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6400000003

第3章 止惰与守勤是成功之钥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甜美的人生果实,渴望找到轻松的成功之路,但是却鲜有人愿意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在学习创业成功者的时候,不少人只看到他们取胜的硕果和成功的辉煌,却很少有人注意他们在成功之前是如何艰辛前进的。其实,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因为世上每一分钱上面都流着勤劳的汗水。

做人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李嘉诚的祖先原为中原人士,因灾荒而南迁至福建莆田,后又因战火连绵不断而由世祖李明山带领全家迁至粤东潮州府海阳县,定居于潮州城内北门面线巷,从此李氏家族同大批因战乱而南迁的中原人一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一支。李氏家族可以说是书香世家,他的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年间每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之一,祖父李晓帆是清朝秀才,父亲李云经德高望重,致力于教育,曾先后在当地学校任教多年,并担任过校长,伯父李云章和叔父李云松也都从事教育工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云经带着一家人辗转来到香港,不久,因病去世,李嘉诚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李嘉诚由于家庭生活所迫,不仅走向社会很早,而且十分早熟,在还只是个14岁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体察世事人情了。这可以说是他远远聪明于一般后生之处,也是他一生有所作为的重要准备。

李嘉诚曾经在茶楼当过跑堂,茶楼工作异常辛苦,工作时间在15个小时以上。店伙计每天必须在凌晨5点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好茶水茶点。白天茶客较少,但总有几个老翁坐在茶桌旁泡时光。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伙计休息时,他还要呆在茶楼伺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时候,茶楼打烊时,已是夜半时分了。李嘉诚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说他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这对于一个才14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李嘉诚后来对儿子谈起他少年的这段经历时,感慨地说:“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上三天三夜。”

茶楼是个小社会,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与古代圣贤相去甚远,但一个个都是这么实在,富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或贫或富,或豪放或沉稳。也许是泡在书堆里太久的缘故,李嘉诚对茶楼的人和事,有一股特别的新鲜感。他会揣测每个茶客的籍贯、职业、财富、性格,由此而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这对他日后的前程大有裨益。

李嘉诚尤其喜欢听茶客谈古论今,散布小道消息。他从中了解了社会和世界的许多事情。不少事,在家庭、在课堂,闻所未闻;不少说法,与父亲和老师灌输的一套,大相径庭。李嘉诚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么错综复杂,异彩纷呈。李嘉诚的思维不再单纯得如一张白纸,又因为父亲的训言刻骨铭心,因此他在纷纭变幻的世界上从未迷失过自我。

艰苦的童年、繁重的工作,没有消磨掉李嘉诚的志气,反而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锻炼了李嘉诚的脾性和心性,养成了勤奋的好习惯。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必不可少,李嘉诚令人钦佩之处就在于,他的首富地位不是父辈遗赠的,而是自己白手起家、靠拼搏和奋斗获得的。

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勤奋是通往成功的最短途径

具有杰出才能的人并不一定就容易获得成功,而才能一般的人如果勤奋刻苦,他们也许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它更像一个助推器,把你自己推到老板面前。

俗话说:“勤能补拙。”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专业知识、工作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但只要“勤”,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没有知识,很难做成大事业,这是极浅显的道理。李嘉诚尽管有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却为买教材而发愁。他的工薪微薄,还要维持全家的生活,以及保证弟弟妹妹读书的学费。他希望弟弟妹妹能一帆风顺读完应读的学业,而不是像他这样,因生活所迫过早辍学打工。知识是一个人成大事的资本,否则整个人生就会疲软。李嘉诚同样充分认识到,没有知识成就不了大事业。他首先给过早辍学的自己定下一个近期目标: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完中学课程。这说明,毅力是任何一个赚大钱、成大器的人士必须具备的素质。此外,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不得不佩服少年李嘉诚所具有的商业资质。那时候李嘉诚实在太穷,买不起新书,他就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他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将用过的教材当垃圾扔掉,他还发现并赞赏一些有心计的学生,将旧教材出卖换钱。虽然所得菲薄,但毕竟换了钱。

李嘉诚自小心性高傲,他不愿受人施舍领人情,他没有考虑去借钱,他只想,既然有人收购旧书,就会有专做旧书生意的书店。他就四处打听,结果很容易地证实了他的推断。李嘉诚于是到折价书店廉价买旧教材,一次只买一两种。学完之后,又拿到折价书店去卖,再用卖旧书的钱买回“新”的旧书。李嘉诚后来谈起当年节省了几港元买书钱的情景,言谈表情,比现在赚了几亿港元还兴奋:“先父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是那样的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就这样,我既学到了知识,又省下了钱,一举两得。”

勤奋刻苦是一所高贵的学校,所有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进入其中,在那里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独立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习惯。其实,勤劳本身就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人,就能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生活也越多。

命运掌握在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上,所谓的成功正是这些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果。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实干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个弱势。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它是一个助推器,把你自己推到成功面前,而懒惰永远是成功的天敌。

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以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打开一条人生通道

我们都知道,李嘉诚能够成为一代商界俊杰与其年轻时的求学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不是风云急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治学之路一直走下去。同时,他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可以这样说,没有李云经的举家迁徙,就没有今日的李嘉诚。到港之后,李云经对儿子的教育大有改观。他不再以古代圣贤的言行风范训子,而是要求儿子“学做香港人”。我们从李云经身上,可以看出潮人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他们不论漂泊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与当地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更可贵的是,他们及其后代,把根留在祖国及家园,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自己是潮汕人。

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拜金主义盛行,钱财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李云经面对现实,携长子李嘉诚果决地走出象牙塔。首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潮汕话属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寸步难行。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香港社会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必须攻克这两种语言,一来立足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将来假若出人头地,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上流社会。

李嘉诚把学广州话当一件大事对待,他拜表妹、表弟为师,勤学不辍。他年纪轻,很快就学会一口流利的广州话。困难的是英语关。李嘉诚进了香港的中学念初中。香港的中学,大部分是英文中学,即使是中文中学,英文教材也占半数以上,这是港英政府推行殖民化教育的结果。从客观上讲,有助于提高港人商业文化的素质。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与港人的整体英语水平分不开。懂得英语,能更直接地接受西方文化,从事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然而,李嘉诚不再是学校的骄子,他坐在课堂听课,如听天书,不知所云。其他同学,从小学起就开始学英语。李嘉诚深知自己的不足,心底泛出难言的自卑。

李云经询问儿子上学的情况,他说:“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学会英语不可。”李嘉诚点点头,领会父亲的苦心。且不论个人的前途,就凭学费来之不易这一点,他也会以苦读上进来报答父恩母爱。数十年后,每当回忆起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他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生计……李嘉诚都不禁神色黯然。

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他怕影响家人的睡眠,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天刚蒙蒙亮,他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是读英语。后来父亲过早病故,他辍学到茶楼、到中南钟表公司当学徒,在每天10多个小时的辛苦劳作后,也从不间断坚持业余学习英语。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后,李嘉诚熟练地掌握了广州话和英语这两门语言。在晚年,年逾古稀的李嘉诚接受采访时还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广州话和英语使李嘉诚受益匪浅。不能说语言与经商风马牛不相及,试想,如果不懂广州话,且不说难以在商场自由交往,就是生存质量也要大打折扣,赚钱从何谈起?英语更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长江塑胶厂创业的过程中,李嘉诚就凭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商直接接洽,而赢得了使长江塑胶厂起飞的订单,而李嘉诚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其契机就源自李嘉诚从英文版的塑胶杂志获取了可贵的信息。至于李嘉诚后来大规模的跨国经营,就更离不开英语了。

做任何事,都不能缺乏实在本事,更离不开自己的能力。要为自己打开一条人生通道,自主的学习精神必不可少。

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创业伊始,勤奋是最大的资本

1950年夏天,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在筲箕湾创立,标志着李嘉诚经营自己事业的开始。创业伊始,条件差,人也辛苦,但拥有梦想,再苦、再累的生活也是甜的。

厂房是租借的,由于数十万“大陆难民”涌来香港,香港闹房荒。李嘉诚资金紧张,只允许他租廉价的厂房。从港岛到九龙,李嘉诚跑了一个多月,最后才在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找到勉强合意的厂房。筲箕湾是港岛的偏僻地区,厂址就更偏僻,临靠山谷的小溪。这里山青水秀,是读书的理想地方,却不是办工厂的适宜之地,工厂还是建在交通便利的市区边沿好。正因为偏僻,所以租金较低,几经“讲数”(讨价还价),加上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厂房,李嘉诚按房的最低价,租下厂房。

厂房破旧得不能再破旧了,窗户难得找到一扇完好无缺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风钩脱落,房顶透下束束天光,香港春夏多雨,雨水哗哗漏泄,李嘉诚不得不花一笔钱进行修缮。

厂房里的压塑机亦是破旧不堪,是欧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胶设备。香港增加许多塑胶厂,业主多是小本经营,就有人专做旧机器买卖。当时谁都不曾料到,扯欧美塑胶商衫尾的香港人,会成为世界塑胶业的“大粒佬”,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如果说长江塑胶厂能透出一线新迹象的话,就是挂在门口那块“长江塑胶厂”的厂牌是崭新的,业主李嘉诚,正踌躇满志,开创他崭新的事业。谁敢相信,这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日后会成为香港塑胶业的泰斗?正如仅仅看到长江源头的人,无法想象长江的万里奔腾之势。李嘉诚为他的厂取“长江”之名,已经显示出万里长江的远大抱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嘉诚脚踏实地,不动声色去实现他的抱负。“勤能补拙”,他仍是初做“行街仔”的老作风,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不认为自己有超常的智慧,有的是“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感悟和实干。

他最初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大清早外出推销或采购,他从不乘出租车,距离远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双脚行走。赶到办事的地方,别人正好上班。他,是那种温和持稳、不急不躁的人,行走起来却快步如风。他的时间太紧了,既要省出租车费,又要讲究效率,环境造成了这样的习惯。李嘉诚六十多岁,仍保持疾步的习惯。据汕头大学的教师称,李嘉诚在他捐赠兴建的汕大视察,上楼穿堂,步履矫健快速,陪同他的中年教师都气喘吁吁,颇感吃力。

中午时,李嘉诚急如星火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大家蹲在地上,或七零八落找地方坐。当然,这样的日子没过太久,长江厂甫有盈利,李嘉诚就抽钱出来,尽量改善伙食质量和就餐条件,以稳定员工队伍。“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与塑胶同业如是说。草创时期的长江厂条件异常艰苦,却鲜有工人跳槽,长江厂的凝聚力,建立在“诚”字上。

第一批招聘的工人,全是门外汉,过半还是赤脚上田的农民。唯一的塑胶师傅就是老板李嘉诚,机器安装、调试,直到出产品,都是李嘉诚带领工人一道完成的。第一次看到产品从压塑机模型中取出来,李嘉诚如中年得子一样兴奋。悭各俭省的李嘉诚破例奢侈一番,带工人一道到小酒家聚餐庆贺。李嘉诚常说自己是个悭吝之人,他的部下却称他“悭己不悭人”。

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账;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次日的生产。业余自学,是不可间断的,塑胶业发展急速,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被开发出来,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李嘉诚住在厂里,一星期回家一次,看望母亲和弟妹。规模稍扩大后,他在新蒲岗租了一幢破旧的小阁楼,既是长江厂的写字间,又是成品仓库,还是他的栖身处。那时的李嘉诚,把自己“埋”进了长江厂。

李嘉诚身为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什么事都是他一个人来支撑。李嘉诚曾做过塑胶裤带公司总经理,两者毕竟不同,塑胶裤带公司产销已步入正轨,而这里是白手起家。李嘉诚是以小学生的态度,来做他所做的一切。

人们很难想象,当初李嘉诚哪来的这么旺盛的精力?他是靠着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支撑着的,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砺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他常言:“追求理想是驱使人不断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李嘉诚是个善于把握机遇的人。香港资源匮乏,市场有限,香港加工工业的显著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原料和市场在海外,只能利用本地劳力资源赚取附加值。香港的工业化以纺织成衣业为龙头,塑胶、玩具、日用五金、手表装嵌等众多行业相继崛起,形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活跃局面。金融、地产、航运、交通、通讯、仓储、贸易等,皆向加工业倾斜或靠拢,加工业渐成为当时香港的新经济支柱。

李嘉诚投身塑胶行业,正是顺应了香港经济的转轨。塑胶业在世界也是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塑胶制品加工,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小业主经营。原料从欧美日进口,市场由以本地为主,之后迅速扩展到海外。

李嘉诚对推销轻车熟路,第一批产品很顺利就卖出去,接下第二批、第三批,他手里捏着一把订单。于是他大批招聘工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单独上岗。他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出货。

他不再是唯一的管理人员,他招聘了会计、出纳、推销员、采购员、保管员,他没想到投产后会这么顺利,简直就是一帆风顺。

但是,这种一帆风顺下面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李嘉诚的机器是老掉牙的淘汰机器,要确保质量谈何容易!又加上大部分工人,只经过短暂培训就当熟练工使用,他们能够操作机器将制品成型,已是很不错了。由于李嘉诚只注意数量,却忽视了质量,有一次差点遭遇灭顶之灾,幸亏李嘉诚平素树立的诚信人格,使事情有了一点点转机,李嘉诚咬紧牙关坚持才渡过难关。正是因此危机,李嘉诚才确立了未来发展战略——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长江塑胶厂经历过濒临倒闭的危机后,生机焕发,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工厂通宵达旦生产,营业额呈几何级数增长。

创业初期,资金、技术、力量都不完善,创业者唯有坚持勤奋的态度,不辞辛劳,才能抓住机遇的尾巴,走上成功的道路。当然,一路走来,创业者还必须坚持诚信的态度,严格把控质量关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能够保持住这难得的胜利果实。

坦然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

凡是成大事者,都是一定要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心智的,因为这样才能更坚强。有些人之所以在竞争中被打败,原因之一正在于不能如此。对于李嘉诚来说,他在艰苦环境中磨出了心智和眼光,在他的潜意识中,心智和眼光是经商人的两大秘笈,因为商家的心智可使人变得思路开阔,富有远见卓识;商家的眼光应当是敏锐的,能看到潜藏的各种商机,从而做到先人一步。当然商家眼光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1943年,李云经英年早逝。他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给李嘉诚遗下一副家庭的重担。但李云经给李嘉诚留下了终生受益的丰厚遗产,那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生活重担与做人的道理,在李嘉诚的商业生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李云经临终前,哽咽着对李嘉诚说了两句话:“阿诚,这个家从此靠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啊!”“阿诚,阿爸对不起你……”父亲教给李嘉诚丰富而珍贵的做人道理,比如“贫穷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并延展为从商的准则。李嘉诚是有口皆碑的儒商。有人说,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大相径庭,水火不容。作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却能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成一体,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他体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传统美德。

少年李嘉诚在茶楼的工作,他已经熬过最艰辛的一年,老板给他加了工钱,他能够像其他堂倌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但茶楼工作出息不大,他决定辞职。他感谢茶楼老板,因为老板成全了李嘉诚养家的基本愿望,给予他极好的人生锻炼。

李嘉诚进了舅父庄静庵的公司,舅父不因为嘉诚是外甥而予以特别照顾。李嘉诚从小学徒干起,初时还不能接触钟表活,做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李嘉诚在茶楼受过极严格的训练,轻车熟路,做得又快又好。开始,许多职员不知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他们在庄静庵面前夸李嘉诚,说他“伶俐勤快”,“甚至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他就会主动帮忙”。

庄静庵对少年李嘉诚刮目相看,将李嘉诚调往公司属下的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李嘉诚在茶楼,已学会与人打交道;进中南公司,经过装配修理的学艺,对各类钟表了如指掌,他很快就掌握了钟表的销售,做得十分出色。与李嘉诚同在高升街钟表店共事的老店员,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嘉诚来高升店,是年纪最小的店员。开始谁都不把他当一回事,但不久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对钟表很熟悉,知识很全,像吃钟表饭多年的人,谁都不敢相信,他学徒才几个月。当时我们都认为他会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也能做个标青(出色)的钟表商,还没想到他今后会那么咸水(显赫)。”

李嘉诚的舅父庄静庵,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尊。今日有关香港钟表业的著作,莫不提及庄氏家族的中南钟表有限公司。1935年,27岁的庄静庵来香港闯天下。那时香港还没有钟表工业,钟表皆是瑞士等国的进口产品,经销商大都是洋商。庄静庵涉足钟表业,从最简单的产品做起。他在上环开办了一间工厂,生产布质、皮质表带,交给港九的钟表商代销。庄记表带质优价廉,深受代理商和消费者欢迎,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品还销往中国内地。20世纪40年代初,庄静庵兼营钟表贸易。购入瑞士钟表,销往东南亚各国。50年代,庄静庵正式进入钟表工业,渐成为香港最大的钟表制售商。

舅父是小学毕业即当学徒,白手起家独立创业而渐渐富起来的。舅父的创业经历无疑会给少年李嘉诚很大的影响,它起码让李嘉诚明白,苦难并不可怕,身无分文也可创业。

在生活的重压中所掌握的为人处世之道,对于李嘉诚以后生意上的意义也许是间接的,是战略性的,但比直接的战术性的赚钱更具威力。因为这样的赚钱术不是一桩两桩的生意,而是连绵不断、永无穷尽的生意基础。

在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激发自己迎接挑战的斗志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路顺风,总会遭遇各种挫折,关键是看你能否激发自己,从困境中站立起来,然后挑起人生大梁。在许多成功商人的人生中,我们发现,这种以“自我激发”而成就一生财富的经营人生方式是常见的。

“钢铁大王”卡内基就说过一句话:“我绝不怕贫穷,但是我怕心中贫瘠。我最需要的是激发自己的挑战贫瘠的能力。”这句话,说得非常有志气,非常刚毅,是成功者的人生经验。李嘉诚面对人生坎坷,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靠自己的打拼,会成为一个强者。在他看来,成大业者必须要敢于激发自己,否则会遭到失败的折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要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成功就是对自己一切坎坷的挑战。他力图与客户建立友谊,友谊长在,生意自然不成问题。

李嘉诚重视培养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经商过程中重视以勤奋当先,通过加倍付出,赢得成功的资本。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成大事必须要有勤奋之力,好运是等不来的,它只是隐含在勤奋之中。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名口渴的旅行者来到沙漠中的一座抽水唧筒,唧筒上贴了一张便条,向路人说明附近埋了一个水瓮可以灌水。那张便条上写着:你必须在收受之前先付出。这就是由旅行者自行决定:是喝瓮里的水,还是用那些少量储存的水引来大量冰凉而干净的水。这就是所谓加倍努力付出。你必须真诚地付出,并且深信终究会获得回报。

华特·克莱斯勒用毕生的积蓄买了一部车,他想要从事汽车制造。要想从事该行业就必须彻底了解汽车的构造和性能,于是他把汽车拆开,再重新组合,耗费许多时间。他的举动使朋友们感到非常诧异,大家都认为他的心理有问题。但他坚持目标,不折不挠,加倍付出,终于在汽车业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一位大学毕业生,进了北京一个公司,由于业务繁忙,他必须经常在晚上及假日加班。老板却说:“你帮了我很大的忙,但你现在得到的工作经验,对你自己的帮助更大。”你必须与你的同事及对手比较,确定你要更加努力。倘若有标准来衡量你的工作量,你就要超越那些标准。加倍付出的益处还在于锻炼你自己:为了达到更好更大的人生事业成就,你必须不断奋斗。

毫无疑问,好运眷顾努力不懈的人。且看身高只有1.45米的原一平,貌不惊人,可是在日本的人寿保险界里,他却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因为他在同行业中连续15年保持了全国业绩第一,被日本人尊称为“推销之神”。

原一平在从事推销人寿保险工作之初,因为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固定薪金,收入完全来自成交额提取的佣金),所以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不吃中餐(没钱吃),不搭电车(没钱搭车),每天用那双勤奋的脚,马不停蹄地推销。他平均每个月要用掉1000张名片,每天一定要访问15位准客户,没访问完毕就绝不作罢。他经常因受访者不在,而在晚餐后再去访问,常常是到晚上11时后,才能回家休息。由于他访问勤快,50年来,他积累了2.8万个准客户,这就是他被尊为“推销之神”的由来。

原一平说:“好运”眷顾努力不懈的人。可以肯定地说:成功在于勤奋。只要勤奋不懈,就可以克服自身的种种劣势,不断积累资源,积累经验,裂变成财富。你的身体条件一定比原一平好得多,想想他的努力和成功,你就能多一分工作的动力。设定目标,你一定可以达到!

李嘉诚在成就财富人生的时候,也用心用力打造自己,他严格制定自己人生行进的计划,从而让自己的财富目标得以实现。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个人只要用心用力,必有大成。

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

有些人容易自我满足,做出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这种人必然不会有多大的成就,一辈子都会生活在狭小的圈子之中;相反,如果以不满足的心态做事,就会把一个一个目标连续贯彻下去,从而做大自己的局面。

李嘉诚认为,对于商人来说,最可怕的是自我满足,满足于眼前的一些小成绩,因为这种满足感等于失去前行的动力,要想成大事必须对自己已有的成就不满足。所以他长久保持着自己的雄心,无论做什么都力争做到最好,这样一个自己才靠得住。

李嘉诚在五金厂主要是负责推销镀锌铁桶。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以销促产,产销均步入佳境。老板喜不自禁,在员工面前,他称赞阿诚是第一功臣。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就要跳槽弃他而去。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他仍没有回心转意。李嘉诚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在现代人的眼里,这是一间小小的工厂,位于偏离闹市区的西环临靠香港外港海域。这间小工厂的魅力安在?

李嘉诚此举,一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二是塑胶公司老板的“怂恿”。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欧美输入的塑胶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趋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90年代的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敏锐地感觉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初,塑胶制品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人阶层。后来,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舶来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面市,造成价格大跌。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香港没有传统工业,它与世界有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适宜在本地发展的产业。最初的塑胶厂屈指可数,但很快形成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趋势。

美国汽车业骄子,曾任福特公司总经理、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的艾柯卡指出,20世纪前半叶,产业是制造家的天下,社会商品相对匮乏,生产出来就会变成钱。到20世纪后半叶,社会商品日趋饱和,厂家竞争激烈,生产出的产品,非得竭力推销出去才能产生效益,因此,执产业牛耳者,便由制造大师转为推销大师。

艾柯卡本人、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等,莫不是以推销见长,把推销与制造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美国早期的产业巨子,汽车大王福特、钢铁大王卡内基、波音飞机之父波音等,皆是制造家或发明家。塑胶裤带公司的老板,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的一年,开发出10多个产品。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将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前后有20多人做过推销,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老板自己也常常出马推销,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而遇,李嘉诚成了老板手下的败将,因为酒店更青睐塑胶桶,而不惜废掉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

不打不相识。李嘉诚虽败在塑胶公司老板手下,他的推销才能却深得老板赏识。言谈中,李嘉诚表现出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他说:“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去他厂做事没多久就走,恐怕不太好。”“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没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打工,只是作为人生的磨练,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李嘉诚最终跳出了五金厂。

从五金厂进入塑胶公司,李嘉诚已经多次变换工作。每次变换,李嘉诚都从一个困境跳进另一个困境,同时又是通向成功的一次跳跃。每克服一个困境,都是在为独立创业积累经验、铺路搭桥。进入塑胶裤带公司后,李嘉诚还是干推销员的老本行。当推销员的日子,李嘉诚每天工作16至20小时,没因香港战乱而放弃拼搏。早上9时上班前,他到其他地区发掘新客户;人家喝下午茶,他继续工作;晚上,他又跑到工厂视察“跟单”。工作尽职勤奋,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熟客。

加盟塑胶公司一年后,老板以营业额计算,派发年终花红,李嘉诚排在第一位,花红高出第二位7倍。李嘉诚说:“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提醒自己,如果继续有骄傲的心,迟早一定碰壁。”

老板十分赏识李嘉诚的杰出才华,因此,李嘉诚18岁就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李嘉诚以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了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渐渐地,李嘉诚成为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杰出者。他才20出头,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令人羡慕的业绩。

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两字。功成名就、地位显赫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老板自然舍不得李嘉诚离去,再三挽留。曾有个相士,拉住李嘉诚看相,说他“天庭饱满,日后非贵即富,必会耀祖光宗,名震香江”。此事在公司传为佳话。老板不信相术,但笃信李嘉诚具备与众不同的良好素质,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是最出色的,因此,李嘉诚绝非平庸之辈。他谦虚沉稳的外表,实则蕴含着勃勃雄心,他未来的前程,实在不可估量。

对现实永不满足,就能见人所未见,做人所不能做。初出茅庐的李嘉诚懂得以把任何事做到最好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事业,可以说,他找到了成功的门径。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同类推荐
  • 苹果式营销

    苹果式营销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偶像心理学、顾客的从众心理、用户内心的渴望、用户的心理模式以及顾客内心的需求等方面分析了乔布斯是如何让用户对苹果产品欲罢不能的。
  • 非权力影响力的七堂课

    非权力影响力的七堂课

    成功的领导,其关键在于99%的领导者个人展现的影响力,以及1%的权力行使。非权力让你更大地发挥个人影响力,以期获得更多的追随者。通过加强自知修养,提升个人形象,以微小的投入获得巨大的收益。非权力让你活在当下,操之在我,聪明主动地工作,绝非愚蠢被动地盲从。
  • 像销售大师一样掌控客户

    像销售大师一样掌控客户

    本书以原一平、乔·吉拉德、汤姆·霍普金斯、柴田和子等9位世界上最著名的销售大师掌控客户的实战案例和经验视角为基础,分别从如何寻找客户、接近客户、吸引客户、赢得客户的信任等角度出发,帮助销售人员掌握销售秘诀,走向成功之路。
  • 留住权利

    留住权利

    本书汇集了世界上最成功的40多个不败经理人的经验和成功的理念。在这个职业经理人频繁下课的时代,该书为那些想成为不败职业人的人提供了30个不败规则。该书从不败的事业之路,不败的个性和不败的管理风格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不败职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在事业上一帆风顺的诀窍。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那些想获得权力并保住权力的人士的必读之作。
  • 胡润百富榜

    胡润百富榜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作者将代表性企业家当成一个个线条和球面,连接上百富榜中更多的企业家,最终形成—个立体画卷,展现出十年来中国富豪澍阑诡谲、五彩斑斓的财富历程。1999年,英国青年胡润在上海滩左冲右突,闯不出名堂。胡爸爸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胡润开始了自己头号“榜主”的生涯。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金缕恨:冲喜弃妃

    金缕恨:冲喜弃妃

    他,传说中风华绝代的福王;她,对他芳心暗许的云府小姐。太后懿旨,赐云府千金为福王侧妃。可与她拜堂的却是太监。当她终于见到他时,却发现他早已风华不再,面目丑陋,目盲残疾,昔日的温润如水也变得冷酷暴戾……他令太监与她圆房;他将她弃之青楼;他纵容兄弟凌辱她;他甚至不惜将她拱手送人……
  • 修恶道

    修恶道

    自古修仙名门正派为正统,不在正统之列如何傲立修者世界,称霸修者大陆?万年前凡人之地突坠灭世魔兽,三界外神秘封仙大能附灵凡人之躯降伏魔兽,离去之际却意外留下修真法门,中州统领得此法门,如获至宝,有了飞跃凡人之灵力。中州一家独强,不料内部不和,修炼秘法泄露,于是鸿灵大陆纷争四起...
  • 世界荒芜唯你是光明

    世界荒芜唯你是光明

    第一次相遇就在一个叫遇见的花店,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男孩的身影渐渐在女孩的脑海中挥散不去,他们能否成为彼此的此生挚爱?
  • 凤鸣镇..more

    凤鸣镇..more

    人生如同演戏,世界如同舞台。我们若是演员,何人堪称观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人当为主角,又是谁人导演这场戏?有人哭,有人笑。谁将感叹命运的不公?何人又将摆脱命运的枷锁?
  • 顺手牵夫

    顺手牵夫

    最善于察言观色的机灵鬼+最闷骚腹黑的大侠+一段离奇的身世=萌系武侠轻喜剧。被换的不仅是太子,也有可能是公主。顺手牵走的不一定是羊,更有可能是夫君。这是一个在北宋繁华世态下,流落明间的公主误打误撞,破坏了襄阳王的夺位计划,并收获真爱的囧囧有神的江湖故事。
  • 解冻于未来

    解冻于未来

    新人作者励志创建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集玄幻魔法,修真神术,未来科技于一身的奇特世界,有的人听到这些就会喷了,你一个新人作者写这么大的世界观你不是坑人吗?但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具有无限的可能,白羊在这里向大家鞠躬,希望你们能一直陪我走下去,让我们跟随主角一起挑战不可能。
  • 莫需将军泪

    莫需将军泪

    将军会落泪吗?和亲当日,她凤冠霞帔,眉目暗淡。而他的神情,板着一张俊脸,仿佛与他无关。她趁着中途休息,一个人走到了悬崖边。她没有哭,只是看着悬崖的底部,“师兄,倘若我嫁的人不是你,那我这一生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刚想要跳下,他就来了。他训斥道:“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听到他的声音,她回头,泪居然不受控制的落下了,“师兄,再一世答应我娶我好吗?”看着一抹红色的身影消失,他扑了上去,想要抓住,可那衣衫却从他的手中滑过。他这么做,是永久的失去了她了吗?嘴角的盐味传入了口中,他这是……落泪了吗?[在此声明一下,其实书里面的内容没有简介里面这么虐,书里面的内容挺甜的,只有少数的虐。]
  • 铜雀春深

    铜雀春深

    如果不让她直面那些血腥伤口,也许她有一天真的能当他手心里的豌豆公主;如果不是自己亲手种下这些仇恨,也许他真的能心安理得霸占她一辈子。他们是倒霉的演员,剧本泡在两代人的恩怨里几经篡改,也许,公主和王子撕破脸后,还不如烟花与恩客。于是,豪门公子的铜雀台,再也锁不住她安小樵了…
  • 魔王杀手不太冷

    魔王杀手不太冷

    玩世不恭的女杀手夏凌薇,意外受伤被郑易阳所救。是人总会有感情,为了把夏凌薇留在身边,郑易阳决定走进杀手的世界里..........