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43700000002

第2章 诗词创作的十大关系(1)

丁芒

诗词的“传达”,从诗人的创作到读者的接受,不但包含着实践和检验过程的时段,也是多种多样审美观念的激烈碰撞,矛盾从激化到归于统一的复杂过程。而结果总是:什么样人写什么样的诗,什么审美观写出什么样的诗来,毫厘不爽,这是无可奈何、假冒伪饰不得的事。无疑,诗词创作水平之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拿到钥匙就能开锁的事,基本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但事先懂得一些前人实践经验,掌握一些规律知识,在创作中知所遵循、提高警觉、少走弯路,总是好的。根据当代诗坛实际情况,现概括出“十大关系”,亦即十大矛盾,使广大诗词作者有个提纲挈领的概念,在创作过程中,加以权衡、抉择,择善而从,以提高诗词的品位及艺术水平。

一、古与今

我们是21世纪的人,写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运用的诗词形式,这当然是现代诗词作者面临的第一大矛盾。

复古与创新,在美学思想史上,始终是人们注意的中心。

我们赞成美是一个流动范畴的说法,美是由无数相对稳定的具有形式美要素的固定范畴组成的。形式美是人类实践积累下来的对美的规律认识的总和、体现。形式美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适应时代需要的活动性。

进步的文学艺术家,总是敏锐地感觉到时代的脉搏,呕心沥血地研究过去时代可以为当代吸取的美的规律认识。世界美学史上就曾发生过两次伟大的审美复兴热潮,一次是公元14至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早期文艺家美学家,如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等,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标榜,创造了空前繁荣的人文主义文艺与美学思想体系。第二次是17世纪至19世纪,以法国为典型代表的古典主义提出的美学思潮,高乃依、莫里哀、拉辛安柯尔、德拉克洛瓦、西瓦洛等,以古希腊古罗马文艺为典范,甚至采用大量古代题材,创造了典雅的古典主义文化。拿我国的例子来说,李白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是求真返朴,复古是表,求真是里。复古是其美学思想的形式,求真是其美学思想的精髓。王维、李白、杜甫及张旭、吴道子、公孙大娘他们表现的审美精神,都是敢于藐视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保守或颓废的艺术,善于吸取各种艺术形式的审美表现因素,以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形象,入书入诗入画入舞,进入了自由显现的境界。杜甫说过:“转益多师,别裁伪法”,也是包括了复古与创新的两个方面的含意的。

所以说复古(应该解释为学习前人的经验,而不是抱残守缺)与创新(应该说是面对现实,博采众长,标新立异)是辩证地存在于历史中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万物由此而传宗接代,繁衍滋生,文学艺术也是如此。为什么要一提“复古”就觉得像碰了马蜂窝呢?

当代诗词与新诗重大的不同,就在于形式上是古是今。当代诗词应该是仅仅古在形式上,至于内容,则无疑仍绝对要求是当代的。即使形式,也仅仅是指体式结构而言,例如古风、五七言律绝、各种词牌曲谱等;当然也包括格律因素中节奏问题(如平仄律、韵律),而在使用的语言上(包括韵辙),则仍然要求摈弃陈旧的、废置了的古代语言,而以当代语言语音来代替。当然,运用当代语言人古代的体式,会产生种种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需要确定一个概念:只应该以形式去适应内容,改变旧形式以适应新内容、包括新语言的需要;而绝不能以内容去适应形式,削足就履,改变新的内容(包括思想感情直至语言)来迁就和适应旧有的形式。这不但是时势之必然,也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可惜诗词界确实有不少人以复“古”为追求目标,认为不但形式,连思想感情、连语言,都要按前人足迹,亦步亦趋。要求无一事无来历,无一见解无鼻祖,无一感情无根据。写诗变成典故及僻字的新排列,那样的诗就成了《康熙字典》,诗人就成了“有脚书橱”。辛弃疾固是宋词大家,慷慨激越,声盖一代,因用典较多,犹不免“有脚书橱”之讥。至于用典,其最大也是最致命的弱点,是共知率太低。随着古典文学知识的普及率降低,对历史典故的共知率也越来越低。于是诗人就不得不用比诗本身多得多的篇幅来作注解。古人的诗词,今人花许多精力作注作笺,写赏析文章,才能稍加普及,那是万不得已的事。今人作诗又何必硬变成假古董,还要花许多精力和篇幅去作笺注呢?那不是多此一举吗?考其心态,有的是陷溺太深,拔足不出;有的仅仅是为了猎奇炫博,故作艰深,以此为荣。但这种泥古之诗,往往因为能见出古典文学功力和创作功力,而在诗词界拥有一定的权威性,受到不知究竟的人们的尊崇,从而形成诗词界的一个痼疾,影响极不易消除,何况其中还涉及到审美观念乃至写诗的目的之类的根本问题,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扭转过来的。

二、同与异

趋同容易求异难。趋同被认为是紧跟、合潮流,“吾从众”,保险、省事;求异则常被目为叛逆、标新立异(贬意)、脱离群众、离经叛道,既费力又不讨好。这是我国当代诗人比较特殊的社会心态、政治心态、审美心态在同与异这个矛盾问题上的表现。

趋同、求异,是人类比较普遍的社会心态。为什么一种服装款式会出现?出现后又会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为什么商品不断出现新牌号?出现后某些牌号能够吃得开?都是求异、趋同心态在交替主宰。

诗人是社会的人,诗创作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在创作心态中,不可避免的、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受这两种心态所左右,而有所选择。

诗是外界事物击落于人们心弦而发出的声音。强烈的个性是诗的本质特征。诗的个性化是诗的重要价值取向。标新立异当然就成了诗创作的自然追求目标。

然而,由于某些政治观念、习惯势力、社会思潮、个人的学力才力和性格作风的种种影响,趋同的召唤在诗人耳边更为响亮,使他们的心灵发生倾斜。

趋同性的社会心态和求异性(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就成了诗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需要清醒对待的矛盾。趋同性的精灵,往往在诗创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上作祟。

于是,你写西北风,我就写黄土地;你写孤独感,我就写百无聊赖;你一字一行表示流水,我也一字一行表示下雨;你“站成了一棵树”,我也“站成了一棵树”——这是趋同。

于是,陶渊明写“悠然见南山”,我也写现代的隐逸;林和靖写暗香疏影,我也来个疏影暗香。把古人的唾沫当味精用,把古人的词汇当积木用,一搭就是一首诗,一撒就是一股“香”。这是趋古。

写新诗者趋时的比较多,写诗词者趋古的比较多,都是趋同。其实也不尽然,既趋古又趋时,二者兼而有者也不少。因为既然不醒悟这种趋同的心态,写作时总是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的。但比较起来,诗词界趋同率比新诗界多得多。新潮诗蜂拥而上时,各立门户,发布宣言,虽然大多说的是空话狂话,但这种追求创造个性,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倒是应该肯定的。而诗词界恰恰缺乏这样的前进求异精神,趋同的观念把他们捆得动弹不灵。他们不但趋古,还趋时。今天八一,都写歌颂解放军的诗,明天开了个大会,又是一拥而上。“你写太阳我写霞,辉煌灿烂放光华”,重复别人也重复自己,套话成山,陈言如海。这种趋同性,简直成了旧体诗界的一大瘟疫。

趋同率高,原因很多,除了上述社会因素以外,主观因素也占很大比重。主要是不懂得诗歌要追求个性化的艺术特点,甚至有人根本不知诗歌创作为何物。有的一味模仿,把古人和今人发表了的诗词当作样板。何况趋同无论如何比求异创新要省事得多、安稳得多。

不过,趋同性往往又是事物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它和求异创新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没有趋同就没有求异创新的基础、对照物。某些人毫无诗歌的基本功,却侈言创立流派,适足以暴露其浅薄。连共性都不熟悉,怎么能创造个性呢?应该反对的是摈弃创作个性化目标的盲目的趋同,也就是把趋同本身作为其写诗的终极目标。同时,也应该消除导致趋同的精神枷锁,使创作心态放宽松些。总之,以创新、求异、追求个性化为主导,把趋同作为学习、借鉴的手段、条件,这样的趋同,是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的,一概加以反对,反倒是形而上学。

三、气与势

“气势”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似乎有点变幻莫测,其实它是真正存在于每一首诗中。人们一般都推崇阳刚美的诗,觉得气势磅礴。阳刚美是感情表达的美的类型,而气势则是感情在诗中的形态表现。再细析之:气是感情的浓度和力度的形态。所谓“神完则气足”,“神完”即感情饱满,指的是感情的浓度;“情极则句遒”,指的是感情的力度。气足则易出警句,情极则易出豪言。

但是诗不是一句两句就完事的,即使旧体诗中的绝句,四句之中也要有个起承转合的。所谓有起承转合,就是诗的内在的发展筋脉,诗的内部建构形态。气足的诗,不但表现于出现警策豪言,还要表现出气的推力,即诗人能以情驾驭诗,推进诗的发展,形成一种流动状态。“气”的流动,就是“势”。有势就能充分表现气的发展,也就是在发展中表现了气。否则神完气足地写了一两句后,就嘎然而止,就象屯兵于坚城之下的军队,不能形成“攻势”,那么“士气”很快就会泄光。大“气”磅礴,加上声“势”夺人,使气与势都能达到一定的高亢状态,这首诗才能获得完整的效果。气与势,不是矛盾的关系,是诗的“静”与“动”的不同形态。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人卢纶的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一首典型的阳刚美的诗,真正达到了大气磅礴、声势夺人的高亢状态。他表现气与势的特点是:不写出击过程和结果,却把抒写的笔触,放在最迫近战斗高潮的准备出击的一刹那,也即所谓“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士气最为昂奋的时刻。同时,他表现“势”的形态,则是通过静与动的强烈反差来完成。全篇其实都写静物:月黑之夜,雪满弓刀,都是“静”的极致的寓形。写士气高昂,也仅写到准备出征的静止状态。然而背景却是即将轻骑出击、追逐单于的强烈的动的意念。形式上似乎没有活动,其实暗中的气氛十分强烈,仍然使人感到夺人的声势。诗没有交代战斗场面及结果,然而其势却已贯到,读者会强烈感到战斗的激烈,战果的辉煌。孙子兵法上讲到“蓄势”问题,毛泽东著作中也曾讲到他对“蓄势”的运用。这种只把气鼓足、不把势用尽用到底的“蓄势”的用兵之法,不正是这首名诗写作的妙诀吗?否则直写到势尽气竭,全篇反倒黯然失色了。气要足,势要蓄;以大静,写大动……我们可以从这首诗里悟到许多处理气与势、动与静关系的为诗之道。

四、直与曲

写诗,是径情直遂好,还是委婉曲折好?是把诗情裸露出来好,还是掩藏一些好?风格是阳刚美好,还是阴柔美好?

诗言志,诗是感情的记录,是感情烈火下的结晶体,因此,直抒胸臆似乎更能传达真情。如果感情达到一定的程度,只要语言能够把它传达出来,就是好诗。反过来说,写诗与其矫揉造作、与其故作艰深、与其炫奇弄博,结果隐晦难懂,或令人肉麻,倒不如直抒胸臆,使感情畅达,倒还能达到自然、质朴、纯真的艺术效果。性格开朗豪爽的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刚健纯朴,他的诗风往往是阳刚豪放直露型的。

但诗文要求含蓄,要言简意赅,耐人咀嚼,饶有余味。这岂非矛盾?其实只要处理好,矛盾就可以解决。这两种风格各有所长,阳刚美的诗以气势胜,而阴柔美的诗以委婉胜。要点在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写的题材,作者的个性、风格和写作习惯,各有不同。适宜阳刚表现的就不宜委婉曲折出之;反之,适宜阴柔委婉表现的,就不宜铜琶铁板。有些诗人主张越晦涩难懂越好,结果诗写得象天书,他们还自鸣得意,自以为高明。其实,这是对诗的含蓄美的绝对化理解,是十足的自欺欺人之谈。

露与藏所形成的两种审美效应,可以并存于一体,因为它们是可以统一的。一个诗人可以因题材不同而写出审美取向不同的诗,一首诗中也可以阳刚与阴柔并美,以求得诗艺上的互济互补。前者如李清照,既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柔婉,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刚健;后者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通篇雄伟豪放,但也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缠绵悱恻之句。与“我欲乘风归去”这类豪言壮语,相映相衬,互济互补,形成了全诗的多彩多姿的综合审美效果。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直露与曲藏并擅,这是一个诗人艺术上成熟的表现,也是每个诗人在艺术造诣上所应该追求的高度。

五、理与情

情是诗的灵魂,诗是情的外化物。诗而无情,不知其可也。但是唯理而诗者,也往往能成为千古名篇佳什。尤其是诗词短制,篇幅极小,却要浓缩饱满的感情,往往更多出现“理”句,很容易误解为“情”诗和“理”诗完全是两码事。

同类推荐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薄衫皓腕,红颜如梦。《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是对诗词的唯美解读,文笔轻松灵气、底蕴悠长。
  •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

    古代阿拉伯某国王因妻子行为不端对女人怀恨在心,他每日要宰相给他找一名少女,娶其为妻,第二天便杀之。宰相女儿山鲁左德为了解救天下少女,请求父亲把她嫁给国王。从嫁过去的第一天起,她就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一个,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里又有新故事,当天快亮的时候,她就讲到紧要处打住。国王为了听故事,一再推迟杀死她的时间。据说山鲁左德的故事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
  • 莎乐美

    莎乐美

    《莎乐美》是王尔德根据圣经故事而创作的一部著名作品,讲述了犹太公主莎乐美如何诱使继父希律王杀死施洗者约翰的故事。剧中的莎乐美向约翰求爱而遭拒绝,发誓要吻到他的嘴唇,最后不惜令人砍下约翰的头。两千多年,她的形象遍及绘画、雕塑、文学、戏剧、歌舞、电影等多个领域,成为无数艺术家的灵感焦点。诸位大师通过莎乐美,传递他们对人性的理解。王尔德塑造的莎乐美,将她的爱与恨交织在故事里,充满了神秘与诱惑,赋予了这个形象新的内涵。
  • 彩色鸟在哪里歌唱:写给女儿

    彩色鸟在哪里歌唱:写给女儿

    作者亲身经历了“512”汶川地震,被埋76个小时后才最终获救。作者劫后余生,对人生倍感珍惜。本书是其经历生死之后的有感而发,更是与心爱女儿的悄悄话。全书共五封信和五则童话故事,交互穿插,字里行间,饱含浪漫主义情怀。写给女儿的信流露着浓浓的父爱与真挚的亲情;童话故事则是作者身为一位父亲,对年幼女儿的简单、快乐、童真生活的期望。
  • 林荫幽径

    林荫幽径

    《林荫幽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蒲宁暮年的最后一部自选集,用八年时间写成,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好、最富独创性的一个集子。《林荫幽径》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怀念和对于逝去的青年时代的眷恋。作品构思玲珑剔透,非常精致,有着磁石般的强烈吸引力;文字精练,抒情性强,擅长表现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具有悠远的意境和发人遐思的哲理,展现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热门推荐
  • 盛世法老宠后

    盛世法老宠后

    命运让他们相遇,又分离“她”奈菲尔塔利后代,当今著名年轻考古学家“他”古埃及十九王朝,当时著名伟大法老之一为了改写历史,让奈菲尔塔利一直活在他的身边,可殊不知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命运如此,依旧如此。如果从未遇见,命运是否就会改变?
  • 一剑破星:穿越时空的阴谋

    一剑破星:穿越时空的阴谋

    一次穿越,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一次重生,是失去曾经还是凤凰涅槃?一次爱恋,我愿用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哪怕人鬼殊途,也要尽善尽美。
  • 通天桎梏

    通天桎梏

    这是一片被无尽囚牢所困住的大陆,曾经的神界早已不复返。那拥有着鬼宿之臂的少年;那蕴藏着毁灭之力的少年,请挥动太皞之剑,将天域摧枯拉朽般的摧毁吧!
  • 多元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多元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本书收录2013年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年会的27篇优秀论文。文集根据论文选题、视角、主题等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后殖民生态批评”、“独特叙事民族身份多元文化”、“伦理反思现实关照原型探索”和“身体政治两性聚焦后现代之思”。这些研究成果代表了江苏省外国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动向。
  • 深情赋予你

    深情赋予你

    七年前所有人都说他没喜欢过她,七年后强势回归抢亲
  • 职场向左爱情向右

    职场向左爱情向右

    本来可以靠颜值吃饭,女主萧柯涵却选择了奋斗。因为工作努力,被破格从主管提拔到高级经理的职位,代替刚刚离职的前任。但是女配,已经在经理位置上待了两年的文少美,虎视眈眈这个高级经理职位已经许久了,却被比自己低一级的萧柯涵爬了上去,瞬间不淡定了。女配指着女主的鼻子道:“你就是个花瓶!”女主无奈道:“我是花瓶,我骄傲了吗?”……本坑有点苦,总体偏甜。欢迎入坑,有坑必填。
  • 茶谱

    茶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学院的追捕情事

    学院的追捕情事

    某人通知毁灭一个城市,究竟是疯子还是傻子就不得而知了可是才来这座城市的男主不幸躺枪,扣上了这个帽子更被女主疯狂追捕,男主究竟能否成功洗清嫌疑呢我们拭目以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科幻世界·译文版(2020年4月)

    科幻世界·译文版(2020年4月)

    本期看点:主打长篇:《虎狼之市》(下)【英】理查德·摩根。本期译文版引进了英国著名科幻作家理查德·摩根的长篇《虎狼之市》。说起这个作者,你肯定会想起他那本精彩纷呈的《副本》(同样由科幻世界引进,早几年就出书啦),目前由Netflix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已经出到了第二季。这位擅长写赛博朋克的作家,在本书中又给我们展示了一副脑洞大开的未来图景。为了钱,各路人马不惜制造混乱,不惜丢弃道德标准——甚至连晋升的机会,都是在赛车跑道上以命相搏才能得到——整个世界透露着一种野性的残忍。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为了自由和良知,我们的主角最终会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奋起反抗?翻开本期译文版,一起探寻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