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4900000007

第7章 文苑雁声(6)

我们都集体住在东厂胡同一号的后院厢房,范老自居前院,终日坐在大玻璃窗下攻读,似乎是有意监督学生们,不让乱上街,以渐渐养成“下帷苦读”的习惯,真是用心良苦。每当我们想偷偷溜出去从他窗前经过时,范老总是手不释卷,笔不停挥,时不时抬头望一下窗外,我们只好惭愧地退回去,不久也就没有人再做这种试探了。范老还规定,工会分发影剧票,研究生一律不参加,以免分心。我们开始总是坐不住,或是坐在椅子上胡思乱想,久之也就不再心猿意马,而惯于坐冷板凳了。书也读得进去了。这就为自己一生从事学术工作奠定了硬件的基本功。

书中还有一事值得一提,那就是作者自五十年代中期起编撰有清以来人物年谱目录,检阅八百余种年谱,历时六年,终于编成;不料“文革”即起,十二册原稿被抄,发还时仅存两册残稿。在随队赴津郊“学农”时,有友人一路送行,谆嘱“鼓起勇气,学习谈迁,重新撰写”,于是携残稿与零散卡片下乡,在“耕读生活和回城候差的几年里,我就以此排遣抑愤,忘却纷扰,终于在一九七五年秋又一次完成了《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的定稿”。这里既体现了前辈学人百折不挠的“谈迁精神”,我以为,更显示了读书习性对于人生的重要,这种“排遣抑愤,忘却纷扰”,既可说是为人的,为事业的,实在也可说是“为自己”的。

来先生以家中书斋狭窄,取斋名“邃谷”;其儿时住地曾自名“邃谷楼”;在出版六十年文集时,又题为“邃谷文录”。这“邃谷”二字,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我想,上述种种所透出的读书氛围,大概就是邃谷楼最迷人的风景了。

这本《学不厌集》集中了来先生近年所写的随笔六十余篇,几乎都是与书有关的。我读来先生随笔集已不下七八种,觉得他不但创作的数量大,而且质量高,因其学识渊博,思想活跃,文字功底深厚,再加上丰富的人生经验,这都是写随笔所不可或缺的元素。纵观当下文坛,来先生随笔已然自成一家,令许多终年以散文随笔为生者难以望其项背。然窃以为,他的有些文章题目较大,写得过于正经,有点像压缩的论文;另有一些谈日常人生感受的,似应时的报刊文章,仿佛别个内涵不及来先生的也能写得出来;真正风标独具的,应是那种既体现他独特的学问见识,又写得从容而有“余情”,读后大有所获却又充满回味者。如书中的《“文人相轻”与“文人相亲”》,思想独到,材料丰饶,写来峰回路转,情趣盎然,堪称来氏随笔中的精品。其中一些引文,如康熙时的宋荦所撰《筠廊偶笔》中记侯方域作文求教一事,不是熟读清人笔记者恐怕是很难找到的。特录之以飨同好:

侯朝宗以文章名天下,睥睨千古,然每撰一篇,非经徐恭士点定,不敢存稿。一日灯下作《于谦论》,送恭士求阅,往返数次。恭士易矣字、也字数处,朝宗大叹服。时夜禁甚严,守栅者竟夜启闭不得眠,曰:“候公子苦我乃尔!”此事余曾向汪钝翁、王阮亭言之,共为称快。钝翁常与人曰:“闻牧仲(宋荦字)谈朝宗事,令人神往!”

当然,随笔的好坏不能只看引文,书中不少与清人笔记全无关系的作品,也是非新夏先生莫属的上好文章,如那篇《读〈关于罗丹——熊秉明日记摘抄〉的札记》,从文字中透出的思想与人生的滋味,淳厚透辟,清俊隽永,实在是来氏随笔的又一精品。

(写于二〇〇四年秋)

13、徐慧芬微型小说集序

大凡一种艺术,如形式的限制较强的话,在创作上,技巧性的追求也会比较强。芭蕾舞和小提琴就是很好的例证,文学中的微型小说,大概也与此相类。因微型小说每篇只能在千字左右,常使作者们在构思上下足功夫,力求其精巧。久而久之,读微型小说时,就有了一种观赏作者在构思乃至智力上的竞赛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感觉好不好。但徐慧芬的微型小说,显然不在此例。

在微型小说创作群体中,徐慧芬是个异数。她写得很少,十几年下来,一共也就百余篇吧。这些作品有构思,但构思痕迹不重;篇幅照例是短的,但行文并不迫促,读上去不疾不徐,仿佛一点不用顾及字数的限制。更特别的是,她有时虽也抓取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片断或瞬间(这无疑是微型小说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似乎更爱对人物作长时段的描摹。比如她最早的作品《童话》,受到过老作家柯灵先生好评的《编年史》,描写“文革”的《给葡萄上肥》,以及那三篇描写女性命运的小小杰作《费姨》、《阿洵》和《小米》,几乎都写了人物的一生(或半生)。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读出了通常在微型小说中不易得到的极为充实的人生感受,概括地说,那是一种悠长、深邃、厚重的审美体验。

也许我说得不准确,因为在她的一些时间跨度并不长的作品中,也能得到相似的体验。比如,《爱的阅读》、《瓷器》和她的最新作品《你在天堂会开心》,故事集中在母亲葬礼的当天,珍贵的宋瓷摔坏的前后,以及久病的孩子离别人世的那个圣诞夜,但我们的感觉仍然是沉甸甸的,仿佛还是将人物漫漫的人生之旅读了一遍。这不仅是因为作品小中见大,抓住了最具变化同时又最具蕴含力的人生断片,从中带出了人物在长时段中的思想和情感,让我们久久沉浸于其间。不过,这些作品的真正的特色并不在此。我想说,徐慧芬的真正的可贵之处,并不是在技巧上。因为学到这样的技巧并不难,设若有人掌握了相似的构思法,也写一下葬礼后的对话,或写一场节日夜晚的母女诀别,是否能达到同样的感染力呢?恐怕未必。我觉得,她的创作的奥秘,是将自己的长时段(半生甚或大半生)的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尽可能丰满完整地凝聚在一篇篇几百字上千字的小作品中。她的一些成功之作,就内在的积累来说,其实是一个几万字的长短篇乃至小中篇的材料,她将它们压缩在小小的篇幅中了。字数少了,分量没少。只要将《阿洵》或《小米》那样的篇什细细阅读并掂量一番,我想,这一点是不难品味出来的。

现在的作家都追求高产,有的才写了几年就已有了一二百万字的创作量,而徐慧芬至今恐怕还不过十几万字。她这样做是不是吃亏呢?我以为不吃亏。首先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她是一个认真的教师,时间大都花在教学上了,创作只能在极有限的业余时间进行;她身体不好,视力尤其不好,工作之余,不可能长时间伏案写作。她的这些作品,只能在身体稍好而又有可能挤出一点时间的情况下写出来。常常是到了假期,有时间了,身体却不行了。所以,她只能写这么短,只能写这么多。她已经尽力了。反过来,这也是因祸得福,她没有条件去赶高产的快车,只能把自己最深切的人生体验和最想说的话,用最短小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使她极有限的作品中,几乎有三分之一可被称作“精品”。这样的比例,哪怕很优秀的作家也是难以达到的。一个女作家一生只要能写出《费姨》、《阿洵》和《小米》这样的作品,她就很对得起自己的作家的称号了;而徐慧芬的力作已远不止这三篇。

从表面看,徐慧芬的作品技巧性不强,但她其实有更高的追求。在《给葡萄上肥》等作品中,她那平淡的、不动声色的笔墨,处处寓含了苦涩的童心和丰富的人情味,从而使这些初看无甚大起大落的故事经得起反复咀嚼。而《小米》中的主人公说了一辈子谎,她的心地却是最善良的,越写她的“坏”,我们越能感受到世人其实比这更坏,但作者始终没给她一句“好”话。我们的心就在这种极为复杂的感受中打转。我阅读时,耳边老是响起艾青的诗《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中的旋律:

一个是那样地黑,

黑得像紫檀木;

一个是那样地白,

白得像棉絮;

一个多么舒服,

却在不停地哭;

一个多么可怜,

却要唱欢乐的歌。

如果说,这里也有技巧的话,那它无疑是在另一个层次上。它无疑要大气得多。

(写于二〇〇三年初夏)

14、我的《东坡乐府笺》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文革”风暴席卷来席卷去的,正所谓国无宁日。在风暴中心的上海,离经常召开“万人誓师大会”的人民广场仅一箭之遥的福州路旧书店里,却开始出售古旧线装书了。那当然不会有什么珍本,不过是些“大路货”吧,而且一半以上都是医书;但对于我们这群求书若渴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这简直就是个洞开的宝藏了。我一有空就往那里跑,稍有闲钱,就买上一部。所买的以“集部”居多,主要是名家诗文,如《白氏长庆集》、《陆放翁集》、《东坡七集》、《杜工部集》等,也买过《昭明文选》和《史记菁华录》。实在挑不出文学方面的书了,也不肯空手而归,所以也买过《叶水心集》(这可算在“哲学类”)和竹窗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现在该归入“文博”或“收藏”了)。这样乱翻书,倒使我的兴趣和知识面不知不觉地宽广了起来。

那些线装书多为清版和民国版,也有少量明版。民国版的书中有许多并非木刻本或石印本,而是铅排的,但仍取线装形式,拿在手上轻软便利,舒雅美观,打开内页,纸宽字清,眉目俊秀,甚是喜人。当年的商务印书馆出了很多这样的书,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一套《东坡乐府笺》,上下两册,龙榆生校笺,每卷目录下面有“朱强邨先生编年圈点”字样,书的扉页上还用了朱强邨墨迹“东坡乐府笺”,署名孝臧,并有“强邨”朱文印。朱强邨即朱祖谋,原名孝臧,光绪九年进士,是晚清着名词人,曾编刻《强邨丛书》。他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去世。本书是龙榆生取《强邨丛书》中东坡词的本子整理而成的,完工于一九三五年七月,印成已是一九三六年一月了。《东坡七集》中不收东坡词,而他的词与小品却尤其让人喜欢,所以我在买到“七集”后,觅宝一样地想买《东坡乐府》和另一本《东坡志林》,当时得书后的狂喜,真是难于言表。《东坡志林》则要到粉碎“四人帮”后,才买到新出的排印本。这时新旧书籍正大量出版,所以那欢喜之心就再不能与当初相比了。

在读到完整的《东坡乐府笺》前,已能背出十几首苏词,当然都是最常见的那些,不外乎“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十年生死两茫茫”、“莫听穿林打叶声”等,此外还从一些现成的论说中知道苏词是“豪放派”,不同于李清照的“婉约派”。但当真将他的词集一首首读下去,却发现无论词句还是意境都是那样地“艳”,并没有我们相象中的那种“粗犷”;而像《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的作品,在他的集内也并不多见,以为这就是苏词风格,实在有些以偏概全。这情景,有点类似于我后来读《金瓶梅》,因为阅读之前先有个框框,见了原书,才知道满不是那么回事。可见,从现成的概念出发,而不是从自己最直接的阅读感受出发,真是要害死人的。细看书前夏敬观、夏承焘等人的序,以及龙榆生辑录的历代“东坡词评”,就不难理解,苏词的豪放,并不在于雄浑粗豪,而是他不受原有习惯与格局的限制,在词中放任自己的才情,创出了词这一体裁的新天地而已。宋人晁无咎有过一段被后人反复引用的话:“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中缚不住者。”这可真说到了点子上。现在看,“豪放”二字在“文革”的语境中,其实也早已走了样,一听就以为是五大三粗如“五八年新民歌”那样的作品;其实,说得更确切些,苏词的豪放,也就是一种参透人生、无拘无束的“洒脱”吧。

印象中,这部《东坡乐府笺》卖价不低,但这回看看定价,两册也才一元八角。此书一九三六年印行,“初版刚出,遇到日本侵略者来犯,传本遂稀”。商务印书馆于一九五八年又依原样印行了九千部,定价是二元三角。应该说,原价和旧书价都不贵。我当时是船厂的学徒工,一月工资才十七元八角四分,要从这里分出一元八角,自然不算少了。

若干年后,与大藏书家黄裳先生交往日多,我说起自己买线装书的经历,他很感兴趣。于是下次去时,我挑了一点自以为比较好的版本带给他看。他见到线装书眼睛一亮,但稍稍翻了翻,就不再起劲了,他抱歉似地笑笑说:“这没什么意思。”又拿起一本明版书道,“这都是大明版,过去书铺子里,是垫底的。”我只好讪讪地收起书,说别的事了。斗转星移,又有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别说一九三六年的本子,就是一九五八年印的《东坡乐府笺》,恐怕也很难找了。而当初那些大明版,大概已身价不菲了吧。

(草于二〇〇五年夏)

同类推荐
  • 永远不要随意假设

    永远不要随意假设

    本书讲述了一个马来西亚人的生平故事。该书作者由一个华人商贩发展成为马来西亚现代企业家的经过,从他的人格和成就角度说,象征着马来西亚在过去的80年里,从一个封建殖民社会发展成为如今的多民族现代化国家的成功历程。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书是莎剧中最为人所熟悉的爱情经典名著。在这一剧作中,莎士比亚突出表现的是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与封建观念、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冲突。他把青年人的命运同他们所在的整个城市的安全联系在一起,封建家族之间的血腥仇杀,不仅造成了青年人的爱情悲剧,也给城市带来了灾难。在剧本中综合地出现了历史剧中常见的谴责封建纷争的主题和喜剧中常见的歌颂理想爱情与友谊的主题。这是一个悲剧,但全剧充满着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包含有大量的喜剧因素。最后,青年人的牺牲换来了两家的和好与全城的和平,家长们还决定为他们塑造金像。
  • 大风歌:风之激

    大风歌:风之激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北大日记:从文学、哲学到信仰

    北大日记:从文学、哲学到信仰

    书中详尽记录作者在北大中文系、哲学与宗教学学的学习、感悟、交流、碰幢与心得,兼容文学、哲学与宗教的沉思。本书从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角度,描绘北大名师的风采,诸如楼宇烈、钱理群、陈平原、曹文轩、……享受一次精神的盛宴。
  •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卷一、诗词是非谈:凡所见谈古诗之曲解者,即予以辨析,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有辱贫农之作,说《绝句》“两个黄鹂”是“断缯裂帛,互不联属”,说《江南逢李龟年》诗是伪作,皆一一考证,予以正误。
热门推荐
  • 最强的练气期

    最强的练气期

    因为转世时遭遇意外,所以得以保留记忆转世重生,在新的世界里开启新的人生。这一世我要活出我自己的精彩,做自己想做的事。
  • 纠缠不休:相公太薄情

    纠缠不休:相公太薄情

    谁说做春梦不会疼的?她痛的掐住身上男人的手臂,在心里咒骂说过这句话的人。一夜偷欢,竟在她的身体里埋下种子!可是宝宝的爹她却不知道是谁。因为拥有一双能看透伪装的透视眼,被逼入特殊部队,成为特殊部队中最年轻却是能力最强的一员。从十五岁开始,连续三年,每晚做春梦,均是同一个男人,主角是她自己,但是男人的脸她始终看不清。偶然穿越到异世,梦里的男人依然每晚纠缠不休,但是梦里做的事情均会变成现实。夜夜梦中缠.绵,当她怀孕了,所有的梦突然消失。她身边带着七岁的宝宝,在玄天大陆混的风声水起,直到他的出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净世琉璃

    净世琉璃

    穿越的十六年内,夏天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世界。十六年后,他发现自己并不平凡。这是一个二货少年带着青梅竹马和妹妹冒险的故事。(第二书名:我的青梅竹马和妹妹是中二)
  • 一切从新少林寺开始

    一切从新少林寺开始

    非无脑,非圣母。简介无力,请看主题。略带点黑暗的倾向,又在光明的边缘徘徊。此书剧毒,有坑,慎入。
  • 陨灭诸王

    陨灭诸王

    接待之城,进入重生之路的必经之处,这个城市里每天都发生着很多事,直至一个人的出现,他的实力非常强大,导致这个城里的所有事都不得不围着他转。这个人便是玄天九市的最强王称强者:雨王“霍雨”!(第一次写,不太会写,写的不好请见谅)
  • 伊文的世界志

    伊文的世界志

    “早啊!”偌佳在宿舍前早早的等候,并朝我微笑.好温暖啊想着想着就脸红了起来。“啊,你干什么要和我一起嘛”“因为我喜欢那!”说着便用手紧紧握住窝的手“这次不再分开了哦”向窝做了一个鬼脸后。便放开手悠悠的走在窝的前面。“我们认识嘛?”“窝认识你就好”“那就别跟着我.”“不要!因为在你身边很幸福
  • 血色伴忘川

    血色伴忘川

    小包子睁大眼睛看着他的爹地,问道:你觉得我娘亲是一什么样的人啊!楚非墨宠溺的说:她很努力。接着,这个小团子飞奔出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叫着,娘亲,爹地说你蛮横不讲理。凤兮颜……
  • 盛装错过何必遗憾

    盛装错过何必遗憾

    记录几个死党们的恩爱情仇,不,不是死党,是作死小能手,里面会不会有你们的影子?成长路上如此艰辛,幸好有你们相伴林楠是我深爱多年的人,可是他,貌似,好像,挺讨厌我的?不,他就是讨厌我,,啊啊!怎么办?欧阳,救救我“哎呦,鬼知道,这么多年下来我都能写一部林楠攻略手册了。。。。也没见他和你和好”一顿暴打。。。此文可能会很狗血,也很现实,读者谨入
  • 长生奶爸

    长生奶爸

    一个活了无限岁月的长生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宠妻护娃的故事~~PS:不是快节奏小说,希望大家谅解,越往后越精彩
  • 法医宋慈(套装共2套)

    法医宋慈(套装共2套)

    南宋湖南长乐乡,连环挖心案让“鬼嫁娘”之说不胫而走,一时间谣言四起,地方百姓人人自危。郡国公之子安盛平、金刀名捕徐延朔奉命查办此案。宋慈应同窗安盛平之邀,参与到案件的侦破中。宋慈自幼跟随父亲宋推官,亲历了不计其数的形形色色的案件,能查常人所不觉之处。死者指尖的蹊跷伤痕、棺材中神秘的栀子花香、黑色的粉末、红色的鬼面……他熟练运用专业技巧逐一分析,一步步还原“鬼嫁娘”的犯罪手段和过程。芙蓉阁内莺莺细语,凤栖山上落寞孤坟。妖娆青丝,红颜倾城,“鬼嫁娘”的身上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南城女尸案、窦氏之死案、无名人头案……看宋慈如何验尸、取证,为生者权,为死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