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1200000012

第12章

1978年,他的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由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就这样,他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鼓舞下,领着他的学生四处奔跑,使“地洼学说”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地洼学说”不仅在国内广泛运用于区域地质、成矿构造、找矿勘探、地层古生物和地震、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而且被介绍和应用于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俄罗斯地质矿产学家谢格洛夫院士称赞说:“地洼学说”发源于中国,但不仅仅适应于中国,而且有着世界意义,我们的学说就是建立在“地洼学说”基础之上的,陈国达教授是我们的第一代引路人。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视察陈国达创造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时说:“地洼学说”理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大地构造所工作有成绩,功劳首先归功于陈国达教授。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电贺陈老80寿诞时赞誉“地洼学说”的创立是国家的光荣。60年风雨,60年阳光,60年奋斗,60年希望,沿着陈老涉足的山梁,沿着陈老轮椅碾过的地方,人们已经清晰地看到当科学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的时候,“地洼学说”的明天,已经握在新一代炎黄子孙的手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或许是饥饿的启迪,或许是明天的需要,二十世纪60年代在东方文明古国的土地上,暴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于是,他从中国农村的田间小路上起步,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校园里起步,从农民渴求温饱的眼神中起步,在绿色革命的道路上,跋涉了几十年,奋斗了几十年,终于摘下了绿色王国中杂交水稻的桂冠,成为一位举世瞩目的中国人。他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正如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所说的,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的确,他的研究成果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大大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这一重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都大幅度提高了,从1979年到1993年,全国累积推广杂交水稻24亿亩,共增产稻谷2400亿公斤。

记者:当您第一次登上世界领奖台的时候,您想到了什么呢?

袁隆平: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我是代表中国人,代表我们广大的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去领奖的,所以我是很骄傲的。但是,我这种骄傲不是我个人的骄傲,我是为中国人能够在世界领奖台上领奖而为中国人感到骄傲。

袁隆平成功了,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国的讲学台上,他的名字也随之传遍了天南地北。然而,成功者并非圣者,三十年前,他只不过是安江农校的一位普通青年教师,他记得这里的一草一木,他记得这里的小河群山,他记得这些可亲可爱的学生和助手,他和他们,在这个偏僻的校园内外,走过了一段人生的风雨之路,度过了漫长的艰苦岁月。

记者:当年是什么促使您研究杂交水稻的?

袁隆平:我开始研究是从六二年开始的,那正是三年困难时期的时候,三年困难时期都吃不上饱饭,我正带着学生下放到农村(劳动),我看到农民他们对种子特别重视,他们老远老远跑到山区去换种,我就问他们,他们说施肥不如勤换种,只要是良种增产是最有效的,因为它成本低,他换个种子就可以增产。增产的措施有很多种,什么灌溉、施肥等等,最经济最有效的就是换个种子,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另外,我本人也是搞育种的……

他从三年自然灾害中,看到了饥饿对人类的威胁,他从农民渴求良种现象中想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作为一个被党和人民培养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作为一个也曾受过饥饿威胁的中国人,他下定决心,改良品种,战胜饥饿。然而,杂交稻研究课题是公认的世界难题,从1926年美国人琼斯首先发现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后,相继有很多国家,都在研究这一课题,但都未获得成功,无法应用于生产。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袁隆平,却瞄准了这道难题,于60年代初,在中国首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为了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之株,他顶烈日、踏泥泞,寻遍了山山水水,从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逐穗检查了一万四千多株稻穗,在四个水稻品种中,找到了六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此,他把这些不育株视为珍宝,含辛茹苦地加速繁殖,然后,他把两个春秋反复试验观察获得的宝贵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整理,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他的首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这篇论文,不仅用科学的数据详尽地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育性,而且还进一步预言,通过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以实现三系配套,使水稻杂交优势利用成为可能,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从1964年首次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那天算起,他带领助手整整花了六年时间,先后用一千多个品种做了三千多个杂交组合试验,仍然没有培养出不育株率和不育肚,都达不到百分之百的不育系来。在面临徘徊局面的严峻情况下,他以冷静科学的态度,理智地总结了六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果断提出了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重要设想指导下,助手李必湖与南湖农场技术员冯克珊,于1970年11月23号,在海南岛共同发现一株雄花稗育的天然野生稻,命名为--野稗。

湖南安江农校校长、副研究员李必湖:发现“野稗”事情本身还是按照袁老师的技术路线和指导思想来进行的,70年的11月23号那一天,南湖农场一个技术员叫冯克珊,带我去找到了野生稻的现场。

海南南湖农场技术员杨传精:当时我在上面劳动,农业技术员冯克珊带来湖南农校的几位同志,问我,老杨,那时叫做“鬼稻”不叫“野稗”稻,你知道那个“鬼稻”吗?“鬼稻”有哇,就在这个洞里有,我就带他们来到这里。

“野稗”的发现,为三系死套打开了突破口,1973年,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新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袁隆平的重大发明,不仅轰动了国内,而且逐步由中国走向世界。1979年4月,在一次重要的国际水稻科研会议即将闭幕的时候,屏幕上不寻常地映出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字迹和他的图像,当时全场为之欢声雷动,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一致起立,向一位来自神州大地的东方人鼓掌致意。袁隆平成功了,但他自己却以为才刚刚起步,他还有一个心思没有了结,还有一个梦没有圆。

袁隆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经做了个梦,梦到了在一个金色秋天的黄昏里,我带了几位我的助手在田间散步,就看到水稻长得像甘蔗那么高,穗子比苕把还长,粒子像花生米那么大,我们走累了就在水稻下面乘凉,这是我的一个梦。

袁隆平的心,博大得如同八百里洞庭,而他的追求,却像浩浩的长江水,追逐着大海,追逐着太阳,永不停息。1986年,他在总结国内外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新材料,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他认为,杂交水稻育种,可分为三系法品种兼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段。这一设想为杂交稻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是他的绿色长征之梦。为了梦想的实现,他很少记住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金色头衔,他真正记住的是人民,是那片亟待丰收的土地,于是,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出入在田间小路,静思在实验室里,他要用科学来回答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

袁隆平:布朗,美国经济学家,写了一本小书,那本书我知道,叫做《未来谁养活中国》。他看到中国很难,他那本书写得很对,有很多论据是对的,但其中有一个薄弱环节,就是对科技进步,对提高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估计不足。我们就从科技来讲潜力在这里,从水稻来讲,我们有两次突破,一次突破产量上个新台阶,60年代初,高秆变矮秆,使原来的高科品种增产20~30%,一个大突破,这是我们中国领先的。第二次突破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成功又在矮秆良种基础上再增产20%,现在正在酝酿第三个突破,就是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估计一两年就可以突破,又可以增产20%。下个世纪初,就是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也可以说四次突破都是中国人搞的,都可以领先一次突破上个新台阶,这个我是充满了信心的,靠中国人自我奋斗,自我的努力,最后我们是能够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

这就是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志向,这就是一个中国科学家的骨气。1996年10月15号,他登机起飞了,他要在祖国的心脏北京向世界科坛宣布,随着科学的进步,养活中国人的仍然是中国人自己。

生物学家刘筠

人称三湘四水的湖南,到处都涌动着碧波银流,于是,水,在湘土大地上有着它诱人的韵律和特殊的价值。在游客的眼里,水是一大景观,在农民的眼里,水是庄稼的血液,在工人的眼里,水是电力的源泉,然而对于湖南师大刘筠教授来说,水,却是他探索奥秘的神奇世界。

1953年,刘筠毕业于湖南大学生物系,为了深造,他又在中国科学院进修了两年,之后,他便带着童年的梦,一个大学生的追求,走进了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的生殖、生理和育种研究领域。他认为,对鱼类进行生殖生理研究,类似于人类提倡自身的优生优育,差别只在于人类的优生优育必须控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而鱼类的优生优育则是要实现鱼类发展的优质多量高效益,让优种鱼类繁衍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为了这个富民富国的远大目标,刘筠教授一往情深地投入了水域研究,一往直前地探索着水域奥秘,和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回想50年代末期,那是新中国鱼类生殖生理研究的起步阶段,一切研究条件和研究环境,都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要想打破中国淡水鱼的生产,自古以来,只能依靠自然繁殖的传统观念,要想闯出一条渔业发展的新路子,真是谈何容易。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1958年初秋,刚刚从中科院深造归来的刘筠主动请缨,要求下乡实地考察,对洞庭湖区的草、青、鲢、鳙四大家鱼是否能人工繁殖进行实验。记得在祁东县的一段日子,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他和弟子们早晨在县鱼场做完试验以后,又步行35公里到归洋镇鱼场去进行另一种试验,然后,当天又得赶回县鱼场,晚上由于人多床少,往往一张床上要横睡几个人,躺在床上还是讲那草鱼的繁殖,还是讲那青鱼的试验,就这么一天一夜,就这么一年两年,1960年,他和同事们到底完成了草鱼等家鱼人工繁殖及技术推广应用这项重大研究课题。才到而立之年的刘筠,以自己特有的才智和胆略,首次结束了长江流域家鱼不能人工繁殖的历史。60年代初,这项研究成果就逐步向全省推广,向全国辐射。80年代后期,他的研究领域,扩展到了鱼类细胞工程育种,他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鱼类多倍体基因库种群,成功地培育出了三倍体鲫鱼和三倍体鲤鱼,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工程鲫和工程鲤。

刘筠:我们研究的工程鲫、工程鲤,它是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综合技术研究出来的,先研制成功一个4倍体鱼,而后利用4倍体鱼和2倍体鱼杂交,得到的鱼就是3倍体,于是我们分别得到了3倍体的鲫鱼,称为工程鲫,3倍体的鲤鱼称为工程鲤,这工程的意义就是细胞工程,是一种新技术。

刘筠教授的科研成果,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近十年来,他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6篇,出版了《中国池塘养殖学》、《鳖和牛蛙的人工养殖》等三部学术专着。在研究青鱼授精细胞学时,他首次发现,鱼类远缘杂交具有正常的授精细胞学过程,从而否定了国外一些专家认为鱼类远缘杂交,异缘精子只能起激活卵子发育的作用,不能参与子代遗传物质组成的理论。在鲫鲤杂交中,发现雄性部分可育,培育了F1到F6代,并培育出了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四倍体种群,第一次推翻了国内认为鲫鲤杂交F1代雄性完全不育的观点,这些发现对于澄清学术是非和发展鱼类授精生物学理论,具有极重大的意义。刘筠教授重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多项成果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据我省部分地区和部门统计,1993年,就新增产值几亿元,新增利税5000万元以上,全国年新增产值可达25亿元。

刘筠:我们的工程鲫比一般的鲫鱼生长速度要快二到三倍,在农业方面如果说要提高百分之几十,如水稻提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就很不错了,可是我们工程鲫(生长)快两倍,是百分之二百到三百,所以说是比较理想的,它可以到任何水域去。

鉴于他的突出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他荣膺全国劳模以后的又一件大喜事。四十多年来他先后担任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七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他教学认真负责,独具匠心,他注重反应学科的前沿动态,重视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科研中的经验与成果编写成教材,以科学促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近十几年来,他培育了近三十名研究生,其中,有的出国深造,在国外已成为很有造诣的学生,有的正成为国内教学和科研的骨干。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正派的学风,高尚的情操,探索的精神,被众多学者和弟子传为佳话。

周工健副研究员:我跟刘筠教授一共有16年时间了,一直是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从平常工作接触来看,刘筠教授对工作极端热爱,刘筠老师他能够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是和他自己刻苦工作和勤奋是分不开的。

鲁双庆副教授:第一,刘院士这个人治学严谨,学术方面哪怕一个小问题,一点模糊概念都要澄清,都要给我们清清楚楚讲解清楚。第二,对我们要求比较严格,做实验过程中间或科研过程中间,每一个实验过程,实验设计他都给我们亲临指导,每一个环节都指导,假如我们出了什么小毛病,他都是严肃的批评。

同类推荐
  •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台湾知名背包客蓝白拖,用一种笨拙而传统的方式,花一年时间与自己的读者通信,请他们说出自己关于旅行,关于生活的困惑,认真一一回信。从一百多封往来信件中选出七十七封,集结成这本在冬日里暖心的问答式随笔集。
  •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被称为“雨巷诗人”。在他的作品中,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均有体现。他不作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而是采取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向、隐逸、自由联想和语言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进而曲折地表达他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感受,颇具内涵之美。
  • 决胜斯大林格勒

    决胜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战役堪称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整个战役在199天里,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军队伤亡共60万人。
  • 瞬间的幽默

    瞬间的幽默

    分为短章精粹、飞蚕集、历史人物长廊三部分,有对山川景物的畅想,对生活中细节的感悟,内心细腻感情的描绘,文笔清新、自然。
  • 活出意义来

    活出意义来

    包括:灾难的献礼、独自成长、忽然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了、思念是一种痛、被困石中、饿肚子三天又三夜、死熊变活熊、巨兽诞生、异血之恋、海那边、、横渡并穿越长长的夜激流、醒来醒来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日在校园之脑碍选择

    日在校园之脑碍选择

    发现一只桂言叶!不可啪!!发现一只西园寺世界!!不可啪!!…………发现一只足利勇气!可啪!!发现一只泽永泰介!可啪!!可啪你妹夫啊!!这是哪里来的基佬养成计划!!我不要当基佬王啊!我当11王!!这是一部没节操的作品!!让我们的节操飞起来吧!!
  • 物理课代表旺旺

    物理课代表旺旺

    70后女教师,喜爱有个性的孩子,相信爱是花开的缘由。
  • 鬼姑

    鬼姑

    一个即将临盆的少妇,因为一件小事,被婆婆辱骂后,一时想不开,悬梁自尽了。在坟墓里,产下了一个女婴,她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鬼姑”。接下来,一系列的离奇,诡异,惊悚,恐怖的故事情节,就此展开·······
  • 葬圣渊

    葬圣渊

    一元归真梦何在?生死轮回两极天。三星耀月夺光辉,四里神宫锁天难。五行流转逆天意,六合宇内称雄胆。七彩虹端青云去,八荒一统久难安。九元归一同此梦,诸君可随战此天?
  • 予曦

    予曦

    “既是如此,那我还你一命便是……”“我错了,橙橙你回来吧,我错了,我爱你……”……都市言情,虐文
  • 韩娱之十年

    韩娱之十年

    十年之期,守护。一本轻松的韩娱小说,对韩娱不熟悉的朋友,也可以读一读的。
  • 丹道狂尊

    丹道狂尊

    周云身世神秘,内藏玄机;周云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就连天机老人也算不出他的命运;命运掌握在强者手里,这就是周云的座右铭。
  • 诸天岁月系统

    诸天岁月系统

    秦长生横行诸天,自此天庭镇世间!重生之都市修仙;遮天;星河大帝;人道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