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40800000008

第8章 利卷(1)

利无尽处,命有尽时。生命的有限和利益的无限,促使越来越多的逐利者开始思考和反省二者的关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悲剧之所以不断重演,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站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利益,没用哲人的眼光来审视人生的价值。人生下来就是趋利的,追财富和物质上的享受,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心理指向,但是如果偏离了正常轨道,势必会使自己丧失理智,最终走向沉沦!

19富贵如霜刀,切勿贪恋过炽

【原文】

惑人者无逾利也。

【译文】

迷惑人的东西没有超过利益的了。

【释义】

在讲究物质生活品质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能贪一点便宜则贪一点便宜。在有钱的富贵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不停地谋划。然而当人们皆以富贵为荣却不知止时,富贵就会变成一把锋利的霜刀,在不知不觉中使你性命难保。

【事典】

下面这则哲理性故事或许会带给我们一些这方面的思考: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常年以狩猎为生,不仅岸边的海豹与海里的群鱼是他们的食物来源,就是游走于浮冰之上、强悍无比的北极熊也照样会成为他们桌上的美味大餐。他们是怎样捕获北极熊的呢?

因纽特人在长期狩猎中发现,北极熊有一个很大的嗜好,那就是它们不仅喜欢食肉,更喜欢舔食动物的鲜血。据此因纽特人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办法:先找来一把两开刃的锋刀,然后在上面涂上一层厚厚的动物鲜血,由于北极气温很低,厚厚的动物血很快便包裹住了里面的刀锋,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令北极熊垂涎欲滴的大血团。接下来,因纽特人把这个大血团放在北极熊经常出没的地方,然后自己隐藏在不显眼的地方静静地等待。

不久就会有如饥似渴的北极熊寻着味一路跑来,当它发现地上那块丰盛无比的大血团时,就像人类当初发现新大陆一样变得兴奋无比。当它静静地观察周围,发现除了美味的血块再没有其他危险之物的时候,便大快朵颐地舔食起来……

大血团在熊舌的翻卷舔食下一层层地逐渐融化,北极熊越发欲罢不能,完全沉浸在了美味的享受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后来它舔食的却是从它自己体内流出来的鲜血,麻木的神经使它更无法感受到舌头被里面锋利的刀刃割破的痛楚。直到最后,北极熊完全是在疯狂地舔食自己的鲜血,过度失血的北极熊在醉生梦死的贪婪享受中猝然倒在冰地上……

生活在俗世上,没有人会对眼前利益视而不见,毫无兴致,但是如果过度追求,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就会走向反面。文中子告诫人们说“惑人者无逾利也”,意思是说没有什么比利益更能迷惑人了,利益过大不是件好事,反而是种伤害。

忽视了这一古训,无休止地追求利益,在利益面前胡作非为,乱了手脚,到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甚至会遭致杀身之祸。

秦代着名政治家李斯曾经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成就了统一天下的霸业,为秦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但是他又是一个贪恋富贵之人。

随着自己权位的步步高升,他把自己的儿女安排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儿子娶的是皇家公主,女儿嫁的是皇宫贵子,可以说是富贵至极,文武百官无人能与之媲美,对其称颂赞誉者自然不乏其人。

身为丞相的李斯对秦朝的命运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出巡途中,秦始皇幼子胡亥密谋篡改诏书,想自立为太子。为了取得丞相李斯的同意,胡亥和赵高对其进行利诱,最后李斯招架不住,只好支持这一阴谋,就这样胡亥取得了皇位。

贪恋富贵的李斯也由此为自己的惨局埋下了苦果。胡亥篡得皇位后,赵高升任郎中,开始了铲除李斯的计划,三套两套就将其引入圈套之中,最后,以谋反罪将其腰斩,株连三族。

李斯的一生都是在拼尽全身力气追名逐利,但最终却死在了追名逐利的途中,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对他痛斥说:“持爵禄之重,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谪立庶。”

【事典启悟】

当我们为已有的利益或追求而陶醉时,往往会忘记美梦后面藏有的刀刃,忘记思索我们是否是在用支撑自己生命的鲜血来满足眼前的痴狂,在利益面前迷失自己,最终只会倒在自己的血泊中。

20懂得辞让方能成就美名

【原文】

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

【译文】

追求私利的人很多而真正富有的人却很少,贤明的人出让自己的功劳,但他的名望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释义】

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功利是人生大妄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见到功利,就会奋不顾身地扑上去,绝不容别人分享。毫无疑问,这是自己总拿“第一名”的功利心在作怪。这种功利心是要不得的,“有难先由己当,有利先让人享”,才能减少祸患,加福添寿。

【事典】

范蠡不仅是谋略过人的军事家,治国有方的政治家,还是理财得道、富甲一方的成功商人。

他逃离越国移居齐国后,不问政事,与儿子共同经商,很快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富翁。后来,他退回相印,将万贯家财全部遣散给了贫穷的知友与乡党,又决定远走他乡。其家人对他苦苦相劝:“有官不做,我们就不说什么了,可散尽家财实在不应该了。那是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不是占便宜占来的,为什么要白白送给别人呢?”

范蠡回答说:“官高招怨,财多招忌,这都是招致祸患的根源所在。人贫我富,人无我有,如果只取不施,恃富不仁,财多了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还是舍弃为好。”

他把家财分给好友和乡亲后,来到陶邑,隐居下来,在此度过了一段快乐清闲的日子后,范蠡又开始谋划起做生意的事。他的家人颇有怨言:“人人思富,个个求财,你富不珍惜,口言钱财无用,现在又想赚钱了,钱是那么好赚的吗?”

范蠡轻松一笑说:“穷富之别,在乎心也,只要有心,钱财取之何难?”

在定陶,范蠡发现这儿的土质黏性强,耐火烧,适宜烧陶瓷。但他并没有垄断这一技术,而是将其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当地的老百姓,不仅自己借此积聚了巨万资财,成为了当地的首富,而且也让别人据此过上了富足生活。

除了经商之外,范蠡还广泛经营农业、畜牧业、渔业,数年后再次积累了如山一样的财富,而且还把养鱼和饲养牲畜的经验和技术,无条件、无代价地传授给了他人,成就了乐善好施的美名。

后来,范蠡又将家财全部周济给了周围的穷人。在他看来,“经商是一种乐趣,在求取金钱上不该贪得无厌。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过分看重它才能得到它,此中真谛非守财者所能领悟。”这是范蠡善于经商赚钱,但又不以囤积财富作为人生追求的思想境界。司马迁曾引用老子的话“君子富,好行其德”来称赞范蠡把有形的金钱财富有效地转化为自己德行的做法。

【事典启悟】

利己是人的本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今社会,我们很少见到有人在发现致富商机或发明技术之后毫不保留地透露给他人的,反倒捂得严严实实,生怕被别人知道后有人跟他们争抢饭碗,自己将无法再靠着秘方、偏方、一技之长赢取暴利,这与范蠡“独富富,不如与众富富”的思想和做法形成了明显反差。

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钱的生活没尊严,钱财少的没快感,太看重钱的没意思,能致巨富是能力,能散巨金是美德,有能力无美德谓之“为富不仁”,有美德无能力谓之“以弱逞强”。范蠡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兼顾了利己和利他,在两者之间寻求到了黄金平衡点,既赚得了财富,又博得了美名。

21利大伤身,择之宜慎

【原文】

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

【译文】

拥有的财利过大容易对自身造成伤害,小的利益则会给人带来好处,选择它们应该慎重为好。

【释义】

财富是过眼烟云,金钱是身外之物,这的确有一定道理。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许多人一生忙于赚钱,到最后却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赚钱的初衷,将手段变为目的,一味追逐金钱,那么他永远不会成为快乐的富翁。

【事典】

美国钢铁大亨卡耐基有句话说:“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比尔·盖茨是卡耐基这话的忠诚实践者。

比尔·盖茨先生开创了微软公司,开辟了人类IT以及网络应用的新纪元,在成功服务人类的同时,也造就了盖茨先生的亿万身家,使他成为世界首富。

但他没有将这些财富完全据为己有,而是用于了反哺社会。他在4年里给慈善事业的捐赠达235亿美元,相当于他现有净资产的60%。2008年,他宣布退休离开微软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将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数捐献给了其名下的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没有留给自己子女。

580亿美元,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想都不敢想、也无法想象的数字。这些钱,盖茨的余生是肯定花不完的,花不完怎么办?这就面临是留给子女,还是回报社会的抉择。盖茨选择了后者。

比尔·盖茨在对待财富上裸捐的举动让世人备感震惊,同时,也让人们感悟到了他超越常人的聪明和智慧。

他认为名下的巨额财富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努力地挣钱,努力地省钱”,就是为了“努力地捐钱”,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让全社会共享自己的财富成果。因为当钱赚到一定程度时,名下的财富就成了一个数字,如果一味地追求这个数字的膨胀,甚至为了达到这个数字膨胀不惜损人利己,这样的人生将变得毫无价值。这就是盖茨的“财富观”和“慈善观”。

比尔·盖茨不给子女留下半点财产,在有些人看来,比尔·盖茨的子女可能是天下最倒霉的孩子,其实他们才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

比尔·盖茨不想让自己的子女一直生活在他的光环下,那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只能助长子女的懒惰、任性,甚至是放纵,只会把孩子养成纨绔子弟,很难成气候,所以他选择了裸捐。

有句古训说:黄金满籯,不如遗子一经。比尔·盖茨将巨额财产留给社会的同时,却把勤劳俭朴、谦虚谨慎、脚踏实地、聪明智慧、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留给了子女,同时,还给予了孩子最大的奋斗动力,赋予了他们独立谋生的能力和尊严意识,让孩子在一张洁净无瑕的白纸上,用这些品质书写最美丽的人生,这对子女来说应是比金钱更弥足珍贵的财富。

盖茨裸捐的伟大善举是人类的福祉,但其带给人类及后世的财富启示可能比捐赠本身更有现实意义。

如今,许多父母们却不懂得“利大伤身”的道理,整天还在盘算着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如何为子女赚取更多的财富,在想着如何让子女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更有父母为了给自己和下一代创造更多的财富在聚敛财富上不择手段,给子女做牛马也在所不惜,结果呢,这些财产反倒束缚了子女将来的发展空间。

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女做马牛。”做父母的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子女,不管你给予了子女多少财富,子女的自尊、自立、自强、自信对于他们在社会上立足才是最为珍贵的。

【事典启悟】

比尔·盖茨以实际行动让我们领略到了财富和精神双重意义上的富可敌国,也让全球富人接受了一次巨大的心灵洗礼。富人捐款给社会并不新鲜,但比尔·盖茨捐得如此纯粹彻底,如此毫无保留,大概已经超出了人们普遍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对于从事慈善事业的富人来说,如何开掘更多的慈善资源,如何引领包括富豪在内的国人“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如何形成“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的情怀,是很值得人们思索的。

22追求利益要遵守戒规

【原文】

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译文】

天道贵在有其规律,人贵在明智有节,行动要遵守戒规。

【释义】

茫茫宇宙浩瀚无穷,古往今来无际无垠,日月星辰往复如恒,人与自然生机无限。是什么力量以维系,是何物而使然?那就是规律。规律是宇宙运行之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生下来就被宇宙的运行之道规定住了。古时候将宇宙运行之道称之为“一”,“止”字上面加“一”乃为“正”,止于“一”,就是止于规律。在规律面前停止,不违背宇宙运行之道,不违背宇宙运行之道,我们就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了。

【事典】

“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的天职就是追求这些利益。”温斯顿·丘吉尔的这句话曾经一度成为各国政要引用的名言。丘吉尔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尤其是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极为险恶的环境成为个人健康的严重考验。但是丘吉尔在日理万机而的情况下,不仅领导全国人民为国家争取了更大的利益,而且他还熬过了那段摧残身体的艰苦岁月,享受了9l岁的高龄。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这与他遵循一定的养生之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并没有长寿的遗传密码,父亲只活了46岁,母亲活了67岁,他还是早产儿,自幼多病,但是他一生战斗在政治舞台上,并在炮火连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65岁高龄临危受命,肩负起领导整个英国与德国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的重任,直到80岁高龄时才告别政治舞台,1965年1月24日91岁时含笑与世长辞,成为现代政治家中少有的长寿者。

谈到养生之道时,他曾经说:“一个人要享有真正幸福与平安的人生,至少应该有两个以上的爱好。”他爱好甚为广泛,酷爱体育活动,骑马、开车、击剑、游泳无所不能,晚年还参加砌墙的体力劳动,一天可砌300块砖,除了运动这一主要爱好之外,他还对音乐、美术、文学、军事、政治等有着很大的喜好。

除了保持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之外,他还注重劳逸结合,善于休息。德国法西斯对伦敦狂轰滥炸时,有人发现丘吉尔坐在地下室里悠然自得地织毛衣。这是他自创的一种养生、休息方法。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编织养生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一种平衡身心的有效方法。一个人如果一味地长时间从事单调乏味且又紧张的工作,容易发生疲劳。但是一边干活,一边考虑问题,就不容易产生疲劳了。而编织毛衣正是如此。边编织边思考,既可解除疲劳,又能稳定情绪。而且,当人遇到烦恼时,顺手拿起织针、毛线,按自己的需要编织出美丽的图案,会让人感到身心俱爽,无疑对养生大有益处。

此外,他还注重睡眠质量。丘吉尔将睡眠比做人生的一道“美餐”。他的睡眠质量极高,一向喜欢酣睡,即便战争任务很繁重,但他一上床,就绝不胡思乱想,而是很快酣然入睡。有时他想午睡片刻,便要求侍卫即使天塌下来也不要打扰他。

同类推荐
  • 海归竞技中关村

    海归竞技中关村

    本书介绍了几十位在中关村创业的人物,包括金普诺安蛋白质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海谦、美中能特医药化学科技(北京)公司董事长蔡东伟博士等。
  • 我想我能我成功

    我想我能我成功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同生活状态的人,对人生的看法、人的生存之道以及人对自我的定位与对机会把握等的状况,分析对不同层次的人生观以及处世、生存的方式作了精辟的分析。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100个故事,讲述100个智慧,使你体会100个人生哲理。
  • 忠诚创造卓越

    忠诚创造卓越

    全球500强企业选择精英员工的至高准则,中国领先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性保障。
  • 心灵经营的艺术

    心灵经营的艺术

    作者皆木和义选取了他十分崇敬的松下幸之助先生的名言,这些名言大多来自松下先生的各种著作与发言,尤其是立足《开创道路》和《心灵经营术》中的文章,从“经营心灵的高人”,即“心灵的经营之神”的角度,对松下的名言进行了二次解说。同时,书中每节开头都引用了《菜根谭》中的名言。《菜根谭》一书在日本企业界相当有影响,许多企业家认为,《菜根谭》是“企业用人的准绳,经营管理的指南,业务推销的参谋”。风靡全球的《环球》杂志介绍日本社会的《菜根谭》热时说:“论企业管理的书籍成千上万,而从根本道理上说,多数抵不过一部《菜根谭》。”
热门推荐
  • 罪妖祭

    罪妖祭

    一道星芒划破天际,一颗星辰陨落于世枯殊末路,“守不住星辰,留不住你。”妖族四方,煞火再燃;沉浮之间,城华已落。“我一直以为对的,却错的无可挑剔,我一直以为错的,却正确的如此坦坦荡荡。”闵月已断,红瞳依然。那一处,古钟长鸣,归来时已是冷然。——我一生都活在阴暗之中,当你一心想拉我出来时,我只会将你往深渊越推越深。——我不会试图拉你回来,我只会和你一起,坠入深渊。……处于世界的另一平行星陆———妖族大陆。四方之内,风尘已变。为寻回祖上遗书,误入四方的两个少年,前世尘缘,掀开了心念“谁说别离不是下一场相逢的开始?”倏忽之间,恍若初见。以毕生守护“星辰与你。”
  • 西徙鸟

    西徙鸟

    在《西徙鸟》里,饮马湖随着潴野泽消失了,原本纯洁善良的人们不得不开始四面寻水——寻找生存之路,读来怵目惊心。作品有力地揭示了生态危机,批判了人的贪俗欲和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这里人对人的失去诚信同人与自然的不平等、人对自然的榨取是互为因果的,作者汪泉深情地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解”。在中国,生态文学正在逐渐兴起,这部《西徙鸟》就是值得注意的探索性作品。
  • 元神

    元神

    既然注定不能做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那么就做个俯视众生的大魔头吧!…………新人一枚,求各方老大广施援助之手,完成我大魔头的伟业!
  • 木偶人之泪

    木偶人之泪

    我不知道我是谁,从何而来,当那连接着虚无,似乎又交缠着命运的线,在某一刻,咔嚓!断了,故事便已经开始。
  • 穿书之征服病娇反派

    穿书之征服病娇反派

    曾经她如九天玄月而他在沼泽中挣扎她成了他的光“姐姐,不要离开我好不好,我对你不好吗?”他的眼中满是疯狂、偏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当我迷失于这个世界

    当我迷失于这个世界

    人在家中坐,棍从天上来。享受着平凡人生的哈罗德,在自己家中被人敲晕,醒来后惊讶地发现自己来到了名为“辛特兰里斯”的世界。一个由魔女统治的世界。拥有了异能,邂逅了朋友,拥有了他曾在原本世界没有的一切。也卷入了一次次风波与阴谋之中…也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做了太多的坏事,才会有这样奇奇怪怪的经历呢。
  • 神帝归来之都市魔禁城

    神帝归来之都市魔禁城

    神帝,昨天的辉光。现在,他是一名废柴,都市版废柴。然而,在意外中,在市中心发现一魔禁城,他获得了神奇的魔法,记忆,泡妞,创业,统统都有……看他如何征服都市,赢得美人归
  • 如果未曾走远

    如果未曾走远

    爱情永远需要两个人。生活给了我们很多也拿走很多。雨若说:“遇见早,遇见晚都是痛苦的,合适的时间遇见才是幸福的。”但是你有怎能知道什么才是合适的时间,人不能太随性子做事,心里想着什么就做什么留下的只是一台闹剧。青春是用来试错的,可惜试不起。人生在变,有时候记得住过去,方清楚未来,道路上而不迷失。
  • 这个病娇不太冷

    这个病娇不太冷

    黑夜中总有光明,白天也总有黑暗。——蒋初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