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33900000011

第11章 “道士派的儒学”(3)

《吕览?察传篇》注及《淮南?主术》注,验,效也。)王充的效与验也只是一件事。效验只是实验的左证。这种左证大略可以分两种:

(一)是从实地考验本物得来的。如雷打死人,有烧焦的痕迹,又有火气,又如雷能燔烧房屋草木,都属于这一种。

(二)是本物无从考验观察,不能不用譬喻和类推的方法,如阴中气可举火,又可见星,可以推知日入不是入阴气中;又如用水灌火能出大声,激射中人能烧灼人,可以推知雷为阴气与阳气的激射,这都属于第二类。

第一种效验,因当时的科学情形,不容易做到。(只有天文学在当时确能做到了,医学上的验方也是如此。)王充的书里,用这种实地试验的地方,比较的很少。

他用的效验,大都是第二种类推的效验。他说的“推类验之”与“方比物类”都是这一类的效验,这种方法,从个体推知个体,从这物推知那物,从名学上看来,是很容易错误的。但是有时这种类推法也很有功效。王充的长处在此,他的短处也正在此。

这种重效验的方法,依我看来,大概是当时的科学家的影响。但是科学家的方法固然注重证验,不过我们要知道证验是科学方法的最后一步。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要能疑问;第二步是要能提出假设的解决;第三步方才是搜求证据来证明这种假设。

王充的批评哲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倡这三种态度——疑问、假设、证验。他知道单有证验是不够用的,证验自身还须经过一番评判,方才站得住。例如墨子·家说鬼是有的,又举古代相传杜伯一类的事为证验(《墨子·明鬼篇》)。王充驳道:

夫论不留精澄意,苟以外效立事是非,信闻见于外,不诠订于内,是用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夫以耳目论,则以虚象为言;虚象效,则以实事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墨子·议不以心而原物,苟信闻见,则虽效验章明,犹为失实。失实之议难以教,虽得愚民之欲,不合智者之心。(《薄葬》)这一段说立论的方法,最痛快,最精彩。王充的批评哲学的精神只是注重怀疑,注重心意的“诠订于内”。诠订就是疑问,就是评判。他自己说《论衡》的方法是:

论则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虚之事,辄立证验。(《对作》)看他先说“考之以心”,后说“效之以事”,可见他的方法最重心意的诠订,效验不过是用来帮助心意提出的假设,使他立得住脚。不曾诠订过的证验,王充说:“虽效验章明,犹为失实。”有时诠订已分明,便可不须再求证验,也能成立。

例如汉儒说上古圣王太平之世,厨房里自生肉脯,像一种蒲扇,摇动生风,寒凉食物。使它不腐败,故名为萐脯。王充驳道:

太平之气……能使厨自生肉萐,何不使饭自蒸于甑,火自燃于灶乎?……何不使食物自不臰?何必生萐以风之乎?(《是应》)儒者又说尧时有蓂荚夹阶而生,月朔生一荚,至十五日而十五荚,十六落一荚,至月晦落完。王充驳他道:

夫起视堂下之荚,孰与悬历日于扆坐旁,顾辄见之也?天之生瑞,欲以娱王者,须起察乃知日数,是生烦物队累之也。且荚,草也。王者之堂,旦夕所坐。古者虽质,宫室之中,草生辄耘,安得生荚而人得经月数之乎?(同上)儒者又说尧时有草名叫屈轶,生于庭,见了佞人便能指出。王充驳道:

夫天能故生此物以指佞人,不使圣王性自知之,或佞人本不生出,必复更生一物以指明之,何天之不惮烦也?……《经》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人含五常,音气交通,且犹不能相知,屈轶,草也,安能知佞?如儒者之言是,则太平之时草木逾贤圣也。(同上)王充书里这一类的怀疑的批评最多,往往不用证验,已能使人心服。

有时他的怀疑或假设,同普通的信仰相去太远了,不容易使人领会信从,那时他方才提出证验来。(如上文所引“日不入阴中”及“雷者,火也”两个假设)

总之,王充在哲学史上的绝大贡献,只是这种评判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表现,便是他的怀疑的态度,怀疑的态度,便是不肯糊里糊涂的信仰,凡事须要经我自己的心意“诠订”一遍,“订其真伪,辨其实虚”,然后可以信仰。

若主观的评判还不够,必须寻出证据,提出效验,然后可以信仰。这种怀疑的态度,并不全是破坏的,其实是建设的。

因为经过了一番诠订批评的信仰,方才是真正可靠的信仰。凡是禁不起疑问的信仰,都是不可靠的,譬如房屋建筑在散沙上,挡不住一阵风雨,就要倒了。

汉代的许多迷信都挂着“儒教”的招牌。许多极荒谬的书都假是儒家所谓圣人做的。这种虚妄诈伪的行为,和当时人迷信假书的奴性,引起了王充的怀疑态度。王充明明的说当时有许多书是假造的。他说: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圣贤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睹真是之传与虚妄之书相违,则谓短书不可信用。(汉代的古书,长二尺四寸,后出新书篇幅减短,仅长一尺,故名《短书》,看《论衡?正说篇》。)……夫世间传书诸子之语,多欲立奇造异,作惊目之论。以骇世俗之人;为谲诡之书,以著殊略之名。(《书虛》)他又说:

才能之士好谈论者,增益实事,为盛溢之语;用笔墨子·者,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听者以为真然。说而不舍;览者以为实事,传而不绝。(《对作》)他不但怀疑那些假造的书,并且攻击当时儒生说经的种种荒谬。他说:

儒者说五经,多失其实。前儒不见本末,空生妄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滑习辞语。苟名一师之学,趋为师教授,及时蚤仕,汲汲竞进,不暇留精用心,考实根核,故虚说传而不绝,实事没而不见,五经并失其实。(《正说》)

我们知道当时经师的荒谬,便知道王充说的“五经并失其实”并非过当的责备。(《正说篇》引当时说经家的话,“春秋二百四十年者,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孔子据中寿三世而作,三八二十四。故二百四十年也。”,又“《尚书》二十九篇者,法北斗七宿也,四七二十八篇。其一曰斗矣,故二十九。”。)怪不得王充要痛骂。

王充不但攻击当时的经师,就是古代的圣贤也逃不了他的批评。他有《问孔》《非韩》《刺孟》三篇,我们可引他对于孔子的态度作例: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苟有不晓解之问,造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问孔》)我们虽不必都赞同他的批评,(有许多批评是很精到的,例如他评孟子“王何必曰利”一节,)但这种“距师”“伐圣”的精神是我们不能不佩服的。

王充生平最痛恨的就是当时的天人感应的儒教。从前天文学还在幼稚时代,把人类看作与天地并立的东西,把人看得太重要了,人类遂妄自尊大,以为“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皆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董仲舒语),善政可招致祥瑞,恶政必招致灾异。

《汉书·天文志》说的“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响之应声”,可以代表这种迷信。王充所以能打破这种迷信,大概是受了当时天文学进步的影响。天文家测候天象,渐渐的知道宇宙有无穷的大,人类在这个大宇宙之中真算不得什么东西。知道了人类的微细,便不会妄自尊大妄想感动天地了。正如王充说的:

人在天地之间,犹蚤虱之在衣裳之内,蝼蚁之在穴隙之中。蚤虱蝼蚁为逆顺横从,能令衣裳穴隙之间气变动乎?……天至高大,人至卑小。筵不能鸣钟,而萤火不爨鼎者,何也?钟长而筵短,鼎大而萤小也。以七尺之细形,感皇天之大气,其无分铢之验,必也。

(《变动》)

天文学的进步不但打破人类妄自尊大的迷误,又可使人知道天行是有常度的,是自然的,是不会受人事的影响的。王充说: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六月,月亦一食。

(五六月,湖北局本作“五十六月”,按《说日篇》云:“大率四十一二月日一食,百八十日月一食,蚀之皆有时”,故改正。西汉天文家测定五个月又二十三分之二十为一个月食之限,故知“五十六月”必误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治期》,又《寒温篇》“水旱之至,自有期节,百灾万变,殆同一曲”,与此同。)这种议论自然是天文学发达时代的产物。古代荀子也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王充的话竟可算是荀子的《天论》新得了科学的根据。王充说:“日月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王充对于一切灾异,都持这个态度。我们只能举一条最痛快的驳论,不能遍举了。他说:

世之圣君莫有若尧、汤。尧遭洪水,汤遭大旱。如谓政治所致,则尧、汤恶君也。如非政治,是运气也。运气有时,安可请求?世之论者,犹谓“尧、汤水旱,水旱者时也”。

“其小旱湛,皆政也”,假令审然。何用致湛?……世审称尧、汤水旱,天之运气,非政所致。夫天之运气,时当自然,虽雩祭请求,终无补益。而世又称汤以五过祷于桑林时,立得雨。夫言运气,则桑林之说绌;称桑林,则运气之论消。世之说称者,竟当何由?救水旱之术,审当何用?(《明雩》)

以上所述,大半都是侧重批评破坏一方面的。王充的绝大贡献就在这一方面。中国的思想若不经过这一番破坏的批评,决不能有汉末与魏晋的大解放。

王充的哲学是中古思想的一大转机。他不但在破坏的方面打倒迷信的儒教,扫除西汉的乌烟瘴气,替东汉以后的思想打开一条大路;并且在建设的方面,提倡自然主义,恢复西汉初期的道家哲学,替后来魏、晋的自然派哲学打下一个伟大的新基础。

我们且看王充哲学的建设方面。自从淮南王失败后,自然派的哲学被儒教的乌烟瘴气遮住了,竟不能发展。只有道家的一小支派——炼金炼丹的神仙家——居然与天人感应的儒教拉得拢来,合成汉代儒教的一部分(汉武帝与刘向便是绝好的例)。

但道家理论一方面的天道自然观念,与天人感应的儒教根本上不能相容,故无人提倡。直到王充起来,他要推翻那天人感应的迷信,要打破那天人同类的天道观念不能不用一种自然的天道观念来代他。试看他的《谴告篇》说:

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黄老之家论说天道,得其实矣。“变复之家”损皇天之德,使自然无为转为人事,故难听之也。

看这寥寥的几句,可见王充的天道论与他的反对迷信是有密切关系的,又可见他的天道论是从道家哲学里面产生出来的。《物势篇》说: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然则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虮虱之于人也,因气而生,种类相产。万物生天地之间,皆一实也。……天地合气,物偶自生矣。……何以验之?如天故生万物,当令其相亲爱,不当令之相贼害也。

或曰,“五行之气,天生万物,以万物含五行之气,五行之气更相贼害。”曰:“天自当以一行之气生万物,令之相亲爱,不当令五行之气反使相贼害也。”或曰,“欲为之用,故令相贼害。贼害,相成也。……金不贼木,木不成用;火不烁金,金不成器。

同类推荐
  • 中国大儒·风华绝代

    中国大儒·风华绝代

    本书遴选了儒家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上迄先秦的孔子、孟子,下至民初的王国维、梁启超,从他们的学术成就、人生履历、赓续设笔等方面描述出每一位大师在学术史上的创树、所起的传承作用以及所居的高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于学有养的简易中国儒学史读本。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既是作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沿革的小记、对哈贝马斯个人及其思想关键词的剖析,也同时阐明了作者自身如何从理论和思想上向哈贝马斯靠近,涵盖作者同哈贝马斯的个人交往、哈贝马斯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国人对哈贝马斯思想理论的接受过程,等等;此外作者还专门梳理了著名的“1968”学生运动的历史细节,重点凸显了在此运动中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的各种互动及交锋。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热门推荐
  • 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书籍是用生命镌刻的铭文,是用智慧雕塑的丰碑。它伴着我们奋斗的历程,伴着我们生命的足迹。鉴于此,我们精心为您编写了此套《引导青少年的千万个学习故事》。
  • 问鼎之大周王朝八百年外史

    问鼎之大周王朝八百年外史

    豪杰争霸佳人争宠刀光剑影铸就英雄本色风情万种凝成绝色天香九州烽烟四起百年伤春悲秋血色浪漫荡漾爱恨情仇铁骨柔情锻造江山美色千古绝唱猎艳大周11月1日起每天两更,八百年莽苍岁月,众多风流人物鼎沸天下
  • 罪无名

    罪无名

    隐藏在身边的黑暗和罪恶,扑朔迷离的案件,紧张刺激的情节
  • 侯府夫人初长成

    侯府夫人初长成

    八抬大轿迎娶进门,一席草席包裹了此生“江茹雪,若有来生,定不会放过你”幸而有今日,回到十年前,昔日犯过的错定不会在错
  • 野王荣耀

    野王荣耀

    手游最火的王者荣耀赢得了大部分青年学生的喜爱,但是,为了买好看的皮肤却引起了很多事情!
  • 公子如玉,幽幽我心

    公子如玉,幽幽我心

    她呆萌的小白,伪装成高冷的模样,时不时还逗比一下,啊---那个谁?你干嘛老拆我台,你知不知道这样很损我形象的,哼哼,人家高冷,才不跟你计较呢,看吧,看吧,偶可是超大方的......
  • 确定向爱出发

    确定向爱出发

    世界首富千金和三小只的恋爱史,情敌陆续出现,最终他们能否圆满的在一起呢?敬请期待吧!
  • 帝尊大人请让道

    帝尊大人请让道

    如果问世无双,他最大的错误是什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回答:骄傲自满。他第一次见乐无忧时,被乐无忧所救,找来麻烦,不得已之下暴露自己。他此后,身边便一直粘着一个小尾巴,那个实力弱的可怜的小尾巴还幻想保护自己。后来……很多事情发生了……他下界,来到玄冥大陆,轩耀国,三十年等待,等一人归……再后来,世事变幻,他亲手将剑送入自己徒儿的身体,她绝望的眼神,她眼底的泪。……一切平静,他本以为一切便也结束了……风起云涌,他觉得他不欠她的了……可是……到头来,他居然是在赎罪,求她的原谅……
  • 情耀

    情耀

    人之一生所求终为何?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对全被欲望驱使着……而我只所求不过一个‘情’字吧!
  • 云仙纪

    云仙纪

    这是一个谪仙轮回的故事,这是一个凡人修炼的故事。再到天地轮转,他重回云端,把酒摘桃。为新情,为旧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