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98800000016

第16章 走向世界之路(1)

从深山来到北京

难忘的1984年,我因文物普查踏遍了贺兰县所辖的贺兰山。10月25日我收到了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陈兆复先生的一封来信。他说:“我们正在编写《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关于贺兰山岩画的词条,经盖山林同志推荐,想请你撰写。如蒙惠允,希于近期内赐稿为感。因为艺术辞条,文字之外,希望能有一定数量的图片(字数约500~1000为宜)。

另外,我们也在选编全国岩画资料,有关贺兰口岩画的文章,曾在何种报刊上发表过,亦请示知为感。如果你手头有这方面的文章,即使未发表过也可,倘得惠赐,不胜感激。”

就这样通过盖山林先生的引荐我结识了陈兆复先生。这两位岩画泰斗后来都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陈先生的来信对于蛰居在一个小县城的我来说无疑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此时,我在岩画界应该算一个“富翁”了。经过文物普查,我已发现了苏峪口岩画、插旗口岩画、大西峰沟岩画、小西峰沟岩画、回回沟岩画。加上早先发现的贺兰口岩画,已经发现6处之多了。那时贺兰口岩画文章已是定给《文物》的待嫁之女;同时已完成《贺兰山大、小西峰沟和苏峪口古代岩画》论文初稿。因此,他要的词条对我来讲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

转眼到了1984年年底,陈先生又来信,说“来信及岩画资料、照片等均已收到,非常感谢……另外,不知我上封信是否向您提起过,我们正在编一本《中国岩画的发现》,来信提及大作《宁夏贺兰口岩画》是否发表在《文物》上,是哪一期?我们准备收此文编入书中。如果期刊一时未发表,可否将原稿先寄给我们编入书中,因为书的出版周期长,当不至于影响期刊的发表。就是出书现在发稿也要一年半载之后出书,期刊尽可以先发表。因为此书最近准备发稿,请及早示复为感。另外还想请代印或代拍一批贺兰口岩画的照片,数量要多一些,有关费用请来信示知。”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在1984~1985年初,将中国岩画已发表和尚未发表的文章汇于一册,这在中国尚属首次,他们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去完成此项工作,对推动我国岩画的调查和研究,对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无疑具有创造性的意义。

贺兰山岩画在这本《中国岩画的发现——全国岩画资料选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发表了《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和《贺兰山大、小西峰沟和苏峪口古代岩画述略》两篇论文。在文章的结语中我说了一句近乎狂妄的话:“岩画在中国,岩画学也理应在中国,这是我的心愿。”能在宁夏岩画刚刚起步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我那时的雄心和勇气还是很足的。

后来1985年2月14日陈兆复先生来信又说:“我们还想搞一个全国岩画展览,想请您提供或推荐几张质量较好的底片,展出后当署提供者或拍摄者的姓名支付资料费。”这个主意正符合我当时的心态,搞全国性的岩画展览无疑会加大宣传各地岩画的作用,引起社会各界对岩画的认识,唤醒人们对远古艺术的向往与热爱,对于起步中的中国岩画和艰难跋涉中的宁夏岩画会起到推动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1985年3月文化厅下文调我到文管会任《宁夏文物》编辑,开始了我的文物事业,8月2日我收到陈兆复来信:“祝贺您调自治区文管会工作,当更能发挥作用。我今年上半年去广西、云南、福建等地考察岩画,现定下星期三(约8月7日)离京去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考察岩画,我们准备从内蒙古南下直接去贺兰县。”

8月中旬陈兆复与蒋振民两位先生如期来到宁夏,贺兰县文化科和县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由我和刘伯淳陪同考察了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等贺兰县岩画点,他们对贺兰口人面像、面具岩画尤为欣赏,看得很仔细,爬上爬下不停地拍摄。

考察大、小西峰沟那天,出发时天有些阴,来到山上忽然几声炸雷之后,绵绵细雨就不停地下起来,只好到羊圈等天气好转,一直等到下午四五点,仍然没有停的迹象。我们怕发洪水,只得打着伞冒雨去拍照,只见雨水冲刷的岩画个个似上了光一样,反而比平常更清晰,更生动,更有神韵。后来他们在中国岩画展览时,把这些雨中岩画表现得淋漓尽致,流水中的岩画更显得别样壮美。

他们这一次宁夏之行,在《四万里路云和月——全国岩画考察手记》中这样写道:为了寻访岩画这朵已被遗忘的艺术之花,去年我们走访了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广西、云南、福建、江苏八省区,行程四万多里……在小西峰沟内的一个断裂的石崖上,密密麻麻,横横竖竖,刻满了五十多个动物,形象准确而生动,和人面像的那种浪漫而奇谲的形象是大异其趣的……苏峪口的回回沟有一幅巨牛,在高达四五十米的山头上,刻出几乎和真牛一般大的画面。牛身的轮廓,画出两三条平行的复线,具有明显的装饰意趣,身内空白处,又刻出五只小羊,顿时使画面活跃起来。

文章生动再现了他们考察贺兰县岩画的场面。

之后,他们告诉我明年(1986年)要办两件大事,一是要出本《中国岩画》画册,宁夏部分由我承担;二是打算通过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一次“中国岩画展”,希望我提供展品,不要错过了展示宁夏岩画风采的大好时机。

在陈先生考察完全国各地岩画回京不久,10月28日我收到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正式通知,为了展览和出版画册,希望提供岩画照片和文字资料。

有了这两份公文,我央求马鸣信处长派车,他答应了,我第一次坐上公车去考察青铜峡广武口岩画、石嘴山黑石峁岩画及平罗归德沟岩画。回来后我立即冲洗照片分别寄了出去。

1987年1月9日至18日“中国岩画图片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西大厅隆重展出。这次去我仍住在文化部的地下招待所。

这次岩画展是中央民族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协办,在美术馆门前竖有巨大的会标。醒目别致,一目了然,很有吸引力。

展出大厅宽敞明亮,在大厅四周和回廊间井然有序地悬挂着各地区的岩画图片,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贺兰山岩画在我国岩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熠熠生辉,引人瞩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幅气势不凡高居众山之上的巨牛岩画,然后是贺兰口丰富多变的人面像以及黑石峁的群鹿图、广武口的人骑等,向人们展示了贺兰山岩画的雄奇瑰丽,看到这些熟悉的“老朋友”,我为他们高兴,从深山中来到了北京,又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突如其来的喜讯

1988年3月27日我收到陈兆复先生的来信,他告诉我:

“我们最近成立了中国岩画学会筹备组。宁夏是我国岩画的重点地区,我们很希望您能大力支持,并参加一些工作。对于学会章程、人选、经费等方面的问题也请多提意见。我现定8月份赴澳大利亚,去参加澳大利亚岩画研究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和1988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我已替您领来国际岩画委员会会员的表格,请填好发出。

我们正在筹办一个刊物《岩画通讯》,希望能得到您的大力支持,惠寄稿件,短篇报道或其他文稿均可。”

随信他寄来了倡议书和国际岩画委员会章程。

20世纪60年代以前,岩画研究处于自发的个人研究状态。1963年8月21名学者在意大利的凡尔卡莫尼卡集会,建立了“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CCSP),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世界各地岩画的科研组织,它特别致力于组织国际性的岩画专家会议。自1968年起,几乎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岩画研讨会和座谈会。1980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和教科文组织“国际纪念碑和遗址委员会”的参与下组建了“国际岩画委员会”,在波兰华沙召开成立大会,“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主任阿纳蒂教授被任命为主席,任期九年。1987年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上,陈兆复教授当选为亚洲唯一的执行委员,在这个国际岩画组织中有了一席之地。

能加入国际岩画委员会是每个岩画界同仁的愿望,它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也说明在岩画研究领域里有了一席之地。

到了1988年11月20日陈兆复先生来信,他告诉我:“最近从澳大利亚归来,在国际岩画委员会的执委会上,已通过您为国际岩画委员会会员。委员会秘书处不久会和您直接联系。特写信向您祝贺。”

阳光柔和地洒在我那张沙枣木做的写字台上,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激动地走到窗前,窗台上那盆盛开的太阳菊,透出阵阵清香,我仿佛又闻到了贺兰山幽谷中山花的芬芳,不禁令我浮想联翩,脑海里翻腾着在贺兰山多年跋涉发现岩画并加以整理的种种往事,回味甘苦,百感交集。直到1989年春节前,我接到来自意大利国际岩画委员会的一个沉甸甸的邮件,有研究成果之类的表格,有澳大利亚岩画研讨会的简报,还有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阿纳蒂的签名信件。

1984年阿纳蒂在他的大作《世界岩画研究概况——一份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写道:“很有趣的是印度和苏联外,别的远东国家尚有极少数的岩画报道……到目前为止,日本、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或越南还没有可靠的资料。来自中国和尼泊尔以及缅甸的报告主要是有关佛教和后期佛教的地点,看起来似乎史前岩画的主要集中点并不在那里。”这个报告对中国岩画的评语刺伤了我的中国心。实际上陈兆复先生在翻译这篇文章时,他也愤愤不平了,并主动给阿纳蒂写信,告诉他中国已经发现有100多个岩画点,其中包括宁夏贺兰山岩画点贺兰口、苏峪口、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等等,而且中国很早就已进行了岩画的研究工作,有一大批从事岩画研究的人员。接着阿纳蒂邀请陈兆复到意大利讲学和学习,在卡莫诺陈先生写出了《中国岩画发现史》一书,从此,中国岩画倍受青睐,许多国家的岩画专家都渴望到中国,到宁夏来一睹为快。

贺兰山岩画不仅以独特的风采和诱人的魅力为世人所瞩目,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首先岩画内容丰富,造型优美,数量可观,比较集中,岩画点离银川近,交通方便,适宜参观游览,并且地理位置显要,处于黄河之滨,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区之一,岩画属北方系统的山地岩画。此外,贺兰山地区风景幽美,山高林密,气候宜人,是人们寻幽探微观光览胜的好去处。这里曾经造就了历代英雄豪杰和能工巧匠,也将启迪和造就未来的开拓和创造者。

以上诸多因素成了在宁夏银川召开国际岩画会议的有利条件。召开这一国际性学术会议,对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开发宁夏促进宁夏地区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1年1月8日正式向文化部申请于1991年10月5日至10日在银川召开’91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3月30日文化部复函批准,于是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走向世界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91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如期在宁夏银川举行。阿纳蒂和夫人不远万里来参加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岩画会议。

为了更多地了解宁夏岩画情况,阿纳蒂和夫人又特意延长了访问时间,在他即将离开宁夏的前一天我陪同他们参观了苏峪口、回回沟岩画点。这一带岩画是1984年文物普查时,由我带领的贺兰县文物普查队发现的。短短几年时光,如今贺兰山岩画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社会效益,却是我始料不及的。

一路上阿纳蒂翻着看图识字学习着中国话,生硬地重复着“您好”、“1、2、3、4、5、6……”来到回回沟前,满滩石头,汽车无法行驶,只得下车步行。放眼望去,十月的贺兰山秋色正浓,天高气爽,山仿佛显得格外雄伟壮丽。遍野熟透的酸枣挂满了枝头,山榆树却依然葱茏茂盛,而枫叶才泛出一丝红意,虽非春光胜似春光。到岩画点是一段上坡路,路程约2公里,而岩画又在高达约50米的山头上,山脊两侧是深沟,令人望而生畏。阿纳蒂一见岩画立即来了劲头,不顾年迈,弓着腰手扒脚蹬,一点一点硬是爬了上去,他的夫人也不示弱,紧随其后,奋力攀登。

回回沟巨牛岩画展现在阿纳蒂夫妇面前。这幅岩画长2米,高1米,由双线条勾勒磨制而成,很有特色,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个体岩画之一,与真牛一般大小。如今它的形象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而闻名于世,无论在画册中、书本里,还是在电视中,许多人都看到过它的尊容。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贺兰山也好,阿尔卑斯山也好,都不算山中之最,然而却因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瑰丽多姿的岩画而名闻遐迩。

阿纳蒂夫妇都是著名的岩画专家,老两口一个口述,一个记录,配合默契。

山风许许如丝,近山远水尽收眼底。我给阿纳蒂在巨牛岩画前拍照。

出了回回沟就到了苏峪口岩画点,每到一处,阿纳蒂都仔细地察看、拍照、作笔记,并同我一道商讨岩画的制作方法以及年代的断定。他为人谦和,工作认真,令人肃然起敬。不觉已是下午2点钟了,大家饥肠辘辘,从山上下来,到了一户农家,这是一处小桥流水人家,院子靠山傍泉,树木葱郁,浓阴覆盖,还堆满了丰收的玉米棒子和正在晾晒的大红枣。淳朴的主妇看到外国客人,拿出刚烙好的大锅盔、红枣、酸枣招待我们,阿纳蒂伸出大拇指连连说好吃好吃,又像孩子似的跑到灶房看这特大锅盔是怎么烙出来的。

稍事休息之后,又赶赴苏峪口看了几处岩画点,阿纳蒂精神矍铄毫无倦意,尤其对一些孤零零的岩画点特别关注,他说这类岩画易遭破坏,再三嘱咐这种远离群体的岩画应该用栅栏围起来。阿纳蒂的这种珍惜岩画的精神很使我感动。岩画是古代历史文化的遗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具有不能再生的特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护。

走着,走着,阿纳蒂忽然发现远处山包上有一座土地庙,他问我那儿有没有岩画,我说没有,但他仍然背着相机走了上去。他仔细地查了一遍,确实一无所获才走了下来。这时,太阳就要落山了,山上的羊群都归来了。阿纳蒂来到汽车旁,深情地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熟悉这里的每一块石头。”听到他的赞扬我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确实说准了。我曾经多次跋涉这里的许多沟沟坎坎寻找岩画,曾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诗句激励自己勇攀险峰去探索岩画的奥秘。因为在这里的石头上镌刻着我的事业,那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追求。

阿纳蒂也笑了,因为不虚此行,他不仅看到了魂牵梦萦的中国宁夏岩画,而且也充分地了解到:中国也有史前岩画!

同类推荐
  •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是一门讲授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创作规律的基础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艺术的一般理论观点介绍(艺术起源、本质、特征、功能等);艺术创作活动系统描述(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本教材运用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方法,大量介绍了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实例,介绍了各个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系统阐述了艺术的基本性质、特征及规律,同时又对艺术的本体论、方法论、欣赏观、价值观、艺术观都进行了深入细致、广泛的研究。本教材从艺术学、美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全方位介绍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征。
  • 课外雅致生活-毕加索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毕加索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静观的艺术

    静观的艺术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静观的基本概念、静观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静观与其修炼方法的关系、我们的静观的特点、先天本我和后天自我、观念、意愿、意象、给没有修炼意识的朋友们的话等。
  • 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配料调色细且精,塑形绘影艺超群。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音乐之趣

    音乐之趣

    本书由46篇文稿组成,介绍了许多情趣盎然的音乐知识和意味深长的音乐史料。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妙手医仙

    穿越之妙手医仙

    现代中医世家辛家大小姐辛墨言被患者家属杀害,穿越到了一个陌生朝代,灵魂进入一个跳井而亡的丑丫头身体里,在井下重生,却有一段奇遇……
  • 云间剑

    云间剑

    “跟我走吧,我带你去个好玩儿的地方~”韩枫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了,但是看着牵着自己手一脸认真的家伙他还真不好反驳什么。一会儿把自己带到八大派华山论剑,一会儿把自己带到朝廷出兵血洗武林,一会儿又来了个魔教正道惊天大决战,他真的只想安安静静的住在太平盛世,只可惜他的系统有些不靠谱……粉丝群群聊号码:569645580,欢迎各位寄刀片
  • Humble Consulting

    Humble Consulting

    Edgar Schein argues that consultants have to jettison the old idea of professional distance and work with their clients in a more personal way, emphasizing authentic openness, curiosity, and humility.
  • 无限的世界里只有系统租

    无限的世界里只有系统租

    第一个世界是火影。第二个世界是网球王子。第三个世界是末世之黑暗召唤师。第四个世界一拳超人。第五个世界fate四战。第六个世界死神。没有血统装备娱乐技能的无限世界,只有租凭系统的无限世界。
  • 灵异小道

    灵异小道

    很多人都思考过一个问题,却都不得其解,人死了之后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多人只有到死了才能真正解开。且看玉清教小道士,捉鬼降妖,封神镇魔,下闹阴间府,上打地仙宫,纵横都市校园,叱咤黑白两道。
  •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终极一班之沈诺

    终极一班之沈诺

    一位现代普通青年,一次意外,穿越到终极系列,获得的特殊能力的故事!一切物体,活的死的,通通数据化。。。。战力狂飙,热血无限!交流群号465878842
  • 寻龙之逆仙

    寻龙之逆仙

    从公司去往大钟寺的路上就决定写这本书,程夜行将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认识世界,并最终走上一条看似陡奇却又命中注定的路。这里有欢笑,有哭泣,有高贵,有卑微,有豪气纵横,有快意恩仇,有仙凡陌路,有人妖情缘。。。有你,有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师父我想娶大师兄

    师父我想娶大师兄

    颜晓棠是将军府逃出来的野马驹,有才可貌不行。不过她觉得正好,大师兄有貌啊!至于才的话……听说以前很牛掰,现在就只会吐吐血,白白嘴唇,数铜板都没她利索。什么?你说师父容貌逆天,也可互补?no、no、no,师父乃天人之姿,我等凡人可配不上!她就一门心思地瞅着大师兄,至少这个努把力,还是能娶到手的……吧?为了娶大师兄,颜晓棠豁出去了——刚拜师就被追杀,她来想招躲;师门穷,她去挣钱;师父想重振,她管招兵买马。等一切水到渠成,大师兄还是又冰又扎的怎么破?颜晓棠:哼哼……到时候还由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