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4600000029

第29章 曾氏传记三种评骘(1)

观曾国藩传记三种,各有千秋;夜读听潮,渊然隐有所感。

王定安的《曾国藩事略》采用浅近文言,一气呵成,他那端严的幕僚笔法,简洁素朴,叙述到位,虽无小标题节制而不觉其冗长。何贻焜之《曾国藩评传》,也用浅近文言,而多采民初自日本等地引进的新词汇,叙述详尽,表达宛转,句意深入,文章稳健而有逶迤之势;萧一山之书,已是白话论文,却时采文言词汇,句子有节制,故其吐属也相当的妥帖,解析复杂历史脉络,深入腠理,尤有随时拔起的精彩之论,峻峭突出,绝无冷场,读之有观止之叹。

史家萧一山先生的《曾国藩传》,写曾国藩救世的宏愿,具体渗透在曾氏保存中国文化遗徽的苦心之中。对他大加赞誉的人,只恨美词难尽;大毁之者,焦点又在吾祖民贼这一点上。但以洪杨非驴非马的文化,胡作非为的杀戮,人人得而诛之,所以他实在不必对毁伤他的人负责,而在清廷专制的大框架之下来保存国粹,则其救世的宏愿,也就不免大打折扣。悲哀的是他只能在此矛盾局面之下存在。所以,真正又要民族、民主的革命,或至少不在客观上为专制延长寿命,又要克绍中华国粹——那就只有等到孙中山及辛亥党人的出世了。

从民族革命而言,人有不能原谅曾国藩的地方。可是骂他的章太炎,也不得不承认他是大英雄,“曾左之伦,起儒衣韦带间,驱乡里服耒之民,以破强敌……命以英雄诚不虚”(《检论》)。即曾氏建军的发轫,不过是保卫乡邑的初衷,“非敢赞清也”。萧一山先生说,“国藩是为文化而战,自不能以民族大义责之。彭玉麟始终不愿做清朝的官,即有羞事异族之义,并劝国藩自主东南,英人戈登也劝过李鸿章,他们为什么都不敢做呢……可以知道几千年君主专制政体之下,一般人的忠君思想是如何牢不可破了”(《引子》)。

萧先生着力论述,曾国藩挽救了满清是没有疑问的,但满清并不能救中国,满清本身也是不可救药的,但曾国藩为什么还要去做呢?“曾拼命把满清的命运挽救了,中国的旧文化也算保住了,这就是他的经世事业吗?他的宗旨是治世、是救人。”明亡于清,不可能是曾氏的责任,清朝统治了二百多年,“一般人的忠君思想是任何的牢不可破”,萧先生引章太炎说曾国藩的“不敢赞清”,而以异教愆礼指斥洪、杨,“足征曾国藩是为文化而战”。

(第二章)写他以经世之礼学为依归,养成道德学问特殊的造诣,证明他的事功。他的中年中兴功业,晚年的退守,都和早年的学养慎独工夫密切相关。他的一生的归结在于礼学:即经世之学。笔者以为此一礼学实有制度之要义在里头。“古代的着作极简单,分科更不详,经世是寄托在历史学中的……大儒是经世的通才,是博通的、综合的,以礼为归……曾国藩在史书里面,不仅推崇杜佑的《通典》,而尤推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故在第三章,谈曾国藩的时代,他的经世之礼学,发挥中庸的文化精神,以期把握时代。从孔子梳理到顾炎武,并对后者深致敬意。而曾国藩对顾炎武视为泰山北斗,万古金声;并读陈卧子诗集,向往之至;这些都是抗清的大家,国藩的心曲可知了。故其剿捻剿洪、杨,可知是对社会、民间、文化负责了。萧先生考出了国藩伟大成就的学术背景,他以儒生治兵,戡平大乱,维持中国文化的传统赖以生发的背景——那些极细微关键的地方。至于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闻》卷上说曾氏之佳处、之不可及处在不排满这一点,则相当可笑。

在以经世之礼为中心的前提下,自尊与自憎的情感对立,消极与积极的观念冲突,对于极矛盾的环境的应付,也因之尚觉裕如。

萧先生引其家书“吾近于官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事之所处,求退不能”(第六章)。分析其政略,“国藩开始发表他的政论,完全是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

萧先生比较湘军、淮军的根本不同,着眼在三端,一为大将的学术气质,一为将领之出身,一为对事功的理解及其期望。湘军多大儒,公忠体国。淮军将领多出身微贱,气概远逊。湘军的彭玉麟更是杰出纯粹的学者;淮军如刘铭传等则为盐枭……“无怪乎袁世凯以一文武都不成材的人可以传淮军之绪,这不能不说是国家的不幸”。后又从“军民财”三权分立与否来谈两军的性质差异。国藩在世时,是使三方互相牵制,防范拥兵自重。但他身后,总归无可奈何花落去,难以羁控的局面则出现了。

淮军本是湘军的支派……何以后来国藩尚不能指挥如意而不得不请鸿章兄弟出来帮忙……看见李鸿章开始就把淮勇造成他的势力,与湘军扩然大公的精神已迥然不同。所以湘军虽是私有军队的起源,而淮军才构成私有军队的形态。后来袁世凯以淮军子弟,传其衣钵,就变成清末民初时代的北洋军阀,割据国家,阻碍统一,贻祸不浅。

厘清近现代军阀祸害之起源,缘于专制。处处漏洞,百端补缀,错舛百出。近时学者洋洋自以为得计的论调,说什么要告别革命,指军阀混战之源头在孙中山,观萧先生的梳理,其说可不攻自破,同时也照出今之学者寡情不学的紊乱。

《曾国藩事略》作者王定安长于史志文献学,长期任曾国藩幕僚,后曾任山西布政使。辑撰有《曾文正公大事记》、《曾子家语》、《两淮盐法志》、《平回纪事本末》、《彝器辨名》、《三十家诗抄》等着作十五部,煌煌三百余卷,涉及面甚广。

王氏《曾国藩事略》,卷一以简略笔墨叙述其乡间童年生活。引国藩自述“余年三十五始讲求农事,居枕高嵋山下,垄峻如梯,田小如瓦,吾凿石决壤开十数畛而通为一,然后耕夫易于从事。吾昕宵行水,听虫鸟鸣声以知节候,观露上禾颠以为乐;种蔬半畦……凡菜茹手植而手撷者,其味弥甘……”

“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津梁道途废坏不治者,孤黎衰疾无告者,量吾力之所能,随时图之,不无小补。若必待富而后谋,则天下终无可成之事矣。”这一段话,可视为曾国藩行事立身的总纲。着者置之书前,不为无意。

王定安《曾国藩事略》,其原始文件实在是一种有机穿插,使事迹显明。此书相当于一部大型列传。盖其结构袭用列传写法,惟篇幅特长而已。以过渡说明文字连缀官方文件,来作事实铺叙。全书实自其编练湘军开始,叙其事功,而于此前,仅以数页概括。他回乡前,任兵部、刑部、礼部等副职,因母丧回乡,正值太平军大举扫荡之际,遂就近练兵。当时太平军水师强盛,在长江中下游迭陷郡县,“衡阳廪生彭玉麟故有名,公一见器之……治水师自此始”。

叙事脉络清晰,出省作战,水师之起来,事出偶然,回乡奔丧,因而就近剿匪,因事势而扩大。其大员,相继出场者,乃是彭玉麟、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

书中大量引用了皇帝的上谕,这里面很多是清廷惊慌失措情形下对曾国藩的驱使。而在萧一山先生的书中,则阐明,曾氏针对上谕,对军政和用人等等,也都有具体的批评,“糊涂虫的清廷,却天天催他出兵”,他也明确指出朝廷虚骄不实的流弊,“满廷疲泄,相与袖手,流弊将靡所底止,这是多么大胆的谏言啊!在专制时代,帝王生杀予夺,假如没有大仁大勇的精神,真不敢道只字”。不过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中,为数不少的官员仍在鬼混,反觉曾国藩多事,谤议横生。

清廷的焦急恐惧历历见于各种文件之中。如,曾国藩忙于水师之后勤和布控,动作或显迟缓,而清廷恨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有时其口吻近于无赖。“言既出诸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有时隔着甚远,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着迅速前进,毋稍延迟”,总是希望他不要将任务的艰巨作为逃避的借口。至有胜利,则立即封官许愿,奖励各种高级工艺品。

一八六一年,清廷令曾国藩统筹东南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就在次年春上,他即有辞官的心态:“现在诸道出师,将帅联翩,权位太重,恐开斯世争权竞势之风。”至一八六二年,多隆阿消灭了少年将军陈玉成,彭玉麟攻金柱关,“贼于烈焰中冲突而出,积骸满渠”。春夏之交,彭玉麟“闻国荃孤军深入,恐为贼所乘,急调水师策应……水师于狂风巨浪之中排炮仰击无少休……逼垒纵焚,火光烛天……群丑扑火溺水,横塞江流”。这样的情势下,上海外围的中等城市又有重新陷落的,对金陵大营的攻扑也相当猛烈:“贼连营数十里,大河之港俱设浮桥”……战场态势的艰苦险状可想。即令来投降者,也多视之为诈,随即斩之,真可谓一夕数惊。一八六三年,仍有洋人投入太平军营,广置炸炮,这时是李鸿章部队在沿江严密搜索,彻底切断其枪炮来源。这时候,朝廷对曾国藩的命令也益形急迫。尽是务须如何、不许如何、尽快如何、不可如何、万勿如何、着即如何、不得稍存如何……这样近于气急败坏的口吻。

战事激烈,胜败反复。水师及陆军的后勤、财政、武器制造、特务、军法、调查所……种种事务至为繁杂,要保证出兵的接应,故曾氏也有辩解。保卫武昌时因出师不利,清廷愤怒谴责,其苦衷,有时又不惜言之谆谆,藉以倚裨,此中尤见剿灭难度之大。而最初,书生从戎,曾国藩也是在摸索中指挥战争。逐渐养成调度有方,军略冠绝一时。大约打了三四年之后,才指挥裕如,如臂使指的。

而国藩直弟国荃,无论攻克哪座名城,几乎都用地道轰裂之法。“公弟国荃昼夜围攻,克此雄都。是为肃清东南之始”。甚至克复江苏其他中小城市亦如此。收复南京,则用地道地雷轰炸,配备云梯猛攻,开穴反复达三十多道。终在一八六四年七月十九日那天,“霹雳一声,轰开城垣二十余丈,烟尘蔽空,砖石如雨,贼以火药倾盆,烧我士卒……群贼抵死巷战”,战况异常激烈。

曾国藩与其他大员的微妙关系,在来往函件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朝廷命李鸿章率劲旅支援曾国荃,以会攻金陵。曾国藩上疏乃称李为大吏,苦战之际不便调请。攻克伪都之功,牵涉太多,故李鸿章也来之迟迟,曾国藩又为之说项:“李鸿章平日任事最勇,此次稍涉迟滞,决无世俗避嫌之意,殆有让功之心臣亦未便……”客气话之机杼,古人表达之到位一至于此,也真可叹为观止了。

本书的文笔虽简古,但也有曲折宛转的战争故事,如李秀成间道潜入苏州指挥并神秘脱逃的前前后后,叙述时有生动形象可感之处。“接见诸将,均有憔悴可怜之色,昼则日炙,夜则露处,面目黎黑,虽与臣最熟之将,初见几不相识……”引用他晚年日记,“每思作诗文,则身上癣疥大作,彻夜不能成眠……精神散漫已久,凡应了结之件不能完,应收拾之件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极形象而得宜。书末对战争前后时间、空间的总结,也有不动声色的深沉历史感。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述纪事本末体史着时尝谓:“最着者有魏默深源之《圣武记》、王壬秋之《湘军志》等……壬秋文人,缺乏史德,往往以爱憎颠倒事实……要之壬秋此书文采可观,其内容则反不如王定安《湘军记》之翔实也。”对王氏甚为许可。

何贻焜先生的《曾国藩评传》,正中书局一九四七年刊行。乃是他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时期的作品。何贻焜抗战时期任衡阳师范校长。早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后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该书以相当的篇幅作曾氏起来之际的时代背景,为曾国藩的思想、生活找出总的依托和根据。于中年生活着墨尤多。细至身体疾患,苦闷心情,戎马生涯,师友学行……加以总结评述。

其论曾氏思想之第三期,乃奉命练兵,痛愤当时社会因循苟且的风气,倡导“用法尚严厉,不拘泥于儒家德治之说。此为曾公思想转变之第三期”。何先生引曾氏书信:“三十四年来一种风气,凡凶顽丑类,概优容而待以不死。自谓宽厚载福,而不知万事堕坏于冥昧之中,浸溃以酿今日之流寇。”“二三十年来,应办不办之案,应杀不杀之人,充塞于郡县山谷之间,民见乎命案盗案之首犯,皆得逍遥法外……乃益嚣然不靖。”此仅就焦点问题而言,实则社会治理毫无章法,体制紊乱,漏洞多多。这是十分痛切的社会批评。

盖以专制王权,对恶徒有所倚赖,利欲熏心之徒并不破坏他的统治根本,他并可藉此等坏人抵御民间和知识分子的民本价值观,以作制约张本,自以为巧不可阶,事实上却大面积破坏社会之平衡,无告之小民,乃成统治者施政的牺牲品,恶徒与官僚的利益不断扩大,腐败遂趋全面糜烂,几乎无官不腐,官民对立日益严重,不仅威胁社会安定,且业已造成经济的长期低迷不振。曾国藩实在看到很深的病灶,乃是其痛苦之由来。

对专制社会的结构性坏损,曾氏即有擎天之力,也难以挽回了。所以论到其晚年,为物议之中心,曾氏的忧郁就澎湃而来,“且觉有所兴作,易获咎戾,于老庄之旨,颇多默契,惟自立自强之道,仍以儒墨为依归,此为曾公思想转变之第五期。”如此连绵剥笋,论述深入而大见精彩。

全书详尽铺排,分二十余章。有时代背景、早年、中年生活、晚年生活、思想体系、教育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学识、文艺批评等等章节。

文艺批评,强调其历史眼光,此外,治家、养生之方法,俱各为一章,其完备如此。

《思想之渊源》一章,特别拈出曾氏书信“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一粟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择善而约守之……”其实这可视为他思想之总渊源。盖其悟境之高,因其宇宙意识之强烈,哲学思想之深沉,人生认识之通透,其悲天悯人也由此生发。

《个性》一章,则从其天分、材质、为学路径……入手,挖掘其个性形成及发展,严肃、谦虚、忠恕……之外,特拈出幽默一节,以为曾国藩之性格中固有深藏之幽默风趣,即在后世研究家之范围,也属特出而见个性之论。

(第二十二章),系研究后人对于曾公之批评,则别有价值。此系同时或后人各界名家针对曾氏评价之要点摘录,量奇大,至有两三万字。公正的或偏颇的、稳重的或激烈的、持正的或有趣的、恭维的或大骂的,无虑数十家。但不妨照见其为中兴人物及世界史上有声有色之人物。其间也有像海外回来的容闳这样的特殊身份:“余见文正……精神奕然,体格魁伟,肢体大小咸相称,方肩阔胸,首大而正……眸子作榛色,口阔唇薄,是皆为其有宗旨有决断之表征。”很是捧场和恭维。这和王闿运日记里面所说,甫见曾氏,觉其有疥疮抓痒,以为是受刑之相貌,则可说相映成趣了。

作者阅读大量曾氏诗文、杂着、奏稿,史传、诸子百家尤其宋儒文集……为详尽解剖,不惜采用多头排列之法,分类剖析,将传主一生繁杂的言行人际关系,学术思想,条分缕析,使笼统之事象而有依归;每章又将分析之结果予以综合,在综合中予以批判,而得会通之旨。总观即为鸟瞰之势,分看又得解剖之细。史料铺排之多,实有浩大详尽之观,好处是提供全面洞察之便利,然全书毕竟因其体格庞大,在读者接受方面,或也有顾此失彼之嫌,殊失优游不迫之旨。

同类推荐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土星照命(译文经典)

    土星照命(译文经典)

    美国公众的良心,永远的知识偶像桑塔格著名批评文集。当代文艺批评的经典之作,文艺青年引经据典的宝藏之书。本书是桑塔格最著名的批评文集之一,收录了作家1972至1980年间发表的最重要的批评文字,凡7篇。作家在书中怀念古德曼,谈论阿尔托的“残酷戏剧”,分析卡内蒂的宗教性,论述巴特的审美意识,品味本雅明的惆怅诗意,纵论里芬斯塔尔和西贝尔贝格的电影。文集标题(书名)取自书中一个同名篇目,源自星相学,照该篇传主本雅明的说法,土星是“一颗充满迂回曲折、耽搁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气质”来描述以本雅明为代表的这类思想家的精神风貌。除本雅明外,本文集还深入评论阿尔托、巴特、卡内蒂等她本人引为榜样和同道的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鲜明地描画出他们的精神肖像,桑塔格对他人的评论由是亦成为她本人的一种精神自传。
  • 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

    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

    从新疆到哈尔滨,从西藏到港澳,从中东古国土耳其和阿曼,到东南亚佛教圣地泰国和柬埔寨,从《士兵突击》等酣畅淋漓的影视剧,到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作者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徜徉于文字的海洋里,感受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涓涓细流,汇集于此。这是作者几年来的生命轨迹,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沧海一粟。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3)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3)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平淡爱情故事

    平淡爱情故事

    生活中有太多故事,亦有太多感动。我们平凡地渴望爱情,而它,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我们没有诗酒趁年华的豪情洒脱,但我愿意为您拾起那些就在我们身边散落的点点星辰。我爱你,俗气而深沉。这里为您收录一个又一个暖心而平淡的爱情小故事,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扣人心弦,非长篇,随缘更新,长短不一,希望能温暖您的心灵,随平淡时光,温暖前行。
  • 军中煞闺中花

    军中煞闺中花

    外,她是战无不胜的将,内,是捻起绣花针的人,世人都为太子得妻如此而喜,他却便要退。
  • 暮拾朝颜

    暮拾朝颜

    既做则不悔,将悔则早弃。一本容含种种爱情故事的书,悲欢离合是爱情的常态,爱情没有结局,只有过去及未来,对于这种扑朔迷离的情感,每个人的态度都不一样,诸葛梨,苏久瞳,连楚儿……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各有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又不知是同还是异,让我们一起翻阅此书,一同探讨她们的爱情故事吧!
  • 阴谋陷阱

    阴谋陷阱

    温馨提示:本文有些中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他们是人间漂泊的孤魂,是被欺压的对象。但在这里,他们是平等的,这里是他们归宿。但是在这里也一些,‘不平等’世人皆知,极乐世界,无人所知,极乐生悲。这里的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也不会有非分之想。刘鈹善在这样的环境下,拨开了这里的层层秘密,在跑走的路上,遇到了志同相合的伙伴。但是……他们真的能逃走吗?又或许……他们真的存在吗?
  • 寂寞梧桐锁清秋

    寂寞梧桐锁清秋

    “公主若是不记得本宫的名字,那本宫就再说一次,本宫名讳,姬无夜,公主记起来了没?”“姬无夜,二十一世纪有这种名字,你逗我啊,还本宫呢,还太子呢,你怎么不说你是天王老子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建筑大师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建筑大师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建筑大师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逍遥在凡

    逍遥在凡

    他,因为与他族对立敌人私会,被发现后被贬下凡。在凡间过上了沾花惹草、逍遥快活的日子。。。。本文耽美,np慎入
  • 我被宿主捧成主神了

    我被宿主捧成主神了

    【1v1甜宠and命中注定】白萌萌是时空管理局最美的粉色小团子。她在一次次被评为业务能力最差的垫底系统后,终于迎来了她的命定宿主,一位超级大大佬!从此,白萌萌就飘了。————萌萌:“宿主,我想要通关修仙模式…”某男三千幻境过,灵宝天上落。萌萌:“男神,我想要积分升级芯片…”某男挥挥手,十万积分已到账。萌萌扯了扯衣角,怯生生地看了主神一眼…某男:“哥,快让你的属下退位,除非你不想抱大侄子、大侄女了!”某神:弟大不中留…
  • 欢歌奈凉

    欢歌奈凉

    我一曲欢歌作罢竟换你泪如雨下满世尽是浮华为何唯你嗓音沙哑她是在英水之乱中投敌的新任青丘女帝,一席白裙手执长鞭,清脆的铜灵声中二十五位神界之子魂飞魄散;他是年少有为的清明神界共主,英水之乱中灵髓腐化重归舞夕(青丘圣木)洗涤进化,他将她一人至于千军万马之中,可他不曾想到,原来她怜悯众生的骨子里的刚毅和残忍超乎他的想象。他叫夙轩,她叫雪妺,人界再一次的相逢,终究是时间抵不过爱,六千年的分离,终究还是让他们重新相遇,可一切都不是夙轩所想的样子,他终于知道,原来当年本不该将雪妺一人留下,这样的成长是多么的不可控……所以,人界该谁来救,雪妺该谁来救?重回神界无数的迷雾出现在前方,无数的唾骂声让雪妺心力憔悴,她本不该这样的啊…她从来都是为了苍穹啊…
  • 稀有元素

    稀有元素

    当代都市青年的爱情故事和奇幻遭遇。以艺术家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引出人生百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