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36200000002

第2章 由女人见证之年代(1)

20世纪60年代前三年,是中国的灾荒之年,也是中国人的饥饿之年,更是逢此三年的绝大多数中国女性每忆心悸的艰苦岁月。从母亲怀中的女婴到老妪,几乎概难幸免。

“文革”前,政治在中国,像在其他一切国家一样,主要是男人们的事。“文革”却怂恿女性在政治中大显身手。

诚然,除了白色,任意别色的布、纸、皮革、染料都可使玻璃映出影像。

但只有水银能使效果最佳。故--有时看历史中的女人们是怎样的,听女人们的当年话语,有助于想要了解从前的男人们更清楚地认知以往岁月……我的书《郁闷的中国人》里有一篇文章,叫《国与国的竞争就是女人和女人的竞争》,那篇讲的是近10年的中国女人。这次,我索性把近半世纪的女人全都写出来。

用她们之眼看中国,或许能知道得更多。

一、羡慕、嫉妒,但少见恨

我以少年的眼所识之女性,当然皆20世纪50年代的女性。哈尔滨市当年的市区主要是道里区和道外区,当年南岗区还没成为主要市区,动力区也还没成为主要重工业区,香坊区乃城乡交界地。道里区是哈尔滨最有特点的市区。一条马蹄石路直铺至松花江畔,叫作“中央大街”。两侧鱼刺般排列着十二条横街,叫作“外国”一至十二道街。

因是早年俄人所建所居,因得“外国”之名。少年时期的我,家在道里区,但不是在道里区的中央大街那一带,而是在距中央大街三四站路的偏脸子。

哈尔滨市早年有几处老居民区,偏脸子便是之一。这些老居民区,几乎一概为沙土路。路两侧挖有夏季流水的沟,叫“阳沟”。“阳沟”乃相对于“阴沟”而言。阴沟之上铺木板,人可行走。至我少年时,阴沟已基本不存在了,老居民区只剩阳沟了。

一条条阳沟后,便是一排排临街的住宅。而临街的窗,都用木板障子围着。木板障子其实便是栅栏的一种,只不过比栅栏高,不那么整齐美观罢了。木板障子使城市里平添了几分乡村的景味儿,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自然,用木板障子围成的临街园子里,皆有树、花和草生长着。有些木板障子,原先肯定也曾美观过。木板的上端,锯出齿形,或更好看的桃形、方块形。天长日久,渐渐地朽了,缺断了,于是补以不美观的、带皮的、长短不齐宽窄不一的杂木板、木条,也就只有叫“板障子”了。故板障子也可以看做“栅栏后”。

修栅栏是俄人的乡村居住习惯。富裕的俄人,早年居中央大街一带。不太富的和穷的,早年居偏脸子一带。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向苏联遣送了一批俄人。于是那些住宅易主,成了许多中国人的家。栅栏也罢,木板障也罢,当然都是为了家的严紧,不致使人站在路上一眼从窗户望进屋里去。

阳沟上每隔几米,便有小桥。叫小桥未免夸张,其实是过踏板。从板上过阳沟,迎面往往便是院门。那院门也皆为俄式的,大门上开小门。入了院门,就等于入了一个城市小“部落”。少则四五户,多则七八户、十几户,异姓而居。和北京异姓而居的四合院的情形一样。俄人住时,一般都是一院一户。中国人住时,就一院多家了。好比北京的四合院,原本也基本上一院一户。既然异姓而居,便有公共义务。如轮流着每晚几点关大门,天亮几点开大门。如雨季共同疏通阳沟排水,冬季共同清雪。

我少年时期,那些院门大抵已朽损,但毕竟还都能算是门。也有一院一户的,非普通百姓人家可向往,是政府部门的小官,科长、副科长的家。再稍大点儿官,绝不至于住偏脸子。或新中国成立前的殷实人家,院子房子是早已买下的,属私产。当年偏脸子属私产的院子不少,约占一半。故许多人家之间的关系,不但是邻居,又是房东和租户的关系。

就是在如此这般的一条条街上、一座座院子里、一户户人家中,我的少年的眼和心,观察过、亲近过老年的、中年的、青年的各式各样的女人,也领略过与我同龄的少女们的风情。有的是小知识分子之家,有的是工人之家,有的是小干部之家,有的是小贩之家,有的是被“共产”了的富人之家或被“合营”了的小业主之家。有的人家在街头开爿小小的杂货铺维持生活;有的人家在街尾开修鞋铺、理发亭;还有的人家靠男人收破烂儿,女人夏天卖冰棍儿、冬天卖糖葫芦养家糊口……总之,没上层人家,但有最底层人家。没太富的人家,但有很穷的人家……我的少年的眼和心,观察过、亲近过的,便是这些人家的母亲们和女儿们--20世纪50年代,中国平民和贫民人家的母亲们和女儿们。

先说那些是母亲的女性们。她们当是我母亲的同辈人,年龄在40岁左右。年轻的三十七八岁,年龄大些的四十五六岁。她们不仅是那条街上,而且是偏脸子千家万户的人数最多的母亲。看来,中年母亲是任何一个时代母亲群体的主要成分。

她们大抵没工作,更没职业,20世纪50年代不是女性走出家门竞相谋职的年代。她们大抵是比较典型的传统的家庭妇女。除了极少数知识分子之妻、小干部之妻、解放前的富裕人家之妻,百分之九十七八以上的都是文盲。她们中一半以上又都是城市中的新一代居民,平均定居城市的时间为20余年。有的是在少女的时候进城投亲靠友谋生,一如当代的打工妹,赶上了“光复”,于是索性嫁与城里的男人为妻。当年落城市户口容易,最简单的途径是嫁给一个有城市户口的男人。好比今天的出国女性,获得长期居住权的最简单的途径是嫁给外国人。她们中后来有些人有了文化,是中国开展“扫除文盲”运动的成果。在那一运动中,她们每天晚上成群结队去夜校的身影,是当年城市里一道独特的、具有轻松喜剧色彩的风景。

家庭妇女的主要责任和使命当然是扮演好家务总管的角色,这也是她们互比优劣的主要根据。

她们每天早早起床,尽量轻手轻脚地做饭。那辰光正是丈夫和儿女们睡“回笼觉”的时候,扰醒了儿女无妨,儿女白天尽可以补觉。扰醒了丈夫,丈夫是要生气的。丈夫不生气,她们自己也会觉得罪过。将去上班的丈夫白天无处补觉,这一点她们是知道的。所以,即使谈不上罪过感,也会内疚。夫妻感情好的,便会生出一份儿心疼。这一点和今天的妻子们是很不同的。今天的妻子们虽然也做早饭,但已非义务,而是觉悟。何况自己也要吃了早饭去上班。今天许多人家做早饭的义务已移交给丈夫们了。倘丈夫们弄出大的响动,扰醒了妻子们,她们也是要不满的。今天的丈夫们如果不主动承担做早饭的义务,久而久之,妻子们是要牢骚满腹甚至提出抗议的。但20世纪50年代绝少有丈夫们做早饭的现象。那样的丈夫将遭男人耻笑,同时那样的妻子也将遭女人耻笑。20世纪50年代的妻子们,没有因做早饭而发牢骚的权利,更没有抗议的权利。这一种任劳任怨,乃是由她们家庭妇女的角色所决定了的。

20世纪50年代以细粮为主的家庭不多。生活较优越的家庭每月三分之二的时候吃细粮,生活一般的家庭每月一半的时候吃细粮,生活贫穷的家庭每月仅三分之一或更少的时候吃细粮。那细粮也就差不多仅够丈夫一个人吃和带饭了。倘家中有老人、有小儿女,受优待跟丈夫们沾点儿吃细粮的光,于是,也就几乎只有妻子自己吃粗粮了。

虽然如此,她们也无怨言,甚至会认为这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之事。

更甚至,不愿实情被外人所知。当然是不愿在这一点上被别人家的妻女们同情和怜悯。因为在这一点上来自别人家的妻子们的同情和怜悯,对于她们,似乎意味着自尊所受的伤害。

20世纪50年代也有羡人富笑人穷的现象。与现在比,不是什么咄咄逼人的现象,但也毕竟不是令穷人家愉快的现象。

“瞧她,哪儿像个妻子,像雇的个老妈子!做在前,吃在后,而且只能吃粗粮糙饭!”这是当年左邻右舍中一些口舌尖刻的女人们对穷家妻的讥嘲之一种。话里包含着对穷家丈夫的谴责,实际上也包含了对是穷家妻的女主人地位的贬损,因而使穷家妻的自尊最受不了。

所以,她们常常嘱咐儿女,对外人要讲全家都吃一样的饭菜。而有些人家的女人,也的确每每心怀叵测地向别人家的小儿女刺探:“你们家吃一样的饭菜么?”这种刺探没有太大的恶意。只不过是对别人家的隐私的兴趣罢了。企图通过那话刺探到这样的结论--别人家的妻子比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差,于是刺探者往往会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帮后者缝缝补补,拆拆洗洗。此时,她们因自己心中的善而自我感动,自我满足。后者们当然也会受感动,也会获得被怜悯的满足。

倘非夏季而是冬季,则家庭妇女们就彼此串门儿。串门儿是她们冬季里的社交方式。自然,往往也都带着针线活儿。常有这样的事儿--张家的女人,腋下夹着没做成的一卷棉袄片儿或棉裤片儿去到李家。如果李家的女人也正做着同样的活儿,立刻让出一半儿炕面。于是两个女人相向而坐,一边各做各的,一边聊家常,聊她们少女时期的往事和家世。倘李家的女人没什么活儿可做,也会热情地腾出炕面,情愿帮着张家的女人做。

所以,张家丈夫的鞋底儿是李家女人帮着纳完的,李家儿女的衣服是张家女人帮着做成的,乃不足为奇的寻常之事。倘同院女人们关系相处得不睦,或某一户的女人与别家的女人关系紧张,那么聊天和串门儿便由本院转移到别的院去了。可叫作交际的“外向型发展”。

所以,20世纪50年代男人们训斥自己的女人或私议别人家女人的一句话往往是--“就生了一张嘴两条腿,串遍了街!”倘在同一条街上也知音难寻,那么她们便向别的街去寻。由这一条街到那一条街,是极方便的事。往往从本院或邻院的什么地方,比如矮墙的豁口处,比如两间房子的夹隙外,就可以穿行到前一条街或后一条街的某个院子里。哈尔滨叫“钻院儿”。

家庭妇女们喜欢聊天和串门儿,实在是人渴望彼此交流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除了这一传统的交流方式,她们当年再没有另外的什么交流方式。她们的真性情,通过此方式呈现和舒展。如果连这一种方式也遭硬性地禁止,她们作为女人的生气也就迅速地萎靡了。

上午11点左右,她们又都回到了各自家里。丈夫虽不在家,儿女们还要吃午饭呢。

下午,她们可小睡一会儿。下午的聊天和串门儿,是不时看表的,必得在4点半以前结束。

6点钟左右,丈夫下班回家了。他进门片刻,喝杯水,吸支烟,饭菜就上齐在桌上了。出色的妻子,无论做什么饭菜,时间是掐算得极准确的。如果饭桌上有馒头、白米粥,照例首先由丈夫、老人和小儿女分享。

有剩下的,有她的份儿;不多,自然没她的份儿。没她的份儿她也早就习惯了。因为她是妻子,是母亲,是儿媳。她自己的意识里,承认自己是家庭中最不重要的成员。吃穿方面,无论与谁比,她自己往后排永远是合情合理的。

晚上7点钟左右,她开始为丈夫、儿女和老人烧洗脚水。如果家里有收音机,丈夫往往一边吸烟一边听着,等着洗脚水端到脚前。

而上学的长子长女,必在埋头写作业。无论夏天还是冬天,8点半后,一般人家准拉窗帘了。

夏天,男人们吃罢晚饭也喜欢坐在院子里聊一会儿天,或下一盘棋,但绝不会聚到很晚。冬天,若非星期六晚上或星期日,男人们是不太串门儿的。

9点,十之八九的人家皆熄灯。有的人家睡得更早,往往8点多就熄灯。没电视的年代有一个好处--无论大人孩子,睡眠都较充足。

20世纪50年代,并非家家户户都有收音机。可以说大多数平民家庭都没有。谁家有,也是老旧的,只能听一两个台。记得我家住的那条街上有人家买了一台八十几元的国产名牌收音机,一时几乎轰动整条街……当丈夫和儿女们发出鼾声,家庭妇女的一天终于结束了。她们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过着内容完全相似的日子。直至发白了,脸皱了,在不知不觉中老了。她们当然也是爱美的。她们往头上抹的叫“头油”,往脸上搽的叫“雪花膏”,润手的叫“蛤蜊油”--两片蛤蜊壳扣装的某种油脂,8分钱。而这三样,对她们而言是奢侈品,加起来一元钱左右。就算如此廉价的东西,有的女人一辈子也没用过几次。

平素她们洗发用碱水,洗脸用肥皂,手上的皮肤干裂了,涂点儿豆油。过春节了,才舍得预先买块香皂用。

她们也很少穿新衣服。新衣服毕竟是会有一两件的。比如结婚时穿过的,但婚后不久可能就叠起来压在箱底了。有人家的箱底,甚至压着她们当年穿过的旗袍。某个日子,往往是夏季的好天气晒箱底的时候,她会一高兴心血来潮地穿上,在院子里招摇一番。那旗袍当然已瘦了,穿着不合体了。

同院的女人们就围拢了观赏、赞叹或遗憾。除了结婚时拥有的新衣服,据我估计,她们中的大多数,婚后又为自己做过五六套新衣服,就算多了。说是五六套,其实不可能同时做,往往新衣服前年做的,新裤子去年做的,今年打算为自己做双新鞋。终于凑齐上下一套,留待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心情下穿。

新的衣服,无非是用平纹布或斜纹布做成的。平纹布三角多一尺,斜纹布五角多一尺。她们中大多数,终生在衣着方面的消费,细算下来,二三百元罢了。她们中某人猝死,往往没一套新衣服入殓,现做一套平纹或斜纹的送终。

她们当然是爱名誉的。贤妻、良母、孝媳便是她们至高无上的名誉追求。家庭妇女真的能在此三方面被公认为榜样,那么她会成为全院乃至整条街上极受尊敬的女人。倘三方面她做到了,那么她在邻里关系方面也肯定是能谦善忍的。即或刁蛮泼悍的女人,对她也不敢过分地冒犯,怕引起公怒。家庭妇女中也有侠肝义胆的女子,她们在一个院子里乃至整条街上主持民间正义,抑强扶弱,专替受欺辱的女人抱打不平。

同类推荐
  • 岳飞传

    岳飞传

    《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不死先生和他的弟子们

    不死先生和他的弟子们

    没有人知道不死先生叫什么,也不知道他从哪一天开始便住在这里了,村里的人只知道,这位先生已经活了很久了,似乎,出生在这里的祖祖辈辈就没有不认识他的。他常年居住在一个方方正正的石洞里,人们管那里叫活死人墓,因为洞里就他一个人,洞外却是墓冢成片,也不知道是谁的…问他,他总是笑笑说:“王侯将相,布衣黔首,皆葬于此,要去辨认,让我如何辨清,岁月埋骨,历史长流,他们都已经被忘记在这里了啊…”但有时候在人们眼里他又是疯疯癫癫的,时常会指着一块块残破的石碑对人说,“喏,你瞧,那就是李白那家伙的墓碑,哦,还有他旁边那个是曹操的,稍靠里边得那个是骆宾王的……他们以前都是我的弟子啊,哈哈…”虽然,疯疯癫癫,人们却也不以为意,因为,先生还是很可爱的,他年轻英俊,幽默又不失风度,最重要要的的是先生会除邪斩妖的本事,护着我们这一方的平安。
  • 马服传

    马服传

    咨询狗穿越回战国,左手计然右手孙子闹职场。一个蒸汽朋克的世界,一个热血并残酷的时代……
  • 明翊

    明翊

    作为苦逼的文科状元,在北京历史系苦熬四年最终吃泡面不小心噎死的萧良臣。穿越成了明隆庆年间一个因为嫖娼没给钱而差点被乱棍打出的小童生。“孙子乖,好好读书,考中进士又何愁佳人不入怀啊~”萧儒捋着花白胡子,苦口婆心的劝道。“狗东西!为父就上个厕所的功夫,怎么银子就不见了!”萧默气急败坏的抄起木棍,满世界的找起了萧良臣。“诶,别人穿越都是直接成为大官宦子弟,咋我两辈子都得靠读书发家啊!”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赵文穿越了,一个储藏老旧武器的仓库竟然和仓库管理员赵文一起穿越到了明朝末年。面对那气势汹汹的流贼和那野蛮不堪的北方野人,赵文该怎么办?什么?你叫李自成?不好意思,我有56半。你叫张献忠?不好意思,我有67式木柄手榴弹。你叫皇太极?不好意思,我有40火。你叫倭寇?不好意思,我有迫击炮。所有的敌人,臣服于我的炮火之下吧,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大明!我赵文,不是扮猪吃虎就是在扮猪吃虎的路上!!!书友群:873239309
热门推荐
  • 我的方向里,看不到你的微笑

    我的方向里,看不到你的微笑

    安旭这个名字有多少笔画,颜笑用了整个青春才数清。他说过,他真的喜欢过13岁的颜笑。可自从那以后,便再也不会有。
  • 资本家的冷艳情人

    资本家的冷艳情人

    这是一个带着一点悲情色彩的故事,林晴和薛靳文的感情纠葛从他第一次见到她就已经注定了。命运总是由不得他们选择,时间总是足够让人无比惋惜,但是他们的故事,不只是恩怨情仇而已,还有那些弥漫在她周围的阴谋!林晴千疮百孔的七年时光,还会剩下什么呢?是的,他还等着她。【遇见你,是我生命中最幸运的事,可是却怎么成为了我的生命里,最悲伤的事。】【本书每周两更,每周五周六更新一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BOSS脑子有坑

    BOSS脑子有坑

    穿越捉妖师攻克世家少爷的傲娇少男心!怪力美少女和腹黑病美男的搞笑日常,谈谈情,说说爱,打打怪,一宠到底!恋爱之余,顺便拯救世界殊不知,终极BOSS如影随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奇门遁

    异界奇门遁

    一个生活在现代都市大学生,因一场意外穿越到了一个以修习奇门遁三种术数的世界。看他如何一步步克服种种困难,走上强者之路。人身有八门: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每打通一门分别对应一层境界。八门全开者,拥有吞天噬地之能,移山倒海之术。世间有奇术‘咒’,‘符’,‘印’三奇;更兼有九遁包括:神盾、天遁,地遁,风遁、云遁、龙遁,虎遁,人遁,鬼遁。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三生大大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三生大大

    因一道雷,柳楚业穿越到了另一个华夏世界,这世界也因柳楚业的穿越,诞生了许多的“大明星”。(求收藏和推荐票)
  • 赛尔号之我为生命之神

    赛尔号之我为生命之神

    主角是一条龙,准确的说是一只生命之龙,掌管生命之力,强的不要不要,不爱装逼,特别低调,可是,一些作死的人,偏要让她显得特别爱惹事。
  • 心的四周都是墙啊

    心的四周都是墙啊

    曾经因为童年的阴影和三年前的一场挚爱离世的意外,让新闻实习记者厉夏得上了人格分裂。后来的一次户外新闻录制,让厉夏撞上了那个可以治愈他的人-镜城刑侦大队队长张晗......
  • 豪门千金的冷血复仇计划

    豪门千金的冷血复仇计划

    两个豪门姐妹父母双亡,被人害死,与此同时,两个豪门少爷,也在一夜之间被灭门,他们都曾立下毒誓,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的父母报仇,而这两个豪门千金和这两个豪门少爷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对彩虹许愿

    对彩虹许愿

    高中毕业那年,他深情款款地看着雅纯,向雅纯承诺他一定会回来找她,从此他带着不舍前往欧洲进行音乐修学,漫漫长的大学四年,不惜拒绝霸道校草的深情告白,霸道的他苦苦追求,一直保护她,一直陪着她苦等了四年,因为五年前的家族变故,迎面而来的一连串复杂的关系也一直纠缠着雅纯,听闻析一回国后,马上去找他,然而,大学毕业这年,他冷冰冰地看着她,丢下一句“你是谁,我不认识你,不要乱攀关系,给我滚。”她强忍泪水,只说了一句“对不起,李析一先生,我不会再乱攀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