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08500000004

第4章 王翦——稳健持重,智在谋心

在我国历代王朝的创业史中,诸多名将“无以善终”的结局一直是常为人们所议论的话题。放眼历史,既有无上功勋,又得安享余年的开国功臣实在为数不多,秦国名将王翦便是这不多的例外之一。所谓“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陪在生性残暴的秦始皇身边!扫灭五国、功高望重的王翦,在秦始皇终成大业之后得以在险境中保全其身,他是如何做到的?王翦在秦国众将中以“智”著称,他的“智”较之于一般的军事智谋,有何特别之处?“王翦请田”的典故中露出了他的“贪婪”,对于老将此时表现出的“贪”,又该怎样去看待?

统一六国,王功居最

1.幼有勇力,少具将才

王翦是战国末期的著名秦将,他一生事秦,战功无数。对于秦朝的统一大业,史书认为“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王翦,生卒年不详,姬姓,王氏,名翦,频阳(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人。他是秦国继白起之后的又一位名将,是秦国著名的军事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在秦始皇平定六国期间,王翦与儿子王贲一起辅助秦始皇消灭了除韩以外的其他五国,为秦朝统一全国立下奇功。

王翦自幼便熟读兵书,谈起孙子、司马的兵法如数家珍。平日里,他最喜欢舞刀弄枪,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在众多兵器中,他最喜爱的是一柄开山大刀。尽管这把刀是木制的,可分量很重,相当于现在二十多斤重的东西。如此重的刀,成人挥在手中都是很吃力,何况那时只有八岁的王翦。王翦与其他孩子玩耍时,只要把大刀抡上一圈,便足以震慑众人。王翦的力量很大,九岁时就可以拉开五十石的弓了。对于不到十岁的孩童来讲,五十石的重量非同小可,王翦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翦又逐渐学会了骑射等技艺。他射箭很准,有时仅凭那搭弓欲射的姿态和气势,便把人折服了。此时的王翦,年龄虽然不大,却已初具将帅之才了。

2.父子同心,攻无不取

王翦一生征战无数,他智勇多谋,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父子便辅助秦始皇平定了五国,可谓是秦朝一统天下的最大功臣。

公元前236年,王翦率领军中精锐部队,攻打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他一举攻下九座城池,占领了赵国的漳河流域地区。公元前229年,王翦与杨端和军联合,再次攻赵,欲彻底消灭赵国。而这次他的对手是赵国的名将李牧,二人实力不相上下,结果此战耗时一年,王翦仍不能得手。于是,他便用反间计,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令郭开暗中挑拨,使赵王对李牧生疑,进而除掉了对手。李牧死后,赵国人心大乱,公元前228年,王翦趁机向赵国发起总攻,攻陷赵都,并俘获了赵王,从此,赵国沦为秦国之郡。

公元前235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结果“图穷匕首见”,荆轲失败了。秦王于是派王翦领兵攻燕。秦军在易水歼灭燕军主力,燕王与太子丹逃到了辽东(今辽宁辽阳市)。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以王翦之子王贲为将,率军伐魏。魏国在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内外城下都挖有深沟,魏国人层层戒备。因城高沟深,王贲大军难以进攻。关键时刻,王贲引黄河之水灌城,终破大梁,随着魏王的投降,魏国也宣告了灭亡。

公元前225年,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进军至平舆(今届河南),大败楚军。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了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同期,王贲与李信一起统兵,火速歼灭了辽东燕军,并俘虏燕王。他们于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县)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公元前221年,王贲军队攻入齐都临淄,虏获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被消灭了,秦统一了中国。

伐楚灭赵,智在谋心

1.韬光养晦,以逸待劳

王翦作为一员大将,与其他将军相比,似乎多了些“儒雅”。从记载他征战的史料中,难见其横刀立马、浴血奋战的“将军身影”,倒是对他分析形势、谋划战略的记录较多,着重凸显了他的“帅才”之能。的确,在秦国众多名将中,王翦是以老成稳健、善于斗心的智者著称的。最能体现这点的,便是其对楚一战,此战也是他毕生的代表之作。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欲吞掉楚国,于是召集群臣,共商灭楚之计。在兵力配置的问题上,始皇先询问了年青骁勇的猛将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回答:“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帝本倾心于少将李信,但还是以同样的问题问老将王翦的意见。王翦却说:“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听了此话,觉得王翦果然是年纪大了,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派李信出征。王翦见此并未多言,只是以病为由,辞官回乡了。

李信受命为秦军统帅,与蒙恬一起率兵20万对楚进攻。李信亲自指挥秦主力军,击破楚军,占领了平舆。蒙恬军占领寝城。秦军未遇楚军重大抵抗,进占两城后,渡过洪河东进。不料楚军统帅项燕率楚军主力,兼程追赶,沉重打击了秦军。李信战败,率军逃往城父。楚军乘胜猛追,秦军早被三天三夜的战斗折磨得疲惫不堪,遂遭楚军大败,连失两座城营,七名都尉阵亡,秦军损失惨重。在城父蒙恬军的掩护下,李信才得以逃回秦境。

秦军惨败,始皇帝大怒,却更知坚定了灭楚的决心。李信失败后,只得由王翦来领兵伐楚。秦始皇只好屈尊移驾频阳,拜求王翦出任秦军统帅。王翦仍以体病为由拒绝出战。秦始皇则坚持请他出征。王翦此时方提出:“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60万人不可”。秦始皇应允。王翦于是担任秦军统帅,率领60万大军对楚作战。秦始皇亲自送王翦至灞上。王翦向秦始皇讨要了田宅后便带兵东去。

公元前224年,王翦领兵至楚地,楚军亦集合全国兵力抗秦。王翦大军抵达楚国后,即令部队在商水、上蔡、平舆一带地区构筑坚垒,安营扎寨,进行固守,楚军数次挑衅,王翦并不出兵迎战。每日,他只是令士兵沐浴休息,饱食餐饭,并与士卒同饭同食。如此养精蓄锐多日,双方相持数月。一天,王翦问士兵用什么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王翦听后,突然发令出兵。此时楚军将领项燕见秦军数月不出,无奈之下只好引军东去。王翦即令全军追击楚军,双方交战,楚军兵败东逃,秦军追至蕲南,平定楚属各地,并斩杀楚将项燕(一说项燕是兵败自尽)。王翦率兵直取楚都寿春,俘虏楚王。仅一年多的时间,昔日强大的楚国,便为秦所吞。

原来,王翦根据长期作战的经验,了解楚军斗志坚定,不易攻克。又恰值楚军新破秦军,锐气正旺,若此时强攻,不仅没有胜算,一旦行动不慎,便会功亏一篑。他通过分析,明白当时秦国已平定三国,后方支援稳定,物资充实,能够打持久战。而楚国在国力上远差于秦国,经不起长期消耗。因此王翦带军入楚后,只是坚守不出,意在让军队休整待命,消耗敌军士气,待到楚军疲乏转移之时再一举将其歼灭。

由此战可见王翦之谋,他并不急于战斗,而是平心静气地拖延战事,消磨敌人斗志。这完全是一场心理的攻坚战。王翦以静制动,以逸待劳,通过心理战术,逐渐牵制敌人,于悄无声处夺得作战的主动权,轻松地战胜敌军。王翦吞并楚国后,秦始皇不禁赞扬他说:“老将军王翦知用兵之多寡,真良将也!”

2.瞄准空当,抓住时机

长平一战后,赵国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却集聚了人心,赵国人民更加团结,齐心为保国而战。在这种情况下,秦军被破釜沉舟的赵国少年军和魏韩救援军打得狼狈撤退,损折了十万之众。

此时,王翦主动请缨,愿率兵攻赵。在他看来,赵军与魏韩联军虽然在此战中大败秦军,但是他们是倾其所有,背水一战,因此必然元气大伤,更需要停战修养。相较之下,秦军在这场战斗中的损耗,于其强大的国力来讲并无大碍,秦兵的士气也因受挫而愈加高涨。加上当年巴蜀地区谷米大熟,而东方六国却遭遇蝗灾,粮产下降,天灾人祸的突降,都为秦军出击提供了最佳时机。于是他将自己对当前情势的分析说与秦始皇,并强调时不我待,机遇难寻,急求出兵。始皇听后,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

十天后,秦始皇命王翦率领三十万大军再次攻赵。在各州县充足的粮草辎重供应下,秦军轻装上阵。他们的重装都已在各地的前沿配备齐全,只等大军进至。疲惫至极的赵军早已不堪一击。王翦又充分发挥其善于斗心的优势,在战前便已将敌军的斗志打击殆尽。秦军几乎兵不血刃,轻易拿下赵国九城。对于孤城邯郸,王翦只令军队将其三面包围,仅在通往秦国西北的走向留出一个缺口。其他各国此时已是自顾不暇,又惧怕秦军的威力,哪里敢发兵救助赵国。得不到救援的邯郸,在被困三百四十一天后,己经饿得面黄肌瘦的赵国人只得出城投降,赵国遂亡。

3.基于形势,谋于人心

无论是伐楚还是灭赵,王翦的谋略都是在人心上做文章,他“智”在善于从精神上摧毁敌人。多年的征战使他明白,真正的强大是心灵的坚强,一切勇敢和坚守都来自内心。不仅是人,国家也一样受到灵魂的支撑和支配。当一个国家的人民万众一心时,即使国力弱小,也难以战胜,那种为最后的坚守而激发出的战斗力是十分可怕的。反之,若兵将军心涣散,斗志颓靡,连希望都没有了,何谈奋战?那种状态下的军队,只是惊弓之鸟,稍施以恫吓便不攻自灭。垂危的楚国与赵国便是典型的例子。王翦深明此理,他掌握了兵法的精髓,即“攻心为上”,按此原则去排兵布阵,自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不过,王翦的谋心之策均是建立在对国力战况的正确认识与全面分析之上的。只有查清了敌我形势的高下,才可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努力转换形势,占据有利地位。例如对楚一战,秦国虽国力强大,但因外线作战,其优势地位便很可能绊于后方战线过长。再看楚国,虽面临灭国,但国内的各种力量,在共同利益面前也会齐心凝聚,拼死一搏,尤其在共御外辱方面可能因空前团结而增强战斗力。再者,楚国的大将项燕亦非等闲之辈,李信的战败足可以看出项燕的将才。正是基于各种情况的对比,王翦才断定“楚非寻常大国,非做举国决战之心,不能轻言灭之。”于是要六十万大军,耗时一年左右才肯出击,并非秦始皇所认为的“将老胆怯”。

当然,王翦向来以作战稳健持重为长,这可能与其年龄较大,阅历丰富有关。

勋臣善终,“贪”中保全

1.王翦请田,老将“贪婪”

王翦一生不仅战功显赫,足智多谋,更重要的是他颇懂为臣之道,能够保全自己。联系历史上的诸多功臣名将,能有几人可以如王翦这般于功成名就之下,安享富贵而终老呢?那么,他的保身之方是什么呢?

关于王翦,还有这么一个典故。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时,秦始皇曾亲自送他至京郊的灞河之滨。王翦临行前,请求始皇多赐良田宅地给他,始皇不解,问道:“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意思是说他跟随秦王多年都不得封侯,所以想趁着自己还受宠时,多求田宅,好为子孙后代置下家产。始皇听了不禁大笑。直到他领兵行至关口,仍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他的部下有些不理解老将军的做法,认为他还未得战功便不断邀赏有些过分。面对部下对其“贪婪”的疑问,王翦却说:“秦王向来粗暴又多疑,如今我带走他大部分的兵力,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他对我的怀疑。”

如此看来,王翦的“贪婪”是做给秦王看的。事实上,他临走前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古代交通不发达,将帅外出征战,一走便是几月甚至几年,况且王翦还要带走六十万大军,这相当年秦国的全部兵力,秦始皇怎肯轻易给他?再者,若王翦在消灭楚国后拥兵自重,对秦国反咬一口,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在秦灭六国期间,王翦父子二人便解决了除韩以外的五个国家,他若有异心,完全有能力颠覆秦国。秦始皇向来多疑,这些隐患他肯定都会考虑到。若不是不放心,秦始皇就不会在王翦出发前急着把女儿华阳公主许配给他了。始皇是在以联姻的方式笼络王翦,终究还是不能放心。

所以,要打消秦始皇的疑虑,获得他的信任是极为困难的。于是,王翦便选择以讨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忠心。首先,王翦的“贪心”暗示了自己志在敛财,无意于权力。自古君王最在乎的便是自己的王位,只要臣子不威胁他的权力,贪财便不是什么大问题。其次,王翦未得战功先求奖赏,表示了他志在必得的自信,而且他讨的是田宅,终归还是要回来受用,仍然是帮秦始皇宽心。再次,王翦在出关之前一再讨赏,就是想令别人相信他十分在乎田宅财产。而他越是露出“贪”的嘴脸,秦王就越是放心。看来,王翦为了博主信任,还真是煞费苦心。

2.不争名利,功极而退

王翦善揣人心,也是靠着对人心的了解,他才得以在残暴多疑的秦始皇身边存活。想想白起、商鞅、吕不韦、蒙恬等人,与秦朝多位功臣相比,王翦的结局实在难得。当然,他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这也许是使他能够全身而退的方法。

从他稳健的作战风格可看出,王翦为人谨慎多谋,低调老成。他虽为建朝元老,却很少言语,也从不争功夺名,人缘又好,朝中大臣都对他十分尊重。他一辈子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也从来不会做一点出格的事。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力求稳妥,事情做成之前绝不透露想法。在伐楚之事上,他作为一员老将,应该能够评估出敌军的实力。可是,当秦始皇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时,他并无气愤,未加多言,甚至都没有为自己申辩一下,只是告病而归。他自言多年事秦而“不得封侯”,可见其屡立战功却从未主动向秦始皇讨封过。单就这一点,王翦就不是一般的将领。

王翦的低调集中表现在他总是称自己“老”。对于武将而言,最忌讳的便是“老”。可是,王翦却总将身老多病挂在嘴边。在秦始皇用李信为将时,他便以年老体病回归故里。在他成功征楚之后,又向始皇上表告老还乡。也许他深知自己快要功高盖主了,而秦始皇为人好大喜功,所以赶紧激流勇退,在恰当的时候离开。至于总表现自己的“老”,也是为了让秦始皇对他放心,表明自己不具有威胁性,从而得以保全其身。

王翦一生建立军功无数,却总能在辉煌的战绩前保持清醒,将谨慎稳健贯其一世,这恐怕是他得以善终的最大原因。

同类推荐
  • 雷锋

    雷锋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长篇小说,细腻生动地再现了雷锋如何从一个旧社会乞儿成为时代榜样的全景式历程,真实展现了雷锋作为普通人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满腔热诚待人、怀揣理想奋斗,从而成就非凡人生的内在逻辑。直到今天,雷锋的名字依旧响亮,雷锋精神依然感动和影响着我们!
  • 历代皇子智谋故事(上)

    历代皇子智谋故事(上)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悠远的云

    悠远的云

    王英在潜心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理论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著书立说。先后以自己从医37年人生足迹、成长之路为素材,并总结自己医疗卫生管理、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和中医药治疗难治病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成功经验,撰写出长篇传记《悠远的云》。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张爱玲10岁时在期盼爱,20岁时在书写爱,40岁时在放弃爱,60岁时在整理爱。短短三、五年的爱情,这样细水长流地被思量、被咀嚼,被雕刻,好比写一本书,前言花去20年,后序花去50年,最厚重的却仍是青春那三五年。她孤傲、敏感、卓尔不群,却逃不开心灵的篱栅。本书纵览张爱玲一生,讲述民国的临水照花人从歌舞升平到繁华凋谢,她用一双冷眼,热望尘世,化作心泪如雨。在这本书里,这位民国的“临水照花人”将从旧时光里向我们走进,用一种静默柔情的文笔,让我们体悟她的清冷孤绝、她的无可奈何,她的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万妖朝宗之崛起封神

    万妖朝宗之崛起封神

    三千大千世界,有无量的劫数,世界在无数的毁灭与重生中不断的完成净化与前进。而我们所生存的娑婆世界,有三大难以逆转的劫数:圆满于西游的过去庄严劫;起始于佛陀涅槃的现在灭度劫以及我们即将面临的未来星宿劫。劫数虽无法消除,但每一次封神却可以将<劫>往后再推延三千年。
  • 超级医仙

    超级医仙

    昏迷前,他是普通青年大二学生,醒来后,他没有变成2逼青年,却得到医圣传承,从此神手医病,逍遥都市,虐渣护美,好不快意的!
  • 废柴小姐超有钱

    废柴小姐超有钱

    未来世纪的芯片制造者发生意外。死里逃生成了一个痴傻的商户小姐。神力满天飞的时代她却是个天生的废柴。不要紧,至少她有钱,虐渣用钱砸,打脸用钱砸。众人道:“废柴不可怕,就怕废柴她有钱!”某天,一位神秘男子横空出现。男子:“少女,想要神力嘛?”卫子柠:“想。”男子:“那来吧,咱们双修,我渡给你。”卫子柠:“滚,麻溜的滚!”
  • 只手遮天:狂野

    只手遮天:狂野

    龙丹为何与稼轩不谋而合?北斗七星与龙之九子,苍穹与坤宁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秘密?
  • 咒灵世界

    咒灵世界

    王晨同学一觉醒来世界大变人们不在相信科技而是在信仰一些莫名的东西而且所在的家族竟是一个咒术家族技术宅逆天觉醒咒术改变世界~永远不要瞧不起宅男~
  • 宿命让我遇见你之总裁的星妻

    宿命让我遇见你之总裁的星妻

    “我还可以信她吗?”当前世被养妹陷害致死重生的他,遇到同样重生的她。凌萌雪眼珠一转,“不如就从小养个男神方便以后…”两个知道未来的人,会撞出怎样的火花?且看人前女神人后软萌的重生妹子凌萌雪如何一步步驯服禁欲系高冷重生男神。简介无能,欢迎各位书友跳坑~
  • 华夏武魂之名将绝代

    华夏武魂之名将绝代

    想要领略那些古之名将,金戈铁马,纵横天下吗?想要领略绝世名将的谋略才干,过人风采吗?想要领略兵法谋略,快意恩仇吗?那请读此书,有我带领你去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去探讨,去领略那些绝世之才的英雄事迹!千载之下,仍有后人缅怀崇敬!
  • 秦中富人

    秦中富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元荒古纪

    战元荒古纪

    八百万年前荒古纪元,邪祖神入侵,天道崩殂,生灵涂炭。创世、开元、混沌三神皇耗尽全力将其一分为三,分别封印,后化为三颗神石。八百万年后,邪祖神即将破封,三皇传人再现江湖,以荒古之力,再保战元平!人族少年秦君逸,乃天秦帝国太子,因战乱流落他乡,被母亲身边的宫女养大,十四岁得混沌传承,封“天虚”之名,名镇万古。
  • 仙尊在上:拐个萌徒当娘子

    仙尊在上:拐个萌徒当娘子

    前世,她是世间最古老的神,却在生命陨落时留下最后一丝魂魄守在他身边。那时,他刚修的仙身。一梦千年,温景过迁。今生,她成了世间最古老的神留下守在他身边的一丝魂魄。而他,成了众仙之首,成了最让人可望而不可急的存在。他收她为徒,只是为了弥补遗憾还是另有所图?前世遇上今生。为了唤醒最古老的神,一时的迷途,让他入了魔。当尊敬的人由仙变成了魔,最爱的人一心想杀了她。她负着天下的己任,却始终逃不过宿命的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