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38700000013

第13章 文(8)

关王庙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记载了孤山附近的关王庙变迁的情况并对关王的忠义作了褒扬。

北山两关王庙。其近岳坟者,万历十五年为杭民施如忠所建〔1〕。如忠客燕,涉潞河,飓风作,舟将覆,恍惚见王率诸河神拯救获免,归即造庙祝之,并祀诸河神。冢宰张瀚记之。

其近孤山者,旧祠卑隘〔2〕。万历四十二年,金中丞为导首鼎新之〔3〕。太史董其昌手书碑石记之〔4〕。其词曰:“西湖列刹相望,梵宫之外,其合于祭法者,岳鄂王、于少保与关神而三尔。甲寅秋,神宗皇帝梦感圣母中夜传诏,封神为伏魔帝君,易兜鍪而衮冕,易大纛而九〔5〕。五帝同尊,万灵受职。视操、懿、莽、温偶奸大物,生称贼臣,死堕下鬼,何啻天渊〔6〕。顾旧祠湫隘,不称诏书播告之意。金中丞父子爰议鼎新,时维导首,得孤山寺旧址,度材垒土,勒墙墉,庄像设,先后三载而落成。中丞以余实倡议,属余记之。余考孤山寺,且名永福寺。唐长庆四年,有僧刻《法华》于石壁〔7〕。会元微之以守越州,道出杭,而杭守白乐天为作记。有九诸侯率钱助工,其盛如此。成毁有数,金石可磨,越数百年而祠帝君。以释典言之,则旧寺非所谓现大将军身,而今祠非所谓现帝释身者耶?至人舍其生而生在,杀其身而身存。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与《法华》一大事之旨何异也〔8〕。彼谓忠臣义士犹待坐蒲团、修观行而后了生死者,妄矣。然则石壁岿然,而石经初未泐也。顷者四川歼叛,神为助力,事达宸聪,非同语怪。惟辽西黠卤尚缓天诛,帝君能报曹而有不报神宗者乎?左挟鄂王,右挟少保,驱雷部,掷火铃,昭陵之铁马嘶风,蒋庙之塑兵濡露,谅荡魔皆如蜀道矣〔9〕。先是金中丞抚闽,藉神之告,屡歼倭夷,上功盟府,故建祠之费,视众差巨,盖有夙意云。”

寺中规制精雅,庙貌庄严,兼之碑碣清华,柱联工确,一以文理为之,较之施庙,其雅俗真隔霄壤。

〔1〕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

〔2〕卑隘:矮小狭窄。

〔3〕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

〔4〕董其昌: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董其昌字玄宰,华亭人,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论者称其气韵秀润,潇洒生动,非人力所能及。盖文敏以儒雅之笔,写高逸之意,宜其风流蕴藉,独步一代。”

〔5〕甲寅:即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叫兜鍪。衮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九斿(liū):亦作“九游”“九旒”,古时官冕上的九串垂珠。

〔6〕操、懿、莽、温:指历史上的奸雄曹操、司马懿、王莽、桓温。

〔7〕长庆四年:公元824年。

〔8〕孔曰成仁:《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曰取义:《孟子·卷十一·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昭陵之铁马嘶风:指昭陵六骏。唐太宗昭陵前的六块浮雕石刻。是李世民在建立唐王朝的战争中所骑的六匹骏马的雕像。刻于贞观十年(636)。六马姿式各异,但均雄劲有力,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塑的高超艺术水平。蒋庙之塑兵濡露:蒋山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北。汉末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于此,三国吴孙权为立庙于钟山,因改称蒋山。以上两句是以昭陵和蒋庙来形容关王庙的威严。

关羽是历史人物中忠义的典型,关羽被尊为关王、关帝由来已久,可见人们对其崇敬之深。明·谭元春《绣关帝君像赞》曰:“一生勇烈,如霹雳坠;欲叩精忠,针泯线碎。”(《谭元春集·卷十四》)乾隆三十三年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雍正皇帝亲自撰写了《关帝庙后殿崇祀三代碑》文,文中说:“关帝庙食遍薄海内外。其地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陬海村墟穷僻之壤,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所在崇饰庙貌,奔走祈禳,敬畏瞻依,凛然若有所见……关帝以神。神之陟降上下,显赫鉴观,以警动觉悟,保佑扶持,与斯人呼吸相应答者,感而通,微而著,洋洋乎忠义正直之气充塞于宇宙之间,与日月星辰同其明,江河山岳同其体,风霆雨露同其功用。宜其英灵之振古常新,而为历代贤豪所莫能并也。”(清·朱彝尊《日下旧闻考·卷四十四》)正因为如此,所以孤山关王庙越修越好。

董其昌《孤山关王庙柱铭》曰:“忠能择主,鼎足分汉室君臣;德必有邻,把臂呼岳家父子。”

宋兆禴《关帝庙柱联》曰:“从真英雄起家,直参圣贤之位;以大将军得度,再现帝王之身。”

张岱《关帝庙柱对》曰:“统系让偏安,当代天王归汉室;春秋明大义,后来夫子属关公。”

苏小小墓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叙述了苏小小与司马才仲人鬼恋爱的故事。

苏小小者,南齐时钱塘名妓也〔1〕。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以年少早卒,葬于西泠之坞。芳魂不殁,往往花间出现。宋时有司马者,字才仲,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问歌何曲?曰:“黄金缕》〔2〕。”后五年,才仲以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寻其墓拜之。是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侧。

〔1〕苏小小: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五》:“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西陵在钱塘江之西,歌云‘西陵松柏下’是也。”

〔2〕《黄金缕》:古曲名,即蝶恋花。

文人多情,文人好奇。南齐一个名妓的墓,居然引得唐代诗人写了那么多的诗,宋以后的文人,又编造了那么多哀艳动人的故事。如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七载:“司马才仲初在洛下,昼寝,梦一美姝牵帷而歌曰:‘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才仲爱其词,因询曲名,云是《黄金缕》,且曰后日相见于钱塘江上。及才仲以东坡先生荐,应制举中等,遂为钱塘幕官,其廨舍后,唐苏小墓在焉。时秦少章为钱塘尉,为续其词后云:‘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笼,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春渚。’不逾年而才仲得疾,所乘画水舆舣泊河塘,柁工遽见才仲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继而火起舟尾,仓忙走报,家已恸哭矣。”张岱不过将这个故事重复简述了一下。人鬼相恋,开了《聊斋志异》的先河。

西陵《苏小小诗》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李贺《苏小小》诗曰:“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沈原理《苏小小歌》曰:“歌声引回波,舞衣散秋影。梦断别青楼,千秋香骨冷。青铜镜里双飞鸾,饥乌吊月啼勾栏。风吹野火火不灭,山妖笑入狐狸穴。西陵墓下钱塘潮,潮来潮去夕复朝。墓前杨柳不堪折,春风自绾同心结。”

元遗山《题苏小像》曰:“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徐渭《苏小小墓》诗曰:“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恨不颠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六一泉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叙述了六一泉的来历。

六一泉在孤山之南,一名竹阁,一名勤公讲堂。宋元六年,东坡先生与惠勤上人同哭欧阳公处也〔1〕。勤上人讲堂初构,掘地得泉,东坡为作泉铭。以两人皆列欧公门下,此泉方出,适哭公讣,名以六一,犹见公也。其徒作石屋覆泉,且刻铭其上。南渡高宗为康王时,常使金,夜行,见四巨人执殳前驱。登位后,问方士,乃言紫薇垣有四大将,曰:天蓬、天猷、翊圣、真武〔2〕。帝思报之,遂废竹阁,改延祥观,以祀四巨人。至元初,世祖又废观为帝师祠〔3〕。泉没于二氏之居二百馀年。元季兵火,泉眼复见,但石屋已圮,而泉铭亦为邻僧舁去。洪武初,有僧名行升者,锄荒涤垢,图复旧观。仍树石屋,且求泉铭,复于故处。乃欲建祠堂,以奉祀东坡、勤上人,以参寥故事,力有未逮。教授徐一夔为作疏曰:“兹胜地,实在名邦〔4〕。勤上人于此幽栖,苏长公因之数至。迹分缁素,同登欧子之门;谊重死生,会哭孤山之下〔5〕。惟精诚有感通之理,故山岳出迎劳之泉。名聿表于怀贤,忱式昭于荐菊〔6〕。虽存古迹,必肇新祠。此举非为福田,实欲共成胜事。儒冠僧衲,请恢雅量以相成;山色湖光,行与高峰而共远。愿言乐助,毋诮滥竽〔7〕。”

〔1〕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

〔2〕天蓬、天猷、翊圣、真武:《梦粱录·卷八》:“四圣延祥观在孤山,旧名四圣堂。道经云:‘四圣者,紫微北极大帝之四将,号曰天蓬、天猷、翊圣、真武大元帅真君。’元是显仁韦太后绘像,奉事甚谨。”

〔3〕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公元1264-1294年。

〔4〕徐一夔:字大章,天台人。曾修《元史》、《大明日历》,署为杭州教授。

〔5〕迹分缁素:缁素,佛教称僧徒和俗人。因僧徒穿黑衣,俗人穿白衣。苏轼是俗人,勤上人与参寥子是僧人,所以说迹分缁素。即他们的行为分成俗人与僧人两类。

〔6〕名聿表于怀贤,忱式昭于荐菊:名义上是为了表达怀念贤人(指六一居士欧阳修)的心情,这种热忱更胜过“一盏寒泉荐秋菊”的诗情。因苏轼《书林逋诗后》有句云:“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7〕毋诮滥竽:谦虚话,不要讥笑我滥竽充数。

苏轼与欧阳修师生情谊,胜过父子。以一道山泉的命名,来表达苏轼对于欧阳修深挚的情谊,别开生面,这胜于树碑立传。

苏轼《六一泉铭》:欧阳文忠公将老,自谓六一居士。予昔通守钱塘,别公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子闲于民事,求人于湖山间而不可得,则往从勤乎?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而论人物,曰:六一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虽江山之胜,莫适为主,而奇丽秀绝之气,常为能文者用。故吾以为西湖盖公几案间一物耳。勤语虽怪幻,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予为钱塘守,则勤亦化去久矣。访其旧居,则弟子二仲在焉。画公与勤像,事之如生。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讲堂之后,孤山之趾,汪然溢流,甚白而甘。即其地凿岩架石为室。二仲谓: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常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馀烈,亦或见于此泉也。

白居易《竹阁》诗曰:“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事修炼,只此是玄关。”

苏公堤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记载了苏公堤的修建情况和苏东坡、刘梦谦在西湖苏堤周围享乐的情景。

杭州有西湖,颍上亦有西湖,皆为名胜,而东坡连守二郡〔1〕。其初得颍,颍人曰:“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公事。”秦太虚因作一绝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2〕。”后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帮,迭为西湖之长。”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夹植桃柳,中为六桥。南渡之后,鼓吹楼船,颇极华丽。后以湖水漱啮,堤渐凌夷〔3〕。入明,成化以前,里湖尽为民业,六桥水流如线。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辟之,西抵北新堤为界,增益苏堤,高二丈,阔五丈三尺,增建里湖六桥,列种万柳,顿复旧观。久之,柳败而稀,堤亦就圮。

嘉靖十二年,县令王令犯罪轻者种桃柳为赎,红紫灿烂,错杂如锦。后以兵火,砍伐殆尽〔4〕。万历二年,盐运使朱炳如复植杨柳,又复灿然〔5〕。迨至崇祯初年,堤上树皆合抱〔6〕。太守刘梦谦与士夫陈生甫辈时至。二月,作胜会于苏堤。城中括羊角灯、纱灯几万盏,遍挂桃柳树上,下以红毡铺地,冶童名妓,纵饮高歌。夜来万蜡齐烧,光明如昼。湖中遥望堤上万蜡,湖影倍之。萧管笙歌,沉沉昧旦〔7〕。传之京师,太守镌级〔8〕。

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之。晡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夹道云集而观之。此真旷古风流,熙世乐事,不可复追也已。

〔1〕颍上:颍州,今安徽阜阳。

〔2〕秦太虚:秦观,字少游,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3〕漱啮:侵蚀;冲荡。凌夷:衰败;走下坡路。

〔4〕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

〔5〕万历二年:公元1584年。

〔6〕崇祯:明思宗年号,从公元1628年开始。

〔7〕沉沉昧旦:音乐歌声沉沉直至天亮。

〔8〕镌级:降低官阶,降职。

享受自然风光固然是人生美事,但是,作为一名官员,如果过分纵乐因而受到惩处那也是必然的。这可为当代官员之鉴戒。

张京元《苏堤小记》曰:“苏堤度六桥,堤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想二三月,柳叶桃花,游人阗塞,不若此时之为清胜。”

李流芳《题两峰罢雾图》曰:“三桥龙王堂,望西湖诸山,颇尽其胜。烟林雾障,映带层叠;淡描浓抹,顷刻百态。非董、巨妙笔,不足以发其气韵。余在小筑时,呼小舟桨至堤上,纵步看山,领略最多。然动笔便不似甚矣,气韵之难言也。予友程孟暘《湖上题画》诗云:‘风堤露塔欲分明,阁雨萦阴两未成。我试画君团扇上,船窗含墨信风行。’此景此诗,此人此画,俱属可想。癸丑八月清晖阁题。”

苏轼《筑堤》诗曰:“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又诗曰:“惠勤、惠思皆居孤山。苏子倅郡,以腊日访之,作诗云:天欲雪时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月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水合,但见野鹤盘浮屠。兹游淡泊欢有馀,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王世贞《泛湖度六桥堤》诗曰:“拂幰莺啼出谷频,长堤夭矫跨苍旻。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飙开散曲尘。碧水乍摇如转盼,青山初沐竞舒颦。莫轻杨柳无情思,谁是风流白舍人?”

李鉴龙《西湖》诗曰:“花柳曾闻暗六桥,近来游舫甚萧条。折残画阁堤边失,倒入山光波上摇。秋水湖心眸一点,夜潭塔影黛双描。兰亭感慨今移此,痴对雷峰话寂寥。”

醉白楼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记叙了白居易替赵羽题写匾额的情景。

杭州刺史白乐天啸傲湖山时,有野客赵羽者,湖楼最畅,乐天常过其家,痛饮竟日,绝不分官民体。羽得与乐天通往来,索其题楼。乐天即颜之曰“醉白”〔1〕。在茅家埠,今改吴庄。

一松苍翠,飞带如虬,大有古色,真数百年物。当日白公,想定盘礴其下〔2〕。

〔1〕颜之:即颜额,在匾上题额。

〔2〕盘礴:箕踞。伸开两腿坐。引申为不拘形迹,旷放自适。

寥寥数笔,就使白居易闲适自在、官民同乐的神态跃然于纸上。

倪元璐《醉白楼》诗曰:“金沙深处白公堤,太守行春信马蹄。冶艳桃花供祗应,迷离烟柳藉提携。闲时风月为常主,到处鸥凫是小傒。野老偶然同一醉,山楼何必更留题。”

小青佛舍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叙述大妇嫉妒小青美丽善良,将其凌逼而死的惨痛故事。

小青,广陵人。十岁时遇老尼,口授《心经》,一过成诵。尼曰:“是儿早慧福薄,乞付我作弟子。”母不许。长好读书,解音律,善奕棋。误落武林富人,为其小妇。大妇奇妒,凌逼万状。一日携小青往天竺,大妇曰:“西方佛无量,乃世独礼大士,何耶?”小青曰:“以慈悲故耳。”大妇笑曰:“我亦慈悲若〔1〕。”乃匿之孤山佛舍,令一尼与俱。小青无事,辄临池自照,好与影语,絮絮如问答,人见辄止。故其诗有“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之句。后病瘵,绝粒,日饮梨汁少许,奄奄待尽〔2〕。乃呼画师写照,更换再三,都不谓似。

后画师注视良久,匠意妖纤〔3〕。乃曰:“是矣。”以梨酒供之榻前,连呼:“小青!小青!”一恸而绝,年仅十八。遗诗一帙。

大妇闻其死,立至佛舍,索其图并诗焚之,遽去。

〔1〕我亦慈悲若:我也像她(按指观音菩萨)那样慈悲。

〔2〕病瘵:生了痨病(即肺结核)。

〔3〕匠意妖纤:画师悟到应画出她的艳丽苗条。

小青的悲剧是由纳妾制度造成的,更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肆虐而造成的。小青读《心经》,一过成诵,并不是真正领悟了佛理,而是“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可惜她生在封建社会,这个愿望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小青《拜慈云阁》诗曰:“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又《拜苏小小墓》诗曰:“西冷芳草绮粼粼,内信传来唤踏青。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柳洲亭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记载了柳洲亭一带在战乱以后荒芜凄凉的景象。

柳洲亭,宋初为丰乐楼。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湖诸郡,时岁丰稔,建此楼以与民同乐,故名。门以左,孙东瀛建问水亭。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缀〔1〕。朝则解维,暮则收缆〔2〕。车马喧阗,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3〕。堤之东尽为三义庙。过小桥折而北,则吾大父之寄园、铨部戴斐君之别墅。折而南,则钱麟武阁学、商等轩冢宰、祁世培柱史、余武贞殿撰、陈襄范掌科各家园亭,鳞集于此。过此,则孝廉黄元辰之池上轩、富春周中翰之芙蓉园,比闾皆是。当兵燹之后,半椽不剩,瓦砾齐肩,蓬蒿满目。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乱。诚哉言也〔4〕!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苕溪,夜必恸哭而返〔5〕。

〔1〕雁次相缀:像雁在空中飞行时一样整齐地排列连缀。

〔2〕解维:解开缆索。指开船。

〔3〕驺从:古时贵族的骑马侍从。

〔4〕诚哉言也:这话说得对啊。

〔5〕甲午年: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故宫离黍:语出《诗·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又《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后以“故宫离黍”比喻怀念故国的情思。荆棘铜驼:汉铸铜驼两座,原置洛阳宫门外。晋索靖有远量,知天下将乱,指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见《晋书》本传。后因以“荆棘铜驼”喻世乱荒凉。桑苎翁之游苕溪:《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陆羽传》:“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

张岱每当抒写他怀念故国的情怀时,感伤情绪特别深重,读之几欲令人泪下。

张杰《柳洲亭》诗:“谁为鸿濛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今古有诗难绝唱,乾坤无地可争奇。溶溶漾漾年年绿,销尽黄金总不知。”

王思任《问水亭》诗:“我来一清步,犹未拾寒烟。灯外兼星外,沙边更槛边。孤山供好月,高雁语空天。辛苦西湖水,人还即熟眠。”

赵汝愚《丰乐楼柳梢青》词:“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买个小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灵芝寺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重点记叙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灵芝寺,钱武肃王之故苑也。地产灵芝,舍以为寺。至宋而规制浸宏,高、孝两朝四临幸焉。内有浮碧轩、依光堂,为新进士题名之所。元末毁,明永乐初僧竺源再造,万历二十二年重修。余幼时至其中看牡丹,干高丈馀,而花蕊烂熳,开至数千馀朵,湖中夸为盛事。寺畔有显应观,高宗以祀崔府君也。崔名子玉,唐贞观间为磁州鉴阳令,有异政,民生祠之,既卒,为神。高宗为康王时,避金兵,走钜鹿,马毙,冒雨独行,路值三岐,莫知所往。忽有白马在道,睸驭乘之,驰至崔祠,马忽不见。但见祠马赭汗如雨,遂避宿祠中。梦神以杖击地,促其行。趋出门,马复在户,乘至斜桥,会耿仲南来迎,策马过涧,见水即化。视之,乃崔府君祠中泥马也。及即位,立祠报德,累朝崇奉异常。六月六日是其生辰,游人阗塞。

“泥马渡康王”是民间盛传的故事,它的流行,主要是靠一些小说,如《说岳全传》第二十回将其铺衍得很详细。张岱这篇散文,当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张岱《灵芝寺》诗:“项羽曾悲骓不逝,活马犹然如泥塑。焉有泥马去如飞,等闲直至黄河渡。一堆龙骨蜕厓前,迢递芒砀迷云路。茕茕一介走亡人,身陷柏人脱然过。建炎尚是******,百灵亦复加呵护。”

小蓬莱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描绘了小蓬莱的特异景色和黄贞父先生独特个性。

小蓬莱在雷峰塔右,宋内侍甘升园也。奇峰如云,古木蓊蔚,理宗常临幸。有御爱松,盖数百年物也。自古称为小蓬莱。石上有宋刻“青云岩”、“鳌峰”等字。今为黄贞父先生读书之地,改名“寓林”,题其石为“奔云”〔1〕。余谓“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2〕。色黝黑如英石,而苔藓之古,如商彝周鼎入土千年,青绿彻骨也〔3〕。贞父先生为文章宗匠,门人数百人。一时知名士,无不出其门下者。余幼时从大父访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须,毛颊,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张口多笑〔4〕。交际酬酢,八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客至,无贵贱,便肉、便饭食之,夜即与同榻。余一书记往,颇秽恶,先生寝食之无异也。天启丙寅,余至寓林,亭榭倾圮,堂中窀先生遗蜕,不胜人琴之感〔5〕。今当丁酉,再至其地,墙围俱倒,竟成瓦砾之场〔6〕。余欲筑室于此,以为东坡先生专祠,往鬻其地,而主人不肯。但林木俱无,苔藓尽剥。“奔云”一石,亦残缺失次,十去其五。数年之后,必鞠为茂草,荡为冷烟矣〔7〕。菊水桃源,付之一想〔8〕。

〔1〕黄贞父:字汝亨,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明代著名文学家。《钟惺集·卷二十》:《黄贞父白门集序》:“武林黄贞父先生,渊通净远,世之所谓有道人也。其意思所在,常落落然山水文章之外,而其胸中一往悠然穆然莫测其际者,亦不离山水文章而得之。”

〔2〕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石头像一朵滇茶花,被风雨摧残而掉落下来,一半陷入泥土,棱棱花瓣被折迭了三四迭,人走到石头中间,像一个蝴蝶进入花心,没有一根花须是不相连缀的。

〔3〕英石:广东英德县所产的石头,颜色苍黑,形态独特,像峰峦,有岩洞。

〔4〕河目海口,眉棱鼻梁:眼睛很长,嘴巴很大,眉骨起棱,鼻像屋梁。

〔5〕天启丙寅: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窀(zhūn)先生遗蜕:存放着有先生遗体的棺材。人琴之感:见《陶庵梦忆》卷一《奔云石》篇注〔5〕。

〔6〕丁酉: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

〔7〕鞠为茂草:杂草堵塞道路。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鞫”。荡为冷烟:化为冷烟。

〔8〕菊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内乡县。传说饮其水可长寿。桃源:指晋陶潜《桃花源记》中之桃源。

美好的人和景物一去不复返,张岱“不胜人琴之感”!美好的事物在张岱脑海中印象多么深刻,一草一木,一颦一笑,连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靠了精细的文字来表述,使过去的美好,均跃然于纸上。

张岱《小蓬莱奔云石》诗:“滇茶初着花,忽为风雨落。簇簇起波棱,层层界轮廓。如蝶缀花心,步步堪咀嚼。薜萝杂松楸,阴翳罩轻幕。色同黑漆古,苔斑解竹箨。土绣鼎彝文,翡翠兼丹。雕琢真鬼工,仍然归浑朴。须得十年许,解衣恣盘礴。况遇主人贤,胸中有丘壑。此石是寒山,吾语尔能诺。”

雷峰塔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记载了雷峰塔建造的情况以及诗人对它所作的比喻。

雷峰者,南屏山之支麓也。穹窿回映,旧名中峰,亦名回峰。宋有雷就者居之,故名雷峰。吴越王于此建塔,始以十三级为准,拟高千尺。后财力不敷,止建七级。古称王妃塔。元末失火,仅存塔心。雷峰夕照,遂为西湖十景之一。曾见李长蘅题画有云〔1〕:“吾友闻子将尝言:‘湖上两浮屠,保如美人,雷峰如老衲〔2〕。’予极赏之。辛亥在小筑,与沈方回池上看荷花,辄作一诗,中有句云:‘雷峰倚天如醉翁’〔3〕。严印持见之,跃然曰:‘子将老衲不如子醉翁,尤得其情态也。’盖余在湖上山楼,朝夕与雷峰相对,而暮山紫气,此翁颓然其间,尤为醉心。然予诗落句云:‘此翁情淡如烟水。’则未尝不以子将老衲之言为宗耳。癸丑十月醉后题〔4〕。”

〔1〕李长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流芳字长蘅,嘉定人。万历丙午,与余同举南畿,再上公车不第。天启壬戌,抵近郊闻警,赋诗而返,遂绝意进取,誓毕其馀年读书养母,刳心学道,以求正定之法。年五十有五,病喀血而卒。长蘅为人孝友诚信,和乐易直,外通而中介,少怪而寡可。与人交,落落穆穆,不为翕翕热。磨切过失,周旋患难,倾身沥肾,无所鲠避。家贫,资脩脯以养母,稍赢则以分穷交寒士……性好佳山水,中岁于西湖尤数,诗酒笔墨,淋漓浑洒……长蘅书法规模东坡,画出入元人,尤好吴仲圭。其于诗,信笔输写,天真烂然。”

〔2〕闻子将:钱谦益《牧斋集·初学集》卷五十四《闻子将墓志铭》:“子将,姓闻氏,讳启祥,杭州之钱塘人也。子将生而神姿高秀,所至能隐数人。工于应举之业,挥洒落笔,云烟月露,生动行墨间。冯祭酒开之、方提学孟旋以经义为一世师,子将皆入其室,于是子将之名藉甚……云栖标净土法门,子将笃信之,外服儒风,内修禅律,酬应少闲,然灯丈室,趺坐经行,佛声浩浩,俨然退院老僧也。卜筑龙泓、清平之间,将诛茅以老焉。买舡西湖,仿掘头五泻之制,为文以要同志,风流婉约,为时所传。”湖上两浮屠,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西湖上有两座宝塔,保俶塔像美人,雷峰塔像老和尚。

〔3〕辛亥: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

〔4〕癸丑: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

两塔三喻:保俶塔像美人,雷峰塔像老衲、像醉翁,都是以人喻物。苏东坡的《海棠》诗将海棠当作美人,要高烧蜡烛彻夜欣赏,这是以物喻人最有名的例子:“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苏轼集·卷十三》)以物喻人,将物赋予了人的特点与个性,即将此物写活了。张岱此文,亦向东坡老学得此法。

林逋《雷峰》诗:“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林见,秋涛隔岸闻。长松标古翠,疏竹动微薰。自爱苏门啸,怀贤事不群。”

张岱《雷峰塔》诗:“闻子状雷峰,老僧挂偏。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时有薰风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惨淡一雷峰,如何擅夕照。遍体是烟霞,掀髯复长啸。怪石集南屏,寓林为其窟。岂是米襄阳,端严具袍笏。”

陈函辉《南屏包庄》诗:“独创楼船水上行,一天夜气识金银。歌喉裂石惊鱼鸟,灯火分光入藻。潇洒西园出声伎,豪华金谷集文人。自来寂寞皆唐突,虽是逋仙亦恨贫。”

于坟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主要是对于谦冤死之事的评论。于谦(1398-1457),明代浙江钱塘人,字廷益。永乐十九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兵部右侍郎,河南、山西巡抚,后升为兵部尚书。英宗正统十四年,瓦剌侵略大同,英宗亲征,于土木堡兵败被俘。侍讲徐有贞等主张放弃北京,迁都南京。于谦坚决反对,拥立英宗之弟为景帝,主持军务,击退瓦剌的军队。景泰元年,瓦剌与明朝讲和,送回英宗。景泰八年,徐有贞、石亨等发动政变,拥英宗复位,诬陷于谦谋反,被处死。后来于谦冤案被平反,谥为忠肃。奉旨将于谦葬于钱塘祖坟。故于坟倍受人们崇敬。据《尧山堂外纪·卷八十三》记载:“景泰初,于肃悯公监修京城,见石灰,口占一绝云:‘千槌万凿出深山,烈火丛中炼几番。粉骨碎身都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由此可见于谦的铮铮铁骨。

于坟。于少保公以再造功,受冤身死,被刑之日,阴霾翳天,行路踊叹。夫人流山海关,梦公曰:“吾形殊而魂不乱,独目无光明,借汝眼光见形于皇帝。”翌日,夫人丧其明。会奉天门灾,英庙临视,公形见火光中。上悯然念其忠,乃诏贷夫人归。又梦公还眼光,目复明也。公遗骸,都督陈逵密嘱瘗藏。继子冕请葬钱塘祖茔,得旨奉葬于此。成化二年,廷议始白〔1〕。上遣行人马睞谕祭〔2〕。其词略曰:“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以自持,为权奸之所害。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弘治七年赐谥曰“肃愍”,建祠曰“旌功”。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四十二年,御使杨鹤为公增廓祠宇,庙貌巍焕,属云间陈继儒作碑记之。碑曰:“大抵忠臣为国,不惜死,亦不惜名。不惜死,然后有豪杰之敢;不惜名,然后有圣贤之闷。黄河之排山倒海,是其敢也;即能伏流地中万三千里,又能千里一曲,是其闷也。昔者土木之变,裕陵北狩,公痛哭抗疏,止南迁之议,召勤王之师〔3〕。卤拥帝至大同,至宣府,至京城下,皆登城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4〕。’此一见《左传》:楚人伏兵车,执宋公以伐宋。公子目夷令宋人应之曰: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矣。楚人知虽执宋公,犹不得宋国,于是释宋公。又一见《廉颇传》:秦王逼赵王会渑池。廉颇送至境曰:‘王行,度道里会遇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又再见《王旦传》〔5〕:契丹犯边,帝幸澶州。旦曰:‘十日之内,未有捷报,当何如?’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三者,公读书得力处也。由前言之,公为宋之目夷;由后言之,公不为廉颇、旦,何也?呜呼!茂陵之立而复废,废而后当立,谁不知之?公之识,岂出王直、李侃、朱英下〔6〕?又岂出钟同、章纶下〔7〕?盖公相时度势,有不当言者,有不必言者。当裕陵在卤,茂陵在储,拒父则卫辄,迎父则高宗,战不可,和不可,无一而可〔8〕。为制卤地,此不当言也。裕陵既返,见济薨,睟王病,天人攸归,非裕陵而谁?又非茂陵而谁?明率百官,朝请复辟,直以遵晦待时耳,此不必言也。若徐有贞、曹、石夺门之举,乃变局,非正局;乃劫局,非迟局;乃纵横家局,非社稷大臣局也。或曰:盍去诸?呜呼!公何可去也。公在则裕陵安,而茂陵亦安。若公诤之,而公去之,则南宫之锢,不将烛影斧声乎〔9〕?东宫之废后,不将宋之德昭乎〔10〕?公虽欲调睟王之兄弟,而实密护吾君之父子,乃知回銮,公功;其他日得以复辟,公功也;复储,亦公功也〔11〕。人能见所见,而不能见所不见。能见者,豪杰之敢;不能见者,圣贤之闷。敢于任死,而闷于暴君,公真古大臣之用心也哉!”公祠既盛,而四方之祈梦至者接踵,而答如响〔12〕。

〔1〕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

〔2〕行人: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汉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明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谕祭:天子下旨祭臣子。

〔3〕土木之变,裕陵北狩:指明英宗亲征瓦剌,在土木谷兵败被俘事。

〔4〕卤:同虏,指瓦剌也先所统率的军队。

〔5〕王旦:宋真宗宰相。《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一:“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诃声,惊视之,乃旦也。”

〔6〕王直:吏部尚书。李侃:都给事中。朱英:御史。

〔7〕钟同:御史。章纶:礼部郎中。

〔8〕裕陵:指明英宗。茂陵:指明宪宗。卫辄:春秋时卫国人,与其父蒯聩父子争国,拒其父入卫国。《礼记正义·卷十·檀弓》:“卫辄拒父,《左氏》以为子而拒父,悖德逆伦,大恶也。”

〔9〕烛影斧声:宋太祖去世之前,太宗入宫的一段传说。宋文莹《续湘山野录》:“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女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后人因有以“烛影斧声”指太宗杀兄夺位。

〔10〕宋之德昭:德昭是宋太祖的儿子,宋太宗的侄儿。《宋史·卷二百四十四》:“燕懿王德昭字日新,母贺皇后。乾德二年出阁。故事,皇子出阁即封王。太祖以德昭冲年,欲其由渐而进,授贵州防御使。开宝六年,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祖之世,竟不封以王爵。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改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侍中,始封武功郡王……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闻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赠中书令,追封魏王,赐谥,后改吴王,又改越王。德昭喜愠不形于色。真宗即位,赠太傅。”

〔11〕回銮、复辟:指让明英宗复位事。《明史·于谦传》:“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复储:指立郕王为太子。《明史·于谦传》:“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

〔12〕答如响:其灵验像声音的回响一样(准确无误)。

人民对于忠义冤死之士,往往编造出许多神话故事来,以显示其忠魂不散,特别灵验,从而表达出他们对于忠臣义士的极其崇敬的心情,也抒泄了他们惩恶褒贤的激情,对于关羽是如此,对于岳飞是如此,对于于谦更是如此。此外,陈继儒的碑文,有理有据,滔滔雄辩,正义凛然,文情并茂。张岱作为明末才子,不自己撰文论述,而全引碑文,成了此文的核心部分,原因即在于此吧?

王思任《吊于忠肃祠》诗:“涕割西湖水,于坟望岳坟。孤烟埋碧血,太白黯妖氛。社稷留还我,头颅掷与君。南城得意骨,何处暮杨闻。一派笙歌地,千秋寒食朝。白云心浩浩,黄叶泪萧萧。天柱擎鸿社,人生付鹿蕉。北邙今古讳,几突丽山椒。”

张溥《吊于忠肃》诗:“栝柏风严辞月明,至今两袖识书生。青山魂魄分夷夏,白日须眉见太平。一死钱塘潮尚怒,孤坟岳渚水同清。莫言软美人如土,夜夜天河望帝京。”

张岱《于少保祠》诗:“平生有力济危川,百二山河去复旋。宗泽死心援北狩,李纲痛哭止南迁。渑池立子还无日,社稷呼君别有天。复辟南宫岂是夺,借公一死取貂蝉。社稷存亡股掌中,反因罪案见精忠。以君孤注忧王旦,分我杯羹归太公。但使庐陵存外邸,自知冕服返桐宫。属镂赐死非君意,曾道于谦实有功。”

杨鹤《于坟华表柱铭》:“赤手挽银河,君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哭英雄。”

又《正祠柱铭》:“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夜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伤心两地风波。”

董其昌《于少保祠柱铭》:“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独留青白在人间。”

张岱《于少保柱铭》:“宋室无谋,岁输卤数万币,和议既成,安得两宫归朔漠;汉家斗智,幸分我一杯羹,挟求非计,不劳三寸返新丰。”

同类推荐
  • 《读者》·卷首语

    《读者》·卷首语

    读者卷首语》是《读者》杂志十年典藏丛书之一。“卷首语”是《读者》杂志的知名栏目,在编辑看来,每期都是钻石之于珠宝;在读者看来,“卷首语”则是精华之于精品。将这些卷首语收集起来,再加以精选,成为一本短文精品集。
  • 岁月记忆

    岁月记忆

    杨中其先生的《岁月记忆》收录的短文大多是他的经历和观察,立足于故事、故土、故人、亲情和友情。虽然所叙之事、所记之人,皆是我们身边的“小人小事”,却透出一种令人感动的人文关怀,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朴素中含哲理,淡泊中有警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天边的草原

    天边的草原

    本书收录的散文风格清新,文字隽永,不仅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能够启迪读者联想和思考。本书的40页彩色插页收录照片近百幅,可谓图文并茂。
  • 客观世界:人民网强国博客纤夫博文精选

    客观世界:人民网强国博客纤夫博文精选

    本书是一本文集,是从“人民网强国博客”纤夫博文中精选60篇文章编辑而成的。人民网属官方网站,纤夫是作者的博客名,60篇文章在人民网均获得90%以上好评,本书将其归类成“世界需要中国梦”“破雾见山侃美国”“历史钟声不能忘”,是博客看世界的一种表述。本书多角度解读中国梦,近距离介绍作者亲眼见到的美国,用史实说话评述日本,集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于一体,传播正能量。
  • 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杜立德诗选

    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杜立德诗选

    本书收录了诗人杜立德创作的经典诗作。包括:致敬,;十月;毕竟的寂寞;秋分;门,一直虚掩着;红峡谷;丽江之行;一种态度等。
热门推荐
  • EXO之从开始爱上你

    EXO之从开始爱上你

    那天我见到你,你的一切便刻在了我的心里。从那天起我便爱上了你。
  • 龙蜕

    龙蜕

    这是一个混混的故事,这是一个妖怪的故事,这是一个龙族的故事,这是一个神佛的故事,这是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故事。你或许能看到西游的缩影,或许能看到封神的再版,或许能看到百种神兵,或许能看到千般法宝,或许能看到意料之外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记忆师

    记忆师

    他以前的恋人是位想当男孩子的女孩子,有着男孩子的生活方式,为此给家人们惹了很多麻烦,但她没办法改变,于是就去找男主帮忙。男主开始不肯,因为她付不起费用,但被她纠缠多了,只好以要挟她当自己的女友为条件,企图来吓退她。但她答应了。此时男主家给他安排了他不喜欢的亲事,他便假戏真做,真把她当女友了。交往下去之后,他渐渐喜欢上她。但他因为职业的关系得罪的人多了,于是有人企图谋杀他,是她替他挡了子弹救了他一命,但她自己却失去了生命。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男主对着镜子把自己催眠了,接着又把现在的亲人的记忆篡改了,然后代替他那死去的恋人来再活一次……
  • 校花是公主

    校花是公主

    全城的人都说HY国的星语学院是一个最好的学校,里面有三个让人畏惧的校草,其中有两个冷漠,一个温和。可没有人知道,若干年后,这三个男人却在家里跪榴莲,给老婆带孩子,成为了一个十足的奶爸
  • 赎乐

    赎乐

    李缉熙是一个患有情感缺失障碍的人,却“意外”魂穿治愈型机器人投入虚拟世界。本想在虚拟世界自由翱翔,却因为设定对拯救对象姒月有了莫名的好感,被迫掺入一场阴谋。情感小白在逐渐感受到人的情感后的心路历程……(本文男主没有遭受什么不好的遭遇,天生患有情感缺失)与你的相遇并没有所谓的缘分,不过是我费尽心思的小心翼翼。
  • 粥样年华

    粥样年华

    这将会是一场不怎么轻松的阅读体验,其实我写的时候也是够累,不过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一场梦,到底该不该记录下来,这似乎是一个罗生门的话题,不好好在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庄生梦蝶。你怎么知道梦里发生的事情就是假的,而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就是真是的呢!
  • 霸道帝少

    霸道帝少

    经过家人的无情,爱情的背叛,也失去了第一次。她觉得很累,但也遇见了真心喜欢自己的人。第一次是被霸道又腹黑的帝少而夺!他掌握全世界的经济,狠心,手辣,是他的手段,然而,对她却是步步温情。小妻儿,你别跑了,我已经追上你啦~~~(剧情纯属虚构)请大家多多支持哦!加沫沫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