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60600000041

第41章 法律及其热门争议(1)

法律多如牛毛,误撞照样坐牢

美国宪法的文本两百多年来没有作过一个字的修改,它的基本内容非常稳定。它所增加的内容都是以修正案的形式补充进去的,权利法案就是整个美国宪法的前十条。对于修正案的增加,美国国会也非常谨慎。从1789年以来,尽管有3000多条修正案被提出来,但是,到目前为止,美国国会只通过了26条宪法修正案。

美国的根本大法,真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美国法律的一大特色。但美国是联邦制,各州都可以立法,只要不违背宪法的基本原则,各地自定的法例,真是千奇百怪,多如牛毛。例如,南达科他州的“不准在芝士厂打瞌睡”、伊利诺伊州宰恩市“不准给猫狗燃着的雪茄”、加州的“不准在泳池踩单车”、犹他州的“不准捕鲸”、康狄克州“不准用手倒立过马路”、佛州的“寡妇不准在周日跳降落伞”等等。一个英国学生史密斯,在美国康沃尔大学读传播系,他对美国的一些荒诞法律格外感兴趣,就在网上搜罗,被他选中的就有40条。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为什么会这样呢?美国的法律是摸着石头过河,无比多的案例,都是可以作为判决量刑的标准,实际上每个法官都在造法。这些法律乍看起来确是不可思议,但是它的形成和定案往往都有一-些特定的背景和历史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这倒是值得商榷的。

美国的法律错综复杂,多如牛毛。其中,有从英国承袭演变过来的普通法,也有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制定的成文法。既有全国统一联邦法律,又有50个州互不相同的各州法律。凡是世界上传统和现代的种种争执,均可以在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美国法律体系中寻找到相关的原则和案例。经过长期的争辩、协调、修改和补充,美国的法律体系在最大限度的追求公平和正义方面,其影响力已经超出了美国本土范围。

法律很多,对人有一定的约束力。美国人受教育的程度是普遍较高的,但是犯罪率还是居高不下。据美国司法部透露,2004年6月底统计,全美关押着213.12万人,数量居世界第一。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每10万人中在押人口是726人,英国每10万人中是142人,法国每10万人中为91人,日本每10万人中为58人。美国监狱人口不断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二进宫的犯人增多,在释放后的三年内2/3的人又再度被捕。同时女犯增长较快,2004年6月全国关押女犯人10.3万人,而1980年仅有1.2万人。2003年底处于监外管制或假释的成人达480万。这一数字比上年增加了7.3万人,属历史最高。美国惩教系统监督的人犯70%不在监狱中服刑。单加州和德州的这类人犯加在一起高达100万。

从1995年以来,看守所关押人数年增长率为4%,监狱关押人数年增长率为3.4%,监外管制人数的年增长率为2.9%。(选自《侨报》2004年7月27日报道)

美国联邦调査局(FBI)2006年6月12日公布的2005年初步犯罪报告显示:全美整体谋杀案比上年增加4.8%,抢劫罪增加4.5%,只有强暴罪下降1.9%。其中人口超过50万大城市暴力犯罪增加最多,达8.3%,中西部暴力犯罪增加5.7%。

国际人权组织2005年10月发表调査报告指出:历经两年调査发现,美国对至少2225名未成年人判处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而其他国家总和才12人,是其他各国总和的200倍。

匹兹堡卡耐基美伦大学犯罪学家布鲁姆斯坦(AlfredBlumstein)说,过去一两年某些地方犯罪增加,可能是由于警力转去打恐、预算削减,造成社会服务和监狱减少,以及贫穷地区年轻人工作机会少。(选自《世界日报》2006年6月13日报道)

来到美国,如果不了解美国法律的游戏规则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即使老老实实,法律的麻烦也还是可能会找上你。何戴维是一个从中国移民美国20年的“美国通”。至今他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竟在一夜之间成了罪犯。

那天,戴维在邮局的日常工作中搬运了几件沉重的邮包,腰扭了,顿时疼痛不已。不久他被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属于工伤。随着病情的加剧,他不得不病休在家。邮局的工作是铁饭碗,福利待遇相当不错。戴维拄着拐杖在家里,一边养病一边照看两岁的女儿。他不仅获得工伤劳保的福利待遇,还得到周全的医疗与照顾。按照美国法律,戴维的工伤如果超过一定时间不能治愈,就可以终身享受拿着钱不用上班的工伤福利待遇。

就在戴维享受着美利坚的高福利时,一纸传票把他传到法庭。原告纽约市邮局,被告何戴维;罪名是装病造假欺骗联邦政府,以获取不该享有的政府福利待遇。辛辛苦苦为政府工作受了工伤,还被推上被告席?怒火中烧的戴维委托了曼哈顿的著名律师,医生也满口应承为他出庭作证。戴维发誓要打赢这个官司信心十足的他登上法庭的审判台后才发现,他的信心和证据在强大的美国法律机器和金钱势力面前,竟是那么惨白无力。在原告出示的一盘录像中,清晰地显示着:某日戴维在某地抱着女儿在戏耍;某日到某商场采购了大量的物品;某日在家里的院子内搬动了沉重的物件……

“请看邮局的侦探拍摄的这些证据,哪里能证明何戴维是个受工伤不能上班的人?分明是在讹诈邮局,骗取终身的劳保福利待遇!”邮局的律师义正词严地说。

戴维的律师退却了,他说同政府打官司可不是闹着玩的;戴维的医生也畏缩了。戴维糊涂了,他争辩道:“你们偷拍到的镜头,那是我按照医嘱吃过止痛药要加强活动的要求咬着牙做的;我的女儿摔倒在地,难道我作为父亲不该挺身而出抱起她吗?我难道是在装病?我的诊断书和X光片都在起什么作用?我每天吃止痛药为什么?我拄着拐杖为什么?”原告律师心平气和地说:“没人质疑你有病。但是在我们拍摄的那个瞬间,你的表现告诉我们,你在那个时段的病情,没有你所说的那么严重。注意,我说的是那个时段和那个时段你对我们说了谎。这就足够了!足以证明你犯罪了!至于你那个时段以外的病情和痛苦,我们深表同情,你尽可以继续治疗甚至手术……”

戴维张口结舌,他仔细盘算了一下,整个官司打下来也许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同认罪的损失相比,显然后者更划得来。戴维选择了认罪。法庭宣布:以欺诈罪判处何戴维一年半徒刑;退还已领取的伤残劳保金并罚款数万美元;刑满后,接受社区监管两年。鉴于他的罪行轻微和有年幼的孩子,他的服刑可以在自己家里进行,但是必须戴着电子手铐并定时向警察局汇报。

法律同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在于这里的法制比较健全,还在于人们长期以来对法律的依赖。我们中国人喜欢说“有理走遍天下”,这个“理”,对美国人来说就是法。(选自《波士顿新闻》2005年12月4日倍可亲文)

由于美国的法律五花八门,多如牛毛,也让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尽管你奉公守法,也会陷入不知不觉的法律陷阱而难以脱身。华人艾琳在《世界日报》2007年2月25日发表的文章,讲述了她的亲自感受,读来让人觉得美国社会复杂,法律更加复杂,要想在美国生活必须学会应对社会现实,接受法律的挑战。我想用艾琳的故事,让我的朋友了解美国法律的复杂情况,达到以一斑而窥全豹的效果。

艾琳在文章中指出:

常言道: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哪晓得,这句话在信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美国经常是行不通的。有这样一个笑话,美国的某大律师应一家法学院的邀请,到意大利举行有关民事诉讼法的讲座。在他用的案例分析中,提到如果你在别人家的车道上滑倒受伤,可以通过诉讼获得巨额赔偿。翻译快速地用意大利语与台下的听众交谈了一阵子。美国律师好奇地问道:“现在学生们是否都有兴趣到美国从事法律工作?”翻译回答:“其实他们更想到美国去跌一跤。”笑话归笑话,但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在美国要惹上一场莫名其妙的官司,是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美国是个法治国家,吃法律饭的人不少,据《今日美国》(USAToday)的报道,2003年美国有从业律师超过100万名,全国参加法学院入学考试的学生有15.2万多人,创下了自1991年以来的新高。这就给形形色色的法律诉讼营造了条件。这篇文章又说,已经拥有高级学位的高级人士,如商管、会计和医生等,也有不少人跻身加入法学院入学考试的行列。

居住在美国的华人同胞,不要以为自己奉公守法,循规蹈矩,就可以跟那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沾不上边了。因为有时候你本来觉得自己跟法律毫无关系的,可是在自觉不自觉间,你每天都有可能跟法律打交道。譬如,被选中去做陪审员;驾车时不小心吃一罚单,不服上诉等等……可以说,法律无处不在,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位法国思想家曾经说过,“美国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一切方面,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某种法律问题”。

下面是一个美国人讲述自己碰到的一连串离奇事件:

绝症病患转售寿险兑现

八年多前的一个夏天,那名美国人在为自己在个人退休账户里的一万美元寻找投资机会,恰好在当地的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广告,内容是推销人寿保险的宣传。不过,跟传统的人寿保险不一样的是,广告兜售的是第三方的保险,受保人都是些身患绝症,急着将自己的人寿保险提前兑现的消费者。看到这里你觉得奇怪吧?本来每个人的人寿保险的钱,是自己永远都不可能看到的。可现在因为有中介公司的介入,将这些在人世间的日子所剩无多的患病者的人寿保险,转手分割卖给若干投资者,既解决了病人经济上的燃眉之急,中介公司从中也赚到了一笔利润。

广告上说,因为承保的保险公司的信誉和金融状况,都是在美国顶尖A级,所以投资者的利益都绝对有保障,甚至比房产、股票都要可靠得多,而且回报率也不差。出售自己的人寿保险者,病情都有至少两个医生的诊断证明,并且经过中介公司独立核算的,基本上可以说是万无一失。投资款也不是直接汇入中介公司的账户,而是由某银行设立专门账户代理。买卖双方签约成交后,先从代管账户里扣除足以支付诊断书上估计的病人寿命时间的150%保险费,再将余款过户给中介公司。与此同时,出售方必须将人寿保险的受益人位置,卖断给投资者。这种投资的唯一风险,成交时是统一价,而回收的时间则只能是个估计,即有可能短,也有可能长,各人听天由命京尤是了。

反正一万美元虽不算少,但也不是个大数目,看广告上说的也蛮合情合理的。投资人寿保险,你说是乘人之危也罢,济人之急也好,总之是各得其所,没什么说不过去的。于是那名美国人就给中介公司打了个电话,问清有关情况后,拍板成交。他们很快就将合同寄了过来,在她签字确认之后,将一万元汇到了指定的银行账户。这家中介公司想多拉点生意,过后还请她在熟人、朋友中间做宣传,并答应每做成一笔买卖,都可以给介绍人提成5%的佣金作为报酬。想想这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就让他们将有关销售材料邮寄给她。中介公司倒是时不时地给她寄来各种各样的广告和资料,当初不过是随口敷衍之辞,并没有将此事当真。

一万元汇出后,毕竟是作了一次“风险投资”,心理多少有点儿不踏实的感觉。就这样在忐忑不安中过了一年零两个月,中介公司终于来了一封信,随信附来支票一张,连本带利是10500元。原来投保人的运气不错,比医生诊断书上说的多活了大半年的时间。其实这一点利润,跟银行的定期存款的利息比也不相上下,而银行存款没有风险,又省事,又省心。从那以后,她也就再不涉足人寿保险合同的投资了。

中介舞弊投资人也被控

冬去春来到了2006年的年初。她做梦都没想到,这笔陈年老账却让她吃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官司。她在报纸上看到消息,经营人寿保险合同的那家中介公司的几个高级职员,涉嫌营私舞弊,挪用了投资人的巨款,用于个人大肆挥霍,最后甚至于连维持人寿保险的月费都被挪用一空,导致保险合同被废止。当发现上当受骗的投资者醒悟过来时,该公司已经宣告破产,关门大吉,人去楼空了。愤怒的投资者将公司的几位官员告上了法庭,被告也因诈骗罪名成立而锒铛入狱。但是,损失掉的钱却再也回不来了。投资人为了挽回损失,转而又将为中介公司设立代管账户的银行也告了一状,要求赔偿。银行的律师一拍脑袋,说罪魁祸首是中介公司的推销人员,假如当初没人推销这些人寿保险,就不会有现在的麻烦事。银行要求由所有推销人员共同分摊法律费用和赔偿金。

银行调出当年中介公司的花名册按图索骥,将册上有名的三百多号都列入被告,提起“集体诉讼”。那名美国人因为曾经填写过中介公司的推销员登记表,而且有过投资的记录,就被银行以“一棍子打倒一船人”的方式,被列入“被告人”之一。当她收到地方法庭送来的传票时,一时半刻还摸不着头脑。直到把厚厚的传票再三研读之后,才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法庭要求被告人在指定时间内作出答复,否则就有可能被缺席判决“有罪”。银行的指控不外是两条,一是“欺骗投资者”,二是“无执照进行证券推销”。她虽然既没有进行过推销活动也没有欺骗过任何人来投资,但法庭的状子还是得认认真真地逐条作答复。讨厌的是,她的回答不仅必须送到法庭,还得寄给案件各方原告和被告的代表律师,以及300多名“被告人”。她花了大笔的邮费不说,等这个“雪球”一滚动起来,与该案有关的邮件就不断地铺天盖地地而来。开始的时候她还一-一细看,到后来就实在是招架不住了,要想看完所有的信并理清其中的头绪,恐怕得成为她全职工作才行。有的“被告”还专门雇了律师作答辩,有几封答辩信,厚得她一只手都拿不起来。结果案件越弄越复杂,与此有关的信件也越积越多。她专门弄来了好几个大纸箱,来信装满了一个又一个。她本来每接到一封信,都寝食不安好长一段时间。慢慢地,也就变得无动于衷了,俗话说得好,“虱子多了不痒”嘛。

同类推荐
  • 怎样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通过本书的学习,能知道与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 诗经(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诗经(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诗经》是我国史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本版在历代各种《诗经》集注的基础上考据梳理,辨析订正,对诗意,主旨,产生背景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紧贴广大中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性强,能帮助学生培养国学素养,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首次出版于1886年。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写,讲述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也是这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书中记录了这一学年中,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每月故事”等。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书中表达的主题是,“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懂得爱,对祖国、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 中外民间故事

    中外民间故事

    本书选取了中外经典民间故事的精华,重新编写、审订,其内容新奇有趣,语言通俗易懂,更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让他们陶冶情操,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字能力。
  • 建筑设备作业集

    建筑设备作业集

    《中国建筑教育》2010是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10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和评选活动的优秀作品集,该活动是以促进全国各建筑院系间的建筑设计教学交流、提高各校的本科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激发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为目标。一年一度的全国性的作业观摩和评选活动作为建筑设计教与学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亦不断完善与成熟。这本作品集是全国建筑学专业师生的一份共同财富,可以籍此了解全国建筑设计教学的现状,而对莘莘学子来说,学习上亦是一个赶超的目标。
热门推荐
  • 一叶薇薇越倾心

    一叶薇薇越倾心

    南宫越逸,A国皇室公爵之子,全国女孩心中的天之骄子,17岁那年与苏叶薇重逢。苏叶薇,A国传说般的存在,冷酷与权利的象征。生于皇室,因天生资质优秀,得到家族长辈们喜爱,自小就训练她成为皇室继承人。5岁送去E国,15岁回国。哥哥做着他喜爱之事,妹妹天真不谙世事,唯有她,背负重任。回来后莫名其妙上了高中,一向冰冷的她,遇见南宫越逸后竟有些改变。11个月后,被人陷害,迫不得已出国。三年后,冰冷女皇再度回归,却不料在成人礼当天车祸失忆???
  • 回到父母的年代

    回到父母的年代

    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在做什么呢,谈恋爱?畅想未来?还是准备高考或出国留学?严若依却在十七岁的这一年穿越时空来到了二十年前。熟悉的亲人都成了陌生人怎么办?父母之间还相互看不顺眼怎么办?正在催婚的年纪突然出现了一个自称是从二十年后来的女儿,可女儿口中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却是怎么也想不到的人,是顺着未来发展还是……
  • 签到系统之从中考前开始

    签到系统之从中考前开始

    你听说过用钱成神的吗?在我这不本书中你将见识道一个全新的世界。你将知道钱是无所不能的。
  • 柒晨雪,今夕何夕

    柒晨雪,今夕何夕

    生于天地间的凤凰昭染,在一次神魔大战中不慎落入敌人的圈套,使自己陷入沉睡当中,好友天帝不忍自己旧日好友就此沉睡,便将昭染的灵魂送入轮回道,故事,由此开始。凤凰,生于天地之间,不生不老,不死不灭“世界上本无沙漠,当我想你一次,便落下一粒沙,於是成了萨哈拉沙漠”“你一定要开心,不然我会难过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大巫在都市

    重生大巫在都市

    大学毕业,曹小金的生活跌落谷底,一场自杀引来致命阴谋。在梦寐以求的新生活面前,他被人一枪爆头!难道,死不瞑目?——————幸得古巫搭救,令他借尸还魂,杀破狼格局独聚一身。苦逼屌丝,绝地逆袭!!!终得,傲视天下!(QQ群228229707,欢迎各路英豪带我装掰带我飞~)
  • 我真不是小人物

    我真不是小人物

    小人物也有一颗王者心,让我们一起看草根的艰辛奋斗史……成长的苦涩和成功的收获。
  • 如果不只是遇见

    如果不只是遇见

    那时,她是一个未经世事的纯情少女,他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冷漠校草。第一次相遇几乎看不见彼此的模样,自此之后,几乎再无交集。其实,她遇见过他,他也遇见过她,只是总有一个人只能看到另外一个人的背影。如果不只是遇见,该有多好!
  • EXO之绯闻女友

    EXO之绯闻女友

    她,对娱乐圈一概不知,却惹到了此时火遍亚洲的男子偶像图团“你不认识我们?”某十二只异口同声的惊讶女孩睨了他们一眼,淡淡应道:“我为什么要认识你们”十二只邪邪一笑:“可惜你不认识也不行了……”此话一出,第二天的头条新闻便是“EXO之绯闻女友”
  • 修仙极致

    修仙极致

    修仙路漫漫,偶得奇遇,从始开挂执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