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17400000001

第1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表现了志士仁人勇当国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

急中生智退秦师

——弦高

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商人,以贩牛为业。当时秦国将领杞子协助镇守郑国的首都——新郑的北门(三年前郑国大夫烛之武离间了秦晋两国,挽救了郑国之后,把子就被派往郑国协助驻守北城)。公元前627年,晋文公与郑文公先后死去,杞子以为这是里应外合灭亡郑国的好机会,便差人密告秦王:“郑国北门在我手中,若派兵速来偷袭,不难马到成功。”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力排众议,认为用兵之道,贵在神速,前怕狼,后怕虎是不能成大事的。于是他任命孟明视为主帅,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兵车3百,偃旗息鼓,悄悄地向郑国进发,一路上竟未遇到什么阻挡。不久便踏入了南接郑国的滑国境内。

弦高此时正赶着畜群去周朝的首都洛阳做生意,走到滑国境内,得知秦师将偷袭郑国,不禁心焦如焚。他想到泰国是虎狼之国,而郑国国君新丧,毫无准备,怎能抵挡得住强大的秦军呢?赶回去报告,已来不及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一定要设法解救。他急中生智,想出一条缓兵之计:一面派人日夜兼程回郑国报告敌情,一面直接迎上秦军,向孟明视奉上熟牛皮四张,肥牛12头,假托是奉了郑国国君之命前来犒劳秦军的郑国使臣。并友善地说:“敝国国君听说三位将军远道而来,因时间匆促,不及修书,恐迟了有失迎接。特派小臣赶来在此敬候,先赠薄礼一份犒劳贵军,物轻义重,务请赏光。”孟明视听后大吃一惊,只得随机应变,顺水推舟地收下礼物后搪塞说:“听说贵国国君新丧,吾君为防止晋国乘机进犯,故派我来协助防卫。”弦高镇静地说:“郑国处于秦晋大国之间,不得不日夜警戒,不怕有来犯者,请将军放心。”秦军本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与杞子里应外合进行偷袭。如今大军才入滑国,郑国就派了使者前来迎接,又听说郑国早有戒备,估计难以强攻,又怕久围不下,后继无援,陷大军于困境。孟明视便又虚与回应道:“如此说来,郑国不用我们援助了吧!”弦高答道:“敝国虽然实力单薄,为贵军的到来早已经作好了准备,若你们想在郑国驻扎,我们就准备住房和粮草;只是路过,那就负责一夜的警卫。”孟明视只好说:“我们这次来是为帮你们防止晋国侵犯的,既然你们早有防备,我们就班师回国了,你们不必费心,就请回吧!”于是秦军灭滑国西还,半道上却被设伏的晋国军队以全部歼灭。

再说郑穆公接到弦高的紧急报告,十分震惊,立即布置城防,加强戒备,并派人到北门侦察秦军的动向,了解到秦军正在收拾行装,厉兵秣马,到处笼罩着一片备战气氛。郑穆公当机立断,立即给秦国将领杞子下了逐客令,杞子知道军机已经泄露,只得连夜撤走。郑国因此度过了一次危机。

弦高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在国难当头之际,临危不惧,舍财施计,智勇双全,显示了非凡的胆略和机智,终于以一颗爱国之心,计退秦师,保卫了国家的安全。而当郑穆公要奖赏他“存国之功”时,他却“辞而不受”。

忧国忧民立“论”上“策”

——贾谊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雒阳(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0年,卒于前168年。

贾谊18岁时,就以文才著名于洛阳。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能出众,把他召置到自己的身旁。汉文帝即位,征吴公为廷尉。吴公极力推荐贾谊年少多才,通各家之书。文帝求才若渴,年仅20的贾谊就被文帝召为博士。在这期间,又因贾谊成绩卓著,一年之内被提升为大中大夫。得到文帝的信任后,他雄心勃勃,想在政治上来一番改革,使汉朝更加统一富强,他的政治见解得到文帝的重视。贾谊对当时一些重大政策的制订、颁布和实行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帝为充分发挥他的才能,还准备进一步提拔他。但是,这些锐意改革的措施,必然要触动达官显贵的政治、经济利益,于是,权臣周勃、灌婴、冯敬等人群起而攻之,说他“年少初学,节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不明真象,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赴任途中,贾谊既被谗谪官,“意不自得”,渡湘水时有感于屈原当时报国无门的处境,再加上自己的处境与心情同屈原相似,于是作《吊屈原赋》以自喻,借古人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的感慨,字里行间流露着愤世嫉俗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贾谊在长沙生活了3年之后,又被文帝召回京师。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文帝召见贾谊,问他“鬼神之本”。贾谊便讲述鬼神的由来。至半夜,文帝听得入神,竟移动坐席向前倾听。唐代诗人李商隐对这件事不胜感慨,写了《贾生》一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在这年,文帝任贾谊为其爱子梁怀王的太傅。前169年,梁怀王骑马失足跌死,贾谊受到刺激,一年后忧郁而死,年仅33岁。

贾谊登上政治舞台时,正是西汉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刘邦建汉几十年后,经过休养生息,社会经常正在全面恢复,中央政权的力量也在逐步加强。与此同时,刘邦所封的同姓王,这时已开始强大起来,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对中央威胁很大。北方的匈奴,虽与汉朝有“和亲”关系,但还是经济伺隙骚扰,“数为边害”。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贾谊力主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巩固统一,是很有见解的主张。

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对于秦朝的灭亡,一直引为教训,并不断总结这段的历史经验,探求巩固西汉王朝的途径。贾谊所写的《过秦论》是其中影响最大,而又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过秦论》中,贾谊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历史贡献,赞扬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作用。他还充分肯定秦始皇抗击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功绩。至于为什么秦朝如此强大,而又迅速灭亡了呢?贾谊认为秦朝统治者只知“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赋敛无度”,而不能很好地运用软硬两手策略。贾谊这个论点,在当时统治层中,是很有代表性的。汉朝改行“霸王道杂之”的政策,正是有鉴于此。贾谊还指出:陈胜、吴广起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影)从”,一举推翻秦朝,说明了“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他从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要汉朝统治者以秦速亡为戒,掌握“牧民之道”,调整好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使“狡猾之民”、“不轨之臣”、“暴乱之奸”对汉朝统治阶级的危害,都能及时消除。

贾谊针对诸侯王权势过大,可能危及治安的问题,向文帝上《治安策》,提醒文帝注意。并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把各封国皆分化小,封给原来诸侯王的子弟。这样,封国小了,也就容易控制。“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从全国说来,中央驾驭诸侯,将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这才可能加强统一集权,而求得长治久安。

对于匈奴的长期骚扰,贾谊主张坚决抗击。他建议设立专门机构,统筹抗匈斗争。他在《论积贮疏》中,还积极主张屯粮贮粟、长期准备力量,一旦有事,才能“以功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贾谊还提出与匈奴贵族“争其民”的策略,主张把匈奴贵族与其下属臣民区别开来,尽力争取其下层,使匈奴贵族“无臣之使,无民之守”,陷于孤立,然后一战胜之。他的这些主张,只要运用得宜,是会有积极作用的。

贾谊的政论文章锋芒毕露,切中时弊,文笔雄放恣肆,挥洒自如,不仅叙事清楚,说理圆畅,而且颇有文彩,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对当时及后世政治都有一定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富国强兵巩固边防

——晁错

晁错是西汉政论家。颍川郡(今河南禹县)人。生于公元前200年,死于前154年。

晁错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从张恢学习过申不害、商鞅的“刑名”学说,又随从伏胜学习《尚书》。青年时代的刻苦攻读,为以后的从政和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文帝统治期间,他因通晓文献典籍任太常掌故,后为太子(景帝)舍人,他以善辩得到太子的赏识,太子称他为“智囊”,对他十分器重。随后又因参加贤良对策获得高第,被提升为中大夫。

当时,诸侯王势力强大,危及中央集权。匈奴贵族又屡犯边疆。为了加强西汉王朝的统治,保卫边疆,使人民安居乐业,晁错多次向文帝上疏。如先后上了《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募民实塞疏》。晁错主张抗击匈奴。在《言兵事疏》里,他分析了匈奴和西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首先概述匈奴“叛人边地”一再侵扰陇西的历史。认为,只要选择良将,匈奴是可打败的。然后根据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得地形”,加强对士兵的训练,使用锋利的兵器,是克敌制胜的三个重要条件,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汉、匈奴双方彼此的长处、短处,他强调要以汉军之长,击匈奴之短,才能取胜。他还建议团结好边疆的少数民族,共同抗击匈奴。在《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中,晁错提出了“徙民实边”的主张,即以大规模移民到边疆定居,让他们一边从事生产,一边进行军事训练,以守卫边疆。晁错的建议,结合实际,分析透辟,当时就很受文帝赏识,还赐给盖着墨印的诏书,专门嘉奖一番。

公元前168年,晁错又向汉文帝上了《论贵粟疏》和《减收农民租疏》。晁错提出了“重农”的主张。他认为,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减轻赋税,广积粮食,充实库稟,防备灾荒,就会取得老百姓的拥护。而当时尽管法律上重农轻商,但商人仍旧富贵,农民依然贫贱,而想要改变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只有“贵五谷而贱金玉”,实行“以粟为赏罚”。即凡是能向国家交纳粮食的,可以受爵,可以免罪。能交纳粮食的就让他们成为富人,富人通过纳粮受爵,国家就能获取粮食,从而可降低向农民征收的赋税。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粮食有保障,国家就富强了。农民就要安居乐业了。晁错认为这是一种“取有余补不足”的办法。这一主张受到汉文帝的重视,对汉文帝时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晁错的政治活动主要是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削藩斗争。刘邦的建立汉王朝后先后消灭了几个威胁较大的异姓王,企图通过宗族关系来维护刘氏王朝。但是,到了文帝时,他们的经济、军事实力有了较大增强,也渐萌政治野心。其中以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实力最强,野心也最大。文帝和景帝时,西汉中央政权同各王国之间的矛盾已渐趋尖锐,于是就出现了削藩与反削藩的斗争。

文帝统治时,晁错曾多次上疏,提出削弱诸侯王势力、更定法令的主张,但未被采纳。公元前157年,景帝即位后,晁错曾担任内史,对朝廷的法令制度作过许多修改,后又升任御史大夫。这时,诸侯王更加跋扈,对汉朝中央政权造成严重威胁,晁错力主强化中央集权,削除割据势力。他上书景帝,指出吴王刘濞“乃益骄恣,公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逆”,劝景帝迅速派兵讨伐:“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汉书·吴王濞传》)景帝接受了晁错的意见,采取了一些削弱诸侯蕃镇的措施,轻重不等地处分了心怀鬼胎的赵王、楚王、胶西王等。以吴王刘濞为代表的诸侯王,对“削藩”政策十分恐惧,便联合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诸侯王,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则”的旗号,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

袁盎曾为吴相,又与晁错不和,就趁机诬陷晃错,请杀晁错以与吴王刘濞讲和。景帝被袁盎的谗言蛊惑,应许牺牲晁错,以求吴、楚等七国罢兵,将晁错腰斩。可是吴、楚七国并未因此罢兵。景帝后来追悔莫及,随下决心镇压七国之乱。他派太尉周亚夫统率大军,经过3个月的征战,终于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

晁错的政治主张客观上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要求,虽然当时未能全部实行,但却为以后汉武帝清除诸侯王割据状态,完成汉王朝政治、经济的真正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晁错所著述的《募民实塞疏》、《论遗粟疏》、《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议论犀利,分析深刻,被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文才横溢爱国情真

——韩愈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生于768年,卒于824年。他的远祖是河北昌黎人,所以自称“昌黎韩愈”。出生在一个中小官僚的书香门第,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嫂子将他抚养成人。他7岁便开始读古籍,刻苦好学,而对当时流行的专重于声律对仗的骄文却非常讨厌,所以他以恢复古文为己志,到15岁,便写得一手好文章。

贞元二年(786年),韩愈19岁时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当时考场营私舞弊的情况很多。韩愈这样一个贫寒书生,是很难被录取的。所以,从贞元二年到贞元七年参加了3次进士考试都落榜了。直到贞元八年,韩愈参加第四次进士考试,由于主持这次进士考试的是正直贤明的礼部侍郎陆贽,他才得以登第。

韩愈中进士4年后,从宣武节度使董晋徵为属僚,后官至吏部侍郎。韩愈发言直率,曾几次上书指评时弊。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人饥,黎民百姓饿死甚多。这时,韩愈任监察御史,他到民间私访后,心情异常沉重,写下一篇奏折,奏请免去灾区百姓赋役。这本是为民请命的好事,却得罪了当权者京兆尹李实。唐德宗昏庸不辨是非,听信谗言,贬韩愈为阳山令。被召回后,又因阻谏宪宗迎佛骨,几乎被处死,再次被贬为潮州刺使。不久,他又被调为袁州刺使。虽然多次受贬,但他每到一处都不忘为百姓办一些好事。看到一些州县的豪门地主对农民敲榨勒索,农民交不起地租或还不了债,就得把子女作为人质抵押给豪门地主,如果到期无力赎回,这些人质就终身沦为奴婢,供他们驱使。韩愈对此非常气愤,立即下令,凡没钱去赎人质而沦为奴隶的“准律计佣折直”,就是说,可将在债主家做的工计算报酬,用以把人赎回。这样,一时放免700多人。

长庆元年(821年),53岁的韩愈重返京都。韩愈回京后,政治地位渐升,曾任吏部侍郎。这时,他在政治上的表现主要是为统一国家出力。韩愈宣抚镇州(今河北正定)兵变,曾被苏东坡称赞为“勇夺三军之帅”。

同类推荐
  • 战争教父李靖第1部:乱世将星

    战争教父李靖第1部:乱世将星

    躲得过战场刀剑无眼,却难躲官场人心无情:被隋炀帝钦点守边练兵,顶头上司王仁恭却将其精锐抽尽,只留给他一千老弱;满怀一腔报国热情,请朝廷派李渊抗击突厥,却被未来皇帝记恨在心;因告发李渊谋反,隋亡之际,差点被李渊斩首;幸得一命,却又在南方为唐朝征练新军时,遭到皇帝和太子的双重暗算……
  • 大明名相徐阶传

    大明名相徐阶传

    他历仕嘉靖隆庆两朝,死后毁誉参半;他是张居正的恩师,张居正却对他诸多不满;他对海瑞有大恩,却几被海瑞家毁人亡;他是严嵩的对头,却手下留情严嵩终老;他砍了严世蕃,却引来世人无数诟病;他知人善任,却被高拱逼出内阁;他情深意笃,青丝白发一生相随;他生于斯葬于斯,充满宿命轮回。他就是大明名相徐阶。历史的尘埃湮没不了他的光辉,一生的是非功过任凭他人评说。本书是第一部翔实记录徐阶生平的人物传记,第一部全景展示大明历史的扛鼎之作!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过得刚好

    过得刚好

    郭德纲亲笔作品,讲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过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迄今为止,唯一人生回顾,荣辱浮沉,冷暖自知,自浊自清自安然。书中的文字记录了郭德纲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相声艺术、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静,不煽情,不夸张,不做作,不隐瞒,不回避。本书有着极其鲜明的郭式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妙语连珠,文字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读之不禁令人捧腹,为我们营造了一份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这份快感和他的相声作品一样过瘾。即使面对着台下无人的惨淡局面,郭德纲依然保持着他的幽默感。
  •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在莫泊桑短暂的一生中,疯狂的工作和放荡不羁的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但他还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他的小说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他本人也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本书客观记录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生,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莫泊桑笔耕不辍的创作过程、勤奋刻苦的写作态度,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莫泊桑作品的巨大价值。
热门推荐
  • 我从人间过

    我从人间过

    十万年前,有人仗剑踏天,血战千里后孤身入轮回。十万年后,有少年自黄泉来,又会书写怎样的故事?我从人间过,扶摇上九天。
  • 诸天帝座

    诸天帝座

    行走在漫漫诸天,阎枫曾亲身经历了锦衣卫的残酷,见识过了铁血战士和异形的战斗,也曾调笑过女帝李茂贞,他曾从超神里蔑视过骄傲自大的凯莎,也曾在武战道里率领过猛兽族战士,更在fate里化身过第八阶终结者……阎枫,一个阔家大少,却因为一次祸端开始行走在了漫漫诸天。帝临诸天,威震万界,红颜相随,魔主沉浮! 书友群《诸天帝座》QQ群号:692451596,欢迎朋友们加入!
  • 民间宝卷花名宝卷

    民间宝卷花名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墨染相思录

    墨染相思录

    当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江河日下,大厦将倾,何处才是安身之所?这世上所有的邂逅,都是命定的缘分。清风入梦来,墨染相思录。相思河畔,姻缘树下,他圆圆的脸上长着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他看到我似乎很是惊喜,眼睛又瞪大了一些。这真的是我见过最明亮的眼睛,比相思河里的水还要清澈。……我是一只相思鸟,可是,我大概还没有相思过。我只是遇到一个人,想要长长久久的陪着他看他提笔作画,伴他泛舟江上直到我神魂消散,化作尘土
  • 从斗罗开始无敌于诸天

    从斗罗开始无敌于诸天

    突然白浩发现自己穿越了,还得到了诸天征战系统,于是白浩于是开始了征战诸天的道路—斗罗大陆—斗破—将夜_绝世唐门—完美世界(暂时那么多其余待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萦绕心尖

    爱萦绕心尖

    一个冷酷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一个懂事能干的乖乖女,当真相浮出水面,她能否既往不咎,回归应有的生活,和他共度甜蜜时光……
  • 梦回三国之我是张角

    梦回三国之我是张角

    当三十六万黄巾军遍及天下之时,张角麾下的摸金校尉已经早于曹操盗走了江山坟墓,掘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司马水镜道,此人其心必诛,其性必凶,杀之可惜,留之可恨,受用于天,不受于命,实乃大汉之灾啊!董卓董西侯,望着孤寂的后宫,却是扬剑怒骂,“如凌小儿,还我蝉儿!”墙头草张绣,小心翼翼的徘徊在各种大势力间,匆匆逃出袁绍的地盘,张绣蹬马甩袖,看着背后追兵,高声叹道,“吾不过一个守城的小将,何来难为之意!”只听到背后袁绍追兵怒喝而吼,“张绣君留步,交出贵下贤侄张角,此人拐走我家两位公子实属放肆,大人且莫要步步错落,贻误了我家主公的宽恕……”
  • 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

    本书讲述了黑白利益盘根错节、基层司法监管空白、国企改制资产流失、派系之间权谋倾轧的故事。新闻媒体以镜头剑指腐败,突破层层阻碍揭露真相。资深媒体人十年磨一剑,直击中国媒体舆论现状。本书从细微处着眼却不落窠臼。书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某市一起离奇的车祸在电视台播出,引得方方面面的强烈关注,随着报道的深入,唯一的女知情人被迫害成精神分裂,案情陷入迷局……副台长方诺亚基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决心将官场腐败的黑幕彻底掀开,他像拆弹专家一样游走在生死边缘。随着幕后主使渐渐浮出水面,方诺亚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更大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