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9300000024

第24章 法学教育的终极性价值:培植法律信仰(4)

第二,法学教育价值观滋生于工具主义法律观的土壤之中,并受其强烈影响。工具主义法律观植根于强调社会等级、宗法制度和忠君孝悌的正统封建思想,将法视为役使臣民的工具,镇压人民的手段。在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工具主义法律观根深蒂固,即使在西方法学的权力制约、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等现代法律观传入中国以后,还长时间地、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广泛的影响,包括法学教育领域。工具主义法律观对法学教育的影响表现为对培养对象的“政治素质”的强调。例如,清末的政法学堂是附设于“课吏馆”之内的“仕学速成科”,担负着对在职文官的培训之责。遵循“以忠孝为本”、“以经史之学为基”的教育宗旨。“它的目的并非培养宪政时代的一代新人,或者能使国家臻于富强的人民,而是培养一种热爱清王朝和始终忠于清帝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掌握刀把子人才”的观念一度是法学教育的主导思想。如1964年1月24日教育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颁布的法律专业四年制教学方案规定,政法工作干部的素养为:“(1)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一定的生产劳动、实际工作的锻炼,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好的思想修养、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2)正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中关于国家和法的基本理论,具有中外政治和法律的历史和现状的知识,熟悉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杨振山教授对此曾指出:“新中国的法学教育不仅未摆脱‘官本位’的阴影,反而通过‘专政工具’的理论将学习法律进入仕途、掌握统治权的观念加以正当化、合法化,导致许多法律工作者不仅未确立平等、自由、正义的观念,有的甚至视法律为‘掌中之物’,成为其为所欲为的凭借。”第三,法学教育价值观对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吸收的偏误性。我国法学教育在素养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问题上,存在着观念性的误区。误区之一是把成文法则的讲授看成是教学的中心,将法律知识的传授作为核心目标。

因此,与素养教育模式相比,既缺乏对法律规则背后精深原理和法律规则创造方法的学习,又漠视了与法律相关人文知识的教育。误区之二是把对规则的注释和案例的结合当成了学生实用技能的训练,以实习这种“自我体验”的方式当成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甚至是惟一课程。此种观念之下的法学教育模式既不能达到理论素养所欲达到的对学生理论素养教育的目标,也不能实现职业素养训练学生法律技能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与孙晓楼所描述的清代幕府中的师徒传授方式,在观念上极为相似。“他们(师爷)所教授的不外以大清律例为教材,教授的方法,只限于法律专门名词之用法,律文意义的讲解,和裁判方法的大要;他们那种教育的目的,只在期望他们的徒弟似的学生,能够造成咬文嚼字地办理诉讼案件的刑名师爷罢了。”

二、法学教育价值观重构的时代必然性

如果说,传统的法学教育观念能够适应法律“工具主义时代”需要的话,那么在“权利法律化”的今天,此种教育价值观已成为严重束缚法学教育发展的羁绊。面对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社会法治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发展可持续化,法学教育价值观重构的时代迫切性日益凸显。

1.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知识经济是以人类最新科技和知识精华为基础,以无形囊括、超越、制约有形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发展都以知识为基础,一切财富都是知识的结晶。知识这一基础性的地位使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精神,也是法学教育发展的动力。法学教育的创新首要的是教育价值观的创新: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文本讲解轻实践技能培训、重法条注释轻法律原理揭示、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自主学习、重考试轻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素质提高的被动型的教育价值观为主动型教育价值观。因此,以学生内在素养为核心,将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价值观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全面实现法学教育对知识、技能、思维、道德和信仰的价值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

2.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是社会法治化趋势的必然。在当代中国,法治化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法治国家也已成为我们追求的美好理想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法治化的进程固然离不开制度性的“硬件系统”的构建,但更需要法治精神这一“软件系统”——对法律至上地位的认同、权利平等观念的确立以及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因为这是推动法治制度性硬件良性运行的关键。正如孙晓楼先生所言:“一国法律教育的得失,有关于国家法治的前途。”法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将为法治国家的长成提供丰沃的文化土壤和强劲的精神动力。法治对法治精神培育的需求,决定了法学教育必须要实现教育价值观的转换,摆脱意识形态和官学化观念对学生政治素养的过度重视,树立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治国之才的新型教育观。

3.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末,面对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而提出的关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整体发展,即用整体观点和整体战略把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矛盾或利益加以整合,使之协调发展;二是持续发展,这是指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以确保未来子孙后代的发展;三是公平发展,即公平利用自然资源、分配财富、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当前与未来、今人与后人、人类与自己利益的关系,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公平。为适应可持续发展对具有广博的环境、经济、社会知识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持续性经济和社会发展意识、社会公正意识、伦理道德意识的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学教育必须更新观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权利观念、公平观念、秩序观念,能够协调经济、环境、人口、社会等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为宗旨。

4.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是全球化趋势的必然。所谓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与趋势。从形式上看,全球化体现为一种冲破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隔离状态,世界范围内的交往不断增强的趋势;从内容上看,全球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由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政治、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领域沟通、交往和联系的加强。中国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全方位、高层次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是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和法律与域外的经济、文化、教育和法律等全方位的碰撞、吸收、融合的过程。在全球化浪潮面前,我国法学教育惟有重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并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所作为。

三、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知识经济、社会法治化、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浪潮对当下法学教育的挑战集中表现在对人才素养价值观的挑战。正是这些挑战促使两大法系的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价值观的趋同,也正是这些挑战使我国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任务迫在眉睫。当代法学教育主导价值观发展的趋同态势昭示着法学教育只有实现它的知识价值、技能价值、思维方式价值、职业道德价值和信仰价值才能回应这些挑战。因此,重构我国法学教育价值观就必须以实现法学教育的知识价值、技能价值、思维方式价值、职业道德价值和信仰价值为根本。具体来讲,我国法学教育应该树立以下价值观:

(一)素质教育价值观

素质教育价值观,是指法学教育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为贯穿教育始终的教育理念,即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法学教育应当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素质的提高。法学教育在法治建构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担负着为法治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重任。法学教育只有树立素质教育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感觉,具有深厚的修养和专门的知识,具有灵活的思考力和说服、交际能力,对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洞察力,人权意识,掌握尖端的法律和外国法方面的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的敢于追求正义、维护社会公平,勇于为法治理想而献身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二)人权教育价值观

人权一般是指属于人的或关于人的权利,是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不可无理剥夺或转让的权利。人权是当代社会最高形式和最具有普遍性的权利。法学作为“神事和人事的知识”自然将人权囊括为自身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德国学者卡尔·恩吉施曾说过:“几乎没有一个其他的文化领域比法律更近地关乎人类。所以,存在着与诗歌,与艺术,与音乐没有活生生关系也能生存和生存着的人类。但是,不存在不处在法律下而生活,一直与法律无关,不受法律调控的人。”因此,关注人权、保护人权是当代法律的根本任务,也是每一个法律人应当具有的崇高理念。

法学教育树立人权教育价值观,将人权保护的思想纳入教学的过程之中,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权意识,造就人权的忠实捍卫者是摆在我国法学教育面前的迫切的现实任务。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可见,法学教育以人权作为教育理念也是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共同体教育价值观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一个有着共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职业意识和价值追求的职业群体。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确立和发展是法治生成的主体性条件,它不仅在组织上支撑与维护法治事业,而且还对社会法治精神的形成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因而,法律共同体是否存在直接关涉法治理想的实现程度。从历史上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与法学教育存在必然的联系。卡尔·卢埃林曾对法学教育训练学生的过程作了这样的比喻:有个绝顶聪明的人,他跳入一片荆棘丛林弄瞎了眼睛,当他发现自己什么都无法看见时,就拼命跳入另一片荆棘丛林使光明重现。法学院的学生们就像那个绝顶聪明的人,在法律的丛林里目无所见,只有大胆重新进入才能恢复视力。这个比喻说明了学生刚刚接受法学教育时,对法律世界是茫然无知的,经过法学教育机构独有的专业训练机制,学生获得了解读法律世界并与其他法律专业人士达成共识的能力。法学教育要求学生“只去看学科所要求看的东西,别无他顾,这可被理解为关闭与法律职业无关的知觉、直觉、情感和其他官能的高度痛苦而又非自然的过程。正是由于关闭了官能,法律职业的范例才得以发展,通过交流而获得的共同的视觉才成为持久的现实。正是这个过程,隐伏在卢埃林从失明到复明的比喻的背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法律职业共同体意识的获得依赖于法学教育的价值观,如果法学教育没有树立法律职业共同体教育的观念,各教育机构采用不同的办学理念,教师聘用采用不同的资格,办学资格没有统一标准的话,那么,所培养的学生,其知识背景、职业技能、思维方式乃至品德、人格方面将大相径庭。因此,造就法律职业共同体,起步在法学教育。重构法学教育价值观,建立统一的法学教育机制是法律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四)开放型教育价值观

现代社会,由于高科技信息交流手段的发展、共同伦理基础的形成和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认同,全球的联系日益加强,涌现了全球化的浪潮。正如茨威格特所预言的那样,“正在成长中的一代法律家,很可能还有其后各世代的法律家将面临法律生活前所未有的‘国际化’的局面。”法学教育只有面向世界,树立开放型的新型教育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和开阔胸襟的新生代的法律人。法学教育树立开放型的教育价值观,重视比较法的研究和教学,也有助于法学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在法学上,特别是如同在法哲学、法律史、法律社会学和比较法出现的情况一样,只有超越本国现实法律规范之上的研究才能够称为科学。”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法学教育所面临的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多边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开放型教育价值观是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新型教育价值观。

(五)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

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是以对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为核心的价值观,它以“批判的、人文主义的和自我发展为教育目标”。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人本主义价值观与文本主义价值观相反,它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因而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强调人文知识的地位与作用;它要求注重学生批判意识和怀疑能力的培养,反对将现存规则体系作为真理灌输的知识储存式的教育目标;它主张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参与了批判性的思考和对人本化的追求,反对学术霸权;它的终极价值追求是培养学生的法治人格——集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和法律信仰于一体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我国法学教育应当以人本主义价值观取代文本主义价值观。

知识传授的误区及其调整

一、知识传授的误区

传统上,传授知识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法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从教学目标拟定、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几乎都是以知识传授这一中心而展开的,通过知识传授我国也确实培养了一批一批的法律学子。然而,理性地分析我国法学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显然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亟须调整。

(一)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的矛盾与阻隔

同类推荐
  • 青春期的思考

    青春期的思考

    这本书应当是一个意外吧。从来不擅长写作的我,初中时曾被语文老师称为“难产”的我,怎么会写出这些文章?我的文章有的用中文书写,有的用英文书写,无论是采取哪一门语言,我都从来没有热爱过写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愿意用心去生活,去体验,去思考,并写下我对发生在周围事物的看法。
  • 河西教育史

    河西教育史

    本书论述了从远古时期到2005年河西地区的教育史,主要内容为各个时期的学校设置,教材选用,教育管理机构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 顾准文集

    顾准文集

    顾准吴敬琏强力推荐王元化、李慎之、李锐、吴敬琏、朱学勤等人极力推崇的中国当代最伟大、最深刻的思想家20世纪后半期最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最有创见的学者顾准著作精选集
  • 语言的力量:语言力学探索

    语言的力量:语言力学探索

    本书研究并探讨一个新观念:语言力学。文本首先提出荒原效应,并且以此否定目前流行于西方的语言天赋论。接着文本把物理力学原理移植到语言学,认为物理力作用于物体,而语言力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提出人们的心理素质愈强,对语言的承受力也愈强。在语言力学原则里,文本提出了互换、平等以及合适共三个原则。文本还认为语言力学可以当作批评理论用于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并且运用了不少事例叙述了语言力和心理素质、思想工作及翻译之间的关系。文本结论认为,如果人们认识到语言力的作用,语言力就可能像物理力一样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 农村教育知识问答

    农村教育知识问答

    本书主要介绍农村教育方面的知识,力求准确、详尽。它通俗地回答农村教育法律知识的有关实用问题,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农村教育方面的法律知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化气道

    化气道

    白阳奔三大叔赶上了穿越的时代潮流,从此异宇宙又多了一曲灿烂的穿越传说境界区分炼精期练气期炼神期天仙金仙仙王混元炼精不炼神炼出不灭金身,为武道斗士炼神不练精炼出不灭阳神,为巫道法师
  • 斗破苍穹之斗神传奇

    斗破苍穹之斗神传奇

    新斗气大陆,斗神降临,萧炎与紫天一同演绎斗神传奇。斗气等级: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斗圣,斗帝,斗仙,斗神。
  • 鸿蒙之虚无证道

    鸿蒙之虚无证道

    穿越,重生!鸿蒙,洪荒!修炼,崛起!现代宅男凌云被一道紫雷拉到了鸿蒙世界!主宰鸿蒙,却有虚无界,和三千鸿蒙世界!鸿蒙,虚无!一个虚无的道路,杀戮,血腥,风云四起!
  • 绝世武侠系统

    绝世武侠系统

    重活一世,得到大武侠系统,里面拥有前世武侠世界中所有的武功!小李飞刀,例无虚发;一剑西来,天外飞仙;九阴九阳,道佛秘典;……在这敝帚自珍,连三流武学都严禁外传的天下武林,石小乐我行我素,频施绝艺,一路狂歌,终成武神之名!群:304032856(全订可入)
  • 诸天顶峰

    诸天顶峰

    小李飞刀:先诛少林,再灭武当,唯我魔教,武林称王。陆小凤传奇:剑出峨眉,刀开昆仑。紫禁问鼎,一统江湖。画江湖不良人:平五代,扫十国。千秋之劫,破碎虚空。霹雳:浩劫神州,九龙归天!试问普天之下,谁能让苦境无力回天?天地唯我,战祸邪神!待选世界:秦时明月、蜀山、雪中、诛仙、仙剑、牧神记、轩辕剑、遮天、神墓、长生界、斗罗、斗破、武动、莽荒纪、飞升之后、阳神、永生、西游、封神、圣墟、儒道至圣、凡人、仙逆……浩瀚诸天路,无尽世界行。以有穷之生命,求无涯之大道,只为登临那最终的……顶峰!PS:本书偏黑暗风,不喜勿扰。
  • 重生乾朝做反王

    重生乾朝做反王

    重生到乾朝成了被皇帝追杀的亲王,萧夜为了活下去,一步步用自己现代人的知识和战略眼光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颠覆天下。在这个拥有武侠小说武功的世界里,萧夜遇到了侠女柔情,遇到了游侠好汉,乾朝百姓的泪和汗,封建社会里乡绅士族的贪婪和丑陋,一切这个世界的人和物,交织成了这个世界的精彩纷呈。
  • 等爱,遇见你

    等爱,遇见你

    不知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命运的捉弄,让两个命运相似的两个人相遇。慢慢地走进彼此的生活,却又怕走进对方心里……
  • 婵娟忆流年

    婵娟忆流年

    “婵儿,你做的小像真好看。”“只是白纸撕出来的……不吉利。”“不妨事,白纸染红了也是同样的。”少年说罢便咬破手指,将鲜红滚烫的血液滴在了那个用手撕出来的小像上面。她笑笑,也学着少年的样子把属于她自己的那一个小像染红,少年见状,皱了皱眉,轻轻地握住她的手,仔细的用帕子包好食指的伤口。“生生世世。”她小心翼翼的拿着那两个小像,头靠在了少年的肩上。城墙外面号角声响起,厮杀声震天,马蹄声纷至沓来,热闹的声音传进了冰冷的牢房中,她从梦中醒来,艰难的站起身,沉重的镣铐束缚着她缓缓向前移动。叮呤咣啷一阵铁链声传来,牢门打开走进来一位老者,他双手合十,微微颌首,“阿弥陀佛,罗姑娘,别来无恙。”
  • 八闽通志

    八闽通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