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87300000021

第21章 苦闷哲学(1)

一、苦闷与震动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在小说《苦闷》的开头,阐述了他从青年时代起便开始酝酿的、对于苦闷的认识,即苦闷是世界历史的惟一动力:"世界历史的发展基于一个简单的理念,即历史的动力不是"进步",不是生物的进化,也不是经济活动以及其他一切学派的历史学家提出的说法,历史的动力就是苦闷。为这个非凡的发现感到震惊之余,我回溯到事物的根本。最初,苦闷被笼统地称为混沌。上帝出于苦闷,创造了大地,天空,江海,动物和植物,还有亚当与夏娃。天堂里的亚当和夏娃由于苦闷吃下禁果,因此惹恼了上帝,被赶出伊甸园。该隐因讨厌亚伯而将他杀死。诺亚因苦闷过度而发明了酒。上帝出于对人类的厌烦发起大洪水毁灭了世界,而这场灾难却又使他苦闷不已,以至于最终他又恢复了美好的时代。如此推演,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帝国无不起源于苦闷,又瓦解于苦闷。基督教的苦闷引发了异教徒,天主教徒的苦闷激发了新教。欧洲的苦闷带来美洲的发现,封建主义的苦闷引起了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的苦闷又引发了俄国革命。这些奇妙的发现简直可以列成个一览表,于是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开始以一种良好而规范的形式书写历史。尽管我已记不清楚,但是我想,对于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忍受的苦闷,以及他们因苦闷而犯下原罪的种种细节,我描写得还算详细。之后,连我自己都厌烦了,于是便放弃了写作计划。"

这真是非同一般的文章和观念。动机的缺乏,反而悖论般地成为历史和存在的惟一动机与惟一动力。苦闷(或者说对死亡的倾向)给世界带来一种"最小倾向",从而将世界从静寂和死亡中挽救出来。没有它,历史将永远处于停滞状态。这种"最小倾向"不是别的,正是苦闷,或者说是一种对于暗示着危机的征兆的厌恶。它揭示了所有事物在各种状态下所蕴含的令人憎恶的个性。事物的状态可以因不断受到刺激而发生周期性改变,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新的状态总是引起新的苦闷。确切地说,只有苦闷才能使世界从苦闷中解脱,因为苦闷能够促使存在"面貌"不断改变,从而为走出苦闷提供解药,尽管药效只能维持一时。杨科列维奇是这样描述苦闷那难以捉摸的本质的:"苦闷的能力,就像感受痛苦的能力一样,也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只要我还能苦苦忍受,我就并非一无所有,我的病痛就并非不治之症。只有木乃伊才不会感到寒冷。总而言之,苦闷仍然是一种行为方式,尽管这是一种悲观、被动和消极的方式。感受苦闷需要坚强的神经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些深谙此道的浪漫主义者,正是对不幸以及伟大的失败特别敏感的专家,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苦闷的两面性。"

任叔本华哲学中,苦闷似乎处于悖反又中心的位置。在试图给苦闷下上述定义之前,我们应该注意到,叔本华所设想的苦闷具有双重功能:较为次要的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的和创造性的;另外更主要的一种,则是主观的和哲学的。前者涉及主观之外的存在、世界以及人类,后者则直接触及思考的主观性以及外在表现的方式。从第一层含义上讲,由苦闷中产生了世界以及人类生活,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各样的"安排";从第二层含义上讲,苦闷启发思想本身,从而决定了一种哲学,对我们而言,那就是叔本华的哲学理念。总之,苦闷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含义:第一种是外在的和社会的,第二种是内在的和哲学的。

苦闷的第一个方面和我们的主体并不直接相关,而关乎一种"客观性"的传承。然而,将我们挽留于此的是一种"主观性"的传承。因此可以说,叔本华哲学的阐述方式来自于对苦闷的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叔本华哲学与第一个问题无关。恰恰相反,正如我们在莫拉维业设想的一览表中看所到的那样,叔本华的著作中充满着其对源于苦闷的种种社会行为的思考。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四卷和《处世智慧》(《附录与补遗》节选)的第二章中,叔本华怀着帕斯卡式的执着,对各种遗忘行为和消遣方式进行了思考。尽管主题并不新颖,但是分析却往往鞭辟入里,部分分析甚至远远超越了主题。叔本华认为,苦闷不仅为作为各种"消遣"本源的苦闷提供了解药,还是各种社会现象的制造者,这些社会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更为接近。社会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本能使人类合群而居。18世纪,部分追随卢梭的哲学家所设想的对于这种本能的背离,不过是苦闷的诸多创造之一:它(苦闷)的力量足以促使彼此并无多少感情的人不顾一切地寻求对方,这就是社会性原则。源于苦闷的这种偶然的社会性并不牢固。假如单独的一个人会厌烦自己,那么社会中的人就会(因其周围的人)而感到痛苦。因此在极端孤独和极端社会化之间,应该采取适宜、变通的措施,就像著名的寓言集《附录和补遗》第二卷末所说的那样:在寒冷的冬日,一群刺猬紧紧偎在一起,想彼此取暖以对抗严寒。然而它们一旦互相靠近,便立刻被对方身上的尖刺刺痛,而不得不重新远离对方。但是离得远了又无法满足取暖的需要。它们不断地分散,又不断地靠拢,最终寻找到一个能让它们既感到温暖又不会伤害彼此的适当间距。人类也是如此。人们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促使他们互相靠近,但彼此不同的个性以及无数愚蠢的错误又使他们互相远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四卷(第58页)中,对迷信源于苦闷的分析更加有意思。叔本华在分析完全不可能通过人为的忧虑驱除苦闷之后,接着写道:人类的精神意识来源于此。在现实世界令它承载过多的忧虑、悲伤以及负担之前,人类的精神意识幻想出一个千奇百怪的世界。这个想像的世界令人类完全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沉浸于百般焦虑之中却无能为力。而这种游离,却又令人陶醉于其中……人类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妖魔、神灵、圣人;随后他们必须不断地进贡祭品,为他们的庙宇祷告和装饰,为他们的神像誓愿并还愿、朝圣、参拜、盛装以及其他。叔本华认为,迷信的基本特征是悲观和怀疑,而非仅仅是对社会性本能的回避。这种独特的观点正凸显了叔本华思想的原创性。在他之前和之后,人们往往认为迷信是谬误、无知、软弱、恐惧、焦虑的结果,简单地说,是一种在畏惧和崇拜的双重压力之下的"原始性"。而叔本华则将苦闷阐释为迷信的根源,开启了前人未有的思想。他断言迷信是"消磨时间的必要事务",并补充道,"人类的迷信源于利益的需求,而非躲避。"然而,专横的权威人士长期以来坚持认为叔本华有关迷信的论述并不可信(尽管他在《附录与补遗》中曾写了一篇不合时宜的《论神灵》),他们同样否定了叔本华对迷信者和迷信的关系的论述。在叔本华看来,迷信者之所以迷信,是为了填补空虚,逃避苦闷,表面上他是被迷信折服,实际上他是存自娱自乐。

这就是叔本华所谓的苦闷的第一个方面,即人类部分独特行为的根源。苦闷的第二个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苦闷是一种基本体验,是一种决定性的情感。叔本华正是力图在这一点上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不过事实上,叔本华并未如此定义过哲学的根源。在其名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补遗卷》的第十七章《论人类形而上学的需要》中,叔本华认为,哲学的根源不是苦闷而是震动。在回顾了柏拉图在《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说法的同时,叔本华认为震动是所有哲学思考的源头,是一种认识到存在的诗意及其意外的能力,而普通的因果关系只能解释存在的表象。不过众所周知的是,叔本华所谓的震动并非纯粹的知识性的震动,其中还伴随着痛苦的音调:哲学的震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痛苦的惊愕。与《唐璜》序曲一样,哲学以小调合弦开始。然而,叔本华所谓的这种存在所赋予的"痛苦的惊愕",并非仅仅是指不幸。已经遭受不幸威胁的人类,可以不幸,却无力幸福,这个事实才尤其令人感到震惊和耻辱。也就是说,叔本华所说的哲学的震动的产生,不仅要有对不幸的体验,还要有对幸福的不可能的体验,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对苦闷的体验。如果"存在"既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那么它就既不令人震动也不令人感到耻辱,因为某些幸福会补偿某些不幸所带来的痛苦。但是根据叔本华的说法,任何幸福都无法补偿不幸。乍看上去,这个观点似乎无法自圆其说,但其实逻辑很简单:任何幸福都不会、也无法存在于不幸的范畴内,即幸福的定义包含内在的矛盾。我们由此可以推论出,幸福的理念尽管试图带来一种积极的状态,但其实只不过消除了痛苦,其自身是虚无的、无法进行检验的,即幸福无法自我证明。这种人们希望在其中找到幸福或快乐的"空虚"就是苦闷。

因此,苦闷即使不是惟一的,至少也和不幸一样,是哲学先兆性的震动体验的两大源泉之一,甚至是更重要的来源。它决定了震动体验,因此决定了哲学行为的真正"开始"。严格地说,不幸仍然可以被人类接受,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幸福体验的真正缺失,即决定着哲学震动以及哲学赖以发挥的根基的,是幸福的不可检验性,换句话说,就是苦闷。

对叔本华而言,之所以说苦闷体验是哲学体验的决定性因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艾米尔·布列赫在其关于"叔本华的惟一理念"的文章中指出,叔本华所理解和阐发的哲学,其基本任务就是驱除幻想。这位叔本华派哲学家首先是一个幻灭主义者。他用意志理论解释了事物"是什么",以及事物"不是什么",对于后者的解释甚至更好。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破除幻想,研究"虚无"。然而人类为了引导自己的生活和思想而设立的种种概念,如"自我"因果律、终极目的、深层次修正等等,即所谓的黑格尔哲学意义上的历史,已经成为人们习焉不察的种种幻想。这种黑格尔历史观在幻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这一观念,无论个人还是历史范畴内的全人类,总是"倾向"于某种东西,一种对于个人来说可以称之为幸福的东西,不管这个词的含义对每个人而言有何不同。然而,苦闷体验消解了这种幻想,它指出人们向往的这种幸福无论如何都是虚无的,无法检验也从未被检验过。因此,在种种幻想之中就出现了一种非存在,一面真正的镜子,大多数人类的幻想(终极目的、深层次修正只不过是对幸福的信仰以及幸福的可能主题的变种)都在其中永远地消散。这正是苦闷的"方法论"的重要性之所在:它不仅向叔本华揭示了他自己的哲学,还是一个教会他人舍弃幻想的尤为有效的武器。在感受苦闷,并从中抽象出一种哲学之后,接下来就要让他人对这种苦闷体验感同身受,以揭示哲学的真相。向人类展示其自身的敌人,就是通过哲学的力量把他们聚集起来,让哲学家给予他们力量。因此苦闷体验对于哲学家和哲学家将要引导的人们而言,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下面笔者将尝试阐述这种苦闷体验。

二、苦闷体验

同类推荐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们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们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 心理乔布斯

    心理乔布斯

    在这个人算不上长的一生中,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纠结,怒放与凋零的轮回。他的成功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失败又成就了他更大的成功。他想控制一切,他认为自己能控制一切。他不在乎伤害任何一个人,他不在乎摧毁任何一段关系。在他的身上,伟大与卑劣同时并存。但幸运的是,他的伟大最终战胜了卑劣。从此,这世上多了一个值得永远缅怀的名字--史蒂夫·乔布斯。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冯玉祥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冯玉祥

    冯玉祥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他曲折而光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下面就让我们从上个世纪开始,在流转的历史时空中,去追寻这位中华优秀儿女的成长轨迹。冯玉祥,本来名叫冯基善,字焕章。“冯玉祥”这个名字是他11岁那年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替他报名入伍时来不及问他的名字随手写上的。后来他一直用这个名字,本名冯基善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冯玉祥的老家在安徽巢县。他的父亲名叫冯有茂,是一个贫苦的泥瓦匠。冯有茂年轻时为逃避兵荒和战乱,和家人一起离开家乡,流落外地。在替一家姓张的财主当佣人时,他利用空闲时间,跟着财主请来教儿子武术的教师学习了一些武艺。
  •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这是一本当代华语艺术名家谈艺录,由作者近年来的亲身采访与资料收集而成,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叙了当代二十余位华人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以及他们心中对艺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的看法。全书共分二十六个章节,汇集众多一手材料,配以独家图片,内容真实可信,情感真挚感人,全面展现了当代华人艺术名家的风采神韵,为读者了解艺术、深入艺术打开了另一扇窗。书中所涉及人物均为知名人士,其中包括濮存昕、杨立新、袁泉、冯远征、陈建斌等热心公益的演员,具有广泛的业内好评度和社会影响力。
热门推荐
  • 混元剑典

    混元剑典

    末法降临,规则骤变。且看天地规则变更之后傅小宝的艰难求道之旅。qq:255985487
  • 地上地下

    地上地下

    这是四个男人的故事。当然,会安插进其他男人,比如任品。也会有若干女人,比如张岚、胡杨、姚可惠。天佑、杨成辉、王旭、胡威,大学里的铁子。毕业之后,各行其道。男人之间的战争永远离不开“官商权钱色”五字经。竞争,手段,勾结,打压,掠夺……是男人词典上的高频词。
  • 栀子花飘香

    栀子花飘香

    南所胡同36号的冯官仲和明光胡同3号的孔家璧在街口分手。孔家璧顺着新璧街拐进红楼和煤厂之间狭窄的西夹道。孔家璧站在西夹道拐角处的厕所外面,抬头看见自己家的门楼。明光胡同数孔家门楼气派。夜幕下,黑黢黢地高人一头。“咦!怎么没有灯呢?”这天晚上,门楼下面的彩灯没有亮,台阶上那对石狮子显得黯淡无光。侦稽队吊着冯官仲两个大拇指头,冯官仲两脚悬空的时候,冯家大小姐桃儿刚好看见钢儿摔到地上。冯家大小姐桃儿和奶奶住西屋。奶奶一大清早颠着小脚迈过高耸的门坎,走进小大院霞光里。冯家大小姐穿好斜纹布的藏蓝色旗袍,坐在冰凉的槭木条案上梳理着齐肩秀发。
  • 总经理成长路:毕业十二年

    总经理成长路:毕业十二年

    这是一部比较接近真实的职场小说。这本书以饲料行业为背景、以97年毕业的一个班的部分同学工作、创业、爱情作为题材,重点体现主人公在职场中成长、成熟的心灵历程。作者真心期待身在职场的读者能够从比较接近现实的职场生涯中找到一点共鸣。
  • 侠气长

    侠气长

    这是一个爸爸去哪儿的故事;故事末了,主角临海而立,说:我有一剑,天下无双!
  • 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哲学课

    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哲学课

    本文选取了十位哈佛知名教授亲自“授课”的精华,聆听他们从十个不同方面去解读人生。有桑德尔教授关于性格的高见,劳伦斯教授对处世智慧的运用,塞奇教授对潜能的认识等,包含什么幸福,人的正能量在哪和最高的职业素养等十个当下人最关心的话题。从这十位大师的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哈佛大学所推崇的人生哲学,在聆听丰富而实用的哲学思想的同时,让我们找到成功的力量,帮助我们从残酷的竞争丛林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顶尖社会精英。
  • 诸天委托人

    诸天委托人

    (已经完成的世界:《战狼2》《神雕侠侣》《龙门镖局》《老九门》《僵尸先生》《功夫》《斗破苍穹》《庆余年》电视剧版本《天行九歌》)(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斗罗大陆》)(一定会写的世界:《超神学院》)穿越诸天万界接受他人委托,完成委托即可获得奖励,是为诸天委托人。
  • 巫痕传

    巫痕传

    巫痕在无影湖荒废修行三百年。止非御剑而过时,遗落了一颗万象珠,从此命运交缠。阴谋接踵而来,她成了人人得以诛之的妖孽。仙家正派,天道正统,皆是笑话。她对峙众人,道:天若阻我,我便屠遍神魔,逆我之道,我就杀破这天穹!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请关注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签作品,存稿已完结,请安心入坑。】
  • 我的青春年少但不轻狂

    我的青春年少但不轻狂

    这时,我拿着扫把的手被一只很有力的大手给抓住了,我吃疼了一下,我愤怒的转过头,瞪着那只手的主人,“我去,谁啊?!”这一转头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次,我这么丑,他那么美。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一个男生在阳光下居然可以比女生还好看,这被我们嫌弃的要死的校服在他身上就那么合身,帅气的光圈直接要把我吞噬了,我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一个男生,还是一个这么帅的男生。我觉得我的脸瞬间就着火了。他皱着眉头,另一只手把我抓子上的扫把拿下来,说:“小胖妹,下次抡扫把之前记得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我以为我这辈子只会喜欢他,却不曾想,原来小小的心房能装得下两个人。
  • 今生得以遇见

    今生得以遇见

    就是那天开始。从遇到你的那天开始,我的世界开始变得很慢。慢到我的这一生只足够爱一个。那个人就是你。从那天起,你就是我世界里的唯一这句话一直盘旋在艾凌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却已记不清那个人的名字、那个人的脸。好像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被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