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900000012

第12章 秦汉汉族生活风俗(2)

图16汉代画像石中的簪笔小吏像汉代案牍文吏,有簪笔、佩小削之俗。最早文吏把笔插于右耳边,以便随时备用,并无装饰之意,后渐成习俗,反失其实用本意,而成诸台御史文吏的正式佩饰。山东沂南汉墓的簪笔奏事文吏石刻像为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图16)。小削即小刀,是文吏修改简牍上的错误时作刮削用的,佩小削具有实用和装饰双重意义。此外,普通儒生为方便,也常佩小削。

秦汉人颇信迷信,一般臣民都爱佩刚卯,据说可以避疾厉。刚卯也称双印,一般有铭文,常见的刻有“正月刚卯”四字,但也有长达三十余字的,末尾两句多作“庶疫刚痹,莫我敢当”。其形制据服虔所言,大概“长三寸,广一寸,四方,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革带佩之”。《汉书·王莽传》。

女子佩物有簪笄、钗、步摇。簪笄,一名钗。《释名》曰:“叉,枝也,因形名之也。”它是别着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玉石、骨头等制成。先秦女性在成年时,要“及笄”,即在发髻上簪笄,以示到了婚龄。秦汉时犹沿龚此制。贵妇多用金银六笄,即所谓“副笄六珈”制度。《毛诗正义》说:“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笄,衡笄也。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副笄六珈”,就是在发上加扇面形的饰物。《续汉书》曰:“贵人助蚕,戴瑇瑁钗。”《华阳国志》曰:“涪陵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后汉崔瑗《三子钗铭》曰:“元正上日,百福孔灵,鬓发如云,乃象众星,三珠璜钗,摄媛讚灵。”可见当时钗的用料,或用蝳瑁,或用龟,或用玉。步摇,《熙名》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可知步摇是一种附在簪笄上的首饰,行走则随步而摇动,故名。《后汉书·舆服志》曰:皇后“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后汉书·舆服志》。庶民百姓家的妇女,只有少数人簪钗,至于贫苦人家的妇女,只以竹条木枝簪发,根本谈不上簪钗。秦汉时期,男子也有用笄,以此簪发。

此外,秦汉时妇女的佩物还有头巾、香囊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中就有此类实物。当时妇女施粉黛成风,《盐铁论》曰:“傅白黛青者众”。《释名》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粉,,赤也,染粉使赤,以著颊上也。”可见粉、赤至皆以米作成,粉施于面,使之白皙,赤至着于颊,以求红润,可收白晰红润之效。傅粉也有兼及胸臂的。《汉书·广川王传》曰:“望卿祖褐,傅粉其旁。”为使自己的眉毛既黑且长,妇女不惜剃去眉毛,用黛描画其处。《释名》曰:“黛,代也。灭眉而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

二、饮食风俗

我国汉族饮食习俗的基本情状,先秦已展示得相当全面。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礼记·王制》曰:“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这种饮食配置的阶级差别,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存在。先秦即以热食、熟食为主,并早已实行了聚食制,筵宴礼仪相当完备,饮食用具的分工开始逐渐专门化。秦汉的饮食习俗大致为先秦的演绎。当然,随着物质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饮食生活也会发生相对应的变化。《盐铁论·散不足》曾把秦汉与先秦的饮食状况,作了一个详细的对比,从中我们可以了解秦汉饮食的基本概貌。兹录如下:

古者谷物菜果,不时不食,鸟兽鱼鳖,不中杀不食。故缴罔不入于泽,杂毛不取。今富者逐驱歼罔置,掩捕麑鷇,耽湎沈酒,铺百川。鲜羔羊兆,几胎肩,皮黄口。春鹅秋鶵,冬葵温韭,浚茈蓼苏,丰臑耳菜,毛果虫貉。

古者燔黍食稗,而捭豚以相飨。其后乡人饮酒,老者重豆,少者立食,一酱一肉,旅饮而已。及其后,宾婚相召,则豆羹白饭,綦脍熟肉。今民间酒食,殽旅重叠,燔炙满案,臑鳖脍鲤,麑卵鹑鷃橙构,鲐鳢醢醯,众物杂味。

古者庶人粝食藜藿,非乡饮酒、膢腊、祭祀无酒肉。故诸侯无故不杀牛羊,大夫无故不杀犬豕。今闾巷县陌,阡陌屠沽,无故烹杀,相聚野外,负粟而生育,挈肉而归。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

古者不粥饪,不市食。乃其后,则有屠沽,沽酒市脯鱼盐而已。今熟食遍列,殽旅成市,作者堕怠,食必趣时,杨豚韭卵,狗月習马,煎鱼切肝,羊淹鸡寒,垌马酷酒,蹇捕庸脯,胹羔豆赐,鷇膹雁羹,白鲍甘瓠,熟粱如炙。

以上所言,虽不乏夸张之辞,却表明秦汉的饮食水平较之前代确有极大的提高。下面分而述之。

1.一日三餐者渐多

秦汉时期,皇帝的日常饮食,按礼制规定,是一日四餐。《白虎通》曰:“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哺,食少阴之始也;莫,食太阴之始也。”但一般官吏和平民,则一般是一日两餐。据《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传食律》和《仓律》所载,秦时吏卒、仆役、罪徒,都是早晚各一餐。西汉时,基本无变。晁错《论贵粟疏》曾曰:“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则一般官吏和平民仍保持一日两餐的习俗。但到了东汉时,一日三餐的情况多起来。郑玄注《论语·乡党》“不时不食”曰:“朝夕日中时。”可见,当时已有早中晚三餐,尤其是上层社会。如《汉书·淮南厉王传》曰:“请处蜀严道邛邮,遗其子,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日三食,给薪采盐饮食器席蓐。”

秦汉社会主食的基本构成是黍、粟、麦、菽、稻。黍包括糜、稷;粟即小米,俗称谷子;麦有大麦、小麦、春麦之分;菽包括大豆、小豆、胡豆、豍豆等;稻分为籼稻、粳稻、糯稻。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种作习俗不同,主食结构也各具特色,如关中地区,汉武帝以前以粟、黍为主,以后则渐趋食麦;关东地区,以麦为主,副以粟、黍、菽;江南,则始终“饭稻羹鱼”。大体而言,北麦南稻的主食风习在汉时已基本形成。至于黍、粟、麦、菽、稻的食法,无论南北,主要有饼、饭、粥三种,北方以麦饼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

北方麦饼的出现,最迟当在秦末汉初。据《三辅旧事》载,汉初新丰县(在今陕西临潼县)有鬻饼者。又《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少府有“汤官”,主管王室的汤饼、蒸饼诸食。《翰林志》则曰:汉制,“汤官供饼饵”。《后汉书·樊晔传》载曰,光武帝刘秀微时,曾被拘新野县,有小吏樊晔赠之以饼;刘称帝后赐樊御食、乘舆,并封之为都尉。可见汉代从宫廷到市肆都有饼类食品。

当时的麦饼有蒸饼、胡饼和汤饼三种。

蒸饼又称“牢丸”。刘熙《释名》曰:“饼,并也,溲麦使合并也”。《急就篇》颜师古注曰:“溲面而蒸熟之,则为饼。”可见蒸饼是以面粉用水掺和,揉捏成型后,不经发酵就放入釜甑中蒸熟而成。

放在火上烙的饼类叫炉饼。撒上芝麻的麻饼,古时叫“胡饼”,“胡饼”最早出现在汉代。《后汉书》载曰:“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胡饼”的制作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释名》还提到“髓饼”,《齐民要术》记载其作法曰:“以髓脂、蜜合和面”作成,并于“胡饼炉中,令熟。”

汤饼,又称“水溲饼”:《四民月令》曰:“五月……距立秋,毋食食煮饼及水溲饼。”注:“夏日饮水时,此二饼得水,即坚强难消,不幸便为宿食,作伤寒矣。试以此二饼置水中即见验,唯酒溲饼入水即烂也。”又《后汉书·李固传》曰:“质帝得暴疾,云:‘食煮饼,腹中闷’,遂崩。”《太平御览》卷八六引。看来汉代的汤饼,可能是将较厚的死面蒸饼掰碎投入汤中煮,或放入水中泡着吃,与今西北地区流行的泡馍相似。固这种死面硬饼,不易蒸熟,放入汤水也是很难煮烂的,所以吃不好就容易积食。

除饼外,我国的面、点、糕等食品,皆是从西汉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可能与面粉加工工具的改良有很大关系。先秦文献中常见的粉碎粮食的分法是“擣”、“捶”、“舂”,可能还是用石臼之类的工具,未见有石磨。陕西关中出土有汉代石磨,石磨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面粉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为面、点、糕、饼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麦饭,是传统食法,因其制作简便,且经曝干后保存时间较长,饿时可随时食用,而为一般平民所食用。由于玫饭制作粗糙,又系“齐民”之日常食物,故时俗多以食玫饭为寒俭。谢承《后汉书》曰:“豫章宋叔平为定陵令,素杯食麦饭”;又曰:“李固不太尉,常食麦饭”。《太平御览》卷二二九引。《后汉书·孟宗别传》曰:“吐麦饭,察者以闻,上乃叹息曰:‘至德清纯如此!’”《太平御览》卷二二九引。由于社会视食饭为清俭、素朴,所以一些清隐之士也常食麦饭,以示清俭。《后汉书·逸民传》曰:“阴就为丹设麦饭葱叶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考试来相过。何其薄乎?’乃更致盛馔而食。”阴就招待名士井丹,想尊重井丹的习惯,故先以麦饭葱叶招待。

秦汉时又称曝干的麦饭为“糒”或“糗”。在制作干糒时,常会添加些干果蜜汁以调味,如加枣则成枣糒,《四民月令》曰:“四月可作枣糒”;加蜜则称蜜饭,《太平御览》卷八五○引。《录异传》曰:“表公路年十八,常饭乳,食蜜饭。”当然,枣糒、蜜饭等已属奢侈的食法。秦汉人食干糒,往往加水,加水者谓之餱。刘熙《释名》曰:“餱,候也,候人饥者以食之”,“餱,散也,投饭于水中,各解散也。”或边吃边饮水,《东观汉记》曰:“张禹巡行守舍,止大树下,食糒干饭屑,饮水而已。”条件许可,则饮温汤,《东观汉记》又曰:“贺玄,字文弘,为九江太守,行县斋,持干糒,则饮温汤。”以羹浇饭,谓之“羹饭”,《东观汉记》曰:“王涣为洛阳令,马市,正数从卖羹饭家乞贷。”

又有麦粥,系传统食品,先秦已有之,《礼记》曰:“仲秋养衰老,授几杖,靡粥饮食。”粥易消化,多为老者或妇孺所食。《太平御览》卷八五九引。《七略》曰:“宣帝诏征被公,见诵《楚辞》,被公年衰母老,每一诵辄与粥。”

南方食稻,其食法也以饭为主,如《急救篇》颜师古注曰:“馓之言散也,煎稻米饭,使发散也。”又有角黍,以菰叶裹粘米煮熟而食,系端午节俗食品。

至于粟、黍的食法,基本上以追捕、粥为主。如杰饭,《汉书·公孙弘传》曰:“公孙弘为相,食脱粟之饭。”黍饭,《汉书·王莽传》曰:“莽闻城中饥馑,以问业。业乃市所卖粱饭肉羹,技入视莽。”此外,豆的食法也有煮饭而食的。如《东观汉记》曰:“闵仲叔,太原人,与周党相友。党每过仲叔,共含菽饮水,无菜茹”。所食应是干豆饭。但豆类更多的是熬成粥或羹。

2.素食为主

秦汉时期汉族社会的副食品种主要分肉食和蔬家两类。与先秦时期比,肉食的比重有所增加,但对普通人而言,蔬菜仍是主要副食。崔寔《四民月令》载有东汉地主庄园一年四季的饮食大致情况,现将其整理如下:

一月:典馈酿春酒。作诸酱、肉酱、清酱。可菹芋。

二月:榆荚成及青,收乾以为与旨蓄。榆荚色变白,将落,可作美味之食。

四月:立夏作鮦鱼酱。可作酢。可作枣糒。

五月:亦可作酢。食粔籹。可作酱,上旬炒豆,中庾煮之,以碎豆作米。都至六七月之交,分以藏瓜。可作鱼酱。可多作糒,以供家出笔试之粮,以待宾位。

六月:可作曲。与春酒曲同。但不中为春酒喜动,以春酒曲作颐酒弥佳也。

七月:置曲室,具箔槌,取净艾。馔治五谷磨具。作曲。作乾糗。

八月:作擣齑。

九月:作乾葵。

十月:典馈渍曲,酿冬酒。作脯腊,以供腊祀。作凉饧,煮暴饴。

十一月:可酿醢。

十二月: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

可见,其副食品种主要是蔬菜和酱、菹等。秦汉时期的蔬菜,主要有葵、芹、芜菁、蕹、芥、姜、韭、葱、蒜、瓠、瓜、薤、蓼、藕、笋、萝卜、菠菜、豆芽、芋、藠、薏苡和蘘荷等。

葵,即冬葵,秦汉时的重要蔬菜。《急就篇》。颜师古注曰:“葵,卫早间之菜,倾叶而蔽日者也。”《史记·循吏列传》曰:鲁相公仪休“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不与民争利。

芹,《吕氏春秋·本味》曰:“菜之美者,云梦之芹。”可见芹菜乃以江南产者为佳。

芜菁,先秦叫葑,汉时始称芜菁,又叫蔓菁,即今之大头菜。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年)六月发生水灾,朝廷曾下诏:“其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可见芜菁还可替补主食。

芋,又称芋魁,即芋头,《说文》曰:“齐人呼芋为‘莒’。”《汉书·翟方进传》引汝南民谣曰:“饭我豆食羹芋魁”,可见芋是人们的主要副食品种。

韭、葱、姜,既是调味品,又可作主菜,在汉时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史记·货殖列传》曾提到关中、齐鲁等地有“千畦姜韭”,可见其种植之广泛。《汉书·马信臣传》载长安皇家菜园“种冬生葱韭菜茹”,其中有“韭黄”品种。

秦汉时的肉食据有关史籍记载,品种繁多,其中有家养的六畜,马、牛、羊、豕、犬、鸡;野生兽类,鹿、兔、鼠等;野生禽类雉,雁、鹄、鹤、鸠、鸽、凫、天鹅、麻雀、鹌鹑、鹧鸪等;以水生动物,鲂鲤、鲫、鳖、鳜、蛙、螺、蛤、蚌、贝、蟹、白鱼、索鱼、鲍鱼等,食性十分广泛。而尤以牛、羊、豕、犬、鸡和鱼为主,并以此为秦汉时期汉族社会肉食的基本构成。

牛是六畜之一,上古主要用于食用和祭祀。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出现,牛作为耕畜。其肉食作用下降,故《礼记·曲礼》曰:“诸侯无故不杀牛。”到秦汉时,养牛业发展,牛品种增多,除耕牛外,还出现了肉牛品种。东汉末年,刘表在荆州时,“有千斤大牛,口敢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以享军。”《太平御览》卷八九八。可见是供食用的肉牛。汉时牛价较高,只有王公贵族和富豪之家才宰得起牛。东汉末曹植《箜篌引》曰:“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注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官宦之家办宴会则要宰牛。而普通平民,则有在祭社等大典时才会合资买牛,宰杀祭祀后再分肉。《九章算术·盈不足章》“第四题”所述的一进二十六家共买一牛,当指此类情况。

秦汉时期养羊业发展空前,汉武帝以后除北方草原和河西走廊外,华北地区也成羊产区。《史记·货殖列传》载曰:“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龙门、碣石均在华北。《史记·平准书》载曰:“卜式者,河南人,以田畜为事……十余岁,羊致千余头”。则中原地区也产羊。因此,羊肉在汉代人们肉食构成中的比例日趋加大。东汉时,越骑校尉马光,冬日腊祭一次就用“羊三百头”,“肉五千斤”《后汉书·第五伦传》。若以每头羊出肉20斤算,则用羊肉六千斤,已胜猪肉一筹。上引曹植诗中,有“烹羊宰肥牛”句,说明富贵之家宴客,一般要杀羊。秦汉时期猪的饲养十分普遍,出土的汉代陶猪、瓷猪等遍布全国。猪肉是这一时期人们肉食构成中的大宗。秦汉时期北方流行养犬,人们食狗肉之风经久不衰。《淮南子·地形训》曰:北方“其地宜菽,多犬马”。汉初名将樊哙,据《汉书·樊哙传》载,则是“以屠狗为事。”颜师古注曰:“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山东诸谅台出土“庖厨图”汉画像石,有杀狗场面;南阳英庄出土的“庖厨图”汉画像石,刻一厨人在案上宰杀猪狗(图17)。在汉代的熟食市场上严寒有切好的狗肉薄片“狗月習”出售《盐铁论·散不足》。可见,在汉时,北方地区食狗之风颇盛。

鸡是秦汉时期上自贵族下至平民都爱饲养和食用的家禽,鸡肉和鸡蛋在秦汉风俗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一般家庭中,鸡肉是待客的常菜,如《谢承书》曾载,范式与张劭为友,春别京师,相约秋日范式赴张劭家拜望尊亲,探视孺子。到了九月十五日,张劭即“杀鸡为黍”,以迎至交《昭明文选》卷二六,范彦龙《赠张徐州稷诗》注。在大多数汉墓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鸡骨,而马王堆一号汉墓和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则出土有成批的鸡蛋。除鸡以外,家禽鸭、鹅也是当时人们的肉食品种。

秦汉时期,人们在享用肉食时,也吃舌、心、肺、肠、肝、胃等内脏。《东观汉记》曰:“闵仲叔客居安邑,老病贫寒,不能买肉,日买一片猪肝。”可见,当时市场上内脏的价格要比肉低,一般平民吃不起肉,只得买点内脏改善一下生活。

3.胡食始兴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宫规礼俗探幽

    宫规礼俗探幽

    本书以专家的视角深入皇家腹地领域,剖析宫闱幕后生活。既具有史料翔实、言之有据、正说细述、全面具体、图文并茂、生动丰富的特点,又符合大众口味。让本书为你细说明清中国宫廷生活!
  •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中国风俗文华集萃

    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中国风俗文华集萃

    该书分为十一章,内容包括老人的标准、敬老和养老的礼仪、历代王朝对老人的优待、封建王朝敬老的特殊庆典、老年官员的致仕等。
  •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一书的出版虽然多“磨”,但我们仍然从心里感谢广西人民出版社,是他们从出版角度考虑,使我们三易其稿,将一本200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精炼成了一本40余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纲》,这对我们的学术功力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提高。
热门推荐
  • 寂夜求龑

    寂夜求龑

    黯淡的风吹遍无尽岁月,愁苦的断枝上立着怀远的昏鸦。玉镞,你在哪儿?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长空落月晓,无处话凄凉。月下把酒,何时再相见。爱无言,情难遂,怎奈诀别泪?若还有机会,我愿倾尽我一世浮华换你顷刻迷离。至于那人,哼。茹毛饮血三分肉,碎骨万段以祭旗。置遗九夜留腥臭,尸投山林虎狼间!残阳夺月,便是毁灭,只留伤痕与苦痛在此界。
  • 我跟皇帝做连襟

    我跟皇帝做连襟

    一个中学老师魂穿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面对纷乱的时势,没有金手指,没有系统,没有仓库。这还怎么玩?只有靠着前世的记忆和对大势的把握,且看他如何发家致富,迎娶娇娘,做李煜的连襟,封侯拜相,挽救南唐危局……
  • 圣谕蛮荒

    圣谕蛮荒

    21世纪无业青年,意外穿越神秘世界,醒来发现,自己悲催的穿越到了一个蛮荒世界,看主角如何逆袭成为成功人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厄难封天

    厄难封天

    厄难丛中过,吾心自空明!倘若心不死,异世踏巅峰!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笑为叶枫,哭为叶疯的故事!
  • 一念成川一念成阳

    一念成川一念成阳

    大一的X大学生陈榆晨因为一次偶然认识了31岁的设计师叶璟川,与此同时,也被一个阳光少年陆展阳张扬用心地喜欢着……
  • 青玉玄录

    青玉玄录

    唐初的小县城里发生了一起血案,引来了仙、道、妖、魔、各方势力轮番登场。小小的刘全顺在这个被搅的乱七八糟的漩涡里,努力保护家人,保护兄弟,保护自己。来呀!我刘全顺不怕你。
  • 巅峰进化者

    巅峰进化者

    陨石来袭,基因突变,末日降临。这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是人类进化新纪元的开始。一次神秘的物流任务,让楚少卿得到了逆转灾难的方式。战异兽、平四海……白驹过隙,当新一轮灾难从天而降之时,他已是茫茫黑暗中最后的星火。
  • 星穹帝途

    星穹帝途

    群:966389064新书:《神国帝途》一个神秘的科幻战争要塞,一个出身不明的腹黑顶级特工,一次使人懵逼的穿越之始,一场让万界颤栗的热血争霸路。
  • 喜欢遇上你

    喜欢遇上你

    承蒙你出现,够我喜欢好多年;承蒙你出现,够我怀念好多年;承蒙你出现,够我幸福好多年。那段时光里,承蒙你出现,让我遇见你,说好的从校服到婚纱,从青丝到白发,这是我们彼此最好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