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6500000007

第7章 汉中抉择

张任知道献帝刘协被董卓带去长安之后,整天是闷闷不乐,他为自己不能够为大汉朝尽忠而感到内疚。法良刻意的把各路人马攻进洛阳之后的卑劣行径进行了夸大,以使张任对各家势力丧失信任,这样就可以暂时让张任留在汉中了。

益州的刘璋没有参加这次征讨董卓的行动,毕竟益州路途遥远道路难行,所以他只是表示了一下立场,没有实际行动。刘璋的性格本身就是贪图享乐不求上进的,他能做到益州刺史就已经很满足了,他甘心做一个割据一方的土皇帝。

逃去长安的董卓一面派人坚守关隘,一面暗中分化拉拢各地方势力。这一天,汉中城外来了一支队伍,他们停在城门口没有进城,有人去给关统通报消息,说是献帝的传旨官已到汉中城外,让关统出城迎接。

关统带着大小官僚接出城外,远远看见一支队伍停在路中间,一个年轻人站在队伍的前面,他生的白面无须,眉目清秀,有些女性化。这人见关统等人出城迎接,立刻满面堆笑的迎了上来。他躬身施礼口中说道:“下官杨修见过太守大人”。

关统赶紧相掺,口中说道:“先生不必客气,不知天使何在啊”。

“在下便是传旨的官员”杨修不紧不慢的说道。

“既然大人是传旨的官员,如何会向下官行礼”关统诧异地问道。

“你我入城再说吧”杨修很暧昧的说道,看来应该是有什么不方便说出口的事情。

一行官员跟在关统和杨修身后,大家陆续走进城中。到了太守府之后,杨修并没有当着所有官员的面前宣读圣旨,他叫关统屏退左右单独听宣。

所有官员狐疑的离开内堂,屋中只剩下关统和杨修。就见杨修突然双膝跪地对着关统大礼参拜,关统赶紧搀扶住了杨修,他对杨修说道:“大人这是何意啊,大人身带圣旨就是带天子巡视,岂可向下官施礼”。

杨修苦笑了一声:“关大人,杨修此拜并非是以我个人名义参拜,我是代表大汉子民跪拜大人,求大人为天下苍生助我成事”。

关统被杨修说的一头雾水,他不知道杨修要说什么,但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杨修要把自己卷入各方势力角逐的漩涡,于是关统并没有接着杨修的话往下继续说,他想要岔开话头:“杨大人哪里话来,我关统身为大汉官员,理当为大汉朝尽忠职守,天子下诏,关某怎敢不从”。

杨修当然听得出弦外之音,不过他依旧不肯放弃:“天子如今受董卓挟持,圣意难出宫墙之外,就以如今某家所传圣旨来说,他并不是天子的意思,他只是董卓假天子之名行私欲而已”。

关统好奇地问道:“难道大人的意思是今日所传圣旨无非是董卓的私信么,大人今日之行只是为董卓传递书信的么”。

杨修叹了一口气:“太守大人只说对了一半,我杨修身为大汉子民岂肯甘心从贼,我传旨是假,求大人帮助天子脱困是真”。

关统疑惑的问道:“我与先生素未谋面,难道单凭先生的一面之词关统就能相信么”。

杨修从怀中取出几封书信递给关统:“大人若是不信杨修之词倒也无碍,只是大人当相信几位当朝大儒吧,这是几位老大人写给您的书信,大人看过之后自然明了”。

关统接过书信低头观瞧,第一封署名是左中郎将蔡邕蔡伯喈,第二封署名太尉杨彪杨文先,第三封署名司徒王允王子师,第四封署名孔融孔文举,第五封署名司空张温张伯慎。他拿着五封书信一时间举棋不定,这五个人都是当朝重臣,尤其是蔡邕和孔融都是当世大儒,他们让对天下读书人顶礼膜拜,虽然不敢尊为圣人,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可谓惊人。关统拿着书信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杨修见关统面有难色,他继续说道:“董卓乱权天下皆知,昔日各路忠义之士共讨董卓之事大人当知,如今董卓挟持天子偏安于长安,大汉子民纷纷讨之,董贼之日不久矣,若董贼覆灭天子当政,大人之行天子岂会不见,若大人愿与那董卓合流,只怕大人会留下千古骂名,大人也会成为天下世家的公敌,忘大人三思”。

关统对杨修说道:“关某无意与天下为敌,事关重大,让我在考虑一下”。

杨修点头,他继续把朝中的局势向关统做了说明,不过他说的和关统知道的出入很大,汉中在长安专门设有联系人,他的目的就是随时把长安的情况传递回汉中。杨修把董卓讲的一无是处,把长安百姓恨董卓的情绪说的无以附加,把董卓的手下说的离心离德,可实际上,董卓在长安采取的是高压策略,满朝官员文不敢高声武不敢动怒,大家都是暂时屈从于董卓的淫威之下,董卓的军队应该是大汉朝最精锐的一支队伍了,他的西凉铁骑独步天下难逢敌手,虽然董卓在朝中的口碑极差,但是他在军队中的声望无人能及,而长安的百姓虽然恨董卓,但是他们的恨在灵帝的时候就已经鼎盛了,如今只是换了一个憎恨的对象而已,看来杨修虽然聪明伶俐能言善辩,但是难免受到阅历不够的影响,说出的话始终还是言过其实,让人有一种浮躁的感觉。

关统听杨修说自己是太尉杨彪的长子,他对杨修也是不敢怠慢,毕竟杨彪的威望不是常人可比的。

杨修和关统密谈了一个时辰,其实都是杨修再说,关统在听,任杨修说的天花乱坠,关统依然是巍然不动,看来杨修很难打动关统了。最后,关统以宴请杨修为名,结束了这场游说。

晚上,关统把法良,李严和关聪叫到一起,大家商量对策。其实关统想要征求意见的是法良,李严和关聪都是让他们来学习的,关统总是想要把两个年轻人培养成自己的左膀又被,毕竟如今汉中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实在太少了。

法良听关统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然后又把几封书信看了一遍,他笑眯眯地对关统说道:“蔡邕、杨彪等人虽是饱读诗书,可惜不懂人心,王允奸狡却非成大事之人”。

关聪好奇的问道:“先生何以得知王允不能成大事”。

法良笑着说道:“几封书信之中,蔡邕、杨彪、孔融此三人所言皆是以大义为相劝,他们都叫大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只图万世流芳,完全是以虚名诓人,张温却是凭借一己之私只顾谩骂董卓恶行,却忽视了别人的想法,此四人皆是空有满腹文章,确不知人心,王允与他们完全不同,此人懂得以利诱人,而且颇为奸狡,不过此人格局太小,只是施以小利,真正的利益却是用空头许诺来代替,看是此人比较诡诈,可是他实在是用了小聪明,成大事的人若是以小聪明诓人,只能是因小失大”。

关统问法良:“以先生的意思我是答应他还是拒绝他呢”。

“大人既不毕答应他也不用拒绝他,此番杨修前来,想必是早做好了安排,他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你逼到董卓的对立面,他们之所以这么急切,恐怕圣旨上一定是董卓拉拢大人的内容,想必许诺给大人的好处绝对很让人心动,所以杨修才不敢把圣旨交予大人,但是董卓为什么没有让自己的亲信来传旨,恐怕董卓还没有完全意思到大人的重要性,这个笼络大人的计谋恐怕是出自董卓的谋士之手,杨修来的突然,应该是加紧赶路才这么快来到汉中的,若董卓的谋士知道董卓派杨彪的儿子来传旨定会极力反对,所以他们一定会很快追来汉中,虽然不能追回杨修,但是也可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大人只管拖延些时日,董卓的亲信随后就到”。

关统将信将疑的说道:“汉中荒僻之地,如何会受到如此重视”。

“大人,汉中之地事关重大,若世家得到汉中,定会出祁山走天水攻打长安,同时可以和关中各路人马互相呼应,使得董卓腹背受敌,若是董卓得了汉中,各路人马在想攻打长安就只能硬攻潼关天险,只怕损伤极大,到那时董卓只需据险而守,世家联军就难得寸进”。

关统问道:“以先生的意思,我该如何拖延时间呢”。

“大人只需明日与那杨修见面,然后将书信丢还给他,只说书信乃是有人代笔,大人只管责备杨修使诈,到时杨修定然百般开脱,只要大人坚持不信,看他有何话说”。

关统愣了一下:“先生如何得知这五封书信是假的呢”。

“良虽然未成见过几位大儒,但是我对蔡邕的书法爱不释手,程经多方收集,平时也喜欢学着他的笔迹练字,我能确定,蔡邕的书信一定是假的,王允奸诈之徒岂能受人口实,他的书信也一定是假的,有此二人就足够了”。

关聪问道:“会不会连书信的内容都是假的”。

法良答道:“此事事关重大,应当不会有假,只是不是本人亲笔所写而已”。

关统频频点头,他和法良把明天怎么对付杨修的办法好好的商量了一下,也把董卓亲信到来之后的事情也详细的安排了一番。

次日,关统一大早就召见了杨修,当杨修发现关统身边跟着一位中年书生的时候,明显有些拘谨,大概应该是他对法良很不放心。

关统面沉似水的将几封书信丢还给了杨修,不悦的说道:“杨大人远路而来,关某以诚相待,大人何故戏耍与我”。

杨修明显变得很不自然,他大概也猜出来关统看出书信是假的了,但是他还故作镇定的说道:“大人这是何意,杨某何处戏耍大人了”。

法良似笑非笑的说道:“蔡邕大人本是天下学子的楷模,法良不才,对蔡邕大人的书法真迹情有独钟,平时有幸还临摹一些蔡大人的书法,某家自认为模仿的笔迹强过冒充蔡大人所写书信之人,杨大人就不必掩饰了”。

关统接着说道:“司徒王允的笔迹关某也承见过,似乎也不是书信上的模样”。

杨修本来很不自然的表情很快就调整了过来,他笑着说道:“大人好眼力,的确几封书信并非出自各位大人亲笔,实在是因为此事关联甚大,杨修不得不多加提防,若稍有差池,几位大人的身家性命都将不保,还望关大人原谅我等欺瞒之罪”。

杨修又接着说道:“虽然书信不是各位大人亲笔所写,但是内容都是各位大人口述,这点杨修愿意用性命担保”。

关统沉吟不语,法良也是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杨修,看这意思应该是不管杨修说什么他们也不会相信了。

杨修苦笑一声:“大人若是实在不信,杨修愿意派亲信带领大人手下可信之人,去到长安直接面见家父和几位大人,由他们亲口述说可好”。

关统回头看法良,他猜不出杨修又要耍什么鬼把戏。法良摇头说道:“此事大人自会派人核实,杨大人此番是来传旨的吧,总不能连圣旨写的是什么都不让我们知道吧,莫非杨大人还隐瞒着什么其他的目的么”。

杨修尴尬的笑了一下:“圣旨实在出自董卓之手,杨修是怕大人受到小人的蛊惑而误入歧途,所以不急于传旨,既然大人怀疑我,杨某这里还有一件信物,大人见了应当会相信的”。

说着,杨修从怀中取出一块翡翠吊坠递给关统,他对关统说道:“此吊坠是我临来时卢植老先生所赠,他叫我用此物作为信物传给大人,他叫大人勿忘同袍之义,定以天下苍生为念”。

关统接过翡翠,他的眼睛里转起了泪花,原来,当年他与卢植共同征战沙场,一次战争中,关统身受重伤,卢植背着关统杀出重围,等他们逃回军营的时候,卢植一头扎到地上昏迷不醒,后来关统才知道,卢植在背着自己突围的时候就已经受了很重的伤,换成其他人早就倒地不起了,卢植硬是凭借一股执念把关统救走,事后,关统对卢植的感情比亲兄弟还亲,俩人的关系好的和一个人似的,卢植的两个儿子都管关统叫义父,关统把父亲送给自己的护身符转送给了卢植,代表自己愿意为兄弟之义抛头颅洒热血,卢植刚开始不收,后来实在拗不过关统,他才收下。关统被派驻到了汉中之后,他和自己的弟弟完全失去了联系,他给弟弟写的几封书信也是毫无回应,他派去洛阳送信的家人回来告诉他,书信是送到了,可是关统的弟弟根本不见,他现在已经是朝中的太史令了,为了和兄长划清界限,他干脆叫家人转告关统,就说朝中官员不便与外臣联系,以免找人非议,从此之后,亲兄弟之间的感情就此断除。唯一还和贯通保持联系的就是卢植,他隔三差五的就派人来看望关统,他的两个儿子卢忠、卢义还经常来汉中给关统问安。直到灵帝以剿灭黄巾不利,把卢植削职为民下在狱中,卢家的人才很少来汉中了,关统为卢植的事情没少暗中使劲,但是作用不大,后来灵帝驾崩,卢植才得以从监狱中放了出来,他亲自写信给关统,叫关统短期内不要与自己联系,以免给关统带来灾祸。关统邀请卢植来汉中生活,被卢植拒绝了,而且卢植害怕连累别人,他刻意的疏远关统。这次杨修拿出卢植送来的信物,关统立刻感动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按照卢植的意思去做。

旁边的法良知道关统是血性汉子,平时做事比较感性,容易被情绪左右,他一见关统眼里含泪了,立刻补上一句:“杨大人难道只带一个信物么,卢大人应该没那么多的避讳吧,难道他没有写书信前来么”。

他这一问,关统也反映了过来,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要是卢植真的想要自己帮助除掉董卓,他应该会写书信前来,同时也应该排他的儿子送来,总不会是像杨修那样只送一个信物就完事。

杨修说道:“杨修此番走的冲忙,卢大人知道我要来汉中,他随后追赶,才将信物送与我,还嘱咐让大人千万以天下苍生为念”。

关统听杨修这么一说立刻不再像刚才那么激动了,因为他感觉出来了,卢植确实让杨修送信物过来,但是卢植不可能说那样的话,如果事关重大,卢植怎么会知道杨修要来汉中,如果卢植参与了他们的密谋,为什么其他几人都有书信送到,而卢植却在杨修动身之后才随后追赶呢。

杨修虽然经验欠缺,但是反应很快,他说完这句话之后就后悔了,一句漏洞百出的谎话不但不能取信于人,反而是弄巧成拙。

原来,卢植确实让杨修带信物给关统,不过他还有书信一封,只是杨修没有让关统看,这件事情本来是王允想出来的计策,他知道卢植和关统关系莫逆,于是想要利用卢植,他叫杨修在临来汉中的头一晚去拜见了卢植,他是杨彪的儿子,卢植和杨彪关系很好,他对杨修没什么戒心,当他知道杨修要来汉中宣旨,他立刻担心起关统了,他知道关统的性格,知道他有勇少谋,生怕关统受人利用,于是给关统写了一封亲笔信。杨修拿着书信对卢植说:“伯父,杨修与关家叔叔素未谋面,只怕不能取信于他,现在是非常时期,所有人都如履薄冰,他一定会怀疑我是假冒的,还请伯父带个信物给我”。

卢植听杨修这么一说,觉得也对,于是他就把那块翡翠交予了杨修,那意思是暗示问题的严重性,让关统千万多加防备。

其实杨修去的目的就是要这个信物,至于书信根本就不重要,他也不可能把书信交给关统,本来王允的意思是让他按照卢植的笔迹假造一封书信,不过杨修年少轻狂,他以为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蒙混过关,要是写书信的话,更容易暴露破绽,没想到自己刚一说谎就被法良看出破绽了,自己临时编出的言论更是弄巧成拙,杨修一时间手足无措,他只能用其他的谎言来掩盖刚才自己言语中的漏洞,不过谎话就是这样,你越是用其他的言语修饰,越是显得虚假,最后连关统都不耐烦了,他借口还有事情要处理,然后起身离开了。

法良微笑着对杨修说道:“杨大人此来实在是缺少诚意,想要让关太守为世家所用,还需要大人拿出诚意来”。

杨修苦笑着没说什么,因为他此时已经十分的后悔了,从小聪明伶俐的杨修从未像今天这么狼狈,他从来都是用自己的机智化解一切难题,包括这次他能取信于董卓,得以被任命为传旨官,也是凭借自己的机警才做到的。无数次的成功造就了他张扬轻狂的性格,这次来之前,那几位老臣已经做了很多的安排,就算关统不能为世家所用,他也有办法把关统逼到董卓的对立面,他迟迟不宣读圣旨,其实是因为真正的圣旨不在他的手上,他现在只有一个假的圣旨,为了逼关统就范,他已经把真实的圣旨送去了CD,因为那张圣旨的内容是免除刘璋益州刺史任命关统代理益州刺史,对于刘璋这种不思进取的首领来说,如果没有现实威胁到他的安全,他是不会有什么实际行动的。杨修就是让刘璋见到圣旨之后立刻起兵攻打汉中,到那时,关统毫无准备,只能被动接受世家的招揽,至于杨修之前做的一切,其实无非是为了让事情解决的更圆满,毕竟一个被威逼投降的人很难有什么忠诚可言,如果关统主动靠向世家,他将会对掌控汉中的局势更有帮助。

杨修等人的谋划注定落空,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益州内部的局势,他们只知道刘璋和关统不睦,但是他们高估了刘璋的实力,也低估了关统的实力,刘璋确实早在数天前就见到了本应传给关统的圣旨,他直气的手足颤抖,面色惨白。刘璋叫人把杨松和张兴叫来府中密谋,如今刘璋的亲信只有此二人,至于刘焉留下的那些旧臣们,刘璋只是使用但是不信任。刘巴、黄权、赵累等一干文武虽然对刘璋效忠,但是得不到刘璋的信任。刘璋喜欢的都是那些善于经营,懂得阿谀奉承的小人,像杨松之流都是因私费公的小人,张兴则是始终怀有不臣之心,他的目的是割据一方自立为王,如今他的实力已经越来越强了,刘璋手下一半的军队受张兴节制。

张兴和杨松听说关统被封为益州刺史,刘璋则是被贬为犍为太守,俩人的表情立刻有了差别,张兴显得格外兴奋,他虽然嘴里骂董卓弄权献帝昏庸,实际上他已经拿定主意,他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攻打汉中,到时候,自己对益州兵马的掌控将会更加得心应手,从此他就可以挟持刘璋成为益州真正的掌权者了。

杨松则是顿足捶胸愤愤不平,他演戏的功夫要比张兴强的多,其实此时的杨松内心已经多出了很多的盘算,他正考虑是不是暗中和关统也取得联系,将来一旦刘璋失势,他也可以立刻转换山头不至于受到损伤。

刘璋见到圣旨之后虽然很生气,但是他还抱有一线希望,他希望能依靠刘氏一族的影响力迫使献帝收回成命,他始终不想发生战争,倒不是他多么关心天下苍生,他是特别喜欢享受却不喜欢操劳的人,如果他稍加勤奋,如今的益州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盘散沙。

张兴生怕刘璋不肯兴兵,他竭尽全力的劝说刘璋突袭汉中,至于罪名他都替刘璋想好了,就说关统勾结董卓图谋大汉疆土,毕竟现在表面上还是世家望族站着道义,天下的对错还是由世家望族来评判。

刘璋最后禁不起张兴和杨松的蛊惑,他下令张兴带领手下人马晓行夜宿突袭汉中。他们以为事出突然,汉中的关统一定措手不及,可是刘璋没有想到,事情坏在了杨松身上。

杨松回到家中之后,他左思右想觉得此事可以利用,他并不在乎谁当这个益州刺史,他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从中得到最大利益,如今他很忌惮张兴的实力,他始终担心有一天张兴做大之后会把自己吞并,于是他决定借助这次出兵打击一下张兴,同时联络一下关统,一旦有一天关统夺得了整个益州,他杨松依然可以在关统手下做事,他照样能呼风唤雨,于是他把亲信陆离叫到跟前,他把自己写好的一封书信交给陆离,然后详细的交代了一下,之后就让陆离起身赶奔汉中,他信中的内容其实就是表示对关统的效忠,同时对刘璋违背圣命图谋造反深恶痛绝,他把张兴突袭汉中的事情告诉给了关统。

关统接到书信的时候气的面色惨白,他立刻把法良叫来商议,法良来了之后看着书信半天没说话,最后他语重心长的对关统说道:“不知大人是想要倒向世家还是倒向董卓,此时恐怕要做决断了”。

关统闷声说道:“董卓奸佞,世家弄权,都是害民误国之辈,我谁都不想支持”。

法良点头说道:“若是大人倒向董卓,我们此番立刻借张兴起兵之机以他图谋造反为名将其消灭,然后攻打CD。若是大人倒向世家,我们就困住张兴的军队,使世家不敢小视我汉中兵马。若是大人谁都不想依靠,我们只需打得张兴抱头鼠窜,然后借机向董卓和世家双方要好处,各方既不想得罪大人,但是还对大人抱有希望,如此一来,汉中虽然得以短期内壮大,但是将来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关统斩钉截铁的说道:“不管谁当权,我关某只管汉中百姓安危,至于将来会是怎样,关某一力担当”。

法良突然转身对关统施了一礼:“主公,法良虽在汉中做事已有时日,奈何终不知主公心意,如今主公已经确定为汉中百姓挣得一片乐土,法良誓死追随大人”。

原来法良至从来到汉中之后,他只是答应帮助关统做事,但是并没有认关统为主公,双方的关系始终是上下级的关系,如今法良改口称关统为主公,其实就是表示自己从今往后将要真正的效忠关统了。

同类推荐
  • 岐鼎

    岐鼎

    乱世纷纭,或许百年前的那一天就早已注定。纠葛在一起的命盘,错综复杂,是往生的轮回,还是不甘的执念,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诸侯鼎立下是谁的推波助澜,乱世华章又是谁的精心谋划?成王败寇,了结的又是谁和谁的百年恩怨。“康武华变,血脉交错,英庄始故,御龙在天”十六字的惊天之谜,惑世之乱,终将亡于一人之手!巨变在即,那人笑得云淡风轻:“是非自有后人评述,但后世流传的传说定会有我们辉煌一世!”
  • 六韬传

    六韬传

    仁义的春秋已经逝去,自五霸以来,世间战事,纷起连绵不绝,战国已然到来!(有没有秦时明月的粉丝?这本书你可不要错过哟。)这是一本,以春秋末战国初时期各国纷争为剧情主线,江湖恩会情仇为次要,结合中国古典侠义之风以及中国古代军事征讨之变。上到国家霸业,下至江湖仁义,有关你对古代春秋江湖的所有猜想,这里面都有。喜欢历史风的小伙伴,可千万不要错过哟。欢迎加入书友群,302396065。
  • 齐书

    齐书

    中原板荡,五胡乱华。生灵有倒悬之急,社稷有累卵之危。天生的帝王,在阴谋与背叛中坚强,在忠诚与战火间成长。扫清六合,席卷八荒,并吞四海,臣服万邦。幅员之广,远迈秦汉。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 贞观败家子之征服大唐

    贞观败家子之征服大唐

    青年李幸考察古墓不慎梦穿唐朝成了李世民的四子李泰如何败家差点儿被贬为庶民、,等等等等
  • 细节改变历史(唐·盛世沧海)

    细节改变历史(唐·盛世沧海)

    《细节改变历史.唐.盛世沧海》选取唐朝对历史有重大影响和改变的细节故事描述了唐朝盛世的发展历史。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在争夺帝位过程中的仓猝一战,也是机遇和谋略的天作之合,一个人的生死在那一刻决定了一个王朝的走向。
热门推荐
  • 龙凤天帝

    龙凤天帝

    武道世界,强者为尊。天界任家弟子,任华俊,天生生命之体。而后努力修炼,勇夺机缘。踏无数天骄,争诸天气运,跨千山万水,闯九天十地,夺千万洞府,成就龙凤天帝。
  • 修真大逃亡

    修真大逃亡

    修真界不知从哪冒出个疯子,专虐仙子,忤逆长辈,挑衅高人,弄得修真界鸡飞狗跳,被满世界追杀。
  • 段虚

    段虚

    当年的一次事故,天下绝皇从此颓废许久。世人所传颂的佳华,佳世倾妖世……也已不在而如今远古八虚即将降临,当年她身死的阴谋也渐渐浮出水面?东灵,你要等着我,不管什么八虚,还是其他什么强者,只要伤害过你的人,吾绝不会放过!
  • 爱他忧伤年华

    爱他忧伤年华

    温雅雅,上官牧扬。这两个名字的并列,曾经是温雅雅梦寐以求的事,那个时候的她,任性的、高傲,但是内心里又是一股止不住的自卑感。所以,她错过了青春年少时的爱恋。但是现在,她觉得她已经有那一份自信去拾回来。无论怎么样,尽管温雅雅知道,以后的路肯定会艰苦万分,并不如自己梦幻般的那种想象,但是知道有个人是在等着自己的,这一点,温雅雅很肯定,也很为此付出努力,更加高兴自己可以幸运到拥有这一份幸运。
  • 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即若离的感觉

    这个可爱,这个腹黑。他们的缘份将会怎样?
  • 纷纭

    纷纭

    我设想的是未来某些时期发生的故事,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
  • 丹魔白狼

    丹魔白狼

    我带着绝世魔体重生。我带着满心不甘而来。我带着征服世界的野望。我带着驰骋天下的豪情。我是白狼。丹魔白狼。PS;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
  • 黑色骑士Origin

    黑色骑士Origin

    上班族由于突发心脏病转生异世界,在某位导师的教导下走上了骑士的道路,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命运如何安排?一切即将揭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亚索在超神学院

    亚索在超神学院

    打个游戏都能穿越到超神学院,我真是醉了,彦,蕾娜,蔷薇,凉冰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