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03800000031

第31章 夺门之变(5)

曹吉祥:封司礼监太监,总督三大营。“嗣子钦,从子铉、铎、睿等皆官都督,钦进封昭武伯,门下厮养冒官者多至千百人,朝士亦有依附希进者,权势与石亨埒,时并称曹、石。”

其他人也各有封赏。

有人得势,就必然有人失势。英宗大赏功臣的同时,于谦和大学士王文被逮入锦衣卫大狱,内阁大学士陈循、江渊被贬戍边,商辂、萧镃被除名,等等。

在徐有贞的指使下,那些言官见风使舵,纷纷上奏弹劾于谦。明英宗颇为犹豫,说:“于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英宗于是下定决心,杀于谦,“籍其家,家戍边”。二十三日,于谦被杀于崇文门。

于谦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英雄人物。这里多用一些篇幅来谈一下对他的看法。

于谦的家被抄时,“家无余资”,只有一间正室锁得严严实实的。打开一看,里面只有皇帝赐给他的蟒衣和剑器。于谦有功被杀,天下百姓都为其鸣冤。都督同知陈逵为于谦收尸,第二年送回杭州安葬。一代名臣,竟落得这个下场。数百年来,于谦的精神仍长留人间,他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现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激奋不已。

人们往往认为英宗本来不想杀于谦,只是在徐有贞的撺掇下不得已而为之,其实这是错误的。

英宗心里怎么会不恨于谦呢?北京保卫战后,也先多次想与明朝议和,送英宗回国,于谦都坚决反对,他用一句名言很简洁地概括了自己的意思:“社稷为重,君为轻。”在于谦眼里,英宗不具有至高无上的神秘色彩,更多的是为国家服务的政治工具,相当于一个符号。现在已经有了替代工具,而且这个替代工具做得比英宗还要好,就不再需要英宗这个工具了。在是否接纳英宗归来这点上,于谦和景帝的想法是有点像的,都不希望英宗回来扰乱已经恢复平静的政局。不仅如此,景帝和于谦还下令各边镇守将不得遵奉太上皇的命令,不得与也先议和。这让英宗欲投无门,欲哭无泪,于谦确实是做得够绝。若不是杨善以三寸不烂之舌打动也先,说不定直到夺门之变时,英宗还在塞外喝羊奶,吃牛肉呢。英宗如何能不恨于谦?于谦确实是个忠臣,而且是个清官。国人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官员了(他们尤其看重后面一点,至于有没有能力往往尚在其次)。于谦有社稷再造之功,在人品上清正廉明,刚严不阿。

他的死不仅是因为与徐有贞、石亨和英宗的恩怨,也是死于朝中大多数官员之手。

中庸之道原本是自然和社会规律的体现,但是国人偏偏将它加以改造,使它变得庸俗不堪。

什么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万事莫出头,出头必倒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一大堆。时间长了,每个人都喜欢做事随大流,万事求稳当,甘于平庸,乐于沉默。不仅如此,对那些敢于打破现状、锐意进取的人往往谣言诽谤,恶语中伤,非要置于死地而后快。于谦之死,更是死于他人的嫉妒。这些人不仅嫉妒于谦的才与功,也嫉妒于谦的廉与德。这种嫉妒,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北京保卫战刚刚结束,就有人上书诋毁他,五花八门,“诸御史以深文弹劾者屡矣,赖景帝破众议用之,得以尽所设施。”翰林院学士刘定之就在奏章中说:“德胜门之战,或有胜负,各有死伤。结果石亨就进封为侯爵,于谦就从二品迁升为一品。天下人没看见他们的功劳,却只看见他们受到赏赐,这实在是寒了天下人的心。”他建议,剥夺于谦等人的赏赐,等以后真正立功的时候再赏赐不迟。对于这种弹劾,没什么可说的,除了嫉妒不会再有别的原因。

锐意进取从来就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性格,君子固穷、安分守己才是他们的人生信条,其间偶有革新振奋大志之人,因为行高于人,众必毁之,必然遭至大多数人的嫉妒和仇恨,这些立有雄心壮志的人往往独木难支,最后身败名裂,下场凄惨。

我们同时还要了解这样一点:刚则易折。要想做大事,光有志气和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通晓人情世故,了解人生百态,政治手腕圆滑纯熟,刚柔相济,善于因势利导,巧妙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尽力消解这些人的固有敌意,与这些人结成良好关系,最好尽可能地将这些人的力量为己所用,而后大业方可成,功成而名亦遂。

于谦就是那类有志向、有才干、有能力、有气魄,惟独不通人情世故的人。性格的缺陷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遭人嫉妒的结局难道不是于谦自己有意无意间造成的吗?北京保卫战后,景帝论功行赏,偏偏于谦来了句:“京城遭困,这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耻辱啊,怎么敢邀功请赏呢!”这话说得何其高尚。以于谦的品格来讲,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说的是假话,或者只是谦逊之词。但是于谦忘了,这样的话用于自己可以,用于那些淡泊名利的人也可以,用于所有人则是绝对的错误。那些十年寒窗熬出来的人,那些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人,那些在官场百般钻营的人,他们的道德水平可没有于谦这么高,他们出来做事,带兵打仗,是为了荣华富贵,是为了封妻荫子,而不是为了天下人洒热血,献青春,为他人做嫁衣裳。

指望所有人都变成雷锋、都变成圣人这样的人是世界上最无知、最愚蠢的人。

于谦或许没有这样的奢望,但是他已经不知不觉间将自己变成了这样的人。“京城遭困,这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耻辱啊,怎么敢邀功请赏呢!”这叫什么话?!

你于谦愿意家徒四壁,愿意顿顿喝稀粥,没有稀粥就喝凉水,没有凉水就喝西北风,这我们管不着,而且我们表示钦佩。我们不愿意过你这样的生活,也不想有你那样的道德境界,我们喜欢名利,喜欢享受。于谦你和我们最好井水不犯河水,两不干涉。你千万不要指望我们变得和你一样,你也不要拿你的标准来要求我们。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可是于谦偏偏不干。他一句话就将自己推到了这些人的对立面。于谦遭人嫉恨,能说这不是他自找的?一次两次犹可,关键是于谦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谦性格刚烈,以天下为己任,遇有不如意事,往往捶胸顿足叹息道:“我这一腔热血,竟不知道要洒往何处?!”王阳明曾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于谦犯的就是“傲”这个毛病,他自负清高,往往看不起那些勋旧贵戚和文武大臣,没来由地招致这些人的愤恨。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石亨。石亨出于报恩(或者贿赂)目的,为于谦的儿子于冕请赏,结果反倒被于谦在皇帝面前狠狠损了一把。石亨从此恨于谦入骨,其他对于谦有意见的人也不知有多少。

这样一个“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有大功于国家的人,等到他被囚、被杀的时候,竟没有人站出来替他说话。这是整个国家的悲剧,也是于谦自己的悲剧。“牺牲为群众祈福,祀了神道之后,群众就分了他的肉,散胙。”

这也是于谦这一类人的悲剧。这类人公而忘私,往往将自己树立为榜样和典型,以超高的标准来要求和约束他人。在这些人的眼里,自己是正义和廉洁的化身,其他人都应该拥护自己,赞赏自己。更极端的是,凡是反对自己的人都是坏人,都是应该加以批判的人,甚至应该加以肉身毁灭的人。于谦是这样的人,生于几百年前的北宋的寇准,也是这样的人。这位悲剧政治人物同样在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同样的才华横溢、居功至伟,同样性格果敢刚毅,雄心万丈,同样自以为是,不能容人,同样的遭人嫉恨,下场悲惨。后来的海瑞更是这类人的极端,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很多这样的人。所以于谦这类人还是做个道德模范好了,治国就免了吧。

二月,复辟的英宗朱祁镇把曾经的景帝朱祁钰打回原形,废为郕王,囚禁到西宫。二月十七日,朱祁钰去世,年仅三十岁,以亲王的礼仪被葬于西山,谥号戾。除了被废的汪皇后外,景帝其他妃嫔都被赐死殉葬。成化十一年,宪宗朱见深为景帝平反。

整个夺门之变中,朱祁镇等人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这比明代第一次政变要容易得多。那些准备上朝的文武大臣也乖乖听从徐有贞的指挥,默认了英宗的复辟。其实,这正反映了大臣们的共同想法。景帝朱祁钰重病在身,好转的机会渺茫,他驾崩之后,皇位该如何处理,这是所有大臣的共同疑虑。这些大臣所能做的就是在朱祁钰殡天之前诱导、迫使他立朱见深为太子,等朱祁钰龙殡归天,就可以通过朱见深放出朱祁镇,如此两全其美,皆大欢喜。没想到太上皇已经等不及了,干脆利落地绕过了朱见深这一环节,直接就坐上了皇帝宝座。反正都给工钱,给谁打工都一样,这些大臣便正好顺水推舟,默认了英宗的复辟,顺从地接受了英宗。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朱祁镇如果不行夺门之举,那么他是否会顺利地成为继任者呢?这时的朱祁镇正值盛年,被废掉的太子朱见深还是个小孩,是不会和他抢宝座的。朱祁镇被他的弟弟朱祁钰临死前秘密解决掉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朱祁钰想那样做的话,根本就不会让朱祁镇活着回来。如果朱祁钰惟一的儿子朱见济还活着的话,朱祁钰很可能在死时让朱祁镇做伴,替自己的儿子除掉隐患。可是朱见济死在朱祁钰之前,所以朱祁镇继任皇位不仅是文武大臣的共同意见,其实也是朱祁钰的内心隐秘愿望。之所以他到病重也没有将朱祁镇放出来,首先是怕朱祁镇报复,再是心存康复的希望,另外还有面子问题,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朱祁钰听到朱祁镇复辟后说“兄为之甚善”的原因。

而那些夺门功臣,其实都是些政治投机分子。有人将英宗看作政治工具,徐有贞、石亨等人则把英宗看作富贵荣华的敲门砖。

这些人的人品和政治作为都很差。他们结党营私,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屡兴大狱,朝政被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搞得乌烟瘴气。

这些人从来不为百姓国家着想,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权位和富贵,在其位而不谋其事。类似那些不务正业的无赖青年,徐有贞等人也是不务正业的无赖大臣。这些人夺门成功之后,一个个志得意满,开始互相攻讦,俗称狗咬狗。

天顺元年(1457年)六月,徐有贞首先失势,这时距离夺门之变不过几个月。徐有贞两次被下于狱中,还到云南务了一阵子农,最后被释归原籍,“十余年乃卒”。

天顺三年(1459年),英宗开始穷治石亨党羽,石亨所举荐的官员全部被罢黜,朝廷官署为之一空。天顺四年,锦衣卫指挥逯杲奏称石亨播散谣言,蓄养无赖,有谋反的迹象。“廷臣皆言不可轻宥”,于是石亨被下于锦衣卫狱中,家产被没收。一个月后,石亨死于狱中。

兔死狐悲。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曹吉祥与养子曹钦密谋造反。事泄,曹钦投井自杀,曹吉祥被凌迟处死。

算起来,徐有贞以自己整个家族的性命一搏,获取的荣华富贵只有几个月,石亨要久一些,却也不过四年,曹吉祥则是五年。

夺门之变没过多久,这些“功臣”的“功劳”就被英宗否定了。天顺三年,内阁大臣李贤借英宗询问的机会,点明了徐有贞、石亨等人的投机心态,“幸亏当时夺门成功,如果万一事情泄漏,石亨这些人死不足惜,陛下您又将置于何地呢?如果郕王(景帝)崩驾,群臣自然会去请陛下您复位,哪里用得着夺什么门?这些人的真正意图是要借此为自己邀功请赏,而不是出于对陛下您的忠诚啊。”英宗这才醒悟过来,下旨今后在奏章中不得使用“夺门”二字,接着又革除了冒功得官者四千余人。总体来说,那些夺门的投机分子基本上是白忙活一顿,空欢喜一场,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英宗实在称不上贤君,只能算是个平庸之人。在他的领导下,大明帝国损失了五十万精锐,若不是于谦等一批忠臣义士誓死捍卫,大明帝国早就变成第二个南宋了,甚至亡国。从这一点上看,英宗是大明帝国的罪人。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明史》特别强调王振对英宗的蛊惑,将责任推到王振身上。再次继位的英宗政绩平平,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只好说英宗“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后世能颂扬一下的也就只有释放建庶人和废除宫妃殉葬了。

建庶人是建文帝次子朱文圭。朱棣靖难成功,建文帝下落不明,他的次子朱文圭当时刚刚两岁,就被成祖幽禁起来,这时朱文圭已经五十七岁了。五十多年的囚禁让朱文圭变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不折不扣的白痴。

后妃殉葬的制度是朱元璋定下来的。无耻卑劣的朱元璋的占有欲望特别强烈,他即便死了,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猎物”,还要让他的那些妃嫔到阴曹地府继续供他奴役支配。他的“好”儿子朱棣、“好”孙子朱高炽、“好”重孙朱瞻基都以他为榜样,到英宗这里,总算是废除了。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后世勿复为。”英宗一句话救了当时和后世不知多少女性的性命,算是功德无量。

《明史·英宗后纪》给他的盖棺定论因此好得不行:“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明代史学家也即盛赞此举,大学士王世贞在《奔州山人别集》中也这样称道:“此诚千古帝王之盛节。”

同类推荐
  • 最真实的汉朝

    最真实的汉朝

    本书共分为十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有个人杰是刘邦、传说有个鸿门宴、楚汉相争那些事儿、刘邦成功了、中国第一个女权政治、历朝盛世的开篇——文景之治等。
  • 大唐仁心

    大唐仁心

    熟悉金庸的读者都知道,金庸武侠小说的武功一般都是基于道家或者佛家的理论,基于儒家或者墨家的武功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里并不多见。儒家学说自对我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团体,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一直流传着墨家的侠义精神。我想在我的这部小说里展现一些基于儒家和墨家思想理论的武功。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坚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开放胸襟,重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各个国家的宗教、文化、科技都传入了唐朝。我想在这部小说里也展现一些唐朝与周边各国宗教、科技、文化输入与输出的景象。安史之乱爆发,江湖侠客们皆认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遂纷纷投身义军,一场江湖腥风血雨就此展开
  • 残锋

    残锋

    昭历59年,郕冀战火步入尾声,郕军军仙百里羡与冀军神将项麟在天江城交兵。然而,由于一计之差,冀军几乎覆灭。项麟心爱之人亦为保护他而不知去向。冀亡后,这位大冀遗将踏上了复国寻爱之路......
  • 舞唐刀

    舞唐刀

    正是盛唐贞观,柏化误打误撞穿越成了他的祖先,从小身在边疆,保家护国,成年奉皇命进宫任职,凭借着现代记忆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
  • 大民共和演义

    大民共和演义

    当历史系高才生王俞夏穿越清初的那一天起,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便渐渐朝着未知的轨迹开始滑行。。
热门推荐
  • 医世为人

    医世为人

    寒门学子任优雅,无意中窥得祖传医圣医数武到传承,由此改写平凡一生,他医术精湛、行侠仗义、恩泽众生,不仅事业成功,更俘获豪门美女芳心,遥登人生巅峰,睥睨天下。
  • 无声的泪

    无声的泪

    本文不是甜文,前文有一点点甜哦?玻璃心可以自行退出。
  • 诅咒玫瑰

    诅咒玫瑰

    一次意大利旅游的意外,沐璃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缺失的那段记忆的主角。年少时所消除的回忆,再次相见时的痴恋,那传说中的罗马玫瑰,到底是诅咒还是永无止境的杀残?身边的人说的那个名字,渐渐清晰……【Ve,点进来看看啦,其实还是有糖糖哒,只不过玻璃渣还素比较多QAQ】
  • 诛仙之魔仙问心

    诛仙之魔仙问心

    【免费】地球灵魂,降临诛仙世界,诡异身世,搅动神州风云。终有一日,平得神州动乱,大开九幽之门,开辟苍穹灵路,将带着深爱的人儿,共寻那长生之途…书友群:515044910
  • 翼行纪

    翼行纪

    数百年前,两位界神境强者在上位面开启了天域之战,最终以一死一伤结束。数百年后的今天,一代天骄之子降世与下位面,并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 作家文生

    作家文生

    我永远都会记得那天,我们离别的时候,你对我这么说:「你不是一个人。」我会永远记得你,因为你就在我的心底,不曾离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通常我们提到的《易经》,就很自然地明白是指《周易》。《易》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天人之际”的大原理、大法则。中华民族人文文化以《周易》为宝典。《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等兵书一样,是古代文韬武略的结晶。在军事哲学上,《易经》对于战争这一社会现象已有初步的认识。我国古代军事家,如孙武、孙膑等,都精通《易经》,并用于军事,以“易”演兵。《三十六计》用《易经》中的阴阳变理,推演成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相互转化,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使每一计都闪烁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芒。
  • 阴阳先生成长记

    阴阳先生成长记

    一个小村子,一双阴阳眼。又能引起如何惊天泣鬼神的经历、一切敬请期待.......
  • 当男大大变成女绝色

    当男大大变成女绝色

    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仙门十公子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大魔头,其实这都不算事?邪不胜正嘛!魔头终究是要被正道消灭掉的,那么消灭便消灭吧!可是这是什么神操作?这些也都认了,为啥这具身体还是废柴体质,走个几步就气喘吁吁,这是要闹哪样?这是一个大魔头被献舍的后变成女人的故事!新手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