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72100000013

第13章 说古道今(3)

世界着名的印度籍经济学家阿玛特亚·森提出了一个解释,他认为印度文化有个特性,使民主制度在印度能够成功。印度人好辩,和印度朋友有过交往的人都知道,两个印度人在一起会比满一屋子的中国人还热闹。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有一次在联合国讲坛上发表长篇演讲,竟一口气讲了九个小时,这个上世纪的世界纪录至今也没人能打破。好论善辩,这是印度人的民族特性,然而这又是一个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如何开展大有关系的社会风尚。阿玛特亚·森认为,印度人拥有的这个特点正是民主制度在印度得以确立的一个基本条件。

尽管民主制度突出地表现为选举,但是民主并不就是投票选举,需要有更深刻更广泛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支持选举的运行。政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理论家们,从斯图亚特·穆勒、罗尔斯到哈贝马斯,都把公共领域里的自由辩论看做是民主的基本条件,只有当各种思想、观点和立场都能得到自由的表达和互相充分地辩驳,民主才会健康地生长,当代公共选择理论家布坎南甚至把民主政治定义为“讨论之治”。印度人好辩的天性,使印度公共领域里的言论特别活跃;当然,仅仅有辩论的爱好还不足以保证言论的自由,更加重要的是在印度文化中还有一个容忍和鼓励异端意见的传统。

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思想大国。爱默生曾经说,东方和西方的任何一种思想都有一个印度头脑在思考着。阿玛特亚·森不无骄傲地指出,印度的思想界就像是一个思想观点的盛宴,形形色色的思想流派都在争相展示,当权者不以为忤,公众也不以为怪。这种思想盛宴的基础是印度文化宽广的多元性打下的。

天竺佛国,向来以深遂的宗教性为世人所称道。但是,在印度文化中,与虔诚的信仰平行的还有一个怀疑论的思想传统。成文于三千五百多年以前的《梨俱吠陀》是印度文化的原典,里面有一篇讲述世界来源的创世之歌,宏大的叙事却是以深深的疑问结束:“谁真的知道呢?创世从何而起?或许在九天之上看着世界的那位知道,或许他也不知道。”这种难以遏止的怀疑精神促使印度思想家们不懈地争辩探索,以求在思辨论理中能够祛疑证道。

阿玛特亚·森以为,在印度文化的长河中佛教对这个公共辩论传统的建立做了最大的贡献。在释迦牟尼逝后,当信徒们对教义的理解发生分歧时,他们不是简单地通过选择一个新的教宗来决定教理问题,印度各地各派的佛教徒们派出代表举行称为“结集”的大会,用民主辩论的方式决定从经文到戒律的各种重大问题。这样的大会在佛祖死后共举行了四次,影响了大半个世界的佛教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就是在公开讨论中定下来的。在这四次结集中规模最大和最为重要的是公元二世纪在现在的巴特那城举行的第三次结集,虔诚的佛教徒阿育王赞助了这次佛法大会。阿育王是阿玛特亚·森心目中的英雄,这并不是因为阿育王统一了印度,也不是因为人们熟知的阿育王放下屠刀皈依佛门的故事,而是因为阿育王弘扬了印度的公共辩论传统。为了那次结集能够充分地阐发佛法,阿育王亲自规定了辩论的规则,不允许敌意和暴力来妨碍辩论的有序进行,所有的与会者都能直抒己见但又不可无理地诋毁异见,这避免了使佛法大会堕落成派系间的一场恶斗。在森看来,阿育王对辩论次序的这种规范,直是现代议会民主论坛的预演,远远地为印度当代的民主播下了可贵的种子。

阿玛特亚·森赞扬的另一位印度英雄也是个帝王,他来自印度的另一个宗教传统:十六世纪伊斯兰莫卧尔王朝的阿克巴皇帝。阿克巴是位道地的穆斯林,但是他与现代的那些偏狭的穆斯林不同,对其他宗教和教派非常宽容,对不同的信条充满好奇。阿克巴治下的帝国里有着当时世界上的几乎所有的教派,但他不仅不试图强迫让不同信仰的臣民们都改信伊斯兰教,还让他的宫廷成了一个不同教义对话的论坛,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祆教、犹太教、耆那教的教士们,甚至还有无神论者,都来到阿克巴专门建造的一个大厅里自由地阐述自己信仰的教义。阿克巴相信,所有的宗教中都包含着真理的成分,只有充分地听取各派宗教的观点,我们才能达到真知。在阿克巴的时代欧洲正陷入在宗教战争的噩梦中,可阿克巴宽广的胸怀,心智的好奇和对公正对话的信念,令人惊讶地达到了现代民主理念的高度。森认为,阿育王和阿克巴对公平开放的思想辩论的扶持,滋养成了印度文化中最珍贵的传统,造成了他称之为“好辩的印度人”,现代民主制度就是在论辩大行其道的印度得到了适宜的生长空间。

可是我们这儿似乎很缺乏这种对辩论的喜好,孟夫子出入朝野申辩仁义,但是他又无奈地声明:“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显见得好辩不是一个为国人认可的美德。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思想之间的辩论不是没有,如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会合于鹅湖书院辩论他们各自的儒学观,但是作为千年佳话的鹅湖论道是一个例外而不是常规,中国人信奉的是“道不同不相与谋”。甚至有着源远流长的辩论传统的佛教,在传到中国后也似乎变了。四次结集后的印度佛教仍然盛行辩论,我们的玄奘在他的天竺之行中就身历了好多场教义辩论大会,他报道说还有以头颅来赌辩论胜负的僧侣,可见印度佛弟子们是多么重视不同教义的论辩。但是本身是辩论高手的玄奘在回国后却没有机会把这个印度的文化传统移植到中国,中国高僧们开坛讲自己的经,却从不喜欢与外道争辩。如果说西来的各宗在讲经时还不免要有理性论证,到了彻底中国化的禅宗,这样的理性辩证成分就逐渐地被完全排除掉了。且看一个典型的禅宗机锋:“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福州荔枝泉州刺桐’”。这样的对话似乎有无穷的奥妙在里边,可做冥冥体悟的契机,但是决无法成为论辩的立论。

近代以来,世人对学习西方心诚志坚,但是对于我们的祖先所称道的西方——印度,却一直不免有轻视之意,常常还有人沾沾然以为,我们总比印度搞得好一点吧!殊不知印度很有一些可以傲视华夏的地方,它那成熟而稳固的民主制度就是一例。就学术界思想界而言,印度的成就也决不比我们差,现代以来,无论在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方面,印度出了一些具有世界水准和世界影响的大家。说一句不怕得罪人的话,在学术领域里,我们的第一流人物不及他们的第一流人物。阿玛特亚·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专业是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等好几个领域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学术成就,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亚洲人。森的出众之处在于他不只是个能够进行高深的技术性研究的学者,他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识和社会政治关怀。这充分地表现在这部论述印度文化的专着《好辩的印度人》中。我们的主流的或一流的经济学家还在自以为高明地声言,经济学是不讲道德的,印度人阿玛特亚·森则早已把对社会平等的追求融合到他的经济学理论中去了。他获诺贝尔经济奖时对他的赞词中特别提到,森“在重大的经济问题的讨论中确立了一个伦理的向度”。我们有的经济学家公然以替富人说话为己任,在森的着作中,包括他最主要的经济学专着,则处处可见他为弱势群体谋福祉的苦心。两相比较,不待深究,高下立现。

在阿玛特亚·森的视野里,对社会经济的研究并不只涉及到纯经济动量的消长变迁,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也都是构成经济问题的重要因素。他最着名的一个研究是分析揭示大饥荒的原因,食品匮乏导致成百万人死亡,这可说是一种最严重的经济现象,但是森指出大饥荒只是看来像是一个经济问题,实际上却总是一个政治制度导致的恶果。森年幼时曾经亲历过一九四三年印度的大饥荒,他后来对这场可怕的灾难作了全面的分析,发现当时的印度并不是真的缺乏食物,而是独立前的殖民制度没能迅速有效地赈灾,这才造成了大批穷人饿死的悲剧。森由此而更进一步指出,大饥荒从来都不会发生在民主制度下,因为在民主制度下,当选民们意识到饥荒有可能成为灾难时,他们必定会对政府形成巨大的压力,使当权者不得不立刻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灾情。森的这一个论断是为历史所证实的,印度成了民主国家以后,尽管一直贫穷,但是再也没有遭受过大饥荒。相反,在专制政体下,依靠暴力统治的当权者完全可以掩盖大饥荒的真相,压制饥民们的反抗,加重饥荒的后果。在极端的情形下,即便粮食生产正常,独裁者因为政治原因也会制造出个大饥荒来,天灾实是人祸。

阿玛特亚·森对饥荒原因的分析,是那些就经济论经济的学者所无法做到的。读一下这位印度智者的着作,对于我们反观中国的问题也是不无启发的。

(《好辩的印度人》,阿玛特亚·森着,

法拉·斯特劳斯·吉罗出版社出版)

同类推荐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南极有约

    南极有约

    新浪新生活主义“自我绽放”人物张彬彬最新力作。当地球已经被人类践踏得不堪入目的时候,南极这个为冰雪覆盖的、占世界陆地面积1/10的白色大陆,是地球上最后的一块净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籍的地方。这是一本告诉你怎样去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的书。去南极,去呼吸很少有人呼吸的纯净空气,去丈量很少有人踏上的冰原,去体验极其宁静、极其晶莹、与世隔绝的生活,不光能看很少有人看到的极地风光,更踏着探险先驱者的足迹,感悟他们的精神境界。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本书从教学方面讲教师的责任讲学生道德的培养教学生为人处事的技巧讲学生交友之道注重学生的心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更加完善教育。
热门推荐
  • 当地狱满客

    当地狱满客

    他是复仇使者,他来自地府!当地狱满客,他便率领地府众妖魔鬼怪肆虐人间!黑白无常勾魂!判官鬼徒索命!一年一度的古堡峰会引得世界一流家族雇佣兵杀手组织首领甚至国家元首竞相参加!他无心招惹美女,却桃花运缠身
  • 引领青少年的100个神奇奥秘故事

    引领青少年的100个神奇奥秘故事

    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现代科学呼唤“理解”科学的人才,现代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对待科学知识不但要有横向的了解,还要有纵向的理解,突破平面思维的束缚,到多维空间去邀游。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面广,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来世寻爱——男神,请慢走

    来世寻爱——男神,请慢走

    茫茫人海数不尽的铅华,冥冥众生看不完的人生百态!你记得回来的路,却为何忘了人间的距离,这岸的魂,莫问对岸的魂来自哪里?对岸的魂,莫问这岸的魂渡往何方。去吧,相忘于黎明时分的奈何桥!如果还有来生,你依然是我唯一的选择!茫茫的天空下依旧回荡着我们的誓言——来世再见,来世再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虚谷天琊

    虚谷天琊

    沈怀若,本是儒家弟子,一心就想求取功名,匡扶山河。然一卷经书,让这个好不容易历经残酷科举考试,取得探花功名的年轻人,亡命天涯。自己的爷爷是“谪仙”?那卷平常的经书是气宗大纲《道藏》?杀害自己全家的居然是神仙门派?自己的敌人就是传说中的修道者?晴天霹雳,五内俱焚!杀父破家之仇不共戴天,可纵使自己这些年游学闯荡,但也仅仅是个江湖二流,大仇如何得报?除非突破到江湖中传说的超一流境界,打破生死玄关,融贯天地灵气,方有一线机遇。
  • 男人的觉悟

    男人的觉悟

    事业失意婚姻破灭,再次启航,展翅高飞,无人能挡。
  • 王妃别跑:我还要

    王妃别跑:我还要

    麒麟朝天一吼爪子生风朝着欧阳定熙扑去,欧阳定熙只觉得面前一股强风而过,他面色一惊很快的反应过来足尖一点飞离了麒麟的眼前,他松了口气,没想到这只麒麟的本事不小,攻击力够强,但是他喜欢挑战,敌人越强大他就越兴奋!云明荟眼底泛起一阵水雾她感动的点了点头,就算是失去一身武艺可那又怎样?至少她可以和叶大哥永远的在一起了。
  • 两边界

    两边界

    两个世界互相碰撞,时空断痕之下,会有多少无辜者陷入绝望。
  • 龙泉血帝

    龙泉血帝

    他在战争中以万龙的鲜血孕育诞生,父母相继失踪。龙不是唯一的强大。长大后的他为了所有不公历经了命运的万般折磨,龙族已经成为了他眼中的敌人。可是事情的真相真的就摆眼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