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9400000066

第66章 1927年(1)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

从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一路势如破竹。到1927年3月,北伐军从广东打到武汉、南京、上海,相继击溃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的主力,使革命区域由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反帝运动和工农运动的开展。1927年初,汉口、九江民众依靠自己的力量,夺回了两地的英租界。与此同时,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尤其是上海的工人阶级在总结前两次武装起义失利的基础上,果断地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且取得了胜利。

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社会矛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国民革命处在高潮中,统治中国10多年的北洋军阀势力走向了末路;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革命的干涉,新的反革命势力在逐渐聚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集团,于4月12日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并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中央政府。继蒋介石集团之后,广东、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反动军阀相继背叛了革命。中国革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7月15日,武汉政府的汪精卫集团也公开反共。汪精卫集团的背叛革命,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近4年的国民革命归于失败。

中国革命到了转折关头。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不畏强暴,毅然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8月1日,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毛泽东等人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张太雷、叶剑英等人在广州领导了工人武装起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些武装起义,虽然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最终都失利了,但它如燎原之火,迅即燃遍了大江南北。从是年秋天起,毛泽东、朱德等人分别率工农起义军开始向广大农村进军。从此中国革命转入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初。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人民的反帝斗争也迅速高涨。革命群众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驻华军队,收回租界,对帝国主义实行经济绝交。在此形势下,英、美、法、日等国在汉口、九江等地的租界内置沙包,布电网,设路障,架机枪,并不时地派兵登岸,企图以武力遏制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维护其在中国的特权。

从1月1日至3日,武汉群众连续举行大规模的集会,庆祝北伐的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3日中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传队在汉口江汉关前临近英租界的空地上讲演,吸引了众多群众,但秩序井然。对群众的集会,英租界工部局深恐民众进入租界,立即派遣巡捕和侨民义勇队手持枪械,沿街布防。至12时30分,又急请驻汉口的英国海军长江分舰队司令卡梅伦(JSCameron)派兵援助。卡梅伦随即将英水兵和陆战队全部登陆驱逐中国民众。当群众队伍后撤之时,英国水兵却用刺刀向群众冲击,刺伤30多人,2人重伤,酿成汉口"一·三"惨案。但愤怒的民众,毫不畏缩,以砖石抗击英兵暴行。

事件发生之时,武汉国民政府正在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获悉事件后,徐谦主张以军队包围租界,先使群众撤退。陈友仁则认为如果撤退群众,未免示弱,力主取强硬态度。鲍罗廷则主张先劝群众撤退,然后商量解决办法。会议最后按鲍罗廷提出的办法议决:(1)立即派徐谦等人去向群众说明:政府将在24小时内决定办法,为人民报仇雪耻;在政府未决定办法时,望民众离开租界,以免危险。(2)外交部立即对英租界当局交涉,要求立即撤退武装水兵;英方如不撤退水兵,政府将不负保障英人安全职责。1月3日下午5时,武汉国民政府派来大批军警试图维持秩序。公安局长要求英方先将水兵、义勇队等撤到路障后面,然后再劝说民众后退。在此过程中,愤怒的民众动手撤除了租界边缘的路障工事,后在国民政府代表和军警的劝阻下,未入租界而散。

月4日,武汉工农商学各界代表就"一·三"惨案在汉口总商会举行会议,向武汉国民政府提出8条解决办法:(1)立即向英领事提出强烈抗议;(2)由英政府赔偿损失;(3)惩办肇事凶手;(4)英政府立即撤退驻汉口英舰及英租界内沙包、电网等作战物;(5)英政府应向中国政府赔礼道歉;(6)英租界内的华人应有集会、结社、游行、演讲的自由;(7)英租界巡捕及义勇队须一律解除武装;(8)英租界须由中国政府派军警管理。会议还议定,如英领事对于所提8条不能圆满答复,武汉国民政府应立即自动实行下列4条:(1)立即收回英租界;(2)立即收回海关;(3)立即收回英轮内河航行权;(4)立即撤销英人领事裁判权。

为抗议英人暴行,许多群众于1月4日下午自发涌入英租界。他们拔除电网、沙袋等作战设施,张贴"收回汉口英租界"、"打倒英帝国主义"等标语。在中国民众的强力抗争下,英租界巡捕自动放弃职守。

武汉国民政府支持群众的革命举动,对各界代表联席会议的动议,也表示"依议做到,以为人民报仇雪耻"。1月4日傍晚,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全部接受各界代表要求,并随即派军警开入租界,维持秩序。

月5日,武汉30余万市民举行对英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立三任指挥。大会将武汉各界代表商议的解决"一·三"惨案的8项办法通电全国,并一致议决,自即日起严厉禁止买卖英国货。会后游行时,虽然李立三宣布不进租界,但激愤的群众再次冲入英租界。英工部局巡捕及公务人员逃避一空,租界顿时呈现混乱状态,英方被迫将治安管理事宜交国民政府负责。国民政府遂决定设立以陈友仁为首的汉口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开始接管租界。

在武汉人民接管英租界的同时,九江人民也收回了英租界。

月3日,英人控制的九江海关扣押中国小船,引起民众愤慨。民众冲开与海关相连的英租界铁丝网,后虽因英国水兵的阻拦而散,但九江的气氛已由此紧张起来。1月6日,九江工人举行反帝罢工,英海关人员打伤阻止英人雇工搬运行李上舰的罢工纠察,江中的英舰也开炮恫吓。英人的暴行再次激怒了九江民众,愤怒的工人和市民再度冲开英租界铁丝网。1月7日,一部分北伐军和工人纠察队进入英租界,租界内的英人被迫撤上军舰。1月8日,武汉国民政府派出九江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接管租界。

汉口、九江人民的收回英租界的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反帝斗争。1月上旬,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市纷纷举行反英大示威,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反帝斗争洪流。

在收回英租界的斗争中,武汉国民政府执行了革命的外交政策。武汉国民政府不畏英帝国主义的威胁,坚决站在革命群众一边。同时,又由外交部通告外国人在华安心营业,政府将负责保护外国侨民的生命财产。1月12日,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开始与英国代表谈判。英代表提出恢复租界原状的无理要求,为陈断然拒绝。1月22日,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表示要在经济平等、彼此尊重主权的原则下与各国讨论修改条约,以"恢复国权"。1月下旬,英国派遣大批军队来华。为此,武汉国民政府停止了与英国代表的谈判,以示抗议,最终迫使来华英军大部分改向香港。2月19日和20日,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涉谈判,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协定终于在武汉正式签订。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帝国主义统治下的租界夺回来。

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学校

在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便受摧折之时,陶行知满怀忧郁与激愤,奋笔写成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以其深邃的精神、精辟的见解而获得全校第一名。面对兵荒马乱的国内局势,陶行知为了掌握救国本领,毅然赴美留学,于1917年夏获哥伦比亚大学"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之后,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祖国。接下来的近10年之中,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前途极为忧虑,经过苦苦寻觅之后,他决定继续为中国教育寻找曙光,探求生路,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

目标确定之后,陶行知便开始付诸行动。从1926年7月开始,他先后在南京、无锡等地参观考察,最后选定了南京和平门外燕子矶附近一个叫晓庄的村子,决定在这里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经过精心筹备之后,陶行知在全国各报章杂志上登载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广告内容极为独特,内中规定:凡初中、高中、大学程度的学生;有农事或土木工经验;有相当程度并愿与农民同甘苦,有志于增进农民生产力、发展农民自治力的在职教师,均可报名参加。倘有志兴办乡村小学,为预备师资而选择合格学生保送来校学习,则尤所欢迎。广告还特别声明:"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

3月11日,中国教育史上别开生面的一场入学考试在晓庄举行。这天上午,来自上海、北京、苏州、杭州、镇江、安徽、湖北、江西等地的13名考生在燕子矶小学的几张长桌上挥笔疾书。国文题目为《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话对不对?》。大家文如泉涌,淋漓尽致地批判了这个谬论。下午,考试演说。试题有20个,内容包括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教育问题、时事问题、自然科学问题、农村生活问题等。考生一个个挨次抽签,准备3分钟后,用"国语"向请来的农民、小学生等演讲3分钟,由指导员当场评分。不少人有生以来从未在大庭广众下发表演说,憋得面红耳赤。尽管如此,陶行知还是发现了每个人的特长。第二天,考试劳动。13个人脱下长袍,穿上草鞋,来到晓庄的空地上。每人在画好的方格内站好,哨声一响,立即挥锄垦荒。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考试时间结束时,许多人都未达到预定的一半。他们正在为考试成绩担心时,陶行知笑呵呵地说:"今天的考试,是破天荒第一次,你们的成绩,都是一百分。"

月15日,在劳山脚下的一片开阔荒地上,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开学仪式。满山遍野,一片欢腾。留声机播放着乐曲,校旗在春风中飘扬,到处都竖立着白底红字的乡村教育信条标语牌,附近农村的男女老少如赶集一般云集荒野。参加典礼的,除本校师生外,还有附近几个小学的师生,以及城里来的江问渔、陈鹤琴等教育界知名人士,总共100多人。在开学典礼上,陶行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今天是我们试验乡村师范开学的日子,我们没有教室,没有礼堂。但我们的学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们要以宇宙为学校,奉万物为宗师。蓝色的天是我们的屋顶,灿烂的大地是我们的屋基。我们在这伟大的学校里,可以得着丰富的教育。……今天到会的农友很多,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向他们好好学习。"

学校成立之时,正是北伐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所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一成立,陶行知便组织师生奋身投人大革命的洪流之中。由晓庄师生组成的红十字救护队,经过训练后赶赴战事激烈的南京城外救护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3月24日北伐军进城,晓庄的师生又和南京群众一起走上街头热烈欢迎。南京惨案之后,晓庄师生除宣传反帝外,还参加省学联与全国学联会,并在学校周围发动和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学校,它的办学精神为"教学做合一"。为了适应中国乡村教育的实际需要,陶行知把杜威的名句"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颠倒了过来,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意思是,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受什么样的教育;过改造社会的生活,就要受改造社会的教育。综纳起来,晓庄学校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校舍特异。开办之初,学校没有校舍。在未建成之前,大家借宿于附近燕子矶小学或农民家中。陶行知就曾借住在一农家牛舍之中,和"牛大哥"同睡。在建造过程中,虽大部分工作由建筑工人完成,晓庄全体师生也不甘示弱,个个头戴草笠,脚穿草鞋,一齐投入到劳动之中。晓庄学校的房舍全部由美术指导员朱葆初设计、监造。这些校舍,吸收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虽都以土坯垒墙,茅草作顶,但统一、和谐中又各有特色,显得经济、朴实而又典雅、大方。陶行知所题名称,也极具特色,如称大礼堂为"犁宫"、餐厅为"食力厅"、图书馆为"书呆子莫来馆"、厕所为"黄金世界"等,处处充满了革命的精神。

二是教员特异。晓庄没有专门的教师,只有经验较深和学问较多的辅导员。陶行知一方面把那些富于实践经验的农夫、村妇、樵夫等劳动者视为学校的师资来源,一方面延聘了一批名师如当时各高校著名教授赵叔愚、邵仲香、秉农山、陈志潜等来校任职。晓庄以一乡村师范学校,竟然罗致如此雄厚的师资力量,实为国内所少见。

三是学生特异。以学生数量而论,晓庄规模很小,4期学生总共才120余人。但若以质量论,这些学生满怀抱负与理想,有一定学历,又有一定实际的经验,远非一般学校所能罗致。

四是经费特异。晓庄开办之初,就面临着经费奇窘的局面。陶行知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各界支持,终于筹集到一批赞助者,从而保证了晓庄学校的正常运行。晓庄这种集资办学的方式,为日后私人办学筹集款项树立了榜样。

晓庄师范先进灵活的办学方式吸引了不少进步青年,江浙一带许多被国民党当局或地方当局迫害、通缉的革命青年,也改名换姓来晓庄学习,他们中间有不少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他们来晓庄之后仍然坚持革命斗争,并于1928年夏在晓庄建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晓庄学校,当时国内影响最大的三大政治派别国民党、共产党、国家主义派都相当活跃。对此,陶行知采取了超然而不介入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革命与进步力量的增长。

同类推荐
  • 辛亥:计划外革命

    辛亥:计划外革命

    《辛亥:计划外革命》以1911年的中国作为大舞台,刻画了中央权威丧失,各种政治势力在改革的名义下忙于争夺权势;民营资本大举进入铁路投资,带来一地鸡毛;地方官场的明争暗斗,北京的政争混乱激烈,川路公司挑动民粹,会党势力与革命组织结合的纷乱景象,剖析了辛亥革命的起源真相。
  • 快把唐僧带走吧

    快把唐僧带走吧

    八戒娶嫦娥,骑白蛇,收唐僧、杨戬、后羿当小弟。
  • 名利场·男人事

    名利场·男人事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说什么龙争虎斗!爱江山更爱美人——男人,作为中国历史的主角,一直都站在舞台的最前沿。作者从现代人的思维加以解读,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一部不一样的男人史记。不管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这些历史人物庞大的身影之后,究竟存在着怎样与寻常百姓不同的七情六欲和嬉笑怒骂?一个片段一场悲欢,一段经历一种观念,一个角度一种解读。细微的历史片段剪辑出的是五千年来风云起伏、历经沧桑的华夏中国。
  • 秦亭

    秦亭

    本书是一部严肃的历史文大抵分为两部分——幻想篇与史实篇。本书为幻想篇,史实篇搜索《秦亭纵横篇》幻想篇中为架空历史以及仙侠元素,是作者的一次尝试,内容较为晦涩。史实篇为纯粹的历史文,没有任何杂乱的元素掺杂在内。本书有书生北地茫茫踩雪,丽人寻夫身死他乡;亡国公子一怒杀破天下,纵横策士斡旋邦交漩涡;铁面君王卧薪尝胆蓄意东出,白衣雅士呕心沥血投命变法;文人墨客舌战学宫,关山将士生死沙场;迁客骚人天涯悲歌,穑夫农士井田高唱;还有威武雄壮的铁军锐士喋血北望,那声威显赫的贵族世家惨遭流放。
  • 二混子权臣

    二混子权臣

    故事发生在一个平行世界里,唐朝结束后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它升平已久,眼看又将堕入战争的黑暗,这个国度,是否和我们一样,不断经历兴亡的轮回?这是一个市井之徒力挽狂澜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心沉自哀愿与你

    心沉自哀愿与你

    她是贫寒学子,对富家人敬而远之;他是有钱人家,但受兄长影响,自主奋斗积极上进毫无纨绔形象。军训活动,他对她萌发好感,一年的追求,终成眷属,不过一月,他遭遇意外
  • 女总裁的全职高手

    女总裁的全职高手

    在部队养了三年猪的张帆,归家途中无意中得到了《神兵系统》,并且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女总裁的保镖,从此在都市里面横行霸道,逍遥无匹。
  • 重生天道成至高

    重生天道成至高

    这是一个快要毁灭的中千世界,天道已经蹦坏了,天地万物要不了几万年就会灭绝,而就在此时一个异界灵魂的到来,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命运。
  • 金门记

    金门记

    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却有不平凡的感悟,不平凡的经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穿书之皇后总想欺负朕

    穿书之皇后总想欺负朕

    新书求支持《别动权臣的小夫人》 穿书就算了,竟然还穿成人人口中的全废女帝。没错,是女帝!上面有一群兄弟姐妹天天想着篡谋夺位,想弄死朕。o(╥﹏╥)o后宫宠妃都联合手来坑死朕o(╥﹏╥)o。醒来的第一天就发现朕是个穷逼。o(╥﹏╥)o什么九五至尊,什么金山银山,什么美男后宫统统都是浮云,与她无关。君慕晚醒来抱着龙枕,默哀:人生如此艰难该怎么办,o(╥﹏╥)o!……朕吃的比猪吃的还差!皇后坑走朕的整个国库,私房钱只剩下二两。“朕要废了他!”怒摔!“陛下,皇后娘娘亲自过来问你什么时候还钱…”看着倾国倾城的皇后,君慕晚怂了,抱住大腿,“皇后,朕没钱,朕把自己送你了。”…“楚狐狸,朕警告你,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明日朕就是你高攀不起的存在。”“哦,陛下病了一场,胆子愈发大了呢。”…什么!朕的贵妃跟人私奔了?“陛下,想夺回贵妃?”皇后一个眼神瞥过来。“不…不,朕打算给贵妃赐婚,遣散后宫,跟皇后一世一双人,即日起大君王朝实行一夫一妻制。”…楚北:“晚晚,江山同你,由本宫守护。”
  • 佛说圣大总持王经

    佛说圣大总持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女至尊腹黑王爷的逆天妻

    神女至尊腹黑王爷的逆天妻

    那日,回头涯旁,她,被自己信任的人所杀,心寒到了极点。一声爆炸,她冥冥之中来到了这个以武为尊的异世。通过记忆,她不屑的说:想要借刀杀人,也得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想要契约凤凰,对不起,本姑娘要了。不服?那本姑娘就打到你服。在我这,拳头硬才是道理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她是夏家废材大小姐。初见,他冷酷,她狂妄。两位强者相碰,且看他们如何擦出爱的火花吧。
  • 长门娇后

    长门娇后

    幼时,在父母跟前,他对她许下了金屋藏娇之诺;待他羽翼丰满。他废去了她的后位,伤了她的心;再见时,他们已不似儿时,她不再是他口中温柔轻唤的阿娇姐,而是被后人称为的李夫人。一曲佳人歌,一支长门舞,道不尽的辛酸,流不尽的泪,都化为寸寸舞步。“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愁;朝闻机杼声,暮见西山后;惟怨方寸地,哪得竞自由;青丝已成灰,泪作汪洋流;愿得千杯饮,一枕黄粱游;可怜桃花面,日日见消瘦;玉肤不禁衣,冰肌寒风透;粉腮贴黄旧,蛾眉苦常皱;芳心哭欲碎,肝肠断如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