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24100000062

第62章 老太监认下这具焦尸(2)

燕王出师,迅雷不及掩耳。通州、遵化望风归降,蓟州、居庸关亦被攻陷。都督宋忠率兵来夺居庸关。他心生一计,哄骗将士说:“尔等家属俱在北平,现闻已被燕兵屠戮,积尸盈途,快随我前行,报仇雪恨!”军士闻听此言,个个怒目切齿、摩拳擦掌,争向居庸关杀去。来到关前,遥见燕军旗帜下,士卒整齐,不是父兄,就是子弟,询问家人,都称无恙。当下恼动军心,大呼:“宋都督骗了我们!”一阵喧哗,相率倒戈。宋忠手忙脚乱,燕军乘势杀来,官军顿时溃败。宋忠逃奔不及,死于乱军之中。开平、龙门、上谷、云中诸守将望风降附。

官军战败的消息飞传南京。建文帝正与一班儒生在讨论“以礼治国”,此时也慌了手脚,匆匆忙忙祭告太庙,宣布削去朱棣的燕王封号,废为庶人。又命大将军耿炳文率师征讨燕军。建文元年八月,大军出征。临行前,建文帝再三叮嘱道:“当初南朝梁元帝萧绎说过,‘一门之内,自动干戈,实属不祥’。如今众位将军与燕王对垒,也要好好体会这个意思,千万不要使朕蒙上杀叔的恶名。”

耿炳文领旨出师,大军号称三十万。建文帝在南京日夜遥盼佳音,不料连连接到败报。先锋杨松勇武轻敌,遭燕军袭杀,全军覆没。大将潘忠引兵驰援,中伏被擒。耿炳文率主力部队出战,挡不住燕王铁骑踏阵,官军损兵折将,退守真定城。燕军狂攻三日,未能破城,遂回师北平。建文帝十分懊恼,急召齐泰、黄子澄问计。黄子澄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足深虑。耿炳文老迈无能,臣举荐曹国公李景隆,将门之子,才堪大用。”建文帝听了连连点头。说起来,这位李景隆还是建文帝的表哥呢。他长得一表人才,平素喜欢读书,论武谈兵,头头是道,就连建文帝也佩服他三分。只是他身逢太平盛世,从未亲临战阵,唯一的“军功”就是擒拿周王。这次正好让他沙场建功。齐泰道:“李景隆能文不能武,断不可用!”建文帝此时像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一块救命的木板,哪里肯放:“李景隆乃朕之周亚夫也!”当即拜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出征。为了表示尊崇和信任,建文帝还效仿古代皇帝礼待大将的做法,亲自为李景隆推车,行“推毂礼”。李景隆受此重任和殊荣,不免趾高气扬,不把那些老将放在眼里。他亲率主力进驻河间,又命镇守辽东的江阴侯吴高挥师南下,夺取永平,对北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燕军将领闻李景隆重兵压境,不免惊慌,议论纷纷。燕王笑道:“李景隆乃赵括一类纸上谈兵的人物,不足为惧。”他决定率主力驰援永平。诸将不解:“倘若李景隆乘虚来袭北平,如何是好?”燕王道:“我出援永平,正欲诱他前来。先破吴高,后破李景隆,统统在此一举。”当即传令世子朱高炽和道衍和尚率一支人马固守北平,他自己亲率大军去解永平之围。

李景隆闻知燕军主力驰援永平,认定燕王中了他的调虎离山之计,暗自得意,立即下令全军直扑北平。怎奈北平城坚壕深,一时攻打不下。老将瞿能怒不可遏,亲率二子和一千精兵,冒着矢石,杀上彰仪门城头。道衍和尚亲率各路守军赶来堵截,与瞿能在城头展开激战。瞿能寡不敌众,忙派人请李景隆调大军接应。谁知李景隆暗藏私心,不愿让这员老将抢了他嫡系部队的头功,故此按兵不动。不多时,瞿能的人马力不能支,被打下城来,这位老将气得破口大骂。

当时正值隆冬,天气奇寒。道衍和尚心生一计,命守军连夜汲水灌城。一桶桶凉水从城头上浇下去,转瞬即冻,结水成冰。第二天早晨一看,北平城竟像披了一层厚厚的冰甲。官军攻城越发困难了。

李景隆督师苦攻了十余日,仍未得手。探马又传来坏消息:燕王已杀败吴高,并在大宁收编了宁王的军队,军势更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打回来。李景隆闻报大惊,进退两难,只得分军为二,一部分继续攻城,一部分列阵迎击燕王。使他百思不解的是,燕王怎么能收编了宁王的军队呢?

原来,燕王率大军赶到永平,吴高根本抵敌不住,仓皇丢下几千具尸体退出了山海关。燕王没有急着赶回北平,却改向北赴大宁。大宁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封地。宁王虽然年轻,但也曾跟四哥朱棣统率过戍边的军队,有些打仗的经验。朱元璋把朱棣和朱权封在北方,为的就是防御塞北元军残部的骚扰。朱棣一来怕朱权听从朝廷的命令,出兵袭他的后路,二来想把宁王手下的三万精锐骑兵弄到手,扩充自己的实力,便打起了宁王的主意。

燕王命大军偃旗息鼓,潜至大宁城外,隐蔽起来,自己只带几名亲信将领进了大宁城。见了宁王,说起父皇去世,新君生疑,日子不好过,忍不住痛哭流涕。宁王同病相怜,不免相对垂泪,倍加抚慰。燕王向宁王诉苦说:“朝廷大军压境,北平被围,危在旦夕。愚兄无法,只好逃了出来,投奔十七弟。求贤弟设法救我!”

“小弟怎样才能救哥哥呢?”宁王不解。

“我本心并不想反叛朝廷,只因奸臣相逼,遂至今日骑虎难下。只要贤弟为兄代上一表,陈述愚兄心迹,代为求情,我想皇上定会允准。”

宁王信以为真,马上亲手拟了一道表章,情词委婉恳切,请赦燕王一死,连夜派飞骑驰送南京。又吩咐设宴款待燕王,杯盏相交,推心置腹,亲密无间。

燕王在宁王府天天饮酒,畅叙兄弟之情。他手下的将领却依计行事,秘密收买了宁军的大多数将领。过了几天,燕王向宁王告辞,说是欲回北平。宁王殷勤地送出郊外,置酒饯行,酒杯斟满,敬给燕王。谁知燕王忽掷杯于地,大喝道:“伏兵安在?”只听一声呼哨,燕军冲出,将宁王团团围住。宁王大惊失色,回顾自己手下诸将,竟一个个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宁王都指挥朱鉴情知有变,拔剑上前救护,竟被燕军杀死。燕王紧握着宁王的手说:“贤弟不必惊疑,愚兄此举也是万不得已。将来事成,决不会亏待贤弟!”宁王万般无奈,只得交出兵权。宁军从此全归燕王指挥。

燕军声势大振,复杀奔北平而来。燕王一马当先,左右冲杀,挡者非死即伤。这时北平城也九门齐开,守军在燕王世子朱高炽和道衍和尚的带领下一齐杀出。官军腹背受敌,顿时溃散。李景隆见大势已去,仓皇引残军败卒逃到德州,上疏朝廷,惶恐待罪。不料朝旨下来,竟是对他的慰问和嘉奖,还加封他为“太子太师”,另有御酒、貂裘等重赏。李景隆受宠若惊,跪在地上,恍恍然如在梦中。

原来,李景隆的奏书一到京,便被黄子澄扣下来,不让建文帝知道,怕的是李景隆这个败军之将连累了他这个举荐人。建文帝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最信任的“先生”竟会对他撒下弥天大谎,他的那道诏书成了千古笑柄。

建文二年,太子太师、大将军曹国公李景隆在德州檄调各路人马六十万,进攻真定。燕王亲率燕军迎击。双方展开血战,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暗天昏。箭雨中,燕军尸横遍野,燕王战马三易三蹶,幸亏燕军援兵赶到,方转败为胜。李景隆一败于白沟河,再败于济南城下,最后单骑逃回南京。黄子澄见事不妙,径自去见皇帝,要求对李景隆严加惩处。御史大夫练子宁等人纷纷奏言,要求皇帝将李景隆处死。建文帝念及亲情,只是不听。

燕王在济南城外击破李景隆的大军,本以为济南城唾手可得,没想到碰了一个大钉子。山东布政司使铁铉与将军盛庸督众固守,誓死不降。燕王的招降书被扯得稀烂,掷出城外。燕王大怒,令将士蓄积城外溪涧之水准备灌城。铁铉使出诈降计,恳请燕王退师十里,只带少数轻骑入城受降。燕王不知是计,跨马张盖,径趋城门,差点被从天而降的大铁板砸死,好不容易才在侍卫的救护下逃得性命。城外所蓄山水也被铁铉的兵士趁乱偷偷放掉,灌城之计终成泡影。燕王恼羞成怒,调集大炮狂轰滥炸,直轰得城头上砖石横飞,守军非死即伤。忽见城上竖起一些大木板,上面赫然写着“太祖高皇帝之灵”七个大字,有些木板已经被炮火击碎了。燕军吓了一跳,急忙停止射击。面对先帝的“牌位”,燕王也不得不有所顾忌,暗自叹息这个铁铉实在不好对付。双方对峙了三个多月,燕军师老无功,遂退回北平。

建文帝接到捷报,擢升铁铉为兵部尚书,镇守济南。封盛庸为历城侯,拜为平燕大将军,统兵北伐。又命都督吴凯进驻沧州,遥为掎角,合图北平。

燕王闻知,乃命大将张玉偃旗息鼓,奔袭沧州,大破官军,生擒吴凯。燕王亲率大军进攻盛庸的部队,不料中了埋伏,在众将的护卫下奋力死斗,才夺路逃脱。大将张玉不知燕王已经突围,拼命杀入重围寻觅,被官军一阵乱箭射毙马下。

燕王奔还北平,检阅将士,损折两三万,闻知大将张玉战死,不禁痛哭失声。经此挫败,燕王不免有些心灰意冷。道衍和尚进言道:“臣前谓,师行必克,但费两日。两日就是东昌的昌字。今东昌遭败,已成过去,此后必获全胜。”燕王重新振作,招兵买马,以期卷土重来。

建文三年春月,燕王又誓师南征。临行前,自撰祭文,哭奠大将张玉,并脱下自己的战袍,焚赐忠魂。全军将士,无不感动,临阵奋勇,以一当十,大破官军。建文帝无计,遣使与燕王议和,以为缓兵之计。后来又听从方孝孺的劝谏,改变主意,将燕王的使者投入狱中。

燕王闻报大怒,遂横下一条心,孤注一掷,置大江以北于不顾,率大军直捣南京,要与建文帝赌个输赢。

燕军渡过长江天险,占领了镇江,直接威胁南京。建文帝徘徊殿上,束手无策。群臣个个无计可施,纷纷揪打李景隆泄愤,金殿上乱成一团。建文帝喝住群臣,委派李景隆去燕营议和。燕王声称朝廷交出奸臣,他才罢兵,说罢掷下一份“奸臣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人名。李景隆灰溜溜地揣起名单,回来复命。

群臣认为燕王不肯议和,纷纷劝建文帝出走,暂避兵祸。方孝孺反驳道:“京师城高池深,还有精兵二十万,粮食充足,陛下宜坚守待援,不可轻动。”建文帝依言而行,布置军队防守。齐泰、黄子澄上疏请求出外募兵,不待建文帝准奏,便径自出城而去。建文帝不禁叹息道:“这班人把事情弄成这样,却忍心抛下朕逃跑吗?”

正说着,外面报知燕军已兵临城下。建文帝闻奏,倍加惶急。只见御史魏冕踉跄趋入,报称左都督徐增寿密谋献城降燕。建文帝半信半疑,接着又有几人接连入奏,口出一辙。建文帝乃命左右拿到徐增寿,斥骂道:“你贪生怕死,朕偏要你先死!”亲自动手,拔出佩刀,将他砍死。余怒未息,又见翰林院编修程济跑入殿中,大呼道:“不好了,不好了,燕军已入城了!”建文帝惊问道:“这么容易,莫非有人做内应?”程济道:“曹国公李景隆大开金川门,迎入燕王,所以京城被陷。”建文帝如五雷轰顶,顿时泪下:“罢了,罢了!朕未曾薄待曹国公,他竟如此负心,天理何在?朕今日在劫难逃,不如殉了社稷吧!”言毕,即欲拔刀自尽。身边的几个臣子慌忙劝阻,将建文帝拥入内殿。

燕王亲率精兵悍将,旗甲鲜明,浩浩荡荡从金川门进入南京,在曹国公李景隆的陪同下登上城楼。南京各门的守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归降燕军。不少文武官员听到消息,急忙随风转舵,跑到金川门城楼上参谒燕王。燕王内心十分得意,表面上少不了温言软语抚慰一番,声称此来只为“面君请罪”,别无他意。朱棣心里明白,他这次冒险孤军深入,只占了北平到南京的一条狭长地带,大半天下还是建文帝的天下。如果建文帝逃出了南京,登高一呼,他燕王就会四面楚歌,前功尽弃,说不定连一条归路都保不住。想到此,朱棣内心不免生出几分焦灼。为此,他曾多次密令部下万万不可放走建文帝。正思忖间,忽见城中皇宫烈焰腾空,探卒来报,建文帝和后妃等在宫内****了。朱棣表面不动声色,内心一阵轻松。

昔日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的皇宫,现在已成了一片瓦砾残砖。横七竖八的焦木散发出一阵阵刺鼻难闻的气味。在这一片废墟中间,赫然躺着几十具尸体,面目发肤全已烧焦。至于哪一个是建文帝,已经根本无法辨认了。

朱棣见到这副惨状,心中也不觉恻然,叹息道:

“痴儿,痴儿,你又何至于如此呢?”

如何确认朱允炆的尸体,确实让朱棣头疼。从附近抓到一些太监和宫女来辨认,也都说不清。后来还是一个老太监胆子大,指着一具尸体,硬着头皮说这便是皇帝,其余的太监宫女忙随声附和。朱棣便下令把这具尸体盛殓起来。至于那究竟是不是建文帝,却只有天知道了。

燕王朱棣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永乐(公元1403年),史称明成祖。

即位后,朱棣下令清宫三日,张榜缉拿“奸臣”,一律严惩不贷。截手断足,削耳割鼻,寸磔油烹,斩首灭族,无所不用其极。

一场惨烈的大屠杀又开始了。

西汉

11 西凉王

秦朝

东汉

注:王莽建新朝,未计。

同类推荐
  • 我真的只想吃个软饭

    我真的只想吃个软饭

    (本书甜到齁,请适当阅读)作为河东首富沈家的上门女婿,理想和职业都是吃软饭,但偏偏天下大势逼他不得不站出来,为了爱与正义,为了世界和平……他杨林决定,向宿命宣战!
  • 大明倒爷

    大明倒爷

    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但是,做为一个现代人,他有他自己的优势。崇祯是他的拜把子兄弟。李自成是他的小弟。皇太极?懒得搭理那个鞑子。他的财富足够改变整个帝国的国运。
  • 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本书是以史服务于现实和将来”的文史工作方针,征集的政治军事、经济工商、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民情和其他内容的珍贵文献资料。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拉善盟的历史发展。
  • 宸阳王

    宸阳王

    这是一个异时空历史,不同的是时空不一,相同的事,乱世层出不穷。夏、瑾、吴、郓、商五国共同顶立于世,相安无事是不可能的,各国都有吞并其他四国的野心,也是如此战争连绵不断……
  • 水色歌

    水色歌

    战争是很残酷的,上进是很残酷的,爱情是很残酷的!不,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真真假假,生命生来就是为了迎接残酷!
热门推荐
  • 学生精品美文:一把水瓢

    学生精品美文:一把水瓢

    本书收集的一些文字大都是作者20多年来陆续写成的。共600余千字。作者从农村出来,在城市生活,既有游山玩水的欢快尽兴,更有日常生活的平淡感悟。这些人生经历在文字中都有流露和表述。有些文字曾在报刊上发表过,有些文字也曾获过奖。
  • 静静的流水

    静静的流水

    时光就是一条静静的流淌的河水,外表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是所有经历的岁月都掩埋在平静的河水之下。故事里,有你,有我,站在记忆的彼岸,撷取一片浪花????回忆我们的青葱岁月---谨以此纪念16年前的我们
  • 邪帝风云

    邪帝风云

    他本神界之子,却意外流落放逐之地,慢慢复仇路?何处是逍遥?师门被灭,他本想报仇之后带着挚爱逍遥天下。却在偶然之下得知自己一族被灭之仇。既然神佛欺我,屠尽神佛又何妨?有人说他是个疯子;有人说他是个情种;有人惧他如恶魔;有人敬他为圣人。
  • 少年鬼捕之诡邮

    少年鬼捕之诡邮

    在我哥哥突然意外死后,一封封诡异邮件任务出现在我眼前。原来哥哥硬盘里的秘密早已注定了我接下来的生活,我也会像哥哥那样意外死去吗?!
  • 我只想平凡一生

    我只想平凡一生

    本来平凡的一生,没想步入波澜壮阔的世界,但却一直为之努力着............
  • 宁坤秘笈

    宁坤秘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扬花时节

    扬花时节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这是本观点比较标新立异的虚拟经济论文集,共收论文17篇,具体内容包括:单边主义把世界引向何方;虚拟价值的人类活动论依据;从生活价值论解读财富属性;广义虚拟经济概论十题;基于不同视角的虚拟经济观点综述等等。
  • 逃出百慕大三角

    逃出百慕大三角

    满载乘客的飞机坠毁在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各种荒诞离奇的事接踵而来;这里怪兽横行,时空完全错乱,有人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有人死而复生,有人看到了自己的尸体;活着,成了幸存者们难以企及的奢望。到底是谁在操控着这一切?看幸存者们如何荒岛求生,如何与看不见的神秘力量斗智斗勇,如何冲破牢笼,逃出神秘而又恐怖的百慕大三角。
  • 神女噬命

    神女噬命

    神魔大战,众神陨落,创世女神舍弃神躯封印魔族大陆分裂。七万年后神女转世历劫而归。她是萧家痴傻废物七小姐,是二十一世纪顶级军医、将官,意外身死,契约上古神器,三魂归一,从痴傻废物一夕成为绝世天才。他是上界主战神,吞噬魔君两败俱伤陷入沉睡,七万年后苏醒。她祭出神力打散魔祖的神魂:“我若成魔魔奈我何,我若成佛天下无魔!”他自云端跌落他抱紧她的冰凉的身体:“柒柒。”他将她紧抱入怀:“从今以后我生你生,你死我便死。生生世世,你陪我可好?”她笑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