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38700000014

第14章 文(9)

龙井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记载了龙井寺变迁的情况。

南山上下有两龙井。上为老龙井,一泓寒碧,清冽异常,弃之丛薄间,无有过而问之者。其地产茶,遂为两山绝品。再上为天门,可通三竺。南为九溪,路通徐村,水出江干。其西为十八涧,路通月轮山,水出六和塔下。龙井本名延恩衍庆寺。唐乾二年,居民募缘改造为报国看经院〔1〕。宋熙宁中,改寿圣院,东坡书额〔2〕。绍兴三十一年,改广福院〔3〕。淳六年,改龙井寺〔4〕。元丰二年,辨才师自天竺归老于此,不复出,与苏子瞻、赵阅道友善〔5〕。后人建三贤阁祀之,岁久寺圮。万历二十三年,司礼孙公重修,构亭轩,筑桥,锹浴龙池,创霖雨阁,焕然一新,游人骈集〔6〕。

〔1〕乾祐二年:唐无乾祐年号,只有天祐,天祐二年为公元905年。

〔2〕熙宁:宋神宗年号,公元1068-1077年。

〔3〕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

〔4〕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

〔5〕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

〔6〕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

此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作寺志来读。

一片云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描写神运石和一片云石的奇特处。

神运石在龙井寺中,高六尺许,奇怪突兀,特立檐下。有木香一架,穿绕窍窦,蟠若龙蛇。正统十三年,中贵李德驻龙井。天旱,令力士淘之。初得铁牌二十四、玉佛一座、金银一锭,凿大宋元丰年号。后得此石,以八十人舁起之,上有“神运”二字,旁多款识,漶漫不可读,不知何代所镌,大约皆投龙以祈雨者也。风篁岭上有一片云石,高可丈许,青润玲珑,巧若镂刻。松磴盘屈,草莽间有石洞,堆砌工致岩。石后有片云亭,司礼孙公所构,设石棋枰于前,上镌“兴来临水敲残月,谈罢吟风倚片云”之句。游人倚徙,不忍遽去。

写一片云石,却将神运石用来对比,不仅使此文不显单薄,通过对比,还使两块石头的奇异处更加突出。

秦观《龙井题名记》: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张京元《龙井小记》:“过风篁岭,是为龙井,即苏端明、米海岳与辨才往来处也。寺北向,门内外修竹琅琅。并在殿左,泉出石罅,甃小园池,下复为方池承之。池中各有巨鱼,而水无腥气。池淙淙下泻,绕寺门而出。小坐,与偕亭玩一片云石。山僧汲水供茗,泉味色俱清。僧容亦枯寂,视诸山迥异。”

王稚登《龙井诗》:“深谷盘回入,灵泉沸流。隔林先作雨,到寺不胜秋。古殿龙王在,空林鹿女游。一尊斜日下,独为古人留。”

袁宏道《龙井》诗:“都说今龙井,幽奇逾昔时。路迂迷旧处,树古失名儿。渴仰鸡苏佛,乱参玉版师。破筒分谷水,芟草出秦碑。数盘行井上,百计引泉飞。画壁屯云族,红栏蚀水衣。路香茶叶长,畦小药苗肥。宏也学苏子,辨才君是非。”

张岱《龙井柱铭》:“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西溪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描绘了西溪的奇丽景色。《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西溪在灵隐山西北。《志》云:西溪有石人坞,盖北高峰石人岭之支也。坞口为九沙,为沿山路。宋南渡时,车驾由此入馀杭,历方井、法华、秦亭诸山,凡十八里,而络以小河。又北汇馀杭塘,合于运河。”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余友江道睧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这是张岱由衷之言。当今旅游者却相反,追逐绮丽,追逐笙歌,追逐热闹,这就无法真正领略到山水的情趣。

王稚登《西溪寄彭钦之书》:“留武林十日许,未尝一至湖上,然遂穷西溪之胜。舟车程并十八里,皆行山云竹霭中,衣袂尽绿。桂树大者,两人围之不尽。树下花覆地如黄金,山中人缚帚扫花售市上,每担仅当脱粟之半耳。往岁行山阴道上,大叹其佳,此行似胜。”

李流芳《题西溪画》:“壬子正月晦日,同仲锡、子与自云栖翻白沙岭至西溪。夹路修篁,行两山间,凡十里,至永兴寺。永兴山下夷旷,平畴远村,幽泉老树,点缀各各成致。自永兴至岳庙又十里,梅花绵亘村落,弥望如雪,一似余家西碛山中。是日,饭永兴,登楼啸咏。夜还湖上小筑,同孟暘、印持、子将痛饮。翼日出册子画此。癸丑十月乌镇舟中题。”

杨蟠《西溪》诗:“为爱西溪好,长忧溪水穷。山源春更落,散入野田中。”

王思任《西溪》诗:“一岭透天目,千溪叫雨头。石云开绣壁,山骨洗寒流。鸟道苔衣滑,人家竹语幽。此行不作路,半武百年游。”

张岱《秋雪庵诗》:“古宕西溪天下闻,辋川诗是记游文。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奇峰耸夏云。怪石棱层皆露骨,古梅结屈止留筋。溪山步步堪盘礴,植杖听泉到夕曛。”

虎跑泉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记载了虎跑寺屡毁屡建的经过并从其得名的由来讲述了有关虎跑泉的神话。

虎跑寺本名定慧寺,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师所建〔1〕。宪宗赐号曰广福院。大中八年改大慈寺,僖宗乾符三年加“定慧”二字〔2〕。宋末毁。元大德七年重建,又毁〔3〕。明正德十四年,宝掌禅师重建〔4〕。嘉靖十九年又毁〔5〕。二十四年,山西僧永果再造。今人皆以泉名其寺云。先是,性空师为蒲坂卢氏子,得法于百丈海,来游此山,乐其灵气郁盘,栖禅其中。苦于无水,意欲他徙。梦神人语曰:“师毋患水,南岳有童子泉,当遣二虎驱来。”翼日,果见二虎跑地出泉,清香甘冽。大师遂留。明洪武十一年,学士宋濂朝京,道山下〔6〕。主僧邀濂观泉,寺僧披衣同举梵咒,泉睩沸而出,空中雪舞。濂心异之,为作铭以记。城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担。寺中有调水符,取以为验。

〔1〕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

〔2〕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乾符三年:公元876年。

〔3〕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

〔4〕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

〔5〕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

〔6〕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

虎跑泉的由来有点儿耸人听闻,但旅游景点往往是靠这些耸人听闻的故事来吸引游人的。

苏轼《虎跑泉》诗:“亭亭石榻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移泉眼趋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响。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袁宏道《虎跑泉》诗:“竹林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饥鸟共分香积米,枯枝常足道人薪。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

梵天寺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记载了梵天寺毁建的情况与苏东坡和壁间的题诗。

梵天寺在山川坛后,宋乾德四年钱吴越王建,名南塔〔1〕。治平十年,改梵天寺〔2〕。元元统中毁,明永乐十五年重建〔3〕。有石塔二、灵鳗井、金井。先是,四明阿育王寺有灵鳗井。武肃王迎阿育王舍利归梵天寺奉之,凿井南廊,灵鳗忽见,僧赞有记。东坡癭杭时,寺僧守诠住此〔4〕。东坡过访,见其壁间诗有:“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履。惟闻犬吠声,又入青萝去〔5〕。”东坡援笔和之曰:“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履。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6〕。”清远幽深,其气味自合。

〔1〕乾德四年:公元966年。

〔2〕治平十年:治平为宋英宗年号,仅四年,公元1064-1067年,有误。

〔3〕元统:为元惠宗年号,公元1333-1335年。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

〔4〕东坡倅杭时:苏东坡当杭州太守时。

〔5〕壁间诗:是僧人守诠之诗。

〔6〕东坡援笔和之:东坡所和之诗题为《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载《苏轼集·卷四》。

此文的重点在僧人守诠壁间的题诗与苏东坡的和诗,靠了这两首诗,梵天寺清幽而美丽的境界全出,张岱真善于组建文章。

苏轼《梵天寺题名》:“余十五年前,杖藜芒履,往来南北山。此间鱼鸟皆相识,况诸道人乎!再至,惘然皆晚生相对,但有怆恨。子瞻书。元祐四年十月十七日,与曹晦之、晁子庄、徐得之、王元直、秦少章同来,时主僧皆出,庭户寂然,徙倚久之。东坡书。”

胜果寺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描写胜果寺的景色及寺僧清顺独特的个性。

胜果寺,唐乾宁间,无着禅师建〔1〕。其地松径盘纡,涧淙潺睪〔2〕。罗刹石在其前,凤凰山列其后,江景之胜无过此。出南塔而上,即其地也。宋熙宁间,寺僧清顺住此〔3〕。顺约介寡交,无大故不入城市〔4〕。士夫有以米粟馈者,受不过数斗,盎贮几上,日取二三合啖之,蔬笋之供,恒缺乏也。一日,东坡至胜果,见壁间有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问谁所作,或以清顺对。东坡即与接谈,声名顿起。

〔1〕乾宁:唐昭宗年号,公元894-898年。

〔2〕涧淙潺灂(jiào):涧水流淌,发出“淙淙”、“潺潺”、“灂灂”的响声。

〔3〕熙宁:宋神宗年号,公元1068-1077年。

〔4〕约介寡交:(生活)简约,(个性)耿介,很少与人交往。大故:大事。

此文写清顺和尚独特的个性,选取了三件典型的事例:士大夫馈粮,受之甚少:壁间小诗,极有意境;苏东坡与他交谈,声名顿起。寥寥数笔,胜人多多。

僧圆净《胜果寺》诗:“深林容鸟道,古洞隐春萝。天迥闻潮早,江空得月多。冰霜丛草木,舟楫玩风波。岩下幽栖处,时闻白石歌。”

僧处默《胜果寺》诗:“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古木丛青蔼,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五云山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描绘了五云山奇丽的风光和经商者向神灵借本的事。

五云山去城南二十里,冈阜深秀,林峦蔚起,高千丈,周回十五里。沿江自徐村进路,绕山盘曲而上,凡六里,有七十二湾,石磴千级。山中有伏虎亭,梯以石睭,以便往来〔1〕。至顶半,冈名月轮山,上有天井,大旱不竭〔2〕。东为大湾,北为马鞍,西为云坞,南为高丽,又东为排山。五峰森列,驾轶云霞,俯视南北两峰,若锥朋立〔3〕。长江带绕,西湖镜开,江上帆樯,小若鸥凫,出没烟波,真奇观也。宋时每岁腊前,僧必捧雪表进,黎明入城中,霰犹未集,盖其地高寒,见雪独早也。山顶有真际寺,供五福神,贸易者必到神前借本,持其所挂楮镪去,获利则加倍还之〔4〕。借乞甚多,楮镪恒缺。即尊神放债,亦未免穷愁。为之掀髯一笑。

〔1〕石磩:石阶。

〔2〕天井:天然的水井。

〔3〕朋立:并立。

〔4〕楮镪:祭供时焚化用的纸钱。镪,钱贯,引申为钱。

神灵也难免“穷愁”,也要放债!张岱真幽默,他要为神灵做的这种事“掀髯一笑”,我们读了这篇妙文,也不禁要为之“掀髯一笑”了!

袁宏道《御教场小记》:“余始慕五云之胜,刻期欲登,将以次登南高峰。及一观御教场,游心顿尽。石篑尝以余不登保俶塔为笑。余谓西湖之景,愈下愈冶,高则树薄山瘦,草髡石秃,千顷湖光,缩为杯子。北高峰、御教场是其例也。虽眼界稍阔,然此躯长不逾六尺,穷目不见十里,石篑无以难。”

六和塔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简述了六和塔建造的情况。

月轮峰在龙山之南。月轮者,肖其形也。宋张君房为钱塘令,宿月轮山,夜见桂子下塔,雾旋穗散,坠如牵牛子。峰旁有六和塔,宋开宝三年,智觉禅师筑之以镇江潮〔1〕。塔九级,高五十馀丈,撑空突兀,跨陆俯川。海船方泛者,以塔灯为之向导。宣和中,毁于方腊之乱〔2〕。绍兴二十三年,僧智昙改造七级〔3〕。明嘉靖十二年毁〔4〕。中有汤思退等汇写佛说四十二章、李伯时石刻观音大士像〔5〕。塔下为渡鱼山,隔岸剡中诸山,历历可数也。

〔1〕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开宝,宋太祖年号。

〔2〕宣和:宋徽宗年号,公元1119-1125年。

〔3〕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

〔4〕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

〔5〕佛说四十二章:即《四十二章经》,一卷,包含四十二篇短短的经文,一般认为是最早的汉译佛经。

塔上灯光,能指引航海船只,在当时条件下,其作用是很大的。

李流芳《题六和塔晓骑图》:“燕子矶上台,龙潭驿口路。昔时并马行,梦中亦同趣。后来五云山,遥对西兴渡。绝壁瞰江立,恍与此境遇。人生能几何,江山幸如故。重来复相携,此乐不可喻。置身画图中,那复言归去。行当寻云栖,云栖渺何处。此予甲辰与王淑士平仲参云栖舟中为题画诗,今日展予所画《六和塔晓骑图》,此境恍然,重为题此。壬子十月六日,定香桥舟中。”

吴琚《六和塔应制》词:“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如一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雷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似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右调《酹江月》)”

杨维桢《观潮》诗:“八月十八睡龙死,海龟夜食罗刹水。须臾海辟龛赭门,地卷银龙薄于纸。艮山移来天子宫,宫前一箭随西风。劫灰欲洗蛇鬼穴,婆留折铁犹争雄。望海楼头夸景好,断鳌已走金银岛。天吴一夜海水移,马蹀沙田食沙草。厓山楼船归不归,七岁呱呱啼轵道。”

徐渭《映江楼看潮》诗:“鱼鳞金甲屯牙帐,翻身却指潮头上。秋风吹雪下江门,万里琼花卷层浪。传道吴王渡越时,三千强弩射潮低。今朝筵上看传令,暂放胥涛掣水犀。”

伍公祠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叙述了伍公祠的来历。

吴王既赐子胥死,乃取其尸盛以鸱夷之革,浮之江中〔1〕。子胥因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堤岸,势不可御。或有见其银铠雪狮,素车白马,立在潮头者,遂为之立庙。每岁仲秋既望,潮水极大,杭人以旗鼓迎之。弄潮之戏,盖始于此。宋大中祥符间,赐额曰“忠靖”,封英烈王〔2〕。嘉、熙间,海潮大溢〔3〕。京兆赵与权祷于神,水患顿息,乃奏建英卫阁于庙中。元末毁,明初重建。有唐卢元辅《胥山铭序》、宋王安石《庙碑铭》〔4〕。

〔1〕鸱夷:革囊。

〔2〕大中祥符:宋真宗年号,公元1008-1016年。

〔3〕嘉、熙间:宋嘉祐、熙宁年间。嘉祐,宋仁宗年号,公元1056-1063年。熙宁,宋神宗年号,公元1068-1077年。

〔4〕唐卢元辅《胥山铭序》:《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五》卢元辅《胥山祠铭(并序)》:“元和十年冬十月,朝散大夫使持节杭州诸军事杭州刺史上柱国卢元辅视事三岁,尘天子书,上畏群灵,下惭蒸,乃启忠祠,铭而序曰:维唐敷祀典于天下,废淫寘明,资父事君,罔有不举。寝庙既设,我命厥新。有周行人伍公字子胥,陪吴之职,得死直言。国人求忠者之尸,祷水星之舍,将瞰鸱革,遂临浙江。千五百年,庙貌不改。汉史迁曰胥山,今云青山者缪也。吁!善父为孝,《记》曰‘父仇不与共戴天’;谏君为忠,《经》曰‘诸侯有谏臣不失国。’当访于宋郑,绝楚出疆,在平为未宦臣,在奢为既壮子,坎壈仗节,乞师于吴,军鼓丁宁,五战至郢。先哲王建邦启土,著以话言:‘戴后惟人,人虐惟后。’成汤用为大义,孔子立为大经,子胥修为大仇,骚人赋为大怨,咸令在上,慢恶不生。则前戈鞭墓,非倒行为;后戈走昭,非逆施也。夫差既王,宰受赂,二十年内,越祀又颠,太伯庙血将干,阖闾剑光且失。公朝则宴焉,入则谏焉。孰谓矢毒,孰谓刀寒。虽言屡出口,而车甲已困于齐矣,蟹稻已夺于岁矣。属镂之赐,竟及其身,鸱夷盛尸,投于水滨。愤悱鼓怒,配涛作神,其神迄今,一日再至。来也海鸱群飞,阳侯夹从。声远而近,声近而远,奋于吴,怫于越,夕于楚乃退。于是仲秋阙望,杭人以旗鼓迓之,如吕梁丈人。为灵戈威矛,潋浪百重,渚塞不先,跳樯揭舷。再饭之间,绝其音声,荡漭千里,洪波砥平。有滑有腯,有咸有腥,遥实乎下庭;山海梯航,鸡林扶桑,交臂于卯阶。金狄在户,雷鼓顺堂,魏樽汉豆,六代笙簧。可谓奉天爵之馨香,获人神之盛礼。佐皇震怒,驱叱大邪,万里永清,人观叶(一作斗)气。铭曰:武王钺纣,子胥鞭平。为人为父,十死一生。矫矫伍员,执弓挟矢。仗其宝剑,以谒吴子。稽首楚罪,皆中纣理。蒸报子妻,歼直士。赫赫王闾,实听奇谟。锡之金鼓,以号以诛。黄旗大举,右广皆朱。戮墓非赭,瞻昭乃乌。后王嗣立,执书以泣。颠越言润,宰谗辑。步光欲飞,姑苏待执。吾则切谏,抉眼不入。投于河上,自统波涛。昼夜两至,《怀沙》类《骚》。洗涤南北,簸荡东西。夷蛮卉服,罔敢不来。虽非命祀,不让渎齐。帝帝王王代代,明明表我忠哉。”

宋王安石《庙碑铭》:《王安石集·卷三十八》《伍子胥庙铭》:予观子胥出死亡逋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雪,名震天下,岂不壮哉!及其危疑之际,能自慷慨不顾万死,毕谏于所事,此其志与夫自恕以偷一时之利者异也。孔子论古之士大夫,若管夷吾、臧武仲之属,苟志于善而有补于当世者,咸不废也。然则子胥之义又曷可少耶?康定二年,予过所谓胥山者,周行庙庭,叹吴亡千有馀年,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岂独神之事,吴之所兴,盖亦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也。后九年,乐安蒋公为杭使,其州人力而新之,余与为铭也。

烈烈子胥,发节穷逋。遂为册臣,奋不图躯。谏合谋行,隆隆之吴。厥废不遂,邑都俄墟。以智死昏,忠则有馀。胥山之颜,殿屋渠渠。千载之祠,如祠之初。孰作新之,民劝而趋。维忠肆怀,维孝肆孚。我铭祠庭,示后不诬。

民间传说,“银铠雪狮,素车白马,立在潮头者”是伍子胥的灵魂显现,因此每年钱塘江观潮就能看到伍子胥的威严。这个民间传说真是太美了。这是人民对于伍子胥的最好褒扬。

高启《伍公祠》诗:“地大天荒霸业空,曾于青史叹遗功。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眼吴门死后忠。魂压怒涛翻白浪,剑埋冤血起腥风。我来无限伤心事,尽在吴山烟雨中。”

徐渭《伍公庙》诗:“吴山东畔伍公祠,野史评多无定词。举族何辜同刈草,后人却苦论鞭尸。退耕始觉投吴早,雪恨终嫌入郢迟。事到此公真不幸,镯镂依旧遇夫差。”

张岱《伍相国祠》诗:“突兀吴山云雾迷,潮来潮去大江西。两山吞吐成婚嫁,万马奔腾应鼓鼙。清浊溷淆天覆地,玄黄错杂血连泥。旌幢幡盖威灵远,檄到娥江取候齐。从来潮汐有神威,鬼气阴森白日微。隔岸越山遗恨在,到江吴地故都非。钱塘一臂鞭雷走,龛赭双颐巽雪飞。灯火满江风雨急,素车白马相君归。”

城隍庙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记叙了浙江城隍庙神灵是铁面御史周新冤死后被封的。关于周新的事迹,正史不见记载,笔记书中多有记述,今补充两则于下:《碧里杂存·下卷》“冷面寒铁公”条:“周新者,南海人。永乐中为监察御史,不避权要,贵戚敛手。性刚直,无笑容,人呼之为冷面寒铁公。转浙江廉使,多所平反,不能悉录。有虎为害,公为文祷于城隍,虎自来伏罪,乃格杀之。其异政多类此。朝命锦衣千户东浙拿脏吏,受赇卖法。适新须知还,遇于涿州,捕之系于涿狱。被其脱走,诣阙,反诬奏新。上怒,驰驿缚新至御前,犹口陈其罪不已。上愈怒,立斩之。是夕,太史奏文星坠,上大悔之。后尝见形于朝,或见一人红衣立日中。上呵问之,对曰:‘臣周新也。上帝以臣刚直,命为浙江城隍,为陛下除奸吏。’言讫不见。参政彭森为作传,其略如此。”《水东日记·卷二》:“周新广城人,永乐中浙江按察使,廉公正直,声称籍甚,为纪纲所间死,仁庙每悼惜之。尝见今南京太仆丞云间叶惟洁云:‘乃祖钱塘知县宗行,以廉能独为新所重。比卒,新为文手书祭之,真迹尚存。’监丞阮随云:浙人能道新异政缕缕。如一日,有诉争雨伞者。甲曰:‘我伞也。’乙曰:‘我伞也,彼夺之。’所言记验皆同。新命剖之,各持其半去。阴遣人尾其后,甲云:‘我始欲助汝伞价之半,得非汝利也。’乙对曰:‘伞本我物,宁能低价属汝。’于是甲就缚,正其罪。广东陈佥事濂云:‘周无子,景泰初,周夫人卒于家,浙人在广东藩臬者,皆会葬云。’”

吴山城隍庙,宋以前在皇山,旧名永固,绍兴九年徙建于此。宋初,封其神,姓孙名本。永乐时,封其神,为周新。

新,南海人,初名日新。文帝常呼“新”,遂为名。以举人为大理寺评事,有疑狱,辄一语决白之。永乐初,拜监察御史,弹劾敢言,人目为“冷面寒铁”。长安中以其名止儿啼。转云南按察使,改浙江。至界,见群蚋飞马首,尾之蓁中,得一暴尸,身馀一钥、一小铁识〔1〕。新曰:“布贾也。”收取之。既至,使人入市市中布,一一验其端,与识同者皆留之。鞠得盗,召尸家人与布,而置盗法,家人大惊。

新坐堂,有旋风吹叶至,异之。左右曰:“此木城中所无,一寺去城差远,独有之。”新曰:“其寺僧杀人乎?而冤也。”往树下,发得一妇人尸。他日,有商人自远方夜归,将抵舍,潜置金丛祠石罅中,旦取无有。商白新。新曰:“有同行者乎?”曰:“无有。”“语人乎?”曰:“不也,仅语小人妻。”新立命械其妻,考之,得其盗,则其私也〔2〕。则客暴至,私者在伏匿听取之者也。凡新为政,多类此。

新行部,微服视属县,县官触之,收系狱,遂尽知其县中疾苦。明日,县人闻按察使来,共迓不得。新出狱曰:“我是。”县官大惊。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锦衣卫指挥纪纲者最用事,使千户探事浙中,千户作威福受赇。会新入京,遇诸涿,即捕千户系涿狱。千户逸出,诉纲,纲更诬奏新。上怒,逮之,即至,抗严陛前曰:“按察使擒治奸恶,与在内都察院同,陛下所命也,臣奉诏书死,死不憾矣。”上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作直臣,死作直鬼!”是夕,太史奏文星坠,上不怿,问左右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上曰:“岭外乃有此人。”一日,上见绯而立者,叱之,问为谁。对曰:“臣新也。上帝谓臣刚直,使臣城隍浙江,为陛下治奸贪吏〔3〕。”言已不见。遂封新为浙江都城隍,立庙吴山。

〔1〕尾之蓁中:尾随他到蓁莽丛中。小铁识:铁制的小标志。

〔2〕则其私也:就是与她私通的人。

〔3〕使臣城隍浙江:派我当浙江的城隍。城隍,用作动词。

忠臣能吏冤死而当城隍,这样的神灵,才是老百姓所信得过的神灵。张岱此文,谱写了一曲忠义之气直干云霄的忠臣能吏之歌!

张岱《吴山城隍庙》诗:“宣室殷勤问贾生,鬼神情状不能名。见形白日天颜动,浴血黄泉御座惊。革伴鸱夷犹有气,身殉豺虎岂无灵。只愁地下龙逢笑,笑尔奇冤遇圣明。尚方特地出枫宸,反向西郊斩直臣。思以鬼言回圣主,还将尸谏退佥人。血诚无藉丹为色,寒铁应教金铸身。坐对江潮多冷面,至今冤气未曾伸。”

又《城隍庙柱铭》:“厉鬼张巡,敢以血身污白日;阎罗包老,原将铁面比黄河。”

同类推荐
  • 华西纪事2006:回望吴仁宝

    华西纪事2006:回望吴仁宝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庞瑞垠同志撰写的《华西纪事——2006:回望吴仁宝》一书,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 彼岸

    彼岸

    《彼岸》作者张斌,曾经和我们一起走进无数重大赛事的台前幕后,他导引我们从绿茵场看到人生四季,花落花开,从运动员看到国家意志与民族心性。本书是他的首部文字作品,一本新鲜而深入的人生观察笔记,丰富的闻见阅历,深远的人文精神视野,才华横溢的文字表达,让我们看到更广阔更本真的生命世界,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智性大气的主持人的独特魅力。
  • 深夜月当花:刘心武作品精读

    深夜月当花:刘心武作品精读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刘心武的散文精品。这些散文既有对亲情、友情的讴歌,也有对普通大众、平凡生活的赞美;既有对立身处世的阐述,也有对读书写作的讲解。他总是从平淡中发现美,在日常中发现崇高,笔触清新隽永,饱含着浓郁的人情味。
  • 愿你余生鲜衣怒马

    愿你余生鲜衣怒马

    本书共由五十篇散文组成,是一本探索亲情、爱情、友情的情感类文集,书中写祖母的衰老和隔代的情感,父亲深沉的爱,对母亲的怜惜与体恤,对弟弟的歉疚;写交友的法则,大学高中友谊,朋友的故事;写爱情的缺憾,回忆里的故事,喜欢和爱的区别。有真实的故事,有独到的议论,写尽缠绵不舍和绝然虚无,文风深邃、温暖、幽微,文笔真实,充满了真情实感,感人至深,社会世相,人物百态,唯美爱情,浪漫传奇,或多或少蕴含着某些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本书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陶冶情操,鼓励斗志。
  • 心花集

    心花集

    姜琍敏是当代文坛颇有影响的实力作家,著述甚丰,小说散文皆有突出成就。其文学底蕴深厚,思想沉郁不羁,文字则见性见情、生动活泼而可读性强。尤其其读禅笔记,看似说禅,实际上完全有别于一般就禅论禅的文章,而是别出心裁,纵情发挥,畅谈人生哲理及生活感悟,每每有其独到而发人深省的见解,故现实意味浓而特色尤为鲜明。
热门推荐
  • 何尝不是一粒米

    何尝不是一粒米

    我为什么而活着,按照别人所说的那样吗?我想不是。
  • 万尊圣主

    万尊圣主

    天下之主,万物之尊。以天地灵之气为引,修毁天灭地之能,没人能达到终点,也没人能说清终点。
  • 永世之守望

    永世之守望

    今天你们让我毁灭,明天我将统治世界!一代枭雄,为情所困,为奸人所害而转生。他是否能成功复仇,是否能再遇伊人?
  • 崛起全球1

    崛起全球1

    人么都是一点一点逼出来的,像以前,我连杀只猪都费劲,叫花鸡猪听过么?在看现在,这西红柿炒龙蛋味道不错吧?无知少年:大哥别吹纽币了,那龙闻着味道找来了,赶紧走吧,张皓:兄弟,跟着我混重点就是要胆大心细,走肯定是已经来不及了,我们还是快点跑吧!
  • 邓紫棋她不是泡沫

    邓紫棋她不是泡沫

    从来不追星的王小宝被一个叫做邓紫棋的姑娘侵入心扉,初见你时怎会知你会如此深入我心!慢慢的邓紫棋成了我的信仰。欢迎渔民家人阅读。我只是想写一部文章来纪念我爱紫棋的历程!写的不好的话家人见谅....么么哒!
  • 快穿之小姐姐

    快穿之小姐姐

    【全程姐弟恋】#各系列男主打包登场##感情剧情各有侧重##甜甜的#
  • 不忍细看的元朝史

    不忍细看的元朝史

    元朝,从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算起,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攻下元大都、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北逃为止,共计九十七年;若从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开始算起,也不过一百六十二年,相较于之前的唐朝、宋朝和之后的明朝、清朝,毫无疑问,元朝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尽管元朝的统治岁月十分短暂,但是这段历史却是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是漫漫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元朝,既不是转瞬即逝的一颗流星,更不是昙花乍现的一隅小国。其辉煌与雄伟的身姿如一头蒙古雄狮,不怒自威。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 快穿之不走剧情的男主

    快穿之不走剧情的男主

    【1v1甜宠】俗话说不想逆袭的炮灰不是好炮灰,万千世界中总有那么些炮灰想要逆袭,所以他们就联手创造出了炮灰系统来帮助他们逆袭,而陆情就悲催的成为了任务者来帮助这些炮灰来逆袭。但是说好的只是逆袭呢,那个男主你别过来,身为男主你怎么能不走剧情呢。简介写的不好,要想知道具体内容,快来看书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涯明月刀之天香玩家

    天涯明月刀之天香玩家

    想起过去种种美好的回忆,和好朋友一起打本,一起做任务,一起看天刀美丽的风景,一起经历难忘的剧情……但是后来呢?俏皮可爱的慕情死了,一路陪伴的燕大哥也死了,最后刚开始在一起玩的朋友也是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下金兰内一群灰色的图标信息。……该忘记吗?……本书所有内容出自《天涯明月刀》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