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900000048

第48章 魏晋南北朝汉族岁时风俗(1)

岁时风俗是魏晋南北朝时非常具有时代个性的一种习俗义项,它表现人们浓郁的时季意识、民间俗信、节日食俗和娱乐活动等内容,通过当时岁时风俗,我们可以窥视民众的生活方式、水平和时尚。现以时季为序,对重要的岁时风俗,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年节风俗

1.元日朝会成惯制

元日为夏历的正月一日,又称为“元正”、“正旦”。因为处于一年的开端,四时的开始,一月的开头,所以又称为“三元”或“三正”。元日在魏晋南北朝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每年此时,上从皇室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习俗活动。

元旦这天,朝廷年年都要举行朝会。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不断,政权变换频繁,但除两晋时因个别年份因天象变异而停止过元日朝会外,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元日朝会之俗始终得以传承。

元日朝会的仪式,据西晋《咸宁注》所述,其程序大致为:先日,为王公卿校在端门外准备好简易座位,并在宫殿前准备好乐队;元日,群臣到齐后,宫庭中火盆齐燃,群臣从云龙门、东中华门进入,来到东阁下坐待。皇帝在一片鼓乐声中出来,百官皆伏拜。鼓乐停后,百官按品位高低依次献礼贺拜,最后是少数民族客人进拜。贺拜毕,皇帝入内稍事休息,然后在一片钟鼓乐声中复出。主管接待宾客的谒者将王公至二千石以上的大官领上殿,依次向皇帝献寿酒。献酒时,献酒者先将寿酒跪授侍中,由侍中将酒跪置御座前。然后献酒者自酌,置己位前。此时谒者跪奏说:“臣某等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寿。”侍中答:“觞已上。”百官伏称万岁,四厢乐声大起。寿酒献完,皇帝开始进御膳,群臣也就席进食。食毕君臣一起欣赏乐舞,直至宴乐结束。《宋书·礼志》。《太平御览》卷二九《时序部·元日》引曹植《正会诗》,描述曹魏时期元日朝会盛况曰: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充溢圆方。

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家室荣贵,寿若东王。《太平御览》卷二九《时序部·元日》,引曹植:《正会诗》。

晋人傅玄《元日朝会赋》亦曰:

前三朝之夜中,夜燎晃以舒光。

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

六钟隐其骇奋,鼓吹作乎云中。《太平御览》卷二九《时序部·元日》,引傅玄《元日朝会赋》。

到了南北朝时,元日朝会之俗,南朝则一仍其旧,与魏晋时差别不大;而北朝则有所变化,如元日除大宴群臣外,还有中宫朝会和慰劳各州郡国使臣之俗。中宫指皇帝的后宫,中宫朝会即嫔妃公主朝拜皇后之仪。慰劳各州郡国使臣,则由皇帝派侍中向各州郡国使臣宣诏,向各州郡国长官问候,问询农事、民政,并戒勉他们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宣诏毕,给使者纸笔,让他们各具条陈。对条陈中丢字落字者,则罚站;字迹潦草者罚喝墨一升;文理粗疏者,赶出宴席;文辞可取者,则在吏部备案,视为流外三品。

2.元日祛邪和拜贺

在民间,元日这天则以家族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如燃放爆竹,《荆楚岁时记》载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升,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关于此俗的起源,《神异经》曰:“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余尺,袒身捕鱼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皆有之。”这种解释虽然是附会,但也说明燃放爆竹,除具有去旧布新外,根本上是为了祛邪,以利一年之生活。

另外,《荆楚岁时记》载曰: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凡饮酒次弟,从小起。”这些习俗皆承之于汉。周处《风土记》也曰:“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炼形。”而葛洪《练化篇》:“正月旦,吞鸡子,赤豆七枚,辟瘟气。”《荆楚岁时记》引《肘后方》曰:“旦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消疾疫。”由此可见,正月初一之食俗与古人的医术思想有关。又初一“用武都雄黄丹散二两,蜡和,令调如弹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带之”,以驱恶气。对这一习俗的起源,《荆楚岁时记》曰:“江夏刘次卿以正旦至市,见一书生入市,众鬼悉避。刘问书生曰:‘子有何术以至于此?’书生言:‘我本无术,出之日,家师以丸药绛囊裹之,令以系臂,防恶气耳!’于是刘就书生借此药,至所见鬼处,诸鬼悉走,所以世俗行之。”

到梁时,由于佛教盛行,人们普遍戒杀生、行素食,正月初一吃鸡子之俗遂不复遵行。《荆楚岁时记》曰:“梁有天下不食荤,荆楚之地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

正月初一有贴画鸡、悬苇索、插桃符等习俗。《荆楚岁时记》载曰:“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同书考索其起源曰:“魏议郎董勋云,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人、绞索、松柏,杀鸡著门户逐疫,礼也。《括地图》曰:‘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汉应劭《风俗通义》对此也有记载,曰:“鸡者,东方之畜也。岁终更始,辨秩东作,万物触户而出,故以鸡礼祭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三篇,引《风俗通义》。可见插桃符、贴画鸡户上的风俗由来已久。

正月初一又有打如愿的习俗,《荆楚岁时记》曰:“又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关于如愿,前蜀杜光庭的《录异记》曾载曰:“有商人区明者,过彭泽湖,有车马出,自称青洪君,要(邀)明过,厚礼之,问何所须?有人教明,‘但乞如愿!’及问,以此言答。青洪君甚惜如愿,不得已,许之。乃其婢也。既而送出。自尔,商人或有所求,如愿并为,即得。所至正旦,如愿起晚,乃打如愿。如愿走,入粪中,商人以杖打粪扫,唤如愿,竟不还也。”以此成俗。如愿之俗,北方则在正月十五夜行之。

3.人日登高

正月初七为人日,有吃七菜羹、剪彩人、登高等习俗。《荆楚岁时记》曰:“正月初七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簿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董勋《问礼俗》曰:“正月初一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当时禁忌:“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都是源于上列观念。至于“剪彩为人”,则是“人入新年,形容改新”之意。《荆楚岁时记》引。

登高作为人日的一种户外活动,魏时已有之。魏东平王翕于人日登安仁山,并作铭文说:“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初学纪》卷四《岁时部·人日》,引《安仁峰铭》。东晋人张望有《正月七日登高诗》曰:“玄云敛夕煞,青阳舒朝愥。熙哉陵冈娱,眺盼肆回目。”《玉烛宝典》第一。北方也有人日登高的习俗,据《北齐书·崔传》记载,东魏时,魏孝静帝在人日登云龙门,崔父子在宴席上赋诗。北朝阳休之《正月七日登高侍宴诗》曰:“广殿丽年辉,上林起春色。风生指雕辇,云回浮绮翼”;薛道衡《人日思归诗》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落归雁后,思发在花前。”《艺文类聚》卷四《人日》条引。可见人日不仅有户内活动,也有户外活动,是一个张驰有致的节日。

4.元宵祭祀和张灯

正月十五后来是非常隆重的元宵节,但在魏晋南北朝时主要是一个以祭祀占卜为主,与蚕事活动紧密相联系的节日。所谓“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它包括两个内容,一个祭祠门户,另一个是祭祀蚕神。关于祭祀蚕神的由来,《荆楚岁时记》引《续齐谐记》曰:“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当令君蚕百倍。’言绝而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老人月半作粥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挟鼠撤职,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则是为蚕逐鼠疫矣。”由此可知,正月十五与祭祀门户和祭祀蚕神等相关,是一个祭祀性的节日。

正月十五晚又有迎紫姑,占众事,也卜蚕桑。《荆楚岁时记》曰:“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元宵点灯之俗起自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沿其旧俗,且热闹超前。《北史·柳彧传》载曰:“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妇服,端资破产,竞此一时。”《隋书·柳彧传》载曰:“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靡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柳彧所说近代,正是南北朝时期,可见当时正月十五夜已有百戏表演,鸣鼓燎炬等活动,热闹异常。梁简文帝有《列灯赋》曰:“何解冻之嘉月,值萱芙之盛开。草含春而色动,云飞采以偕来。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成鲜。”《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梁简文帝集》。《礼记·月令·孟春三月》有“东风解冻”之语。可见“解冻之嘉月”即正月。又传尧时有草,夹阶而生,每月初一长一叶,后日长一叶,至十五则生十五叶,全株满,自十六始,又每日掉一叶,至三十则全部掉光,曰“蓂荚”。可证“蓂荚之盛开”即十五,可见《列灯赋》所描写的正是正月十五张灯之景象。又,陈朝后主《三善殿文望山灯》诗曰:“依楼杂度月,带石影开莲。既有常满照,羞与晓星连。”似亦是写正月十五之张灯。

正月十五,北方则有打簇、相偷戏。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537年),朝廷曾下诏禁止打簇、相偷戏。《资治通鉴》卷一五九《梁记·大同十一年》胡三省注。但到武定三年(545年),外戚尔朱文畅与任胄、郑仲礼等人密谋,欲趁正月十五日夜打簇时杀掉高欢,可见禁而未止。《北齐书·尔朱文畅传》载曰:“自魏氏旧俗,以正月十五日夜为打竹簇之戏,有能中者,即时赏帛。任胄令仲礼藏刃于袴中,因高祖临观,谋为窃发,事捷之后,共奉文畅为主。”从“有能中者,即时赏帛”来看,这是一种具有竞争性的娱乐活动。

又有做宜男蝉之俗。《荆楚岁时记》载曰:“都人上元夜作宜男蝉,似蛾而大。”宜男是萱草的别名,据周处《风土记》记载,孕妇若是佩带此草,必生男儿。宜男蝉是用萱草做成蝉形,让孕妇佩带以乞求生子。

北方还有打如愿。《荆楚岁时记》注《如愿》条说:“今北人正月十五日夜立于粪扫边,令人执杖打粪堆,云云,以答假痛。意者亦为如愿故事耳。”

二、春季节日

1.立春迎春

一季四季,以春为首。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四季的开始。立春日出土牛,芒神的习俗起源较早。《礼记·月令》曰:“季冬之月,……出土牛以送寒气。”可见在先秦时已有此俗,魏晋南北朝时当因之。又有立春幡,戴春胜,贴宜春之俗。春幡,即青色的旗,《后汉书·礼仪志》曰:“立春之日,……立青幡于之外”;南朝徐陵《新曲云》曰:“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素幡底须故。”春胜,则系纸绢制成的小饰物,戴在头上,以示迎春。《荆楚岁时记》曰:“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宜春,系一种贴在门上的饰物,《荆楚岁时记》曰:“立春日,贴宜春于门。”

2.晦日送穷和泛舟宴乐

正月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魏晋时期,从正月元日到晦日,人们纷纷到水边,彧操桨泛舟,彧临水宴乐,彧漂洗衣裙,以此消灾解厄。《荆楚岁时记》载曰:“元日至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舟,彧临水宴乐。”《玉烛宝典》则曰:“元日至月晦,人并为酺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酒于水湄,以为度厄。”但到魏晋南北朝后期,这种活动渐渐地集中在晦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当时,“世人唯晦日临河解除,妇人或湔裙”。而且消灾解厄的意义也越来越弱,游水赏春反而成为人们活动的主要动机。北魏卢元明《晦日泛舟应诏诗》曰:“轻灰吹上管,落蓂飘下蒂。迟迟春色华,晼晼年光丽”;北齐魏收《晦日泛舟应诏诗》曰:“袅袅春枝弱,关关新鸟呼。棹唱忽逶迤,菱歌时顾慕。睿赏芳月色,宴言忘日暮。游豫慰人心,照临康国步。”《初学记》卷四《月晦第四》引。

从以上两诗中,我们看到的只有北朝皇帝和臣僚们元月晦日在水中泛舟游玩的欢娱情景。而无乞求除厄的言语。晦日意义的变化,终于导致了它到唐被中和节所取代。

魏晋南北朝时,还有晦日送穷的习俗。传说有瘦约,整日破衣蔽体,稀粥充腹,于某年正月晦日,穷死于陋巷,被称为“穷子”。人们怜之,则于正月晦日,用糜粥和破衣在巷中祀之,称为“送穷鬼”。《荆楚岁时记》按语。

3.社日祭神

《荆楚岁时记》载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其意说,春社这一天,四邻相聚祭社神,用牛羊做祭品,在社树下搭棚屋,先祭完神,然后大家共享祭品。春社之外,又有秋社,在秋时举行。

4.寒食节定型

《荆楚岁时记》曰:“去冬节(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寒食节在汉时尚无固定日期,或为五月五日,或为冬至后百五日。但魏晋南北朝时则已固定为清明节前一日。其主要节俗为禁火寒食。另外,有蹴鞠、秋千、施钩之戏,有斗鸡、镂鸡子、斗鸡子之俗。

寒食节由于禁火而食生冷食物,弊端自见,为此,统治者时有禁制。东汉末年曹操曾下《明罚令》予以禁止,但未能奏效。经过西晋,至十六国时,寒食之俗依然很盛,以致后赵主石勒再一次下食禁止寒食。但就在禁令下达后的第二年,介山地区就下了一场大如鸡卵的冰雹,积三尺多厚,人畜死伤以万计,树木摧折,庄稼荡然。有人向石勒进言,说这是禁寒食触怒了介山之神的结果,应该恢复寒食,让介山一带的百姓供奉山神。石勒让群臣讨论,群臣都认为应该恢复,结果,并州又恢复了寒食。《晋书·石勒载记》。不仅如此,寒食之俗还扩展到了河北邺城一带。

十六国以后,北魏时也有过禁寒食之令,太和二年(496年)诏曰:“介山之县,听为寒食,自令禁断。”《魏书·高祖纪下》。但结果仍是禁而不止。

寒食节三日不得举火。在此期间,人们一般以干粥、醴酪作为食品。干粥又称干饭,把米或大麦炒熟,然后碾碎,可随时食用。醴酪做法,将粳米或大麦煮熬成酪状,放入捣碎的杏仁。《荆楚岁时记》按语引孙楚《祭子推文》说“黍饭一盘,醴酪二盂。”黍饭即干饭,可以用盘盛;醴酪稀湿,所以盛于盂。另与寒食节有关的则有清明节,《齐民要术》曰:“煮醴而食之,名曰寒食,盖清明节前一日是也。”可知当时已有清明节,但其节俗详细情,待考。

5.上巳祓禊习俗娱乐化

同类推荐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一走就是几万里

    一走就是几万里

    《一走就是几万里》是一部对古典名著《西游记》充满趣味与现实意义的解读。在知名媒体人陈思呈眼中,《西游记》一点不正经,简直八卦感爆棚!满纸的神仙妖怪充满了人间情怀、市井趣味,交织着世故和童心:还是不要和孙悟空做朋友;我们都小看了沙僧;唐长老的真面目不忍直视……相反妖精们则可爱多了,“坐而论道”的妖怪翩翩魏晋风骨,“痴心”的黄袍怪被负心的公主欺骗到死终究没能看透红尘,“草根妖精”白骨精唯有被孙悟空一棍打死,才有机会“中国著名”……认真读完本书的收获:智力5,懂人情世故哦。陈思呈,1976年11月出生,作家。从事专业写作。已出版图书《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每一眼风景都是愉快的邀请》,《神仙太寂寞,妖怪很痴情》等,新书《一走就是几万里》马上上市。在多家主流媒体如《南方都市报》、《美文》、《瞭望东方周刊》等长期开设专栏。“腾讯大家”签约专栏作者,“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文风独特,视角刁钻,均受到读者热烈欢迎。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听说夏天结束了

    听说夏天结束了

    有些心动,从一开始就覆水难收。很多时候姜滢都会想,或许是上辈子欠了盛嘉安的吧,所以才会在明知道这个混小子是个二流货色的前提下还一意孤行地喜欢他那么久。姜滢:遇见你之前,我撼天动地所向披靡——遇见你之后,我一步一拌两步一跪三步一个狗啃泥……盛嘉安:我自诩不是什么坦荡磊落的人,但在喜欢你这件事上,一枪热忱,满是真心。沈禹:“姜滢,我的便宜没人可以随便占”“要负责的。”蒋霖川:凭什么好聚好散,你以为小爷动心一次容易吗?
  • 鎏风逸裁

    鎏风逸裁

    逍遥--心之所向,魂之所归!人生在世自在乐逍遥,逍遥游世界,阅尽天下是与非,是非黑白明了于心,无所约束,随心所欲,登峰造极,天地之间唯我任逍遥!(注:首发不在本站,本站内容为修改后内容)
  • 心语如丝

    心语如丝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为“心语如丝”和“闲暇小语”两个部分。在书中,作者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眼光,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眼,着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中文章多以其在西安的生活、工作为主,文笔细腻唯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耽和

    耽和

    这里是古风短篇小说集合,会有琴棋书画,会有梅兰竹菊,或许还会有……什么?你或许从未见过的小说剧情,或许,你又见过?或许,也曾想过?最少会有八篇的,全是古风。写自己喜欢的故事,看自己喜欢的风格。
  • 重生颜娇

    重生颜娇

    颜氏娇女,嫡长,含玉而生,故名含玉;生来贵女,却体弱多病,羸弱一生,花样年华病故。重生的颜含玉养生学医,改变命运!此生,她有三愿:一愿身体康健,二愿母亲福安,三愿携同一人,白头到老!^^新文《折贵》
  • 敬殊途

    敬殊途

    如果还有来生,你还会这样吗?谢谢你的执着和勇气!
  • 我和我的猫妖大人

    我和我的猫妖大人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
  • 嗜血妖妃

    嗜血妖妃

    她是一个实验品,只因为教授实验失败,便将她抛弃,不过运气很好,她遇到了一个很爱她的男人。本以为生活可以简单的幸福下去,但不曾想她病了,一种嗜血的怪病,短暂的幸福便从此消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时空魔法师

    异界时空魔法师

    穿越到未知的大陆,拥有特殊的体制以及地球高度文明,能在这片大陆闯出一片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