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3900000015

第15章 画眉饰发 风姿绰约(1)

1、我国古代妇女的发型和发饰

发型和发饰是历代妇女梳妆打扮,增加美感的一个项目。发型高雅凝重、含蓄浓郁,发饰瑰丽新颖,给人以浓厚的感染力。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发型和发饰“分尊卑,别贵贱”,又是区分贫富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欲望的不断增强,发型和发饰也有其自身演变的过程。探究一下发型和发饰的艺术,或许会有助益的。

人类最初不懂得梳头妆饰,散乱的长发披在肩头背后任意飘荡。后来逐渐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中,感觉到蓬松的散发披在肩头背后很不方便,并且人们的爱美欲望不断提高,于是便把散乱的头发梳理在一起,固定在自己的头顶。然后用粗糙的皮制绳子和骨簪、骨钗结扎,这就是最早的发型和发饰。我国古籍中有关这方面的最早记载是:“燧人氏妇人,始束发为髻。女娲之女以荆杖及竹为竿以贯发。至尧以铜为之,具横贯马。宋杂以象牙、玳瑁。”(《二仪实録》)可见,我国妇女梳理发型和佩戴发饰已有悠久的历史。

我国妇女的发型大体来说,可分为三种类型,这就是高髻式、平髻式和垂髻式。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必然会引发人们爱美欲望的增强,发型和发饰的式样也越来越多,并且具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通过对我国现存传世的画册、画卷、壁画和铜铁铸造、泥塑的人物以及出土的砖雕等人物的发型进行考察,发现有单高髻、单环高髻、双环高髻、单刀翻髻、双刀翻髻、圆环垂髻、惊鹄髻、螺髻、垂髻、半翻髻、十字髻、条形髻、双角髻、盘桓髻、堕马髻、卯髻、双垂髻、双环望仙髻、单环望仙髻、飞天髻、朝天髻、抛家髻、长髻、双丫髻、双垂环髻、步摇髻(宾)、单辫、双辫等。边疆少数民族未出嫁的少女,尚有梳多条长而细的发辫的习俗。这种发辫是随少女的年龄而增加,每长一岁,增梳一根发辫,直到少女出嫁后为止,从此便把众多的小发辫梳理成一条粗而长的大辫。我国西北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就有梳这种发辫的习惯。1956年笔者随团到西北地区进行社会历史和经济结构调查时,就亲眼目睹过某少数民族妇女梳妆华丽而引人注目的发辫。她们在自己的发辫上缀有“头面”。所谓“头面”是一条用绸、缎织物裁制成与发辫齐长而又稍宽的条幅,上面绣有芍药、牡丹等图案,并缀有贝壳、玛瑙和玳瑁等饰物,五颜六色,色彩缤纷,艳丽夺目。当然家庭经济不太富裕的妇女,在新中国成立前,也有只在质料低劣的“头面”上缀着贝壳、银质钱币等妆饰物的。

六朝以来,贵族妇女有梳假发的习惯。晋孝武帝“太和中,妇女必缓宾倾髻,以为盛饰。用髪既多,不可恒戴,乃先用木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或假头”。(《晋书·五行志》)据《妆台记》中记载,晋陶侃年幼的时候家境异常贫寒,有一天来了客人,家中缺盐少米,无钱招待客人,借贷无门,无可奈何,他的母亲只得忍痛剪掉了自己梳理多年的长发出售,供人们制作假髻,所换取的钱用以采购酒食待客。从这一故事来看,也可窥视到六朝时妇女们梳假髻的习尚已很盛行。《诗经》中便有“鬒(zhen)发如云,不屑髢(di)也”。髢(di)和髲(bi)同为一个意思,即取他人之发制作自己的假髻,戴在头上以示美观。一些贫苦人家的妇女,还有用马尾或其他能代替的实物制作假髻的。具体的戴法是把制成的假髻置于头顶与自己原发相结合,然后用质料不同、纹式各异的簪、钗和梳子固定在一起,形成时髦的发型。从马王堆汉墓中考察发现,西汉初轪侯的家属梳假髻;唐代杨贵妃喜欢梳假髻,常穿黄色的裙子,所以当时就有“义髻(假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的说法。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帝后嫔妃及贵妇和一般富裕人家的妇女喜欢梳这种高、大、宽,而且臃肿的发型,这与当时盛唐以来的封建经济繁荣,人们审美意识及其标准的不断提高,从而喜欢丰满、方而圆的脸型,是分不开的。前面提到的大手髻、双刀半翻髻和双环望仙髻等都属于取旁人之发制作自己的假髻;另一种是把自己的原发用丝绦织物编制成所需要的发型,再用簪、钗和梳子加以固定,譬如惊鹄髻、螺髻和高环髻等都属于这一类发型。至于“贫家(妇女),不能自办(假髻),自号无头,就人借头。”(《晋书·五行志》)由上可知,我国妇女梳妆假髻,由来已久,上行下效,习以成风。当时某些权臣认为梳戴假髻是一种“伤风败俗”的事,因此在唐太宗贞观(627—649年)初纷纷上疏,建议唐太宗下诏禁止。唐太宗召重臣令狐德棻征求意见,令狐德棻认为妇女的发型愈来愈向高耸方向发展,这是妇女们的爱好,也是一种时尚;并且说,头为人之上部,地位十分重要,高一些是可以的,不必下令禁止。因此,妇女梳妆高髻的愈来愈多,并且无限制地向高耸宽大方向发展,发型的样式也日渐增多。据《妆台记》中说,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梳双环望仙髻和回鹘髻者很盛行,其他发型也同时流行。到了宋代,有的重臣建议说妇女梳高髻伤风败俗,于是宋太宗下令禁止,后中原地区就绝迹了,可是在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妇女至今仍梳高髻、戴高冠,可见行政命令是不能禁绝这一爱好的。

我国妇女对自己的发型是很讲究的,一种发型如果受到广大妇女的喜好,甚至会世代相传,延续不变。譬如汉代盛行的大手髻,历经六朝隋唐及至宋代长盛不衰。所谓大手髻,形似刀状,而同形异名者很多,属于这一类发型的有半翻髻、双翻髻、刀形半翻髻、刀形双翻髻(或称单刀髻)、双刀髻、条形髻等。明清时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妇女中仍有梳妆这一类发型的。现举例说明以下几种发型:

关于双环望仙髻的制作方法,是把自己原有的长发分成两股,然后用丝织线分成环状,高高地竖立在自己的头顶上,有望仙求福的意思。在唐玄宗时宫廷中的宫女和势豪权贵家的妇女都喜欢梳这种发型,虽然到了宋代仍很流行,但已不及盛唐。

螺髻,其形似海螺,宋代仍很盛行。制作方法是把自己的长发编织在头顶,高高竖起。相传佛教传入我国后,人们吸取古印度妇女的发型特点,使之与我国妇女的发型相揉合,从而形成这一发型。这种发型六朝隋唐盛行,宋代仍很流行。晋祠宋建圣母殿内的彩色宋塑就有这种发型,考古发现南宋时的画像砖人物像也有这种发型。

朝天髻,其制作方法是把自己的长发和假发梳理成圆形,两头尖中间粗而稍低,梳在头顶,有朝天望月的意思。晋祠宋塑有这种发型,她圆而显方的脸型,八字眉、杏仁眼,穿圆领紧身长衫,略显含羞而又大方,眼神炯炯,像是刚入宫禁的宫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晋祠宋塑中还有一尊头梳双丫髻的宫娥,年轻庄重,若有所思,其神姿“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动百动,双目传神,表现了她内心深处的悽楚和惆怅。

晋祠彩色宋塑的发型尚有条形髻、双高髻、平螺髻、单高髻和云髻等,她们圆蛋形的脸,削肩纤颈,丰肌清秀而又窈窕诱人的体态,充分显示了人体美的魅力。

从有关资料来看,梳妆假发不仅我国如此,外国人也早已有这种习尚,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古埃及人不分男女都要剃掉自己生长的头发,以求得清洁爽快。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人们的文化意识日益提高,尤其看到外来的商人等梳着漂亮的发型,美好感人,因此,也就激发了古埃及人梳妆假髻的兴趣。于是他们便使用别人的长发制作假髻,一般家境不太富裕的人便采集棕榈树叶纤维或柔软的羊毛加工成假髻戴在头上以示美观。这种习俗从公元前的古埃及人开始,不论男女,相沿成俗,一直延续了几个世纪。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和爱斯基摩人都戴假发,他们把假发视为人的容貌美的象征。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的时代,在那个时期的欧洲男士们标榜英武豪爽,头戴假发,显得英俊美观,深得人们的喜爱,逐渐成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世脱发之后,也喜欢头戴假发,因此假发成为法国富有者梳妆打扮的一个重要项目。由于法式假发流传到英国,因此英文中的Wig(即“假发”)一词来源于法文。我们经常看到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法官和律师头戴假发出庭办案,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清代的皇帝们在举行婚礼时,必须遵守古制,严格地按照满族传统的婚礼规制办事,不准逾越。就拿皇后所梳的发型和发饰来说,皇后未出嫁以前,在她娘家,梳的发型是双凤髻。但是在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必须把头发梳理成偏平而又后垂,不妨碍枕上转侧的“燕尾”发型,否则就不准参加典礼。梳妆成这一种发型,表示未婚女子已经出嫁成人。同时在发型上插贯上双喜如意簪,这种簪是用玛瑙、珊瑚、翡翠玉、钻石等价值昂贵的材料,加上精良的工艺制作而成的。另外在头发上再插贯上一枝采用红绒制成的“福”字喜花,表示姑娘已经婚配,“福禄共享”,这种婚礼习俗是满族必须遵行的。

发饰是指妇女们头发上插贯的簪、钗和梳子等饰物。它们既是梳理发型的用具,同时也是与妇女们衣冠服饰相适应的装饰品之一。

发饰的历史悠久。从考古发掘中可知,早在我国商代人们便懂得使用兽骨制作簪、钗作为装饰品固定在头发上,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木制的簪、钗。秦汉时一些富贵权宦家的妇女已经使用金、玉制成的簪、钗,譬如秦始皇时,用金银为凤头、以玳瑁为脚的凤钗,已在皇亲权贵家的妇女头发上普遍插贯了。汉武帝元鼎元年(116年)“有神女留玉钗与帝,故宫人作玉钗。”(周辉著《清波杂志》卷八)到了唐宋时期,簪和钗的制作更加精致,原料高贵,式样繁多,有錾花、镂花,还有用金银丝编织而成的盘花发饰。我们看到古书上的贵妇头上插的金步摇,也是当时流行的发饰之一。明清时期都市中从事发饰制作的店铺林立,作坊中的工匠有自己制作经营的,也有雇佣劳动者的。为了商业上的竞争和满足权豪势家妇女爱美的需求,产品繁多,工艺精益求精,从而促进了我国手工业生产中这一专业工艺技术的发展。譬如工匠使用简陋的工具把宝石镶嵌在饰物上,制作成既精美而又寓意深长的二龙戏珠金簪;又如用珊瑚、玛瑙、宝石、玳瑁、琥珀、金、银、翡翠和珍珠等贵重物品混合制成龙、凤、花、鸟、如意等金银和翡翠玉的簪和钗;除此之外还有用垒丝工艺制作金凤钗的。大家闺秀出嫁时一般都要在自己的发型上插贯“双喜簪”等饰物,这样既炫耀了其家族的社会地位,又表示了“吉祥”的意思,所以便有“满头间珠翠,戴却几乡税”、“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的诗句,形象地形容了权豪势家的贵妇,不惜万金梳妆插贯自己的发型和发饰,藉以炫耀其家族社会地位的高贵。可是家境贫寒的妇女只能“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龙文鞭影)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龙文鞭影)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本书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战争事件对计谋的诠释,让读者能够在故事中理解计谋。
  • 礼记

    礼记

    《礼记》初时据说有一百多篇,后为汉朝学者戴德简化为85篇,世人称之为《大戴礼记》。后来,戴德之侄戴圣在《大戴礼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简化,终为49篇(原本应该为46篇,但因《典礼》《檀弓》《杂记》三篇过长,市面上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49篇之说),称之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现已佚失多数,而市面上常见的《礼记》版本一般为《小戴礼记》。在编撰过程中,考虑到现实的阅读需求,我们从权威版本中筛选出极为经典、实用,且具有文学价值的28个篇章,将其编辑成册。同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我们将每篇分为诸多小节,每个小节分为三部分:原文、注释与译文。整本书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蕴深远。
热门推荐
  • 楚柒祭司

    楚柒祭司

    大祭司,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职业。在星之大陆,楚柒是神一般的祭司,她能够改变一切。这个人,毫无破绽,也了无牵挂,做事干净利落。“英雄难过美人关”,在众人眼中,这个人没有心,也无情。直到那一日,他闯进了她的生活,从此,她因他颠沛流离,不得安生……
  • 梦里晨曦

    梦里晨曦

    一场难得的失眠后的熟睡竟然就穿越千年前重生了,作为一位新时代却没有任何才艺傍身的小白领,如何在这个时代混的风生水起是个需要长时间努力的任务!虽然文不成武不行,但咱不能丢了广大穿越同胞的脸!所以,琴棋书画就算了吧,有时间还是挣钱、抢权更实在一点,当然顺道也该解决一下个人问题,好歹是个白富美,找个高富帅应该是小意思了!可是,这个病怏怏快要一命呜呼却美得不似凡人的美人,可不可以不要老是出现在面前挑战人家的小心脏啊!人家要找的是高富帅,不是比自己还要白富美的白富美啊……
  • 网游之包场专家

    网游之包场专家

    网游“觉醒”的顶尖高手,在“觉醒II”中依靠包场式的打法,纵横天下。QQ群:159249621
  • 穿越随想曲

    穿越随想曲

    第一个皇帝;第一个大富翁;第一个牧师;第一个刺客。皆为穿越者,在这一颗体积比地球小,公转周期短,气候严苛的小行星上,人类依旧无法放弃互相斗争。也许他们都是神的棋子或者高等文明的玩具,亦或者这只是垂死前的黄粱一梦,6年呕心沥血之作,借鉴了少量冰火的模式,但是主要大纲于09年就已完成,希望各位看客能够喜欢。英文版会在我有时间时放送,如果有人对本书有想法,请直接加作者Q(1093326977)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界轶事之红缘绝

    仙界轶事之红缘绝

    转世前,她是月下仙人,太白金星宠爱的师妹,是他的心头肉。最是命运无情,当她被九翼天所伤,他却只能看着她在自己面前一点点消散。转世后,她是人间红娘,死后魂魄历劫飞仙,九天之上,她惦记的是那个在凡间许诺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人。她本道是过往种种皆是南柯一梦,却没想到自己会在瑶池盛宴与他重逢。一世欢喜,一世悲凉。一生蹉跎,一生劫。千帆历尽后,她终是不愿他在忘川河边孤独徘徊,便用相思泪忘川水酿一盏酒,接他回家。
  • 重生之独步惊华

    重生之独步惊华

    顾轻欢只想找个普通人家平平稳稳地过日子,奈何天不遂人愿,偏把她牵扯到皇位争夺的战争里去。容颜倾城如何,才富五车如何,隐忍不争又如何,最终还不是被高位者随意决定生死。重活一世,她看淡了一切,既然争与不争都没什么不同,自己何不拼尽一切为自己挣个锦绣前程。于是这一世她不再故意掩藏自己的锋芒,谁说女子只能靠男人,她顾轻欢不靠家族,不倚权势,自己照样能独步惊华。精彩片段:“若用这江山能换你一颗真心,是我赚了。”男子坚定地望着她,眼中是满满柔情和爱意。“我不会爱上你的。”女子毫不留情地拒绝。“你别一下子就给我判了死刑,以后的路还长的,说不定哪天你就改变主意。”男子不以为然地笑道,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多年后,某小太子疑惑地问自己的父亲,“爹爹,为什么娘亲不娶你?”“乖,是我娶你娘亲。”男子一脸慈爱地纠正自己的儿子。“可是管叔叔说娘亲是皇帝,她不要你,以后要娶别的男子。”小太子咬着唇。男子脸色发黑,好你个管术桓在我儿子面前胡说八道,下次逮住你一定要好好收拾一顿。本文1v1,男女主双洁,结局He,请各位看官放心食用。最后求打赏和推荐。
  • 倾城令

    倾城令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却独爱你这一种。短篇集,虐恋
  • 清先正事略选

    清先正事略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千骨之爱情重复

    花千骨之爱情重复

    花千骨历经的磨难,从和白子画成亲,打败魔王,失忆,她的爱情能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