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17400000002

第2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

长庆二年秋,韩愈被升任兵部侍郎。这之前,成德兵马使王庭凑叛乱,杀了原节度使田宏正自立,朝廷命令牛元翼等前去征讨,谁知一直到长庆二年仍不能获胜,牛元翼反被包围。后来朝廷无能为力,只得封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并派韩愈前往宣抚。当时大臣都知道这等于让韩愈去送死。进入镇州,韩愈直入叛军大营。王庭凑如临大敌,让士兵披甲带盔,持枪按剑,“迎接”韩愈。接入公堂后,又故意让大批将士拥入,威胁韩愈,授意士兵责问说:“我们承德军先太史曾替朝廷击败宋谄,血衣至今还在,有什么对不起朝廷的?为什么现在把我们当成叛军讨伐?”韩愈镇定地说:“我还认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史的事情了呢,原来大家都还记得,这就太好了!究意是忠顺好不是叛乱好,不必讲远,就拿大宝以来这几十年的例子说吧,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朱谣、吴元济、李师古这些叛臣,现在还有子孙在世吗?还有做官的后代吗?”士兵回答:“没有了。”“你们的先太史王武俊归顺朝廷后,就封他为节度使,一直到中书令。子孙都封了官,个个富贵荣耀,这些都听说过吧?”士兵们答道:“都听说了。不过田宏正太苛刻,所以才反他。”韩愈说:“就算如此,你们不是已经杀害了他,连他的全家都杀光了吗?你们还有什么说的呢?”众士兵都认为韩愈说得有道理,王庭凑也想到淮西吴元济的下场,心里也怕了,便对韩愈说:“你这次来,到底要我怎么样呢?”韩愈反问:“你们把牛元翼围困这么久到底想干什么?”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撤除包围。”韩愈一看此行目的已达到,便说:“真要这样,你也就没事了。”后来牛元翼果然得到解脱。韩愈的镇州之行表现得有胆有略,更证明了他并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写文章的书生。

韩愈的一生,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拥护王朝统一;提倡“仁政”,反对官府对人民的聚敛横行,要求朝廷宽免赋税徭役。“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具有较强的政治热情。思想上,维护儒家传统思想,主张排斥佛教、道教,强调自尧舜至孔孟一脉相承的道统。文学上,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其基本出发点是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其文体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力求创造一种融化古人词汇语法而又适合于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文学语言;同时力求用这种新颖的文学语言创造一种自由流畅、直言散行的新形式。

韩愈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应举觅官,屡遭谗谤,进寸退尺,终无所成。因此发愤治文,以抒满腔抑郁悲愤之情。经济上的压迫政治上的失意,社会的黑暗,都促使他向文学上发展,并在文学上干出了一番事业。可惜韩愈只活到57岁,就离开了人世。

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生于989年,卒于1052年。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常常只能吃到稀粥和咸菜。但他很有志气,发愤自学,慨然有志于天下。每当议论到天下大事,总是慷慨激昂,奋不顾身。他刚直不阿,办事负责,不因个人利害关系而改变。宋仁宗统治期间,江淮、东京一带大旱,百姓饥馑困苦不堪。这时范仲淹宴饮作乐,不予理睬。范仲淹便质问仁宗:“陛下要是半天不吃喝,那是什么滋味?眼前有好几路地面遭灾缺粮,怎能置之不问,不加抚恤?”仁宗被问得答不上来,只得派他去赈济百姓。

作为北宋由盛到衰的转折时间,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他很为之担忧。认为必须改革。天圣九年(1027年),还仅仅是一个监楚州粮料院小官的范仲淹,就向朝廷上了一份长达万言的《上执政书》,指出,当今急务乃“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也”。要求从这6个方面改革。但由于当权者是些因循守旧混日的人,因此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景佑三年(1036年),他又弹劾守旧派宰相吕夷简,指责朝政,结果被扣上“越职言事”的罪名,并遭贬。虽然如此,但他毫不在意,依然不断直谏。三年后复职,又担任对付西夏的军事重任。路过京师时,宋仁宗劝他同吕夷简破除前憾。范仲淹郑重地说:“我从前议论的是国家大事,同吕夷简并无芥蒂。”后来,范仲淹和吕夷简两人的关系果然和好如初。

1038年冬,西夏统治者元吴自称皇帝,向宋朝的延州(今延安),环庆(今环县、庆阳)一带发动进攻。西夏是西北羌族建立的政权,统治者历来为宋朝廷封以官职。元吴称帝后,朝廷决定免去他的官职,派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会同韩倚主持对西夏的防务。范仲淹到陕西后不久,就前往同西夏对峙的前沿地带。那里,不久前曾遭受过西夏的进攻,人心不安定,随时准备逃亡。朝廷派去的官员,都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避免前去。范仲淹却决定亲自留下来,负责延州一带的防务。

对于西夏的侵扰,北宋朝廷多数官员主张发大兵征讨。范仲淹根据当时陕西战备不足,风沙之区难于作战、难于取生的情势,一反众议,主张采取“招抚”政策,以防御为主。并改变依次由职位低的将领首先出战的用兵方法,将延州的18,000军兵分为6支,每支3,000人,由一个将领指挥,根据敌方兵力强弱相机出战。在修缮城池、加强防务的同时,积极招抚各少数民族,并一体对待,还为归附的西夏人民解决土地、耕牛、粮食等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居乐业。允许他们进行农产品和生活用品的买卖,以互通有无。对少数民族首领率众归附的,范仲淹总是以诚相待。由此团结了边境羌族等各少数民族,羌人尊称他为“龙图老子”,西夏人也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发动进攻了。西夏王元吴搞假议和,范仲淹写了《答元昊书》晓以事实利害,宋、夏终于达成庆历和议。

西北局势虽然稳定了,但宋朝内部矛盾继续加重,官僚机构庞大、臃肿,军队不断增加,财政发生危机,人民的反抗越来越激烈。而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旧派腐败无能,束手无策。1043年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他联合富弼、欧阳修等提出择长官、均公田、修武备、减徭役、兴水利等10条建议。其中大部分主张为仁宗采纳,以诏书形式颁发全国施行。是谓“庆历新政”。“新政”着重于改进吏治,限制大官僚的特权,遭到大官僚和守旧官吏的反对。以致“新政”仅施行一年,就因守旧派的围攻和仁宗的动摇而失败。他被罢职,出任陕西四路安抚使,再次防御西夏。庆历六年贬官邓州时,虽已离开朝廷,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他以千钧笔力,写下了平生几起几落而始终不渝的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话,不仅概括了范仲淹一生坚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而且道出了中华民族一切志士仁人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家民族献身的美德。

爱国赤诚寸心至死如丹

——陆游

陆游是南宋时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面对北宋灭亡,金兵南侵的时局,随其父陆宰及全家老小流离转徙,四处避难,饱尝离乱之苦。少年陆游的心里感到非常难过。过早地使这个少年懂得了民族压迫的苦难,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官员。同他交往的也多是优国优民的志士仁人。在一段时间里,这些人经常在陆家畅谈国家兴衰、民族危亡的大事。当他们谈到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被秦桧所害,爱国抗敌反而有罪时,有的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有的义愤填膺,怆然涕下。少年陆游看到这情景,深深地为父辈们的爱国激情所感动。陆游自幼勤奋好学,特别注意攻读兵书、学练剑术。每当父亲同那些友人学者,秉烛清谈、议诗论文时,正是他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凝神倾听,铭记心坎。这种家庭亲友间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他对耳濡目染,熏陶默化。因此,陆游很早就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青年陆游想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以便实现尽忠报国的抱负。1153年,他到临安参加礼部考试。恰巧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这次考试,主考官陈阜卿秉公判卷,取陆游为第一名,秦桧大为恼怒。第二年举行复试,主考官魏思逊等人在秦桧的授意下,把陆游的名字一笔勾去,恬不知耻地把自己的孙子秦埙取为第一名。陆游气愤地回到家乡。第一次仕途的攀登虽然失败了,但他对权奸的丑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不久,秦桧病死,人心大快。朝廷为了抚慰人心,一方面把秦桧一党的人罢职,另一方面,也相继起用一些曾被秦桧迫害的主战派人物,陆游在政治上也逐渐受到重视。孝宗赵□即位之初,表现出了“锐意恢复”之心。曾亲自召见陆游,陆游请求孝宗振肃纲纪,不要让诏令戒敕之语成为一纸空文。孝宗称赞说:“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他多次对朝政提出积极的批评建议,比如在人材的任用上他就提出“惟贤乃可以知贤”,所以首先要选择使用那些“有才智学术之士”;也不应有“重南轻北”的倾向布要举“赵、魏、齐、鲁、秦晋之遗才,以渐试用,拔其尤者而任之,庶上遵仁祖用人之法,下慰遗民思旧之心,其于国家,必将有赖”!上述意见,对于修明政治无疑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孝宗的“锐意恢复”,对于主战派是一帖兴奋剂,不独陆游的反复进言,就是以张浚为首的枢密院里的官员也在热烈地议论如何分兵进击。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接受主战派建议授命张浚统军20万大军,出师北伐。出师的那天,陆游特地前来向张浚表示祝贺,并献计献策。北伐的军队奋勇杀敌,杀得金兵望风而逃。后来,由于顽固派的暗中破坏,北.伐抗战失败了。南宋朝廷正式与金朝议和。但是,就在议和期间,陆游仍向朝廷上书,主张收复中原。随着主和势力的得势,陆游也终于遭到排挤,被调离临安,改任镇江、隆兴等地的通判。陆游到隆兴之后曾上书辞官。投降派便给陆游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将他免职。

1170年夏,陆游出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后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召请,到西北的抗金前哨南郑去襄赞军务,投身军旅生活。当时,陆游十分振奋,曾竭精殚虑,陈“进取之策”,可是不久,王炎被调离四川,他的收复计划也随之付诸东流水。陆游失望地重回四川、做了几年代理地方官的职务,在四川制置使成大幕府担任参议官。由于南宋朝廷继续执行苟安政策,陆游的爱国抱负得不到施展。但是在川陕的9年生活经历,激发了陆游高度的创作热情,使他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大有长进。创作臻于成熟,成为独树一帜的大诗人。

他毕生主张坚决抗金,充实军备,要求“赋敛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之事宜先大商”,这就使这些人怀恨在心,因此一直受到南宋朝廷投降派的压制和打击。晚年被迫在山阴故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担胡尘”、“靖国难”,以“恢复神州”的信念始终不渝。在他现存的9,300多首诗中,直“言恢复者十之五六”(清朝赵翼语)。抗敌御侮、为国雪耻,一向是他的诗作中永不衰竭的主题。晚年虽身在故乡,但念念不忘的还是祖国被蹂躏的壮丽山河及其人民。在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民泪尽洒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对宋朝朝廷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和的投降政策,表示了强烈的愤慨。而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沦陷区的父老,则怀着深沉的热爱。陆游82岁时,得知朝廷下诏伐金,兴奋之中写下《老马》一诗。诗中写道:“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表示了“老马”也要奔赴疆场的豪情。

1210年初,这位85岁高龄的爱国老人,怀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和无限忧国忧民的悲愤,与世长辞了。在他瞑目之前,那顽强的生命火花,作了激情洋溢的爆发,直抒胸臆的吟唱,这就是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激昂慷慨,雄浑豪放的短短28个字,直接表述了广大人民恢复国土的愿望,洋溢着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人民世代所传诵。

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

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

——元好问

元好问是金末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他的远祖系北魏时期的拓跋氏。太原秀客(山西忻县)人。封建士大夫家庭出身。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以诗知名,老师郝天挺又是著名的学者,所以他在少年时代就受到较好的文化教养。27岁时,蒙军南下,他从家乡流亡到河南。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32岁的元好问中了进士,历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袁宗时入朝为左司都事,天兴元年(123年)又任行尚书省员外郎。1233年,蒙古军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他被押至聊城(今属山东)。金亡后,获释隐居家中,专心著述。

元好问对统治者的屠杀、掠夺深恶痛绝。在其《岐阳三首》等“丧乱”诗中控诉了侵略者的残杀罪行,表现了他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汴京的沦亡使困处于围城之中的元好问成了阶下囚,眼看着敌人把亡国奴的命运强加到人民头上,他沉默不下去了,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的凄凉景象。

元好问不但具有进步的文艺观,而且还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他早年即有志于用世,热望治理国家,减轻人民的负担。可是当权者并不重视他,使他非常不满。壮年时他说自己“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晚年他回顾自己的生活说:“勤如韩子初无补,晚似冯公岂见招。五十三年等闲里,一窗风叶雨潇潇。”流露出内心的不平静。

同类推荐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李四光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李四光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曼联秘辛:1945-2005六十年曼联人物志

    曼联秘辛:1945-2005六十年曼联人物志

    《曼联秘辛:1945-2005六十年曼联人物志》一书深入剖析了英超曼彻斯特联队从1945至2005赛季的所有代表红魔出场的350名球员和8名主教练。本书按照出场顺序详细记录了每名球员和教练的技术数据,还包括了历年的重大比赛、专业点评以及趣闻轶事,配以上百幅独家精美图片,可说是曼联的一部另类编年史,亦是别具特色的横跨一甲子岁月的红魔人物传记。
  • 敦煌人物志

    敦煌人物志

    《敦煌人物志》共收录和敦煌有关的古代和近现代人物近500位,包括名臣武将、文人学者、高僧大德以及能工巧匠等,旨在反映敦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 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毛泽东评点秦始皇: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毛泽东评点武则天: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上,人们连想都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热门推荐
  • 云起悠歌

    云起悠歌

    她初次见他,是在南安寺中。他是高高在上的城主长子,她是不足一提的富商庶女。不知谁倾了谁心?她再次见他,是在陋巷之中。他是身无分文的平民百姓,她是名满洛城的丹青画师。“为了配得上你,勤学苦练。如今,终于可以。”“可惜楚江身份卑微,配不上姑娘。”她笑而不语,他亦是抬首相望。“为何?”“不是不愿。只是爱一个人,知她心中有自己,足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我浩轩你

    TFBOYS我浩轩你

    幻冰瞳和她的两个闺蜜夏翎曦、叶雨萱来到重庆,又转到重庆八中去读书,三位女主和三只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哦,写不好,大家不要嫌弃哦。
  • 女皇是雨妃

    女皇是雨妃

    穿越,这种事已经不流行了。空间,异能神兽,丹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要不是小鸾鸾半路抽风,她至于要去叶枫国的天牢喝茶么?要知道她可是陌雨国的女皇诶!还兼圣女!万人之上的角色。却被他缘定生生世世,还不能改嫁!她抓狂了,怒道:“幽冥墨轩,老娘是欠你什么了,还是上辈子抢了你男人了?!!”某轩含了一眼眶的眼泪,分外委屈:“娘子,你要记住,是你不分青红皂白,先要了为夫的身子……”
  • 网游之单身贵族

    网游之单身贵族

    “嘿,兄弟们,那家伙只有一个人,我们去爆了他的装备!”某小队头领吼道。“哼,哥一个人单挑你们五个!”张乐露出一抹邪恶的微笑。“嘿,这回我带了一个帮派来,看你往哪里跑!”张乐看着黑压压的人群,一脸无奈的掏出通讯器。“喂,我被包围了,你们谁先来救驾我今晚就翻她的牌!”
  • 嫡女翻天:冷王霸宠腹黑妃

    嫡女翻天:冷王霸宠腹黑妃

    木梓兮穿越史上最悲催类人,什么嘛,不就是爱古装不就是背着家人偷偷练了武功不就是从没谈过恋爱吗可老天为毛要跟她开这么大的玩笑,让她狗血穿越了而且还是跟她同名同姓的傻子还美名其曰的说你的姻缘在哪里!个屁!穿到一个痴傻儿身上能有什么好姻缘....蓦然回首,只见他风华绝伦站在花下冲她邪魅一笑倾国倾城倾她心,笑着说:娘子,敢说我不是你的好姻缘?”女强宠文爽文尽请期待!
  • Elinor Wyllys

    Elinor Wyll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情麻辣汤

    爱情麻辣汤

    她吃不吃摊上的麻辣汤,关他什么事啊?管得未免也太宽了吧!人长得帅又怎么样啊?啰嗦最吓人的好不好!哎!既然她喜欢吃麻辣汤,那就先泡到手再说吧,然后再让她慢慢改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容颜未止

    容颜未止

    初见他,他讥笑她河东狮吼。初见她,她侧脸含笑似兰花。----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她竟被只松鼠从山上推下!穿越异次元,她终于明白了老天为何被人扔香蕉皮唾骂。穿越就穿越吧,为毛人家都是公主皇妃,自己却困在巴掌大的小岛之上,四面环海,横无际涯,只好拉着只爱跑路的松鼠过日子。所幸她遇见的好人不少,可偏偏长命的没几个。眼见的事总是十分自然。但她渐渐明白,平静的湖下说不定就有水怪。她来到这个世间,当真是个巧合?他们间的战斗让她反反复复,挫折重重,颠沛流离。她被他们和那几个石子磨得愈发成熟。她研习医术,暗中经商,托人经营自己的神秘势力。别人看到的是她的蜕变,只有他坚信她本质纯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