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900000008

第8章 秦汉汉族生产风俗(3)

网具是秦汉时期业渔者最主要的渔具。《淮南子·原道训》曰:“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不能与亡罟争得也”,说明网具的捕鱼效率要远远高于钓具。《尔雅》中记录的当时网具名称中有“九罭”和“罛”。据郭璞注,“九罭”是“百囊罟”,“罛”是“最大罟”,可见是比较复杂和比较大型的网具。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曾“丹书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罾”,据《初学记》引《风俗通义》曰:“罾者,树四木而张网于水,车輓之上下。”是一种使用机械拖曳的网具。除了网具和钓具之外,当时还使用着一些以竹木编制的小型渔具,如筌、罩、笱、罪、篧等等。这些渔具简单易制,使用较为普及。秦汉时期的捕鱼方法则有“林”法,林,《说文解字》释曰:“积柴水中以聚鱼也”,是一种将鱼类集中然后加以捕捞的方法。

荷塘渔猎画像砖秦汉时期,社会上已有为保护鱼类自然资源而禁渔的习俗,如《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毒鱼鳖。”《吕氏春秋》曰:“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盐铁论》曰:“鸟兽鱼鳖不中杀不食”,等等,反对滥捕。

汉代,陂塘养鱼风俗相当普遍,并出现了大面积的人工养鱼池(图4)。《史记·货殖列传》曰:时有“水居千石鱼陂”,“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鱼卖也”;汉代1斤为今258.24克,1石为120斤,千石折合今61977市斤。其收入“可与千户侯等”;《水经·沔水注》曰:襄阳侯习郁,“依范蠡养鱼法作大陂,陂长六十步,广四十步”,其陂池中“常出名鱼”;《三辅故事》载曰,“武帝作昆明池学水战法。后昭帝少,不能复征战,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余付长安市,鱼乃贱”。说明汉代人工养鱼的巨大发展。汉代陂池养鱼不但普遍,而且大多实行综合利用,即陂塘除用于养鱼、灌溉外,还往往种植菱、芡、藕莲等水生植物,饲养鸭等水禽,有的还在堤岸上种植树木。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和贵州兴义县东汉晚期墓葬出土的陶水塘,或陶水田池塘模型都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点。四川宜宾出土的陶水田鱼塘模型,大略地提供了灌溉和养鱼两方面的需要。《陶朱公养鱼经》是西汉时人们对长期以来养鱼经验的总结,原书已佚,仅《齐民要术》所引的部分文字就包括了鱼池建设,鱼种选择,自然孵化,密养轮捕等方面内容,可见当时人工养鱼风俗之盛。

4.蚕俗发达

秦汉时期,社会重视蚕桑生产,当时人们认为“天下以农桑为本”《汉书·昭帝纪》。,把蚕桑生产摆在与粮食生产同等的地位。因此,秦汉时期蚕桑业十分发达。当时不仅有“环庐树桑”的烛规模经营,而且也有“千亩桑麻”的大规模经营,业蚕桑者遍布全国。传统的蚕桑产区齐鲁一带,“颇有桑麻之业”《史记·货殖列传》。,长江流域的蚕桑业发展迅速,今四川省境内曾多次出土具有桑园内容的汉代画像砖;东汉陈华在巫县任县令时,“有惠政,桑生二万余株,民以为给”《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谢承《后汉书》。东汉桂阳太守茨充“教人种桑蚕,人得其利”,史称“至今江南颇知桑蚕织屦,皆(茨)充之化也”《后汉书·卫飒传》李贤注引《东观记》。与此同时,蚕桑生产还扩展到西北边鄙之地。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画有采桑图,表明当地田庄有蚕桑之业吴荣曾:《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反映的东汉社会生活》,《文物》1974年第1期。;甘肃嘉峪关汉晋墓出土的画像砖中,也有不少画面反映出有关蚕桑的内容《嘉峪关汉画像砖墓》,《文物》1972年第12期。

汉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前105年),每年“均帛五百万匹”《史记·平准书》。,反映了当时蚕桑之盛。秦汉时期的桑农中已开始流行地桑法,《氾胜之书》曰:“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当俱出。锄之,桑令稀疏调适。黍熟获之。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叶形较大,叶质鲜嫩,采摘省工省时,种后次年即可采叶饲蚕。又有蚕室人工加温法,仲长统《昌言》曰:蚕“寒而饿之,则引日多;温而饱之,则引日少”。“引日多”,即拖延老熟时日,会导致上簇不齐,采茧先后不一,诱发蚕病。为给蚕创造温饱条件,西汉已始用人工加温法,“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汉书·张汤传》颜师古注。另据《淮南子·泰族训》曰:“原蚕一岁再登”,说明已有二化蚕出现,一年已能养二次蚕,大约在东汉时候,人们已开始饲养柞蚕。光武建武年间(25~56年),“野茧、谷充给百姓,其后耕蚕稍广”《宋书·符瑞志》。已是有目的地采集野蚕茧,分发给尚未利用野蚕的地方去放养繁殖。

秦汉时期的养蚕设施,主要有蚕室、蚕架、蚕箔等。当时全国各地对蚕架、蚕箔有众多的不同称呼,西汉扬雄《方言》曾列举了汉时全国各对某些养蚕工具的不同称呼,其书卷5云:“槌,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植,处关而西谓之槌,齐谓之样。其横,关西曰栚,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摕,齐谓之秲。”又云:“簿,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筁,或谓之麴,自关而西谓之簿。”这里所说的槌、横均是蚕架的构件,簿即是蚕箔。

5.粮食加工用碓

谷物加工,先秦时期的主要利用杵臼粉碎,同时也出现了石磨。至秦汉时,石磨已普遍推广。石磨可以把谷物磨成粉末,为面食的精细化和多样化创造了条件。当时糯米粉、面粉、黄米粉、白米粉等的出现,即是使用石磨的结果。近年,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东汉墓出地的豆腐作坊石刻画像,有磨豆粉的工艺过程,可见豆腐的出现显然与石磨的推广有关。

汉代的磨,主要有旋转磨和砻。旋转磨,初谓之“磑”,汉晋始谓之磨。《急就篇》曰:“碓磑扇聩舂簸扬”;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曰:“六月,……馔治五谷、磨具”。西汉圆形旋转石磨的实物目前在山东济南、河北满城、山西襄汾等地都有发现。从磨齿的结构上看,西汉磨基本上是凹坑型。东汉三国时,磨齿有辐射型和分区斜线型等,可见磨具已渐趋成熟。砻,石质曰磨,竹编填泥而成者曰砻。《说文解字》云:“砻,磨也”。段玉裁注曰:“今俗谓磨谷取米曰砻”。考古发掘中所见较早的砻有:湖北云梦瘌痢墩一号东汉墓所出陶砻,湖北鄂城东吴墓出土的石砻等。前者上扇边缘有柄,柄上有孔可安装推拉杆;后者有推拉杆与砻同出。

汉代,在先秦杵臼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践碓、高力碓和水碓(图5)。使舂杵的劳动强度逐步减轻,工效大大提高。桓谭《桓子新论》曰:“宓牺之制杵臼,万民以济;及后人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又复设机关,用驴骡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水碓发明后,在雍州等地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顺帝永建四年(129年)虞诩上奏章曰:“雍州之域,……因渠以溉,水舂河漕(原注:水舂即水碓也),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

另外,当时扬谷去秕,已用风谷车。《济源泗涧沟三座汉墓的发掘》,《文物》1973年第2期。风扇车,汉时称“飏车”,利用风力分出糠秕的工具,最迟出现于西汉晚期。1973年,在河南济源县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一件风扇车明器。1987年,山西芮城东汉墓群中,则出土了四件带有风扇车的釉陶磨坊明器,可证在汉代风扇车的使用已较普遍。

三、手工业风俗

我国手工业产生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即有“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史记·货殖列传》引《周书》。之说,反映出手工业的重要。秦汉时期,手工业有较大的发展。在当时的官营手工业中,已有“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汉书·贡禹传》。的矿冶工场和有“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汉书·贡禹传》。的纺织作坊。至于“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的私营手工业《盐铁论·复古篇》。,则到处可见。在当时的咸阳、长安和洛阳等通邑大都中,市场上的手工业产品,常以“千酿”、“千工瓦”、“千詹瓦”、“千丈”、“百乘”、“千辆”、“千枚”、“千钧”、“千石”、“千斤”、“千匹”、“千斗”、“千答”、“千具”等计量,足见其产品数量之多、生产规模之大。当时手工业内部的专业越分越细,越分越多,主要行业已有冶金、纺织、制盐、建筑、造舟、造车、制革、制糖、酿造、制陶、漆器制造、编织业等,各个行业都具各自的风俗。

1.纺织俗尚

秦汉时期,纺织是最主要的手工业门类,比先秦时期有较大发展,并呈现出兴盛局面。据有关史籍记载,当时官营纺织工场“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汉书·贡禹传》。,可见规模之大。一些地主田庄往往自营纺织。据《四民月令》所记,地主田庄中还有专门的“蚕妾”;田庄所从事的纺织活动,包括养蚕缫丝、织缣、擘丝、治絮、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这种纺织经营的产品,除满足田庄自身消费需要外,亦出售求利。至于汉代千千万万个个体经营的小农家庭,无一不是“男子力耕”、“女子纺绩”。如齐郡(辖境相当今山东省中部)和陈留郡襄邑(今河南睢县一带)当时有“齐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论衡·程材篇》。的说法。尤其是齐地“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蜀汉地区,“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后汉书·公孙述传》。此外,东汉崔寔任五原太守时,曾从雁门郡“迎织师,使巧手作机,乃纺以教民织”《太平御览》卷二七,引崔寔《政论》。,可见雁门郡纺织之盛。曹植曾“遣人到邺,市上党布五十匹,作车上小帐帷”《太平御览》卷八二○。,说明上党布已驰名于世。马援曾“受赐巨鹿缣三百匹”《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东观汉记》。,证实巨鹿也是当时丝织品的著名产地之一。江南吴越之地,《淮南子·原道训》曰:“生葛”,说明葛麻纺织业发达。居延汉简中,有“河内帛”和“任城国亢父缣”的名称,反映出上述两地的丝织品已行销至边郡。两汉京都长安和洛阳,是宫廷织室所在地,当亦有大规模的官营纺织工场。

秦汉时期,俗称丝织品为缯帛,品种繁多,用细丝织造的缟、素、绫待,用粗丝织造的、、络等;一般平织的为绢,厚重密致的为缣,粗厚坚实的为绨;没有花纹的为缦,有花纹的为织文、锦、绣、绮、绫、罗等,花纹素淡而轻薄的为縠、罗、纱等。

秦汉时期的缯帛织作,需要经过缫、纺、织等多道工序。当时缫纺已普遍使用热水煮茧缫丝法。《淮南子·泰族》云:“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女工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春秋繁露·实性》云:“茧持缫以绾汤而后能为丝”。并推广了较为复杂的缫车和车。缫车发明于先秦,汉后逐渐推广开来。1952年,山东滕县龙阳店出土的画像石上刻有络丝图像,从络丝图上可以推知,当时的缫车已经相当完善,既具有横动导丝机构,使绕上去的丝能依层次形成“交叉卷绕”,又具备了脱绞机构,使丝绞易于从车上卸下。车,《说文解字》云:“,纺车也”。原始的手摇纺车在先秦时已经出现,秦汉时,手摇纺车普及开来,并发明了脚踏纺车。关于纺车的具体形态,可从滕县龙阳店、滕县宏道院以及江苏铜山洪楼等地出土(或收藏)的汉画像石上看到。山东临沂金雀山西汉墓出土的帛画上也有一个纺车图。

从所绘纺车工作情况看,它们都是用来合并,加捻丝缕的。脚踏纺车当是在脚踏织机和手摇术车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1974年江苏泗洪县曹庄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上刻有一幅脚踏纺车图,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脚踏纺车资料。图中纺车为侧视,在大轮的回转轴上装有一个偏心凸块,其下与踏杆相连,踏杆的一端穿入托脚的孔中;踏动踏杆,大竹轮便即刻回转起来。脚踏纺车的使用,使纺者双手都能从事纺纱或并线。《方言》中曾列举了当时全国各地对这些缫纺工具的不同称呼,反映出它们在广大地域范围内使用。汉代织机,流行较普遍的是斜织机。汉斜织机可从分别收藏或出土于山东滕县宏道院、嘉祥县武梁祠、肥城西北孝堂山郭巨祠、济宁晋阳山慈云寺、江苏沛县留城镇、四川成都土桥曾家包以及前述的山东滕县龙阳店、江苏铜山洪楼、泗洪曹庄等汉画像石中可见。斜织机有一个牢固的机座,经面与水平面成一倾角。织工坐于机上,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开口后经面是否平整、经线有无断头;能用经纱导辊和织口卷布导辊绷紧经纱,使经纱张力较为均匀,有利于得到平整、丰满的布面;织工无须用双脚抵住轴辊,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使脚能致力于提综开口。同时,又有多蹑多综提花机,汉宣帝时陈宝光家的绫织机已用120蹑《西京杂记》卷一。,这是当时最为复杂的提花机。而汉代使用较多的提花机,则是“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的绫织机《三国志·杜夔传》裴松之注。从东汉王逸《机妇赋》看,他所咏的织机由经轴、布轴、豁丝木、花缕、衢线、衢脚、提综马头和打纬机件等构成,应是束综提花机。此外,当时流行的织机还有罗织机和立织机等。可见当时纺织技术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2.冶炼惯习

秦汉时期,铁器已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铁器冶铸自西汉时一直实行官管制,其作坊遍布全国。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所载,就有20多处,加以未列入官管的铁坊,那就更是星罗棋布。当时冶制的铁器产品,主要有农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物等。当时的铁农具制造,既有“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盐铁论·水旱篇》。的个体作坊,又有官营的大作坊。在汉代的冶铁作坊中,农具为大宗产品。在考古发掘的汉代冶铸遗址中,发现最多的铁器就是农具。例如河南郑州发现的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共出土铁器318件,其中各种农具达206件,约占出土全部铁器的三分之二《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第282页。由于铁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作用,时有“铁器者,农夫之死士”《盐铁论·禁耕篇》。的说法。当时铁制农具的种类,主要有犁铧、耙、椎、钁、锄、铲和镰等。各种农具又视用途的不同而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制和名称。

当时冶铁作坊生产的工具主要包括:采矿业和建筑业使用的锤、耙、锛、铁椎以及其它起土工具,舟车制造业和其它木材加工业使用的斧、锯、凿、锥、削、钉,煮盐业使用的“牢盆”,铸造业使用的铁范,等等。

汉代的兵器冶铸主要是官管铁工场负责。从地下出土的情况看,当时比较常见的种类有九、斧、剑、矛、戟等。此外,有防身用的铁铠甲。铁铠系由甲片连缀而成,甲片形制复杂,锻造技术已达相当水平。日用器物,则《管子·轻重乙篇》曰:“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然后成为女。”可见铁器在日常生活中亦开始逐渐广泛使用。出土的秦汉铁制日用器物,主要有炉、釜、灯、锁、剪、刀、针、镜等等。铁制的机械零件及车马饰器用具如齿轮、轴承、马衔等,也多有出土。

同类推荐
  • 政治事件(下)

    政治事件(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1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伊斯兰文化史略

    伊斯兰文化史略

    本书从文学、教育、科技、宗教哲学等方面简明而又系统地阐述了伊斯兰文化的内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各个时期穆斯林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 族群与族群文化

    族群与族群文化

    本书分“族群概念研究”、“族群理论研究”、“族群认同研究”、“族群关系研究”等六部分。收录了《族群与民族》、《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等40多篇文章。
  • 山西民间曲艺

    山西民间曲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皇家风云

    皇家风云

    一夕之间,凤鸾从公卿千金跌落为罪臣之后,沦落宫中为奴为婢。曾经她和他的相遇是一桩丑闻,错的时间,错的地点,最终造成她错误地离开人世重活一世,她发誓要改变前世悲惨结局。而他,生母卑微的皇子,一直觊觎九五之尊的位置,注定血雨腥风,注定冷漠无情,他用算计,让她以公卿之女成为自己侍妾。她自是不屑,发誓今生不再交出真心,只想冷漠清醒以对,斩尽前世一切负弃之人!是爱,是恨,尽在情感一念之间。宫闱斗争,战火硝烟,成就一段风云诡谲的宫廷传奇!
  • 残兵灵异笔记

    残兵灵异笔记

    国军67军连长“杨励寒”老班长“孙大勇”炊事员“吕大馒头”神秘刀手“顾佳彬”救护队长“于佳欣”还有台湾籍日本兵“沈俊”他们在淞沪战场上活下来之后,在寻找大部队的时候,阴差阳错的闯进了当地地一座邪灵山—佘山。在经历了日军搜索,阴兵追杀,鬼教堂等一系列毛骨悚然的恐怖事件后,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的力气死亡或者失踪,最后就当杨励寒以为终于摆脱险境的时候,摆在他眼前的真相又把它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 此刻

    此刻

    《此刻》一书,收录的80篇作品,主要是作者阅读中国现当代名家名作所记录的读书随笔及少部分与书相关的生活类散文。每篇作品都对现当代重要文学作品有独特的解析、客观评价及思考感悟。本文对读者正确理解名家名作有很好的引导、启发作用,一定程度增加了读者去阅读原文的兴趣。作品短小精悍,文字优美,有一定哲理性,适合大众阅读。
  • 狄家将(下)

    狄家将(下)

    百姓藏书编委会谨向读者推出中国古典历史小说精品丛书,共收二十八种,分订十二卷:《历代兴衰演义》、《罗家将》、《两汉演义》、《狄家将》、《兴唐传》、《秦王逸史》、《飞龙全传》、《大明传奇》、《薛家将》、《杨家将》、《五虎将》、《岳家将》。
  • 家主的签到系统

    家主的签到系统

    穿越而来的林墨获得了签到系统,可以抽取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剧中的物品。叮咚,恭喜宿主获得技能海军六式。叮咚,恭喜宿主获得技能写轮眼。叮咚,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连续签到三十天,获得奖励核弹一枚。叮咚,恭喜宿主获得功法五雷正法。叮咚,恭喜宿主获得法宝乾坤圈。……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懒散穿越者凭借着系统将一个小家族发展壮大的故事。
  • 诛天狂魔

    诛天狂魔

    不狂不快意,不魔不传说,前世遗憾太多,今世我为狂魔!所有的悲剧和遗憾,都通通挽回,所有的敌人,都通通抹杀,所有的对手,都通通打入绝望的深渊!……“你幸福吗?”有记师街头采访。“只要别招惹洛尘,你就会很幸福……”某头破血流的强者,一脸心有余悸的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越中乡音漫录

    越中乡音漫录

    本书将鲁迅、周作人等数10位浙江籍著名作家作品中的方言词语进行辑录录、注释,编排成集。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越中作家的作品,并通过此书较形象的介绍了解越中方言的含义,有益于了解越地的文化历史与风俗习惯。是一种别有风味的方言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