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09400000028

第28章 身体社会学(2)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也许需要了解一下孔子的正名思想。孔子认为为政首要的是“正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因而,在齐景公问政于孔子时,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听了当下就表示赞同,他说:“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孔子的这种正名思想其实就是为了确立社会的等级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样一来,做臣子的要永远服从君父的意思,无论它是对是错。这种服从的极限就是死,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种绝对的社会等级秩序的确立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无数忠臣惨遭昏君和奸臣的毒手:比干、屈原、岳飞、文天祥、于谦等等。事实上,孔子同样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并特别提醒当政者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看来,孔子对为政者的提醒没能发挥作用。忠君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与孝的冲突。孔子曾经说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事君固然为立身扬名带来了可能,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却背离了事亲的孝,因为忠君的同时会失去尽孝的机会,因而“忠孝不能两全”的慨叹几乎贯穿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生活:“桓公人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世说新语》)

最早对国君出言不逊的大概是孟子。尽管他曾提出“劳心劳力说”为统治阶级辩护,但是他视桀、纣为“残贼之人”和“一夫”,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因此还不失为一个以民为本的思想家。真正从根本上对国君加以抨击的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髄,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

这种对国君的批判必然是独立的个体意识觉醒之后的产物。只有独立的个体意识觉醒之后,高高在上的国君才会从云端跌落下来,跟其他人一样站立在众生平等的大地上。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忠义是密切相关的。大致来说忠用于君臣之际,而义用于哥们之间;忠基本上是天然生成的,义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结盟。但他们都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对大哥的义与对国君的忠几乎处于同一个层次上。义其实源于儒家规范里的悌。悌即在兄弟之间弟弟要绝对服从哥哥,因而儒家往往把孝与悌相提并论,所谓“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后来,悌由一家而拓展至四海之内,并随之而演变为义,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对大哥的绝对服从同样可以达到以身殉义的地步。在征方腊的过程中,张顺是死得很惨的一个。当时宋江久攻杭州不下,张顺为报答宋江对他“许多年好情分”,只身潜过西湖,想从涌金门人城放火为内应,但被水帘阻隔,就决定扒城墙而上。刚扒到一半,上面梆子一响,他跳下水池,未及凫水,弓箭、竹枪、卵石纷纷射落,张顺死于水池之中。宋江在帐中梦见他浑身血污低低道:“小弟跟随哥哥许多年,恩爱至厚。今以杀身报答,死于涌金门下枪箭之中。今特来辞别哥哥。”(《水浒传》)

与忠相比,义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随着民主观念的不断发展和个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忠将成为一个趋于消失的概念,而义仍然有广阔的生长空间。

(第三节)礼

孔子相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他看来,为政之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仁。何谓仁?《说文解字》上的解释是:“仁,亲也,从人二。”因此,仁的本义指的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孔子在回答樊迟提问时说仁是“爱人”,用的就是其本义。从字形上看,仁体现的是一种二人关系。二人关系本来是很复杂的,但是,仁排除了二人之间的其他关系,只保留了爱这一种。这表明爱是孔子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这一点上,仁很接近于墨子所说的“兼爱”。墨子认为天下大乱起于不相爱,因而提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观点。他说:“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墨子的兼爱观是其“天鬼人”系统的一个根本组成部分。在他看来,人生在世就要“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因而,他把“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的行为称为“天德”,反之,就是“天贼”。跟孔子的仁不同,墨子把天作为了一种使人敬畏的力量。

那么,如何把仁贯彻到日常生活当中呢?这在“周代三礼”中有极其烦琐的规定。不过,其共同点是所有的礼都由人的身体来执行。这些礼节有相当一部分体现的都是等级秩序,诸如晚辈向长辈问安,仆人向主人回话,臣子拜见国君、后妃,如此等等。这些在《红楼梦》中都有具体的反映。比如奴才见主子:

贾政便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外面答应了两声,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责。因问他:“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吓得李责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

这里写到的礼节就有“打千儿右手下垂,左腿向前屈膝,右腿弯曲)和下跪磕头等。亲友平辈之间见礼多是打躬作揖。祭吊时行礼尤其不可或缺,甚至就是贯穿整个祭吊的中心环节。《红楼梦》中对贾府祭祀宗祠作了如下描写:“只见贾府诸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琼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为了以礼行仁,孔子提出了两条具体原则:“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者是从正面来说的,所谓仁就是以自己的爱心达成“立人”和“达人”的目的;而后者则从反面告诫人们,自己不想接受的事情和态度,也不要施与别人。由此可见,孔子所说的仁其实就是以一种近似于绝对的爱心对待别人的态度,是一种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哲学。曾子说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针对的就是这一点。但是这种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哲学可能会使自己受到约束。在答颜渊问时,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其具体内容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这里,作为仁的核心的礼成了一种由人制定而又制约人的外在力量,并且直接把身体作为了限制的对象,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都要符合礼义规范,所有与礼不符的行动都在禁止之列: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更不能做。这无疑是对人的一种严格限制,其实也有悖于孔子本人所称道的中庸之道。

“极高明而道中庸”,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最高明的,却很不容易做到。所以他感叹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其实孔子倡导的那种以“克己复礼”为纲领的仁也并不怎么理想。所谓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固然能营造一种严格的秩序,但对于人性未免太压抑了。也就是说,孔子的“克己复礼”一样没能体现出他推崇的中庸之道。倒是《毛诗大序》中所说的“发乎情,止乎礼义”比较接近一些。因为它不再一味强调“克己复礼”,而是十分看重感情的意义,认为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感情的驱使,感情成了行动的出发点和推动力,一旦感情和礼义发生冲突,人们就应该适当调节自己的行动,以符合礼和义的规约,从而达到与他人的和谐。仔细想来,这种说法也许更能体现中庸之道。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礼才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而不是压制感情的方式。

同类推荐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几千年来,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千古奇案(上)

    千古奇案(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11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热门推荐
  • 逆天帝国之黑甲军骑

    逆天帝国之黑甲军骑

    一人,一剑,一壶酒。便见天风任意闯荡于各大帝国之间。然而当他疲倦于打打杀杀之时,所爱之人却死无非命,为了查出凶手,不惜与整个修武世界为敌,因线索查到焚火帝国之时,帝国之内有人知情不报,天风一人向帝国宣战,后帝国派出帝国主力浮魔军团迎战,决战与貔貅山。天风一人灭了整个浮魔军团,毕竟人都有极限,终因力竭而摔下山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绝地时空

    绝地时空

    在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星系中,有一个星球有着跟我们相同的生命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星球其实也是我们的星球。我们此刻耐以生存的地球,只不过是这个星球上的人们用来囚禁我们的牢笼,所以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多想要了解的更远,最终都无法越过这天然的屏障,除非我们有能力越狱。自然现象中,我们之所以会生病,会老、会死,不能飞翔,有着诸多的限制,完全都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无法适应地球上的环境,以至于我们最终都会化为黄土……
  • 交际口才

    交际口才

    本书包括交际口才有声有形、交际口才方圆有道、交际口才处变不惊、交际口才有张有弛四篇,介绍了男女之间的交际技巧、交际心理、交际分寸和交际形象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真天帝

    修真天帝

    五行混沌阵,四极鸿蒙阵,上古天帝,转世重生,系统之谜,天帝之灵,混沌鸿蒙,天地归一,万象天成第一卷都市第二卷开始玄幻,也是重点
  • 勿惹外星帝凰妃

    勿惹外星帝凰妃

    她,殷朝左相嫡女花舞月,天生废材,爹不亲娘不爱。她,代号五月,超能力霸气侧漏,鞍前马后造神舟,却被一脚踹下外太空。尼玛,穿越一次容易吗?妹子挑衅是吧?抽你耳光!大家闺秀白莲花?对不起,老娘可是外星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阴阳二先生

    阴阳二先生

    左手执五斗八卦,号诸天星君;右手掌六道七界,敕精妖灵怪;魑魅魍魉魔魇魈,钟鼎磐钵罄剑镜,七灵七器,皆在我手里变得与众不同。我叫余九,干起了阴阳的手艺,行走在都市的农村,堪舆断命,寻龙点穴,破邪辟易,祸福吉凶,生老病死,皆从我的手口中延伸,从此,远离尘嚣的江湖间,又有一个不朽的传说在岁月长河中激荡,他就是“阴阳二先生。”
  • 火影之做鼬神的小跟班

    火影之做鼬神的小跟班

    牧九夜睡了一觉,居然就穿越到了鼬神灭族的当晚——没有查克拉?无所谓,反正忍术只要看一遍就可以学会!没有组织?无所谓,反正晓组织里的人个个待她如珍宝!没有目标?无所谓,反正她的存在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bug!几年后,当人们问起她真实的身份,某女笑道:“我就是个小跟班啊。”她身后的男人闻言脸色沉如锅底,霸道的将她搂进怀里,冷声道:“她是我宇智波鼬的妻子。”(此书绝对不是无脑爽文,作者文案无能,请大家移步正文~)
  • 坟阴花

    坟阴花

    在大山中有那么一个小山村,它腐朽却又神秘
  • 超神进化狂潮

    超神进化狂潮

    迷雾涌来,黑暗耸立。高塔内,杀戮依旧。人类渴望黎明,有些人,却向往黑暗。这是个黑暗的时代,也是铸就英雄王座的时代。这是大灾厄后的时代,怪物与恶魔横行,人类掀起了进化的狂潮。陆程看了眼铺天盖地朝他涌来的魔种,伸开双手,吞噬一切。企鹅群:738129272欢迎进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