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69600000024

第24章 紫砂的发展史(5)

茶的古体字本写作“荼”,最初是一种草药,称做“瑞草”、“灵草”。《品茶要录》中有“周书记荼陵”的记载。汉以前,茶主要作药用。据说“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得茶始解。”《神农食经》说:“苦荼久服,令人悦志。”东汉名医华佗所著的《食论》中有“苦荼久饮,可以益思”的论述。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得更加清楚:“止渴除役,贵哉茶也……茶为万病之药。”明代的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认为茶“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证实茶不仅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还有解毒、茶菌、收敛等药物功能。茶叶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茶素、茶单宁、芳香油以及其他多种维生素等等。茶素是茶叶的成分,具有强心利尿和刺激大脑皮质兴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茶单宁则决定茶汤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不但能够帮助人体增加对维生素C的储存、吸收和同化的能力,而且具有杀菌作用。在中国民间的药方中,就有用浓茶汤治疗细菌性痢疾的。实验证明,饮茶还能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在人体消化器官中如有1%~2%的茶单宁,便可以把放射性元素(锶90)的30%~40%由粪尿中排出体外。茶叶中的芳香油,使人闻到了有爽快感,它具有溶解脂肪的能力,有助于对肉食品的消化,所以在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更是“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至于茶叶所含其他一些维生素,对于增进身体健康也有不同的作用。

中国茶叶,品种繁多。如果以制作方法来划分,有发酵过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不发酵的绿茶,未经揉捻而保持嫩芽的白茶,蒸软后压成砖形或其他形状的压制茶,以及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窨制的花薰茶六大类。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如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云南滇红、广东英德红茶、福建乌龙茶,台湾阿里山茶和南京雨花茶等等。一般地说,近热带的人喜欢绿茶,近寒带的人喜欢红茶,广东、福建人和华侨喜欢乌龙茶,边疆少数民族爱喝浓烈的砖茶,而北京、四川人则特别爱好花茶。

宜兴,是中国最享有盛名的古茶区之一。秦统一中国后,滇、蜀一带的茶叶种植沿长江逐渐向中下游推广。翻阅史书,发现早在汉朝便有“阳羡买茶”和汉王到茗岭“课堂艺茶”的记载,表明宜兴早在2000多年前已开始招收学童,传授茶叶生产技术了。到了三国孙吴时,所产“国山苑茶”,名传江南。苑茶是茶的一种名称,古代茶名有五:

茶、槚蔎、茗、荈。《枕谭·古传注》中有“初采为茶,晚采为茗,再老为荈”的说法,而今则统称为茶。据《宜兴县志》记载:阳羡“有名山一百三十六”。“离墨山(按即国山,三国时孙皓在善卷洞立国山碑而易名)在县西南五十里;……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山顶佳茗就是云雾茶。到了唐代,连皇帝也喜欢宜兴名茶,规定每年要宜兴进贡茶叶。唐上元年间(760年~762年),陆羽在《茶经》专著中证实阳羡茶山产茶,“芬芳冠他境”。而阳羡茶是早于“建茶”南茶北贡的名贵贡品,故有阳羡唐贡茶的美称。

阳羡茶在历代文人笔下是极负盛誉的。隐居茗岭的唐代诗人卢仝曾在《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曾在宜兴居住的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诗中也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冠。泉嫩黄金涌,芽香石壁栽”的名句,赞赏阳羡名茶。《新唐书·地理志》中说:当时“常州晋陵群土贡紫笋茶”,同时又说,茶以阳羡张公洞附近产品为最。李郢写的《茶山焙贡歌》称颂阳羡唐贡茶是“蒸之馥馥香胜梅”。现在宜兴湖的唐贡山即因唐时产茶入贡而得名。今其村名唐贡里,山农多艺茶,小峰垒垒,概称之茶山。

据查考,阳羡茶正式列入贡茶在唐肃宗年间(757—762年),是由陆羽推荐而开始的。

明代学者周高起在《洞山岕茶系》中写道:“唐,李栖筠守常州日,山憎进阳羡茶,陆羽品为芳香冠世产,可供上方,遂置茶舍于罨画溪,去湖一里许,岁贡万两。”到唐武宗年间(841—846年),贡茶数量增加到1.84万斤。

唐元和初年曾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有《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诗,吟颂的是阳羡太华山区的篆岭、啄木岭,唐时有“境会亭”,每逢贡茶时节,常州、湖州二州太守集会于此。

陆羽为了研究茶,曾到宜兴南山种茶、采茶、制茶,在山区住了艰长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撰写《茶经》取得了第一手材料。唐代寺人皇甫冉《送陆鸿渐南山采茶》诗写道:“千峰待过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寞燃灯夜,相思罄一声。”这首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了陆羽在阳羡南山实地考察茶的情景。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就是阳羡紫笋茶的出典。根据陆羽的说法,最嫩的茶芽,芽未展,形似笋色近紫,称“紫笋”;一叶一芽者为“旗芽”;一芽二叶者为“雀舌”。唐皇对贡茶是十分讲究的,规定凡贡茶都要“紫笋”,每年过了春分,官府就把茶农赶到山里去选采刚刚脱鳞吐芽的幼嫩的茶芽,所谓“动致千金费,日使万姓贫。”

清明前,还正春寒料峭,“阴岭芽未吐”。这时找紫笋茶真比找金子都难。要到那高高的山岭去找“云雾茶”,要到向阳的悬崖去采早发茶,连夜蒸青后炒制压成饼茶。唐皇还专派茶吏太监到阳羡设立茶舍、贡茶院,专管督茶、品尝和鉴定。当时,皇帝规定,阳羡茶分五批进贡。第一批紫笋茶限清明前通过驿道陆运到长安。

地方官必须快马日夜兼程送往京城,赶上朝廷祭祀宗庙的清明宴,即李郢《茶山贡焙歌》中所描写的,“十日皇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这就是当时的所谓“急程茶”。唐朝京城长安,距宜兴有4000多华里,“急程茶”要用快马每日夜行400里的速度飞送京城。

阳羡茶的名贵可想而知。

据古籍所载,茶原是中国川西的野生植物,西汉时传入江南。当时北方人不懂得饮茶,他们到南方来,南方人以茶款待,哪里想到,北方来客却不识礼遇,竞暗自叫苦不迭,认为茶不好喝。当时南北饮习非常不同,原因是茶喜湿气候,故多沿江而生。后来,隋炀皇帝下扬州,开凿运河,打开了南北交通之门,饮茶的风习才逐渐传入北方。隋唐初期,战事频繁。佛道学说慢慢兴起,一些僧侣道士修身炼功,常借茶提神。他们细饮、品味,很懂得如何用茶。据说,一些好茶都是当时的僧侣发现的。此后饮荼在中国广泛流行,到唐代,饮茶已成为遍及中国各地的风尚,茶且被誉为“国饮”。

古人饮茶,最初是将茶的青叶煎煮,其味浓涩,需加食盐、香料、薄荷、枣子等各种调味品中和。唐、宋以饮粉茶为主,元代以后才普遍用茶叶。在饮茶方法上,有所谓“饮”和“品”之说。“饮”在现代人常称之为喝,主要是解渴提神;而“品”的意境深,包括鉴别优劣,欣赏品味,所以要细啜漫饮。宋代还流行一种“斗茶”,又称“茗战”,连皇帝也乐于此事,宋徽宗曾著书加以记述。无论是饮还是品,都要有好的水来煎煮。用泉水煮的茶,味醇、形美、色翠。古人认为煮茶的水,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唐代,宜兴的金沙泉也成为贡茶时必须同时上贡的煎茶良泉。据说,当时金沙泉是以陶都特产的紫砂水瓶(古称雅壶)为容器,由水路专程运往京城长安。

金沙泉又称玉女泉,在宜兴湖氵父金沙寺向北张公洞附近的玉女潭。唐代文学家独孤及有《题玉女泉》诗:“碧玉徒强名,冰壶难此德。惟当夕照心,可并瀹色。”这首诗也证实金沙泉原名玉女泉。古时金沙泉周围有较多山岭,有茂密的林木,山林下面有透水性质好的砂岩层,蓄有较多的地下水,金沙泉四季不绝,泉水就从这难溶的石英岩中渗透过来的,因此清澈见底,矿物质很少,氯化物含量也很少,形成了甘美的泉水。用金沙泉泡的阳羡茶,汤清、色浓、茶香、回味甜。明代学者周高起在他的《洞山岕茶系》中形容阳羡茶、泉时说:“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绝少;入汤色柔自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濛深水,啜之,愈密,致在有无之外。”可见品质之佳。

有了好的茶叶、好的泉水,还得有好的茶具。一套精致的茶具用来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确实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唐代推崇越窑,即浙江青瓷茶具。之后,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就异军突起,成为在各种名瓷之外别树一帜的茶具。宋代大诗人苏轼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讲究饮茶,有所谓“饮茶三绝”的美称,即茶美、水美、壶美,惟宜兴三者兼备。

据说,苏轼讲究饮茶有三个很高的要求:茶壶一定要是紫砂提梁壶(即今“东坡壶”);茶叶一定要是阳羡唐贡茶;烹茶的水一定要是金沙泉。金沙泉醇厚甘美,传说同样一担水要比其他河水重两斤。所以,苏东坡经常派书僮从蜀山到金沙寺去挑水。日子一久,书僮苦于往返劳顿,从半路的鼎山就取水回去。可是鼎山的河山烹的茶,苏东坡一尝即能分辨出来。他为了要饮到用金沙泉烹的茶,就想出一个法子:事先和金沙寺老和尚商量好,备了两道不同颜色的竹制桃符,一交老和尚,一交小书僮,并关照小书僮去金沙寺取水,必须同老和尚调换桃符。这样,小书僮没法偷懒了。这事在《宜兴县志》上也有记载。苏东坡在一篇《调水符》的诗序中记述此事非常详细,他写道:“爱玉女洞中水,既置两瓶,恐后复取为使者见给,因破竹为契,使金沙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其诗曰:“欺漫久成俗,闹市有弃。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无。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余。多防竟无及,弃置为长吁。”这种竹制的桃符,和今天开水店里使用的上面烫有火烙印的竹制水筹相似,据说今天的水筹就是当年桃符的化身,传为佳话。

唐宋前系煎煮茶汁,茶壶为金属制器较多,且以“金银为优”。后因冲泡方法风行,茶壶主要采用陶瓷制品,并与煮水的壶分开使用。

紫砂壶不仅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的特色,而且还有特殊的功能,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署不易馊。加之使用的年代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发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醇郁芳馨,甚至空壶里注入的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香味。

根据科学分析,紫砂壶确有保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耐寒耐熟。紫砂陶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属半烧结精细陶器,表里都不施釉。它既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有一定气孔率;盛茶既不会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总括起来有五大特点: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第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但内积茶锈无需除去,可用开水烫泡两三遍,浸没在冷水中,然后取出,泡茶原味不变。第四,冷热急变性好。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

而砂质传热慢,提握抚拿不会炙手。第五,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高温火炉炖茶,壶也不易爆裂。海外有人称紫砂壶为“无毒餐具”,经常使用它,会延年益寿。这就是古今中外嗜茶者特别喜爱紫砂壶的奥秘。

同类推荐
  • 艺文论苑(第一辑)

    艺文论苑(第一辑)

    本书是一部涉及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绘画、书法、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论文集。
  • 课外雅致生活-贝多芬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贝多芬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大匠天工:中华能工巧匠(农家书屋)

    大匠天工:中华能工巧匠(农家书屋)

    提起中国的能工巧匠,人们自然会想到有一系列工具发明并被土木工匠奉为“祖师爷”的鲁班。的确,鲁班是中国能工巧匠的光辉代表,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能工巧匠。但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仅靠一两个工匠是绝对支撑不起来的,里面还包含着大批匠人的工艺继承和创新贡献。由于历代封建王朝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轻视甚至鄙视劳动和劳动人民,就连“圣人”孔夫子他老人家都鄙视前来请教种粮种菜经验的学生樊须,甚至生气地说“真是个小人”,也难怪有那么多的封建官僚士大夫们视民间工艺和技术创新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封建时代的正史资料对承继传统和开拓创新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能工巧匠几乎都保持沉默,所以,很多“手艺高人”只是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且关于他们的故事也只在某个区域的民间流传,即使是见诸专门收集民间奇闻异事的野史资料,那也多半是道听途说,难以令人信服。当然,封建时代也并不缺乏位居高官的士大夫能工巧匠,甚至有人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设计创新活动中去,并且以多方面的优异成绩丰富了传统文化宝库,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科学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科学魔术

    本书内容包括:魔术中的物理原理、魔术中的化学表演、数学魔术的魅力体验、当魔术遭遇心理学。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雕塑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雕塑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保留回忆

    保留回忆

    「最后才知道,我们是牺牲了一整个人生,去换取不能磨灭的回忆!」阿峯4大经典校园爱情小说系列《WE》、《Oh》、《THEY》、《GO》,一共27本书合并联乘,陪伴大家成长的主角们包括任天堂、楚浮、梁爽、梁粉、蓝阅山、Juno、仰光、金希、霍品超等人的完全后续篇!
  • 如若没有满天星

    如若没有满天星

    待到,零零碎碎的记忆重回脑海;待到,满天星散布在黑色的幕布上;我想我会回到你的身边……“卫亦桪,你回来!”“时呓,我一直都在。”……“时呓,我不会再让你在噩梦时呓语。”“时呓,我爱你。”……星际探险家VS地球陨石收藏家卫亦桪love时呓
  • 长着翅膀的神族

    长着翅膀的神族

    2120的世界消失,安柒儿刚醒来就发现自己被钉在了十字架上。
  • 纪元之黎明

    纪元之黎明

    这是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有着自由国度之称的联盟,有着热爱和平的灵族,有着各种文化交杂的联盟,有着热血的雇佣兵,流传着不朽的传说。人族小子李玄从边塞走出,靠着自己的信念在这个庞大的世界闯荡,留下自己的痕迹,至于好坏,就留给历史评价......
  • 百锻仙途

    百锻仙途

    获得超越天阶功法的修真家族小杂役,悲催地发现,自己的肉身根本承受不了天阶功法的庞大灵力,为了不被自己的灵力搞得爆炸,不得已,他成了炼体狂人,上古功法大鹏决,各种炼体灵液,各种尝试,各种不如意。没办法,那就索性把自己当成法宝炼制吧……百锻仙途交流群2102756。
  • 故事或现实

    故事或现实

    本书是青年作家蒋林的中短篇小说集。分为:孤山回响、鱼在心底游、取暖、寻找张国荣、蔷薇、马不停蹄的忧伤等十四篇。主要记录了作者的心路过程,对故乡童年的怀念,对城与乡的差别进行了体察。是一部导向正确、积极向上的作品。
  • 异宝记

    异宝记

    生命永远带着神秘的面纱,世人皆想要长寿无疆,古之帝王将相表现为最,过往如尘土,如今所剩只不过种种传说,还有那传说中的异宝。
  • 君琛你有种别怂

    君琛你有种别怂

    君琛面带厌恶:“顾筱,以后再也,再也不要出现在我的面前,永远。”顾筱抬头粲然一笑:“好啊。”两年后“筱筱!算我求你了!回来吧”君琛泪流满面,声嘶力竭顾筱:“你有病啊,不是你叫我走的吗?”君琛:“对不起,我错了,老婆。”顾筱:“呵呵……”
  • 夏修辰

    夏修辰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故事;只是有些人把记载成书,有些人云淡风轻罢了。
  • 倾世长相随

    倾世长相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浪漫的季节里,她遇见了他。谁知?!他却负了她?桃之夭夭,再无芳华,此后倾心不动,再无红颜知己。前世,你利用我,杀了我,今世,我再不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