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33900000012

第12章 “道士派的儒学”(4)

故诸物相贼相利,含血之虫相胜服,相啮噬,相啖食者,皆五行气使之然也。”曰:“天生万物欲令相为用,不得不相贼害也,则生虎狼蝮蛇及蜂虿之虫皆贼害人,天又欲使人为之用耶?……凡万物相刻贼,含血之虫则相服,至于相啖食者,自以齿牙顿利,勈力优劣,动作巧便,气势勇桀。

若人之在世,势不与适,力不均等,自相胜服。以力相服,则以刃相贼矣。夫人以刃相贼,犹物以齿角爪牙相触刺也。力强,角利,势烈,牙长,则能胜;气微,爪短,则诛;胆小,距顿,则服畏也。人有勇怯,故战有胜负。胜者未必受金气,负者未必得木精也。

(《物势》)

看这一大段的主意,只是要推翻当时天人同类的“目的论”。老子、庄子、慎到、《淮南子》一系的哲学,无论怎样不同,却有一点相同之处,就是不承认天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

王充也只是攻击一个“故”字。(《淮南子》说的“智故”,“故曲”,现在俗话说的“故意”,即是故字的意义。)天地是无意志的,是无目的的,故不会“故”生人也不会“故”生万物。

一切物的生死变化都是自然的。这是道家哲学的共同观念。王充的自然哲学和古代的自然哲学不同之处,就在王充受了汉代思想的影响,加上了一个“气”的观念。故说:“因气而生,种类相产,万物生天地之间,皆一实也。”故说:

试依道家论之。天者,普施气。……夫天之不故生五谷丝麻以衣食人,由(同“犹”)其有灾变不欲以谴告人也。物自生而人衣食之,气自变而人畏惧之。……如天瑞为故,自然焉在?无为何居?

(《自然》)

自然主义的天道观解释万物的生长变化,比那目的论的天道观满意得多了。王充说:

草木之生,花叶青葱,皆有曲折,象类文章,谓天为文章,复为花叶乎?宋人或刻木为楮叶者,三年乃成。孔子曰:“使地三年乃成一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如孔子之言,万物之叶自为生也。自为生也,故生并成。

如天为之,其迟当若宋人刻楮叶矣。观鸟兽之毛羽,毛羽之采色,通可为乎?……春观万物之生,秋观其成。天地为之乎?物自然也?如谓天地为之,为之必用手,天地安得万万千千手,并为万万千千物乎?诸物之在天地之间也,犹子在母腹中也。

母怀子气,十月而生,鼻、口、耳、目、发、肤、毛理、血脉、脂腴、骨节、爪齿,自然成腹中乎?母为之也?偶人千万,不名为人者,何也?鼻、口、耳、目,非性自然也。(《自然》)这一段论自然主义和目的论的优劣,说得最明白。我们试想一个有意志的上帝在这个明媚的春光里忙着造作万物,“已拼腻粉涂双蝶,更著雌黄滴一蜂”(杨诚斋诗)。——请问这种宇宙观能使我们满意吗?即使有人能承认这种目的论的天道观,即使有人能承认这个“无事忙”为造化者,那么,天地之间万物互相残杀,互相吞吃——大鱼吃小鱼,人又吃大鱼,蚊虫臭虱又咬人——难道这都是这个造化者的意志吗?

王充的自然论一方面要打破一个“故”字,一方面提出一个“偶”字(故是目的论,偶是因缘论),故他再三说“人偶自生”,“物偶自生”,偶即是无意志的因缘凑合。他说:

长数仞之竹,大连抱之木,工技之人裁而用之,或成器而见举持,或遗材而遭废弃。非工技之人有爱憎也,刀斧之加(“之加”二字,湖北本作“如字”,今依下文改。)有偶然也。蒸谷为饭,酿饭为酒。酒之成也,甘苦异味;饭之熟也,刚柔殊和。非庖厨酒人有爱憎也,手指之调有偶适也。

调饭也,殊筐而居;甘酒也,异器而处;虫堕一器,酒弃不饮;鼠涉一筐,饭捐不食。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采掇,成为良药;或遗枯泽,为火所铄。等之金也,或为剑戟,或为锋铦。同之木也,或梁于宫,或柱于桥。……(《幸偶》)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隐蔽幸,中伤不幸。(《幸偶》)王充把天地间一切现象和一切变化都看作无意识的因缘偶合。这种幸偶论,一方面是他的自然主义的结果,一方面又是他的命定论的根据。道家本是信命定说的。

儒家虽然注重人事,但孔子的天道观念也是自然主义,(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也信天道自然无为,故儒家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也是信命定论的。儒家只有一个荀子不信命(看他的《天论》与《非相篇》)。

老、庄一系没有不信命的(庄子更说得详细)。墨子·家信仰一个有意志又能赏善罚恶的天,故不能不反对有命说。墨子·说:

执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上之所罚,命固且罚,非暴故罚也。”……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不听治则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不足。(《墨子·非命上》)汉代的儒生要造出一种天人感应的宗教来限制当时的君权,故不能不放弃“原始的儒教”的天命论,换上墨子·教的“天志”论。古代儒教的天命论是如孟子说的“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孟子?万章篇》)。

孟子又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止”,“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篇》)这种命定主义与道家“化其万化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正没有一点分别。

汉代的新儒教表面上也信天命,但他的天命已不是孟子“莫之致而致,天寿不贰”的命。乃是孟子最反对的那个“谆谆然命之”的天命。

这种“谆谆然命之”的天命论,并不是儒家的遗产,乃是墨子·家的信条。汉代一切《春秋》派、《洪范》派、《诗》派、《易》派的天人感应论,都含有这个有意志,能赏罚,能用祥瑞灾异来表示喜怒的天帝观念。

王充因为要推翻这“谆谆然命之”的天命,故极力主张那“莫之致而至”的命。他说命有两种:

(一)是禀气厚薄的命

(二)是所当触值的命(《气寿篇》)分说如下:

第一,禀气的命

“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气寿》)“人禀元气于天,各受寿夭之命,以立长短之形。……用气为性,性成命定。体气与形骸相抱,生死与期节相须。形不可变化,命不可减加。”(《无形》)这一种命,王充以为就是“性”。故他说“用气为性,性成命定”。他又解释子夏“死生有命”一句道:“死生者,无象于天,以性为主。禀得坚强之性,则气渥厚而体坚强,坚强则寿命长,寿命长则不夭死。

禀性软弱者,气少泊而性羸窳,则寿命短,短则天死。故言有命。命即性也。”(《命义》)这一种命,简单说来,只说人受生的时候,禀气偶然各有不同;人所受的气即是性,性即是命。这种命是不可加减的。

第二,触值的命

这一种是从外面来的。人禀气也许很强,本可长寿,但有时“遭逢外祸累害”,使他半途夭折。这种外来的累害,属于触值的命,王充说:

“非唯人行,凡物皆然。生动之类,咸被累害。累害自外,不由其内。……物以春生,人保之;以秋成,人必不能保之。卒然牛马践根,刀镰割茎,生者不育,至秋不成。不成之类遇害不遂,不得生也。

夫鼠涉饭中,捐而不食。捐饭之味与彼不污者钧,以鼠为害,弃而不御。君子之累害与彼不育之物,不御之饭,同一实也。俱由外来,故为累害。修身正行,不能来福;战栗戒慎,不能避祸。福祸之至,幸不幸也。”(《累害》)王充这样说法,把祸福看作一种偶然的遭逢,本是很有理的(参看上文引的《幸偶篇》)。可惜他终究不能完全脱离当时的迷信。他解说“富贵在天”一句话道:“至于富贵所禀,犹性所禀之气,得众星之精。众星在天,天有其象,得富贵象,则富贵,得贫贱象,则贫贱。故曰在天。……贵或秩有高下,富或赀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小大之所授也。”(《命义》)这种说法,便远不如触值遭逢说的圆满。富贵贫贱与兵烧压溺,其实都应该归到外物的遭逢偶合。

王充受了当时星命骨相的迷信的影响,(他有《骨相篇》,很赞成骨相的迷信)故把富贵贫贱归到星位的尊卑大小,却不知道这种说法和他的《逢遇》《累害》《幸偶》等篇是不相容的。既说富贵定于天象,何以又说祸福由于外物的累害呢?

王充的命定论虽然有不能使人满意的地方,但是我们都可以原谅他,因为他的动机只是要打破“人事可以感动天道”的观念,故他极力提倡这种“莫之致而至”的命定论,要人知道死生、富贵、贫贱、兵烧、压溺都是有命的,是不能改变的。他要推翻天人感应的宗教,故不知不觉的走到极端,主张一种极端的有命论。

不但人有命,国也有命。王充这种主张也是对于天人感应的灾异祥瑞论而发的。他说:

世谓古人君贤则道德施行,施行则功民治安;人君不肖则道德顿废,顿废则功则治乱。……如实论之,命期自然,非德化也。……夫贤君能治当安之民,不能化当乱之世。良医能行其针药,使方术验者,遇未死之人得未死之病也。如命穷病困,则虽扁鹊末如之何。

……故世治非贤圣之功,衰乱非无道之致。国当衰乱,贤圣不能盛。时当治,恶人不能乱。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不在教。贤不贤之君,明不明之政,无能损益。(《治期》)这种极端的国命论,初看了似乎很可怪,其实只是王充的有命论的自然趋势。王充痛恨当时的天人感应的政治学说,故提倡这种极端的议论,他的目的只是要人知道“祸变不足以明恶,福瑞不足以表善。”(《治期篇》中的语)他这种学说也有很精采的部分,例如他说:

夫世之所以为乱者,不以贼盗众多,兵革并起,民弃礼义,负畔其上乎?若此者,由谷食乏绝,不能忍饥寒。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然则温饱并至而能不为善者希。……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谷足食多,礼义之心生。礼丰义重,平安之基立矣。

故饥岁之春,不食亲戚;穰岁之秋,召及四邻。不食亲戚,恶行也。召及四邻,善义也。为善恶之行,不在人质性,在于岁之饥穰。由此言之,礼义之行,在谷足也。案谷成败自有年岁。年岁水旱,五谷不成。非政所致,时数然也。

必谓水旱政治所致,不能为政者莫过桀、纣,桀、纣之时宜常水旱。案桀、纣之时无饥耗之灾。灾至自有数,或时返在圣君之世。实事者说尧之洪水,汤之大旱,皆有遭遇,非政恶之所致;说百王之害,独谓为恶之应;此见尧、汤德优,百王劣也。审一足以见百,明恶足以照善。尧、汤证百王。至百王遭变非政所致,……五帝致太平非德所就,明矣。(《治期》)这是一种很明了的“唯物的历史观”。最有趣的就是,近世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是和他的“历史的必然趋向说”是相关的;王充的唯物观也是和他的“历史的命定论”是在一处的。

这种国命论和班彪一流人的《王命论》大不相同。班彪(生西历3年死45年)生当王莽之后,眼见隗嚣、公孙述一班人,大家起兵想做皇帝,故他的《王命论》只是要人知道天命有归,皇帝是妄想不到的。故他说:

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故能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崛起在此位者也。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夫,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夫饿馑流隶,……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故虽遭罹阨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韩信、黥布),强如梁、籍(项梁、项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锧,烹醢分裂。又况么髍尚不及数子,而欲暗干天位者乎?……英雄诚知觉悟,畏若祸戒,……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几,……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班彪《王命论》)这种《王命论》是哄骗那些野心的豪杰的。王充的《国命论》是规劝那些迷信灾异祥瑞的君主的。我们知道他们当时的时势,便可懂得他们的学说的用意。懂得他们的用意,便能原谅他们的错谬了。

同类推荐
  • 孝道(青少版)

    孝道(青少版)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仍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追捧的智慧法宝。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思想大师谈天才的激情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思想大师谈天才的激情

    本书讲述了人生不仅仅是活着、爱是种理性、生命的召唤、人生的意义、真正的幸福、人的品质、关于罪恶、论经验、论哲理、论青春、论友谊、论爱情等等。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妈妈,我会带你回家!

    妈妈,我会带你回家!

    她的丈夫是英雄,但是天不怜她,在她生产的时候,英雄离世。她决定要让她和他的儿子也成为英雄。可是谁曾想,才刚生产完,便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可是老天虽然关上了她的门,却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她的儿子林青天。
  • 武拳

    武拳

    一个因误杀了自己父亲,荒废三年拳术的少年,重拾拳法,追寻着命运的轨迹,一步步走向巅峰的故事……拳术,拳技,步法,拳意,拳气,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演绎着无与伦比的华丽篇章。关注武拳,关注拳术!
  • 一念三千:倾我所有

    一念三千:倾我所有

    血予茉:“凌逸我求你,他是我的命啊,倾尽所有我也要救他。你若不想去,那便不去,记得把我和他葬在一起。”冥夜:“前世我们之间隔着世俗,今生无论如何我都要你成为我的妻。”令尹凌逸:“你若有闪失,我拿命赔。”他是她灵魂的劫数,只一眼,她便认出了他,从此为他倾我所有,而他在她到来的那刻,早已为她倾尽天下。
  • 异士奇能

    异士奇能

    有一个群体,他们拥有异魂,掌控奇能,被称为“异士”。在异士的世界,流传着一个秘密,能够打开天墓者,便能获取无上法力,永生不死。十五年前,父亲离奇死亡。王少安打开了那间尘封已久的阁楼,打开了那本《阴符七术》,释放出了那个隐藏已久的秘密。从此,异士界再掀血雨,阴谋、背叛、欺诈,究竟何为善恶,到底孰是孰非。
  • 你等了多久

    你等了多久

    幻想嫁给一个帅气温柔医生的徐棠棠做梦也不会想到原来真的会有个帅气温柔的医生一直喜欢她,而且从懵懂的少年时代便开始了。徐棠棠表示人还是要有梦想,万一见鬼了呢!所以~你究竟暗恋我多久了。君哥哥~~
  • 与狼同居

    与狼同居

    这是我的房子!我要住在这里!在你争我吵中开始同居的男女。终于摆脱月租房的悲催日子而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充满期待地搬家了,竟然有个男人开门出来。他自称也是今天早上刚搬到这里的……这就是首尔地方法院审判员尹伊素和首尔马浦警察局刑警吴金凤的初次见面。“请法官大人不用担心我晚上会对你怎样,因为你根本不是我的菜!”
  • 敬不可以恨的人

    敬不可以恨的人

    致爱的人……敬身边所有从事各行各业不可以恨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异迷踪

    鬼异迷踪

    前生今世,山中诡村,轮回转生,白衣少女,拉开了世界神秘的另一面......
  • 三剑客

    三剑客

    本书是以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首相黎塞留红衣主教的矛盾为背景,穿插群臣派系的明争暗斗,围绕宫廷里的秘史轶闻,展开了极饶趣味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少年勇士达达尼昂,怀揣其父留给他的十五个埃居,骑一匹长毛瘦马,告别双亲,远赴巴黎,希望在同乡父执的特雷维尔为队长的国王火枪队里当一名火枪手。在队长府上,他遇上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三个火枪手,通过欧洲骑士风行的决斗,四人结成生死与共的知己。年轻的达达尼昂从外省来到巴黎效忠法王路易十三,与三名火枪手志同道合,结成生死交,共同对付国王的对头——红衣主教黎希留的卫队,并且屡战屡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