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66600000022

第22章 明清时期(4)

清朝十二帝中,立有太子的只有康熙皇帝玄烨。关外二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选定继承人,是贵族公推;顺治皇帝福临选定继承人,是遗命继位;雍正皇帝胤稹及以后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各朝选定继承人,是秘密立储;同治以后各朝,是皇太后慈禧一言定鼎。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二十日,皇后赫舍里氏生下二阿哥保成(后改名胤礽),周岁后即立为皇太子。玄烨对皇太子倾注了比其他皇子更多的心血,处处给予“吃小灶”。

据《清史稿》记载,胤初6岁之前,是由玄烨“亲教之读书”。6岁时,玄烨请张英、李光地做他的老师,“又命熊赐履授以性理诸书”。及至13岁,依照明代教育东宫的做法,正式让太子出阁读书。

太子出阁后,康熙将畅春园无逸斋作为太子的书房。取名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玩,不要贪图享乐。皇太子每天的学习是很辛苦的。

根据有关档案资料记载,1687年6月10日皇太子一天的学习安排是:

寅时(3~5时):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课,要用一个时辰的时间,也就是2个小时,而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他起床的时间当然更早。

卯时(5~7时):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的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们开始朗朗诵读。

辰时(7~9时):这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4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着书来就随便点了一段,皇子就背,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并对皇子们说,他小的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之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学。

这时候有的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的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说是皇太子很聪明,背的很好,康熙说,你们不能表扬他们,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其他政事去了。

巳时(9~11时):时值初伏中午,天气闷热。皇太子不摇折扇,不解衣冠,端坐写字。写好满文一章,让师傅达哈塔批阅,又将《礼记》划定的篇章读120遍。

午时(1l~13时):侍卫们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要老师来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牵头功课,在那儿念和背两个小时。

未时(13~15时):这时候是皇子们休息和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无逸斋外面的一个院里,有靶、射箭,可以练习骑射和武艺。

申时(15~17时):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太子及诸皇子的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们排着队,一个一个背。

酉时(17~19时):到无逸斋的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康熙射箭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皇子们就放学了,可以暂时解放一会儿了。

至此,皇太子一天的功课完毕。

从早晨3、4点钟到晚上6、7点钟,一天要学习十四五个小时,期间只有午饭和进点心休息一会儿。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很沉重的负担。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要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实报告。白晋在报告中说:

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

康熙能对其子教诲督促,严格训练,所以他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自号十全皇帝。

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础,奠定了满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业绩。所有这些,可说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有效的家教指导。

康熙教子著《庭训格言》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守成、创业之功绩举世公认。他十分珍惜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这一切迫使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写出来、留下去的欲望。所以他写了《庭训格言》,告诉子女如何求学做官,如何立身处世。

康熙皇帝虽然在8岁就登上了皇位,从小他就知道好学,负责教导学问的先生主要以讲解儒家经典和史书为主,他认为史书让我们在处理事务时可以明白得失,其次才是学习诗文。

到了十七八岁时更是好学不倦,每日清晨四时大臣还未上朝之前,就已先起床读书,到处理完政事有空闲时,也抽空和老师讨论学业,即使因为过度劳累造成身体不适,而有吐出的痰带有血丝的症状,也不曾中断学业。

他认为人在幼年的时候,因为心里较无杂念,所以精神较为专一,随着年岁的增长,杂务渐多,读书效果便不好。他举自己为例,在幼年时所读之经书,到五六十岁仍然不忘,但二十岁以后所读经书,如果几个月之内没有复习,就不复记忆,所以他以为人必须早学,但是老而好学者又比始终不学者强的多。

他认为人们多少有不懂装懂的毛病,但这不是一件好事,孔子提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以他从幼年起,每遇到可以请益的人,必定虚心求教且牢记在心。在教育子女时,他也是这样要求他们的。

康熙从幼年读书,如果遇到有一个不懂的字,会反覆的推究与考察,直到完全明白文句的意思,不只在读书这方面如此,在治理国家的事务上也抱持着这种态度。他在批改刑部的题本时,如果看到有错字与文句不通之处就用朱砂笔加以校正、修改,他认为做任何事都不可以有怠慢的心。

求学除了学得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明白事理,能够使自己明辨是非,每遇到有疑惑的事情,能够依据道理做事,所以他在学习圣人书时,对其中的道理便加以留心体会,而把书上的道理成为自己立身行事的标准,这样遇到事情就能加以应用其中,亲身的人生阅历,也使自己更能体察、洞悉事物的道理。他也把这一方式写在了《庭训格言》中,让孩子们学习。

康熙皇帝提到人们在待人接物、应付事情时如果时常抱持愉悦的态度,就会使事情较为顺利,因为态度愉悦则人生善念,怒则动恶念。人如果心存善念,上天会赐与福报。他提到近代人念珠念佛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更为良善,但是如果没有改掉自己内心的恶念,徒做念珠的形式又有什么用。

现在的人也把不吃肉当做是持斋,未能真正了解古人斋戒的目的,是为了要调整自己不正确的观念,并且革除自己的不正当的念头,这是古人每日要做的功课。而今人只在每月的某日做持斋的形式,这与古人斋戒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别。

康熙提到要宽恕因无知而犯的过错。孔子提到有过错而不改那就不对了,凡人谁能没有过错,如果犯错能改就是重新做人,所以才可贵,如果能改过向善,那不论所犯的过错大小,都不该在道德上予以归咎和责备。

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做事,勤劳所得可以供应人们的基本所需,且人生的财富与地位是有定数的,如果节俭而自足就可以保持幸福的生活,当官的人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心存贪念,而知道要惜福守分,为人民服务,这样他的幸福和禄位就能长保。

他认为人如果行善,命运虽凶险但可以化吉,人如果行恶,命运即使是好的,也会削减自己的福份,而走向厄运。

康熙认为天下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要能忍耐一时,便能解决不必要的纷争与冲突,他举例在乡里之间,人们常为了一些琐碎的事情与不经意的戏语,而造成不必要的口角甚至是流血冲突,最后必须告官才能解决争端。

当康熙与皇子在一起休息谈天的时候,常教导他们一些古人的善行善言,他希望皇子们回家之后,也能告诉他们的妻儿并且奉行。

康熙皇帝在盛夏的时候也不贪图凉爽打开窗户吹凉风,这是他幼年养成的习惯,且古人也有提到心静自然凉,此外透过流汗可以把暑热排出体外,他提到有些人贪图凉爽使暑热闭于腠理,到秋天便有肠胃不适的情形。

康熙巡行到全国各地时,喜欢品尝当地人供奉的当令蔬果,他认为年纪大的人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有益身体,这就是农人身体强壮,到年老时身体还是很硬朗的缘故。

他认为人凡事能够顺其自然,饮食有节、清心寡欲,对身体会有所帮助。除此之外,努力求学可以养心,使自己镇定、安宁心神,这样也可以达到养身的效果。因为人的杂念不起,则人的情绪会比较平顺,使人的气血平和,也不容易得病,这样人的内心与身体都可得到调养。

在此,特摘录一些《庭训格言》以飨读者:

1,心欲小而胆欲大训日: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2,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言合乎理,朕即嘉纳训日:今天下承平,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前三孽作乱时,因朕主见专诚,以致成功。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词色。一日,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出,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向朕云:“臣观陛下近日天颜稍有忧色。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永兴之师捷音必至。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何必以此为忧也。”朕甚是之。不日,永兴捷音果至。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且极其诚实人也。

3,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训日: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日:“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竞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4,审之又审。方无遗虑训日: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故孔子云:“不日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诚至言也!

5,敬以直内。谨终如始训日: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恃;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习而安焉,自无废事。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也。《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圣人一言,至理备焉。

6,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训日:王师之平蜀也,大破逆贼王平藩于保宁,获苗人三千,皆释而归之。及进兵滇中,吴世皤穷蹙,遣苗人济师以拒我。苗不肯行,日:“天朝活我恩德至厚,我安忍以兵刃相加遗耶?”夫苗之犷捍,不可以礼义驯束,宜若天性然者。一旦感恩怀德,不忍轻倍主上,有内地士民所未易能者,而苗顾能之,是可取之。子舆氏不云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宁谓苗异乎人而不可以德服也耶?7,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恻隐之心触处发现训日: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恻隐之心,触处发现。故极其量,则民胞物与,无所不周。而语其心,则慈祥恺悌,随感而应。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有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尽我心力,随分各得也。

8,欢喜善念吉,动怒恶念凶训日: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

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

9,俯仰无愧。防于念起训日: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郑板桥教子“明理做好人”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晚年署作板桥老人,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三岁丧母,生活贫困。公元1742年,考中进士。

在山东潍县、范县(今属河南)作了12年知县,期间勤于政事,政绩显著。后因荒年主张赈济饥民而得罪官绅,61岁辞官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在50岁以前以读书、教书、卖画为生,到52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小宝。他对小宝十分喜欢。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非常注意教育方法,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时,将儿子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郑板桥看到当时富贵人家子弟的纨绔和无用,又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娇惯变坏,所以他身在山东,小宝委托堂弟郑墨帮助照管会比自己更娇惯,所以,他从山东不断写一些激励孩子上进和修德的诗寄回家中让小宝读。小宝在母亲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记着这些诗句,从而明白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娇子如杀子”,郑板桥认为这是很多人用血泪换取的经验教训。当郑板桥听说在家的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五十二岁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

即必定要有爱子的办法。“以其道”

就是真正符合教育原则的爱,不“以其道”就是溺爱,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小宝严加管教,注意“长其中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

弟弟和家人按照郑板桥的意愿对孩子进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给郑板桥写了封信,讲了孩子的长进,并说,照此下去,长大之后准是个有出息的人,能像你一样,当个官儿。郑板桥看了这封信后,觉得弟弟对小宝太姑息了,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

于是,立即给弟弟郑墨复信说:我们这些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越来越作坏,总没个好结果”。他还说:

“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好人。”这里所说的好人,是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

同类推荐
  • 钢铁如此美丽

    钢铁如此美丽

    本书收录了冶金作家开展“访延安 看陕钢”创作实践作品和《中国冶金报》副刊“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获奖作品,是近年来中国冶金文学优秀作品的集中展示。
  • 下洋涂上

    下洋涂上

    本书以宁海县下洋涂围垦这样一个缚沧海造桑田的民心工程为对象,讴歌了下洋涂围垦工程的规划者、设计者、管理者、建设者们严谨的科学理念、忘我的无私奉献和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之美。作者满怀深情地揭示了这项工程既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位一体的文明工程,也是一项凝聚着人与人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性工程。
  •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一、二册为词: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阙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阙,并附《纳兰成德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一篇。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野地上的行走

    野地上的行走

    本书为个人文集,包括小说、故事、散文等多钟体裁。作者以校园生活为主线,记叙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感,记录青春成长路上的点滴感悟,或写实,或虚构,文风轻灵多样,似一首首优雅婉转的小提琴曲,抒发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热门推荐
  • 冷面总裁的替身妻

    冷面总裁的替身妻

    宫曼雨是宫氏集团总裁的私生女,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和哥哥,她到了宫家之后,她经常受到她大妈的虐待和姐姐的欺负,但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对她很好。宫曼雨因为家里公司面临破产,再加上父亲请求她拯救公司,让她嫁给顾氏集团的总裁顾霍晨,原本她的父亲是要她姐姐嫁给顾霍晨的,但是顾霍晨指明要娶的是宫曼雨,没办法,她的父亲只能让她嫁给顾霍晨了,而顾霍晨会娶宫曼雨,是因为她跟他已经死去的心爱的女人,苏小念长得有点像,顾霍晨娶了宫曼雨之后慢慢的爱上了她。
  • 因隐而重

    因隐而重

    我不会视那个人如命,但若他想,我可以把命给他。只是因为她向来懒惰,所以不可以。不能,是因为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会将别人放在心上的人,所以不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才弃女:恶魔少女的复仇之路

    鬼才弃女:恶魔少女的复仇之路

    在她刚出生时,便与母亲一起被赶出了初心家。只因她是不详的存在。在她五岁时,母亲被初心家找来的人活活打死。她虽然没有死,容颜却被毁。在母亲的身躯重重倒下的时候,她便下定决心,要初心家的人血债血偿。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当上了叱咤黑道的泣血佣兵团的五位团主之一。并开始了她的复仇计划。可就在她快要成功的时候,却遇见了他。她仿佛听见了内心的坚冰破碎的声音。
  • 禁忌星皇

    禁忌星皇

    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令人忌惮的七大禁忌职业,神秘而危险的五大上古禁忌职业,还有消失了千年的神兵兽,龙精灵,精灵仙草,传说中的远古星空,圣战遗迹。林阳的梦想就是在这片大陆的每个地方都留下足迹。职业等级:守护者、裁决者、穿梭者、风行者、漫步者、地裂者、天职者、圣职者、神职者、星职者本人公告:【每个周日爆发两章,其余时间因为有工作,所以只有一章,请大家有票的尽管砸,谢谢!】
  • 丁程鑫:kiss小呆萌

    丁程鑫:kiss小呆萌

    哈哈,写的第一本书有点小鸡冻啦。给自己加油!想知道剧情吗?进来看看呦,哈哈哈!
  • 变异前行者

    变异前行者

    末日来临,人类感到了无尽的恐惧,丧尸各种变异生物。新人写小说
  • 爱,为什么还要流泪

    爱,为什么还要流泪

    徐绍兰所著的《爱为什么还要流泪》是一部长篇小说。从泰州小城赵十堰里米店到旧上海十里洋场的晚清十六铺码头,一个家族就这样从江苏的小镇来到了光鲜陆离的新世界;从1890年到1986年,一个民族将近一个世纪的兴衰荣辱,沧桑巨变。家仇国恨、时局动荡起伏的背后交织着儿女情长和爱恨情仇的挣扎。九十年风雨飘摇的家国梦,一代人生死相托的乱世情。《爱为什么还要流泪》中时间的线索如同一根绳,牵动的是一缕一缕生死不移的深情。
  • 十四月有雪

    十四月有雪

    爱新觉罗胤禵,我再理你就跟你姓完颜罗察之女,昭月,秀外慧中,策为十四福晋——爱新觉罗完颜氏,接旨吧我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与你却有万水千山,既然不能长相守,何不共饮黄泉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