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31600000016

第16章 文坛新秀:升华的灵魂(2)

作为编辑之后第一个得到满足的虚荣,也许就是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了。很多编辑为此事而感到厌烦,然而徐志摩在看到那一大堆的信笺时却像是孩子看到了糖果般开心。他喜欢收到他人的来信,更喜欢写信。那种强烈的“信欲”让他对工作更加充满热情,对理想的实现也更加充满信心。

这是徐志摩生命里的又一次转折,《晨报副刊》成了他大显身手的阵地。他将自己的思想与主张融在一篇篇活泼灵动的文章里,凡是《晨报》所到之处,都有他文笔的气息。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位风流倜傥的诗人崇拜不已,他的文风也成了许多人争相模仿的对象。

在这个阵地上,他淋漓尽致地发挥着自己飞扬的文采,同时也时常以笔墨为枪杆,与一些观点不同的文人墨客们展开一场场文字的角逐。他们以犀利的言辞问鼎文坛,论古今政事,谈天下奇闻。那是志摩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他的名气也在那一段时间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3.笔竿墨字惹纷争

私人间的小仇恨往往酿成无法预料的大灾祸。

——徐志摩

《晨报副刊》是志摩梦想实践的阵地,也是文人墨客们各抒己见的阵地。

1922年12月2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对于社会主义的苏联,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观点:苏联同样是帝国主义。为了反驳这个观点,陈启修在《晨报》社会栏中发表了《帝国主义有白色和赤色之别吗?》一文,不仅对“苏联是帝国主义”的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还赞扬了苏维埃政权,并主张应该以苏联为朋友,而不是敌人。

当时的中国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之中,统治阶级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敢于提出与社会主义的苏联为友的观点,自然无异于石破天惊。因此在他的文章发表以后,马上就有人进行反驳了。

时任清华政治系的张奚若一向被人成为“大炮”,在看到陈启修的文章后立即义愤填膺地写下了《苏俄究竟是不是我们的朋友》来反驳陈的观点。他认为苏联只是假借共产之名,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私利。苏联虽然不是帝国主义式的敌人,但其对中国的危害要更甚于帝国主义式的敌人。所以要对苏联严密防备。

就此,关于一场与苏联为敌为友的政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作为编辑的徐志摩公正而认真地对待了这个问题,他没有袒护任何一方,将每一方的稿件都如实刊登出来。甚至在一周后,他还在文艺栏特设了“关于苏俄仇友问题的讨论”和“仇友赤白的仇友赤白”两个专栏,将意见不同的双方稿件集中发表。

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大论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

漫溢墨香的报纸,每一份,每一个字,都是志摩的心血。他似乎从来没有为工作如此地痴狂过。在对稿件的审核中,他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公正地去对待每一篇文章,决不会以内容的正反来决定稿件的命运。他看中的是稿件的质量,是有无新的发现。作为编辑,他始终明确地保持着中立的立场。

毕竟,他是有自己的观点的。虽然作为编辑,他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感情倾向,但作为徐志摩,他却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1926年1月21日的《晨报副刊》上,他发表了《列宁忌日——谈革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是站在反苏的立场上的。他用极富个性的语言向世人宣誓,他信仰的是个人主义,而不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

也许是徐志摩这位重要人物的出场,也许是当时的社会状态使然,在这场政治大争论以“反共仇苏”的观点稍占上风。

除了关于苏联的政治争论,还有一场与大文豪鲁迅相关的文学争论。这是留日知识分子与留美知识分子之间的一大争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自由的一次论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北京各界人士将在中央公园举行公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自治会打算前去参加,结果却遭到了校长杨荫榆的阻挠,由此爆发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事件。这本是教育界的事情,但是不同的人对其却有着不同的观点。周树人(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同陈西滢因为观点不同而展开了论战。

在论战中总是保持中立的徐志摩起初并没有参与,但是与陈西滢的友情却使他在情感的天枰出现了偏沉。在看了陈西滢在《现代评论》上发表的关于法郎士的《新闲话》一文后,他不禁感触颇深,1926年1月13日,他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闲话”引出来的闲话》一文,称赞了陈西滢的学问、文章以及品格。当鲁迅兄弟看到徐志摩称赞自己的“敌人”后不禁大为恼火,立即将斗争的矛头对准看徐志摩。

周作人挥笔写下《闲话的闲话之闲话》,并发给《晨报》。一向公正审稿的徐志摩虽然明知他的矛头指向自己,但还是在1月20日将其刊登出来。为了尽快解决这场纠纷,志摩在同一期的《晨报副刊》上发表了《再添几句闲话的闲话乘便妄想解围》,一方面对周作人的责难进行了辩解,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希望尽快结束这场论争的态度。

正在斗得难解难分的两方,对于徐志摩的“劝架”毫不领情。双方继续着固执地坚持着这场笔墨战,似乎是不分个高低胜负决不罢休。

感情总是会左右人的判断。与陈西滢的友情,让徐志摩也做不到在劝解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绝对的不偏不倚。他钦佩陈西滢的为人与学识,无论是在曾经的异国他乡,还是在此刻的飞黄腾达,徐志摩都把这份友情深深地烙在心上。

周、陈之间的论战,可以说是对时事的论争,也可以看作私人之间的指责。在双方越斗越激烈的时刻,徐志摩意识到如果不强加制止,这论战的结束恐怕是遥遥无期了。

在多次劝解未果后,他只好在1926年2月3日发表《结束闲话,结束闲话!》,强烈呼吁双方停战:“带住!让我们对着混斗的双方猛喝一声。带住!让我们对着我们自己不十分上流的根性猛喝一声。”

徐志摩本是希望让周作人帮忙调解一下的,因为鲁迅的脾气实在难以捉摸。不想再鲁迅看到徐志摩的《结束闲话,结束闲话!》之后,依然无法平复心头的怒气,在2月7日又发表了《我还不能“带住”》,双方的论战又开始了。

4.新月诗派拓荒者

吃苦的日子往往是暗里发展的日子,我们所以也不能完全责备生活。

——徐志摩

那一段绚烂的光阴,将岁月描上了唯美的金装,纵然是飘雪的季节,依然温暖如芬芳的四月。

倾心于诗歌的徐志摩,不仅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来办好《晨报副刊》,还先后创办了《诗镌》与《剧刊》。那是徐志摩与朋友们的心血之作,尤其是《诗镌》更是掀起了那个年代里诗歌运动的高潮,也成为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志摩爱诗,爱诗一样的生活。他曾经读过闻一多在1923年出的诗集《红烛》,印象极为深刻,也对闻一多产生了一种好感与好奇。在担任《晨报副刊》编辑期间,他结识了诗人闻一多,两人一见如故,互相切磋探讨关于诗歌文学的艺术。

闻一多也是位热爱交际的诗人,在他的身边总是会云集一大批青年诗人,如朱湘、孙大雨、饶孟侃等人,他们定期在闻一多家中举行诗会,互相欣赏诗作,切磋琢磨。用徐志摩的话来说,“闻一多的家是一群新诗人的乐窝”。

徐志摩与闻一多结识后,自然乐于加入到这个“乐窝”之中。新诗人们往往都不是安于现状的人,他们总是追求更美好的诗篇与生活。闻一多与徐志摩等人一直不满意五四以来形式过于散漫的“自由诗”,同时也不满足于自己的西式诗作,希望能够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诗。

闻一多和朋友们一直想办一份诗歌方面的刊物,但由于资金问题与难以得到政府的批准,计划一直没能实行。结识徐志摩后,他想到在《晨报副刊》上开一个专栏,这样既可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又可以实现大家共同的愿望。

徐志摩得知闻一多的想法后,立即一口答应下来。经过商议,专栏每逢周四出版,由徐志摩编辑一、二期,闻一多编辑三、四期,此后轮流编辑。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按计划做完一、二、三、四期后,第五期是由饶孟侃编辑的,此后就交给徐志摩一人负责了。

闻一多曾预言,《诗镌》的编辑与发行将会开辟新诗的第二个纪元。它的重要性,将与《新青年》、《新潮》等相提并论。

1926年4月1日,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正式推出了《诗镌》,《诗镌》所产生的效果正如闻一多所言。

在首期《诗镌》中,徐志摩代表新月社发发表了《诗刊弁言》,郑重地发出了新诗运动的宣誓:“我们信我们的新文艺,正如我们的民族本体,是有一个伟大美丽的将来的。”

《诗镌》一共出了11期,从1926年4月1日守刊至同年6月10日停刊,共刊登新诗84首以及一系列对新诗格律、音韵等的论述,包括徐志摩、闻一多、朱湘等、饶孟侃等人的诗文。这些新诗是文艺与音律的结合,是生活的升华,是美的极致。

闻一多在5月的《诗镌》中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提出了着名的诗歌“三美”说,即音乐的(音节)美、绘画的(辞藻)美和建筑的(节的均齐和句的均齐)美,后来,此说成为了新格律诗派的经典理论。

这次轰轰烈烈的新诗运动也在诗坛、文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对当时乃至现在的诗歌文学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印痕。

这些年轻的心唱响了时代的旋律,为诗意的人生插上了翅膀。无论在哪个年代,只要有不甘于现状的心,梦想就永远不会被搁浅。

这一段时间,志摩成了一位任劳任怨的诗歌主持人。他潜心研究诗歌艺术,还要做好报纸的编辑工作。他用心写诗,也用心品诗。诗歌在他的手中成了稀世珍品,宛若一捧玲珑美玉,在光阴的溪涧里愈洗愈剔透。朱自清曾这样评价《诗镌》:

他们真研究、真实验;每周有诗会,或讨论,或诵读。梁实秋氏说:“这是第一次一伙人聚集起来诚心诚意的试验作新诗。”虽然只出了十一号,留下的影响却很大——-那时候大家都做格律诗;有些从前极不顾形式的,也上起规矩来了。“方块诗”“豆腐干块”等等名字,可看出这时期的风气。

在最后一期《诗镌》中,徐志摩发表了《诗刊放假》来说明停刊原因:“一为在暑期内同人离京的多,稿事太不便,一为热心戏剧的几个朋友,急于想借本刊地位,……给社会上一个新剧的正确的解释……”

《诗镌》的收尾,也是《剧刊》的开始。

1925年1月,留学美国的余上沅、闻一多、熊佛西、梁实秋等人组织成立了“中华戏剧改进社”,倡导新戏剧。他们曾邀请新月社成员加入改进设,还酝酿建立“北京艺术学院”。

一向热爱戏剧的徐志摩,对他们的观点很是赞同。1926年6月17日,《晨报副刊·剧刊》创刊。在创刊号上,徐志摩发表了《剧刊始业》,宣布了《剧刊》的诞生。

志摩的一生,都在艺术的传奇中度过。对戏剧的热爱,与诗歌几可并论。在泰戈尔来华时,他就曾与林徽因出演话剧《齐特拉》,1927年,他与陆小曼合演了《玉堂春》,1928年,又与陆小曼合着了五幕戏《卞昆岗》,发表在《新月》月刊1卷2、3期上。在他的文章中,也多次对戏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理论上探讨了新剧的发展。

闻一多回国后依然保持着对戏剧的浓烈兴趣,他经常与余上沅、赵太侔等朋友探讨关于戏剧的振兴问题,在《诗镌》放了长假后,戏剧的问题自然跳出了水面。他们计划一面以北京国立艺专戏剧系为基础办起一个剧院,从事戏剧艺术的实践,一面积极要求借副刊这个阵地来宣传和研究新剧的艺术理论。

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用强大的自信与毅力担起了戏剧振兴的使命,他们引领戏剧走出了旧俗的套路,引入了西方戏剧新鲜的血液,为戏剧艺术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剧刊》从1926年6月17日创刊至9月23日终刊,共出版了15期,刊登了理论文章25期,介绍外国戏剧的文章8篇。每一篇,都凝聚着戏剧艺术的精华,他们以渊博的戏剧知识阐释了发展新剧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对戏剧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清除了轻视戏剧的传统观念,驳倒了“唱戏是下流”的观点。它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中外话剧的介绍与论述也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让人颇感遗憾与惋惜的是,这件有着重要意义的事情也和《诗镌》一样没能长久坚持下来。秋意转浓时,《剧刊》的主要参与者渐渐离开,徐志摩也要忙于筹备与陆小曼的婚礼,繁忙之中,他只好《剧刊终刊》宣告了《剧刊》的终结。

历尽千辛万苦方抱得美人归的徐志摩,在与陆小曼结婚后辞去了《晨报副刊》主编之职,告别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在幸福中携美人离京南下了。

同类推荐
  • 辛亥之父孙中山

    辛亥之父孙中山

    孙中山、秋瑾、刘青苛霞,是辛亥革命中三位具有特殊身份、特殊影响的特殊人物。其中,作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首举彻底的反封建人旗,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他被拥戴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详尽而细腻地表现了孙中山艰苦执着而充满豪情的一生,昭示了孙中山倡导并身体力行“天下为公”的宽阔胸怀与思想境界,同时也描写了他与宋庆龄真挚而伟人的革命爱情。
  • 慆慆不归·老兵自述:百万赴台老兵心声

    慆慆不归·老兵自述:百万赴台老兵心声

    本书讲述了:1949年,近两百万人随国民党涌进台湾,那一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新政权,而国民党则痛呼大陆沦陷。在迁往台湾的两百万人中,有近一半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国军官兵,他们不曾想到这一去便是几十年的岁月沧桑,几十年的背井离乡。他们在台湾生活得如何,他们是否思念故乡?百万漂泊的灵魂,同时在大陆留下百万破碎的家庭……如今,几十年过去,他们自己,他们的后代、亲人,对台湾和内地,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和期许。
  • 新编历史小丛书:谭嗣同

    新编历史小丛书:谭嗣同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本书就是书写了谭嗣同的故事。
  • 曾国藩全书

    曾国藩全书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兄妹9人,其为长子。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时入塾读书;8岁时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道光十三年(1833年)考取秀才。道光十八年(1838年)会试中贡士,改名国藩;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后授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人,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咸丰三年(1853年)丁忧在籍,奉诏督办团练,创建湘军。咸丰四年(1854年)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本该风流才子游戏人间,却偏偏注定身穿龙袍头戴金冠。本该诗词歌赋美酒佳人,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王朝易变。若单单身为文人,倒也好。若只是作为帝王,也不错。偏偏二者并存,注定了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该带着文人性情,生于这最是残酷的帝王家,长于这烽烟乱世。江山犹是,可惜不再是自己的江山。昔人非,却偏偏只能自尝其果。
热门推荐
  • 绝色召唤师:凤傲九天

    绝色召唤师:凤傲九天

    她手握一块紫玉,紫玉名:繁星漫天。因为这玉上闪着银色光辉,所以叫繁星漫天。
  • 魂穿网游之奇运幻域

    魂穿网游之奇运幻域

    天天有穿越,今天到我家。可穿越到的这个地方怎么与众不同到让人心里没底呢。在这个朝不保夕的虚拟世界中,平凡主角的前路究竟在何方……这是一个平常的网游,主角不会躲起来自己玩RPG游戏,或单挑BOSS这是一个平庸的主角,有主角光环却没有任何突出超常的能力这是一个平淡的故事,主角的运气略好,却不会突然捡到神器,挥挥手灭掉百万玩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新人,文笔普通却尽力的让读者珍视平凡,体会温馨而创作的一本小说……
  • 一阕长歌

    一阕长歌

    于都市无聊的日子里,且去文字间做一回梦。她,太尉之女,一次偶然相遇,由此情缘千结。他,当朝至尊,坐拥佳丽三千,却只对伊人情肠百转。他,名门之后,虽知她心有他人,却甘愿相守。她易名入宫所为哪般?生母郭氏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婢仆采夕并非孤儿?究竟身陷什么阴谋之中?步步惊心宫廷风云乍起,了此千般却为何?
  • 十方之尊

    十方之尊

    “此锏为审判之方,诞生何时、何地?小爷记忆受损已然记不清楚,小爷只记得一句话。”方灵子如是说道。“何话?”许怀明问道。“执此方者,厚德存能得十方佛国加被,具无边之力,杀念出可屠诸天之恶,虽业力加身不惧!”“等等,小灵子,你该不会坑我吧,这锏看上去残存不堪呐!”“我再强调一遍,请叫我方灵子。”方灵子怒道“好的,小灵子。”“小子,从此以后,维护诸天平衡的重任就给你了!”方灵子闻言吐血说道。自此,少年许怀明执审判之方,得神秘异兽为骑,与小伙伴们一起前往那崎岖之路……
  • 看绿

    看绿

    这是一篇用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散文,作者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感受,对现实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纯朴的心意和愿望。
  • 修仙苦旅

    修仙苦旅

    孤苦少年的成长历程,一部小人物的立志之旅,终将成为一代不朽
  • 你是人间小甜饼

    你是人间小甜饼

    书名:《你是人间小甜饼》泱泱大国,华夏九州你是人间小甜饼,我是你的青暮从山。许白暮:从群里发我照片,到你主动加我,你到底暗恋了我多久?宁柏溪:我没有主动加你,是你先加我的!众人:许白暮不要脸,总结完毕。此后,人前高冷禁欲的学霸许白暮,再有了女朋友之后,就变成了小奶猫,并且主动更新了微博。“@小甜饼你是我的小甜饼,草莓味的小甜饼。”众人:???梗概:论有了女朋友的高冷男神会变成什么样内容标签:日常、文化、情有独钟、甜文、HE食用指南:①女主略甜,男主略撩,不喜点X②架空背景,甜文走向,不喜勿喷,直接点X③男主人前高冷人设,然后秒变奶猫④尽量日更,作者严重懒癌
  • 起源入侵

    起源入侵

    在上一个纪元时死了,却在这一个纪元活了过来。一个在冰封之地醒来的少年,忽然发现世界早已变得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世界。地球将不再是地球,变成了起源星。而人类不再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主角!看着眼前陌生的一切,沈浩只求能在这凶禽猛兽横行的星球上活下去,却没想到他慢慢地走上了崛起之路!
  • 步步为王之美女如云

    步步为王之美女如云

    一次意外的逃婚,一场被迫的应聘。他却突发奇想,想要拿下这个集团,以此来证明自己。商场如战场,一只只暗箭,一缕缕销魂。极品小萝莉贴身相伴、美女姐姐关心极致、御姐不屈的风范、警花竭力抓捕、冰玫瑰千里寻夫……
  • 征服与抚

    征服与抚

    到最后是他征服了她还是她征服了他,但于他们而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她,她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