有幸与黄河结缘。从小喝黄河水长大,那时没想过它的意味深长。后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黄河,我被眼前这条气势磅礴的大河震慑,可还是不能相信,黄河,那条早已被神话的河流真的会从我“门”前流过。青年时代去西安求学,经过黄河大桥,我见到广黄河的另一番风姿--它是那样宽阔、那样温柔,宛如母亲的容颜。

同类推荐
  • 孤独的克里雅

    孤独的克里雅

    一个人,一辆车,十三天穿越无人区的孤独苦旅经历过生死的旅行总是值得和大家分享这是一本关于一个人骑行于克里雅的游记,一个人在无人区待了十三天,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作者勇敢地走进去,活着走出来?恶劣的天气,人心的险恶,并没有让作者打退堂鼓。他与狼接触,并帮助过一个骗子,却因此让自己陷入困境,当然也遇到不少好人,那种无私的奉献,人性的光辉,在书中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作者将他们一一仔细地记录在这本书中。历经生与死,看着今天早上还在的人,太阳下山后就再也见不到,以为自己在无人地区再也不能走出来,却因为自己顽强的生命以及求生的本能,活着走了出来。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塞上水乡·宁夏

    塞上水乡·宁夏

    本书内容分为宁夏概况篇,20世纪大银川篇,水利文化篇,宁夏回族篇、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篇,红色旅游篇,清真小吃篇,聊天篇,导游与导游服务以及歌曲篇十部分。
  • 野外生存之旅

    野外生存之旅

    本书涉及体育、医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介绍了野外旅行过程中有关生存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野外生存生活基本能力训练、野外安全急救知识等。
  • 甘家洼风景

    甘家洼风景

    在这部由二十个短篇构成的长篇小说《甘家洼风景》里,作者王保忠塑造了城镇化、现代化浪潮中一个正在逝去的村庄典型——甘家洼,呈现农耕文明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尴尬处境,留守农民和外出务工者复杂的精神遭遇,试图为他们不甘泯灭的“野心”存史立传。
热门推荐
  • 这是我们的船

    这是我们的船

    本书详尽介绍了麦克尔.柯维风行西方企业界的“优秀士兵/员工成长法则”。在全世界,已有上千万人参与分享了麦克尔.柯维的这一成功经验。对于所有意欲成为“卓越企业”的公司和机构来说,本书将给予他们巨大的启发,而对于所有意欲成为“优秀员工”的个人来说,本书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 清九与礼遇长安

    清九与礼遇长安

    有人说,人辈子会遇到很多人,但只会遇到一个爱的人,在遇到清九之前,李长安同样这样认为。可是,遇到了清九后,就不一样了。虽然自己年少时亲手推开了唐礼,但李长安却从不否认她是爱他的。唐礼说,这辈子最幸运的是遇到了她,而不幸的是没有晚点再遇到她,否则她不会把自己推开。清九也说,这辈子最幸运的是遇到她,而不幸的是没有早点遇到她,否则自己将是她心中唯一爱的人。李长安却说,人是会变的,在不同的时间遇到不同的人,结果就会不同,但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她不后悔。
  • 谁说我是小人物

    谁说我是小人物

    三千世界,不是说厉害的人就真的会是万众瞩目。蝼蚁能杀象,雨滴能翻浪,而我,更能使得这个世界变幻一个风云!害我的人终将会受到我的报复,而一直陪伴我的人我也必将用十倍的好来回报。
  • 别太狼狈也别把自己弄的像笑话.

    别太狼狈也别把自己弄的像笑话.

    他闭着眼躺在床边,突然一阵清香飘过。蒙住了他的双眼,声音可怖又尖利“把手机交出来”。男人笑了笑说;“老婆,都二十几年了。还玩这招腻不腻呀”。阴冷声音顿时变成娇嗔:‘哼!每次都骗不过你“她抱怨着,娇媚小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上古世纪之传说

    上古世纪之传说

    许多年前的大动乱,原大陆的居民通过冥界女神诺伊打开的冥界之门,来到了新大陆。尽管灾难已经离现在很遥远,但阴影,始终萦绕在新大陆人民的心头。诺亚一族,继承了女神诺伊的遗志,保护苍生,坚守冥界之门。十年前,冥界之门一个小小的波动,让新大陆的人们精神紧张了起来,随着时间慢慢走过,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人们也慢慢放松下来。然而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出生在巴拉奇村的小伙子,会给大家带来如此多的惊喜和传奇,一切,都在慢慢发生着……
  • 造化在手

    造化在手

    陈关在发小洪奔的鼓动下,用妖兽精血在背后纹了个异兽,于是无意间他得到了那妖兽精血赋予他的能力,天,他看到了什么……在那九天之外的大恐怖,犹如悬顶之剑,指向这片世界的所有人。从此无数机缘造化落入陈关之手,陈关自此非凡,造化在手,天下我有,诸尊为我败,万道皆臣服。
  • 替身娇妻不肯转正

    替身娇妻不肯转正

    简介孤儿唐宁,重新拥有家人,她本以为自己是幸福的。然而一场车祸,把她打回原形。顶替正主,她锒铛入狱,再次归来,她以不在是懦弱的小女人。宴会上,她笑颜如花,举着酒杯敬送她入狱的傅家大少傅晋南。“多谢傅大少,我才能变成如今的模样。”“谢?”男人冷哼一声,拥她入怀,“要谢,拿点实际行动来!”excuseme?
  • 医世狂妻:相公先捡后爱

    医世狂妻:相公先捡后爱

    她,柳恋溪,柳家一个最优秀的三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溪儿!你怎么把棋盘和书丢池塘里了!你身上的墨水是怎么回事!你把琴给我放下!”额,没事,这些小细节,不要在意!“小姐,快跑!老爷拿鞭子冲过来了!”“柳恋溪!你这死丫头!你把我珍藏的兵书丢哪了?!”……梧桐树上,一个偷懒休息的少年,嘴角抽搐的看着这一幕……魂兮归来,这一世的她,本不想争却不得不争。罢了,争就争,谁怕谁,来啊!
  • 通天至圣

    通天至圣

    上古天帝陈寒,经历诸天浩劫,转世重生到一个家族废柴身上,从此他上了一条逆天之路。脚踏封魔殿,刀劈万圣塔!神挡杀神,魔挡屠魔!十万年前,诸天浩劫之谜缓缓揭开。任何敢阻挡在我——陈寒面前的敌人,不管是七神宗还是隐世家族,一一灭杀,毫不留情。这一条通天至圣的大道!
  • 总裁莫心慌

    总裁莫心慌

    世界第一女杀手因错救一个人而无法回头,他宠她如命,他伤她至深。墨夭夭:为什么,你要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为什么?萧晨:夭夭,我爱你,时限是,一辈子,不,还有下辈子,下下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