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95900000014

第14章 管乐有才原不忝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人固有一死,有遗臭万年,亦有万世流芳。诸葛亮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一直努力践行着他与刘备的诺言,为复兴汉室这一共同理想而鞠躬尽瘁,虽“出师未捷身先死”,却使得无数后人敬服于他的智慧和忠诚。

由于街亭之战而受到挫败的第一次北伐,不仅使得马谡等直接相关责任人遭受了惩处,连以疑兵之力从强敌军前尽力减少撤军损失的赵云也因之被贬职。值得八卦的是《三国志》这部史书的作者陈寿,其父正是在这场战役中因追随马谡而被处以髡刑,照理说在以长发和胡须为美的三国时期,很长时间里不得不日夜面对父亲被剃光的脑袋是一件很尴尬甚至很耻辱的事情,但在陈寿所撰写的《诸葛亮传》部分却还是尽可能客观公允,甚至因其大量的赞美褒扬之词导致诸葛亮的传记成为了“二十四史”中唯一一个评论超过了人物本传的特殊传记,不少人赞叹陈寿是“良史之才”原因就在于此;当然,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崇敬诸葛亮的军事研究学者批判陈寿挟私报复,甚至援引陈寿曾许诺大臣子弟说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家老先生做个好传记的不良记录来旁证陈寿品行不端,而这项争论源起于《诸葛亮传》中这样一句评论:“诸葛亮的才华在治理军队是专家级水准,但是却不擅长运用奇计妙策,跟他的政治能力一比,军事才能就差上很远。”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您且耐着心思继续听我絮叨,但对于诸葛亮的政治能力,学术界却是达成了一致共识的,引用陈寿的话来说,“诸葛亮不仅本人拥有着超一流的治国水准,更兼有着管仲和萧何一般的胸怀和选人用人的才能”。诸葛亮在遭遇第一次北伐的挫败之后,既不是把犯错的将士按部就班处理一番找出替罪羊就算完事,也不是赶紧开动宣传机器遮罩一切不利消息用“屡败屡战”之类的词汇来掩盖自己的失误,他选择主动上表给皇帝刘禅,请求给自己贬官三 级,降职为右将军以承担这次失败的重要责任。

除了依法惩戒和主动承担责任之外,对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多次劝谏且临危不乱的王平,诸葛亮本着“赏罚严明”的态度,一不考虑文化知识水准,二不看工作时间经历,三不乱搞政审苛求根正苗红,四不搞民主测评考察其人缘如何,决定依“有功就赏,有才就上”的标准,将游荡在军衔最底层的王平直接提拔为讨寇将军,并封赐为亭侯,既赋予其参谋的文职身份,又任命王平统率已经逐渐成形的特种部队——无当飞军,名爵权位一时之间凑了个齐,这是自认为只是在乱军之中尽到了本分的不识字将军所想象不到的奖赏。自此之后,王平果然没有辜负诸葛亮的着力培养和殷切希望,在诸葛亮的生前和身后屡建功勋,被誉为“诸葛亮事实上的第一军事接班人”。

除了王平之外,因天水等三城出现叛乱而被怀疑忠诚,被逼走投无路而投降蜀汉的姜维,也在逐渐的接触和观察中,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27岁的姜维先是被任命为管理后勤的官吏,加封为奉义将军,封赐亭侯,后来更是通过种种考验,表现出其对蜀汉的忠诚和卓绝的工作能力、军事谋略,自此开始被诸葛亮授予兵权,参与到北伐的大业中来。在姜维的后半生中,屡屡出现以诸葛亮的赤诚为人生旗帜,以继承诸葛亮的北伐事业为己任的可歌可泣言行,因此在很多故事和传说中,诸葛亮与姜维的关系更多出了“师生”这一层。这一年,诸葛亮48岁,二人又刚好分别巧合了刘备遇到诸葛亮时的年龄,不知道诸葛亮会不会在见到姜维的那一刻,想起那位已经撒手人寰的老皇帝。

有人认为这次北伐的失败损失了不少士兵,应当及时征兵补充甚至要多征兵马以应对之后的战役。诸葛亮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我们的军队在祁山、箕谷这些地方作战的时候,兵力虽然一度占据优势,却不能击败敌人,而后甚至败给敌军,说明问题不在于士兵的多少,而在于统帅的战略问题。现在我打算高标准严要求地筛选出精兵良将,仔细分析和反省上次的失败,为下次行动的胜利思考胜略,不让士兵们的鲜血白流!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即便士兵数量上去了,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从现在起,希望各位继续秉持着对大汉忠诚的态度来多多批评我的缺点,那么北伐一定会胜利,篡逆一定会被诛灭,前所未有的功业我们很快就能建立起来了!”

诸葛亮此后又专门召开了对象为全国军民的自我批评大会,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和责任,同时抚恤和祭奠伤亡的将士,对每个立功的士兵,即便功劳很小也都一一予以表彰,自此以后更切实贯彻“精兵简政”方略激励和训练士兵,汉中根据地很快就走出了失败的阴影,变作了一把随时可能劈入北境的尖刀。一直严密监控蜀汉部队动向的曹真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诸葛亮上次在祁山失利,下次一定会绕道陈仓进攻,于是专门派遣守城专家郝昭前往陈仓把守,并进一步强化了城池的防御,为曹魏的西部战区立起了一块坚固无比的防御盾牌。自以为坚固防线后西顾无忧的魏国皇帝曹睿,利用蜀汉将领马谡的失误取得了自己上任以来的最大胜利,一时间志得意满,加之突然得到了孙权的部下周鲂正准备带领整个鄱阳地区投降自己请求接应的消息,于是在击退蜀汉军北伐的同年(228)8月调动水陆两军十余万人,兵分三路前往进击东吴,不想却陷入周鲂诈降的圈套之中,魏军损失惨重,连主将曹休也在气愤之余,羞惭患病而死。而此时驻守在荆州的司马懿虽然暂时被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阻挡一时,但接到皇帝曹睿的诏令后,也紧急扩充水军,并且传召远在西线驻防的张郃率军前来增援,一时间的兵力增援使得江东的战事逐步由占优而转入胶着。

得到东吴请求希望共同进军牵制曹魏的诸葛亮,此时再次向皇帝刘禅上表,表示要趁曹魏两线作战之际再次出兵北进以配合东吴的军事行动,面对很多大臣的迟疑甚至反对,诸葛亮在表文中写道:“先帝一直考虑到大汉和篡逆之间的矛盾势不两立,不可能偏安一隅,所以托孤之时交给我讨贼的重任。以先帝知人之明,肯定是清楚我一人之力难以对抗强大的敌人。但是不北伐,我们最终也会在时间的推移中被拉开两国间的实力差距而灭亡,与其坐以待毙,我们为什么不去试着北伐呢?”回忆托孤后自己的战略考虑时,诸葛亮对刘禅陈述道:“我废寝忘食考虑的结果,是实现北伐大业就要先安定南方,我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南中那个充满毒瘴的蛮荒之地,两天才能吃一天的食物,不是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而是考虑到汉室江山不能永远只蜷缩在巴蜀之地,所以虽然有很多人反对我,我还是坚持去履行先帝的遗愿。现在曹魏刚刚在西线与我们经过了一次激战,马上又奔赴东线战场作战,兵法上所说的要趁敌疲劳之时进击,这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诸葛亮的这篇被称之为《后出师表》的文章,看似是再次北伐前例行公事请求皇帝批准,实际上则是希望在朝堂之上向北伐的反对声展开论辩,希望尽可能团结一切可能团结起来的力量,于是提出了“六不懂”:汉高祖刘邦当年何其英明神武,身边更是人才济济,然而经历诸多磨难甚至亲身涉险,最终才转危为安,现在陛下您可能暂时还无法与先祖相比,我们这些臣子也没看出谁能胜过高祖时的谋士,现在有人却打算一直这样拖下去,坐着不动以为‘搁置争议’就能天下太平,这是微臣的一不懂。

……当年大汉东南部有一些地方割据势力的长官,老是空谈和谐稳定而不作为,动辄引用圣贤之道却不解决实际问题,部下们满肚子疑问,老百姓言路不通,今年不参战,明年不征兵,这样‘切勿衅自我开’的政策导致东面恶邻逐渐坐大,最后全被其攻陷占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微臣的二不懂。

……曹操虽然是大汉的逆贼,但是此人的智慧和谋略的确高人一筹,他的用兵之道可以直追古代的著名兵家。但就是这样占据财力、兵力、人才各种优势的奸雄,在南阳、乌巢、祁连、黎阳、伯山、潼关等多次战役中都陷入险境,差点直接死了,而后才暂时稳定了北方局势。何况我能力有限水准一般,打仗本就有风险,那些希望有十成把握才开战的想法,是微臣的三不懂。

……曹操五次攻打弃暗投明的昌霸却毫无成效,四次想越过合肥剿灭东吴却不成,任命自以为是亲信的人却险些在铜雀台遇刺,委派精明能干的亲戚来对抗我大汉却被我们击杀。先帝虽多次击败曹操,却屡屡赞叹他是能臣,这样的人还有如此多的失误,何况我只是个自考的学历,一定要出现必胜的机会才出手,那什么时候才是头呢?这是微臣的四不懂。

……微臣到汉中这才几年时间,赵云等国内有威名和战斗经验的老将们就逝去七十多人,特种部队的精干士卒也逐渐有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役。这都是我们建国以来几十年从全国各地网罗的人才,再等上几年,有作战经验却不能再参与战事的人就更多,我们到时候能指望谁去迎敌呢?这是微臣的五不懂。

……“现在国内老百姓缺钱而将士们很疲乏,但形势紧迫却让我们不能解除军备,既然不能解除军备,那么我们在国内搞训练和演习的钱与直接开战的军费开支是一样一样一样的。现在有人却不打算乘敌人空虚之时去进攻,偏偏想以弱小的国力跟强大的敌人搞‘静坐消耗战’,这是微臣的六不懂。”

诸葛亮在表文的最后总结到:“世事难料,当年先帝被曹操追击败于荆州,曹操合掌大笑,以为天下自此就姓了曹,却不料想先帝东联孙权援军,西取巴蜀之地,北进汉中,阵斩曹家名将,看起来是曹操失算而大汉即将兴盛的形势。然而孙权突然背盟偷袭荆州,关羽死于敌手,先帝又败于夷陵,曹丕更是趁机篡夺了汉家天下自封皇帝。天下局势的变化莫测,于此可见一斑。我能确定的是自己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北伐战事今后的走向,就不是我所能预料到的了。”

诸葛亮出兵前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当前并不是能够大举挺进曹魏境内的最好时机,但是东吴目前战事吃紧,如果不及时出兵对魏国的西线进行牵制,一旦东吴的防御阵地被击破,届时唇亡齿寒,蜀汉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于是通过与东吴的反复沟通,诸葛亮于当年12月率领数万大军沿散关进发,朝着曹真防御最强的陈仓城进发,在派人劝降无效之后,诸葛亮开始攻城。这是一场在史书中罕有记载异常翔实的战争,与其说诸葛亮是在正经地攻城,倒不如说他是借着守城敌人兵力不强且与守城的防御大师郝昭棋逢对手之机,对自己发明改进的各项攻城器械进行了一次真实的战争实验,这一点从他一开始出兵就没带太多粮草和他写给东吴诸葛瑾的书信中都可看出,此战的目的只是牵制敌军不能分兵东向,而并不在于攻城略地,何况上次北伐已经得到教训——如果不事先做好万全准备,那么勉强取得的成果也会很快在曹魏大军的反扑中丧失。

在这场攻城战中,有史记载的攻城器械就已出现了云梯、冲车、井阑、地突等强力工具,而防守方则使用火箭、石磨、重墙、穿地等防御技术一一应对,双方不分昼夜地激战了20多天,曹真和皇帝曹睿纷纷派遣部队前去增援,本来要去东线增援的张郃刚走到荆州,就立刻接到命令日夜兼程赶回陈仓救援。结果援军快到之时,诸葛亮却早已翩然而去,挥一挥衣袖从容设下埋伏,只给魏国留下了一地追击部队的尸体。

229年的春天,陈仓之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正当魏国上下恼怒之余却又暂时放松了西线的警惕准备再次东向之时,诸葛亮又再次没有预兆地闪电突入,派遣部将攻打曹魏最西部的武都、阴平两地。陇西守备长官郭淮匆忙前去救援,却遇上了横空杀出的诸葛亮主力部队,吓得郭淮急忙撤退。魏国赶来的援军还没有反应过来,武都、阴平这两个战略要地就已经被吸取了上次失败经验的蜀汉大军完全占领,皇帝刘禅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下诏恢复诸葛亮丞相的职位。这次闪击战的胜利,不仅仅要归功于街亭之战失败后的经验总结,更与陈仓之战中攻城器械的操练息息相关,否则必然也无法迅速突破武都、阴平的城防。之后历史的转动充分地证明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很多年以后的亡蜀之战正是发端于阴平的失守。

然而即便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诸葛亮却还是没有放松对部下的高标准严要求,在总结此战的经验后,诸葛亮对自己直管的“作部”进行了全军范围的通报批评:“最近生产的军斧,品质都差到无法使用的地步。攻打武都的时候,仅仅是破坏敌人营寨的防御工事,一天时间就有1000多把军斧损坏了刀刃,幸而敌人闻风撤退才没有出现损失。如果敌人继续坚守,那么我们就没办法继续为部队的前进肃清道路。期间为了临时补充军斧,我亲自监督作部铸造了几百支军刀和军斧,用了100多天却没有一个损坏的。可见这是上一批的铸造者没有用心,应当依法追究其产品品质责任!军需物资的筹备不是小事,一时的不小心将有可能导致整个军事行动的失败。”

眼看魏国一直疲于两线作战,而蜀汉与东吴间遥相呼应的军事行动开始更加默契,正当两国关系逐渐开始进入蜜月期之时,让人不省心的东吴又闹出了一场严重影响两国关系的事端——孙权要称帝了!江东孙家,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极品家庭,虽然自称是“兵圣”孙武的后人,但是行事作风只见“武”不见“圣”。开业的孙坚以身犯险,最后中了埋伏身死人手;创业的孙策行事狠辣又过于自信,终而亡于刺客;轮到守业的孙权,但凡亲自带兵打仗,总是败多胜少,平时又酷爱从事如密林狩猎等各种危险刺激的运动,险些多次做了野生虎的饲料。曹操的头号军师郭嘉就总结过孙家人的性格,说他们“轻而无备,性急少谋”。而到了诸葛亮攻下了武都、阴平的这一年,先是有群臣上表请求孙权称帝的,而后各地又陆续上报黄龙、凤凰等吉祥物出现的好消息,在看似被动的情形下,孙权“勉为其难”自封为吴国皇帝,并立即派遣使者将这一“喜讯”通报盟友蜀汉。

这一举动在大汉的领地上激起了轩然大波,朝野上下的主流声音都对吴国的这一行径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并以强烈谴责的方式表示自己对于蜀吴关系可能因此破裂的遗憾,甚至有人主张立即与其进行坦率交谈以充分表示本国的抗议和不满态度,正告孙权集团悬崖勒马,否则将与其断交,勿谓言之不预云云。而临危不乱的诸葛亮再次力排众议,将内部明电转发全国:“孙权很久以前就有想当皇帝的心思,我们大汉之所以一次次容忍他的挑衅举动,无非是希望彼此能够继续相互援助罢了。如果现在跟吴国断交,那么必将招致孙权的怨恨,甚至可能掉转枪头来与我们的东线守军交战,这样的局势发生后,我们只能先灭东吴才能继续考虑北上中原的战略。吴国目前人才不少而且精诚团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剿灭的势力。如果两个盟国之间持续对峙,只能让北方的曹魏渔翁得利。先帝当年尚且能忍一时之辱与东吴重归于好,都是深谋远虑而非逞匹夫之勇的行为。有人说,孙权称帝之后,这辈子就没有别的追求了,只打算巩固天下三分的局势而不再北向,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言论罢了。孙权的谋略与兵力有限,足以自保而不能吞北,与曹魏不能继续向南跨出一步的情况相同。如果我们出动大军继续北伐,吴国要么同时出兵魏国侵占其领土作为日后与大汉对抗的打算,要么掠夺曹魏的人口或扩张其领土,用来向自己的民众展示吴国的武勇功绩,而不可能老老实实傻坐在旁边。即便他按兵不动,只要大汉与其继续保有友好关系,那么我们北伐之时不需要担心东线,而曹魏的军队也不敢全部涌到西线防御我们的进攻,这样的好处便已经足够。我认为,孙权僭越称帝这样的事,不宜跟他较真翻脸。”更派遣擅长外交的使者回访吴国,两国领袖在进行亲切友好的协商之后,续订两国盟约,约定灭魏之后,天下以函谷关为界,西归蜀汉,东归孙吴,盟约上还特意写上了“诸葛丞相,信感阴阳,诚动天地”字样。

处理完一干杂务之后,诸葛亮顾不上休息,在观察到曹魏已加紧了对西部地区防守的情况下,于是“要学打人,先练挨打”,不仅将新研发出的堪称“立于不败之地”的“八阵”之法推广于全军,更着力于在汉中附近构筑新的城池以加固北部防线。而且不出诸葛亮所料,在防线修筑完成的第二年,也就是230年,已经被闪击怕了的曹魏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发动六路兵马齐头并进,决意在汉中会师,一举剿灭蜀汉。

本节结语

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不仅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智者,很多强大的势力也都着力培养出了属于自己的特种部队。比如隶属陶谦后来随刘备转战以武勇闻名的“丹阳兵”、吕布麾下但凡进击无所不破的“陷阵营”、东北白马将军公孙瓒身边善骑善射的“白马义从”、曹操当年日夜兼程追击刘备的“虎豹骑”、孙权手下屡建功勋的“解烦军”等。各部队都独具自己的特色,但在山地、原野作战实力最为强悍的,莫过于诸葛亮征南后以少数民族雇用军团为主体组建的“无当飞军”。这支被诸葛亮倾注心血并寄予厚望的部队,不仅具有严格的训练和纪律性,武器装备上也极为精良,进可在山野平原长途快速奔袭,退可以连弩、扎马钉等武器断后阻击,守更能对抗强敌而不退,堪称蜀汉军队的秘密武器。

同类推荐
  • 皇帝那些事:沉重的逍遥

    皇帝那些事:沉重的逍遥

    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的15位皇帝的生活中的嗜好为考察对象,以文学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解读中国历史上那一群独特的人的另一面。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纯情ladygaga

    纯情ladygaga

    LadyGaga在一次采访中,曾说过一句颇有深意的话,她说道:“一开始人们都说LadyGaga是个谎言,没错,我是个谎言,可我每天都在努力将这个谎言变为真实,我的假睫毛、我的唇膏、我的假发都是谎言,可最终,它们都成为真实。”
  • 诸葛亮遗书

    诸葛亮遗书

    我最景仰的先贤是帮助齐桓公推行法治、开发经济、“尊王攘夷”、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和联合秦楚之晋为燕昭王攻下齐国七十余城的燕国上将军乐毅。
  • 重建家园:我的退思录

    重建家园:我的退思录

    我自己在整个抗震过程中一直处于焦虑不安之中,我感到了自己的无力,甚至因此有愧疚之感。在这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救灾行动中时,我特别感到了思想的无力;但我又不能放弃思想,这可能是我唯一能够做的,而且是应该做的。
热门推荐
  • 公主请还俗

    公主请还俗

    主角:孙昭,齐骁1V1BG“大将军缘何频频招惹本宫?”玄音公主不胜其烦。“皆因殿下当年那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大将军语气轻佻。“可那并不是本宫所为。”玄音公主不胜其扰。大将军不为所动,“下臣以为是公主,便是公主。”
  • 窗外一点绿

    窗外一点绿

    一个女生的嘀嘀咕咕,或大事或小事,有开心有烦恼,是否大家有一样的想法。
  • 凌家大小姐:神的未婚妻

    凌家大小姐:神的未婚妻

    从下界光荣升级为神界VIP,她一上神界就住在帝子的宫殿里。太子向她抛出橄榄枝,小公主是她吃货小闺蜜,然而,有一天,他遇见了她,两只白团子做神助攻,他们到底能擦出多么漂亮的火花……
  • 谁掉的技能书

    谁掉的技能书

    叶空到了一个升级技能就会变强的世界。但首先,得学会技能。
  • 傲世长空

    傲世长空

    更名《踏天行歌》,欢迎各位书友评阅。
  • 她如星辰璀璨

    她如星辰璀璨

    知暖...知暖......我的知暖......沈知暖不是第一次听见这个声音了,身为家族最好的刀,沈知暖对声音的辨识度不言而喻,可唯独这声音,自己也是毫无办法,唯一能确定的便是这声音毫无恶意。阿寥...阿寥......江寥!江寥自7年前就时常做梦,在别人看来他是有病不治,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多么喜欢这个梦境。这是他的宝贝,他的知暖。沈知暖是谁?外界看来是无冕的女王。却是他江寥想捧在手心宝贝。江寥是谁?是重世的太子爷。是夕城江家老太太最宠爱的老幺。两人本该再无交集,可江寥以为的放下,不过是情根深种的开始……
  • 七宗罪之破晓

    七宗罪之破晓

    总之一句话,是咱们家破晓的成长之路啦~~~
  •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作为中国大一统之后第一位权重一时的皇后,吕后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从不谙世事到叱咤风云;从贤妻良母变成宫廷魔女。王教授在本书中,从现代立场深刻地解剖了吕后的一生。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独揽皇权的女人,她阴狠毒辣,掌权十五年,诛功臣、杀皇子,满手血腥,这样一个女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吕后的复杂一生。
  • 一世圣名

    一世圣名

    她,圣灵大陆的最强女王,却被最好朋友的逼迫下吃下了散灵丹,散尽了灵力,穿越到了现代荀潆洄的身上。他,光明神殿的少殿主,是天下最完美的男子,是世间所有女子的情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他相遇了,从此便忘不掉了,再次相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