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35200000037

第37章 一生都是作家的好朋友(2)

看了露菲给李茹的这封信,我立即想起,晓天不只是经常去看望逆境中的周扬,还在周扬一病不起之后,为周扬出了两本书:《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和《周扬近作》。

记得是1983年冬,得知晓天将兼任恢复建制的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后,我和《新观察》编辑部主任张凤珠一起去他家,向他表达调往作家出版社工作的急切愿望。他说,对你们俩我都了解,欢迎你们来一起创业。不过,你们都是办杂志的,没有搞过图书出版,还得调几个有图书出版经验的老编辑来才能开张。张凤珠向他提议可调她当年在文讲所的同学、人民文学出版社名编龙世煇,我则建议不妨先创办一个大型文学刊物,可以叫《中国作家》,为出版社树起一面旗帜,吸引和团结一批作家。张凤珠和我的这两个建议他都采纳了,只是因为《新观察》主编戈扬不肯放我走,致使我比张凤珠、龙世煇晚到了半年。1984年8月,我到作家出版社报到时,《中国作家》编辑部已有了三四个编辑,而图书编辑部还空无一人。然而,9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书,即周扬编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就面世了。谁当的责任编辑呢?一问,才知是总编辑江晓天在社外特聘的吴泰昌。

泰昌兄近日告诉我,1959年北大中文系55级同学集体编著《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稿》等书将完成时,系主任杨晦教授有天曾突然布置陈素琰、赖林嵩和他等同学一项任务,协助周扬同志修订1944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但到1962年夏天,不知什么原因,书稿按周扬同志的意见整理好后,就从此没有下文。1983年,作家出版社恢复建制时,因兼任社长的张僖和江晓天曾想将他调去任副总编,所以他偶有机会参与商议作家出版社最初的选题计划。有次他向江晓天谈起周扬的这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修订本,并告诉晓天当年就是作家出版社准备出版的,并指定由袁榴庄当责编,请晓天以作家出版社的名义正式征询周扬意见。不久,晓天就告诉他,周扬同意了,让他负责此事并直接找周扬面谈。这样他就去见了周扬。那天周扬情绪很好,对他说:“我查了,原来你们整理的书稿文革中已损失,这次只好麻烦你重起炉灶。”关于书的修订,周扬讲了几点:“一、每辑的提要不写了;二、译文要用权威出版社的;《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要用最近出版的;三、封面可以重新设计;四、修订本他不准备重写序言,用原来的,文字他再看一下,内容不动。”周扬强调说:“这本书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编纂的。序言1944年4月11日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毛主席看后肯定过。”事隔几年,他才得知毛主席在看了这篇序言后给周扬的信中说到:“你把文艺理论上几个主要问题作了一个简明的历史叙述,借以证明我们今天的文艺方针是正确的,这点很有益处。”(《毛泽东书信选集》228页)至于序言中提到的人,周扬说:“有的后来政治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也不动了,那是历史,历史是不能任意改动的。”后来,因冯牧不放他走,他只好在文艺报的工作之余来完成这本书的修订工作。1984年春节过后,他将代作家出版社拟的《出版说明》和书的封面设计图送给周扬审定。周扬当场看了《出版说明》,改动了个别字句,封面也认可了,并将1944年初版书上的序言作了个别词语改动的一份复印稿给了他。1984年10月,样书出来了,第一次印了12000册。他将样书送给正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周扬,周扬匆匆翻看了书的版权页,颇有感触地说:“这个修订本磨难多年,终于出来了,印数还不少,谢谢你们。”

近日,我从书橱中找出了这本1984年我社再版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重读周扬写于1944年3月的《序言》,发现最后一句话是:“对在校阅和翻译上曾为本书出力的陈伯达、乔木、曹葆华诸同志,我于此一并致谢。”仔细体味周扬对泰昌说的“历史是不能任意改动的”那句话,就更觉这本书在《序言》不作改动的情况下再版的深意了。

周扬对泰昌说,《序言》中提到的人,有的后来政治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显然不只是单指陈伯达,而且也包括胡乔木。众所周知,周扬和胡乔木,从延安时代起,就是在党内齐名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是曾受到毛泽东赞赏和器重的大“笔杆子”。由于时代的局限,周扬身上长时间地套着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致使他在建国后的17年里,宣传过“左”的理论,执行过“左”的政策,甚至整过人。但在经历了“文革”的劫难,复出后的周扬,却从理论的高度,对自己在17年中的工作进行了痛切的反思,尤其对在“左”的路线指导下伤文、伤人的过错有了醒悟。作为一位“人性回归”的理论家,他当时所作的反思,是深刻的、彻底的。他对待历史客观、公正的态度,不但获得了文艺界人士广泛的理解和尊敬,而且这反思也使他在理论上的探索充满了勇气,写出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马克思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等敢于突破理论禁区、大胆探求真理的重头文章。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思想转变,引起昔日战友、此时正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胡乔木的不满。1984年1月,胡乔木发表了一篇公开批判他的《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长文,并由此引发一场“清除精神污染”的运动,冷不防周扬又一次被击倒了。1984年9月,心情抑郁、痛苦的周扬在广州摔了一跤,很快住进北京医院,诊断为患无法治愈的脑软化症。就在周扬这样最危难时刻,经江晓天签发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不只是在精神上给予周扬一种强有力支持和抚慰,而且也借此向世人证明,周扬在传播、探索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历史性贡献,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否定不了的。江晓天选择周扬编的这本书作为作家出版社新时期打出的第一炮,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果敢之举,他为了护卫他所崇敬的周扬同志的声誉,连胡乔木这样当政的大人物也敢得罪,真的是豁出去了。

继周扬编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之后,1985年6月,又经江晓天拍板,作家出版社推出了顾骧编选的《周扬近作》。关于这本书的编选,顾骧先生在接受学者徐庆全的采访时说:“编这本书也是在这一年1月。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周扬同志第一次报病危,人们试探中央能否公开为周扬平反?以最高领导人去医院探视的方式?难以做到。习仲勋同志告,经请示耀邦同志,可以采取将周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这篇遭批判的文章再次公开发表的方法以达此目的。如何公开发表不显得太突兀?于是有了编一本周扬同志近作选集出版,将‘探讨’文章收进丢的想法。苏灵扬同志、张光年同志找我商量,希望我能担当这一任务。此事,我责无旁贷。大约花了两周时间,突击完成了收集材料、选编、校订、文字整理工作,编出一本选集来,交作家出版社出版。”徐庆全问:“鲁迅在编辑瞿秋白遗文时曾经说过,手中揑着亡友的遗稿好比捏着一团火。不知当时你是否有这样的心态?”顾骧回答:“周扬同志虽然还在世,但是我抢在他生前将这本书出版,也有类似手中捏着一团火的心情。”(《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第152-153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我想,江晓天在承接这部书稿出版任务时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谈到江晓天一生豁达、豪爽,乐于广交朋友时,李茹说:“晓天从不趋炎附势。对一般人,谁有困难了,被贬了,落难了,他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情和帮助。常常是哪个朋友红了,成名了,升官了,他反而不登门了,不主动联系了。他常对我们说:‘不必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的好’。”无疑,他在兼任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期间,斗胆为又一次落难的周扬精心出版这两本书,就是雪中送炭,让周扬在生命的最后岁月,感受到了火一般温暖的可贵友情。

其实,江晓天与周扬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从1978年春天第一次看到他,听他在文联全委扩大会上公开地、坦然地自我剖析,并一再地对17年中因与他工作有关而遭受不公正处分的同志道歉,就对他的坦荡襟怀和磊落气度产生了由衷的尊敬。到1980年5月,听他在全国文学期刊工作会上讲到“文学期刊的编辑不但要做个哨兵,还要做个勘察员”,“更重要是园丁的作用”时,做过多年编辑工作的江晓天,觉得“他用这言简意赅而又高度概括的两句话,全面地表述的宣传部门、文学期刊、出版编辑的基本职责,大有顿开茅塞之感,印象特别深刻。”(《大师风范永存》,王蒙、袁鹰主编《忆周扬》第484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而周扬,对他也很是赏识。他在接受徐庆全的采访时回忆:“我在1977年到1981年,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文化艺术研究院领导小组成员。1981年,贺敬之同志到中宣部,想把我们研究室的几个人调到中宣部,而任文化部代部长的周巍峙同志,却不想放我们走。周扬知道这个情况后,就想把我们调到文联去,成立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但当时文联没有编制,文化部又不同意我们带编制过来。周扬同志找到胡耀邦同志,要了48个编制,把我们政策研究室的30个人都调到了文联,成立了文艺理论研究室,由我担任主任。”“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前后五年多时间,经常聆听他的教诲,深受诸多教益。对我影响最深、教育最大的,是对人对事的宽容态度,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1983年前后,作家戴厚英出版了长篇小说《人啊,人》,引起了争议,一些人甚至认为这本小说有很严重的问题,报刊上也有批评文章。有一次,我到周扬那里去,周扬问我:现在对《人啊,人》有些议论,有人向我说了小说的问题,我没有时间把小说看完,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正好把这本小说看完了,我对周扬谈了我的意见。我说,我也是当了很多年的老编辑了,我认为这本小说写得不错,‘六同学聚会’这一章写的尤其精彩。这本小说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东西,是不应该进行批判的。周扬同意我的意见,对我说,问题不是一本小说的问题,而是怎样对待艺术创新的问题。我们对文学上的创新的东西,一定要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对什么都一棍子打死。”(《知情者眼中的周扬》第189-191页)

露菲在2008年11目27日给李茹的信中还提到:“在周扬同志还在领导文艺界时,曾与晓天谈过,要他担任文联党组领导人,而晓天谦虚的谢辞了。他提出了另外的同志担任这一职务。他是谦让再谦让,不像有的人为了当官儿苦心钻营往上爬。这样谦让的事情,如没有磊落的品德,如没有一心一意为人民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一定是顺竿往上爬……”据李茹介绍,晓天回家曾说过这样事情,记得他当时讲了这样一句话:“人要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的品格比权位更加重要。”他从不争名利、地位,一直只把自己当作一个老编辑。就是在离休后,他也没有真正闲下来,仍然经常应邀为熟悉的、不熟悉的、年轻的、年老的作家朋友义务看稿,其认真程度不减当年,只要与作家朋友一谈起稿子,他两眼就放光……他平时不上街、不逛公园、不去商场、不串门,为人看稿、改稿、发现好稿成为他晚年最大的乐趣。

重读《周扬近作》,我在《站好岗哨当好园丁》一文中,看到有这样一段倍感亲切的话:最后是对编辑人员的希望。编辑是无名英雄,要有为他人作嫁裳的服务精神,要有使别人名扬四海,而自己却默默无闻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作品原稿是编辑阅读过、挑选过、甚至修改润色过的。他们付出了劳动,他们为党和国家发现和培养了人才,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的。他们是在百花园中辛勤劳动的园丁。我们要尊师,也要尊编辑,编辑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师。当然,提倡尊重编辑,首先编辑也要尊重作家。(《周扬近作》第143页)

周扬的这篇文章,就是他1980年5月5日在全国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上的讲话。江晓天当年亲耳聆听时,就“大有顿开茅塞之感,印象特别深刻”。而当我在采写完江晓天的编辑生涯之后,就觉得周扬对编辑人员所提出的希望,江晓天从办《青年文化》报,到出版《周扬近作》的成功实践,证实他是模范地做到了。他不愧是一个一生都做作家好朋友的“在百花园中辛勤劳动的园丁”,一个值得我们景仰和缅怀的老一辈编辑家、出版家。

2009年5月28日,端午节

同类推荐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十四行诗于16世纪初叶传人英国,随着文艺复兴思潮在欧洲的传播,很快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诗体之一,伊丽莎白时代涌现了一大批十四行诗人。西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它们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流行的三大十四行组诗”。
  •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荣枯开落,词有喜怒哀乐,此事古难全。千古爱恨总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故事中变换的“主角”。大概每个人的心底都曾开过一朵情花,为着一个人或一段爱。点点滴滴心事,丝丝缕缕柔情,都镌刻在飘摇尘世的情花上,镂空的是花瓣,饱满的是深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流连必是多情处。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恐怕也是因为逃不出这个“情”字。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宁波童谣

    宁波童谣

    本书分为抒情歌;游戏歌;时政歌;数字歌;咏物歌;接口令;绕口令;杂歌几部分。
  • 商市街

    商市街

    《商市街》是萧红的散文代表作,本书完整收录1936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的《商市街》41篇散文,另选录19篇萧红不同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品,如《纪念鲁迅先生》、《长安寺》、《寄东北流亡者》以及萧红写给自己弟弟的《九一八致弟弟书》。所选篇目很多记录了萧红与萧军生活在一起时贫困潦倒而又快乐的生活,自传性很强,是了解萧红生活的最佳入口。整体风格有很强的的社会风情画特点,语言精练、质朴,情感真挚,可读性非常强。
  • 郁达夫的女性情感世界

    郁达夫的女性情感世界

    在郁达夫的女性世界中,王映霞无疑是最重要、最有份量的一个,她带给他的幸福与欢乐最多,她给他造成的烦恼与痛苦亦最甚。王映霞离开新加坡回国后不久,由王正廷介绍,和三北轮船公司重庆分公司的经理钟道贤结了婚。
热门推荐
  • 被微米级的客气菌缠身

    被微米级的客气菌缠身

    全身器官被劫持的宿主成为细菌域的主人后过着战战兢兢却又图谋反抗的生活。但不知不觉之间,他和寄生在自己眼睛里的客气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感情……
  • 医路荣华

    医路荣华

    傅卿和穿越了,日子有点难过。重生的妹妹觉得她是个威胁,精明的皇子想纳她为次妃。因为医术高超还得罪了太医院……幸亏她有先见之明,用一个馒头拐了卫昭这个好男人做相公。卫昭:卿卿莫怕,看我帮你打怪升级,娶你回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不可不知的对抗疲劳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对抗疲劳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对抗疲劳100招》内容简介:对抗疲劳的方法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方法有很多,季昌群编著的从饮食、运动、心理、中医、生活起居等方面例举了100个对抗疲劳的妙招,可供读者在浏览时学习使用。
  •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你爱我么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你爱我么

    自认为是一个简单普通的女孩,但是相信只要努力,是金子都是会放光的,总认为自己普普通通,但是很幸运遇到了你...我们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 冥冥之中看见你

    冥冥之中看见你

    如果有一天,时光可以倒流,我宁可当初没有认识你。如果还有一天,我希望谎话会永久被世界移除。如果,如果还有什么如果,可惜真的没有如果。
  • 龙吟天剑

    龙吟天剑

    道教千古,源远流长。魔龙现世,欲统江湖。天下恐慌,苍生疾苦。苍天震怒,天剑问世。风云再起,重振道教雄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伤之情

    伤之情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这样那样的人,很多人曾在我们身边,微笑着与我们亲密无间,坚定的与我们梦想天长地久。可是随着岁月如流水般逝去,那些人最终总是与我们无奈地分开,各自散落在天涯海角。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无比深刻地记得那些人的名字,那些名字在我们心里刻下无比深的烙印,以至于每当想起那些名字时,心底便会泛起那片永不会再来的岁月。可是到最后,我们却不敢再提及这些熟烂于心的名字,我们不敢再回忆,不敢再听那首歌,不敢再读那篇文字,不敢再看那部电影。最后的最后,我们回想来时的路,回想到那些人,却也只能用一个模糊的“谁”来代替那些清晰的身影。而我们终究也回不到当初的心境里,只能继续独行。
  • 魅帝欲成仙

    魅帝欲成仙

    妖界帝皇,花灵容。因三界一战,她元神残破,九层妖力尽失,再无力护妖界,不得不瞒下所有人,独自下凡重新修炼。轮回成凡胎,帝花重现天凤国,漓潞大陆谁与争锋,她这一次重头来过,自下界一步步登上神境,她要缔造一个坚硬如铁的帝国,给她的种族一片乐土。“水灵力其实就是冰灵力,它们本是同生同源,有何不可?”“莫不是以为我傻,火晶石会能治愈玄冰之灵?”“哪怕与所有人为敌,哪怕是一条血路,这条路,我也走定了!”……………………转世为陆芊蔚,她的人生将精彩万分,我们试目以待,她如何缔造她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