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4300000016

第16章 用感官训练工具训练儿童(2)

时,孩子们会跑过来迎接我们。随后他们会闭上眼睛,无比灵巧地触摸我们的手掌,试图找出哪里的皮肤最光滑。他们还会触摸我们的衣服,尤其是丝绸的或是天鹅绒的花边。孩子们在真实地练习触觉。他们似乎对触摸绸缎这样光滑的表面永远不知疲倦,对分辨砂纸的差异也非常精通。

适用于这一练习的工具有:

1一个长的矩形平板,分成两个等大的长方形,一个铺上光面纸,另一个则铺上糙纸;2、一块跟上述形状相同的木板,铺上可替换的光面纸或糙纸条;3、一块跟上述形状相同的木板,贴上粗糙程度逐级变化的金刚砂纸条;4、一块木板,贴上大小相同但光滑程度不同的纸条——从羊皮纸到光面纸。

这些木板上固定着各种有待触摸的物品,以方便儿童进行触摸训练,也教会他们如何对触觉进行系统的区分。

孩子闭上眼睛,轮流触摸木板上的不同区域,开始通过挪动胳膊来估量其中的差异。

在诸多感官练习中,敏感的刺激是导致运动测量的一种途径。

完成这一练习后,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可以动的工具。这种工具被分成了若干组,每组用于一个特定的练习。

这些材料如下:

1、光滑程度不同的卡片;2、粗糙程度递增的砂纸卡片;3、不同种类的织物。

这种工具按照寻常方法使用,就是把每一套卡片混合起来,再按照成对或是成套的方式排列。

织物是成对的布块,放在一个特制的橱柜中,里面有天鹅绒、丝、羊毛、棉布、亚麻布、编织物等。儿童可以学习各种材料的名称。

上述所有练习都是闭着眼睛去做的。

感受温度在这项练习中,我采用的是各种小金属容器。它们是卵形的,不会漏水。我在每个容器中加入不等量的167华氏度(约75摄氏度)的热水,再用69华氏度(约21摄氏度)的冷水加满。虽然在准备的过程中,容器的温度变化很快,但这套工具仍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练习的准确性。

还用温度不同的各种材料,如木头、毛毡、玻璃、大理石、铁,做更精细的练习。

感受重量

在教孩子们感受重量的训练中,我用的是木方块。这些木块8厘米长、6厘米宽、0.5厘米高,分别用紫藤木、胡桃木和冷杉木等制成。它们的重量分别是24克、18克和12克,即一个比一个轻6克。这些木块要被打磨得非常光滑,最后涂上清漆并抛光,使其没有一点儿粗糙之处,但又要保持木材的天然色泽。儿童将两个木块放在两个手掌上,手指伸开,上下掂量着来判断木块的重量(见图1)。通过练习,手上下移动的动作会变得几乎难以觉察。我建议孩子们闭着眼睛做比较,并独自操作。他们变得对见到自己猜测的结果非常感兴趣。

上述方法为孩子们提供了足够准确的判断重量差异的必要技巧。想要获得正确的重量感,物体必须轻轻地放在手上,且要避免有温差(这就是为何要用木材来制作工具的原因)。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上下移动双手会改变物体的重量。虽然这个动作是一种本能,但如果我们要更加准确地获得物体的重量,动作幅度就要尽可能地小。

该技巧既有趣,又能促使人对重量的感受达到精确的程度。

通过触摸感知形状

像盲人那样,完全通过指尖触摸物体认知其形状,也是一种触觉练习。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光滑和粗糙的表面才能通过触觉来感知。

然而,当手和胳膊在物体周边活动时,触摸的印象中就同时加入了动作的感知。这种印象属于特殊的第六感,叫作肌肉觉。它让众多印象存储在“肌肉记忆”中,肌肉能回忆起做过的动作。

我们可以在不触摸任何东西的情况下移动,还能回忆、再现那些与方向、范围有关的动作。这一结果源于我们曾经体验过的肌肉觉。但是,当我们一边移动一边触摸物体时,触觉和肌肉觉这两种感觉就混在了一起,从而产生了被心理学家称为“实体觉”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人获得的并非是对简单的完整动作的认知,而是对外在物体的认知。这种认知可以跟通过视觉获得的认知整合到一起,从而使人更加准确地感知事物。这一情况在幼儿中尤为明显。当他们触摸事物时,对事物的认知似乎更加确定。与用眼睛看相比,通过触摸更容易使他们记住事物。儿童的天性很早就揭示了这一点。实际上,幼儿会触摸见到的任何事物,从而获得对环境中遇到的无数不同事物的双重印象(视觉和肌肉觉)。

但正如我们从经验中发现的,这种触摸一切事物的习惯,可不只是对儿童所见事物的单纯验证,而是一种强烈且明显的肌肉感觉表达。这是幼儿的行为协调能力趋于稳定的一种表现。

因此,它不是儿童对所见事物的简单验证,而是在完成动作后,建立器官有效表达所需要的生理结构和动作协调性。

同时,一切感官练习都伴随着动作的事实,表明肌肉觉的觉察力在人类成长早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是我们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广泛运用实体觉的原因。这种感觉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因为它是个体通过绘画、写字等来表达自己的必要途径。由于这些感觉对于达成我们为儿童设定的目标十分有益,所以我们格外关注它们在形成阶段,即童年早期阶段的发展。

为了帮助教师加深认识,这类实验取得的巨大成功值得一提。

我们采用的第一个工具是福禄贝尔(FriedrichWilhelmFrobel)的方块和砖块。在唤起儿童对这两种立方体形状的注意之后,我们让他们睁着眼睛仔细感受这两种物体的不同。同时,我们给他们做了简短的描述,让他们的思想集中在那些不同的细节上。然后,我们告诉儿童,把方块放在右边,砖块放在左边,以便让他们通过手的感觉来区分,而不是用眼睛去观察。最后,再让孩子们蒙着眼睛重复做一次。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完成了此项练习。重复了几次之后,就没有任何人犯错了。儿童的注意力能够长时间集中在这类游戏上,因为一共有24个方块和砖块。无疑,当一个孩子知道好奇的同伴正看着他,等着嘲笑他的错误时,他就会对手头的这项工作更加在意,强烈的自尊心会进一步激励着他去猜测。

有一次,老师把一个3岁的女孩领到我面前。她是班上最小的孩子之一,总是能够准确无误地重复上述练习。我们让她舒服地坐在课桌旁的扶手椅上,把24个物件打乱放在一起。在我们叫她注意辨别形状之后,让她把方块放在右边,把砖块放在左边。被蒙上眼睛之后,这个女孩开始做练习。像我们教的那样,她用双手同时随机拿起两个物体,感受一下,再放到合适的地方。有时她拿起的是两个方块,有时是两个砖块,还有些时候是右手一个砖块,左手一个方块。在整个练习中,她必须辨认出形状,并且将其准确地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在我看来,这对3岁的孩子而言是个十分困难的任务。

我注视着她,发现她不仅轻松地完成了这个练习,而且根本不需要通过触摸物体的四周来辨别它们的形状。她一次拿起两个物体,轻轻地触摸一下,动作优雅而娴熟。如果右手拿的是砖块而左手是方块的话,她会立刻交换过来,然后开始像我们教的那样费劲地用手敲击它们。她把这一举动当成了任务,但她其实只要轻轻地触摸它们,就已经辨认出了形状,即她一拿起物体的时候就已经认出来了。在稍后的反思中,我意识到这个孩子有双“巧手”。然后我让其他孩子重复这个练习,了解到他们也在仔细触摸物体之前就已经辨认出了形状。这种能力在三四岁孩子中是很普遍的,但大一点后却会消失。我们的教育方法给儿童提供了做比较的难忘经历,让他们形成了惊人的形状判断能力。

这些实体觉练习可以广泛应用。因为不是感受热度那样的单一刺激,而是对熟悉事物的整体重构,所以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它们带来的快乐超越了玩具战士、弹珠,尤其是金钱。儿童最终获得了辨别极其相似的小物体的能力,例如鸟食和大米。

儿童因为能够不用眼睛“看”而感到自豪。他们伸出双手,喊道:“这是我的眼睛,我用手也能看,我不再需要眼睛看了!”我常常这样来回应他们的欢呼:“好啊!让我们去掉眼睛吧!我们用它还能做什么呢?”这会令他们爆发出笑声和喝彩声。

后来,孩子们自主发明了一个现在仍在“儿童之家”使用的极其有趣的练习。他们开始再次系统地运用在触觉认知中用过的所有工具:圆柱体插件、几何板块、三套木块。已经过渡到高级练习阶段的儿童,会回过头来重新使用这三套工具。他们会闭上眼睛,触摸圆柱体和相应的插件;或是把三套不同的圆柱体混在一起;或是拿起几何板块,闭上眼睛,仔细、审慎地触摸不同的边,感受其与框架一致的形状。孩子们常常坐在小毯子上,反复触摸那些长木棍,手指沿着顶端摸到底部,仿佛在判断手臂的动作幅度。

他们还会把方块收拢在一起,蒙上眼睛搭建一座粉红色的木塔。

在后文将要讲述的视觉练习中,孩子们将对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做出进一步准确的理解。

味觉和嗅觉训练

做这类与感觉相关的练习并不容易。我只能说,那些通常用在心理测量学中的练习,在我看来并不适合,也不实用,至少对幼儿来说如此。

因此,我们的第二个尝试就是设计儿童可以自己重复做的感官练习。

我们让一个孩子闻新鲜的紫罗兰和茉莉,如果是在5月下旬,我们就用花瓶里的玫瑰花。然后我们蒙上孩子的眼睛,跟他说:“现在我们要给你一些花。”随后,另一个孩子会拿过来一束紫罗兰,凑近他的鼻子,让他辨认是什么花。随后,作为对气味强度的测试,我们又让他闻一朵花和一束花。

之后我们发现,大量的这类教育工作如果交给环境来完成,会更加容易。

首先,必须呈现用于嗅觉练习的香味。既然嗅觉不同于视觉和听觉,不必拿在手上,我们便决定在教室四周全方位地喷洒香水,以便儿童逐渐出落得更加优雅。

一些点缀有中国图案的香囊被挂在墙上作为饰物。花园里采来的花朵和香草以及散发着自然芬芳的香皂摆放在孩子们周围。后来,我们在种植着鲜花的花园里种植了香草,并把它们收集在香草罐子里放到教室里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时,我们才发现对寻找不同香味兴趣最浓的是3岁左右的孩子。令我们惊讶的是,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香草不是我们种植的,并且我们也不知道那种草是有香味的;但是,当孩子们坚持让我们闻闻的时候,我们发现其的确有一种淡雅的芬芳。

一块土地上的植物要色彩匀称,且在形状上只能有细微差异,这样有助于孩子们的嗅觉练习。这样,花园就变成了“研究中心”。当儿童的注意力被有序地引导到各种感官练习中时,嗅觉也变得更加“机智”起来,成为儿童探索周围环境的一种工具。

即便是幼儿也可以通过接受和拒绝不同种类食物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人在进食时,嗅觉是味觉的天然助手。儿童在这方面的训练效果与其营养状况有关,但嗅觉如此敏感,需要特殊对待。当我们回想起味觉是建立在辨识四种基本味道的能力基础之上这一事实时,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训练儿童味觉的天然时机,就是在用餐时。

儿童变得对分辨不同的味道兴致勃勃,而且已经认识了四种基本味道:

甜味和咸味都是怡口的,但苦味只能用于实验,酸味,尤其是存在于各种水果中的酸味,被分成了若干等级。

一旦对味道及其明确限度的兴趣被引发,馥郁芬芳的世界便会被儿童更加清楚地区分成无数种味觉和嗅觉的混合味道。这些味道在食物和饮料中都存在,例如牛奶、新鲜面包、干面包、汤、水果等。舌头的触觉来自与黏性、油腻和其他类型的物质的接触,通过大脑的加工,将触觉与味觉、嗅觉区分开来。这是一个人对自身和环境的真正探索。

5岁的孩子适合用舌头品尝各种味道,如苦的、酸的、甜的和咸的。

他们在从事这种研究时,把它当作一种游戏——他们在用作料冲洗口舌中找到了快乐。毫无疑问,他们沉醉在那些被成人赋予了威严外表的科学实验中。在实验过程中,即使是幼小的儿童,也会认真地寻找着香味——那是大自然赠予给植物的。

视觉训练不同的工具在尺寸上有所差异:第一套只在高度这一个维度上有差异;第二套在长、宽这两个维度上逐渐变化;第三套在长、宽、高三个维度上均有差异。

1.不同量度的视觉感知

(1)内置圆柱体插件

这套工具由3个涂有清漆的面积、形状均相同的原色硬木匣子(55厘米长,6厘米高,8厘米宽)组成。每个木匣子容纳着10个光滑的圆柱体插件。抓着顶端的旋钮,每个圆柱插件很容易从相应的孔里放入或取出。

匣子里的圆柱体看起来就像普通的砝码。

圆柱体的尺寸是有规律地变化的:

1、第一个匣子中,圆柱体的底面直径相同,但高度依次递减。

10个圆柱体的高度从10毫米到55毫米,依次增加5毫米。

2、第二个匣子中,所有的圆柱体是等高的,但底面直径依次递减。减少的幅度也是5毫米,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从10毫米到55毫米不等。

图3圆柱体等高但底面直径依次递减3、第三个匣子中,圆柱体的高度和底面直径都在依次递减,综合了前两套圆柱体的差异。

原则上,儿童每次只能使用一套装置。这就意味着3个孩子可以同时参与该练习。

这三套装置的练习方法都相同。把它们放在小课桌上,取出所有的圆柱体,打乱顺序,然后尝试把它们放回各自适合的位置。(这是最基础的练习,应当准备3张带凹槽的小课桌来放置活动的圆柱体。)圆柱体和匣子空间的准确对应关系,就是“错误控制”。

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在使用第一套装置时犯了错,就会有一个圆柱体放进了太深的孔里,而另一个圆柱体则会因为孔太浅而凸出来。结果就是不规则,既能摸得到,也能看得到,由此对错误进行了绝对控制。所以,儿童必须仔细地把圆柱体放回原位,也必须重复检查所有的圆柱体是否都被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上,即顶端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更明显的错误出现在第二套装置中。圆柱体都是等高的,但底面直径在逐渐减小。因此,它们不是长长短短的圆柱体,而是胖胖瘦瘦的圆柱体。

如果孩子抓着旋钮拿起一个圆柱体,把它放进了直径比它大的孔里,这个错误可能会被忽略,他会继续将圆柱体放到比它们大的孔洞中。有一阵子,他还以为自己做得不错,但最后就会有一个圆柱体剩下来,放不进剩下的那个孔里。

这个错误太明显了,立即打破了孩子起初的幻觉。他必须取出所有放错的圆柱体,把每一个都放回正确的位置。

同类推荐
  • 教育孩子从父母开始

    教育孩子从父母开始

    本书汇集国内外权威教育理念,融合国内外专家教育经验,吸取成功父母教育的精髓,试图回答父母们关心的问题,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助一臂之力。
  • 宝宝营养饮食一点通

    宝宝营养饮食一点通

    本书根据婴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以成长时间为顺序,介绍了不同时期婴幼儿的科学喂养方法及食品制作,还根据不同时期照顾婴幼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详细的解答,可以帮助新手爸爸妈妈们科学地哺育宝宝们,让宝宝们健康地成长。本书内容详尽、科学,条理清晰,实用性强,十分适合年轻父母阅读。
  • 实用胎教早教百科

    实用胎教早教百科

    本书为新手父母提供了详尽的胎教、早教指导。新手父母从胎儿期就要注重生活细节,经常与宝宝对话,给宝宝讲故事,听音乐,给宝宝最好的熏陶。早期教育是对宝宝教育的黄金时期,应从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通过生动有趣的训练游戏,让新手父母与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 凭什么上哈佛

    凭什么上哈佛

    凭什么上哈佛呢?凭的是全面的综合素质;凭的是优秀的个性品质;凭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凭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恩心、自主性……
  • 穷养男孩全书

    穷养男孩全书

    本书通过各种案例让家长和老师知道如何“穷养”男孩,内容包括“三分爱,七分管:穷养男孩的必备教育准则”、“让男孩在金钱面前受受穷:培养男孩正确的金钱观”、“男儿当自强:经历挫折洗礼的男孩最有出息”等。
热门推荐
  • 魔笛奇缘

    魔笛奇缘

    张凡说道:“雪倩,你还记得我吗,我们跨越了千年,你看周围的朋友,你醒一醒啊,我们要站在一起拯救这个世界。我们的使命是让爱重生。”张小溪、霹雳鼠、白夜、张立、李小楠等人望着这对恋人,雪倩麻木的脸庞再也不认识张凡了,世界在毁灭。所有人站在灾难面前。脸上充满了心中的希望和爱。无道哈哈笑道:“千年前我被她欺骗了,千年后我要重构这个世界,我要让他们毁灭在重生,白夜,你妈居然诞生了你,你是唯一可以跟我抗衡的对手,你要知道你的体内留着我的血。我们一起重构这个世界不好吗,过来吧,孩子。。。。”
  • 修炼界闲人

    修炼界闲人

    无聊啊,该找点什么事做呢?先建个帝国玩玩,组队探个上古遗迹,不行挑逗一下仙尊,还是很无聊,追个妹子吧!
  • 公子实在太正义

    公子实在太正义

    滴,全王系统启动中…庆贺吧!悲鸣吧!尖叫吧!一手扶额,林浪默默地将手机调至静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恶魔老公:独守空房的娇妻

    恶魔老公:独守空房的娇妻

    “我要离婚!”米乐乐拿着离婚协议放到尚掣天面前,“想离婚,寻找自由?”尚掣天冷笑,“当初用计嫁给我,现在就想这样离开,休想!”因为爱他米乐乐一心想要嫁给他,却遭到百般折辱受到摧残,绝望之余想要离开却被报复,“米乐乐,我会让你付出代价,只能永远独守空房。”尚掣天恶狠狠的看着自己的妻子头也不回的离开。
  • 暴君孽后

    暴君孽后

    她叫他暴君,他唤她妖孽;她巾帼叱咤,他笑傲九方;沙场上,她奇袭得逞赏了他一箭,而他冷面旌挥灭了她一国;情场上,他不怒反笑许她一诺,可她淡淡回眸困他一生;帝王之愿,儿女家国,她倔强不过他的命运,他也豪夺不走她的真心;于是她妥协,怎奈得内忧外患他早已是无路可回;结果他退让,殊不知她根本不是他渴望得到的那个女人。血色应天,他笑的从容,说你终于得到你想要的了;月冷风寒,她泪花湮灭,说傻瓜,我终于知道什么才是我想要的了…
  • 冷宫霉妃

    冷宫霉妃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话就应验在了韩子嫣的身上。莫名其妙地被赐给了太子,以她傲娇的性格怎么能心甘情愿就范,可惜清白之身还是被那小子毁了。这就算了,本以为旧爱可以带自己远走高飞,不想人家不争不抢,白白把自己拱手相让。只好乖乖进宫,不料婆婆一再刁难,太子还漫天吃飞醋,这太子妃没法当了。皇宫如监牢,看她翻墙越狱栽了没?
  • 西湖杂记

    西湖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鬼营销人

    魔鬼营销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营销这个行业里,魔鬼比人更能受到上帝的眷顾。做不了魔鬼,就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小说的主人主是“我”,“我”不是神也不是魔鬼,但“我”把做营销当成自己热爱的事业,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营销中去,用自己坚韧的钻研精神,完美演绎出一出精彩的营销小说,故事跌宕起伏,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中随处可见。无论是从事最基层的销售工作,还是已经在营销之路上成长为大区经理,甚至是营销总监,都能从中吸取足够多的商业智慧和实际操作中的技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