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75000000024

第24章 儿时阴影与心结决定孩子的一生(3)

从人格的形成来看,儿时受到暴力伤害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扭曲的人格:形成“偏执与强迫”的人格;形成“自闭与反人际关系”的人格。前者会使人的性格变得暴躁,也同样倾向于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后者使人孤僻,少言寡语,拒绝与人交往。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人格的不健全,其危害程度远大于肢体的不健全。

我们用未成年犯的“性格特点”与“家里人对你怎样”进行的交互分析表明,在家里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自述性格暴躁的城市闲散未成年犯有55.2%,比城市普通未成年人高出整1倍!也就是说,性格暴躁是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在动因,而父母的打骂则是未成年人不良性格产生的重要根源。

有个孩子曾因为打架时用刀子扎伤了人而被拘留了,他说:“我打人是逼出来的。我的命不好,摊上了个严厉的父亲,我从小只要犯一点儿小错就得挨打。他希望我成为好孩子,可我却恨他。上初中了,论学习成绩我是班里前10名,可还经常挨打。更使我想不通的是,

在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也打了我。我为什么总要挨打?一气之下,我还了手。这样一来,大祸临头,为了躲避我只得退学了。”他说,“冰冷的家、坎坷的境遇,使我变成了一个忧愁而暴躁的人。”

暴力伤害,还可能造成孩子的报复心理。

越是打骂孩子,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越不好;关系不好,父母就越容易打骂孩子,形成恶性循环。更有甚者,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还容易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和反抗行为。在未成年犯罪中,对亲生父母动刀、动斧、投毒、绳勒的无所不有。有个用老鼠药毒死父亲的孩子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警告”一下对他过于严厉、经常打骂他的父亲。

而这位可怜的父亲至死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对自己痛下毒手。如果说孩子是杀害父亲的凶手,那么逼孩子行凶的无疑就是这个长期打骂孩子的父亲自己!他不仅自己丧命黄泉,也毁了孩子的一生。

暴力伤害,加剧了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相当多的未成年犯被父母打骂,是父母“恨铁不成钢”,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企图用打骂使孩子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事与愿违,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分析表明,被家里人经常打骂的孩子有一般不良行为的比例均高于没有被“经常打骂”的孩子,“夜不归宿”占88.1%,“打架斗殴”占85.3%,“看黄色录像、图书等”占73.7%,“小偷小摸”占65.6%,“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占68.7%,均高于没有选择被家里人“经常打骂”的比例。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具有强烈的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家庭成员是年幼的孩子最早模仿的主要对象。许多打骂孩子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暴力行为所给予孩子的是攻击性示范。调查结果显示,被家人“经常打骂”的未成年犯的暴力行为明显偏高。如犯罪前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暴力行为的比例分别是29.6%、35.2%、45.4%,均高于未选择被家人“经常打骂”的比例7.5%、9.6%、13.7%。

暴力伤害,可能使孩子背离家庭,结交品行不良的伙伴。

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是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体会不到家庭的温馨,甚至造成离家出走。调查表明:在全部未成年犯中,有67.3%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他们离家出走有一半以上与父母的打骂和责备有关。

由此我们看到,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此外,自述在家中被“经常打骂”的未成年犯,犯罪前有42.9%脱离家人长期与“朋友”生活在一起,高出未选择“经常打骂”的15.3个百分点;在“经常”离家出走的未成年犯中,“结交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的未成年犯高达75.4%,高出“没有”过离家出走的20.3个百分点,而这些人有52.9%是在家庭和学校以外的娱乐场所结交的。

4.2

中国式“棍棒教育”的十大典型惨痛案例

案例一:2005年12月24日晚,郑州来浙江萧山打工的郑某教3岁的儿子认字,但儿子读了一遍后,就无论如何不再开口。脾气暴躁的郑某顿时火起,操起木棍朝儿子的脑袋打了两棍。孩子放声大哭,但父亲并没有停手,木棍相继落在了儿子的脸上、手上、屁股上。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1个小时。当晚11时,儿子突然大声喘气,脸色也变得难看,父母连忙把儿子送到医院。此时,儿子已死亡。

案例二:2010年5月26日晚,村民聂某发现11岁的儿子偷了家里900元钱。儿子承认了,但对钱放在何处却坚持不说。聂某决定好好“教育”一下儿子。她从院坝里取下茶树枝,重重地抽在了儿子的后背上,儿子大声哭喊起来。晚上11时许,聂某发现儿子的伤痕开始发黑,并称肚子疼,她立即将儿子送到镇卫生院。儿子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死亡。

案例三:赵某离异后带着两个儿子来胶州做生意。2008年2月12日,他回家没有见到儿子小雨,便出去寻找。当看到小雨一脸污垢地出现在面前时,一怒之下便对小雨的脸和头部进行了猛烈的殴打。生性倔强的小雨挨打后不哭也不闹,脱光衣服就上床睡觉了。第二天一早,赵某看到小雨没有起床,发现小雨已经没有了呼吸。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儿子了,他出门买了一个冰柜,用床单将儿子裹起,放在冰柜里。两年后小雨的尸体才被警方发现。

案例四:2010年6月11日,刘某在西安一小学开家长会时因对其子在学校表现不满,即在教室对孩子拳打脚踢。18时许,在工作单位再次殴打儿子。当晚23时许,孩子死亡。刘某说:“平时我发现孩子出现说谎、逃学、不做作业、伪造老师签字、放学不归、偷拿别人东西等恶习,我非常生气。他偷同学东西,我用牙签扎他的手指;他学残疾同学走路,我就扎他的脚趾;他逃学,我就用皮带打他。”

案例五:2006年11月的一天,北京市平谷区的14岁初中生小涛去上学时表示,以后还要一边上学一边玩游戏。接下来,小涛与母亲发生了争吵,甚至动手打了母亲。随后,小涛还写下了与父母断绝关系的纸条,希望以后父母不要再管他了。接着,小涛又与他的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并且顺势从地上拿起一根木棍要打其父,父亲见状,从儿子手中夺下木棍,恼怒之下,持棍子向小涛挥去,棍子击中小涛的头部,后确认小涛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死亡。

案例六:2010年10月的一天,江苏洪泽县妇女胡某追问儿子有没有偷钱、偷打声讯电话,但儿子一句话不说,只是低头哭。她很生气,从弄堂里拿来一根长约一米的竹竿,往儿子屁股上打去。刚开始时,下手较轻。后来,火气越来越大,就乱打了。她回忆说:“竹竿什么时候断的,我也不知道。不知怎么回事,他突然倒在地上不动,死了。,’

案例七:一天下午,北京市大兴区谷某的12岁的读初中的儿子回家高兴地告诉他,放寒假了,他期末考了第一名。谷某看了成绩单后许诺说,孩子要什么他都满足。谷某有两个儿子,晚饭后,另一个小儿子想看动画片,两个孩子吵了起来,还用毛巾互相抽打。谷某拿起扫帚,用扫帚把敲了一下读初中的儿子的头部,木棍断成两截。晚上11点,儿子开始喘粗气,叫不醒,被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八:2010年3月的一天,在江苏打工的贵州人胡某“望女成凤”心切,心想:自己因为没有什么文化而受苦受累,不能让孩子也没有文化,决心让孩子考上大学,从小抓起。晚上,在让3岁的女儿背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只因为女儿背不上来,就用手反复击打女儿的手和头部,直到孩子死亡。

案例九:“打屁股没什么危险,不会打坏他。”跟不少家长一样,当得知儿子在幼儿园不听话时,徐州的一名单身父亲张某气急之下挥起木棒,对着孩子屁股一顿狠揍,儿子躲开后,他又抓来继续打,前后持续约20分钟。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他去喊儿子起床上学时,竟发现孩子身体发凉,已经气绝身亡。

案例十:2010年8月的一天,在桐乡务工的云南人吕某因为4岁的女儿贪玩不认真学数数,一怒之下,抓起一个铁衣架,边骂边朝孩子身上狂抽,直到孩子倒在床上流泪求饶才罢休。不久,孩子突然不停地抽搐、脸色铁青,送到医院时已回天乏术。

4.3

美国立法拒绝“棍棒教育”

在中国,只有当孩子被父母打死的情况下,才予以“过失罪”的法律追究。在美国则大不相同,美国通过立法严厉拒绝“棍棒教育”,只要父母动手打孩子了,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在加州,一位白人母亲领着一对儿女到超市购物,因为男孩顽皮被母亲在脸上打了一巴掌,结果超市的售货员当即报警。出门时,在外等候的警察迎上去,问她是否打了孩子。母亲说:“不错,他太捣蛋,又不服管教,所以我打了他。”警察二话不说,马上给她戴上手铐押进警车,而孩子则被“儿童保护中心”送到有养育能力的人家寄养。为了将她保释出来,她丈夫变卖了房产,才凑足20万美元的保释金。

《纽约时报》曾报道过一个案例,纽约市皇后区一位华裔妇女因为8岁的儿子没有做作业,用扫把打他,孩子的身上留下了伤痕。第二天,学校老师向纽约市儿童服务管理局举报了这个情况。当天晚上,警察来到她家,把她的3个孩子一起带走,送交儿童收养机构。这位华裔母亲不仅要忍受和孩子分离的痛苦,还要花钱请律师帮助她到法庭上索回孩子的抚养权。

那么,在美国孩子犯错了怎么办呢?

看过电影《刮痧》,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美国人决不能打孩子。但是,孩子万一不乖了怎么办呢?难不成要大人“求”着孩子们乖一点儿?其实,美国的父母还是可以“打”孩子的,但是这种打和国内父母的打法完全不一样,国内的父母用苍蝇拍、鸡毛掸或者直接拿巴掌,使用的是“棍棒”,一下去就是一条红印或者一片红,而美国的父母用手轻轻地在孩子屁股上拍,可以说孩子根本感觉不到肉体上的疼,但是可以感觉到父母在生气。也就是说,美国人打孩子只具有象征意义,但这种象征意义实际效果会更好于中国式的“棍棒教育”。

美国父母更多的是用非肉体惩罚来教训孩子,比如让孩子罚站(和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一样),罚孩子不许看电视,罚孩子的零花钱,把孩子关在洗手间里,罚孩子不许吃饭(真的)。有时候,当家长在幼儿园接孩子时,老师可能会告诉家长,今天孩子很不乖,被罚站1个小时;今天孩子很不听话,被罚不许吃午饭。

最后,我们用《苏氏家语》来结束本节:“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中国式“棍棒教育”,轻则形成儿时心结,容易使孩子形成“仇视”、“暴力”、“孤僻”等扭曲的人格;重则要了孩子的性命,命之不存,何以成才?

5.让孩子避免爱的缺失

缺失的是爱,得到的却是挥之不去的儿时心结

相对于暴力伤害,“避免爱的缺失”是一个反向命题。家长缺失的是对孩子的爱,孩子得到的却是那挥之不去的“儿时心结”,对一生都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避免儿时“爱的缺失”,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应当引起家长的关注。

爱的缺失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是忽视,第二种表现是冷漠。

天下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以下情况往往容易出现例外:单亲家庭;失去亲人;虽有双亲,但忙于工作或外出留守。

5.1

儿时“爱的缺失”容易导致孩子早恋

这实际上是一种“补偿效应”,即卩“堤内损失堤外补”。孩子终归需要爱,家庭爱的缺失,使得孩子很容易在家庭之外寻求异性的爱,特别是寻求年龄大许多的异性之爱。在家长身上得不到爱,就想从别的地方得到。但这种爱已不再是对父母的爱的渴求,从而转变成为一种渴望心理安慰的变态心理。当这些女生找到“合适”的人时,克制力差的人就会形成早恋。

每个人都会想要爱,可是当她们发现这种爱不能持久时,就会放手了。她们觉得很孤独,没人能理解自己,渴求一种关怀一一来自异性的。当我们从好朋友身上得到关怀时也会有满足感,但是没有异性的强烈,这是因为青春期的女生对异性都有一种身体上的渴望,这是正常的。只要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父母就能给孩子一种支持,从而使他们觉得没必要从异性身上获取这种爱。

5.2

儿时“爱的缺失”容易导致孩子出走

有资料显示,对一些城市流浪儿童调查:十有八九出自单亲家庭,缺少关爱。现年15岁的东东,身体瘦弱,说话有点儿口吃,成天拎个编织袋在公园里转悠,捡些废纸、塑料瓶去卖钱。他胆子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向人开口讨钱的。他12岁时父母离婚了,爸爸给他找了个后妈,对他日益冷淡。他被打怕了,所以从家里跑了出来,家里人从没找过他。

同类推荐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尽管有诸多的压力,尽管有诸多的苦闷,生命的长河都是无止境的,用你的人生阅历,用你对人生的睿智感悟,来正确面对你处的任何一种困境。本书在于让人们认识抑郁和抑郁症的特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学会自我诊断,更重要的是掌握消除它的方法。
  •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使您与他人的交往变得顺利。也许,还能由此成为游刃有余的社交高手。不仅如此,您还会发现以前未曾了解的真实自我,从而进行自我启发。
  • 心理知识全知道

    心理知识全知道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与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常识、法则以及正确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认识自我的方法。全书分为:入门篇、认知篇、自我篇、情感篇、身体篇、人际关系篇、社会群体篇、快乐篇、男人篇、女人篇、恋爱篇、婚姻篇、梦境篇、调适篇、障碍篇、治疗篇。内容丰富、方法实用,能带给大家朴实无华而心有灵犀的阅读感受,并带给每个人幸福美满、和谐圆通的人生。
  • 心理健康九年级(上)

    心理健康九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5分钟心理小游戏

    5分钟心理小游戏

    “你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吗?”最初接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好笑。可是,当你静下来独自沉思时,当你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时,当你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时,你或许会思索良久,然后问自己:“我是谁?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真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吗?”实,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这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徘徊、开始迷茫,以致陷入困境,迷失自我,饱受心灵折磨。
热门推荐
  • 树炼

    树炼

    这是一本无限流喜欢的来看不强求有机会更我会尽快更作者高中时极其喜欢zhttty的《无限恐怖》,私以为是无限流的开始和至今为止无限流作品中顶尖的几个之一。这本书会勾勒出我心中的那个无限存在的世界。不多说,希望各位喜欢。
  • 拳谋天下

    拳谋天下

    江湖之中纷纷扰扰,帝国末世风雨飘摇。看穿越少年如何阴差阳错顶替将军之子,习得绝世武学,冲锋世界之巅!阴谋诡计,我一拳破之;霸道强权,我一拳破之;天道不公,我亦一拳破之!男儿要掌权,拳者谋天下!看我重定这乱世的法则。
  • 世界的漏洞:瓦洛兰

    世界的漏洞:瓦洛兰

    瓦洛兰在召唤师们的维护下一直保持着和平的状态,可是当伊泽瑞尔醒来时,一切都变了,这儿到底发生了什么?
  • 三十六水法

    三十六水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爱不晚

    相爱不晚

    台湾作家[羽柔]的免费全本小说《相爱不晚》。
  • 色泪

    色泪

    论世间苍茫大地谁主臣服,成王败寇虞姬罢唱。历史永远是史官所书写的历史,也永远都是胜利者的凯歌和失败者的哀歌。在那无数修辞无数润色的历史之下,究竟还有多少是真正的史实。层层叠叠的泛黄书页之下,装订的是所谓真正的历史,而不管是正史野史又是否真正是我们的祖先所经历的呢!当年的欧阳沫也同样认为成功人士就是正面人物,而恶人自有他负面的东西,但是命运给了他一次亲自推翻这个想法的机会。原来成功者并非完全正面,而败者也并非如此不堪。
  • 落难公主倾世妃

    落难公主倾世妃

    她本是公主,倾世之态,倾城之姿,却因宫闱权谋,落难民间,从此身背血海深仇。他是她冲喜的夫君,他与她拜过高堂却又注定此生无缘,她是他争夺皇位的棋子,温润如玉的帝裔;英运筹帷幄的一代枭雄;桀骜不驯俊美如玉的公子;相貌出众气宇轩昂的少年天子;她的心究竟归于何处?
  • 始于古落

    始于古落

    复活重生是一段生命的重启,战争杀戮是一段征途的开端,奋不顾身是一段爱情的伊始……而古落,是一切的重新开始!
  •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一段辉煌的背后,都有血汗、泪水、艰辛和失败。《谁撬动了银川经济》是一部着眼经济、落笔人生、弘扬创业、宣传励志的书籍,它可以见证企业家们从一个专业的经济工作者向宣传思想工作者转变的心路转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同时“撬动”了企业家们对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初衷和工作理念。
  • Anne of Avonlea

    Anne of Avonl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