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4800000015

第15章 北宋军事外交的强盛(2)

提起杨家将,人们似乎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令公杨业,这位中国宋代的著名将领,本名重贵,又名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一说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据说杨家的枪法非常厉害,但为什么杨业使的却是刀呢?传说,杨业小时候非常的懒惰,后遇高人指点,痛改前非,刻苦努力,终于练就了一身武艺,一把大刀使得神出鬼没。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候。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实际上,潘美只是挂了个虚衔,重担全部压在代州前线杨业的身上。

杨业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 个兵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三月,契丹10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从此,敌兵一见“杨”字大旗,便吓得心惊胆战,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杨业驻守雁门关8年之久,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

杨业的显赫战功,使得一些心胸狭窄的同僚妒火中烧。一些人给宋太宗写匿名信,诋毁杨业。宋太宗没有轻信,而是把这些谤书封好交给杨业,表示了对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986)正月,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由大将曹彬、崔彦进率主力,从雄州出发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进统率,由定州攻飞狐;西路由潘美、杨业统率,出雁门关,攻朔(今山西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等4州,最终目标是三路大军会师幽州,与契丹进行决战。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4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所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4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

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王先和主帅潘美却坚决反对。他们为了争功,硬要杨业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说:“你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还这样胆怯?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杨业说:“不行,这样做,只有失败。”王先阴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你还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忿地说:“我这样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这样责问我,那好吧,我现在就遵命前往。”出发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业战败。退到陈家谷时,王先、潘美却率军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不屈绝食而死。他的儿子杨七郎,也在这一次战斗中牺牲。

杨业死后,他的子孙继承其精忠报国的遗志,坚持抗击辽国。其中杨延昭、杨文广最负盛名。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宋元的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间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然而根据某些历史考证,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物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民间杜撰出来的。

杨业据说有8个儿子,只有第6个儿子延昭传有后代:宗保、宗政、宗勉。杨文广是宗保的儿子。

杨廷昭,本名延朗,亦称杨六郎,生于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原籍麟州(今陕西神木)人,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杨延昭自幼就受到其父抵抗契丹、收复失地的思想的影响,还在孩提时代,他就“戏为军阵”,父亲对此十分欣慰,曾高兴地说“此儿类我”,每次打仗总要带上他。杨业舍身保国的高尚气节和身先士卒的勇猛精神,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战火硝烟之中,杨延昭逐渐成长为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杨延昭被补为供奉官,由于供奉官只用来表示品级,无实际职掌,所以他始终随当时担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的父亲在军中。他曾多次被父亲派往宁武关沿线驻防,每到一处,总是修城筑寨,加强边防。雍熙北伐时,潘美、杨业率西路军进攻应、朔、云、寰四州,杨延昭担任先锋,冲锋陷阵。在朔州城下,他满怀收复失地的激情,带领所部战土与辽军鏖战,不幸流矢贯臂,血染征袍。他却毫不在意,越战越勇,杀伤辽兵无数,为西路军连克寰、朔,应,云四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北伐失败,父亲捐驱疆场。杨延昭悲痛之余,更坚定了抵抗契丹、收复失地的决心。端拱、淳化年间,杨延昭先后出任知景州(今河北东光)、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咸平二年(999)七月,宋真宗获悉辽兵将大举南下,便任命马步军都虞候博潜为镇、定、高、阳关行营都部署,调任杨延昭为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负责警备保州、安肃军(今河北徐水)、广信军(今河北徐水西30里之遂城村)三地。十月,辽军在萧太后的亲自督战下,进攻遂城。遂城城地狭小无备,辽兵集中兵力猛攻,长围数日。进城危在旦夕,城中军民惊慌失措。当此之际,杨延昭显露出一位优秀将领善于因地制宜的良好素质和卓越才能,他除发动军民登城坚守外,并利用当时天寒的自然条件,命军民汲水浇到城墙外皮。第二天早晨,遂城变为冰城,滑溜溜得无法攀登,辽军无可奈何,只好撤退。杨廷昭乘机追杀,截获了辽军许多武器,因功被提升为莫州刺史。

咸平三年(1000)冬,杨延昭在羊山(在今河北徐水西50里,今称“杨山”),运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大败辽军。—次,辽军南侵,杨廷昭把精锐部队埋伏在羊山以西,他从北面向契丹挑战,且战且退,将敌诱至西山。猛然间伏兵突起,辽军措手不及,弃兵曳甲,大败而逃。这一仗,杨延昭和他的部下生擒了辽军的重要将领,缴获了许多战马和武器。之后,杨延昭被晋升为莫州团练使。当时,杨延昭和杨嗣因英勇与辽军战斗,齐名于河北边疆,边人称之为“二杨”。

咸平六年(1003)冬,宋真宗根据静戎军王能的奏请,诏命静戎、顺安、威虏界并置方田,凿河以遏敌骑。景德元年(1004),宋真宗命令将杨延昭的部下增至万人,驻防静戎之东,保卫河渠,阻挡契丹骑兵的入侵。这年闰九月,辽圣宗公之母后亲率数十万大军南下,以统军使萧达兰、奚六部大王萧观音奴为先锋,分兵进攻威虏、顺安军,遭到魏能、石普等大将的坚决反击。又东趋保州,为杨延昭所部打败。转攻定州、瀛州,均未获利。在这样的形势下,辽军绕道乘虚深入,直达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廷震骇。十一月,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固请之下,来到澶州北城,宋军欢呼,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与此同时,几十万宋军陆续结集到澶州附近,辽军陷入兵家最为忌讳的孤军深入之势,并且其统军萧达兰在宋真宗到达之前已被宋军射死,士气稍挫。于是,辽提出苛刻条件议和。宋真宗只求能维持苟安局面,同意满足辽方的物质需求,以求辽军撤退。

值此之际,杨延昭提出“契丹顿澶州,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瓢掠,率在马上。愿饰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杨延昭的见解精辟透彻,切实可行。但一味屈辱求和的宋真宗并没有采纳这—建议,相反,在宋辽双方订立了“澶渊之盟”后,他还特别下诏,辽军撤军时,宋军在沿途不许进行迎击。杨延昭却不顾这一命令,单独率领部下“抵辽境,破古城,俘(左首右或)甚众。”

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选择“有武干善镇静”的官吏戍守河北边境,任命杨延昭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以后,又提拔他为莫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七日,扬延昭死在高阳关副都部署任所,终年57岁。

杨延昭不仅智勇善战,而且还具有许多高尚的品德。他关心士兵,所得到的赏赐全部犒劳部下;生活俭朴,与士卒同甘共苦,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部下。故人乐为之用,在边防20余年,威名震契丹。他去世后,宋真宗甚为悼惜。

杨延昭有子杨文广,字仲容。杨文广得到范仲淹赏识,置于麾下;曾从狄青南征。杨文广在西边防御西夏,而不忘燕云。辽宋争代州地界,杨文广献上阵图及进取幽燕的方略,但不久就去世了。

对于杨家将忠心报国、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对于一个家族前赴后继捍卫祖国、既忠又勇的行为,人们传诵他们,缅怀他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以各种形式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杨家祠堂始建于元代,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杨家祠宇。因杨业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忠武”,他的后代以此题祠名为“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祠堂大殿前,有一块鹿蹄石,形状奇特,雕刻秀美。传说是杨业十四世孙杨友,镇守代州时,一日外出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这只鹿带箭逃走,杨友紧追不放,追到现在的鹿蹄涧村,梅花鹿突然钻入地下。杨友命人挖掘,挖出一方奇异的石头,上面雕刻着梅花鹿带箭图案,并有明显的鹿蹄印。后来,人们将这块奇异的石头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涧村由此得名。多少年以来,为缅怀先祖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怀,鹿蹄涧村年年都举行村祭,村祭必定唱戏,唱戏必唱杨家将戏。

“血战金沙滩”是杨家将传说故事中,打得最悲壮、最惨烈的一仗。在这场恶战中,杨家将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个一个杨家战死一大半。戏曲《金沙滩》演的就是这段英勇悲壮的事迹。而鹿跨涧村民什么戏都看,唯独不看《金沙滩》这出戏。

据说,曾经有一年的春天,村里正唱戏,点戏人竟点了《金沙滩》。说也怪,开戏前,天气晴朗,风尘不动。开戏后,当契丹兵向杨家将猛烈进攻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黄尘滚滚,搅得天昏地暗,台上台下顿时乱作一团,台上的“契丹兵”也只好鸣金收兵。风沙过后,观众稍稍坐定,台上又紧锣密鼓敲打起来,杨老令公披挂上阵,领兵迎敌。演到二郎、三郎惨死疆场时,突然从西北方向滚过一团乌云,刹那间,风云过后,就是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铺天盖地从天而降,整个场子里成了风雨世界。风雨过后,人们说:这是祖宗对咱们的报应,老祖宗不想让咱们再提那些伤心的事。咱们闹红火,别让他们不高兴,好吧,从今往后,演杨家喜庆的戏,咱再不演《金沙滩》了。后来换了别的戏,说也奇怪,一连几天全是风和日丽。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人们也没有必要追究它的真实性。不过,鹿蹄涧村人从来不看《金沙滩》这出戏倒是真的。因为他们不愿回忆祖先悲伤的往事,更不愿让这惨烈的场面再去搅扰祖先的在天之灵。他们期望的是没有侵略,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安宁的世界。

在奸臣误国、良将战死的定格中,杨家将完成了他们所应扮演的角色。只是,他们被定义为悲剧的主角。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在这个朝代,还有很多的武将良臣,在延续他们的使命。于是,一个贫民宰相狄青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第四节 不能战死疆场,却竟毁于朝堂

步入中叶的北宋王朝,面对北方、西北边关频频告急的状态,不得不启用一批战功显赫的军人,而在这些人中,依旧扮演悲剧主角的是一位“贫民宰相”,他就是狄青。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卒于嘉佑二年(1057),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狄青出身贫寒,幼年的狄青因把救生的马槽让给别人,而被洪涛卷走。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僧救起了昏迷的狄青,并传授他武林绝技和为将之道。8年后,狄青在师父的劝说下,放弃了出家为僧的念头,准备报效国家。25岁那年,为征赋税事与村中人发生争执,他愤而来到京城,应募在拱圣营入伍。初到东京的狄青,打伤了仗势欺人的皇亲孙义后,主动投案。在负责此案的包拯包大人和号称“侠王”的郑亲王的帮助下,狄青被无罪释放,并成为郑亲王的保镖。一次,狄青奉命刺杀孙义失败,遭杖刑八十并监禁3月。在此期间,狄青通过包大人的悉心教悔,意识到要懂法守法,不要成为头脑简单的人,应当报效国家。出狱后,狄青拒绝了金钱与美色的诱惑,毅然告别郑亲王,远赴边关投军报国。由于他身材魁梧,又有武艺,很快从骑御马直选为骑御散值。不久,因偶触军法,被判死刑,幸而知河南府范雍惊其体貌,极力营救,得以面部刺字而免死。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夏国。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八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同类推荐
  • 三国隐将之曲阿小将

    三国隐将之曲阿小将

    东汉末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名将如云,但我要写一串被埋没在历史里的名将,用自己的内心去写出那些隐藏在三国时代里的名将,本作按《三国演义》剧本编辑,不按历史记载!!!
  • 血赤壁

    血赤壁

    这本书因为开的太赶了,所以有段时间断更了。小天打算重开一本,喜欢本书的读者,可以去看小天的新书,小天不会再让大家失望了。
  • 一代昏君之荒唐太子

    一代昏君之荒唐太子

    俺穿越了?有房有车有妹子?还是个学霸太子?……靠!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 穿越之我竟然成了赵高

    穿越之我竟然成了赵高

    这是作者君的第一本书。书中有许多不足。谢谢大家能够过来看。新书《穿越之开局家徒四壁》正在稳定更新中。希望大家能够过来看看~~~以下本书简介:百里流沙很郁闷,夏日晚风,他撒了一泡尿,突然感觉被人从后面打了一闷棍子,再醒来,他就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但是!为什么他姓赵名高!!!老天一定是在玩他对吧?一定是吧?对吧?
  • 明宫纪事

    明宫纪事

    时钟雕刻时间,故宫修文物的钟表匠,季东歌回到明代的一段纪事。
热门推荐
  • 情挑天下

    情挑天下

    腐女一朝穿越,女扮男装入宫当太监,看她怎么玩转后宫,把各色美男收入囊中。心头萦绕的是他的百般温柔:“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儿,这个名字你和我的秘密。”手中紧握他的一片深情:“小初子,朕从小看中了你,所以你生生世世人是朕的。心也是朕的”放不下的是他的无声守护:“死奴才,你要留下来照顾本世子,听见没有,虽然本世子不稀罕你!但是你不许走”或是沉迷于他的高贵清冷:“你即是我的徒弟,我便不会放任不管,就算你做错了,除了我谁也不能置啄半句”可最后真相的揭发,总是让人摧心断肠,后悔此生。【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
  • 穿越之农家种田女

    穿越之农家种田女

    什么?穿越了?老天!不就是个小小的感冒吗,你至于嘛你?想我一堂堂大学生,时代大好青年,怎么就穿了呢?好吧,你让我穿了,我也认了,可为毛哇,啃红薯,吃高粱面,这是不是惨了点!捡茶树菇,做辣椒酱,种玉米土豆,学医种草药寻求致富之路某天,突然发现自己多了N种技能,可是啊,这是不是晚了点?不晚?好吧你说不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徒弟怎么又出师了

    徒弟怎么又出师了

    无思在家里吃着泡面,看着小说,竟然穿越了,还穿到了刚看的小说里,在小说的世界里当然要抱好反派的大腿啊,知道了故事的内容,无思当然在小说的世界里混的风声水起啊,但是当年她捡回来的小孩子,却变成了大灰狼,粘着自己的师傅说喜欢自己的师傅,无思无奈啊,当初捡他只是为了魔王这个金大腿啊,但他现在抱着自己的腿不放手了怎么办
  • 白夜游

    白夜游

    心怀四海,飘飘何所求。万里江河,细草微风岸。脚踏云浮,为意满平生。
  • 转世之叛逆小贼后

    转世之叛逆小贼后

    她不想变成色女,她真的不想,可是……她就是控制不住啊!试问,天下间看到如斯众美男却不动心的,除了尼姑之外还有第二种人吗?答案是,没有,所以这真的不能怪她!美男都自动打包送到她面前了,她不收下这些大礼,好像有些不给面子哦!呵呵,那就收吧……但是……只不过……这些美男们貌似都很不好惹,她可一个都得罪不起啊!明知惹不起却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得罪了,害得她只好连夜卷铺盖跑路!
  • 执掌大唐

    执掌大唐

    明宫内刀光剑影,长安城外兵祸连绵。为求活,斗权阉,开丝路,诛蛮夷,灭藩镇。勾心斗角,步步为营。只为重振大唐荣光,君临四方!新人新作烽烟四起,乱世纷争,各国交战,群雄争霸,豪杰喋血战场,金戈铁马,恣意恩仇,长剑所指,气吞万里如虎!将军花白发,征人空回首。短褐垂首笑,长衫倚红楼。我怜大好关山月,又笑北疆好个秋。回首无人处。也罢!敬尔一杯酒。遥想年少时,戈矛同仇——穿越,权倾天下剑之所向,谁与争锋?王图霸业,笑谈声中!结英豪,诛奸贼,扫佞臣,逐鹿天下,问鼎九州,生死对决,英雄意气,热血功名,沙场征伐,朝堂诡谲情仇爱恨血泪史,豪迈雄浑宏伟章,碌碌无名之辈,亦可扬鞭策马!凛凛雁门…
  • 东方人形心

    东方人形心

    如果,我还有泪水的话。如果,我还会哭泣的话。如果,我还能找回我的心的话。那么,我一定会...(不要相信以上的话.这里是萌萌的艾菲哦~)(作者是高三党的说,更新可能会不稳定...十分抱歉.)
  • 七七桃颜

    七七桃颜

    写诗的最初状态。感谢村姑翠儿陪伴。七辑十万字。献给翠儿。
  • 暗恋公式(单恋公寓系列)

    暗恋公式(单恋公寓系列)

    [花雨授权]不要怪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爱情让人迷惑、让人难懂。你那坚强与柔韧的个性,让我在见到你的那一刻时,便不计代价,只想将你留在身边。而今,这迟来的爱能否得到你的回应?幸福……多么让人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