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05000000012

第12章 华北视察团赴重庆参政会纪行[1](十七首)(6)

关中王尚玺镌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九月

蒲城蒙浚生先生墓志铭

君讳发源,浚生其字也。蒲城孙家镇人。曾祖伯福,妣氏校。祖文元,妣氏李。父星恒,妣氏李,夫妇俱有隐德。以清光绪庚辰岁生君。君生而颖悟,比入塾,塾师甚器重之。年廿入邑庠,有声,既而科举废,学堂兴,人省高等学堂毕业。时清政日紊,国势几濒于阽危,君慨然有志改革,遂入同盟会。辛亥陕西革命军兴,君入都督府,掌理文书。民国二年,出知麟游县事,白狼扰陕西,因去任,旋里充本县小学教员。五年,陈树藩为陕西督军,君从曹世英部队之陕北。七年冬,靖国军起渭北,世英任第三路司令,以君为参谋,旋改隶杨虎城支队。武功战后,杨部移住榆林,君从之行,逾时复从之南下。西安围城之役,为参谋长。革命军之北伐也,虎城奉令东出,以君为留守,既又悉发后方部队从之胶东军所。十九年,虎城率所部归陕西,主持省政,君因养疴留沪上,未几移居汉口。九·一八事变起,遂归寓三原。居恒怵于外患之急,国难之殷,忧愤至废寝食,以廿七年三月六日殁,春秋五十有九,即以其月廿五日,归葬其乡先人墓次。

君性和易而坦率,与人交,略无崖岸,亦不为疾言厉色。其在事也,能理繁剧,任劳怨,虽代人受过,弗肯辞。及退而闲居,则常默默不复语及当局事时,或有所感发,间一寓之于诗。诗不多传,而其志抑可知已。妻刘氏,子一:念祖,高级中学学生。女三:菊、清、苴。菊未字殇,清、董俱毕业于三原女子中学。孙二:骑、驮,幼。铭曰:蚤岁国器着英声,壮参戎幕志几行,晚而林泉忆旧盟。神寓黯淡飞长鲸,九原有知其不瞑。

同里李元鼎撰并书

同里寇遐题盖

长安王尚玺镌字

民国廿九年春撰并书

三周年祭

苏草仙先生墓表

草仙先生讳灵芝,世居蒲城荆姚镇,为清季名画家子衡先生之父。民国三十年春,鼎适家居,其孙复斋来,请其墓上之文。先生行谊具小传,今其殁也,已几七十年矣。鼎生也晚,不及见先生之人,又乌足以表先生之墓耶?虽然,子衡先生则丈人行也。鼎弱冠,岁尝数数得亲其謦款。其生平足迹不出乎邻里,且习帖括。然善说迁史,工书法,精绘事,卓然不囿于俗,何其异也!及读草仙先生传,乃知子衡先生之学艺,其来有自;而草仙先生训子纯深,可以见矣。噫!先生亦独行传中人哉!先生以嘉庆六年三月八日生,光绪三年十一月七日殁,享年七旬有七。葬城南,妻李氏柑。有子四人:长绛蟾,次昆源,次璇玑,即子衡,次宝锋。女一,适屈。孙男二:长元章,即复斋,次成章,即文卿,贸易皋兰(甘肃兰州)。孙女四,适李、适陈、适席、适任。曾孙男祥瑞、祥云,小学学生,曾孙女二。

中华民国故处士蒲城爽亭侯公墓志铭

中华民国元年十二月十七日,爽亭侯公以疾卒于里。第二日,元鼎自省归,闻讣走哭之。逾年,其孤守谦来告葬期,且征铭。公,元鼎外舅也。铭,外舅宜先。其有关世道者,区区罗列生平,奚为哉?当元鼎馆于公家也,公年已将艾,不及见公之少壮,然即时闻诸长老。与夫十余年来所身受者观之,固知公修行砥名,轻财好义,恒欲用世。而不获大施其用。其行谊,盖犹在儒墨之间者也。尝为诸生矣,读书论古,慷慨有大志。居恒厌薄举业,不背竟学,遂以施其用于家。当是时,家道中衰,门庭多故。公力崇俭约,黜奢华,亲疏无闲言而生事,亦不至大艰窘。又尝施其用于乡矣,邻里宗族锥刀竞争,每居间排解,弱者感之,强者畏服。其尤无状者,则峻声色以责之。顾气虽盛,而析理至明。当之者辄心折气沮。间闻公謦欬之音,则争相避匿。不及,则俯首愧怍,待公去然后已。

嗟嗟!君子在上,则平万物之争;在下,则排一乡之难。事有大小,道则一也。晚年治医学,尤邃于儿科。里人求诊者,携幼抱婴,日盈于门。公一一治之,不少倦,亦不求报,岁以为常。既病,有就医者,犹力疾以应。属纩之晨,尚有至门求诊者,闻公卒乃大哭失声以去。其见爱于人又如此。

呜呼!公之于儒,敦朴忠诚,无矫饰之行,此于古之任侠亦无多让,使其壮年遭遇时会如今日,吾知其行事,必有卓然可观者矣。乃其时不遇,其志不就,而仅于家庭、闾里之间略试其端,亦可慨已。乡举不行久矣。世俗之人,以浅薄浮华相夸耀。士生斯世,非得高科显仕,自奋于时,虽有雄材卓识、伟行奇节,亦将为世所诎,而其人亦若退然无所短长。际承平之时,大抵无虑,皆埋首匿迹,湮没于庸众人之中,而国论曾不少。及世变亟,社会靡向之,以浮华相望而夸者已,既不异乎庸众,至此乃欲得士之有气节才能者任之,而其人卒衰老且死如公者,曷可胜数?呜呼!此岂独斯人之不幸,仰亦斯世之不幸也!

公讳垲,蒲城尚义里人,世居肖古村。曾祖讳作异,祖讳克玺,两世俱业商,家由是富。父讳建璋,字子卿,邑廪膳生员。公初娶张氏,继娶刘氏、冯氏。子二:守谦,业商;书秀,师范肄业。生女二:长女婿任济埏,次女婿李元鼎。公生于前清咸丰元年八月初八日亥时,卒于中华民国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巳时,春秋六十有二。以二年四月十五日葬于村东新茔,干首巽趾,袝以张氏、刘氏。而元鼎为之铭。铭曰:

明以察物,仁以亲亲。刚以扶世,介以持身。繁公之德,蓄德于己而弗获;施于民,天或与之,时或尼之。岂日有命?而止于斯。敬勒贞珉,用昭后之人。

张母滑太夫人墓志铭

民国二十五年九月日,张婿锋伯闻其母滑太夫人之丧,匍匐归自南京。既而来泣,为余述曰:“吾母赋性勤俭,幼知农事,习女工,及事先父。先父为人身长硕,性豪放,能急人之急。时家道中落,生计拮据逾寻常。事无钜细,吾母悉一身任之,常数年不一归宁。前母王有女一,吾母抚之若己出。先父殁,锋伯兄弟姊妹俱幼弱,无母治丧财,称其礼教,养子女以耕以针黹,早兴晏寝,家中事咸井井有条理。锋伯年既长,服务省中,稍能自给,迎养至寓所。居未几,辄思归,曰:某田未耕耘也,某事须摒挡也。比岁,锋伯读书泰山,未得一归省。吾母怀念殷殷,尝远道至泰山下,既而以农忙趣归,留之不可。归后则又念锋伯不稍置,每为流涕。呜呼!锋伯行能无似,意尝欲有所为,东西奔波,时时贻吾母忧。昔者病革,时至不获取诀于一面。穷天怀恸,宁有极邪?日月有时,将葬矣,敢以铭为请。”余义不容辞,因即锋伯之所述,证以吾长女骊珠归宁时,历历口称其姑之行事,无少异。其辞质,其情实。以视夫世俗之务为虚美者何如邪?亦可谓善述其亲者矣。

太夫人姓滑氏,世居长安县西南和迪邨,十七归本乡大吉邨张公生望。生男二:长锋伯,次仲补。女三:长秀,次瑞,次思惠。孙男二:时雨、似孙。女五:芷、小纹、小组、杏杏、小线。太夫人生于清光绪七年九月五日,以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一日殁,年五十有六。即以其年十一月十四日葬于邨西祖茔。铭曰:以勤俭相夫,以恩义抚诸孤。支拄门户历艰虞,妇道母仪一身俱,昭我管彤信不诬。

蒲城李元鼎撰并书

成阳张靖篆盖

长安王尚玺镌字

书信

致王宏先书

宏先老弟如握:

十月七日书后不数日,郑州事急,小女转学东来之意不决,因携慎、贯两儿女至西安,欲以悉其究竟。其时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补招学生,慎与贯俱得考入,以故留滞,已满一月日。昨抵家,始见弟及邢君函电,纷然各在案头。时难方殷,儿女辈求学有地足矣。第以此琐琐者致劳弟与邢君之代筹,而卒不获一荷陶铸,是为愧耳。小女与邢君婚事,兄意已无若何问题,欲与寒假一完成订婚仪式,彼时弟能偕邢老西来,定当欢迎于青门外也。此复。顺颂

教祺。不备。

李元鼎顿首(四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致邢润雨书

润雨贤阮左右:

两月来先后各函电俱收讫。当十月五日电到时,郑州沦陷,军事方急,小女东来,行止未敢卒然有所决定,故不即复也。越数日,提携慎、贯两儿女南至西安,欲一明东道之真实情况,藉以定其行止。晤诸旧相知,咸云此时东出,实非所宜,不得已遂令慎兄妹俱考入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肄业矣。时难方殷,儿女辈求学有地,于愿斯足。第以此琐琐者贤与宏先校长,殷殷筹划,而卒不获达此目的,斯为愧耳。现在豫东口平,所愿及时精进,翘然于众。有致宏先书,可索观也。匆复。即问

教祺。不备。

李元鼎顿首十一月十七日。

致李慎、李贯珠书

慎儿、贯女如晤:

今遣苏德海送鸣鸾母子来省归宁,家中事可以问之。汝兄妹入学后校中事何似,居处饮食又何似,暇时告我。大氅里绸命鸣鸾为贯带来,面子材料可向汝望尘世叔谋之,当能垫付也。我抵家后知王宏先、邢润雨两人叠有函电至,今虽不去,人情自可感也。原件附来,可一览焉。我已复函道意矣。贯去书与否,可自酌之。家中都好,勿念。

此问

慎儿、贯女近好老曼手示十一、十九

韩府均代候

李元鼎顿首十一月十七日。

毛俊丞《君子馆类稿》跋

《君子馆类稿》,先师毛俊丞先生之遗著也。先师殁后,搜罗编次,江宁吴敬之先生首任其难,会稽顾鼎梅先生重加校定。将付印矣,元鼎得与校勘之役。呜呼!先师夙精小学,而又以文章著称,元鼎赋资椎鲁,身列门墙三十余年,于师门之学,卒无所得,深滋愧已。昔者谢文卿同学专以自任印行先师所著为请,先师曰“余一生无多著作,大半皆应酬之文,在古人例不入集”。语见日记。然则兹编之印行,非先师之意也明矣。要之,先生自有可传者在,此特其余绪而已。同校勘者,咸阳张寒杉同学。寒杉与先师曾在日本有一日之雅,且素好金石之学,故因元鼎之请而乐于从事,虽风雨未尝少辍,可感也。民国二十六年门人李元鼎敬跋。

书法、墨迹及其他

为刘绍文节临石门颂书写扇面

序曰

明哉仁知豫识难易原度天道

安危所归勤勤竭诚荣名休丽。

学浅自知能事少,礼疏但觉慢人多。

纪念李元鼎的诗文、墨迹及其他

辛亥元老书家诗翁老曼

薛征东

西秦自古多名士,老曼雄风世盛传。

辛亥从戎襄义举,金陵参政敖群贤。

清风两袖娱官邸,锦句千篇乐砚田。

书兴飞来挥粉笔,墨华文采竞争妍。

注:作者为原《陕西日报》编辑,省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

清廉刚正的李元鼎

梁材

李元鼎,字子彝,一字芝逸。以家住蒲城漫川之西,自号漫西曼士,诗文多署老曼。公元1879年(清光绪五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荆姚镇。幼年丧父,清汉中府教授李云萼教养成人。云萼先生学识鸿博,立教行事,严谨端庄,颇重义节。元鼎自幼深受熏陶,故不仅学业早植根基,且一生为官处事,清廉刚正,一丝不苟。

公元1897年(清光绪廿三年),云萼先生病殁于汉中任所,元鼎扶椁归蒲城荆姚安葬。服阕后补县学生员,后又选人三原宏道学堂肄官费选送留日学生之举,在宏道学堂考选十二名。李元鼎即其中之一。初人日本济美学校,继转入明治大学分校,毕业后入早稻田大学文科。“庚子”以后,清廷腐朽无能暴露无遗,外患日深,中华民族之命运岌岌可危。全国仁人志士皆思强国富民,青年学生尤为群情激昂。其时孙中山组建同盟会于东京,元鼎即人盟。继又与陕籍同学组刊《夏声》杂志,被推为负责人之一。《夏声》为当时西北鼓吹革命有力刊物,在陕、甘青年志士中颇有影响。李元鼎不时在该刊著文,抨击清朝政府,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署名“壨空”者即其手笔。

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李元鼎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陕后任西安府实业中学教习,陕西省咨议局成立,任秘书长。期间,与副局长郭希仁、李桐轩、议员井岳秀及实业中学校长张深如等同盟会员,经常密谋策划,积极从事革命工作。井勿幕每次回陕进行革命活动,苦于通讯机密泄露,问题一时不易解决。元鼎为其设计“通讯横斜格”及“纵横连系法”,用以进行通讯联络,革命党人所谋再无败露现象。1910年(清宣统二年),清政府下诏增征田赋税银,一时舆论哗然。李元鼎在咨议局力主向清政府要求豁免。根据满清入主中国所宣示“永不加赋”及“如任意在田赋上增派税银,皇上死后即不得人太庙”等祖制,据理力争,迫使清政府传旨取消增税,终获胜利。

辛亥农历九月初一日,陕西响应武昌革命,举行起义。李元鼎参加以张凤翔为首的秦陇复汉军都督府,任参议兼文书,文告教令,多出其手。民国成立,任陕西教育司司长,草创擘划,颇具规制。在任倡办私立三秦公学、同州第二师范、凤翔第二中学,扶持易俗社,选派东、西洋留学生百余人。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即其当时派赴德国留学生之一。1914年(民国三年)袁世凯窃国,派陆建章督陕,时局逆转。李元鼎愤然去职,漫游北平,考古览胜。归陕后闭门读书两年余。当时军阀专横,不时构恶陷害,忧愤郁闷之情,寄之吟咏。

1917年,陈树藩攫取陕西督军兼省长后,横征苛敛,倒行逆施,先后屠杀革命党人李岐山、康毅如等。未久,井勿幕又于督师渭北时死难兴平。李元鼎悲痛至极,微服潜渡渭河,奔赴三原,参加以于右任为首的陕西靖国军,任秘书长,从事“护法倒陈运动”。1923年(民国十二年),靖国军解体,独杨虎城驻西路武功一带,坚持革命旗帜,拒绝北洋军阀改编。于右任被迫离三原赴武功,又至凤翔,元鼎随之运筹赞襄,始终坚主力战,与于意见相合。不久,局势日非,杨虎城部撤退至陕北依井岳秀。于右任取道陇、蜀南行,李元鼎由兰州迫至陇南,竟与相失,遂折反西安,隐身教育界。此时,陈树藩已败逃四川。刘镇华攫得陕西省省长。刘以省长公署政务厅长等职屡聘元鼎,均遭婉谢。

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于右任任审计院院长,邀李元鼎南行,李在遍游苏、杭等名胜古迹之后,受聘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编纂委员会委员。后监察院成立,于右任主院长。原审计院改为审计部,茹欲立为部长,李元鼎为副部长。“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李辞去副部长职,任监察委员。后因于、茹间产生矛盾,茹辞去审计部部长职而以李元鼎继任,直至1935年辞职回陕。

李元鼎主持审计部期间,正值蒋介石疯狂进行“剿共”军事,军费开支浩大。因此,国民党政府内有人向蒋献策:军费开支,何必一定须审计部过问,徒滋干扰;可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设立第三厅(审计厅)主管其吉。该厅成立伊始,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名义咨审计部,要求同意:嗣后军事费一律由第三厅审核后交审计部照发支付命令。其时蒋介石的意志,举国上下均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唯李元鼎力排众议,刚正不阿,他指出:按照国民政府组织法,审计部行使审计职权,即国民政府主席之开支,均在检查范围,认为不合理者有权拒签支付命令。军事委员会隶属国民政府,军费开支应在审计部职权范围之内。如认为不妥,可由中央政治会议先行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将军事委员会另行独立方可。并即以此理由咨复军事委员会。次日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刘某亲到审计部表示愿撤销原件并致歉意,还说什么“此事万万不可让委员长知道”。

同类推荐
  • 京剧·灯谜·典故

    京剧·灯谜·典故

    本书汇集的灯谜,皆以京剧剧目名称,或著名京剧艺术家,或耳熟能详的经典唱词为谜底。并介绍与谜底相关的典故和知识。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课外雅致生活-木雕的收藏与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木雕的收藏与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52段戏剧独白(适合大学以上年龄层)

    52段戏剧独白(适合大学以上年龄层)

    本书分别从男女两性的不同视觉,选取了剧作家丹尼尔?盖顿各部剧作中的经典独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读者可以从中品味到语言的幽默、精妙,人物内心世界刻画的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丰富、深刻,体会到戏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戏剧相关专业、英语文学方向的学生或演员使用,也适合对西方戏剧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漫漫还债路

    漫漫还债路

    一失足成千古恨,正是应了那句话“剁手一时爽,还债毁断肠”
  • 心道梦中寻

    心道梦中寻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似梦,非梦,一个梦里梦外的故事。一朝梦醒,伊人远去,心道何处寻?千般艰难,万般险阻,只为梦中与你相见……神秘组织,国之利器,万山之中沉睡之人,随着他的回归而慢慢浮出水面。古之先贤去了哪里?地狱之门重开,为何却是一片荒芜。天庭重现,诸天神魔却消失了踪影。心中所想所爱之人是否还能再相见。当拥有力量保护所想保护的人的时候,我想,你已登上顶峰。
  • 锦鲤小农女

    锦鲤小农女

    一朝魂穿,聂夭夭成了命苦小农女。成亲第三天公婆不幸去世,恶毒兄嫂们相继暴露本性。日子得过,孩子得养。聂夭夭撸起袖子手撕渣贱奇葩、巧计赚钱分家。日子也渐渐风生水起、红红火火起来。只是……傲娇的摄政王大人,请您保持住您冰清玉洁、高傲不可侵犯的人设好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Justin与你重逢

    Justin与你重逢

    原书《Justin幸运遇见你》 【Justin黄明昊/勿上升真人/禁抄袭禁转载】两年前十六岁的男孩背井离乡还带着一份青涩懵懂的喜欢两年前十六岁的女孩下定决心还带着一份坚定执着的信念“因为你,我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不想成为你的包袱,因此发奋努力,只是为了想要证明我足以与你相配”
  • 一次留神

    一次留神

    樱木高中的黎大佬闻名整个高中部有谁不认识。顾妗没有想到自己上学第一天就被大佬盯上了。后来,有人问顾妗为什么会跟黎大佬在一块儿?顾妗轻笑道:可能是因为杯奶茶吧。黎沉:“小朋友,以后我来保护你。”
  • 秋水谣

    秋水谣

    本文主要内容为即景秧歌、对唱秧歌、祭祀秧歌、拜谒秧歌、拜年秧歌、耍笑秧歌等。
  • 重生之末日丧尸皇

    重生之末日丧尸皇

    生化狂潮的来临,末日丧尸的围城,在黑白残破的世界,那些失去灵魂的恶魔,在扫荡着为数不多的幸存者,血,是那样的妖艳,怎么能保证一切生存的基本之需,让我们一起逃难,一起将丧尸搏斗,一起惩罚那些没有人性的坏蛋....
  • 至尊力神

    至尊力神

    汉唐大陆,幅员辽阔东方,仙族领地,唯灵称雄西方,魔族之城,尊力为宗北方,妖王横行,血皇称霸南方,人族之所,龙蛇混杂中州,天下之心,争霸之所,高手如云,有四象镇守凌风,蜀山剑宗一废材,因缘巧合,修力元,寻命魂,弑神魔,战天地,成就至尊力神……
  • 渡世宿命:帝寻之音

    渡世宿命:帝寻之音

    “不.....不要,我不要去,我怕,我怕,呜呜呜呜!”“不要让我去,我不行的.......呜呜呜呜,我又笨又胆小,我真的不行的!”“墨千然,你振作起来!这是你的命,你生下来就注定了会有这一天!”我,叫墨千然,是边陲小国墨国的公主,我从小胆小怕事,愚笨迟钝。在我五岁时,疼爱我的父母亲极其慎重的对我说了一个事情:我墨千然,居然是一个缺失了一魂六魄的人!但当时懵懂无知的我不以为然。殊不知,十年后,我为此国破家亡,并且踏上了寻找一魂六魄之路,以此拯救我的国家!这是一条救国之路,亦是一场自救之旅!
  • 原来是你幸好是你

    原来是你幸好是你

    当一十六岁的代倩遇到了十八岁的陆离,情窦初开,一见钟情,陷入了轰轰烈烈的单相思…当二十六岁的代倩遇到了十八岁的陆离,再无欢喜,冷漠如雪,陆离却喜欢上了这样的她…当二十八岁的陆离遇到了十六岁的代倩,心脏重新跳动,陷入爱河,无法自拔,哪怕明知她不是归途…陆离和代倩的跨时空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