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2400000024

第24章 天使的颜色(4)

但是为了分,南音只得每天骑车满城里转。李家的八哥会讲话,张家的铁树开了花,王家八个月的小婴孩能手提两公斤的物体,乡下赵家挖了个筲箕大的红薯。这样的新闻像田地里刚拔出来的萝卜一样,带着泥土的气息,新鲜有趣。南音倒是一采一个准。虽然这样的新闻比线上的新闻要多花精力,但是南音更喜欢这样,采访无拘无束的,配上照片,老少皆宜,大家都爱看,没有厚重感就没有厚重感吧,只要读者喜欢自己还能多挣分就行。南音还真靠了这样的稿件才使得自己的分一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地挂在中间靠上的位置。可是因为要照顾到父亲,南音真是抽不出太多时间出去跑,她能保证自己线上的新闻不漏就OK了。

可是如果这样的局面再不扭转过来,那她下个月岂不是真的要去发行部卖报纸了?可是出去跑新闻,父亲又怎么办呢?谁给他做饭?营养跟不上,父亲靠什么来抵御化疗带给身体的侵袭呢?不可能要母亲每日三餐的来回跑吧。

南音立在计分栏前一动也不动,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此时,报社忽然一阵喧哗。不知何时,偌大的办公室里站满了一群少男少女。记者部主任走了过来说,各位记者,这是城南大学的,来咱这实习,每个记者都要带一个。

实习生?南音心里动了一下。猛地叫了句,曹主任,我带两个。还没等曹主任点头,南音就径直走向人群,挑了一男一女两个实习生,南音觉得这俩人眼神活络,很精明。曹主任也不好说什么,只得由她。

往电脑边上一坐。南音问俩学生,叫什么名字,怎么称呼。

男生说,叫我小高吧。

女生说,叫我小林吧。

小高,小林,嗯,我姓李。我没有多少时间跟你们细说,你们现在拿纸笔记一下。南音打开电脑,将鼠标点在桌面上,说,这个是我们报社的采编软件,你们写稿首先要进入这个平台,用户名是LNY,密码是114119,记住没有?

记住了,李老师。

新闻没有固定的笔法,就是叙述一件事情,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就行了,不高深。但有5个约定俗成的东西,可以称为新闻公式,你们一定要记住,就是5个W,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因。

记住没有?

记住了,李老师。

另外一点非常重要,新闻一定要真实,不能虚假,假的东西永远也不能叫新闻,它只能叫故事。还有新闻事件永远不要带记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对于任何事情你们只能倾听和表达群众的心声,因为记者是事件的记录者不是评论家,明白吗?

明白了。

好,另外一点也很重要。你们有自行车吗?

有。

嗯,非常好,现在就跟我出去,我带你们去找新闻。

三辆自行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飞速行驶。南音大声地对旁边的小高小林说,生活中处处都有新闻,只是缺少发现新闻的眼睛。知道吗?

知道。

……

这两个实习生的到来确实给南音轻了不少担子,她现在可以抽出大量的时间来照顾父亲。每天清早她给父亲蒸好鸡蛋,冲好牛奶乘公交给父亲送去,然后在病房中给实习生打电话,安排他们今天到哪个线上去走动一下,有新闻就采新闻,没新闻坐一下联络感情,完后骑着车到菜市场到偏僻小巷到城郊结合部去多走走多转转,去找新闻。两个实习生还真不错,发现了不少新鲜事,每天的报纸都有两到三篇小稿,什么市民挖了行道树在绿化带里种蔬菜,什么市民晾在阳台上的腊肉一夜间被小鸟啄得只剩了肉皮等等。期间不少新闻,在南音的指点下还做大了,在二版上头条,算得上中稿的档次。

父亲虽然很乐意女儿陪伴在自己身边,但父亲有父亲的担心。每次南音打电话,父亲都要在一旁提醒,叫他们小心点,车不要骑快了,过马路左右看一下,不要跑远了。

南音还不耐烦,说,知道了,啰嗦,一天到晚,那有那么多的不安全,要想安全,干脆别出来了,可有时侯就算坐家里,灾祸还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了呢。

父亲说,他们要是真出了事,你脱得了干系吗?我是为你担心。

还真是祸不单行,俩实习生没出事,母亲出了事。母亲出门给父亲打开水,在走道哪儿摔了一跤,当场就爬不起来了。南音听到声音出门一看,就知道母亲的腿完了。南音低头一看,地上有块香蕉皮。南音将香蕉皮捏在手里气得咬牙切齿,她对母亲说,你先别动,我去找医院算账。

别去。母亲一把抱住南音的腿,又急又恨地说,那块香蕉皮是我刚丢的,大的我都甩垃圾箱里了,这块小,我眼睛不好,没看见。

南音当场气得肺都要爆炸了。她一脚将那个垃圾桶踢出好几米远。今年究竟是犯了那个太岁星,怎么所有的倒霉事都赶趟儿似的朝她这里涌。背着母亲往门诊部赶时,南音心里满是凄楚。眼泪直流到嘴巴里。什么叫雪上加霜,什么叫屋漏偏遭连阴雨。这就是啊,这就是。

CT片出来了,膝盖骨骨折。需要马上到住院部打石膏复位。南音不知道母亲这个事要花多少钱。母亲住院不比父亲,母亲没有医保,所有开销都要个人承担。而父亲的钱是一天比一天减少,这几个月来,南音上班存的6000块钱已经花完了,每个月的工资也是一分不剩都花在了父亲身上,每一天钱就像流水一样,挡都挡不住。往菜场超市一去就是一百多,土母鸡、甲鱼、乌龟、红参、牛奶等等,不买不行,必须要保证饮食的营养。二期化疗已经填进去3万多了,除去各项生活开支,现在南音手里只有1万多块钱,往后怎么办?何况伤筋动骨一百天啊,花钱都不说了,一下两个病人,怎么照顾得来?南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将母亲送到骨科后,南音下来给母亲拿东西。此后母亲就要住在住院部的五楼了。

张辉来了,是刚到的。他正拉开包给父亲拿东西。伯父,这就是我给你在山上扯的那种治病的草。南音父亲拿起来一看笑了笑。南音走了进来,说,你来啦,也不提前打个电话。张辉说,又不是外人打什么电话,我是专程来看伯父的,又不是来看你的。南音将那包东西拿过来看了看,也笑了。说,这就是你给爸扯的药啊。李家是中医世家,祖上还曾在朝廷做过御医,南音爷爷在世时,父亲还曾学过几年的中医,后来爷爷去世,父亲弃医从学从教,但是这份情结还在,小的时候南音跟父亲一道走路,父亲就会指着路边的花花草草教南音辨认药材,南音甚至还背过汤头。南音说,这是败酱草,路边一扯一大把,夏天的时候清火最好了。

哟,我哪知道啊,我还以为是得了灵丹妙药呢。说着准备丢垃圾桶。南音忙阻止,别丢啊,好歹也是药,我没事泡着喝。

那是,你那火,还真得让这草败败。

张辉继续给南音父亲拿东西。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一看就价值不菲。张辉说,伯父,这是正宗的野灵芝,你们这种病人吃最好了,我问过医生了,说这是好东西,可以提高您的免疫能力,并且还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四周环顾了一下,张辉问南音,咦,伯母呢?

哎,刚一块香蕉皮把她给摔骨折了,现在五楼骨科,医生要求住院,我这不下来拿东西的吗?

张辉愣了一下。说,伯母摔得严重不?

膝盖骨骨折。

我的意思是别住院,住院耗钱。骨头折了找个内行点的人复位然后绑石膏固定静养几个月,这种保守疗法效果也不错,价格也便宜,住个院至少5000块要花的。现在钱要用在刀刃上,伯父的病是最要紧的。

张辉的话说到了南音的心坎上。是的,母亲的伤再怎么严重毕竟要不了命,如果有更便宜的治疗方案,肯定是好的。他们家花不起冤枉钱了,所有的钱都要为父亲的病让道。只是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亏欠母亲呢,如果是因为贪这点便宜让母亲不能痊愈或是落下败相,那到时候可就悔不过来了。

张辉说,不要紧的,伯母只要复位复好了,静养几个月康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伯父前几年不也是被车撞断了腿吗,也是保守疗法,现在不也好好的,也没落下残疾嘛。

父亲也说,就按张辉说得办吧。骨折不是太要紧的。

张辉把南音拉出病房外说道,南音,你不要多想,伯母现在就算我们亏欠了她,可是往后的日子还长,我们还有机会来弥补来偿还,可是伯父,就没有太多往后了,钱如果不紧着点用,伯父的治疗一停,那就是要活活等死的呀。

南音再次感觉自己的喉咙像被什么哽住了一般。她含泪说道,妈还在楼上,怎么办?

我去把妈背下来,我来的时候看到街边上有个接骨的小门诊,我们到哪儿去给妈看。

到了五楼,南音看见母亲一个人在病房,床下一大堆绷带和两块木板。母亲一看见南音就说,音子,在这住院贵呢,我刚问了,说要五六千,还要在骨头里打什么钢钉,医生把东西都带来了说我给我绑的,我没让,我说等你来了再说。南音轻声说,我们出去治。母亲心领神会点了点头。然后张辉弯下腰将宽阔的背和一双手递给母亲。

在母亲身后,南音的眼泪悄悄地往下流。是她的无能让母亲受了伤却不能得到好的救治。

在外面门诊里,医生收了300块钱就将南音母亲的腿给固定好了。另外医生还开了几服中药,说,这个药是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吃完了要及时来拿,只要绷带不松,三个月复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将母亲安顿在屋里后,南音赶紧到菜场去买菜。张辉晚上7点要坐车赶到省城。晚上南音的菜做得比较丰盛,全是按张辉的胃口做的。张辉说,你现在可不能就着我,你这碗碗都是辣的,伯父伯母怎么吃。

我给他们单独留了,你吃吧。在张辉面前南音从来不懂温柔,并且还似乎喜欢跟他作对,他喜欢这样,她偏那样。比方他喜欢吃辣,平日里她偏做清淡的,就不顺他的意。还道理一套套,说,我就这样的个性,无论什么事就喜欢争个赢头,你婚前就得适应我,要不然咱俩日后走到一起光架吵。张辉有时候气得双脚直跳,说,你是什么人啊!要貌没貌,要身材没身材,还一天到晚跩不拉叽的。南音得瑟地说,那你把我开了咯啊。张辉耷拉着头恨恨地说,我前世欠了你的。

可是今晚南音突然就对张辉温情起来,她特地买了小红椒,做了他最爱吃的农家小炒肉。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大快朵颐,额头冒汗,南音头一次生出别样的幸福滋味。

等母亲吃完后,南音给母亲递了杯水。然后提着保温桶跟张辉一道出了门。在马路上分别时,张辉一把握住南音的手说,音子,我现在觉得你成熟了。

老了吗?

不是那个意思,不过无论你多老,我对你的心都不会变。

公交车来了,南音对张辉说了句,路上注意安全,到了报个平安。然后转身上了车,拉开包找公交卡时,南音发现包里有3000块钱。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张辉的短信,他说,钱给伯母治病。

南音的眼里顿时就有了泪水。

二期化疗结束了。南音再次捏着各种手续到县城医保局报销。这次又碰上了那个妖艳女子。南音再次觉得恶心。不是说在省城治疗只能报60%吗,可人家却是按90%报的,政策在别人那里不是政策,在她这里就政策了。南音在一旁气呼呼地等候。不料妖艳女子掉头问道,咦,你不是中心医院的那个姓李的女孩吗?南音说,怎么?妖艳女子说,我姓杨,我嫂子上个星期从同济转回市中心医院了,就在你父亲病房的隔壁。南音没有说话。杨女郎又说,上次我嫂子去厕所时昏倒了,还是你帮忙背到病房的呢,当时我缴费去了,回来后我嫂子跟我说的,医生说幸亏发现及时,不然人就过去了。

哦。南音淡淡回应了一下。说,怎么从同济转回来了?

哎,反正也治不好了,何必待那浪费钱呢,离家又远,亲戚们探望也不方便。

轮到南音报销了。杨女郎有些热心,看了看四下里等着报销的人群,低声问南音,你父亲是按什么比率报的?南音说,市里医院,按70%报的。杨女郎笑了笑,又拐了拐中年男子的胳膊说,刘主任,这是我刚认下的妹子,你多关照。中年男子摇了摇笔,说,你这可让我为难了。女子说,你板眼比孙猴子还多,为什么难。中年男子没再说话,悄悄在80%的比率上勾了一下。阿弥陀佛,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政策就这么给对策了。南音赶紧朝刘主任和杨女郎道谢。虽然她的心里充满了悲凉和愤恨,但是毕竟是得了大便宜。

这次花费了40000多,按80%的比率算下来,只报了30000多点。往后怎么办?到哪去弄钱啊?坐在回市里的巴士上南音生出强烈的恐慌。

回到家,父亲问,这次报了多少?

操你该操的心,你管报多少,反正不会短你治病的钱,日子到了,你只管往医院的床上躺就行了。

这个小杂种,脾气恁大。父亲满含宽容的呵呵大笑。

母亲躺在床上说,音子这脾气跟你年轻时一个样,一句好话说得就是不好听。

父亲自顾自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怕过一些人,到老了,谁都不怕了,现在我就怕我这一双儿女。父亲这番话透着温情与柔软,大不同于往日。南音的心里隐隐作痛,都说人之将死,其言才善,难道这是一种先兆吗?

吃过晚饭后。同事小周打电话来说,南音,你那两个实习生怎么搞的,到这个时候了,还没到报社来交稿呢。

啊?南音一听头都大了。可千万别出意外啊。南音一边拨小高的电话一边在心里祈祷。

你们在哪?

老师,我们刚进市中心,我们发现大新闻啦!

注意安全,快点回来。

挂了电话,南音就下楼去了。每天,实习生都要在南音这里来一趟,跟她交流一天的所见所闻,稿子具体怎么写,南音每次都倾囊相授,无所保留。父亲也总说,音子,老师可不是这么好当的,叫你一声老师,你可就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

半个小时后,小高跟小林回来了。南音劈头一句话就是,怎么那么疯,叫你们不要跑远啦,我从没想到要你们来给我挖什么惊天新闻,安全是第一位的。

小林委屈地叫道,老师,我们真发现了一条大新闻。在林芝湖那儿,有人盗墓,被几个村民发现了。

小高兴奋地比划着说,盗洞有这么大。

职业的敏感告诉南音,这确实是一条惊天大新闻。

进屋后,南音一眼看见桌上摆了两碗荷包蛋。父亲热情地招呼两位实习生,快,快,来吃,饿了吧。俩学生也不客气,捡了筷子就吃了起来。

父亲说,慢点吃,锅里还有面条啦。跑那么远,累不?

伯伯不累。小林说,您不知道,我跟小高天天得表扬,这么多实习生,就我跟小高的名字天天见报,我们班主任都说我们进步可大了,这学期要给我们评优秀呢,班主任还要我们好好跟李老师学东西。

把事情说说,林芝湖那儿不像是什么风水宝地啊,怎么盗那去了?南音问。

我们也是凑巧去哪的,听说林芝湖这几天不断有大量鱼翻塘,有人怀疑下毒。那知道去了后才知道还有比鱼翻塘更有趣的事,盗墓,呵呵。小高说,有个村民说,盗洞挖得挺深的,里面尽是什么五色泥。

五色泥?南音惊呼,没听错吧。有五色泥,就意味着是古墓啊。南音赶紧掏出电话给马副总编打去。马副总编立刻来了神,提高分贝说,盯着,给我盯着,我让跑文化线的小罗配合你,如果真有此事,这个新闻就由你们通力合作。

同类推荐
  • 刘诗白文集(第十卷)

    刘诗白文集(第十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切实启动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健康复苏;价值理论与现代多样类型的商品结构;如何启动有效需求;大力调整结构重振东郊雄风等。
  • 待我长发及腰,娶我可好

    待我长发及腰,娶我可好

    在最美的年华,与最爱的人相约江南,共享浪漫。春风十里,珠帘漫卷,在诗意与古典中,探寻江南的柔媚与多情,那些红颜情事,风月传奇,还有关于你我前世今生的记忆。爱无言,千回百转;情无声,寂然欢喜。风吹发散,行遍江南,走过人间风情万千。我终于知道,你多情的臂弯,才是我今生最好的港湾。待我长发及腰,卿归来,娶我可好?惟愿诗书琴画,与君好。惟愿岁月静好,与君老。
  • 镇安民间故事集(下)

    镇安民间故事集(下)

    我们镇安历史悠久,民间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内涵深厚。我作为一名老文化人,对于民间文学的传承当然责无旁贷。我喜欢民间文化,对于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尤为喜欢。因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就想为镇安的民间文化做点工作,但由于公务缠身,始终未能如愿以偿。直到退休之后,空闲的时间多了,于是,我便下定决心,在有生之年要为镇安的民间文学干出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于是,从2013年初,我便开始搜集、挖掘、整理镇安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地名传说及风俗故事。
  • 混沌四季

    混沌四季

    这是坐落于奥克兰北区的一家韩日餐厅——头一遭,见着两者得以融合在同一家馆子。作为招牌的优酸乳酒饮料几乎不带半点儿酒劲,却也往意兴勃发的客人脸上注入了点点红晕。在这座几乎要被中国人淹没的风帆之都,英语显得有些冗余。会讲粤语的人,更是有无数个理由轻视这门和中文基本毫无共通之处的语言。
  • 文摘小说精品-青春卷

    文摘小说精品-青春卷

    这里展示了自我的成熟。没有人生来完美,成长便是对自我的完善。曾经的幼稚无知经过打磨,显露出智慧的犄角;曾经的放肆轻狂经过自制,成长为理智的行为。一路走来,没有那些脚印,那些曾经跌倒的坑坑洼洼,那些雀跃,就没有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方向。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将无耻进行到底

    重生之将无耻进行到底

    什么?有人觊觎我的家产?那就让他一无所有!什么?有人觊觎我的男人?那就让她生不如死!我的只能是我的,谁要是敢抢——来人!关门放忠犬!
  • 最强召唤圣皇

    最强召唤圣皇

    新书《仙界商城兑换系统》已上传并签约,笔名:书书个嘴。穿越到异界,成了异界唯一的召唤师。三国世界、神话世界、魔兽世界、火影世界、海贼世界……任何物品、英雄都可以被他召唤!美髯公关云长,青龙偃月刀,一刀斩万敌!齐天大圣孙悟空,奋起金箍棒,一棍震寰宇!……我是召唤圣皇!
  • 影之寒幻雪圣王

    影之寒幻雪圣王

    大陆之上,雪妖族雄踞大陆之西,七大家族傲世群雄,且观少年张寒澈如何一步步成长,成为一代幻雪圣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只许我喜欢你

    只许我喜欢你

    真学霸vs反差萌小姐姐听说一班来了个转校生,一班班主任临时安排她和肆神坐一起。所有人:那她可惨了,肆神可从来不和女生做同桌,而且肆神的同桌往往超不过一个星期就申请换座位了,因为肆神不在还好,要是在,周围都是低气压,而且肆神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能打扰,肆神的起床气特别严重。大家都在猜测这位软软糯糯的小仙女可以和肆神做几天同桌,还纷纷表示了同情。然而后面画风就不对了肆神:玖玖,我想学习了你可不可以教我。玖玖:好啊众人:这是肆神???玖玖:不是要好好学习吗,怎么偷懒了?肆神:玖玖,我好累拿不起笔了,要不玖玖你亲我一下我就有力气了,就可以认真学习了。玖玖:……众人:这怕不是个假大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关于我转生变成一只猫

    关于我转生变成一只猫

    转生之后,杨凡以为自己会成为全球大佬,或者武道宗师,结果却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杂种猫,杨凡只好认命了。从此和沙雕小店员开始了一段搞笑生活……(简介无力,多看正文,新手上路,还望指点)(日常,轻松,都市,校园,系统……作者都不知道有多少,后期可能还有些游戏。)
  • 闪爱娇妻太缠人

    闪爱娇妻太缠人

    没有基础的爱情,来得也快,散的也快。孟梓萱就是最好的例子。第一次结婚没有什么经验,遇上绝世大渣男!公司被收购,她成了总裁秘书,等等,这个上司好像还挺帅,不过好像在哪里见过……“孟小姐,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又见面了。”“你是?”“不记得了?昨晚的事情难道都忘了吗?”“怎么会是你……?”
  • 拂晓之焰

    拂晓之焰

    往事皆已灰飞烟灭,但希望的火种还未消亡。
  • 绝世小帝师

    绝世小帝师

    她是世间最平凡的女子,也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她有着无与伦比的睿智和卓然脱俗的气质,谈笑间的低眉浅笑,抵过了世间所有的女子。她,保留了前世的部分记忆,有着无人可及的阅历六岁为太子太傅,手持先帝御赐的戒尺,手为天宇王朝培养了两代盛世明君。帝王神相才子名臣一抹生命的延续不知道像谁,典型的魔神转世,天纵奇才,年仅三岁,已经超过母亲当年的风范,世间所有的毒物和动物都对他心生恐惧,人称小小“鬼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