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42300000017

第17章 现代文化建构与报告文学的自觉(3)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征决定了这一文体应以现实报告为要务。新时期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因此现实的景况就其主导面而言,自然有春风骀荡,有艳阳朗照。报告文学作家感受民族复兴的盛景,写作了大量讴歌新时代的作品。张锲的《热流》、程树榛的《励精图治》、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等或放眼一方地区,或关注一个单位,或检视一种类型,将赞歌奉献给了改革开放。柯岩的《船长》、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鲁光的《中国姑娘》、袁厚春的《省委第一书记》、李存葆、王光明的《大王魂》等对新的民族脊梁作了深情的礼赞。但报告文学作家存在价值并不仅仅是像夜莺一般,作歌手般深情的咏唱,他为现实的进步而欢欣,但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进步。他在关注进步的同时,往往更留心与进步同在的落后。知识分子品性很重的报告文学作家许多时候是理想主义者,他以理想的标高衡量现实的景况。这样对现实的思考,伴随着批判的思考就发生了。启蒙思潮盛行之际,大约也正是知识分子激进之时。激进的知识分子更热心地关注社会,尖锐地批判其中存在的问题。激进的问题是显见的,王元化曾以为激进者往往“思想狂热,见解偏激,喜爱暴力,趋向极端”。但在报告文学的界域内,他们的报告文学是具有文体意义的。这种意义就在于他们召唤报告文学作家着力恢复这一文体批判的本性。

论及新时期现实批判的报告文学,《人妖之间》这一作品是不应该被删除的。作品发表于1979年第9期的《人民文学》上,当时许多作家正倾心于报道知识分子的先进典型和文艺体育界的明星等。《人妖之间》直接以现实反腐败斗争为题材,开了新时期以批判为主题的报告文学的先河。作者以大贪污犯王守信发迹的历史与为非作歹的事实为基本线索,揭露了在一个特殊的政治生态中围绕王守信所织成的关系网络,对王守信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作了思索,所提出的“人们啊,要警惕!”的告诫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与严重腐败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些触目惊心的践踏民主的事件。启蒙的报告文学以对反现代的封建专制的挞伐,以愤懑的呐喊呼唤对于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与维护。《洪荒启示录》将摄照的镜头对准了80年代中期发生洪荒的河南灾区。作品所叙写的材料让人难以置信,却又是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天灾固然使人生活难耐,而人造的祸害更令人心悸魂惊。“全村里家家户户还住茅庵,一到春荒就断粮的时候”,村支书却“开始悄悄发家了”;村里吃“公”饭的有十四人,“支书的三亲六故占去了十三个”;

村民状告恶支书,换来的却是被公安局拘留。村民不知狗主人是公社书记,将被汽车轧死的狗吃了,遭致的竟是向狗主人下跪、罚款、游街示众的惩罚。这种作践人的举措竟然在“党支部和队委会两个班子的联席会议”上被“郑重其事”地通过。面对这样的景况,新闻或许由于种种原因保持缄默或语焉不详,而正是在这时报告文学作家出场了。以-种独特的方式将邪恶公之于世,这表示着正义、理性的存在,表示着作家人道关怀的价值取向。也正是在这里,批判性的报告文学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

1943年出生的陈祖芬,是新时期一直钟情于报告文学的重要作家。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的许多作品表现着一种抒情的魅力,《祖国高于一切》、《中国牌知识分子》等洋溢着沁人心脾的真情。但不足显然同在,这就是将复杂的现实作了简单化的处理,使作品少了些生活的质感。当陈祖芬的创作转向表现改革开放主战场时,作家在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的时候,明显地感受到改革是-场革命。她的《解放》记录着作者新观察、新思考的成果。作品以人的解放为主题,选取“我要你听话’你不得不听话”等若干典型材料,真实地反映了阻碍改革开放进程的官僚主义和压制人才的陈腐观念,以为“一切的解放归根结底是人的解放,是人的能力、智力、精力、活力的解放。”《解放》对于现实的思考与批判,使陈祖芬的创作获得了一种对于报告文学来说十分重要的力度。

在新时期报告文学中,麦天枢的《西部在移民》是一部充满沉重感的因而更见深度的作品。作品结语“我们生活在一个只能充满优虑的时代”,反映出它的题旨以及基调。麦天枢涉及的是一个有关贫困的话题。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化,甘肃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地区人民无以为生,于是国家财政投巨资实施大规模的西部移民工程。麦天枢似乎并没有具体直接地报道这项用心良苦的宏大的工程。他在以简笔描写出“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丝绿”,缺乏“人类和一切生命最基本的生存资源--水”的“上帝的弃地”图景后,以“灵魂干渴幺”、“富饶的生命”、“好人不如好神”、“‘优越性’叹息”、“‘老儿子’速写”、“乞讨艺术家”等一系列充满隐喻性的标题,具体而深刻地报告这一地区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与《人妖之间》、《洪荒启示录》、《解放》等反腐败、反专制主题不同的是,《西部在移民》将普通大众作为思考的对象,它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一个反愚昧的主题。读这部作品,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鲁迅那些展示国民劣根性的杂文、小说。在麦天枢看来,西部的贫困,不仅在于自然条件的贫瘠,而且更在于人的精神的荒芜。

启蒙,就是启发蒙昧,按康德的表述,“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西部人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缺乏人类应有的理智,还处于“不成熟状态”。麦天枢将这种状态揭示出来,目的在于唤醒贫困者的理智,以获得疗救自新。这比一般地对移民工程作一番歌颂也许更有意义,因为人类最终的脱贫需要的就是他们精神的脱贫。

问题报告文学是新时期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所谓“问题报告文学”,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或界说,其基本特征是“不再以某一个单一事件或人物为中心,而是环绕着某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为中心,进行选材和采访报告。”报告文学本来就应该是关于“问题”的,反映历史前进中存有的诸种不足是这一文体题中应有之义。使这成为问题的倒是我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拒绝了报告文学对于问题的报告。之所以将其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加以命名,是因为到了80年代中后期,这一类作品被集中地批量地推出了。这一类作品反映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交通问题(《中国的要害》)、独生子女问题(《中国的“小皇帝”》)、婚姻问题(《阴阳大裂变》)、教育问题(《神圣优思录》)、人才外流问题(《世界大串连》)、高考问题(《黑色的七月》)、体育问题(《强国梦》)、环境问题(《北京失去平衡》)等。应该说,问题报告文学在采写方面存在着不少缺陷,但它的价值是不能被否定的。在我看来,它的主要的价值就在于这一类作品以一种规模化的强势,警示我们民族应该怀具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我们虽有居安思危的古训,但苟且偷安者不乏其例。更有甚者,到了“文革”这样国家已经濒危的境地,仍在宣传“形势大好”,而且“越来越好”。不知有危,以危为安,这正是糊涂愚昧的表现。因此,当改革开放起局初胜而推进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之际,问题报告文学所表达的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对于我们就不啻是开了一方清醒剂。

霍达的《国殇》其题旨和写法,在问题报告文学中颇具代表性。作品反映的是知识分子问题,《国殇》的文题使全篇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氛围。作者选取数学家张广厚、戏剧家王振泰以及谢以铨、徐志英、高建民等着名或默默无闻的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惨痛个例,对我们曾经有亏于知识分子的历史作了叩问,对知识分子现实的生存遭际作了质询,对中年知识分子--“他们是一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造就的、久经考验的‘良种’”的崇高品格作了由衷的讴歌。作品并不只是将惨痛的材料作陈列展览以赚取读者的眼泪,更能就这一关系国运兴衰的重人问题作出深刻的思考:

我们曾经为抢救大熊猫、为修复长城发动了千家万户募捐,连娃娃们都省出了买冰棍儿的硬币,唯独没有为我们的知识分子掀起过这样全民族的热忱。大熊猫是国宝,知识分子更是国宝;长城是民族的骄傲,知识分子更是民族的骄傲……

人才的早夭和流失严重地威胁着四化大业,一代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命运影响了两代人,我们不能以民族的前途作抵押!

这样的反思与警告着实振聋发聩。这正是作者对民族爱之浓、思之切、忧之深的一种真切的体现。也正是在这里,《国殇》等问题报告文学表现出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关怀的职业精神。这是以社会人生观照思考为职志的知识分子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品格。

报告文学作家在致力于现实批判进行思想启蒙的同时,注意拓展题材,通过对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历史事件的报告,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诉求着对于人类理性精神的维护。历史报告文学或称史志性报告文学,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的一种创造,但并不是历史题材的纪实性作品都可纳人报告文学的系列。历史报告文学其题材是历史的,但又具有新闻性。有些历史材料,由于当时诸种条件的限制,成为“冷冻新闻”而鲜为人知。新时期的思想解放为解冻这些史料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原本尘封的沉人历史瀚海的人物事件对于接受者依然具有新闻的价值。同时新的历史条件为作家对历史作出新的阐释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这种新阐释将历史与现实勾连了起来,使历史材料具有了某种现代意蕴。历史报告文学正是历史与现实的一种对话形式。

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回溯历史的时间跨度很大。从离作家写作现时不远的“文革”,到百年前的晚清,在近现代和当代历史的广阔背景中,捕捉有意味的对象将其推置现实的前台。有些作品既有历史的真实性,或可填补某一史料的空白;又有文学的艺术感染力与哲学的思辨力,让读者从感受历史与人生的悲情中,领悟把握现实的意义。其中重要的作品有反思批判“文革”的《历史沉思录》(胡平、张胜友)、实录“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的《文坛悲歌》(李辉)、披露鲜为人知的战俘生活的《志愿军战俘记录》(大鹰)、再现日寇暴行的《南京大屠杀》(温书林)、叙写红军一族坎坷历程的《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董汉河)和全景摄照北洋水师建军败绩历史的《海葬》(钱钢)等。

俄国杰出的民主主义思想家赫尔岑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存有的关系作过揭示:“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报告文学作家在思考现实问题时,从过往的史实中寻找思想性的资源;或在探索历史事件时,进行富有现代意味的阐释。一些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其间的历史被作者作为一种背景或作为一种手段运用着。作者表言历史,而内视现实,叙写历史的得失,以知照现实之人,使人们警戒以往,所谓“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谏”。钱钢的《海葬》正是具有这种价值取向的作品。作者在1988年写1888年的历史,作品并置两章“八八年”。前者叙历史之事,后篇写现实之景。历史与现实的对置比照,强化了作品的意旨。1888年建军时的北洋水师,其总吨位列于当时世界第四,位居美国之前。当时中国的工业也远比日本发达。但这样的光亮很快就熄灭了。钱钢在《海葬》中为我们指说着其中的原因:洋务方起,百废待举,守旧贵族,百般牵掣;国库日蹙,土木大兴,列强觊觎,歌舞升平。而李鸿章本人则在洋务企业中“植党营私,滥用皖人”,“工厂活象衙门,门前冠盖如市洋务大员,任意开销,私囊日充”,“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不一而足。在钱钢看来,这些历史的阴影似乎投给了现实社会,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与历史上的一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他借历史的评说,讽谕批判现实中的弊端。

改革开放旨在建构一个充分激扬人的原创活力的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基本规约就是要充分地尊重与维护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生成与强化。而中国是一个封建传统十分深厚的国度,即使历史已行进到了新的时期,但反科学、反民主的现象依然严重地存在着。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打出“科学”、“民主”的旗帜在新时期仍然应该高举。历史报告文学通过一些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叙写和历史闹剧的再现,表达的正是对于科学、民主精神的召唤。《文坛悲歌》叙述的是“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始末。本来应该只是文学界内的正常的争论,但由于政治权力的直接导演,而终于演绎成一场历史性的悲剧。政治权力的过度越界,其结果必然导致对人的民主权利的重创。而这又会加剧人对政治权力的恐惧,从而放弃自我,屈从于非理性的政治话语。历史就这样进人一个背离现代文明的怪圈。“文化大革命”正是政治权力恶性膨胀与大众现代迷信合谋的结果。

胡平、张胜友的《历史沉思录--井冈山红卫兵大串连二十周年祭》,就是一篇反思现代迷信社会心理的作品。两位作者是当年的红卫兵,作品所写,真切求实可以为史。他们后来又是善于思考的知识分子,对当年闹剧的沉思,是立足于现代观念之上的一种深层的思索。他们从民族文化心理的视角考察那一段曾使中国历史倒退的岁月。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态使中国人的理性精神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传统的大众文化心理是服从和依附。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人丧失或弱化了作为人最重要的独立品格,惰于对事物作深层透视的理性思考。万事定于一尊,迷信、盲从的民族的积习就曰渐生成。发生“文革”这样的历史大悲剧,最高领导者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民众的干系也是无法开脱的:“虔诚、盲从,好比‘TNT’炸药,幼稚和狂热,好比超级雷管,一经煽风点火,就炸啦!”“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正是这样发生的。胡平、张胜友大声疾呼:“迷乱的时代多么需要清明的理性呀!”其实远离愚昧,亲近理性也是迈向现代化征程的中国人的基本选择。

同类推荐
  • 蒙新甘宁考察记

    蒙新甘宁考察记

    本书记载了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人口、教育、风俗、宗教、部落情况;以及蒙、新、宁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情况等内容。
  • 丁玲全集(5)

    丁玲全集(5)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 审美与欲望的纠缠

    审美与欲望的纠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变化甚巨。本书以“审美与欲望的纠缠”为观察角度,深入分析了转型期中国文学尤其是广西文学的现状,就其发展趋势、现存的主要问题、新时期的特点等方面做了独到的阐释和探讨。这里既有理论上的宏观把握,亦有精彩的个案分析;既关注全国范围的文坛动态,又对广西本土文学进行了个性解读,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
  • 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大学生作品选

    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大学生作品选

    本书是面向华东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开展的“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获奖作品,作者从个人的成长和求学经历出发,联系家人、家庭、家乡、学校和社会生活实际,以“亲历者”的视角和口吻,生动描述对70年来党和国家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真实感悟,用文字记录和展示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气象、新精神,书写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追梦历程与青春斗志、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
  • 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本书的编纂兼顾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作品,注意选取那些短小精练、琅琅上口的作品。除原文外,还包括“作者简介”、“题解”、“译文”、“赏读”、“历史掌故咀英”、“经典故事温读”、“精彩语汇辑录”、“历代名家评点”等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解析。
热门推荐
  • boss你老婆又跑了

    boss你老婆又跑了

    苏未,别想着忘记我,去记别的人,我不允许,我要你把我的名字刻在心里,永远也不会忘,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发誓。沈鸣,我累了,我是人,也会老,在我们酿成大错前,放手吧!我一定会去远方享受余生,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发誓。
  • 海上风云志

    海上风云志

    郑锋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一名海盗。嗯,这是一个关于海盗的故事。不过扒去外皮,其实这是一个关于种田的故事。玩过《海岛大亨》《纪元》《文明》没,差不多就是这个路子。
  • 末世之拖着魔方闯异世

    末世之拖着魔方闯异世

    人生啊,在女主看来就是一部剧,可是因为一个意外,让自己穿越了,还是在末世,当女主从局外人变成局中人的时候看他怎么在乱世创造出自己的世界。第一次开坑,写的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随时吐槽,虽然我会知错不改,,,,,,嘿嘿,开玩笑的,虽然我不会按照你们的建议去改,但是好的建议我依旧会吸取的。
  • 大榕树下的梦

    大榕树下的梦

    我闭上了眼,沉默的拒绝了世间一切的情感。我看到有人给我修了一座坟墓,多么希望,我能躺在里面。到底有谁问过我,你想来到这个世上吗?
  • 网游之女王的高优雅

    网游之女王的高优雅

    HID谋,一个真实虚拟的古风游戏!第一代简陋沉重的头盔时代已经过去,到来的是最新版第二代,精致漂亮的手镯子时代,只要轻轻按开启,分分秒秒任何场所下都可体验穿越现代玩到古代的爽感!某场面某男:亲爱的,你就试试嘛~试试嘛~某女:不要,别再找我了,你堂堂一个NHI别再追问我这个小老百姓了。某男(严肃):我这是在为人民服务,完善HID谋。老公不是大神,但却是游戏的上帝(创造人类的那种),马里奥啊~上帝来求婚啦~我不要变帝母啊!
  • 八卦王妃:傻王来爬墙

    八卦王妃:傻王来爬墙

    深闺宅斗的新玩法是什么?八卦在手,天下无敌。穿到古代当狗仔!什么?我和那个脑残加白痴的公子指腹为婚?不行不行,我不同意,退婚退婚!什么?皇上要给我和那个呆傻王爷赐婚?罢了罢了,真傻子总比脑残好些,至少傻子比较听话,说不定嫁过去之后我能调教出一只忠犬来。可是……事实好像不是这样。傻子怎么也学会逃婚了。某女仰天长叹:这到底是什么世界啊。王爷,你快给我滚回来,姑奶奶我保证不打死你。但是,我会让你生不如死……
  • 勇者魔法

    勇者魔法

    本故事讲述了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叫做魔法勇者的人物,他们各个都拥有魔法的力量,但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其实魔法勇者就是从人演变过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梦想并决定要去实现,属于他的魔法勇者灵核就会来到他身边,梦想不一样能力就不一样,但正梦想和负梦想的魔法勇者之间的战斗却从未停止过。本作主角叫薛佳诚,是较内向的人,总是希望生活可以不那么平凡,于是因为非常喜好枪械而成为魔法勇者,本以为生活可以更有趣的他却怎么也想不到,从此就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 乱世之帝国系统

    乱世之帝国系统

    大学生刘泽明突然来到了这个新的世界,但是苦命的主角意外获得了帝国系统。这个时候请看主角应该如何怎么反转世界,裂土封王成为一世枭雄,成为世界的霸主…请观看乱世之帝国系统。(请大家耐心观看,剧情会越来越精彩。)
  • ON THE SURGERY

    ON THE SURGE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情深苦涩

    情深苦涩

    有些人注定不能在一起也许,你们曾相爱也许,你们曾彼此信任也许,你们……但是,有些人生来就注定不能在一起,他和她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