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26000000025

第25章 陶渊明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一、古代陶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风虽然独树一帜,却并不被同时代的人欣赏,他的创作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诗人颜延之是陶渊明的朋友,他在《陶徵士诔》中主要是称赞陶渊明“高蹈独善”的人品,对其创作仅有“文取达指”一句评语。鲍照、江淹各写过一首拟陶诗《拟古》和《陶徵君潜田居》,属于个别现象。刘勰的《文心雕龙》一向有体大思精之称,在系统论述有关文学产生发展、文学体裁、文人创作、文学批评各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历数各代作家作品数以千百计,却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钟嵘《诗品》评述的作家有120多位,陶渊明仅列中品,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梁代萧统是第一个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他因“爱嗜其文,不能释手”而广为搜辑编成《陶渊明集》,又为陶渊明作传,并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在当时能够对陶渊明的创作予以如此高的评价,实属难得,但其《文选》所选录的陶渊明诗文也仅有9篇,而在陶渊明前后的陆机、谢灵运则多达50篇左右。

到了唐代,陶渊明的地位提高了。唐代文人喜爱陶诗的很多,唐初诗人王绩一生主要是在隐居田园中度过的,他在创作上接受陶渊明的影响,是唐代最早学习陶诗写作田园诗的,被称作“是继承了陶诗这一嫡系真传的”张志浩、俞运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就是在陶渊明、谢灵运分别开创的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大诗歌流派。大诗人杜甫也十分钦慕陶渊明,他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写道:“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白居易在江州时专门到过陶渊明故居,还写过《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不过,唐人推崇陶渊明,更多的是在人格精神、艺术上的效仿,对其文学创作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

自宋代始,才对陶渊明及其创作展开全面的研究。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大量和陶拟陶的作品,还分别从理论上分析揭示了陶诗的艺术风格,并为陶渊明编写年谱,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陶集版本。苏轼是研究陶渊明的一个名家,他既爱陶诗又爱其人,对陶渊明的人格有相当的理解和极端的钦佩,在《书渊明东方有一士诗后》曾自称“我即渊明,渊明即我也”。他把陶渊明的恬淡自持、真率放旷作为效仿的典范,又以自己“半生仕宦以犯世患”而感到“甚愧渊明”(《与苏辙书》),所作和陶诗竟多达109首。苏轼对于陶渊明的创作也有更为精到的见解,其《书唐氏六家书后》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其《与苏辙书》言:“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做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对陶诗艺术底蕴的精当概括,至今为人们所认同。他对于陶诗的具体作品也有极深的体味,曾专就陶诗《饮酒·结庐在人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分析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认为二句之妙全在于写闲适之趣、自得之情的深意。在《书渊明饮酒诗后》中言:“《饮酒》诗云‘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宝不过躯,躯化则宝亡矣。人言靖节不知道,吾不信也。”葛立方的《韵语阳秋》引述苏轼之言:“东坡指出陶渊明言理之诗,前后有三。一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曰:‘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三曰:‘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皆以为知道之言。”其所谓陶渊明知“道”即是陶诗中所蕴含的委运自然的人生之理。另外,陆游也有“学诗当学陶”之语。朱熹对陶诗的分析评价也相当精辟,《朱子语类》卷一四:“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诸本评陶汇集》引述朱熹之言:“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宋代刊刻的陶渊明文集有多种版本,还出现了陶诗的最早注本,如汤汉《靖节先生诗注》。编写的年谱亦有多种,如王质的《栗里谱》、吴仁杰的《陶靖节先生年谱》、张寅的《吴谱辨正》等。宋代陶学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从而真正确立了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渊明文名,至宋而极”。后来明清时期的陶学研究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

二、近现代陶学研究

近现代时期,陶学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桂林一枝发展成一片繁茂的森林。据陈忠的《二十世纪中日韩陶渊明研究信息概说》一文统计,1914年至2000年间,中国内地共出版有关陶渊明研究的专著85部。其中,属于《陶渊明集》的全本、选本、注本、校本、译本共36部,介绍陶渊明其人其诗、带传略性质的10部,研究陶渊明的各种专著39部。有关陶渊明研究的论文共1429篇。从文中数据还可看出,20世纪最后20年是陶渊明研究的空前繁荣时期。

近代,受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训练的新一代学者,开始用哲学史的眼光纵览陶渊明的思想发展,摒弃了前人以一家思想看陶渊明的观点,揭示出陶渊明与魏晋以来的玄学家的思想间的联系,指出陶渊明的思想是“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自然说而创改之新自然说”,这一研究结论还指出陶渊明不仅是第一流诗人,而且也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可惜受建国以来极左思潮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解放后没有得到重视,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陶渊明研究进入新创获时期,是“文革”以后。

第一,近代陶学研究。近代以来,文学研究在注重实证的基础上,引进了西方注重逻辑推理分析的方法,使学术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陶学研究也有了重大突破。这一时期出版的陶渊明全集有:古直的《陶靖节诗笺》,1926年印行,后经增定,易名为《陶靖节诗笺定本》。丁福保的《陶渊明诗笺注》,由上海医学书局1929年出版。陶渊明年谱有:傅东华的《陶渊明年谱》,由商务印书馆1927年出版。朱自清的《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成于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古今陶渊明年谱的分析、考辨,认为“陶谱诸事,可得论定者,约有四端”:一名字、二居里、三作品入宋不书年号、四生平仕历。“至世系年岁,则只可姑存然疑而已。”对陶渊明的艺术创作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以陶诗为例提出“境界说”,认为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属于“无我之境”,与之相对的是“有我之境”。他的解释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一理论阐述,对于艺术形象的认识超出了古人。

这一时期的陶学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还表现在研究专著的出现,主要有梁启超的《陶渊明》和萧望卿的《陶渊明批评》。梁启超所著《陶渊明》于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收入其《饮冰室文集》,其中包括三篇文章:《陶渊明文以及其品格》、《陶渊明年谱》和《陶渊明考证》。“在陶学史上,运用近代观念和方法第一个全面而又深刻论述陶渊明的是梁启超。”,“这种既探讨文艺品格,又考证生平事迹,二者分别详加论列,又彼此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部专书,这在陶渊明研究史上是前无古人的。”萧望卿《陶渊明批评》,开明书店1947年出版,其贡献在于对陶渊明的诗歌艺术作出分析。

另外,这一时期还有一场关于陶渊明的争论。朱光潜著文说“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后来在他的《诗论》中又补充阐述:“谈到感情生活,正和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了调和静穆。”此种观点遭到鲁迅的反对。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中提出相反的观点,“自己放出眼光看过较多的作品,就知道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强调应全面看待古人。

第二,现代陶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有关陶渊明研究有过两次全国性的大讨论。第一次是以张芝的《陶渊明传论》的出版为契机,此书1953年由棠棣出版社出版,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1954年在《光明日报》发表有不少的批评文章,其后《文史哲》、《新建设》等期刊相继发表辩论文章,争论持续了四年时间。第二次源于1958年北京师大中文系学生写文章否定陶渊明,认为他是反现实主义诗人,这场讨论直到60年代初才告一段落。关于这两次争论的情况,钟优民的《三十年来陶渊明讨论和研究的回顾》一文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在第一次讨论中间,王瑶编成《陶渊明集》,所收作品按诗与文分为两类,每类皆以系年编排,并且加以简注,有助于普及。第二次讨论结束后,《文学遗产》编辑部编选了一部《陶渊明讨论集》,196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北大中文系师生合编《陶渊明诗文汇评》,北大、北师大师生合编《陶渊明研究资料》,二书分别于1962年、196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合录收入《古典文学研究资料·陶渊明卷》。1978年以后,学术界日益扫除“左”的思想的影响,陶学研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一阶段,不仅报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难以数计,即使出版的集注、专著也数量繁多,兹举其大要如下:

集注本有逯钦立的《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王孟白的《陶渊明诗文校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孙钧锡的《〈陶渊明集〉笺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龚斌的《〈陶渊明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袁行霈、杨贺松的《陶渊明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其中,龚斌之作,资料最为丰富。选本有唐满先的《陶渊明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陶渊明集〉浅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修改加工而成。李华的《陶渊明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1997年重版改名为《陶渊明选集》;李华还主编《陶渊明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出版,其中的撰稿人多为全国较有名的研陶专家。魏正申《〈陶渊明集〉译注》,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研究专著由廖仲安的《陶渊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吴云的《陶渊明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钟优民的《陶渊明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李文初的《陶渊明论略》,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魏正申的《陶渊明探稿》,文津出版社,1990年版;《陶渊明评传》,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李华的《陶渊明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袁行霈的《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内收论文14篇,如《陶渊明的哲学思考》、《陶诗主体的创新》、《陶谢诗歌的艺术比较》、《陶渊明与魏晋风流》、《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与陶诗的自然美》、《陶渊明与辛弃疾》、《宋元以来陶集校注本之考察》、《陶渊明享年考》。丁永忠《陶诗佛音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年谱有许逸民校辑的《陶渊明年谱》,中华书局,1986年版,收有宋代以来的九种年谱:一是宋王质的《栗里谱》,二是张寅的《吴谱辨正》,三是宋吴仁杰的《陶靖节先生年谱》,四是清顾易的《柳村谱陶》,五是清丁晏的《晋陶靖节年谱》,六是清陶澍的《陶靖节年谱考异》,七是清杨希闵的《晋陶徵士年谱》,八是梁启超的《陶渊明年谱》,九是古直的《陶靖节年谱》。另有邓安生《陶渊明年谱》。

三、陶集版本

陶渊明最早的作品集是梁萧统所编的《陶渊明集》,合序、目、诔、传而为八卷,北齐阳休之在此基础上增为十卷本,序目隋时已亡,故《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九卷。最早的刊本是北宋时期宋庠的十卷本。以上诸本皆不传。现存皆南宋以后的刊本,《蔡宽夫诗话》云:“《陶渊明集》世既多本,较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这说明《陶集》流传广,版本多,各本文字上的差异在宋代已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还有不少掺入他人之作。传世的《陶集》有十几种刻本,其中较有名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曾集诗文两册本。此本为南宋绍熙三年刊,在清光绪时有影刻本。二是汲古阁藏十卷本。此本亦为南宋刊,有清咸丰、光绪两种影刻本。三是焦闳藏八卷本。亦为南宋刊,今则有明代焦闳的翻宋本。四是宋末汤汉注本四卷。有嘉庆吴骞刻本。五是元初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十卷本。此本为陶集首部集注本,明清两代屡见重刻,收入《四部丛刊》。六是苏写本。此本乃传为苏轼笔迹的元刊苏写大字本,有清同治何氏笃庆堂影本。七是何孟春《陶靖节集》十卷,明正德十三年刻本,嘉靖二年重刻。八是黄文焕《陶诗析义》四卷本,光绪二年重刻。九是清陶澍《靖节先生集》十卷本。此本乃依据前人各家注释,资料最为详尽,收入《四部备要》。

同类推荐
  • 永安散文集

    永安散文集

    用文字描绘着生活,记录着生活的趣事、人情。本书分为风土人情,生活随笔,杂文三个部分。
  • 十六岁不再哭泣

    十六岁不再哭泣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那样一些决定性的瞬间,被称为转折点,比如高考,比如结婚……我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点出现在我十七岁。我的生命,停留在了十七岁那年夏天。十七岁生日那天,我的账户里出现了一笔巨大的汇款,爸爸妈妈说今年不来看我了。想来他们已经多少年没有看过我了?说来也是,我不过是他们俩一夜风流的后果。这世界上唯一能够证明我存在的不过是每月出现的不菲汇款,他们有家有业有儿女,我呢?连根葱都不算。
  •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的作者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从开掘、塑造“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河西马倌”着笔,艺术地再现了一群来自河西的铁血男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新中国建设创造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以文学形式为河西人民树碑立传,使作品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上了年纪的人总喜欢回忆,回忆过去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我的一生谈不上光辉灿烂,但也是五味俱全。一九九九年,年届花甲之际,感慨所……
热门推荐
  • 可携锦书成

    可携锦书成

    一次相遇,女孩踏光而来,她的一颦一笑印入他的脑海,他只是觉得这女孩真漂亮但是吧,女孩虽然笑容满面,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冷冰冰的两个人的故事由此慢慢展开……不过一个被迫长大,一个少年懵懂后来,谁也没料到一直孩子心性的喻可言将视邢姝为他的命,为她遮风挡雨,把她宠成了孩子……
  • 赘婿巅峰

    赘婿巅峰

    一代仙尊陨落,附身在窝囊废赘婿身上,从头开始,一路崛起!
  • 魏国生涯

    魏国生涯

    魏明,一个21世纪的灵魂来到了战国中期,他会让这波澜壮阔的战国变得多姿多彩吗?
  • 致久别重逢的你

    致久别重逢的你

    有一次,他见到她,大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也许哼着歌,也许是自言自语,面庞微微带笑。他的心里不无遗憾,他原本会很爱她,可惜她来得太晚了。他已经被另一个人迷乱了心,那个人,是他已经成瘾的毒药,放不下,戒不掉。他一次一次丢下她,跑回前妻的怀抱。她心灰意冷,选择了离开。当她离开之后,他才发现,他更爱的是她。对前妻只是一种习惯罢了,习惯虽然可怕,可是跟真心一比,也不过是螳臂挡车。他终于觉悟,并且发誓要把她追回来!
  • 空时之乱

    空时之乱

    三千个世界里有多少人的满怀期盼被冰水浇灭?拥有二十九种能力的神坠落人间人格被打碎;从地球穿越到大唐,死后又穿越到三千世界的职业雇佣兵;生为野兽为存活而死斗,被拯救后成为人类。这三个人的互相救赎,成长与背叛,在这个反乌托邦的世界里创造希望与光明。
  • 绮兰屿之星际风.A

    绮兰屿之星际风.A

    本部小说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涉及大量的战略布局、战斗、爱情细节描述。本作品对不同智能生命的星球状况、社会形成年代、进化历程、物种属性进行了诸多描述,并依据各星球科技水平、产品路线的不同推导出在星际战争中各个星球的星舰、武器均不相同。在本作品中每个星球大到星舰的动力系统、武器特性,小到通信、医疗设备、机器人、飞行器均有不同,且各星球的武器产品和物种属性相生相克,令小说中的各星球能够相互制约、平衡发展,实现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故事背景构架。同时作者对星舰、太空基地的结构、功能做了大量的设计。同时对十余个主要参战星球的科技产品及武器进行了详尽描写。小说中还设计了很多的未来将会出现的科技产品,设计逻辑基本按照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衍生。
  • 不就想修个仙

    不就想修个仙

    宇飞就因为网上购物赠送的一个手表,结果被雷劈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谁知这个手表来历不简单,从此以后带着他踏入了修仙之路。艰辛的修仙之路,坑爹的修仙成就,让宇飞是苦不堪言。炼器失败,没钱买灵石,没有牌面的灵宠,这都不算什么,最倒霉的是毁坏了灵田,要在山里养殖猪。我不就想修个仙吗?为什么就这么难呢?不就想修个仙,带您走进爆笑修仙之路,看那些逗比一般的旅途,看宇飞如何一步步踏入修仙强者之路
  • 回到明朝当皇妃

    回到明朝当皇妃

    意外穿越了?为什么别人或是锦衣玉食或是事业铮铮,而哦却辛苦学艺?莫名入宫了?为什么别人享尽荣华受尽疼爱,而哦却杀鸡、养马、兼作丫环?想要报仇吗?只是这仇家来头太大不容易下手!但——大哥你说什么?要娶哦做皇妃?对不起,哦已有心上人,管你是不是皇帝!哦逃、逃、逃!好不容易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这天界的人闲闲无事怎么也跑来凑热闹?管你是仙是魔,别来招惹本大小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向黑恶系统低头

    向黑恶系统低头

    【都市爽文,火爆来袭】系统虽好,可不要贪多哦,尤其是两个系统相互看对方不顺眼的时候。这点袁明可深有体会。比如过马路的时候,小黑会给他掀女孩子裙子的任务,而小白则是让他去扶老奶奶过马路。之后两个家伙便开始在袁明脑子里吵翻天了。“我说两位,咱掀着小姑娘裙子过马路不行么?”月光新书来啦,求推荐,求收藏,求暖床~群号512778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