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58700000017

第17章 夏完淳:忠肝义胆,十七岁为国捐躯(2)

恰好此时陈子龙等人在松江起兵抗清,于是这父子两人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夏完淳用他那尚显稚嫩的手握起了粗糙的刀枪,走上了武装抗清的道路,这一年他才刚15岁。就在起义的前夕,夏完淳在父亲、岳父的主持下迎娶钱栴的女儿钱秦篆为妻。

松江事败,父亲夏允彝自溺殉国

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初十,陈子龙等在松江城内摆设香案,上悬明太祖画像,众人在香案前祭拜,宣誓起兵抗清。这次起义原几社的同人们起到了骨干的作用,夏允彝父子也是应陈子龙之邀来到军中共谋大事的。

针对敌我力量的分布,夏允彝父子为这次举事制定了周密的部署计划:首先由吴志葵的部队登陆作战,攻打苏州,拦腰斩断南京和杭州之间的清军,使其首尾不能呼应;然后由徐石麒等率嘉兴、湖州民兵,钱栴、钱默率嘉善民兵,陈子龙、徐孚远率振武军,同时联络浙东、浙西各路义军围攻杭州,以歼灭浙江博洛一军;侯峒曾登率领嘉定义师,并联合崇明岛上的部队扫荡沿海的李成栋、吴胜兆一军;最后再以句容、溧阳、溧水、宜兴等地的民兵直扑清军在江南的大本营——南京,端掉清军的老巢,再在江中埋有伏兵,将逃窜的清兵其杀个片甲不留;另外,徐孚远、章简协助沈犹龙等坚守松江据点。可以说这的确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而且也有实现的可能,但由于行动牵涉的面太广,以当时的通讯条件是很难协调各支部队之间的行动的,更何况其中还有人有着自己的盘算。这个本该冲锋陷阵的吴志葵便是其中一个。就在听取夏氏父子的进攻计划时,他心里就已经忧心忡忡了,他担心的不是这次行动怎样才能获得成功,而是冲锋陷阵定会损兵折将,这样就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但夏允彝是他的老师,又是这次行动的主要策划人,他不敢明确反对,只是在那发愣。夏允彝看出了他的心事,还走上前去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你不用担心,我们的计划很周密,一定能成功的,倘若获胜,你便是复国的大功臣,可以千载留名!”这样,吴志葵才勉强答应。只是后来证明,即便这样,夏允彝仍是所托非人。

闰六月十三日这次行动正式开始。吴志葵的部将鲁之玙率三百人先行攻入城内,但不想守城的清军预先设了埋伏,鲁在城中行了四五里后突然遭遇清军骑兵,他率领手下奋力接战,但终因寡不敌众,三百壮士全部壮烈牺牲。其实就在鲁之玙斩关入城的时候,夏允彝父子就曾催促吴志葵赶紧率全师跟进,以接应鲁之玙,但吴这个人既没有谋,也没有勇,他心里想的仍然是保存实力,看到鲁之玙失败后,他便立即托言军队缺乏斗志退回到兵船上去了。不过有这样的将领其军队缺乏斗志也就一点不奇怪了。此时眼见全盘行动就要毁于一旦,夏允彝父子是痛心疾首,他们遍拜诸营将士,请求他们不要撤退,但此时军心已经涣散,战斗力大打折扣。

就这样,尽管夏氏父子殚精竭虑、周密安排,但由于吴志葵一人优柔寡断、指挥无方,进攻苏州失败,上面那全盘计划也就没有了意义,各地义军也就再也不可能有统一的组织和计划,最后只能各自为战,被清军各个击破。此时夏氏父子也只好先随着吴志葵的部队一起撤回松江。

就在江南抗清斗争风气云涌的时候,已经在北方扎稳脚跟的清朝统治者开始加强对江南的控制,这年六月间,清廷改南京为江宁,命大汉奸洪承畴总督江南军务,围剿江南义师。七月份,清军攻陷已经当地军民苦守了一个多月的嘉定,并屠城三日,史称“嘉定三屠”。夏淑吉公爹的哥哥、夏氏父子的莫逆之交侯峒曾父子三人便在这次守城战役中英勇殉国,夏完淳得知侯家父子三人的死讯后悲痛万分,作《练川五哀诗》悼念嘉定死义的友人。

嘉定城破一个月后,李成栋便率兵来攻打松江,守城将士、城中百姓虽殊死抵抗,但终因兵力不足,吴志葵的军队战斗力太差而惨遭失败,义军的大本营松江很快也落入敌手,吴志葵、黄蜚等人只得率水军撤离。三天后,清军乘胜追击,利用风势火攻,将吴、黄的战船全部烧毁,此二人也被清军俘虏,押往南京,最终不屈而死。就这样,有一座江南名城被清军铁骑踏成了瓦砾之场。

松江城破后,为保存实力,大部分幸存下来的人都各奔东西,以图日后再做打算。陈子龙因上有祖母需要赡养,便听从劝告,混在逃亡的老百姓中顺利逃亡他乡,最后在嘉善西北的水月庵落脚,削发做了和尚以隐蔽自己。夏允彝父子也侥幸逃出战火,夏完淳在把妻子送到局势稍微缓和了点的嘉定之后,便陪着父母来到曹溪的江村隐居。为躲避追查,夏允彝改姓黄,名志华;完淳改名明炤。

苏州之役的彻底失败,给夏允彝以非常大的打击,他本来是满怀希望、精心筹划了这场战役,但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此后各地义师相继失败,复国的希望再次渺茫,他的心头蒙上了层层阴翳;许多本来交谊甚厚的友人纷纷捐躯殉国更让他悲痛欲绝;已经年过半百的他似乎再也不想经历这些大喜大悲、大恸大恨,他开始着手追随友人而去了。

夏允彝的学生曹家驹在《说梦》中记载了老师思想的转变。有一天夏允彝叹了一口气对曹说:“天下归东朝(注:就是清朝)是毫无疑问的了!”曹问为什么,夏允彝答道:“他们在继位问题上,只遵守先帝遗命,往往能舍长立幼,没有争夺帝位之心,这是圣贤们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中国现在能做得到吗?看来我只有一死报国了,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罢了。”他对好友陈子龙也曾说过:“事不可为,只有守正不屈,以从死难的诸君子而已了!”他哥哥夏之旭也曾劝他批缁出家,但他拒绝了,他说那不过是想法设法苟活于世罢了。种种迹象看来,夏允彝是要准备以身殉国了。

当然,在走之前,他还有一些事情要做,主要就是著书立传。在其死难的朋友中,侯峒曾是令他最为痛心的一个,他作了《三友传》,记述了侯峒曾、徐石麒、吴佳胤三位友人的生平事迹,以昭示后人。接着,他又集中精力撰写了《幸存录》一书,以自己的耳闻目见叙述了明朝的覆灭。这本书记事只到北京的陷落,所以他在写完这本书后,把书稿托付给夏完淳,并这样对他说:“我还想记述下南都的兴废和抗清义师的盛衰过程,但我将要追随一同起义的友人们而去了,这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你虽然年幼,但有关南都的事情我平时已经跟你说了不少了,而且自起义以来,你自始自终都参与了,所以我死了以后,你要把我的书续全。”夏完淳只得含着眼泪答应了父亲。

随后,夏允彝又修书一封给好友陈子龙,与挚友诀别,并嘱咐陈子龙勿死,勉励他继续战斗。

九月十九日,夏允彝自溺于嘉定松塘。

其实在夏允彝赴水的时候,其仆人夏顺就在旁边,松塘的水也很浅,只能淹到他的腰。当夏顺发现夏允彝将自己的头淹进水中时,急忙上前救起了他,他苏醒过来后却对夏顺说:“我已经下定决心要死了,你不要再来救我,即使把我救上来,我也还是会再去的!死一次总比死两次好点,你如果真把我当朋友,就等我死之后再告诉完淳他们吧!”就这样,夏顺眼睁睁地看着夏允彝的头埋入水中,自溺而亡。当夏完淳和家人赶来的时候他后背上的衣服都没有湿。

面对夏允彝的尸体,一家人痛苦万分,夏完淳强忍住眼中的泪水,对家人说:“父亲早就决定要死了,拦是拦不住的!”

就这样,曾经是夏完淳的父亲、老师、战友的夏允彝先他一步以身殉国了。然而就在三天后,夏允彝的好友黄道周就带着闽西隆武皇帝亲封的翰林侍读兼给事中一职悄悄来松江找他出山,一起再图大业,但是黄看到的只是一具棺木,此时的好友已经天人永隔了。

夏完淳的老师有很多,但真正能影响到他那十七岁人生的,恐怕还要数他的父亲夏允彝,他之所以能在被捕后从容不迫,慷慨就义,也正是受其父亲的影响。所以在父亲以身殉国后,夏完淳化悲痛为力量,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江南抗清斗争中去了。

最后一段壮丽的人生

夏允彝殉国后,夏完淳的嫡母盛氏和姐姐淑吉双双遁入空门,其生母陆氏也回到了娘家,已是家破人散的夏完淳独自一人住在曹溪的旧居,他常常往来于嘉定、嘉善之间,过着行踪无定的生活。他所作的《大哀赋》是他这段时间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故国云亡,旧乡已破。先君绝命,哭药房于九渊;慈母披缁,隔祗园于百里。羁孤薄命,飘泊无家;万里风尘,志存复楚。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这样的生活是残酷了点,但夏完淳并不在乎这些,他的心里只有恢复大明的志向。他只是在潜伏着,等待机会。

不久,夏完淳等待的机会便来了。顺治三年(1646)正月,吴江吴易乘势再起,起兵长白荡,很快义军就攻破吴江县城,杀掉了汉奸县官孔胤祖,接着又收复嘉善,活跃于太湖之上,一时间令江南为之震动。三月,义军又击溃了清廷派来攻打太湖的汪茂功,取得分湖大捷。此时尚在嘉善的陈子龙已经安葬完祖母,没有了牵挂,正准备重新投入战斗,于是吴易派人请其出山,共同组织太湖的抗清斗争。夏完淳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在太湖,夏完淳与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栴歃血为盟,共图举义大事,并且还上书鲁监国。鲁监国感其少年英勇,遂遥授其为中书舍人。其实早在上一年围攻苏州的时候,夏完淳就听说过吴易的声威,对他很是敬佩,如今又加入到吴易军中,自然要遵守父亲遗命,将自己家产全部充入军中,自己也和老师陈子龙做了吴易军中的一个参谋。就这样,16岁的夏完淳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军旅生涯。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可能是所有选择抗清复明道路的志士们共同的宿命。其实吴易的太湖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罢了,夏完淳、陈子龙在参加吴易军队之初就非常冷峻地看到了将来可能要面对的再次失败,但他们还是要尽力博一把。果不其然,由于吴易本人的麻痹轻敌,部下的良莠不齐,这支部队很快走向了失败,吴易本人也被捕就义。幸好夏完淳此时并不在吴易军中,因此方能逃过一劫。

对于吴易的失败,夏完淳也有自己的看法。首先他指出了吴易身上的一些缺点:“威虏偏裨,长兴文吏,原非将帅之才,未有公侯之器。日日胡床之卧,夜夜钧天之醉。”其实即使有真正的将帅之才又能怎样呢?历史的趋势又岂是一两个人能扭转的吗?当然,对吴易的个人气节,夏完淳是衷心感佩的,他曾把吴易比做“身沉心不改”的精卫,称他为“国士”,而夏自己也经常自比为啼血之杜鹃,似乎也有种惺惺惜惺惺的味道在其中。

吴易军溃的时候,夏完淳在嘉定槎溪,他的主要工作便是联络抗清志士。据当时他写给侯岐曾德手札来看,他正在积极联系闽粤的抗清力量。联系闽粤海上抗清力量,在清朝初年成为“通海”,而通海在那个时候是杀头的死罪,一旦被发现,便性命不保。夏完淳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到处奔走的。而最后夏完淳被捕,也正是因为“通海”一案案发而受到牵连,这是后话。

顺治四年(1647)三月份,夏完淳回到松江,与陈子龙会葬父亲夏允彝于松江祖茔(注:夏允彝最初安葬在嘉定)。但他这次回松江的目的不只是参加父亲的会葬,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策反降清旧臣、现在的江南提督吴胜兆。

关于吴胜兆起兵的经过,上一章中已经提过,这里不再赘述。夏完淳在这次起兵中的任务,主要也就是前期对吴胜兆做思想工作,策动其反正,之后并未过多参与其中。但他对吴胜兆反正仍是兴奋的,而且是寄有厚望的。

但就在吴胜兆起兵失败后,夏完淳的老师陈子龙和伯伯夏之旭、好友侯岐曾等人先后或被捕,或自杀,纷纷以身殉国。不久,因清廷追查陈子龙一案,夏完淳的岳父钱栴等也被清军执捕,而他自己也走上了逃亡的道路。

夏完淳最终没能幸免,他是在“通海”一案中被缉拿的。当时清政府开始追究“通海”一案,各处官府按照罪犯所供的花名册四处搜捕,江南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夏完淳自然也在这个花名册之中。由于这个时候他的故交旧友大多已经被捕罹难,无处投奔的他只好四处流窜,行踪不定。最后夏完淳决定渡海南奔舟山或闽粤,但是在松江附近海域被清军的巡逻兵查获。这个时候已经是七月份,距离他开始逃亡已经有三个多月。

夏完淳在松江被捕后,很快就被押往南京受审。在金陵的牢狱之中,他见到了被捕的岳父,只是翁婿二人在如此情境下见面,不免更觉凄凉。

审问夏完淳的正是大汉奸洪承畴。夏完淳被押上大堂后不跪不拜,已经做好了必死的打算。洪承畴对眼前这位“神童”也是早有耳闻了,却不曾想果真有如此傲骨,于是就想杀杀他的锐气:“你一个小孩子能懂得什么道理,怎么会起兵造反呢?一定是不小心落入贼营的吧?你只要回去好好读书,不再与朝廷作对,将来一定少不了你的官做!”洪是想软化眼前的这个“孩子”,但机智的夏完淳当场就给他来了个难堪,他正色说道:“我虽然年纪小,但我也常常听说本朝有个忠臣洪亨九是一位人杰,当年在和清军作战时为国捐躯,先帝听到其阵亡的消息后亲自为他追悼,并且下诏褒奖,使全天下人都深受感动。我年纪虽然小,但我十分仰慕他的忠烈,所以我也要学他那样杀身报国,岂能因为年纪小而退缩?”夏完淳的这番话让端坐堂上的洪承畴一时间无言以对,这是堂上有卫士悄声说:“堂上坐着的元帅就是你提到的洪经略啊!”这是夏完淳故意向洪承畴怒骂道:“胡说,亨九先生为国捐躯已经很多年了,天下无人不知,当年连天子都曾设御祭七坛,亲临祭奠,群臣为之流泪。你又是什么东西,竟敢假托先生的名字,玷污先生的忠魂!”洪承畴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只得草草结束了审判,将判决结果上报刑部。很快,朝廷的批复下来了,“顾咸正等着于彼处正法”,夏完淳自然也在其中。

就这样,年仅17岁的夏完淳走完了他那短暂却又壮丽的人生。

回顾夏完淳短暂的一生,那是与国家危难紧密相连、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的人生,17岁本应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而他将这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亡秦复楚”的大业,虽然大业未成,但夏完淳的名字已经同他那未竟的事业一同载进了史册,载进了人民的心里。

他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他还是一个英雄。

同类推荐
  • 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本书讲述了历史上形形色色著名人物的传奇故事,内容丰富,获益颇多。
  • 招募令

    招募令

    主角杨必,有百毒不侵之特质,且用毒手法诡辣,人送外号“毒王”,曾是天子秘密禁军皇城司的一员。旧历十六年,受一桩谋逆案牵涉,坐死牢。因皇帝爱惜其才,酌颁三道招募令,专令其办极凶、极险、极钻、极私之事,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事毕再领死刑。然而,随着探事的步步深入,杨必逐渐发现,当年的谋逆案竟然另有隐情……强者回归,热血重燃。机谋云诡,案中有案。金鼓未绝,铁甲犹寒。庙堂江湖,官侠开山。来看不一样的官场权谋,不一样的热血江湖!
  • 我给曹操献仙药

    我给曹操献仙药

    曹操很头疼!疼痛难忍,夜不能寝。神医华佗献上开颅治疗方案,卒。曹操:“能医孤头疾者,封官爵、赏万钱;待孤过江东、灭孙刘,大小二乔,可任纳其一!”江枫:“小孩子才做选择,我没得选!”穿越者江枫,给曹操献了一盒安定药。从此,三国历史被改写了……
  • 盗商

    盗商

    孤注一掷的投资失败了,因无法承受失败的后果而选择自杀。这么做很懦弱很窝囊,刚跳下高楼时就开始后悔只是为时已晚。但万没想到灵魂竟然穿越,来到了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五代十国。本想在这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时代里挣点小钱偏安一隅,只需稍等几年就会天下太平。可是自己所带来的小小改变却引起了历史偏斜,最不该死的人竟然死了。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难道要再一次选择懦弱的逃避?没有了终结乱世之人,自己又能逃到什么时候?既然已经产生了改变,那么就继续改变下去,如果后世书本中的历史没错,应该还有一个人能更好的挑起这个重任……
  • 三国之群英璀璨

    三国之群英璀璨

    穿越到汉末三国开端,黄巾还没有起义,诸侯还没有混战,且看主角是否能逆转大势,利用优势,力挽狂澜,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将乱的大汉说起,且看乱世沉浮,群英璀璨的三国中,无数文臣武将登上这熠熠生辉的大舞台,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降临故尝试求生

    末世降临故尝试求生

    【我……还活着吗?】【不,你已经死了哦。】异种袭击,末世降临,少年在女孩的亲吻中苏醒。【这一次,一定要活下来!】
  • 盛夏里的那场雨

    盛夏里的那场雨

    冷漠孤僻受谁能驾驭,结局又是欢欣还是淡然谢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遇到瓶颈了

    我遇到瓶颈了

    莫凌云穿越了!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大学生幻想着在这大陆上雄霸一方,打下一片天来。可惜仅满千岁便夭折了…...含恨而终的莫凌云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最后一战确是成名之战。造化弄人,第三世重获新生的莫凌云出生便是含着金钥匙——神族第一天才!?但是自己上一世的恩怨情仇为什么也接踵而至?比如为什么自己这辈子的爹是上辈子的便宜师傅?这辈子的师姐是上辈子自己的小师妹?上辈子的事我忍了,为什么这辈子的未婚妻成了自己的师妹?莫凌云拿着抵在自己脖子上的刀终究还是下不了手。“但是真的很难面对啊!”莫凌云哭着说道。
  • 梦非梦——黛玉

    梦非梦——黛玉

    在贾府中某些人的心里亲情是建立在权势之上的。他们有着人为鱼肉,我为刀俎的念头,他们有着操纵别人命运的渴望。他们有着一颗贪婪的心。他们觉得黛玉拥有的一切都应该是贾府的。只因为她的母亲是贾家的女儿。他们更觉得林如海是因为贾家的门弟才会娶贾敏。他们披着善良的外衣,却透出对亲情的不屑,让黛玉过早地领教这不堪的一面。当金玉良缘成为现实后,黛玉离开了这虚伪的荣国府。可当黛玉离开贾府有了新的机遇后。他们又一次打开了欲望之门。却不知繁华终有尽。真情绕心头!
  • 原来的你楚楚动人

    原来的你楚楚动人

    爱的绝对性是,如果爱,就不要伤害;如果注定会伤害,那就不要去爱。
  • 掌金娇

    掌金娇

    腹黑娇美妖艳公主VC清冷禁欲深情世子大清暗夜瘦马笙歌,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却一朝回到惨不忍睹的第一世。假母亲,真仇人。青梅竹马利用她平步青云后,就狠心抛弃,让她成为下堂妇。最惨公主,没有之一。没有人知道,她是真正的公主。一朝重生,抱好大腿,装怂到底,步步为谋。府里的那位表少爷,是未来权倾天下的青年太师,她下好心思要好好培养他与她之间的表亲感情。但是,就在几天前,她刚吩咐下人将他打的半死,还把他的屋子砸个烂碎,人都下不来床……书友群:620919834
  • 福天下之正大光明

    福天下之正大光明

    在大明朝300多年的岁月中,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是一段传奇年代,嘉靖皇帝沉迷道家之术,多年不理朝政,外有倭寇在浙江沿海骚扰侵犯,海盗横行,北边蒙古各部虎视眈眈,内有严嵩父子只手遮天残害忠良,各王心怀鬼胎,觊觎帝位,西厂、锦衣卫相互争斗,朋党清流山头林立,贪官污吏横行,各地盗贼四起、民不聊生。但是戚继光张居正一文一武和一个神秘少年福大贵的出现,给频临倾倒的明王朝带来了一丝曙光,给这段时代赋予了新的生命。这个少年通过自己的成长机遇帮助戚继光创立戚家军,创造三才阵、鸳鸯阵浙江沿海扫荡倭寇,剿灭海盗,北境横扫蒙古各部;帮助张居正扳倒严嵩父子,各路邪门歪道一网打尽,使其进入朝廷中枢,实现改革远大抱负;帮助太子登基,开启隆庆新政。男女爱情、兄弟情谊、国家大义穿插其中。庙堂上明争暗斗,你死我活;江湖上明枪暗箭,波诡云谲;战场上马革裹尸,豪情万丈。一腔爱国情,几多英雄血,中华好儿女,前赴后继,犯我河山者,虽远必诛。
  • 半城烟柳半城湖

    半城烟柳半城湖

    世人不知仙,只晓得仙无所不能!世人不知善,只道是富在深山有远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