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06800000048

第48章 新课程标准与“导学稿”教学改革(2)

(四)教育观念的制约

对于老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关注最多、用力最大的工作。这无疑抓住了课改的基础,没有观念的改变,一切先进的教育行为不可能产生。自从新课改推行以来,新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老师们的教育观念确实有了较大的改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得以广泛运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的三维目标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提课堂教学受教学观念的制约这个问题呢?

我们说从观念到实际操作行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实施新的教育观念,需要老师的能力作支撑,没有一定的能力再好的理念对教学也无济于事。还有新的理念其呈现的方式,对于每位老师肯定是不同的,在这种不同中老师们由于教学效果的差异,使新的理念时时刻刻在检验之中,比如有的老师在新的理念下,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有的老师则还是用老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在结果的考察中,实施合作教学老师的成绩不能好于满堂灌老师的成绩,新的理念就会遭到质疑。这种现象在某些学校是确实存在的。所以说观念的了解是一回事,真正把观念理解到位,不仅了解这种理念运用的当下的意义,而且能够分辨出对学生未来的意义,并坚定地创造性地实施它,这样新的观念才有了真正的价值和说服力,这样观念才会变成我们老师们真正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当下我们对教育理念的传导是积极的,并且总认为只要老师认可了这种理念,课堂教学就会有一种彻底的革命性的改观,其实不是这样的。从对新的观念的了解到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候由于盲目模仿,还使得教学不伦不类,反而会贻误学生。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要懂得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事关学生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但我们又遗憾地感觉到,不少老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掌握还只是皮毛,有的连皮毛也没有掌握,因为有些人从本能上就排斥新的理念,更不用说把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了。因此说教育观念还是制约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发展的一个因素。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及其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上一章我们提出了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生命化课堂教学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其核心价值和学校“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老师,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是一致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主张“应把形成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要在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中体现这一价值。其目的是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实际上学生只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的基本的课堂生存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自主性、积极性。学生自主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学生真正成长的前提,是形成创造力的前提。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必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人才观等观念,积极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师生观是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体现着我们教育的价值观、文化观。自从有教育以来这个问题就客观存在,也是决定着培养什么特质的人才的大问题。我们传统的师生观可以用“师道尊严”来概括。“师道尊严”语出《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所谓的“师道尊严”过去所强调的就是教师的绝对权威,课堂上的一言堂,即使讲错了知识或者处理错了问题,也要绝对服从;课堂外,教师的权威也不得冒犯甚而亵渎。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师道尊严”解读为尊师重教,强调对老师的尊重,但也绝不是把教师当做神圣不可冒犯的图腾。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同样是中国教育的古训。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人们不论贫富,大都非常重视读书和教育。尤其是贫困人家,通过读书走上仕途,是一条光宗耀祖和飞黄腾达的重要途径。这使得教师的尊严和地位较高,学生对教师更多的是唯命是从。教师被社会广泛地尊称为先生,更有“天地君亲师”说法,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罚站、打手心甚至对学生更为严厉的体罚手段,借以维护教师尊严和教学秩序。因而,学生对教师普遍会产生敬畏心理。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专制的因子是过去师生关系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传统文化中“君臣”思想造成了师生关系中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局面,造成学生主体意识丧失、创造力削弱,有的甚至成为奴性思想的牺牲品。关于中国文化中主体人格的丧失,美学家潘知常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打个比方,你的一生能活八十岁吧,那相当于你有八块钱。他问的问题就跟八块钱有关,在古代我们从来自己没有花过这属于自己的八块钱,自古以来就是皇帝帮我们花,父母帮我们花。”正确的师生观关照下的课堂教学就应改变这种替学生花钱的局面。

个体的发现是人觉醒的过程,是主体意识形成的标志,在近代我们不少的先知先觉者,他们以西方文化作为参照,在民族的启蒙运动中,同样提出了改变国民素质的主张,比如从梁启超的“民德、民智、民力”,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到鲁迅的首在“立人”,一直到我们今天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些都只有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张扬后才能做到。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理念。它揭示了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某些方面为了学生,而是一切为了学生;强调了自己的服务对象,不是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充分表明服务的彻底性。对学生一切负责,不做任何推诿,这里体现了一种新的意识——服务意识。这种意识是学校和从事教育的老师可能还没有认识到或者还不能接受的意识。因为一直以来,人们都这样认为,我们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甚至我们能决定学生的人生航向,学生应该尊重我们,为我们老师服务,我们怎么能服务于学生呢?为学生服务,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这个观念的本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它基于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服务可以说是一种诚与信的承诺,是一种真诚的呵护、关爱,一种正确的引导。只有明白了教育是服务的丰富内涵,才能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权利,更多地考虑我们自己的方法、自己的义务。《学会生存》中也有类似意思的表述——学校是为儿童设立的,而不是儿童为学校而生的。言外之意,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为学生服务的。《学会生存》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的职能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里比较全面地界定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目前不少有比较强烈的“教师中心”意识的老师们还是比较缺乏或者还是没有这种服务意识的。

谈到师生关系,我们今天应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树立怎样的师生关系呢?

(二)新时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点

1.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民主、平等是一种现代观念,一种普世性的价值准则,是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不独享于某个国家、民族和政党。民主的形式完善于西方,但民主的传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政治目标。这从东西方有关民主、平等的专著汗牛充栋的现象中就能见出一斑。进入现代,中华民族的民主诉求便逐渐强化起来,影响巨大的“五四运动”打出的旗帜便是民主和科学——所谓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从一开始就重视和强调民主,不久前中国首次发表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更能清晰看出我们党主导的民主趋向。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民主意识,就是说我们老师也要克服唯我独尊、唯书唯上的观念,尊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独到见解,从而开放学生的心灵,达到创造的欣悦。我们说课堂教学中坚持民主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本身就是对学生发现、创造力的一种认同,一种激励。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第一章的题旨便是:人人生而自由。进而,可追求人人生而平等,已成社会公理。坚持了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也就在其中了。

我们说,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师生间应当相互尊重,师生同是学习任务完成的共同承担者,也是课堂的共同探究者。我们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我们也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师道尊严,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发展的促进者。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从而真正创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新文化。

2.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在他著名的论文《师说》中曾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韩愈的为学修养和博大的学者情怀,更感悟到了一种师生间应相互学习的理念。我们说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教师固然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

同类推荐
  •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集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集

    为加深广大学员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的理解及复习,我们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采取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及计算题等多种题型,共计116道题,基本覆盖本门课程中混凝土单层厂房、混凝土框架结构及砌体结构的相关内容。此外,按课程考题结构编写了两套模拟考试题。书后附有参考答案。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中国女性创业致富调查

    中国女性创业致富调查

    本书立足于社会现实,细述中国女性的创业状态及创业成功模式,帮助女性了解自己的潜力,在新的形势下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告诉每一位没有财富而渴望获得财富的普通女性,在这个灵感制造财富的年代里,女性特有的敏锐直觉和细致观察就是一把锐不可当的利剑,它将为女性建立起崭新的权力架构,而成为女性财富梦想的,也正是这一没有拘束、适用于任何女性的性别优势。
  • 逃离北上广—广东太竞争

    逃离北上广—广东太竞争

    广东这块地儿,永远都和竞争密不可分。因为广东人喜欢“食头箸”。谁都知道竞争是激烈的,更是残酷的。但埋怨冇用,不如把头从沙子里拔出来,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聚集了数十万工人的富士康都大摇大摆地从广东撤离了,你还在纠结离开是“前进”还是“后退”吗?
  • 母语传播概论

    母语传播概论

    在人类跨文化、跨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传播形态——母语传播。由关锐和李智主编的《母语传播概论》从国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双重视角观照母语传播,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案例相结合,论述了母语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基本模式和作用、语言转换、文化对接及效果评估等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实践为例,介绍了母语传播的两大发展趋势——新媒体化趋势和本土化趋势。
热门推荐
  • 爱情荒漠

    爱情荒漠

    在秦夏王国,五千年来王国的男男女女只有婚姻没有爱情,男女结为夫妻,全靠媒人撮合。本作主人公程啸天,刚生下没几天就患“麻喜”病,病愈后留下一张破了相的、丑陋的黑麻子脸。雪上加霜的是,其父程维华不久又犯下造反罪,被法院判了无期徒刑。如此,当程啸天成年后就没有媒人给他做媒了。对于程啸天,不仅恋爱的权利,就连婚姻的权利也给剥夺了。但程啸天不甘坐以待毙,他向延续了五千年的传统发起了挑战,而这挑战又给程啸天带来了可怕的灾难。程啸天的妹妹程瑞雪,虽然容貌端庄、内心聪慧,但由于生长在程啸天这样一个不为人齿的家庭里,其婚姻人生也是受尽欺骗、凌辱。
  • 今生是兄弟

    今生是兄弟

    “年少轻狂,我们嗜血为盟,万般努力,只为出人头地。”张北,十五岁便辍学打工,被辉煌KTV老板收留旗下,浑浑噩噩的过着日子。直到有一天张北去学校收保护费,意外邂逅了才貌双全的“无忧姐”,被一番打击后,张北才决定要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墨王叨叨叨

    墨王叨叨叨

    看过一些文,总想写些什么;观过一段影片,心头感叹而起;遇到一些人,一些事,想到某些迷茫,某些追求,在脑海里转着弯儿,还是想写出来。书写人生,感叹青春,何必文绉绉的,心之所至,键盘敲下,如此而已。纠结个甚——繁华也好,落寞也罢,一块砖,一朵花。想写便写,想传便传,这个是我的地盘,由我来做主。
  • 俗世人生

    俗世人生

    学霸男主,高中孽缘,受伤折翼后的起伏人生
  • 古猿进化

    古猿进化

    秦云穿越到《火种》1.0版本,从古猿开始进化。
  • 陌上孤城

    陌上孤城

    花间月刚下山,便一不小心落入贼人之手,当牛做马倒也罢了,那人竟然心生不鬼,怎么办?只有想办法跑路了,跑来跑去,还是回到原点。他居高临下的看着她说:“跟着我,有肉吃”。她翻了翻白眼,她本是清虚道人,只吃素。一个阴沉多情,一个桀骜冷艳,他们究竟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至尊蛊后

    至尊蛊后

    后宫,本就是女人的战场,不见硝烟只见,尔虞我诈本可以成为一代蛊后的季游陌,为了那个人的誓言,来到了后宫,从此开始了漫漫的争斗中。她本就是蛇蝎心肠,手段毒辣,可是遇到白莲花的小玫,她似乎无计可施。凭什么她要很努力的才能得到的东西,反被她轻易而得,是命运的眷顾,还是老天的不公。她不服,敢于天争。
  • 超神学院之普通之人

    超神学院之普通之人

    他是一位普通人,没有系统,基因,仅此而已。主要是看了很多同人小说,都是系统和基因,我就想写一本不一样的清流,单女主,不是无敌文,不收妹,不压低主角儿智商。
  • 雷霆闪烁时

    雷霆闪烁时

    响彻云霄的雷霆宣告着伟大已然登场纠缠的闪电象征着无可匹敌的力量现实也必须屈从于庞大的意志他自平凡而来,即将凝结出不朽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