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35000000015

第15章 哀素娥(2)

又过一年,长庚退伍。一回来就当上民兵排长。第二年结婚,第三年生个女儿,叫玉清。毫无疑问,他不会和凌风再有个人往来,不仅如此,脑子里那根弦还绷得特别紧。以他的话说,他对凌风特别了解:思想复杂,极不安分,不是一般地富子女。所谓思想复杂,就是危险分子,和思想反动,就只一步之差了,再辅以“极不安分”,足见其危险程度。其时凌风尽管身处厄境,仍不改对文学的初衷,常常读书动笔以至深夜。因此长庚对他的怀疑更直线上升,以至下达了秘密监控的旨令。民兵排长徐长庚,又兼任了大队民兵连副连长,自是相当积极。由他指挥调遣民兵,每晚至少二人,潜伏在凌风家附近,聆听,监视。特殊情况下,他还亲自出马。因此,凌风晚上尽管有事,也不敢轻易外出,生怕惹来什么新的嫌疑。

每当想到和长庚曾有的亲密,他就颇多感慨,生出无比的悲凉。悲凉之后,又是愤怒。但除了加倍提防之外,别无其他办法。为防备突袭抄家,他不得不把几本好书深藏起来,所写习作,全数“坚壁”。他的估计没错,果然一天晚上,几个人突然闯进家门,翻箱倒柜,叩壁敲柱,意图从什么缝隙查找出藏匿的罪证。结果除了毛泽东的书和几个样板戏外,什么也没有看到。后来,又陆续几次闯入,最终未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才作罢。

凌风与素娥的关系暴露,长庚尤其扮演很不光彩的角色。海成反对素娥与凌风好,本是情理中的事,但海成表现得十分强烈和凶狠,却是长庚的作用。是他,向海成分析和推测了凌风的发展走向;是他,向海成展示了阶级的现状和未来。终归一句话,凌风将给海成一家带来无比的灾难,祸及子子孙孙,没有穷尽。

凌风心里,再没有长庚昔日的影子。有时一觉醒来,简直无法相信,长庚怎会变成这个样子:不仅极“左”,还心术不正,快要和郝守云不相上下了。

正当凌风苦闷至极之时,形势忽然大变。先是毛泽东逝世,接着“四人帮”覆灭,紧跟着平反一切冤假错案,给“四类分子”摘帽,恢复高考,土地承包到户。一应变化,令灵泉寨人始料不及。还没等到凌风弄清长庚的复杂心理,他就进城读大学去了。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便回灵泉寨把母亲接走。母子俩临别故土,去凌风父亲坟上和老祖坟上磕了三个响头。

凌风再次见到长庚,是他来镇街中学支教。长庚的女儿玉清,正好在他教的这个班。

长庚毕竟在高中混过几年,随着形势变化,不能不认识到知识和读书的重要,一听说凌风下来任教,并正好教他女儿,便专程来见凌风,目的是希望凌风对他女儿在学习上予以关照。

凌风见到的长庚,已经苍老黑瘦,浑身上下找不到一点昔日的影子,完全一副饱经沧桑的老农模样。凌风不禁脱口而出:“你怎么变得这样。”长庚却说:“还是你好呵!凌风……我……”凌风不愿他再往下说,忙招呼入座,取杯泡茶。长庚稍显拘谨,在凌风掺茶的当口又说:“凌风,你确实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凌风说:“也谈不上,努力不虚度光阴罢了。”长庚说:“听说,你不仅是优秀教师,省级劳模,还当作家了。”凌风笑道:“不过利用业余时间,写了点文章,出了几本书。”长庚叹息一声说:“想想当初,我们在灵泉湖边,谈天说地。那时,我就很佩服你,你年龄比我小,知道的比我多,还有大志向,而我这一辈子,只好这样了。”

长庚一说,凌风立刻想起十几年前的情景。月光下的灵泉湖,有轻轻的浪语之声,就好像湖水荡入了他心中,使他不能不有些动情起来。先前对长庚出自心底的一点冷漠,也随之消逝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怜悯。于是,他禁不住发出一声叹息。长庚闻声,便有些茫然地看着他。

凌风在镇街支教仅仅一年。直到他提前离岗,回归灵泉,才知道长庚的女儿玉清,只读到初中尚未毕业。其实在他印象中,玉清成绩不算差,稍作努力,就能考上高中的。显然她并没有遂父之愿。不过,以长庚目前的生活状况,足见玉清在外打工也混得不错,凌风忽然想起,玉清的模样是很俊美的,这样的女子,在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很受欢迎。可是,灵泉寨的乡亲邻里,都不知道玉清究竟操什么行业,长庚本人也不细说,只说在大公司里头上班。可在凌风回乡的这些日子,也有另外一些耳闻,传玉清在广州、深圳,有些不太正当的行径。当然耳闻的东西往往多不实在,凌风也不想过多揣测。现今外面世界,可谓五光十色,行业之多,也是应有尽有,不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更不好妄加评判。至少,玉清是靠自己的能耐在外面闯荡,并源源不断给家里寄钱,使父母过得不错。仅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的呀!

自从凌风回来,每与长庚相遇,长庚都主动招呼他,并攀着想和凌风交谈几句。可二人之间,差距相当巨大。并非差在背景和身份上,主要还在文化层次上。就连当初,凌风初中尚未毕业,作为高中毕业的长庚,也对他佩服有加。何况经历二十多年后,凌风在个人修养方面,已经走得何其遥远。而长庚的文化素养,依然如二十多年前。他后来的经历和所谓“进步”,不过都是极“左”那一套,此外什么也没有学到。若长庚只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乡间农民就好办了,凌风能很随意、贴近地和他交往。可长庚偏偏不是,他总要表现出一些“文化”的东西,其实很肤浅,甚至有点不着边际,这就让凌风别扭,不知如何与之交谈。这自然是长庚的悲剧。悲剧的原因除长庚自身外,时代的促成或强加,不能不是一个重要方面。是他完全顺从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便轻而易举地染透了他。直到现在,在他身上,也还有那个时代的影子。只不过是以扭曲变形的方式偶尔出现,不由自主地支配着他。这就是虽然主观上的他,已经不愿意是那个长庚了,可仍止不住有时要认同海成——尤其守云的某些见解和做法的原因。

凌风与长庚分手后,沿灵泉湖往西北行去。灵泉湖如一片巨大的条形树叶,静静地摆放在山崖与河坝之间。河坝绿草如茵,沿湖岸铺展开去。而山是一列错落断崖,长藤、野草、古树,集结纠缠,影映湖中。故而狭长湖水,一半深绿如黛,一半莹润似玉。朝晖夕照映于其中,也是浓淡两种不同的颜色。老远就望见灵泉洞,如窥探在草树丛中的一只眼睛。到底从什么年代开始,它就睁开在那里的呢?谁也不知道,包括凌风的祖爷爷,甚至祖爷爷的祖爷爷,老祖坟中的那位祖先,也是在这只眼睛睁开之后,才从很远的南方迁徙来的。它应该是与天地共生,或许山崩地裂之际,与天坑、地缝、灵泉湖以及风水宝墩同时形成。当年凌风冒着风险,终于把洞走穿,经几番弯折之后,才找到出口。原来出口就是天坑。

当时之所以要探寻出口,是为了给他和素娥的约会找到退路,以防不测。这时二人只能偷偷约会,野外任何地方都不是去处,不得不避入灵泉洞中。里头真是冬暖夏凉,深处有水,水微温热,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啊!最初选定此地,便想到能否找到出口。仿佛听老年人说过,灵泉洞是有出口的。又说深处藏了伤人的野物,没有人敢进去,只有像他们这样为情势所迫的人,才会去冒此风险。

又看到灵泉洞了,凌风心头止不住有些激动。他想绕到对面去,好好看看这洞穴。当他快要绕到湖与山接的地方时,才发现洞穴下边还站了一个人。是婵婆。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齐肩的蒿草挡在她四周,稍远的地方都看不见她。她只是站在那里,并不往上攀爬,许是年纪太大的缘故吧?但她守着洞穴,似在聆听什么。一定是几十年前的声息,一点一点,只留给她一个人去慢慢品味。

凌风不愿惊扰了她,又折身回到先前的路上。

长庚与凌风分手后,行至路口,碰上海成的二儿子永山。海成的大儿子叫永江。永江、永山——永远的江山。穷人翻身,做了主人。什么是主人?就是江山的拥有者。可惜永江短命,“江山”可就去了一半。

海成两儿两女。女儿都先后外嫁,两个儿子中,老大比老二强多了。老大不仅懂事早,而且聪明能干,参军第二年就入了党。要不是部队改变了提干的办法,老大还不至于退伍回来。因为提干必须读过军校。并非首长不要永江去读,而是考不上。这就没办法了,只得服满役就走。这虽让海成失望,但儿子毕竟回到身边,对他处处体贴,也算一种安慰。不比老二,凡事总先顾着自己,对父母漠不关心。可是……好的偏偏命不长。海成悲痛不已。留下大媳妇银秀,带了一个几岁的女儿。本指望二儿子给他生个孙子的,可是,老二永山只比他哥晚结婚两年多,可几年时间过去了,二媳妇桂香却没有丝毫动静。这是最让海成痛入骨髓之事,难道,他真的要绝后了么?

长庚对永山向来看不起。论外表,永山比他哥还要高大,却没什么力气,就是“泡柴”一截,仔细一看,更是一副懒相,无论走路、做事,都疲疲沓沓,难怪他老婆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据说他干那事很不行。因此在长庚眼里,永山和一个废物差不了多少,平常时候,长庚不会和永山说什么,除非永山主动找他。此刻,当长庚正要插上通往家屋的路时,永山喊住他。

长庚站下来,问永山什么事。

永山说,我爹和守云叔去找你,你不在家。

长庚说,找我什么事?

永山说,你不知道?找你一起去谈判沙场的事。

长庚说,谈判?和谁谈判?

永山说,他们宗家几个老头早去了。就是不让志武他们开采,你不去看看么?

长庚“呵”出一声,表示明白,然后回家去了。放下箩筐,忽又觉得,还是该去看看。于是重新套了件干净衣服,出门沿小路往北行去。

对志武带人回来采沙,长庚的态度既和宗姓几位长辈不同,也和郝氏弟兄有异。这二十来年的变化,使他对宗家的“得意”,已习以为常。他不是没有过别扭,乃至很不舒服,但只是开初几年才有这样的心态。随着女儿的外出,带给他家庭境遇的改变,他忽然觉得,所谓宗家得意的说法,并不准确。应该说,是宗家恢复了应有的权力和地位。即有“得意”,也不过是因此而生的喜悦情态而已。开初他也和海成、守云一样,由困惑,到苦恼,乃至咒骂邓小平。后来,随着几乎所有人生活的逐渐改变,尤其他自己小富日子的到来,才恍然大悟,并由衷拥护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现在各做各的庄稼,任你有多大本事,都能毫无顾忌地发挥出来。不劳动者不得食,谁偷懒谁吃亏,这有什么不好?要是这样的政策早点来,永山也不至于被惯得懒兮兮的了。

他和郝氏弟兄的异处,正在这里。他越来越不认为,宗氏大族会对外姓有什么威胁,因此对海成弟兄私下的说法,不太以为然。至于宗姓几位主事者,声称采沙会给灵泉寨造成如何如何的影响,他也觉得把问题说得过于严重。他毕竟读过高中,参过军,知道不少外面的事。中国如此之大,还在乎一个小小的灵泉么?何况,作为他本人,已有一种预感,或迟或早,女儿会把他老两口接走,至少,会去河对面的镇街居住。

但他还得去沙场看看。毕竟他是这里的人,对这里发生的事,不应该不知情。他也曾当过干部,也算红过几天的人物。

长庚走拢时,一帮人正议论纷纷。刚才来的路上,他就听见了,只因风向相反,听不甚清,但几人颇为激愤的情绪,却很明显。走近后,听见立凯大着嗓门,正发表煽动性意见。他说,若不及时阻止,任沙场蔓延,虽是掘的荒坝,也会影响正种面积,乃至危及居家林盘。他是看着郝氏兄弟说的,大有拉同盟军一致对外的意思。郝氏弟兄认真听着,二人表情不太一样。海成似乎垂目思索,守云却老是眨眼。不管是垂目还是眨眼,都让定文反感。定文从侧面观察他们,心里头顿时不舒服,又想到过去,尤其守云的眨眼,在二十多年前,总和一肚子坏水连在一起。长庚认为,立凯说得过于严重。荒坝那么宽,能全都开采完么?退一万步说,就是开采完了,即有垮塌,也不过关系到紧邻的耕地,与居家的林盘何干?但他不会去反驳,他知道立凯的脾气。

这时立凯说完,立清才说:正好你们三位也来了。凡是灵泉寨的人,都应该关心一下这件事。这不只是哪几家的事,而是全村寨,所有人。

立清所以特别这样说,是他已经感觉到,在采掘沙石一事上,郝、徐两姓,和宗姓暗有区别。他们总有一点隔岸观火的味道。他当然不可能更多地了解长庚,只能把长庚和郝氏弟兄划在一起。

立清这样看长庚,长庚很不舒服,但他不会去辩解,也不知道怎样辩解。难道让他表示,他和海成守云不一样么?他虽和海成守云有些不一样,并不等于就认同宗姓几位长辈的观点呀!何况他若作了如此表示,不就和海成、守云公然划开了么。多年来,他一贯跟随在海成、守云之后,似已成了一种习惯。不管现在还是今后,他都不可能和他们公开对立。因此他只能沉默,尽可能将自己置于旁观地位。

海成仍保持静听思索的样子,守云还在间歇性地不停眨眼,这似与表面的“老练沉稳”不太相符了。一定要给个准确的说法,则更多是一种谨慎和小心。直到这时,海成才多少有点后悔起来:他不该一时兴起就赶到这里来了,入了宗姓人堆中。立清这个老贼毛,几句话就把他推到前台,逼他表态说话。毫无疑问,他和守云,乃至长庚,都不赞同采沙,说到底,他们也是灵泉寨的人,对灵泉寨的任何损害,他们都不可能支持。但是,他们又能够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反对么?仅仅气头上说几句反对话是可以的,真要站出来,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反对的最大受益者,不是郝、徐两家,而是宗家。尽管海成意指之“利”,不好明确道破。那都是封建迷信的东西,上面三令五申不要迷信,他当干部那阵,也在公开场合作如是强调,可在内心深处,却又不能不信一点。正因为有了这“信”的一点,才使他在是否反对采掘沙石的事情上,态度十分微妙。

见此情状,定文开口了,他比立清更进一步,把话头递到海成嘴边,摆出一副看你接还是不接的架势。好在这已是世道变迁许多年后,要在当初,完全可以给定文扣上“疯狂反扑”的帽子。

定文以讥讽的语气面对海成说:嗨!你也是当过支部书记的人,怎么现在就一言不发了呢?

海成抬头,与定文目光相遇,但他只是冷冷地笑了笑,便转而面对立清说道:你也当过队长,何况,现在的支部书记,不是你家志勇么。

海成的回答,也算尖刻,但是一个“你家”,就又区分了姓氏,话一出口,不免有点后悔。他怕立凯抓住话柄反诘他,说他又搞姓氏划分那一套。立凯在这方面的伎俩,他早领略过了。还好,今天未等立凯接话,立清率先说了。他没好气地说,你就别提志勇了,连他亲兄弟也管不了。要不是志武卖了荒坝,他们能在这儿站住脚么?要我说,现在的干部,比起我们那阵来,确实差多了。

立清说的“我们”,既包括海成和守云,也包括长庚。一瞬间,使大家都感到一丝儿热乎。守云顿时警惕:立清这个老贼毛,是要把我们统一到他那一条线上去哩。

同类推荐
  • 小镇疑云

    小镇疑云

    目睹挚爱的外婆被杀,少年凯文在好友波比的帮助下复仇后,带着破碎的心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小镇布莱顿。 二十六年后,凯文已是功成名就的记者,他从不回自己的家乡,也不与家人朋友相见,直到布莱顿因为接连发生的命案成为警方关注的焦点,而种种证据将连环杀手指向波比。 为了查明真相,也为了保护那个只有他和好友知道的秘密,凯文再次回到小镇。凶手渐渐浮出水面,凯文坚持了多年的“正义”却在瞬间崩塌……
  • 红床

    红床

    《红床》是著名作家许开祯的短篇精品集萃,收录了许开祯自2005年以来完成的《姚先生》《儿子》《唱卷》《红床》等十三篇精品力作。在这些故事中,有普通人在利益诱惑面前的软弱,有儿子与后母之间微妙的情感,也有老实人刘成的悲剧一生,更有中年夫妻的情感困境和难以割舍的同性之爱……故事虽短,意义深长。《红床》是一本短片小说。
  • 花旦(上部)

    花旦(上部)

    该作品以大西北腹地西海固一个叫红城子的村庄为故事发生地,辐射大半个中国,以一支民间秦腔戏班的活动为经线,以众多民俗活动为纬线,以一代坤伶、艺名为“勾魂娃”的当家花旦齐翠花的命运揭示为主旨,构建小说文本。出场人物众多,情节跌宕,故事感人,气势恢宏,寓意深刻,被评论界誉为“宁夏的《白鹿原》”和“大西北民俗宝库”。极具阅读价值和研究价值,上部记述了20世纪40年代初期齐翠花困苦潦倒,弃城入乡,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大起大落的人生境遇。她天生丽质,身怀绝技,敢爱敢恨,但却处处受困、受辱。最后在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组织下,劫狱救友,一同投奔延安革命阵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原罪

    原罪

    从细微入手却大气势、高品位地描绘了一个正义与邪恶、除恶与“赎罪”之间激烈较量的场面。癌症病房里的老警察与富豪嫌疑人,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着智慧较量,激烈、残酷,而又充满强烈正义感和力量感。最终经侦民警马庆不仅抓住元凶、侦破全案,而且为犯罪嫌疑人张文昊搭起了“赎罪之门”,作品犹如一曲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浪漫而悲壮的立体交响。同时作品也生动而鲜活地呈现了经济犯罪侦查这个特殊警种,正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的智慧较量”。
  • 夏娲回归

    夏娲回归

    王晋康是当代著名的科幻文学作家,其作品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善于追踪20世纪最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生物学发现。语言典雅流畅,结构精致,构思奇巧,善于设置悬念,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很好的结合。他的作品常表现人类被更高级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题。本丛书收录王晋康大部分经典短篇小说以及一篇长篇小说,是王晋康作品的精华集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诱人的海洋

    诱人的海洋

    本书介绍了海洋蕴藏的能量和资源,孕育的动物和相关趣事,海底世界的地理奇观和大量宝藏,以及海洋里的许多奇异现象和未解之谜等。
  • 亲亲我的恶魔同桌

    亲亲我的恶魔同桌

    一个什么都很优秀的女生,没有了父母,她的生活照样继续,在其中,友情,亲情,爱情的关卡,她要怎样一一攻破,脾气古怪的同桌和王子一般的学长,她将怎么选择?她最后和谁在一起呢!
  • 云之迹

    云之迹

    追随云的脚步,用你的幻想让你变得强壮,寻求一个世纪的宝藏,成就云之子。
  • 箫声落落在斗罗

    箫声落落在斗罗

    遭到脚手架突袭,莫凡魂穿斗罗,偶得东邪黄药师传承,幸得比比东搭救,成为武魂殿圣子。既然注定要与唐三为敌,那莫凡也就不客气了。抢机缘,虐原主,扶大厦之将倾。既然已在武魂殿,那莫凡必将扶武魂殿一把。想灭武魂殿?神战?我莫凡奉陪到底!Q群:1054714172(欢迎进群唠嗑,讨论小说剧情。或许小乖还会扔几张新书的章节。)
  • 许给权臣大人的红妆十里

    许给权臣大人的红妆十里

    十四公主为成王,讨好当朝权臣。权臣大人傲慢:助你为王,可以,但后宫必须只能有我一人。十四公主笑:好。登基之时,凤舞九天,她口头封他为后,许他大婚之日,红妆直铺到皇城门十里之外。安定下来,她与权臣大人去江南游玩,她道要与他再浪荡一次,瞧瞧这江南水乡的美。毕竟以后可能再无机会这般。毕竟归来之时便是大婚之日。权臣大人欣然相许。可在游玩途中最后一日,她遇到一江南男子,执意要带他回宫。新晋女皇伏在权臣耳旁:大人会同意的吧?权臣大人垂眸:……嗯。那日琴瑟和鸣,鼓乐喧天。归来之时确实是许他的大婚之日,也确实有许他的十里红妆,无限风光。只是,夫侍同娶。
  • 我自神武

    我自神武

    讲的一个身份神秘,令人感到好笑的少年的故事........
  • 吟啸苍穹

    吟啸苍穹

    极倾大陆,被弃世家少年寻仙踪,却被仙门所拒;落魔道,却被世人所叱。苍穹变,风云起,昔日废柴原是惊世天才,看他叶晟如何唤醒上古神兽,掌控无端神赋,入驻轩辕本姓!
  • 塑料姐妹追情记

    塑料姐妹追情记

    大学时,她们是睡在同一个床上的姐妹,步入社会,她们是无话不说的挚友,当爱情来临时,看她们如何联手获取爱情的甜蜜
  • 女扮男装之我是校草

    女扮男装之我是校草

    刚回国宁致夏就被便宜老爸给买了,说什么要过二人世界,nn的,要过二人世界还生我和宁致远干嘛?因为走的太急还吧性别填错了,我堂堂宁家千金转眼变成了宁家少爷?在学校,遇美男,混了个校草当,突然某天校草说: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