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27700000008

第8章 信仰 修行篇(2)

“无我”,因此未来可能会更大。

116

有佛光普照之地,即是佛光净土,

有法水常流之处,即是法性净土,

有僧伽加被之田,即是福德净土。

117

触目皆缘,无非人生机遇;

信手拈来,无非佛法妙谛。

118

“平等的主张”可以消弭对人间的不公平;

“人本的思想”可以唤醒对生命的不重视;

“环保的观念”可以改善对生态的不平衡;

“自然的缘起”可以化导对行事的不合理。

119

信仰佛教的真理很好,明白因果的道理更好;

通晓平等的道理很好,奉行缘起的法则更好。

l20

慈悲是弘法的根本,

失去了度众的慈悲,就没有佛道可成;

方便是弘法的应用,

不能巧妙运用方便,则不能圆满度众。

121

因缘如条件,条件具备,才能成事;

自性如明镜,明镜无尘,才能照明。

122

修行如和烦恼作战,劝信如对未来传灯,

般若如造世间桥梁。菩萨如作众生慈母。

123

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

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124

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

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田上耕耘。

125

有道之人的身中,常有情理;

有道之人的手中,常有事理;

有道之人的口中,常有法理;

有道之人的心中,常有天理。

126

真理能阻挡愚痴的邪风;柔和能消灭嗔怒的烈火;

喜舍能对治贪欲的洪流;谦虚能铲除骄慢的高山。

127

地上的山水妙在丘壑之深邃;

画上的山水妙在笔墨之淋漓;

梦中的山水妙在景象之变化;

胸中的山水妙在位置之自如。

128

一水贯通五湖四海,一月遍照万国九州;

一雨普润三春草木,一雷觉醒大地群迷;

一言决断千古犹豫,一理贯通千差万别;

一心广含十方虚空,一念慈悲万众受益。

129

根深本固,其果必茂;源远流长,其水必清;

登高远眺,其境必宽;养深积厚,其志必大。

130

无牵无挂的心理是快活的;

无欲无求的眼界是宽阔的;

无得无失的人生是豁达的;

无来无去的生命是自然的。

131

物不在奇,缺之则珍;才不在高,适用则优;

施不在多,及时则贵;道不在深,应机则妙。

132

死,是非常自然的事,有信仰的人不是不会死,

而是面对死亡时,能认识清楚,增强力量,

知道死亡不是结束,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死如搬家,如换新衣,所谓死与生、生与死,

是二而为一,一而为二;

生了要死,死了要生,

生固未必喜,死又何足悲!

133

一念反躬,便是天理;一念为人,便是天堂。

134

外道不可怕,邪道才可怕;

迷信不可怕,邪信才可怕。

135

肩负大众传播工作者,当以社会需要为前提,

把真善美的理念散播在人间;

笔下有德,就是修行。

136

人世间最美丽的是感动的笑容,

宇宙间最宽广的是真理的道路。

137

人间佛教,讲究的是生活要过得幸福,

如夫妻要相亲相爱,

家庭要快乐美满,

人际关系要和谐圆满。

由于佛教能促进人间的幸福,

所以才叫“人间佛教”。

138

学佛,不是一定要放弃现生的福乐,

去追求来世的富贵。

人间佛教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及现实生活的美满与福德。

139

幽兰长在深谷里,因此只能孤芳自赏;

牡丹产于西北,所以南方人无缘亲炙。

如果太坚持表面的清净,

反而无法对一切万物发挥正面的力量,

必得了解佛法的真谛,合光同尘,不执不拒,

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在暑热中吐露芬芳,

才有办法让多人分享清凉美意。

140

人的贪欲、嗔恨、邪见、嫉妒,

像绳索似的控制我们的身心,

使我们不得自在。

历代高僧大德在功名富贵之前,生死欲海之中,

因毫无畏惧而能解脱自在。

学佛最大的目的,

就是教我们如何从束缚中解脱出来,

而获得自由自在。

141

学佛贵在“有心”,只要心中有佛法,

对毁誉哀乐就不会太在意,

因为佛法是智慧和财富的泉源,

所以说“有佛法就有办法”。

142

平常心是道!

佛教不讲神奇怪异,

而是提供生活的净化、道德的修养,

以及建立正知正见、慈悲惜福等观念。

143

月亮不一定要圆满,残缺也是一种美;

人生不一定要拥有,享有也是一份福。

144

信佛不是求神通,而是学习佛陀悲智双运的精神;

信佛不是求福寿,而是体悟佛法因缘果报的真理。

145

蒸气是雨水之因,有蒸气之因,才有雨水之果;

理想是现实之因,有理想之因,才有现实之果。

146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人是自己的园丁;

存好心得好报,存歹心得歹报,心是自己的主人。

147

知足如点金石,

可使接触的东西变黄金——幸福;

感恩如仙女棒,

可使所处的境界变净土——快乐。

148

佛法在恭敬中求,

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

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

学佛首要培养恭敬的美德。

149

一般人都害怕生病,所谓“英雄只怕病来磨”。

其实,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在所难免的。

佛教讲“修行人要带三分病”,

有时身体上的病痛,反而能增长道心,

成为学佛的增上缘。

150

学佛贵在觅得本自具足的佛性,

否则即使是读遍千经万论,学富五车,

也不过是穷人数他宝,自欺欺人。

一旦境界来临,还是照样被五欲尘劳所障碍迷惑,

有时甚至铸成大错,还不自知。

151

世间一切成败得失、成住坏空,

既不是鬼神所能操纵,

也不是权势所能左右,

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因果”法则。

152

给人欢喜快乐,是菩萨情怀;

与人分享利益,是随喜功德;

别人有理,错失在己,是谦让美德。

能以此行持,才是佛法的实践者。

153

懂得把握当下因缘的人,

就会有很多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甚至纵使是坏的因缘、烦恼的事情,只要有佛法,

便可将坏的因缘转化为增上菩提的好因好缘。

就如酸涩的水果经过风吹日晒会变得甘甜美味,

同样地,人也须有挫折、打击才能进步,成长。

154

改变自己最大的力量是忏悔,

忏悔不仅是一种念头,

更是一种由内心发露的力量。

忏悔如水,水不是能洗涤一切污秽吗?

155

在佛法大海里,我们可以找到安慰、

找到平衡、找到欢喜、找到自在;

佛法是人类的光明,是世间的救星。

依佛法的道理修持,

可以圆满自己,超越自己。

156

衣服脏了,可以用水洗净;

房子坏了,可以找人修补;

身体病了,可以找医生治疗。

我们的心如果脏了、坏了、病了,

唯有靠佛法之水才能洗净、修补和治疗。

157

佛门对极端的苦行虽不苟同,但适度的勤苦,

却是祛除烦恼、含离贪著的方便法门。

158

不要把假相放在心中不除,

若能将“假相”随事随造,

就能提起佛法的正知正见。

159

创造事业的人,对自己要节俭,对别人要宽厚。

节俭,不只是财物上的节俭,

也包括时间上的节俭、感情上的节俭。

160

研究佛法,要用佛教的自由思想,

来帮助众生解脱烦恼;

用佛法的平等观念,来倡导人性的尊严。

161

小觉小悟,久而久之,自能大彻大悟;

小因小缘,日积月累,自成大因大缘。

162

父母是幼年的偶像,老师是学生的偶像,

圣贤是成人的偶像,佛陀是众生的偶像。

163

心中有人,是立德、立言、立功之本;

心中有佛,是修真、修善、修美之道。

164

“前线”是英雄最好的战场,

“谦让”是圣贤最好的战场。

165

心中有禅味的人,

耳中所听闻的都是八万四千的诗偈。

心中有欢喜的人,

眼中所看见的都是赏心悦目的景色;

心中有道念的人,

脸上所展现的都是祥和愉快的笑容;

心中有佛法的人,

身上所感受的都是善人共聚的快乐。

l66

数学是用逻辑统一知识;哲学是用思维统一知识;

科学是用分析统一知识;佛学是用悟道统一知识。

167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可以表达佛法的道德,

方便可以传递世情的智慧。

168

慈悲智慧是心灵的财富;发心立愿是精神的动力;

勤劳精进是躯体的资产;真如佛性是永恒的宝藏。

169

读书能进步,教书更能进步;

拜佛有信心,行佛更有信心。

170

一言之失,初不为过;

终日回护,过加大矣。

171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不读书者,言语乏味,面目可憎。

修持可以清净身心,

不修持者,身无所住,心无所安。

172

认识佛法,仍是知解之徒;

实践奉行,才是真实行者。

173

学佛没有对手,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学佛没有仇家,最大的仇家是无明。

174

不学去后悔,遇贤不交别后悔;

事亲不孝丧后悔,对主不忠退后悔;

见义不为过后悔,见危不救陷后悔;

因果不信报后悔,佛道不修死后悔。

175

戒的力量,可以对治贪欲;

定的功夫,可以对治嗔恚;

慧的般若,可以对治愚痴。

176

欲除烦恼病,当取佛经读;

欲人快乐门,先作无我想。

177

水不动者,湖泊不清;志不强者,智力不远;

言不信者,行持不果;心不坚者,道学不成。

178

所谓学问,在于治事,事不治,纵学无益;

所谓佛法,在于治心,心不治,纵修无成。

179

学“禅”,先要学惭愧,自知惭愧才有禅心;

修“净”,首须修恭敬,习得恭敬才有净土。

180

心无挂碍,方成解脱;能除烦恼,便是修行。

181

学道要学三个字:经律论;

修行要修三个字:戒定慧;

除过要除三个字:贪嗔痴;

用心要用三个字:闻思修。

182

学佛,就是向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

念佛,就是对自己的烦恼习气革命。

183

有一念的惭愧,就有一念的善根;

有一念的宽恕,就有一念的福报。

184

从忍辱中去除无明,从作务中培养福报,

从修福中增长智慧,从感恩中获得快乐,

从参禅中解脱自在。

185

禅,能洗净纠结不清的意识分别;

禅,能化解顽劣不醒的迷情妄执。

禅如山谷清泉,能带给生命清凉自在。

186

有了信仰,前途有望;有了信仰,生命有靠。

187

信佛,要信到与佛同在;念佛,要念到心佛不二;

拜佛,要拜到和佛共存;行佛,要行到代佛度生。

188

带人要带心,有佛法就有办法;

领众要领情,有慈悲就无烦恼。

189

人生路上,修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190

学佛是向内寻找自我,

找到自己的佛心、佛性;

是一种向真、向善、向美的智慧之举。

19l

学佛的人没有敌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如果心中真有敌人,那么用心去爱自己的敌人,

是让一个人进步的最大动力。

192

点灯,是点亮心中的明灯;

拜怫,是拜出心中的佛性。

193

众生的安危,是学佛者所应该“知道”的,

至于其他的琐事,我们不但不强求知道,

还应该学习赵州禅师的“忘”字诀——

忘是、忘非、忘情、忘境,

甚至忘你、忘我、忘有、忘无。

l94

愤怒,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丢下一块大石头,

会扰乱原本清澄的智慧之水,

无法正确判断事理而贻误自害。

惟有去除胜负心,泯灭分别识,才能无争自安。

l95

修持,应依法而修,圣言量就是我们修行的准则。

因此,学佛修行,必先通达佛教的基本义理。

196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

如果能时时摄心正念,不使偏失,

不好的命运,也会变成好的境遇;

如果散心邪念,再好的福报也保持不住。

l97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认识自己。

一个不能认识自己的人,往往昧于自己,

昧于事实,而障碍了自己的法身慧命。

学佛,就是要开发自己的真心,

摘下自己虚假的面具,

诚恳地剖析自己,认识自己。

l98

念佛一支香,身心合一,浑然忘我;

禅坐一炷香,人格升华,自在洒脱;

礼佛一百拜,业障消除,轻安无碍;

虔诵一卷经,视野开拓,法喜充满。

199

修行,可以令众生从烦恼的此岸,

走向觉悟的彼岸;

修行,可以令众生从黑暗的阴谷,

走向光明的大道;

修行,可以令众生从污秽的世界,

走向清净的佛国;

修行,可以令众生从迷执的凡愚,

走向解脱的圣道。

200

以柔和自安,以戒法自净;

以平等自在,以寂灭自乐。

201

生活中的禅心,可以相互交流,和谐群我;

生活中的禅心,可以彼此欣赏,怡乐自他。

202

多少禅师因花开花谢,而参透禅机;

多少释子因日出月现,而悟道证果;

多少云水僧见青山绿水,而减却心火;

多人行脚人看鸟飞鱼跃,而觉得自我。

只要用心留意,人生当能有一番境地。

203

以疑心而来,带信心而去;

以慕道而来,带悟道而归;

以凡情而来,带法情而回;

以客礼而来,带主礼而返。

方是真正的拜佛求福。

204

三宝如灵丹妙药,能医治三毒心病;

三宝如灯烛星月,能指引人生迷途;

三宝如大海舟航,能脱离生死苦海。

205

悟是从矛盾中统一,悟是从复杂中单纯,

悟是从障碍中通达,悟是从枷锁中解脱。

悟是生死一体,杂中单纯;

悟是来去一致,有无皆同。

206

信仰如同马达,是向前迈进的动力,

有了信仰,能勇猛向前,不易疲倦懈怠;

信仰好比罗盘,是人生大海的指标,

有了信仰,能掌握方向,不会误入歧途。

207

用信仰做饮食,来滋养我们的身体;

用道德做服装,来庄严我们的形相;

用佛法做伴侣,来慰藉我们的心灵;

用修道做房屋,来庇护我们的生命。

208

人生道路长远,莫以一时定终身;

人间性命短暂,不因百年忘无常。

209

众生有众相,相相皆不同;

佛心无二心,心心皆无异。

210

禅师的棒喝啐啄,是教禅;

禅者的扬眉顺目,是论禅;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参禅;

赵州八十犹在行脚,是修禅。

211

禅,如山中清泉,洗涤心灵,沉淀尘埃;

禅,如青天白云,飘流四方,任自逍遥。

212

人有大小,法无尊卑;人有生死,佛无去来。

213

修行,在真参实学中,显发自性的光芒;

修行,在志行坚固中,流露悲愿的力量。

214

认识无常,生命有希望;明了无我,生命没烦恼。

215

严持净戒,即是维护僧团;

维护僧团,即是弘扬佛教;

弘扬佛教,即是慈佑众生;

慈佑众生,即是成就佛道。

216

常听大法,心志自宏;铭记初心,悲愿弥坚。

217

超度贪欲,才能获得喜舍;

超度嗔怒,才能获得慈悲;

超度痴暗,才能获得光明;

超度冤亲,才能获得平等;

超度忧悲,才能获得安乐;

超度妄念,才能获得正觉。

218

学佛的人没有烦恼,最大的烦恼是自己;

学佛的人没有敌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学佛的人没有冤家,最大的冤家是自己;

学佛的人没有魔障,最大的魔障是自己。

219

生活佛法化,生活没烦恼;

信仰正觉化,信仰能提升;

处世平和化,处世没纷争;

修行日常化,修行能持久。

220

四念住,可以安顿身心;四威仪,可以规范行为;

四摄法,可以广结善缘;四圣谛,可以明白真理。

221

佛如光,可以照护我们,让我们获得温暖;

法如水,可以涤净我们,让我们获得滋润;

僧如风,可以吹拂我们,让我们获得清凉。

222

谨慎每一念,时时观照反省;

把握每一念,念念菩提般若。

223

用佛心看待人,人人都是佛;

以佛心看世间,世间皆净土。

224

世俗认为多子多孙多“福气”,有福就有气;

佛门则言善心善行多“福报”,

种福田即有善的果报。

225

有佛法的人,没有是非;

有愿心的人,没有得失。

226

枯萎的禾苗,我以甘霖的活水滋润之;

嗔恚的怒火,我以忍耐的活水熄灭之;

污秽的身心,我以智慧的活水洗净之;

焦渴的人生,我以佛法的活水饮用之。

227

禅心,是抢不走的珍宝;

密意,是流不尽的法水。

228

佛法不是表现自己,

只顾自我表现,不名佛法真义;

佛法要能受用他人,

能让他人受用,方得佛法真谛。

229

佛法不离生活,行住坐卧皆可示现;

生活不离佛法,语默动静无非是禅。

230

幼儿童稚时,靠父母改造自己;

青春年少时,靠老师改造自己;

长大稳定时,靠自己改造自己;

同类推荐
  • 简单是一种境界:让生活与心灵回归自然的10种修炼

    简单是一种境界:让生活与心灵回归自然的10种修炼

    简单,看起来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审美的一种追求;其实,更是现代价值系统平衡的一个支点,是自由的一种体现。置身其中,便会忘却工作的疲惫、生活的烦恼、人生的忧愁。根植于简单这块土壤而绽放出的人生之花,必定是芬芳而悠久的。如此,简单又是一种美的境界。孩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如此简单;成人之所以多虑,是因为成人心中的世事如此复杂。正如禅宗大师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所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确,人之一生,垂髫小儿至迟暮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 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一杯淡泊悠远的心灵之茶,一部处世安身的尘世经书,品李叔同,看透世间繁华,直达精神家园;悟南怀瑾,智享人间百态,收获尘世幸福。如果一个人想学习适应社会的手段,那么,守护精神的家园才是最好的出发点。为了活得好一些、更好一些,为了在尘世获得幸福,让我们仔细聆听两位大师的叮咛……
  • 领导当众精彩致辞范本

    领导当众精彩致辞范本

    领导干部在公共场合的讲话状态、方式、内容不仅体现了作为一名带头人应有的文化素质,也体现了决策者的领导水平,本书汇集了各种讲话技巧,帮助读者展现个人魅力。
  • 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习惯无处不在,习惯左右命运,任何人、任何事的成败,都与他所养成的习惯密切相关。好习惯让人一受益,而坏习惯则可毁掉人的一生。一个人可以没有天赋,但必须要有好的习惯;一个人可以改变人生,但其前提是必须改变不良习惯。这一点,相信是众所周知,至于如何改变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有什么好的方法,应该注意什么,就知之甚少了。正是因为此,我们策划编辑了《改变习惯改变命运—成功人生的习惯培养课》一书。本书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多层面,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了我们生活、工作、社交中存在的好习惯与坏习惯,提出了一些改变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策略与良方。尽管这些方法,并不是妙手回春的良药,但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哈佛公开课:性格决定命运

    哈佛公开课:性格决定命运

    本书从你的命运谁在掌舵、寻找成功人生的轨迹、没有避风港的人生更成功、改变就在这一刻等内容,讲述性格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性和起到的作用。
热门推荐
  • 上午

    上午

    每个人的少年时期都应当有轻狂,都应当有梦想,都应当有一次爱恨情仇,那样才不会虚度。
  • 妖择梦

    妖择梦

    平凡之下到底会有多少的光怪陆离?这是一段段叙述怪异的故事,多少我们不曾了解过的故事,多少的怪事奇遇……
  • 霸道校草追爱记:萌萌甜心被算计

    霸道校草追爱记:萌萌甜心被算计

    世界首富:顾家的独生子校草,因对于爱情这种东西以为都是随便砸一点钱就可以获得,结果我们的小甜心可不吃这一套,偏偏看上了欧阳家的二少爷!霸道校草逼着跟班说:”怎么办!雅楠不爱我!不行,我要去杀了欧阳雨辰!“”老大,不是你听我说!我们这样……这样……然后……“可怜的小甜心自己被算计了还蒙在鼓里……
  •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传世“家训”,颜之推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在生活、仕宦、处世、文章、修养等各个方告诫子孙,这也促使《颜氏家训》一书内容丰富,见解独特,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注释,翻译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路走过来

    一路走过来

    讲述温婉的才女在工作、生活的磨砺下逐渐成熟、坚强起来的故事。
  • 我们伤了青春辜负了年华

    我们伤了青春辜负了年华

    苏念8岁那年父母离异,她跟着爸爸,意外发生,她迫不得已的和爸爸一起离开了家乡林城来到了R市,可是机缘巧合下当她再次碰到了她的姐姐,她的生活终于再次被打乱了。
  • 冷酷总裁的妖媚妻

    冷酷总裁的妖媚妻

    一句戏言,抵上的是她的人生。一份合约,赔上的是她的爱恋。她倾尽所有,换他一份真挚的爱,却无果。六年,她重新归来,褪去青春的气息,妖娆魅惑,“卓少,来一杯吧。”“卓少,莫要说一生安然,你连一时安然都给不了我不是么?”“想补偿我?倾尽你的一生,来吧!”
  • 巫妖大法师

    巫妖大法师

    我是一个巫妖,胸无大志,只希望能过上像贵族老爷那样的腐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