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08000000012

第12章 城市进入战国期—永不落幕的豪门恩怨(4)

关于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天真善良”的教授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发展迅速的巨型经济体,仅仅一个金融中心未必够用,而且香港与上海腹地不同、网络不同、对象不同,即使内地货币兑换自由度进一步放开,也未必能动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看看“超级金融帝国”美利坚,芝加哥以期货交易著称于世,而纽约华尔街则以股票扬名天下。所以,一个超级经济体应该可以拥有两个国际金融中心。更有“专家”早就将上海与香港的金融服务定位好了:上海以人民币产品为主,人民币的定价、拆借、交易、结算中心设在上海;香港以美元、欧元为主,借助与纽约和伦敦等金融中心的互动,由外向内引进国外的金融资源。

多美好的构想呵!分工合作,首尾合击,很快“大中华”就会取代美国成为新的“金融帝国”了。美好的愿望当然需要,香港与上海“围剿”纽约与伦敦也值得期待。但香港与上海能那么乖乖听话地各自干各自的事吗?没有冲突是不可能的,存在矛盾是天经地义的。现代金融具有先天“魔性”—将一切利益占为己有是特征之一,深圳与上海不也都想在金融方面各司其职?而结果呢,多少金融人才在这场战斗中负伤呕血,深交所与上交所之间的战争,恐怕是香港与上海“豪门恩怨”的一个预演版而已。

总体来说,从经济这方面来讲,尽管上海现在的江湖地位迅速崛起,但与香港比还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选手。香港拥有完善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具备极强的国际融资能力,享有大量金融、咨询、物流业方面具备国际眼光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些都是上海望尘莫及的。更让上海艳羡的是香港的投资早已遍及世界,从美国曼哈顿到巴拿马的运河港口,从加拿大多伦多的房产到日本东京的珠宝,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就现代文明而言,香港是中国无可置疑的贵族,而上海则是还没有摆脱世俗的小资。

可为什么在部分中国人眼中,上海取代香港却是理所当然的呢?这与媒界“造神”运动密切相关。香港毕竟偏居一隅,在心理上与自己的家乡有点距离,而且是英国佬一手扶持起来的,算不上亲生儿子,有出息也是别人一手养就的;而上海则不一样,虽然这女儿一心想嫁到国外,但毕竟是龙女龙孙哪。上海强则中国强,上海国际则中国国际,有意无意地也一起参与到这场“大合唱”中来。

而且事实上好像也能找出许多理由:上海依靠的“长三角”腹地,相比“珠三角”幅员广阔,人才技术资源雄厚,城市分工明显,未来对外资有更强的吸引力;中国加入WTO,市场的日益开放使外资不必再经香港中转。所以生机勃勃的上海和生机勃勃的内地无往不胜,而香港则与西方世界一起沉沦。

这种说法也找到了很多论据,CAMEL去了上海,卡地亚的亚洲旗舰店也搬进了上海,UPS亚太总部移师上海,最著名的DTC钻石咨询中心也考虑将大中华区总部从香港搬往上海。虽然现今亚太总部驻扎上海的跨国公司还不及香港多,但差距正在迅速缩小。所有迹象表明,上海发展潜力更大,势头比香港更猛。

上海能不能超越香港成为中国第一城,在“经济中心”的中国德比战中,到底香港是不败的“经济魁首”,还是上海要成为“新科状元郎”?南方一些学者有一个“顽固”的观点:如果上海的体制不更新,上海10年内赶不上香港,甚至20年内还赶不上香港……城市的竞争力来自于对市场的感觉与历练,来自于规范化的管理,来自于健全法制打造的健康肌体,而不是现在这样集全国之力制造一张“名片”。如果哪一天上海真的依靠自身的力量全面超越香港,那肯定是中国之幸,同样也是香港之幸。

§§§第八节 香港VS广州:魔幻现实主义,到底谁是乡巴佬

香港可以看不起上海,可以看不起深圳,可以看不起北京,但香港绝不敢看不起广州。

这是一位老广州人在会议上的讲话,当时笔者异常惊愕,究其缘由,该厮两眼放光地说道:“广州是省城,在香港人的眼中,广州才是城里的亲戚。在广州人眼里,香港不过是个乡巴佬而已。”

真是恍如梦幻,香港这个亚洲国际大都会在广州眼中竟然是乡巴佬?历史与传统的力量真是强大呀,而且持这种观点的广州人并不在少数,大多数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在广州人看来理所当然,难道济南也把青岛当乡巴佬,南京也把苏州当乡巴佬?

所以,香港在“珠三角”的龙头地位,其实仅仅是港人,包括深圳人的一厢情愿,在广东GDP近年来超过台湾以后,作为省会的广州从心底里已经不把香港这个乡巴佬放在眼里了。广州担心香港这个乡巴佬能力有限,会将整个“珠三角”这块风水宝地搞砸。

广州这份骄傲除了历史的原因之外,还有1996年提出的“A计划”。在这个计划里,广州人得出广东“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结论—珠三角城市布局以广州为中心,以深圳、珠海为两个次中心,以其他若干个中等城市为支点构成“珠三角”城市网。其后由于东莞虎门大桥建成通车,学术界又有人称之为“A 计划”,A的顶点就是轴心城市广州,穗深和穗珠为两条边,而虎门大桥则是中间那一杠。即使再有个深中大桥,再有个港珠澳大桥,金字塔尖仍然是广州。这种“纸上谈兵”的地理观感竟然是广州骄傲的源泉之一。

不可否定,近年来广州发展势力强劲,区位优势也的确非常明显,加之近年来深圳明星地位下降,广州俨然成了华南的老大。本来在签署CEPA后,香港作为南方龙头是众望所归,借助“珠三角”已经形成的工业大格局,依靠香港商业资本的辐射、带动及投资拉动的效应,可以掀起新一轮“珠三角”乃至整个南方(包括江西与湖南)的发展热潮。没想到这一构想竟然遭到“城里人”的反对,广州强烈质疑香港这些打鱼仔的能力:你们连香港这个小地方都搞不好,怎么有能力带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甚至超越“长三角”呢?你看你们,又在那里举旗子呐喊,真是浪费青春大好时光啊。

有一点香港也需要反思,回归以后香港就没有大的战略思想和整体发展的宏图,被议会里偶尔的杂乱完全束缚了手脚,视野的内地化并非无中生有,原来那种豪气干云直逼东京的气势不知哪里去了,“短平快”的香港经济与文化占据了上风,以这种姿态来领导南中国的确让人堪忧。有位中央官员说:“香港缺少宏观思路,今天一套,明天一套,北京放心不下,怕搞乱了。所以中央考虑,粤港经济将由中央来统筹,以内地为主发展,广东地区发展了,支持香港才有可能。”此话一出,让广州底气更足了三分,看来,英雄的眼光总是相似的呀!

港媒也有意避开“窝里斗”,香港的观点是:广州可以做它的华南老大,而香港则想成为亚洲的中心城市。我们不会与“城里人”一争短长的,我们是打鱼出身,我们关注的是海洋经济,面向的是太平洋。应该说,香港的姿态已经够低了。说实在的,香港什么时候受过这等欺负?在改革开放之初香港是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在内地的外商投资中排名第一,没有香港,内地的起飞也只能是折翼的天使。尽管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地处“长三角”龙头的上海崛起,上海和香港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两个“引擎”。但香港毕竟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连跑堂的一口英语都说得比美国人还好,这在华人世界除了新加坡还有谁能媲美?

广州,为什么就这样嚣张呢?你也给香港与深圳一点面子好不?仅仅从广东的地理位置上来讲,广州应该更具辐射力,它是广东的几何中心,又处于珠江出海口,按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陆经济理论来说,广州是理所当然的中心城市。但事实上,在海洋经济占主导的时代,农业文明所形成的地域中心已经并非那么重要,否则偏居一隅的广东也不会像现在这般风光。在“地球是平的”年代里,几何中心已经退居次位了,武汉才是中国的天元之位呢。

香港是辐射过整个中国的,可以说,至今为止“珠三角”仍处在香港的荫庇之下。广州要当老大,最起码要有辐射力吧。广州南岗、东莞麻涌等镇,距广州不足50公里,经济却十分落后,仍处在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阶段。在广州和东莞之间有这样一个断裂带,就生动地体现了东莞的发展是受香港和台资的带动,而不是广州辐射的结果。广州连周边几十公里的地方都不能带动,谈何辐射整个珠江三角洲?可以说“A计划”只存在于决策者的主观臆断里,而不是现实经济发展的写照。实事求是的话,站在香港中环的中银大厦楼顶往西北看,看到的只是香港学术界口中的“珠江口湾区”。

也不能说不让广州与香港争雄,这不符合市场规律,但还是要错位发展,不必正面交锋。世界上的对手多着呢,何必一定要与亲兄弟过不去。但广州现在借“天字号”、“珠三角”规划出台,荣登国家中心城市宝座有点按捺不住,好像不与香港一争雌雄就愧对国家级最高城市冠冕。

广州一朋友在帖子里谈到:现在中国的城市竞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广州不能“中庸”,要奋发有为才挑起助推“珠三角”一体化最重担的底气,才不辜负国家对广州前所未有的重托。当北方黑马天津奋勇直追的铁蹄声越踏越响,上海已经得天时地利人和领风气之先,省内兄弟深圳的经济总量又与广州仅一步之遥时,广州更要敲醒警钟,争当“珠三角”龙头地位,而不是陶醉,更不应该“无为”。处于“珠三角”核心位置的广州新城,要激发新一轮奋勇向前的斗志。

有勇气当然是好的,但龙头显然不是自封的,“珠三角”如果想要与“长三角”平分天下,广州与香港两个城市一定要把“珠三角”给抬起来,至于谁是城里人谁是乡下人,这个显然不是很重要。如果一定要分清楚的话,那么广州是广东的城里人,而香港则是中国的城里人。

§§§第九节 苏州VS东莞: COSPLAY,致命的模仿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西部的一些城市里,偶尔的繁华在缓慢伸展的指尖里流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北方的大都会锈迹斑斑,朔风卷过的天空苍白而寂寞。

20世纪90年代初,更有东方气质的是江浙的一些小城,安静得能听见树叶凋落的声音。走在青石砖铺成的小巷子里,寥落的诗意在河水里卷起涟漪。

这时候的苏州,仍然沉浸在天堂的旖旎幻想里,丝竹般的声音从写意的烟雨里传来—那是多么冷清而高傲的感觉,完全可以触摸到历史时空里女子的柔嫩如水。

20世纪90年代初,南方已经在轰隆轰隆的打桩机声里做着噩梦,漫天起舞的灰尘飘落于珠江之上,那个时候的深圳与东莞,已经沉浸于金钱的狂想中了。相比之下,那个时候的苏州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江南女子;而东莞则是个欲望强烈、满面黝黑的南方汉子。

虽然苏州也有让人侧目的“苏南模式”,但那是一种内生型的经济模式,大家坐在家里编织着花篮也可以过日子;此时的东莞,走的却是完全另一种模式,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东莞模式”,这种模式引导着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所谓“东莞模式”—由当地提供土地,甚至是已建成的标准厂房,由中国内地四川、湖南、湖北等省提供廉价劳动力,港资、台资、外资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组合模式。在美国人看来好像是“空手套白狼”,在俄罗斯人看来纯粹是让自己的国民被别人剥削,在德国人看来这是用千万年的环境换取十年的GDP增长……大部分的国家对这种模式从惊奇到赞叹,从赞叹到惊喜,再从惊喜到怀疑,再从怀疑到不屑。

这种模式有公认的三大特点,总结为“三外模式”:外科手术式植入的、外资主导的、外向型的。外科手术式植入,指的是整个工业体系是从外部直接强行插入,而非该地区从自己肌体内自发生长、与该地区本土文化经济有血肉联系的产业体。细细想来,这样直接“插入”的模式虽然有短暂而强烈的快感,但产生疼痛以及引发淋病梅毒也是有可能的。另外这种产业体有一个天生特点:像游牧民族一样喜欢迁移,而且由于其“蒙古包”是组装式的,迁移起来也很方便容易。因为中国缺少资金和产业经验,产业投资需要由外来资金来投入,具体到东莞,台资的聚集是其一大特点。外向型,是指其主要的部件等从外部进口,产品也主要是打外销市场。在这一模式中,产业的利润主要由外资收获,地方获得的是税收(由于地方政府大量牺牲自己的税收收益,这一收益在前五年基本很少看到)、租金、对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以及似乎凭空获得的一个产业体系;外来工则只挣到少得可怜的工资。

很长时间,“珠三角”一直在GDP的高速增长中享受着荣耀的快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受伤害的是子孙万代。而外国人在享受我们的廉价商品的同时,还义愤填膺地说我们夺去了他们的“劳动权”,天理何在,公理何在?

这个世界多陷阱,美欧这些“猴子”不好伺候。这些都可理解,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问题是我们自己的一些城市没有紧密合作,反而互下黑脚,这就出现了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苏州与东莞的竞争—同样的外向型经济,同样的外资主导,同样的手术式植入,结果是两地相互压价,出口打成一团。中国在这方面不像犹太人,人家有一个默契的价格原则。再看人家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再怎么打得头破血流,也绝不会在价格战上动真刀真枪;肯德基与麦当劳的鸡腿,争来争去很多年还是那么贵,人家都是在装样子。而东莞与苏州的殊死搏杀,是标准的中国式窝里斗,而且没有任何价格与价值的底线,最终导致的后果是整个中国出口产品利润降低,而美国山姆在地球的另一边享受着我们的廉价劳动,还时不时指点与指责我们一番。在东莞听一些商人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说他们最讨厌的是江浙人,往死里压价,终于把整个市场都做烂了。

东莞产生这种模式还可以原谅,因为东莞原本没有任何基础,南方洗脚上田的农民从未接受过工业化的洗礼,当年的东莞穷得像现在的贵州农村,可以说像一棵多年也未开花的枯树,外资嫁接可以让这“残花败柳”长得更为茂盛。苏州的“东莞化”却值得商榷。苏州本来是一棵好苗子,没有必要非得将自己砍了再嫁接个“富士山苹果”出来不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模式”是一个十分健康的经济体,国有经济、乡镇经济与外资经济三分天下,当地的家电产业以长城电扇、香雪海冰箱为代表,曾经有过“四大名旦”的说法,就连不起眼的牙刷这样一个小产品,苏州的“虎丘”牌牙刷也曾是中国的一大品牌。然而短短的10年时间,苏州迅速沦为“三外”主导的所谓“制造业基地”,完全COPY了东莞模式,走上了与东莞一模一样的发展道路。

同类推荐
  • 加拿大概况

    加拿大概况

    北冰洋、极地地区、高原、西北海岸、东北林地和巨大而众多的湖泊都是加拿大生活多姿多彩的原因。西北的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稳定,很快就形成了等级社会,根据财富和门第就划分出来了首领、贵族和平民。这种等级社会在北方的印第安少数民族里,如特领吉族和海达族中尤其明显。在上述的三个阶层之外的就是奴隶,一般是战俘;还有的是那些失去了财产的人,例如因为债务而倾家荡产的人。不管情形怎样,这些人毫无权利可言。南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撒利希人不是太关注财富与阶层;不过一个部落与另一个部落的差别也很大。然而总起来说,在加拿大的原居住民族中,礼仪最精细最繁琐的民族多生活在西海岸,而且他们的艺术特征明显。
  • 全脑超能想象力

    全脑超能想象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 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学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学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学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证绵密,立意高远,对文化、学校文化、学科文化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是本书的两个支撑。关于中学学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正是杨云生“立校”的缩影,尤其是“导学稿”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让教师从“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过渡到“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的教育新境界,为实现“轻负高质”提供了可能。
热门推荐
  • 也许就在那一瞬间

    也许就在那一瞬间

    我们一起看过春花夏风秋叶冬雪,也踏过南水北山麓西岭,这相伴使我确信,无论走过多少风霜雪雨,穿过亿万星空和壮阔深海,我们终会抵达,只有我们知道的地方。
  • 盖世圣体

    盖世圣体

    意外身亡,谁是背后的黑手?在异世附体重生,身体潜藏的一缕残魂又隐藏怎样的秘密?传说中的修灵圣体却不能储存半点丝灵气,犹如黑夜和白天同时出现,这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怎会出现在他身上?拯救或毁灭?他又会如何抉择?九灵同聚,开天辟地;十灵共凝,天下无敌。黑暗笼罩大陆,孤魂叙述哀伤,世界崩溃的边缘是否会出现那道光。最后的关头,预言中手持圣刃,脚踏神兽,浑身笼罩九彩霞光的那个人会不会出现……
  • 带条小龙来修仙

    带条小龙来修仙

    江桐莫本来以为跟老公就平平淡淡的活到老了,结果一条短信把她的美梦撕裂了;本来以为旅游散个心就好了,结果地球上最后一条龙把她给坑了;本来以为穿越成公主来场宫斗,宅斗,各种斗,结果苦批的修仙了……江桐莫:你这条色龙往哪里钻呢?小龙:下面啊!江桐莫怒了:……你到底是龙是虫?没听说过龙会打洞!打洞的那是蚯蚓~啊~喂~别人打架灵兽做先锋,她家灵兽是“你上,我断后”!完了回头看不到兽影了……我糙,能给我换个靠谱点,不二缺的灵兽吗?亲!
  • 青春不谈亏欠

    青春不谈亏欠

    七月,青春与枯燥并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才四小姐绝色神女

    天才四小姐绝色神女

    前世今生,生生世世,每世都与你纠缠在一起,我们十生十世都无法在一起,今生今生绝不再放开你的手,你是我的唯一,十块碎片,都是我们的记忆……
  • 召唤海贼王征途

    召唤海贼王征途

    前方狰狞的挥舞三角叉鱼人、雄壮如山的海鲸巨人、鲨鱼骑兵凶猛的冲锋、天空飞鱼骑士在咆哮、神秘的水法师操纵大海波涛、满天的水箭发出呼啸,无边无际海族军队发动凶猛的冲锋。陈扬身穿正义披风淡定的坐在鲜血与尸骸堆积的山丘上,后方海贼王cp9众人、七武海、四皇、海军三大将以及其元帅,以及最后倾巢而出的人族联盟舰队。胜则人族崛起,败则人族灭亡。新人新书,不喜勿喷。如果喜欢请多多点击、收藏、推荐,真诚谢谢。
  • 越陷越深

    越陷越深

    主人公焦影历经屈辱折磨寻找与证实他梦想中的贞操、可他最终收获的是克隆人的贞操。美国芝加哥大学犯罪心理学博士韦小姐——一位神秘高贵的同性恋女人不仅在做一项重大的心理试验,同时还一手策划了“贞操克隆”事件她的意图是什么……
  • 武侠世界大冒险

    武侠世界大冒险

    遍战山河九万里,剑行天涯三千界。一人独行,横断苍穹,问苍生孰为敌手?
  • 厨房(徐坤文集)

    厨房(徐坤文集)

    本书重新收录了作者创作二十多年来发表过的影响较大的中短篇小说,如,获过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厨房》,连续五届获过《小说月报》大众评选“百花奖”的《狗日的足球》《遭遇爱情》《早安,北京》《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通天河》,获得《小说选刊》及《中国作家》奖的《鸟粪》《一条名叫人剩的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